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据中心能效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范文第1篇

能效管理不能少

李树:您曾经在电信行业工作了20多年,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从电信行业跨入到能源领域?您如何看待施耐德电气的现在与未来?

黄陈宏:无论是电信领域还是能源领域,在过去20多年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不断更新,用户的需求也不断变化。施耐德电气将能源与IT的发展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从一些市场分析机构的统计来看,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到2030年,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将翻一番;到2050年,全球能源的需求量也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为防止气候的剧烈变化,到2050年,我们必须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半。能源的紧缺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是一对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企业用户必须将提高能效与IT的发展相结合,也就是实现能源的信息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能源的使用。

施耐德电气的定位是,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在五大领域有独到的领先的解决方案。这五大领域包括能源和技术实施、工业和自动化控制、楼宇和安防系统、智能生活空间以及关键电源、制冷服务和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将这五大领域的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用户大大减少能源消耗。

无论对于哪个行业来说,节省能源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施耐德电气并不生产能源,而是专注于能源管理。为什么能源管理对企业用户来说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的使用端每节约一度电,就意味着发电端可以少生产三度电。施耐德电气的能效管理方案可以帮助用户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使用端的能源消耗。

在过去20多年中,电信行业是最活跃的。我认为,下一个活跃的行业将是能源行业。提高能效,实现IT与能源的结合将成为大势所趋。

李树:在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方面,施耐德电气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黄陈宏: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的主要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关键电源、制冷服务和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我们的解决方案覆盖家庭、企业、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工业关键电源和制冷服务等。

数据中心的耗能非常大。有统计表明,全球数据中心的整体能耗与航空工业的能耗一样多。不仅如此,数据中心能耗的增长率还高于航空工业。因此,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变得非常重要。APC将业务重点放在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层面,其产品主要包括UPS、空调、机柜、配电、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以及英飞集成系统和模块化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

2011年9月,我们推出了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该数据中心管理平台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对数据中心内所有的物理基础设施进行管理,这能够让用户更精确地掌握数据中心的能效状况,从而找到一些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

在数据中心领域,施耐德电气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全面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拥有非常独特的制冷以及能耗管理技术,比如施耐德电气现已拥有从机柜级到行级,到机房级甚至整个楼宇的设施级精密空调解决方案。用户如果采用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可以将数据中心的能耗减少30%-70%,单位空间的容量提升25%,每千瓦负载的碳足迹和成本分别降低15%。

李树:在现代化的数据中心里,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相比其他厂商的同类产品,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陈宏: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是施耐德电气能效管理平台EcoStruxure的一部分。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能够跨越能源基础设施、工业自动化系统、数据中心、楼宇等多个系统,实现统一的能效管理。举个例子,施耐德电气法国总部就采用EcoStruxure对所有办公大楼进行管控。通过EcoStruxure,我们可以随时监控所有大楼的功耗情况,比如哪座大楼的能耗比较高,是不是应该进行调整等。EcoStruxure是一个实时的、动态的能源管理系统。

施耐德电气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不仅可以管理施耐德电气自己的UPS、空调等产品,而且可以管理其他厂商的产品,此外还能与楼宇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让用户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实时了解整个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情况。每个数据中心都应该配备一套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这样一来,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数据中心的技术管理人员,都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情况。

云数据中心的管理必须是动态的。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全可以满足云数据中心对管理的要求。

云的本质是动态化

李树:如今,行业用户已经普遍接受了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设计和部署理念。施耐德电气是模块化数据中心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很早便推出了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英飞集成系统。在云计算时代,英飞集成系统将如何继续发挥其优势?

黄陈宏: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标准化的,不仅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部署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受到了行业用户的普遍欢迎。施耐德电气的英飞集成系统就是一个集成的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英飞集成系统在中国市场推出后,销售情况非常好,受到了中国用户的广泛好评。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特别是云计算技术和应用的兴起,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将发生重大变化。数据中心的定位和功用不同,其设计理念和部署方式也会有较大差异。按照数据中心与企业业务之间的不同关系,我们可以将数据中心分成三类:第一类,企业把数据中心当成企业运作的一个工具,用来支撑企业业务的发展;第二类,企业把数据中心当成一种战略投资,以便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比如金融行业的许多客户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获得更多收益;第三类,企业把数据中心当成一种新型的业务,比如一些电信、IT企业在数据中心建成后,将数据中心的资源租赁给客户。

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逐渐普及,人们对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云计算架构是一种虚拟化的架构。虚拟化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服务器运作效率的提高。不断增加的服务器负载必然会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云计算要求服务器、存储等资源的部署与调配必须是动态的。动态的资源部署与应用必然要求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也是动态的,可以灵活部署和扩展,并且具有更高的能效。为了满足云计算的需求,数据中心必须是高密度的。高密度的机架和IT设备必然对供电、制冷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部署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施耐德电气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来适应数据中心的这种变化。比如,英飞集成系统一直处于优化之中,不断有新功能、新部件加入。

李树: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呢?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现在,只要有企业建立了一个新的数据中心,就会称这个数据中心是云数据中心。但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云数据中心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黄陈宏:有的企业确实是在建设云数据中心,但是也有的企业还在建设传统的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云数据中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是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而且能够支撑企业业务的动态变化。云数据中心是建立在虚拟化技术架构之上的。因此,云数据中心的负载比传统数据中心的负载大得多,资源的利用率也比传统数据中心高得多。云数据中心一定是高密度的数据中心。因此,在数据中心的设计上,无论是电源供应还是制冷,都要满足高密度这一需求,并不断优化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云数据中心里,最关键的是,能效的管理一定要跟上业务的动态变化。一个聪明的企业在建设云数据中心时,如果能把数据中心作为一种业务,那么它能得到的投资回报率一定比建设一个传统数据中心获得的投资回报率高很多。

李树:在云计算时代,施耐德电气将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巩固自己在数据中心能源管理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呢?

黄陈宏:施耐德电气拥有诸多优势,比如我们可以整合五个事业部的力量,为用户提供先进的、全面整合的解决方案。具体到数据中心领域,施耐德电气始终秉承先进的数据中心设计理念,可以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一体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此外,施耐德电气在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效果显著。

竞争是好事情。良性的竞争可以促使我们在数据中心能效管理方面精益求精。我们对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充满信心。

在中国 惠全球

李树:如果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将迎来爆炸性的增长,那么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就该用“核裂变”来形容了。现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兴建大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您如何看待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施耐德电气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满足中国数据中心用户的需求?

黄陈宏:有统计表明,中国的现有数据中心约54万个,仅今年就要新建六七千个数据中心。电信、金融、IT、政府以及一些高新技术园区对数据中心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施耐德电气一直十分关注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并不断进行投入。

施耐德电气一直在努力推广一种文化――以客户为导向。我在加入施耐德电气之后,调整了销售策略,建立了按行业划分的销售服务团队。我们的销售团队以行业和客户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最终目标。举例来说,2011年8月底,我们成立了行业销售团队,专门服务于行业大客户。我们的销售人员从了解客户的需求入手,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数据中心设计、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这种销售策略和团队的调整顺应了施耐德电气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的需要。

施耐德电气对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越来越重视。2011年,施耐德电气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业务收入已占集团总收入的40%左右。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这一比例能够达到50%甚至更高。

在中国市场上,施耐德电气的业务发展势头非常好。我们会继续巩固在数据中心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同时借助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融合的物理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促进中国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将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开发大西部的策略。

从新产品的角度看,施耐德电气也在持续关注像风能、太阳能这样的新型能源产品。施耐德电气将整合研发、制造等方面的力量,实现产品的合理布局,并在销售、服务等方面加强对西部地区用户的支持。明年初,施耐德电气将公布一个十分详细的发展计划。

李树:许多跨国企业都十分重视本地化的工作。下一步,施耐德电气会不会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投入?

黄陈宏:施耐德电气采用的是全球性的研发策略,中国的研发团队也是全球研发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仅APC目前在中国有两个研发中心、两个工厂以及一个物流中心。施耐德电气可以为中国用户提供全面、快捷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

施耐德电气有一个名为“China for China”的计划,其含义是在中国研发的产品要为中国本地的用户和市场服务。而且我们要把在中国研发和生产的优秀产品推向全球。

记者手记

做一个成功的能效管理专家

被施耐德电气收购以后,现在的APC已成了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领域的核心。相对于以前的单打独斗,如今的APC更多地要考虑如何与施耐德电气的整体定位相适合。在施耐德电气转型成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后,APC的产品不仅要无缝融入施耐德电气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且还要体现自己独特的价值,那就是帮助用户实现精确的能效管理。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范文第2篇

DatacenterDynamics Intelligence的《2012-2013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1-201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投资额将达到59亿美元,预计2012-2013年,将增长到70亿美元。未来五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0%。

在中国数据中心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制定合适的行业标准和政策,以保证数据中心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减少对成本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宏结合多年的产业经验,介绍了我国云计算标准化体系及现状、数据中心发展现状与相关政策、数据中心标准化现状等议题。此外,数据设计和标准化专家钟景华全面介绍了检测数据中心环境的各项指标,相关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近年来,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蓬勃发展,如何确保云数据中心的可靠性,提高建设和运营水平成为中国数据中心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IBM大中华区数据中心服务部高级技术服务经理张强表示,数据中心80%的计划外宕机是由人为错误及非流程化操作造成的,因此建设数据中心运营总控中心(ECC)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整合流程和制度、工具和技术、衡量和指标、人员和技能等七大运营总控中心(ECC)板块,在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的情况下,将数据中心服务可用性提高至99.999%。TELEHOUSE Beijing总经理宫泽伸治认为,衡量一个数据中心可靠性的关键指标包括空间的可扩展性、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网络的中立性、专业的管理和运营人员等。

据Gartner统计,我国现有各类数据中心40多万个,能耗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左右。数据中心存在绿色化水平低、能耗普遍较高等问题,大量数据中心甚至还没有开始监测能源利用效率。在中国数据中心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效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范文第3篇

在IT云化的过程中,数据中心是基础。云计算要求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松耦合,模块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都较高,同时具备绿色节能等特点,而这一切首先依赖于一个高效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一旦离开了数据中心这一基础设施,云计算真的就成了浮在空中的云了。

在为云而生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中,基础设施不再只是简单地提供风、水、电以及网络,追求的也不再是单纯的节能环保或者高可靠和可用,除此之外还要满足云计算对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这就对数据中心的部署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这些需求,模块化数据中心就成为必然之选,相应的,数据中心的管理也从传统的动环监控转向IT与基础设施统一管理的DCIM。

从模块化UPS到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通常要很长时间,长则一两年短则大半年,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人们越来越难以容忍如此长的建设周期,模块化数据中心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模块化数据中心是按照“高可靠、高效节能和整体快速部署”的建设理念来构建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解决方案,是专门针对云时代数据中心的需求而提出的。在云时代数据中心趋于大型化和超大型化,资本投入庞大和运营成本惊人,同时,其承载的应用越来越多,对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模块化数据中心通过工程产品化、设计标准化和模块化叠加等方式,十分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从技术演进上来说,模块化数据中心源于模块化UPS,而模块化UPS的出现源于传统UPS的不足。长期的应用实践已经证明传统UPS的一些弱点。比如,为保证可靠性,传统UPS一般采用“1+1”或者“N+1”的并机,前期投资高;其次,传统UPS可扩展性差,往往从一开始就要基本部署到位,投资浪费严重;第三,由于传统UPS部署是一步到位,而前期工作负载不足,导致实际能效大大低于设计能效。

相比较而言,模块化UPS冗余度好,能支持边成长边投资,投资省,同时能效高,因此从一上市就受到用户欢迎。而模块化数据中心在模块化UPS的基础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其在UPS的整流、滤波、充电等器件集成化和模块化的基础上,还实现了与制冷系统、电力分配系统以及机柜系统的集成等。这使得模块化数据中心能实现更高级别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高能效以及统一管理。比如,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支持数据中心级别的“边成长边投资”,也就是可以随着IT需求的增加逐渐新增电源模块、空调系统、电力分配系统,因此可以将投资推迟到真正需要的时候,以避免浪费。当然,边成长边投资不只是可节省投资,它还有助于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因为传统数据中心通常会一步到位,而数据中心的负载一般有一个增长过程,初期很低,对传统数据中心而言低负载往往意味着低能效。

模块化数据中心4大核心价值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UPS设备供应商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供应商都已经提供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如施耐德电气的英飞和艾默生网络能源的SmartAisle,都是模块化数据中心的代表。另外,还有一些互联网公司自己在研发这类产品,比如腾讯的微模块数据中心也属于这一类。

在市场上,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以不同形式出现,比如,当前很流行的微模块数据中心其实质也就是模块化数据中心,而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更是将模块化推向极致,它在快速部署的基础上又实现数据中心整体的移动化,非常适用于一些灾害或者应急场景。

在我国已有不少数据中心开始采用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有的甚至步子迈得更大,采用预制模块化的方式。比如,深圳云基地2013年建成的位于盐田港现代物流中心的数据中心就是采用当下流行的预置模块化技术。在该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其电力、制冷、通信电缆以及相关的环境监控等都预先部署在一个框架上,类似积木,预先完成测试,然后将这个框架直接部署到数据中心,这样数据中心的建设就如同搭积木,从而加快部署。得益于这一建设模式,深圳云基地的这个数据中心从工人进场到交付,前后只有3个月,同时节能效果也相当不错,其PUE值都可以达到1.5左右。

归结起来,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为用户带来四大核心价值:第一,高可用性,即通过工程产品化,实现整体设计和交付,避免系统问题;其次,智能控制,其智能监控、智能管理、智能供电和智能制冷的运营方式,保障了对IT环境的智能控制;第三,高度集成化、一体化,可以一站式服务,从而实现快速部署和在线扩容,保障客户业务连续运行。第四,降低TCO,也就是分期投入,减少建设成本,同时在占地和运维成本上都有30%以上的节省。

自动化与智能化

模块化数据中心为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和高效节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但在具体的管理和运维上,特别是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则要依赖于配套软件,也就是DCIM(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软件)。

在云计算时代,IT设备和负载的变化已经成为常态,而IT设备和系统每一点改变(包括新增设备、撤出设备等)都会影响到基础设施,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根据IT系统和设备的变化不断改变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包括空间、制冷和电力供应等。比如,在已经虚拟化的IT环境中,当把虚拟机(VM)从一台物理计算机迁移到另一台物理计算机的时候,必然会带来后一台服务器用电和制冷负荷的增加,此时就需要实现IT系统和基础设施管理的整合,来为该VM找到最合适的服务器。

DCIM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DCIM的最大卖点就是要打通IT管理与基础设施管理之间的联系,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把原本彼此紧密相关的信息集成到一起,显著降低了数据中心的管理和运营成本、节省时间,并能基于这些信息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其次,能够更好地利用现存的IT和基础设施资源,优化数据中心的性能,提高可用性。

同时,DCIM通过集成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IT设备的管理,极大地满足了云计算对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以虚拟化技术为例,虽然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IT设备的利用率,但是,虚拟化应用的同时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让我们预测对物理设施的需求更难。折中的办法是有时不得不为之预留更多的电力、空间、制冷和计算能力,这又导致了利用率的降低。

而有些DCIM软件平台能对数据中心建模,这样能提前预测所有变更的影响,包括服务器之间迁移虚拟机或者在房间里增加机架,比如,艾默生网络能源的DCIM软件Trellis就具有这种功能。另外,Trellis除了可以监控整个数据中心的各种设备,还能洞悉各个系统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整合IT系统和基础设施的相关信息,形成一个类似闭环的控制系统,就如同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生态系统一样,它不仅知道数据中心每个元素的当前状态,还知道这些元素一旦改变会对其他元素造成什么影响。有了这些统一和完整的信息,数据中心管理者就可以获知数据中心的真实状况,从而自信地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与之相似,施耐德电气的DCIM软件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可以让虚拟机在感知物理基础设施状态以后,迁移到一个更安全的基础设施上(包括足够的电力供应和足够的制冷能力等),从而提高可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DCIM已经成为一种数据中心领域新的热点,在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多此类软件,除了来自艾默生网络能源的动态基础设施优化平台Trellis,以及施耐德电气的StruxureWare之外,还有很多UPS厂商、KVM甚至管理软件厂商都推出了这样的软件,比如CA。各种软件可能在功能上有所差别,但它们都致力于通过集成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管理与IT设备管理,来改进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并降低管理成本并优化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谈到下一代数据中心就不得不提软件定义,尽管这个词在大多数时候是指的是IT设备的软件定义。

可以说,今天“软件定义”正在横扫整个IT产业,颠覆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在内的数据中心等传统IT基础设施市场,尤其是数据中心市场,而相关IT厂商正在调整,并在新的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根据较早提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VMware给出的定义,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是指让数据中心完全自动化、策略驱动、高效率、真正按需提供。VMware认为,在一个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所有基础设施都要虚拟化,并将虚拟计算扩展到所有应用;其次,还能根据应用需求实现存储虚拟化和虚拟化网络,以提高速度和效率;第三,管理工具要实现自动化。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范文第4篇

近年来,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正以人们难以预料的速度扩展着。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各类数据中心总量约43万个,可容纳服务器共约500万台。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公布的《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1749.4亿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2301.1亿元,增长率高达3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委员会数据中心工作组专家曲海峰表示:目前,中国数据中心行业还处于一个发展上升期。“不论以百万互联网用户的数据量来看,还是以社会GPD单位的信息化投资来看,沿着信息化应用深度——数据量——服务器数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入的推导原则,目前中国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还会保持较快增长,”他这样说。

数据中心外包成趋势

就市场主体而言,中国电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服务提供商,中国联通紧随其后,中国移动也加快了数据中心运营服务的步伐。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信目前在国内拥有近300个数据中心、5大海外数据中心以及4个全国核心云数据中心:中国联通部署了196个数据中心,托管使用面积逾9万平方米,机架总容量3.7万架,出口带宽达5T;中国移动的IDC数量约在20~30个左右,移动IDC的面积5万平方米。

这样的规模增长下,来自于IT服务增长需求及对国内主机信息监管要求的双重压力使得关键性基础设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可预知的潜在问题和合格人才的缺失一直困扰着企业。资金投向不仅是个艰巨而重要的挑战因此,企业决策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扰,在投资扩展IT基础设施以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要和将IT业务进行外包之间,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后者。以世纪互联、万国、数讯、鹏博士等为代表的数据中心外包服务供应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万国数据中心服务副总裁梁艳说:“中国数据中心外包市场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主要受三个因素的驱使:第一是很多国际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可能需要找第三方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如软银国际,戴姆勒奔驰、Windows Azure云服务在中国的落地;第二是政府、大型企业,金融机构都自己建立数据中心,但是自建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第三是许多行业的公司,包括金融业、零售业、制造业、物流业等公司业务大量扩张,它们都需要专业和具有足够扩张能力的数据中心服务供应商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IT服务和技术支持”。

数据中心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数据中心外包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数据中心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凸显。总体来看,曲海峰认为,目前我国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水平较先进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还有较大差距,还需翻越数据中心建设能力低、设计落地差、能耗高、效率低,以及人才供给不足等五大藩篱。“首先,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受业主水平和供应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新技术推动速度不够快,如模块化技术、自然冷却、高压直流、DCM、机械蓄能等技术。”曲海峰说。

在数据中心设计方面,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项目前期对业务和需求的梳理与规划,导致设计单位难以对设计方案与业主的业务应用系统需求对接缺乏对于不同等级数据中心设计和实施中标准规范的理解和项目落地能力,造成可用性有所降低或过度设计设计的施工图纸阶段需要进一步细化,指导和约束工程服务商严格按照设计实施等。

能耗过高也是中国数据中心产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数据中心消耗的电量占中国总电力能耗的2%,或全国建筑物总能耗的10%,这相当于三峡发电站一年的发电量中国典型数据中心的PUE仅为2.2~3.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利用率仅有20%~30%。

此外,熟练人才供给不足也是中国数据中心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DatacenterDynamics Intelligence《2011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概况普查报告》显示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充满活力的数据中心市场,很大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熟练员工能否足量供给的问题。万国数据中心服务副总裁梁艳指出:“目前,国内数据中心产业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人才挑战一是市场上既懂数据中心技术又懂管理、又理解服务和成本管控的综合型管理人才很难找二是缺乏成熟的数据中心专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综合培训体系三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人才的问题。”

能效标准化发展空间大

尽管中国数据中心市场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绿色网格组织中国区技术委员会副主席陶昱却仍然乐观:虽然中国数据中心产业的总体能效水平要稍稍落后于发达国家市场,但差距并不大。“我们的优势在于,中国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期,中国的数据中心项目,特别是特大型数据中心项目众多,且项目都愿意采用新的技术来提高能效。”陶昱这样说。

针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未来能效的发展,陶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国在能效标准化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某些发达市场,如欧盟,就已针对数据中心的高能耗和环境问题制定了《欧盟数据中心行为准则》,旨在保证数据中心关键任务正常运营的同时,减少能耗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在这方面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多多借鉴外国的这些先进经验。”

DatacenterDynamics Awards进入中国

面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推动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参照体系,促进产业人士共享设计、建造、运维、外包和IT优化等方面的最佳实践:如何推动数据中心产业建立完善、统一的标准体系并加以落实,如何推动中国数据中心产业的环保节能,促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产业人士日益关注的重大课题。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迫切需要相关的国家化会议和评奖来推进各个课题的攻克,以及加强国内外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此种背景下,有数据中心的奥斯卡奖美誉的DatacenterDynamics Awards将正式于今年12月进入大中华地区,填补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

DatacenterDynamics Awards是对数据中心产业的创新性、领先性和原创性理念给与认可的奖项项目。作为认可数据中心产业公司卓越性和个人成就的重要方式,DatacenterDynamics Awards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化,成为数据中心产业的一个大国际性盛事。DatacenterDynamics联合创始人GeorgeRockett说:“过去几年里,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在不断发展并逐步成熟。同时,DatacenterDynamics的全球客户也开始认识到欧洲之外的数据中心专业人士也应有机会通过一个稳健、公平和广为接受的奖项评审过程来认可并庆祝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数据中心能效管理范文第5篇

立志成为ICT温控与节能专家

能够成为《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应用技术白皮书》的主编单位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英维克公司在数据中心空调领域的影响力。

深圳英维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勇介绍,英维克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具备行业多年工作经验,在ICT温控领域具有深厚的积累。他指出,目前英维克公司已经成为专注于机房与设备环境控制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谈到英维克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公司的目标定位,齐勇说:“我们希望树立ICT温控与节能专家的形象。”

他介绍,英维克公司的团队掌握着世界领先的制冷系统核心技术、控制技术、结构设计技术,拥有近百项专有知识。目前,英维克公司已经形成了从ICT数据接入站点到数据中心的两大机房温控及相关节能业务体系,包括数据中心温控和节能、无线基站及宽带接入站点温控和节能、通信户外机柜温控解决方案在内的三个层次的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国内及海外市场,已有超过1万套ICT温控设备为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的客户提供服务。

为了保证给国内外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英维克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认证,其产品通过了CCC、CE、UL、TUV等检测认证。英维克公司采用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组织生产与技术的研发,运用JIT与TQC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高质高效地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求。

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在此次会期间,英维克公司还推出了新一代数据中心空调系统。齐勇介绍,新一代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充分满足了白皮书中提出的空调设备应满足的高可靠性、高效性、智能控制、可维护性等要求。

他补充说,英维克公司基于“提高空调系统AEER(全年能效比),降低数据中心APUE(年度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理念推出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契合了《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应用技术白皮书》中提出的对空调设备应具备的高可靠性、高效性、智能控制、可维护性等性能,并符合“强化节能、安全、环保设计”的要求。

据了解,英维克公司的针对中、大型数据中心的Oasis V系列机房专用空调具备高能效的特点。该产品的高能效设计采用了一系列业内的领先技术:高效涡旋式压缩机、V型大面积蒸发器、室内机的高效EC风机下沉式设计、室外机的高效静音猫头鹰式风机、远红外高效加湿系统等。该系列产品具有多种冷却方式、多种送风方式。来自英维克公司的资料称,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基础上,Oasis V产品的制冷效率与常规空调比较能提高20%~30%。该产品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可以集成多种直接或间接自然冷却节能技术,即在数据中心建设时就考虑数据中心的节能,充分体现了空调系统AEER(全年能效比)的含义。应该说,英维克公司的Oasis V系列是与当前数据中心温控系统的高能效、融合自然冷源这两个重要趋势切合较好的产品。除此以外,该产品在设计理念上实现了真正的模块化安装模式,对工程安装和后续的使用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针对中小型数据中心,英维克公司提供的CyberMate 5系列产品提供了多种送风方式和冷却方式。该产品采用了工业等级压缩机、高效后倾离心风机等设计,充分体现了机房专用空调的高可靠性、高显热比、高能效比等特点。

针对原有数据中心节能改造,英维克公司提供的iF系列自适应多联节能系统,能在确保机房环境不受外界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高节能率。该系统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根据室外温度条件以及室内热负荷情况自动判断与启动,低温季节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停止运行,通过iF系统的制冷剂的相态变化,实现高效自然冷却。在系统构成方面,该系统可以实现多联,通过一带多的方式,对多套机组进行统一改造,从而形成高性价比、高集成度的节能方案。由于该方案仅通过制冷剂循环进行冷却,因此降低甚至避免了室外空气对机房内部温湿度、洁净度的影响,在实现节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机房的高可靠性。更重要的是,该系统方案可以避免水进机房造成的隐患,大大降低了节能改造工程和使用过程中的实施风险。

针对数据中心的高热密度应用场地、集装箱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等场地,英维克公司的XRow系统体现了高适应性、高能效、高可靠性。该系列产品具有多种形式,从针对单个机柜,到针对数据中心的高热密度区域,乃至集装箱数据中心、模块化数据中心,该系列产品均可以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通过靠近热源冷却的原理,一方面可以在有效冷却的前提下提高数据中心热密度,另一方面实现数据中心节能。

不断创新

ICT节能技术可以促进ICT本身的绿色化,ICT技术和产品在传统领域的应用还将促进其他行业节能减排,因此,ICT对于绿色经济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正因为如此,用户在设备选购时越来越重视能耗问题。

针对ICT领域在节能方面的现状和实际应用需求,齐勇介绍,英维克公司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空调系统自身的能效比。他举例说,本次推出的Oasis V系列产品就直接定位于能效比高于3.0的高端产品,对用户而言这是一款高性价比的机房专用空调。同时,英维克公司重点打造了包括通风类、换热类(板式换热和管式换热)和电池恒温柜空调在内的三大类ICT节能改造类产品,这些产品满足了各种不同外部气候环境的温控节能需求。此外,英维克公司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推出了多种特色的产品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英维克公司专业的开发团队将上述的节能技术与压缩机制冷系统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温控与节能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英维克公司的节能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IDC机房、户外方舱、电力机柜、轨道交通等各类场合,公司也已经成为产品线超全、规模超大、专业的节能产品供应商之一。

齐勇分析说,随着IT技术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各层次的设备集成度越来越高,发热量越集中,导致机房及设备温度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能耗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