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

新时期下,既给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空间,也对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媒体行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阶段,媒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励,电视台新闻也是如此。编辑是电视台新闻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电台节目质量。所以必须不断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综合素质,利用各种方法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电视新闻事业向长远方向发展。

1.提升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的思路构建

1.1关注群众需求

电视台新闻的主要对象是群众,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在播出新闻节目之前,必须对新闻结构进行优化,根据社会发展选取新颖的新闻内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是影响电视台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在长期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密切关注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事件,同时培养自己对事件的判断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正确的观念。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必须体现社会发展趋势,展现国家政治内容。因此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必须构建正确的新闻导向,在遵循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上报道新闻,同时还要具有全局观念,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播出并制定合理的新闻内容纲要,密切关注群众声音,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为了保证节目质量,电视台新闻编辑必须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关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趋势,了解人们的精神需求,报道出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新闻节目。

1.2提高电视台编辑的洞察能力,抓住社会热点

国家制定的政治发展方向对新闻舆论产生了很大作用。所以电视台新闻编辑选择新闻素材的时候,必须将社会主义时事政治作为出发点,认真寻找社会热点问题,把握社会舆论发展方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掌握社会整体发展趋势;第二,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保证与国家的政策相符合;第三,高瞻远瞩,站在全面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站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第四,与时俱进,保证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和思想符合时展潮流;第五,具有创造力,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新闻事件,不断丰富新闻报道内容。

1.3加强创新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力度的不断增加,为了在市场化下稳定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新闻播出前,对新闻播放内容进行整理和策划,发挥电视台编辑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新闻报道中加入自己的创新看法和经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并剖析新闻事件反映的问题,同时,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给群众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除此之外,新闻编辑人员还要与现场记者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现场问题,正确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提高新闻质量。

新闻是新闻编辑人员工作的主要对象。由于新闻具有失效性和客观性产生出了新闻与其他文字编辑的区别。新闻编辑人员是掌握新闻变化的主要人员,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具有很大影响。所以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编辑能力。同时,还要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所以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将政治思想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素材整理和分析过程时,必须把握素材整理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信息,体现编辑人员的洞察能力;编排好新闻素材,体现编辑人员思绪。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人员,不但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还要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只有实现两者结合,才能体现出新闻报道者的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视台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力度不断增强,给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施加了很大压力,对新闻编辑策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工作中精心策划,才能给人民群众报道出高质量的新闻节目,进而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类别来看,绝大多数新闻报道内容都是突发性事件,此类事件一般影响力较大,会引起社会群体的普遍关注。在素材一样的基础下,怎样报道出吸引群众关注的事件成为众多新闻编辑人员研究的主要问题。在新时期下,人民群众对电视台新闻广播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报道出事件的发生过程,还要求划分出新闻内容的结构,给人们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所以广大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必须根据时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的内容,大胆创新,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报道内容,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并不代表标新立异,而是在保证新闻原始内容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改变报道方法,赢取广大群众对电视台播放节目的信任,提高关注率。除此之外,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人员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确掌握各种事件发生的特点,把握事件发生的主动权,掌控全局,将新闻事件准确及时地展现在群众面前,获得群众认可。

3.宣传和反复宣传的意义

电视台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真实性和实时性。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很多电视媒介开始不断发展,但是由于电视新闻广播具有不宜储存的缺陷,所以播出的新闻节目具有很大局限性,很多群众观察节目后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加强新闻事件的挖掘和研究,在新闻编辑和策划方面多做功课,及时掌握电视台新闻的特征,认真研究电视新闻播出趋势和内容,既要明确电视新闻广播的优势,也要正确理解并分析电台新闻广播的缺陷,实现扬长补短。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电视台新闻也不例外。虽然电视台新闻具有实时性、便捷性和丰富性特点,但是也存在不容易储存和消失速度快等特点,影响了广大群众对事件发展状况的了解。所以进行新闻电台编辑策划工作时,电台人员必须正确认识电视新闻的编排,辩证地看待问题,实现反复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正确地宣传电视台新闻报道内容。反复宣传表示从事件发生的整体出发,利用不同方式、方法,站在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上分析问题,呈现出事件发生的全部面貌,深入报道事件。新闻报道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对事件进行分透彻分析,扩大了宣传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事件发生状况。任何宣传和报道方式都是对新闻事件的强化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可言。进行事件报到时都应遵循从远到近、从浅到深的原则,可以利用不同方式加强宣传力度,让新闻报道内容贴近群众的生活,提高电视台新闻策划的核心竞争力,且对电视台新闻编辑提高策划力具有很大作用。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电视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给电视媒体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发展机遇。为了在变化不定的媒体市场下发展,必须提高自身能力,通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新闻编辑核心竞争力,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将人民群众作为服务主体,给人们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新闻节目,扩大受众范围。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知识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庞冬娟.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策划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J].鸭绿江,2016,(02)

[2]高峰;史力竹.如何提高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的核心竞争力[J].新闻传播,2015,(07)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12-0041-04

本文系河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06457208D-6)部分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到2006年底,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全年总收入、资产总额、长期职工总数分别达到6,811家、1,183.04亿元、1,099.71亿元、566,529人,同比分别增加9.31%、56.01%、20.53%、31.64%。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由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商业能力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构成,但从评价结果来看,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0.799,接近于强(评价值为0.8)的水平[1],因此,深入研究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显得非常重要。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文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从评价结果来看,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值只有0.854,其四个构成要素引导力、激励力、凝聚力和扩张力的评价结果分别为0.866、0.857、0.803、0.886,都达不到很强(很强的评价值为1)水平[2],说明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企业文化没有很好发挥的主要原因:

一是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不是很强。调查显示,河北省有一半的民营科技企业没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不能长期坚持。这不能不让人担忧!二是创新精神的激励效应不是很强。企业的创新精神产生正面的激励效应,形成正向的激励力。而作为民营科技企业,本身应该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但调查结果表明,还有23.1%的企业的创新精神不强。三是企业文化的整合作用不很强。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并中具有“企业兼并,文化先行”的“排头兵”作用,企业兼并是否成功,关键是兼并后企业文化是否融合。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企业兼并中,还有1/3的被民营科技企业没有发挥好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四是企业文化积淀不深。企业文化需要积淀,但民营科技企业的成长历史较短,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长则10多年的发展历史,短则仅有几年的成长历程,企业文化积淀不够,很难要求所有的民营科技企业都具有很强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五是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或认识上有偏见。一些经营者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模糊,另一些企业经营者把企业文化简单化、表面化,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还有一些经营者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形象塑造,不重视员工价值观的培养,不注重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整合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或者有的企业虽然花了很大气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不得要领,企业的价值观未能内化为员工的思维方式,企业文化的“神”与“形”不能统一。

2.创新能力偏弱

从评价结果来看,创新能力的评价值为0.749,达不到强的水平。其四个构成要素组织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服务)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分别为0.777、0.785、0.709、0.679,都达不到强的水平,尤其是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偏弱。

造成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偏弱的主要原因:一是科技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要靠科技人才来实现,而人才短缺是造成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首要因素。调查显示,有64.1%的企业认为技术人才短缺是影响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民营科技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资金渠道来源单一(主要是自筹,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间接融资较困难),加上创新投入的经济效益不易直接表现和衡量,因而,企业在创新方面存在投资不足的倾向。调查显示,有35.9%的企业认为,影响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是资金不足。有46%的民营科技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及2%;由于技术人才短缺,加上资金投入不足,自然影响到专利的申请与利用,导致有41.0%的企业没有专利申请或拥有专利。三是对技术创新和相关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弱。技术创新和相关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弱,会影响企业创新目标的选择,最终影响创新的效果。调查显示,有46.2%的企业对技术创新信息和相关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弱。四是传统思维与体制的束缚。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小,科研力量偏弱,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如果走产、学、研的道路,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则可以利用他人的优点,避开自己的弱点,最终达到创新的目标。但是现实情况却有30.8%的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依靠单打独斗,没有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有43.6%的民营科技企业近三年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数年均仅有1次或1次以下。显然,这与以技术创新为己任的民营科技企业不相符。五是组织创新速度不快。有25.6%的企业组织创新速度不快,赶不上企业目标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六是技术引进吸收消化率不高,有28.2%的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率在60%以下。

3.资源整合能力不强

资源整合能力包括内部资源整合能力即管理能力和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即商业能力。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不强,表现在管理能力和商业能力的评价结果分别为0.779和0.753,均达不到强的水平。管理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计划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的评价结果分别为0.767、0.791、0.796、0.786,都低于0.8,而商业能力的三个构成要素营销能力、竞争环境整合能力和融资能力的评价值都不高,尤其是融资能力达不到0.6(一般水平),而权重占0.539的竞争环境整合能力评价值也只有0.772。

造成管理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偏弱,包括管理者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对下属的指导能力与激励能力、对发现偏差而进行的纠偏能力。被调查企业中有20.5%的被调查企业的统筹能力一般,有23.3%的被调查企业的执行能力一般,有23.1%的被调查企业的管理者的指导能力一般,有28.2%的被调查企业其管理者的激励能力一般,有1/3的企业纠偏能力一般,尤其是管理能力中权重占0.515的计划能力偏弱,评价值仅为0.767,因此,提高内部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关键。另一个原因是执行力不强。俗话说:“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如果决策正确而执行不力,执行效果也不好。影响执行力高低的因素很多,包括决策是否客观,中层管理者的素质高低、沟通是否有效、赏罚是否分明、士气是否高昂、各方面的资源是否很好地协调等。一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执行力不强,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造成商业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一是营销队伍的力量弱和素质不高。营销队伍的力量和素质是整合外部资源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如果企业的营销人员不足,而且素质不高,那么,企业的产品就可能卖不出去,资本的投入就得不到补偿,再生产也将受到阻碍。调查显示,有30.8%的被调查企业的营销人员较少,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这对企业获得外部资源很不利。二是对销售渠道的掌控能力偏弱。企业对销售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强,则较容易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产品也较容易销售出去,但调查数据显示,仍有1/5的被调查企业对销售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强;占七成的企业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下。三是顾客忠诚度不强。提高顾客忠诚度,对于企业稳定销售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2/5的被调查民营科技企业的顾客忠诚度一般或低,因此,培养忠于企业产品的顾客,是民营科技企业的重要任务。四是合作意识不强。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不是单纯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竞争对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敌人,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对象,也是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因此,只有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充分利用好竞争对手这部分资源,才能获得竞争与合作“双赢”。但调查显示,仍有33.4%的企业把竞争对手看成敌人,不与竞争对手的合作,不与之往来。五是品牌价值不高,调查显示,有74.3%的被调查民营科技企业的品牌价值在100万元以下,品牌价值偏低,表明品牌建设滞后。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品牌价值偏低,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都是很大的障碍,因此,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势在必行。

二、提升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提升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针对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是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动主体,因此提升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首先要重点培养技术创新、管理和营销方面的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包括专门从事技术创新、从事技术创新信息获取与处理和专门从事技术操作的人才。这三类人才应注重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管理人才的培养应注重管理能力的培养,包括统筹能力、指导能力、激励能力、执行能力和纠偏能力的培养;营销人才的培养应注重营销能力、与顾客(合作者、竞争对手)的合作能力、对营销渠道的掌控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要通过“空降兵式”的引进、送出去深造以及与高校联合培养等方式,通过“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尽最大努力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支创新能力强、善于管理和长于营销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加快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等,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加快培养、引进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适应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再次要创造人才茁壮成长的土壤环境。特别是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训,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领导与组织创新的能力;要坚决改变有用人才“出不来、用不上、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真正以识才之眼光、聚才之本领、用才之良策,把领军人才引进来,让适用人才冒出来,将各类人才用起来。

2.积极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百年老店的长寿秘诀。企业文化功能作用的发挥产生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来自于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因此,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关键是塑造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及价值观体系。具体来看,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意识,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育人,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的才能,并为员工的发展构筑平台,寓教育于经营中。二是要牢固树立优质取胜的质量意识和顾客至上的特色服务观。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顾客的“用手投票”,也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只有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有特色的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与发展。当前要特别注意发展特色服务,这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杀手锏”。三是要牢固树立诚信为本的伦理观,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都要讲信用、重合同、守诺言,以诚相待。四是要牢固树立不断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发展观,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依靠自主创新来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五是要牢固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只有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真诚为社会提供服务,为社会做成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丰厚回报。六用文化来“治心”。要用企业文化来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让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达成默契;要用核心价值观来整合员工的个人价值观,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达成共识;用企业文化来培育精神,来激励员工,产生推动力和创造力;用企业文化来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和团队意识,形成凝聚力;用企业文化来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产生向心力;在企业的并购扩张中,要采取“粮草未动,文化先行”的策略,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整合被并购企业职工的价值观,激活被兼并企业;企业在与外部的合作中,要用文化来建立与合作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企业的扩张能力;同时要用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来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忠诚,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

增加研发投入,一要增加政府投入,把钱用到刀刃上。科技三项费用要全部用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优先解决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早期投入等问题;要不断增加投量,根据科技创新自身客观规律和河北省民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要高度重视投向,从以往的一般性投入重点转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科研基地和科技队伍建设,切实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杠杆效应”。二要着力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研发投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优惠政策,促使企业研发投入的总量快速攀升;要加大对形成大企业、大产业的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研发活动的经费支持和补贴,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大幅度增加高端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更多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形成大产业、大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上;民营科技企业也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研发投入,包括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增加企业积累基金用于研发的投入。三是鼓励社会投入。要疏通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的国家创新项目扶持资金,为现有企业的研发提供专门的信贷支持;同时,要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创业投资风险机制,以有效分散风险和弥补因信贷不愿涉足和政府财力有限所导致的创新资金“真空”;要鼓励发展民间风险投资公司,吸引社会与境外资金在河北省发展风险投资业,使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和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得到扶持。要探索建立科技风险补偿基金,鼓励各类有经济实力的法人成立融资担保基金、创新基金管理公司等。

4.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一是要培育品牌的忠诚度,努力培养稳定的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民营科技企业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要提升品牌的品质内涵。随着市场竞争的变化,品牌的内涵已不仅仅是产品(服务)的代名词,而且是企业形象与信誉的象征,更是消费者认可度和忠诚度的体现,未来品牌内涵将朝着个性化与体验性需求方向发展,因此,品牌的内涵只有不断丰富,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才能不断地培育出忠于品牌的稳定的顾客群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越来越强。三要注重品牌的特色。即使是相同的产品(服务),但由不同的企业提供,其内涵特征也是有区别的,正是这些特色,才使消费者认可并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服务)而不是去购买其他企业的相同产品(服务)。这种特征不仅体现了产品(服务)的质量,更体现企业的信誉与形象,同时还渗透着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文化特质。这才是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关键。

5.努力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提升民营科技企业的整合能力,实际上是要提升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商业能力。从管理能力来看,要努力提高中、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一要让管理者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管理者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了,其责任和关系也自然地明确了;二要通过培训,让管理者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深刻领悟管理的本质和基本规律;三要通过培训,提高管理者对外部环境与政策的判断能力和把握能力,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四要通过“干中学”、“边学边干”等方式,在工作岗位上不断锻炼和培养管理者驾驭企业的能力;五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利用“外脑”,充分发挥专家的特长,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六要加强企业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令行禁止。从商业能力来看,重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通过培训,努力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包括掌握营销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技巧;二要培养营销人员对顾客需求和市场行情变化的判断力;三要提高营销人员对销售渠道的掌控能力;四要努力提高营销人员的沟通能力,包括加强与供应商、协作单位、用户、竞争对手的沟通,充分利用供应商、协作单位、用户、竞争对手的资源参与企业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

6.抓住滨海新区开发的发展契机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将为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合作机会。因此,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要按照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积极参与滨海新区的建设,与京津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带,利用京津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合作,打造京廊津塘、京保石和京唐秦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制造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产品配套基地,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天津滨海新区辐射和带动效应的契机,当好“接力”的角色,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EB/OL].hebei.省略/article/20070906/ 516329.htm,2007-09-06.

[2]Wu Wen_sheng. An Evaluation on Corporate Culture Core Competence[C]. Recent Advance in Statistics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Areas――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Applied Statistics Studies, YANTAI, CHINA,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Sydney , Australia,2008-9-12, P.P 1425-1431.

Qu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re Competence of Non-government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 in Hebei Province

Wu Wensheng1,Dang Xu2

(1.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China;2.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China)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办大学 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

0 引言

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事业,必须保持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适度超前发展,才能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知识和技术基础。教育体制的改革,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增加了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的各类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此过程中,民办高等教育也得以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民办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民办大学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1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何谓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源于经济学的研究,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发表在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the havord business review)上) 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2 民办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通过上述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分析和探讨,为我们理解和定义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所谓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一所民办高校通过创新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高校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所仿效的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有利于自身良好的持续发展以及创造良好的社会价值的综合能力。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特征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这些特征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反映。

2.1 特色性。一所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创办特色所形成的竞争力。民办高校的特色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是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轻易模仿的显示其独特竞争优势的特质。

2.2 动态性。民办高校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及形成核心竞争力之后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特征。这种动态性一方面体现在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各方面不断优化整合的一个过程;一方面体现在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能始终保持不变,而必须根据自身的特色,适时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升级转换。

2.3 创新性。一所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创新所形成的。这种创新既包括民办高校知识的创新,并不断把创造的新知识转化为人才的、科技成果的、为社会服务水平的技能,也包括办学特色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

2.4 整合性。一所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重心是整合,包括吸纳、转化、运用 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能力。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以资源为条件的,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从来都是稀缺的各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能否具有并不断发展自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同样,再从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整合来看,物力和财力资源的能动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

2.5 价值性。一所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有较大价值的。这种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它有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它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能更好地满足教育消费者的意愿和需求,促使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3 制约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因素

3.1 经费方面 与国外私立高等学校经费来源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不同,中国民办高校经费来源单一,学校发展因此深受制约。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来源结构势在必行。例如,美国私立学校经费来源中,学费收入、社会捐赠、国家财政资助、智力服务收入分别在40%,6%。23%和23%以上,而民办大学目前的收入来源80%以上依赖学费收入,其它渠道所获收入比重有限,办大学的办学经费总的来说来源渠道比较单一,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以学养学”的道路。

3.2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一些现实状况造成民办高校的教师心理感受较差。一是经费来源不稳定,抗缺乏安全感。民办高校生源相对较差风险能力难以与公办大学相抗衡,因此很多教职工担心工作与收入得不到长久保障。二是缺乏荣誉感。社会上仍存在认为民办高校的教职工比公办高校的教职工低一些偏见一个档次,导致民办高校教职工产生自卑心理。三是民办高校缺乏对教师的继续培养机制。由于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人数较少,教学任务繁重,加之学校经费紧张,又担心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教师跳槽,所以,学校很少,阻碍或者根本不为教师提供在职进修、外出培训等机会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技能提高。因此,民办高校需要建立适合自已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3 生源质量方面 当前,部分民办大学的决策者在指导学校发展的思路上陷入了误区: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一味追求规模的扩大。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为了增加生源,不顾学生质量。由于基础差,使许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特别是在高等数学和英语教学方面,大部分老师反映连上课讲述的基本知识学生都接受不了,使深度教学难以开展下去。

3.4 社会声誉方面 虽然,民办大学的社会声誉近几年有所提高,但百姓心中最为认可的 好大学”仍然几乎都是公办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而且一般情况下,普通地方性大学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也绝对要高于那些比较优质的民办高校。通常来说,家长只有在子女上不了正规公办大学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将其送往民办高校就读。民办高校在百姓心中的社会声誉及地位不言而喻。

4 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对策

4.1 准确进行目标市场定位,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发展和取得社会信任的生命线。民办高校能否生存、发展和壮大,关键在于教学质量。对民办高校而言,没有生源,就没有财源,没有财源,就无法生存。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和高素质的毕业生,民办高校就会失去声誉、失去市场、失去生存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大学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找准自己的“位子”,进行目标市场定位,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高校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进行科学的目标市场定位,才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展自己的特色。北京大学提出在21世纪初跨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人才方面,北大已陆续引进一批国际上认可的学术大师和世界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以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人才,并加大管理力度,使管理水平适应改革的发展要求。

4.2 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民办大学实行的都是参照公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而这两种学校、教师身份有着本质的区别。公办高校以资历为基础的工资分配方法,无法激起那些资历低的年轻教职工的工作热情。针对年轻教职工和兼职教师居多的民办大学,采取绩效标准报酬分配方法,把报酬看作是对绩效的回报,则能更好地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管理的永恒目标是用最少的资源或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率,体现人力资源的价值,改变人力资源的非价值状况;发挥人力资源的创造力,形成和完善创新运作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的发展机会, 通过用各种激励手段产生类聚效应、综合效应和联动效应、进而形成人力资源的集聚力;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学校人力资源得到最佳整合,从而达到学校高速运转的目的。

4.3 科研职能强化教育与服务职能 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变革就是从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民办高校必须把握这种变化,找准自身的定位,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学校的教育职能、科研职能、服务职能三大职能为全世界所公认,但鉴于育红大学目前的科研实力,笔者认为民办大学应淡化科研研职能,强化教育和服务职能。民办大学的科研实力不强,人文学科和基础学科发展滞后是其现实情况,民办大学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做到知识讲授与精神培养并重,抓紧时间、抓住机会改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往往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

4.4 转变观念,增强就业竞争力 应加强与社会就业机构的合作。作为人才市场的供给方,应以市场需求为办学原则,好学校的学生不仅要“招”进来,还要能“送”出去,不能只管“入口”不管“出口”,进一步加强与人才市场的合作,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途径。民办大学生就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一方面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志向、兴趣、能力、性格及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有全面、客观的把握,另一方面客观地分析就业形势和环境,把握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动地把主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从目前对市场对人才需求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层次等来看,高素质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周国平,胡一波.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2]卞宁,武德昆.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6.

[3]毛建青.关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4.

[4]陈克.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学术交流.2004.7.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报业;新传媒;传媒融合 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__)01-0081-04

近三年中国的传媒产业发展迅速,增速均高于gdp的增长。20__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 值为4811亿元,比20__年增长13.6%①。该数据自统计以来已保持连续三年的两位数增 长 ,复合增长率达18.9%。同时,报告保守估计20__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5440亿元 ,同比增长13.1%。我们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文化消费升级和文化体制改革是推 动传媒产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因。

文化体制改革在20__年开始试点,于20__年全面实施,20__年主席在党的十七大 中用较大篇幅阐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其讲话明确了党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充分认 识。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传媒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将持续影响产业发展的进程 和速度。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将内容和经营两分离,这一思路将引发大量的经营性资源得 以从内容中分离出来,从而更好地分享和参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引发的文化消费升级是传媒产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国际经验表 明,人均gdp从1500到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居民的消费升级,文化消费开始启动。目前, 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20__美元,目标在2020年争取达到3500美元(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 )。可以预期,中国传媒产业仍将获得持续蓬勃发展。



一、报业经受新媒体冲击

新媒体的发展正在逐步侵蚀传统媒体的竞争地位,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受新媒体冲击很大 ,报纸等平面媒体所受影响最大。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日本和美国近几年报纸广告收 入的绝对量稳中趋降。由此,很多业内人士惊呼,报业已经进入寒冬,认为中国的报业在新 媒体的冲击下也将溃不成军。

纵观人类传播史上五次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一切形式的传播都是紧紧交 织于人类传播系统的结构之中,而不是在我们的文化中独立存在。每当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和 发展的时候,它就会长年累月地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一切现存形式的发展。共同演进与共 同生存,而不是相继进化和取代,这一直是自从第一批有机生物在这个星球上首次出现以来 的常规”②。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是竞合,而不仅是竞争。我们认为,以下几 个方面将使报业缓解来自新媒体的冲击。

首先,我国媒体的发展阶段不同于日本和美国。中国广告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国外成熟 市场国家,行业快速成长可以有效缓解内部竞争。因此,在中国,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并没有像国外那么严重。

其次,报业之间的联合将显著提高对抗外部冲击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大小报共有1922种 ,大多报纸都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更为严重的是,报业内部的竞争表现得也非常严重,相互 压价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外界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报业的联合逐渐拉开序幕,例如,目 前解放日报和文新报业在价格上已经形成联合,采取一致行动,这对抵抗其他媒体的冲击效 果十分显著。今后,各地的报业有望首先达成价格联盟,进而在当地宣传部的推动下,完成 实质性的资产整合。

再次,相比新媒体,传统媒体更具内容优势,报业也不例外,这种内容优势如果能够和 新兴媒体不断增加的受众优势结合的话,将产生协同效应,促进两类媒体的共同发展,这也 是新旧媒体竞合的基础。

最后,报业掌握的发行渠道,拥有受众特征的大量数据资料,在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 ,这些数据将给报业带来巨大的价值。例如,可以开发dm业务,在美国,dm业务占广告收入 总额的比例甚至高达20%。

因此,“报业寒冬”的论调过于悲观,正如电视的出现并没有使报纸消亡一样,新兴媒 体的出现也做不到这一点。



二、传媒融合转型是当前中国传媒产业的主旋律

传媒融合和媒体转型是当前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这些融合和发展将不断改变着 传媒市场的格局,催生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和盈利模式,推动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

1、传统媒体寻求与新媒体合作整合

当前广告行业的竞争已然是“媒介为王”的对传播资源的争夺。20__年,传统媒体除了 强化在传统广告领域中的优势之外,也不失时机地创新或者与新媒体合作,并由此产生了 大量的并购整合活动。

对于广告主而言,广告活动是营销手段之一,他们希望利用有限的广告资金追求传播效 果最大化。明晰的广告投放思路会让广告主更加关注媒体的受众到达率和受众的广泛度,因 此他们逐渐对单一媒体的传播效果产生质疑,开始自主整合广告传播和选择广告传播形式。 广告主的广告投放行为的变化成为推进新老媒体竞争和融合的另一动因。

上市公司“博瑞传播”是一个很好的媒体广告资源整合的例证。公司为谋求全方位的战 略发展,以及向新媒体和户外广告领域扩张。20__年底,公司以6380万元的价格收购北京手 中 乾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中国移动增值业务服务提供商,主要运营手机游戏和手机 视频服务,并已启动手机分类信息网的运营,同时拥有中国移动的wap全网业务接入资格、 百宝箱业务全网运营资质和信息产业部“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20%的股权 ,以进一步深入新媒体内容提供领域。同时,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在成都市黄金商业地段春熙 路、蜀都大道和盐市口商圈建立彩色led显示屏约80个,将进一步打造公司户外广告资源。

图1博瑞传播广告业务构架

〖bg(〗〖bhdwg40mm,wk50mmw〗〖bg)w〗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通过整合广告资源,博瑞传播最近3年获得了2倍于广告行业增长率的高增长。

2、媒体合作形式推陈出新

中国传媒产业正处于“竞合时代”,传媒业内部,以及传媒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跨地区 、跨媒体联盟合作日益加强。传媒内部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化,合作深度在20__年也有所突破 ,但在合作的组织形式上还比较松散。

20__年,首先是传媒产业内部“同类媒体”的合作如火如荼。互联网、报业、广电和出 版业均有突出表现。其次是产业内部“跨媒体”的联盟与战略合作也正在加强。再次,传媒 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姻成最大“亮点”之一。尤其是传媒产业与电信产业的联姻,对整个产 业链都会起到巨大的影响。20__年是奥运年,各路媒体逐鹿奥运营销,本年度传媒行业将更 加精彩纷呈。

表120__年部分媒体合作事项

〖bg(!btxdf〗〖bhdfg5mm,fk10mm,k35mm,k35mmf〗

数据来源:《20__中国传媒产业创新报告》



三、报业寻求突破的竞争策略

在新媒体冲击和传媒转型背景下,报业必须积极寻求突破的策略。

1、以内容为王:占领原创内容制高点

维亚康姆的总裁萨莫·雷石东在总结他经营传媒的经验时说:“任何传媒业的基石必须 、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内容为王!”。新华社副社长在20__年首届上海传 媒高峰论坛上认为“未来媒体之间的竞争并不只是传播技术和信息包装的较量,也不是新兴 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新闻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的较量,从根本上看是‘原创信息多寡的较量 ’”。内容是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传媒形成的共识。

对于报业来说,报纸传播的效果的实现,传媒的影响力的大小,都与其内容紧密关联的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方面,为满足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报纸更加“厚重”,以提供 更多的内容和承载更多的新闻信息量。《纽约时报》的新闻守则就体现了每天出现在报头的 一句话:“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所有适宜刊载的新闻)的这块招牌,尽 量为受众选择性提供不同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读者在“使用”和“满足”信息时,除了 在媒体中获取对未知事件、重大新闻信息外,还需要能够从传媒的产品中获得有助于他们参 与经济、制定决策、提高生活质量的信息。因而,读者追求信息是否有用,是衡量报纸信息 价值的关键。不可否认,网络具有信息海量、传播时效强等优势,但是,网络信息往往只是 包罗万象而没有对有益与有害的信息作出筛选,损害了网络传播的信息质量。报纸版面信息 的有限性,必须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作为其生命力和竞争力进行维护。比如,《21世纪经济 报道》坚持“新闻创造价值”,以分析国际形势、透视中国经济、观察行业动态、引导良性 发展为目的,打造了高品位的报纸。《南方都市报》以都市时尚、经济生活、市民热点为报 道内容,在“传播信息、提供资讯、引导消费、服务生活”方面有口皆碑。事实证明,有效 地捕捉、激活、拓展、深化新闻品质,充分开发新闻资源,加强深度报道,发挥评述分析, 报纸能够凸显出其竞争优势。

2、加快“数字化”建设,深度融合新媒体

报纸与网络融合的表现形式是报纸网络电子版的开辟。报纸可以利用网络特点实现传 播空间和范围的扩大、提高时效性,在调动读者的参与性上可实现互动性,在运作上可针对 读者的需求和阅读的层次和阅读习惯上增设一些有特色的“自办节目”,如《人民日报》网 站设立“金报网上调查”,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定期组织编辑或专栏作家在其站点上网, 回答站点访问者的询问,或与访问者在一起探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进一步,报业要从平面媒体发展到“数字内容产业”。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席卷下,汇集 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教育、游戏娱乐、软件硬件等众多行业的“数字内容产业”方 兴未艾。据估算,如果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全套一起做,成本大约能节省30%至35%。报 业必须站在“数字内容产业”的宏观视野上制定产业战略,突破“平面媒体”的局限。报业 要充分发挥在新闻信息采集和制作上的优势,成为上游的“数字内容提供商”,并向内容产 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消费领域全面拓展,通过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出版载体的现代化、 出版内容的数字化,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默多克 的新闻集团在进军亚洲时,推出了一系列合作服务,包括和迪斯尼拥有的espn电视台合作的 一个体育频道和与mtv公司合作的一个音乐频道③,在卫星电视这个平台上开展的这一系 列 合作避免了以己之短博人之长,而合作带来的大量受众又免去其白手创业的艰辛,可谓一石 数鸟。化敌手为盟友,共分天下。

3、进行体制创新,并适时开展资本运营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媒体大都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 体制,但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事业单位的性质并没有根本改变。这种二元管理体制越来越 不适应运作需求,很难同完全市场化、企业化的新媒体竞争。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上,两者更 不在一个“量级”上。众所周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风险投资基础上的,户外数字 媒体“老大”分众传媒于20__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时市值达6.8亿美元,获得融资1.7 2亿美元。短短两年,分众传媒的市值膨胀10倍,超过70亿美元,雄踞纳斯达克中国上市公 司之首。创立只有9年的google,20__年10月市值已突破20__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 媒体企业。

报业改革的最根本问题,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除公益事业部分外,其它 能进入市场竞争的部分尽快完成转企改制。20__年,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 见》要求报业集团经营部分的资产和业务都要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这一要求为我们提供了 排除体制障碍的途径:在保证“编辑独立”的前提下,把经营性资产和业务剥离出来,在原 事业集团基础上成立集团公司。这样既在法律上解决了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问题,也利于按 照《公司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真正形成以产权 为纽 带的集团。

新闻出版总署于20__年公布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推动 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同年10月,上海新华传媒集团借壳上市,成为中国 出版发行的第一股。20__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了6家出版企业上市。5月,四川新华文 轩在香港上市,它是在港上市的第一家纯书店股。12月,辽宁出版传媒——国内首家将编辑 业务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出版企业,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上市能够丰富报业的融资手段 ,促使获得高的成长性。

4、以品牌为旗帜,大力提升报业公信力

任何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都可因技术、产品创新等因素突变,但最终决定市场的力量只 有品牌。从长远看,在媒体竞争包括新旧媒体的博弈中,内容、技术、渠道等资源都可以模 仿或替代,唯独品牌作为独一无二的识别标志不可复制。如今,受众面对的是一个拥有众多 媒体、多种传播方式以及丰富传媒内容的大媒体市场,在激烈的“眼球”争夺战中,不管新 、旧媒体,只有在受众心目中形成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媒体品牌才可以脱颖而出。在广电 、网络等各种新、旧媒体的“合围”中,品牌对报纸的“突围”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20__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荣获20__年度“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这是全国50家入围企 业中唯一的一家平面媒体单位,也是连续6年获此殊荣。“南方报业”先后成立了“21世纪 报系”、“南方周末报系”、“南方都市报系”三大报系,此外,集团还通过举办“华语传 媒”系列奖项评选、21世纪报系“经济峰会”、“南方报业”国际传媒论坛、“南方报业” 经济(商业)论坛,把“南方报业”强大的品牌价值,直接转化为媒体的竞争优势、报业的竞 争优势和集团的经济效益。

打造报纸的品牌需要注重报纸个性和特色。可以说,个性和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代表 了报纸的形象。一份报纸如果缺乏个性和特色,极容易被淹没在同质化浪潮中。报纸的形象 与个性主要来自于对报纸读者市场的细分和创造性栏目的开掘。专版专刊中的设置要尽量细 化,根据读者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定位,在保持一贯风格的同时又在必要的时候做出相应 调整。如《南方日报》确立了“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品牌理念,以高质量的主流新闻和深度 报道铸就高品位的大报风范,以塑造“最权威”的个性;《南方周末》品牌理念是“深入成 就深度”,与全国读者共同分享生存的智慧、发展的智慧,新闻和时评以纵深见长,以自己 独特的视角,赢得了读者的关注。

注 释:

①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__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z].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 8:1.

②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m].华夏出版社,20__:20.

③沃尔夫.娱乐经济[m].光明日报出版社,20__:117-119.

参考文献:

[1]朱光烈.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j].国际新闻 界,1997.(12).

[2]清华大学.20__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__,(3).

[3]课题组.20__中国传媒产业创新报告[j].传媒,20__,(2).

[4]张英军,贾岳.报业转型期发展策略探讨[j].新闻导刊20__,(4).

[5][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明安香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__ .

[6][美]沃尔夫. 黄光伟,邓盛华译.娱乐经济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__.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已经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体。从数量上看,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6%,截止2004年底,中国中小企业达360万家,个体经营户2351万家;中国GDP的58%、工业新增产值的74%、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8%和出口的68%由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7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消除贫困、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承诺的逐步落实,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据有关资料显示,68%的中小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的中小企业在5-10 年内倒闭。虽然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和保护措施,但收效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我国中小企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及特征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之为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它是企业独具的,不易被其它企业模仿、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一旦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就会使企业形成长期优势,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核心竞争力由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首次提出,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与关注。依据不同表现形式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1)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有的,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至少暂时不具备,反映了企业之间的差异性特征;(2)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形成的,深深地印上了企业文化的烙印,其他企业难以模仿;(3)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应当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和效益;(4)整合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技术、管理、企业文化等的有机组合,单独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5)延展性。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专业化战略而建立,而且能通过向外辐射,延伸到其它经营领域。

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社会贡献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方面也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经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通常处于不利的地位,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生存受到严峻挑战,主要具体表现为:

1.人力资源匮乏。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是企业立足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得人才者得市场,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多以股份制、私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形式存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企业管理多是家长式的,很多决策都由企业最高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民主机制,决策失误严重。没有严明的规章制度,或者即使制订了规章制度,也不能严格地贯彻执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大多存在着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方式落后、员工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僵化,缺乏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从而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企业,具有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和营销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极度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人力资源的总体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2.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关键。通过自主创新:第一,可以拥有行业技术使用的主动权,不会受制于人;第二,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寻找市场空白点,为自己做蛋糕,独自“享用”;第三,可以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但是,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少、技术引进速度慢、开发率低、技术人员匮乏等等,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根本无法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更无法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自身的科研开发活动,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市场预、决策能力差,决策失误相对较多,缺乏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属于短期行为,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战略决策失误,一是企业没有战略作指导而盲目发展,盲目扩张,盲目选择产业方向;二是企业制定一些“纸上谈兵”的战略而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不到实现。造成这两种战略规划失误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战略眼光,企业行为短期化严重;(2)缺乏战略经营理念和明晰的产业定位;(3)战略机会主义,投机心态严重;(4)战略规划脱离实际,达不到企业的战略目标;(5)企业战略措施落实不到位,战略计划执行力差。因此,中小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对未来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战略实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4.个性优势不明显,产品缺乏差异性。许多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注重调查研究,不考虑市场需求,草率决策、盲目投资,自认为抢占了商机、开发了新产品,具有了差异性,其结果不过是落个生产雷同产品的下场。也有很多中小企业只注重产品创新,却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创新后的产品偏离了目标消费群的需求,致使在实施差异化过程中陷入被动。更有甚者,有些企业是跟风生产、一哄而上,或者闭门造车,抱着想当然、甚至是“赌一把”的态度去创新产品,结果弄巧成拙,新的产品并不受目标消费群的欢迎。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真正领会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内涵应该是最主要的。

三、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中小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应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1.战略管理是前提。首先,企业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审视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对本企业已经拥有或将要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其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给予正确的定位;其次,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用战略的眼光准确预测其产业及技术演变的发展变化趋势,把握市场,针对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灵敏的反应,争取扩大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第三,要根据自己的优势资源,突出核心专长,保持市场竞争优势,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来确立具体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目标以及获取方式;第四,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核心能力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

2.拥有人才是保障。在企业生存和发展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与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技术能力密切相关,人才是中小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实现核心竟争力优势的保障。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使企业拥有一批具有战略决策、技术创新和营销管理的高素质核心人才;另一方面,可通过不断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技术创新是关键。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不断实施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创新,一是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首先要提高对科技进步的认识,要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把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以及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大对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自己的技术创新实力。二是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专利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造核心产品,不断占领和创新市场,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道路。三是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吸收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

4.品牌战略是依托。商品的品牌是一种标识,它代表了该商品和商品生产者的某种特性,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无形资源比有形资源更难被竞争对手了解和模仿。在所有竞争优势中,品牌优势最为持久、最有价值,它把产品、服务与顾客紧密地结合起来,尤其在产品技术、质量差异性较小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品牌形象甚至主宰着市场的成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困难是非常大的。但是,要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要讲质量、讲信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创建自己的品牌,充分依托品牌效应开拓市场,获得核心竞争力。

5.差异化竞争是抓手。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的效果可以从产品设计、生产技术、产品性能、顾客服务、销售网、商品形象等多方面去实现,一个企业如能在上述的某几个方面显示出优越性,就可以形成比较理想的产品差异化策略效果。为了形成产品差异,企业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高质量原材料选用和争取顾客支持等工作,或者寻找某些可以利用的差异点。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可在“小”字和“活”字上做文章。“小”,就是生产的商品本身体积小,价格不高,但专业化成高度,并能保持自身特色,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活”,就是企业应该不断的推陈出新、灵活多变,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转”,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抓住机会或躲避危险,永保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6.企业文化是灵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肯定是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无形资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制度、企业风格、企业技能塑造核心竞争力。适宜的企业文化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土壤和源泉,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

参考文献:

[1] 吴志红等.浅谈如何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5,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