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学校实行安全责任制度。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师生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主管副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直接管理者,负有监管的直接责任;值周副校长、值周主任和教师对本周的校园安全负监管的责任;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安全负直接监管教育责任。
二、落实值周人员监管巡视责任。值周副校长、值周主任和值周教师每天要戴袖标值班,学生上下学期间提前10分钟到校门口值班,监管校门内外安全,在校门外巡视,注意防范社会闲杂人员。
三、严格执行来访审查登记制度。学校门卫既是值班人员,又是治安协管员,学生上学期间不许离开学校,必须严把死守学校大门,既要看住、看好,又要看牢。学生在校期间校门必须上锁,门卫不许离开校门,杜绝一切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确需进入校园的来访人员或学生家长以及上级检查人员,必须经校长同意后方可审查登记后进入,由有关人员接进来,送出去。教师请家长一律在校门口值班室接待,不许进入教学楼。学校组织重大教育教学活动期间,要制定相应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增派值班人员,严防校内及周边突发恶性事件。
五、健全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和完善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预案,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大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校园安全实行日检查(安全员)、周检查(主管副校长)和月检查制度(校长)。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主动与派出所、社区、城管等部门联系,对校内和周边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七、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政教处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加强防范校园暴力教育,切实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的能力。学校每学期应至少组织一两次防范演练活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自护自救、逃生和报警知识。
关键词:校园;突发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001-03
突发事件实际上就是社会系统在新的环境下由有序向无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最终爆发的过程。从诱因看,其实质就是潜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集聚集合后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冲突的人群试图通过非常规或极端的方式,促使解决没有预见或长期无力解决的问题[1]。既有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又有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因素,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管理等因素。认清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是正确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先决条件。虽然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仔细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或深层次原因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概括地归纳为社会、学校、学生及不确定因素四个方面。
一、社会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产生的不稳定因素。中国改革开放进行了三十多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增长,贫富差距进一步的拉大,社会中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经过多年的积累也逐渐暴露出来。当前在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出身于不同的阶层,其家长对贫富差距、食品安全等关系民生问题的认识不同,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意识,而学生亲身经历的事物与接受教育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学生对教育体制产生不同程度的叛逆,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引发校园突发事件,但却是不容忽视的潜在的影响团结稳定的社会因素。
2.国际社会环境产生的推进性影响。因国际环境微妙的变化而引发的游行示威活动也成为当今校园突发事件的一大特点:1999年,美国炸毁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而引发的反美游行示威活动;2005年因日本执意加合国常任理事国而引发的反日游行示威活动;2008年因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受阻而引发的抵制“家乐福”示威游行活动等,无一不在说明国际环境变化从而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推进性影响。同时,由于领土、领海和其他纠纷而引发的问题短期内不会消除,这些问题是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的表现,成为校园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
3.互联网络普及导致非理性信息的传播。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大部分学生甚至在小学期间就能使用电脑及掌握上网知识,网络信息因其内容丰富而备受学生的欢迎。在各类学校中,有很多开设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并开辟了论坛,在方便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渠道。1999年反美游行示威活动、2005年反日游行示威活动及2008年抵制“家乐福”示威游行活动都是由游行组织者通过互联网信息,随后产生了滚雪球效应,进而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众多的学生。
4.我国社会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体系形成较晚。虽然我国学者开始积极研究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管理卓有成效,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但总体来说,由于我国起步较晚,至今仍有很多问题,不容乐观。一是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预案仍然缺乏,中央和地方政府针对应对突发事件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和政策,但针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却屈指可数。二是普遍缺乏校园突发事件管理意识,长久以来,校园被认为是内部稳定性较高,环境简单,外部因素影响较少的组织,因而使得管理者往往缺乏危机意识。虽然近几年来由于校园突发事件频出,各学校开始重视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制定相关预案和措施,但大部分学校却没有重视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认为突发事件只是个别现象;三是积极应对却忽视预防,很多学校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应对方案和措施,忽视前期预防的现象。回顾过去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可以看出,其中不少事前有明显的征兆,但却由于没有得到管理者的充分重视,最后爆发。马加爵案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马加爵平时性格孤僻,很难和别人沟通,很多同学经常向班主任反映马加爵缺乏和别人沟通,可能有心理问题,但由于班主任未及时重视最终酿成悲剧。
5.校园周边经营活动频杂。校园周边的经营活动历来是校园突发事件的“始作俑者”,校园周边遍布餐饮业、旅店业及娱乐业等场所,过期食品、非法网吧、黑旅馆等严重干扰了校园内学生的正常秩序,一旦学生涉足此地,就会和社会上无业人员接触,为校园安全埋下隐患。
二、学校影响因素
1.缺乏完善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预案能够将突发事件中对人、对物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并有可能预防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我国,“轻预防、重救援”的思想在很多学校占有一定比例,从而导致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够完善,表现形式为:
①预案内容粗略,不利于操作。很多学校不能将校园突发事件预案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即使制定了预案,内容也大都是生搬硬套,未能科学地按照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进行组织框架,更有甚者只是对组织机构及职责等方面进行规定,而未能反映出预案的核心内容,从而导致预案的操作性差。
②预案不具有针对性。面对多种类型的校园突发事件,应该因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而制定细致的应急预案。现有的一些预案在分类、分级方面重视不够,什么级别的校园突发事件必须召开媒体见面会、什么级别的校园突发事件必须汇报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什么级别的校园突发事件允许内部自行解决等,应针对不同类型、级别进行系统规划,保证应急预案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③缺乏必要的应急演练。应急预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应急演练,一旦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学生首先应该懂得如何自救,目前国内学校很少注重对学生应急能力的培养。2003年11月,莫斯科卢蒙巴各族人民友谊大学宿舍楼因使用电器发生火灾,中国留学生遇难17人,而日本留学生无伤亡报告,通过这件事,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应急演练工作不容忽视。
2.缺乏常设的校园突发事件管理机构。临时设立的应急工作小组在人员构成及开展应急工作方面不具有连续性,对校园突发事件处理后的经验不能完整地储存,同时临时组建应急工作小组,需要花费时间来进行磨合协调,容易错失工作良机,从而不利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3.传统师德文化的缺失。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与我国开展紧密合作研究的同时,大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推行所谓的人权主张,向师生不断宣传和渗透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特别是“民主”、“自由”的观念在校园中尤其是高校中很有市场。而我国的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体系的教化功能的萎缩和社会道德的偏离,导致师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缺乏必要的规范引导和道德约束,以为自己在“为国为民请命”,实际上则是违反了法律法规,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损失。2009年5月,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伊吗图学校接到学生家长举报,称该校三年级班主任吕凤来猥亵本班女学生。据《辽沈晚报》报道,校方接到举报后,与学生家长到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立即将犯罪嫌疑人吕凤来刑事拘留,进行调查取证。至少6名小学三年级的女学生遭到吕凤来的猥亵,仅案发当日下午两次共猥亵3名女生。6名女生中最大的10岁,最小的9岁半。2009年11月,一名初中女生将自己与老师的亲热照片网上,并留有大段文字,此贴迅速走红网络。此类事件多不胜数,均从另一方面暴露出师德文化的缺失。
4.缺乏必要的心理干预。校园突发性事件往往除了给事件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以外,更重要的是给当事人心理和精神上带来更大、更严重的伤害,进而使当事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价值取向、生活信念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等发生许多变化,甚至一些受害者会表现出一些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对心理干预的缺失,是当前我国校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构建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有:一是校园心理工作者数量少;二是校园心理咨询工作者业务水平低;三是开展心理干预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通过举办几次讲座就认为达到了干预的目的,缺乏长效机制。
三、学生群体影响因素
1.学生判断是非能力较弱。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旦发生校园突发事件,他们就有可能被卷入其中,首先,他们涉世不深,看问题比较片面,行为不理性,易冲动,不计后果;其次,他们生活、学习的群体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易受客观事件左右,正因如此,一旦诱因成熟,他们就有可能参与到爆发的校园突发事件当中,有些以学生为主题的突发事件,起因是合理的,但做法不正确,最终对社会、学校及个人造成了重大的伤害。
2.学生自身心理危机。因社会节奏的加快,学生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参加补课班、技能培训班,大学生还要面临考试、考级、就业等压力,使得身心不堪重负。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看待同样问题的角度不一,呈现出多种心态,心态稍差一些的学生则会对某方面的问题做出不理性的判断,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3.学生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这种行为有时是积极的,如别人献血你也去献;但有时是消极的,如看到别人在公园摘花,自己也跟着去摘花。在校园群体生活中,从众行为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因观看球赛因失球而痛苦怪叫,甚至发生争斗。
四、不确定影响因素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现象层出不穷,对我国生产和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学校作为构成社会的一个单元,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如台风、地震、雪灾、暴雨等的损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2005年,以“麦莎”号为代表的台风连续袭击了福建、上海、浙江、江西、江苏等地,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位于这些地区的学校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台风的袭击,仅8月6日到8日“麦莎”台风肆虐期间,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园内被台风影响刮倒的树木共计有157棵,闵行校区大小树木共有1540棵被刮倒;校内11处车棚均遇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台风带来了强大的降雨,短期密集的大降雨造成了校内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宿舍等22处进水、屋顶漏水。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也给师生造成了极大不便,给学校管理工作留下了隐患[2]。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不少中小学校舍发生严重垮塌。可见,以自然灾害为主的不确定影响因素是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钟开斌著.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zhangwei.发动百多人次紧急抢修 共同抗击台风“麦莎”[EB/OL].(2005-08-08).
关键词 高校安全 保卫工作 新思路
1前言
高校为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等专业人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高校的保卫工作是学校保卫科在公安保卫部门指导下,共同维护学校教学、教研、学习、生活秩序,为师生员工提供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做好高校安保工作,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是当下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主要是承担稳定校园秩序与政治责任的艰巨任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给学校政治稳定带来不安因素,所以目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1)校园的崛起与管理不配套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办学方式与运作机制不能适应高校的迅速崛起,传统单一的办学方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后勤服务管理方面,要全面实现社会化,教学与生活管理的分离,形成对学生管理的脱节;综合校区建设,各校区出现集中居住,学生进出不统一,各校混居的杂乱现象,导致管理混乱。
(2)综合体的办学与安全保卫工作配套设施的问题
各个高校的扩招,学校人数快速增长,校园面积太小及配套设施不足,使矛盾更加突出,因而,扩大校区建设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通常都是一边开工建设一边投入使用。但是高校的安全保卫设施却没有同步进行,必备的物防设备欠缺,高科技的防范设备缺乏,使得现代化的校区却是传统的安全保卫模式,使得保卫工作力不从心。
(3)校区环境复杂
大型综合校区的建设,带动了周围经济的发展,同时一些不法分子把高校当作实施犯罪的场所,在校园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或组织抢劫偷盗活动;相应的娱乐场所也应运而生,学生成了获取利益的对象。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学校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受到威胁,给校园带来安全隐患。
(4)校内形势复杂
首先,随着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学校规模与层次,各种生源冲击校园,有并轨,自费,函授,夜大,进修等等。这无疑给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加重负担。其次,为了校区的扩建和配套的文化娱乐设施增加,使得学校闲杂人员增多,他们的流动性大,具有不稳定性给学校的安保工作增加难度;最后,校区与学生条件发生变化。学校的高科技教学设备引进,教学环境发生着改变,同时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大批的学生带着高档的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进校,都给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5)高校保卫工作者收入太低
作为一项耗时伤神,同时充满危险与矛盾的工作,而收入却得不到保障,使得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没有责任心,凝聚力。这也是高校安保工作的一大难题。
3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思路
(1)健全、建立规范统一的安全工作制度
建立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期有效机制,我们首先从认识上提高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度的适用范围包含如下几点:安全管理目标; EQ \o\ac(,2)安全管理的范围; EQ \o\ac(,3)安全管理的内容; EQ \o\ac(,4)安全管理的检查制度; EQ \o\ac(,5)安全校园的评价标准及责任追究。其次,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对于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突发性事件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应急处置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应急突发事件时生命财产的保护;现场恢复工作,应急培训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应急预案的管理等等。
(2)三防体系的建立与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所谓的三防指的是‘人防’‘物防’‘技防’。首先,高校对安保工作的重视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之中,安全保卫工作要以预防为主,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安保工作在学校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安保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对校区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巡查。其次,加强重要部门的防范与监控,如在学生宿舍及实验楼安装摄像头与防盗门,设置安全警告牌,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最后,设立校区安全监控中心,对校区进行24小全天候监控。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校园内部安保工作的同时,要整治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保证与学校规模协调发展。努力做到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办事高效,一切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秩序而努力。
(4)建立预警体制,把事态抑制在萌芽状态
加强防范工作的建设,建立灵敏有效的预警体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案并不断完善。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及媒体资源收集信息,及时分析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把还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进行解决。
(5)培养具有综合实力的安保队伍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按照国家的相关文件执行岗位补贴,职称评定,提职,提干吸引更多的作风正派,有党性,高素质的安保人员。建立一支有综合实力的安保队伍。
4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必须要探究工作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依据这些问题树立新思路。只有在新思路指引下,才能确保安全保卫工作的大力开展。
参考文献: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维护校园稳定,我校认真组织实施,进行周边环境整治和学生安全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按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成立了专项排查、整治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
(一)范围:学校教学楼、食堂、操场、办公楼、科学实验室、图书馆、电脑室、校内用电线路等重点部位。
(二)重点:
1、校舍安全:要逐校逐间检查是否存在危房,对学校厨房、厕所、学生寝室等重点场所给予高度重视,查找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查出的校舍危房能整修的要立即整修,一时不能整修的要迅速停止使用,立即封存。
2、交通安全:对接送学生的车辆要逐一登记,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加强车辆管理,严禁“三无”车辆运送学生,杜绝超员、超速现象和酒后驾驶,确保学生出入安全。
3、食品卫生安全:学校食堂是否配备必需的防蝇、防尘、防鼠、消毒和冷藏设备,是否出售劣质、霉烂变质、无合格证的食品,从业人员是否持有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上岗,日常饮用水卫生状况,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4、设施设备安全:对学校的电路、电器、实验药品陈放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和整改。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实验室、学生宿舍等重要场所的安全情况。
5、防火安全:检查学校是否对师生集中进行了防火安全教育,校内教学、生活设施等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隐患是否得到整改,学校消防设置是否完善,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6、防盗安全:学校的电脑房、实验室、图书室、财务室、储藏室以及教师办公室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有无领导、教师值班巡逻,门卫值班制度是否落实。
7、周边环境安全:要协助公安机关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一次集中清理。重点检查有无社会闲杂人员在学校附近敲诈勒索伤害学生,有无违反规定在学校附近设置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现象。
8、学生心理安全:学校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有心理疾病和问题家庭的学生是否建档造册、跟踪监管。
9、上下楼梯安全:学校是否开展宣传上下楼梯教育活动,上下楼梯是否有醒目的提示标示牌,是否实行分时段放学制,楼梯间是否有领导、教师值班,是否设立监督岗。
10、日常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课时安排情况和开学初、放假前进行安全教育的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紧急疏散和自救逃生演练情况;各类传染病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四、具体措施
1、开展校舍安全专项排查
在开学前组织人员开展校园建筑物、场地、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各班主任对班级教室、专用教室、设备器材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于存在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改,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的要采取临时防范措施,对学生加强教育、加强监控,让学生远离安全隐患点。
关键词:学校保卫;制度建设;问题;对策
一、学校安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保卫工作担负着维护学校稳定的政治责任和保障校园正常的治安秩序的艰巨任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学校政治稳定的不利现象,导致当前学校保卫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校园区快速兴起与管理模式不成熟的矛盾
学校办学方式、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较之传统有很大的变革,其管理模式是全新的,与传统、单一的学校办学方式相比存在许多区别。如后勤服务全面实现社会化,教学、生活管理相对分离,易造成对学生管理的脱节;园区内不同类型的学校集中建设,综合布局,各学校学生集中居住,形成学生同进不同出,同室不同班,同楼不同校的复杂格局,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二)大规模办学与安全保卫力量、装备配备相对薄弱的矛盾
伴随学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校舍面积及相应设施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因此,几乎所有学校新区的建设进度都抓得很紧,昼夜施工,常常是一期工程刚完,就投人使用,住进学生,开始上课,接着二期工程继续展开,新建校区出现“边使用,边完善,边建设”的局面。而安全保卫设施的建设不能与其同步进行,必要的物防设施不能及时到位,技防设施不能及时落实,高度现代化的新建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仍按传统的模式进行,保卫部门倍感力不从心。
(三)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一些当地的犯罪分子把学校作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明目张胆地到校园寻衅闹事、调戏女生、敲诈勒索、偷盗抢劫财物;周边的餐饮、娱乐网点以学生为赢利对象布满校园周围,打架斗殴、敲诈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危害师生校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校园的安定。
(四)校内治安形势严峻
首先,办学规模层次不断扩充。一些学校为了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办学规模和层次,生源复杂,学校规模和层次的扩充,无疑加重了保卫工作的负担。其次,校内“四工”人员大量增加。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方便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近年来学校周围商业网点、文化娱乐设施增加,基建工地不断上马加上校办产业的发展。一些部门聘请打工人员以至校园出现了大批的临时工、合同工、建筑工、季节工。这些人员流动性大最难管理。有些人员利用在校园做工机会,在校内作案。这使校内的保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再次,教育对象条件发生变化。近年来,各学校拓宽生源渠道,部分学生家庭生活富裕学生,整体生活条件也逐年由贫困型向小康型转化。学生的行李已由过去简单的被子铺盖增添进了收录机、自行车等贵重物品,少数学生还自带了高档的计算机、电视机和手机等消费品。这些物品相应地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目标增加了保卫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最后,固定资产及科研、教学设备逐年增多。有些学校接受了国外贷款获得了一些高技术仪器设备。这就对学校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五)学校保卫工作集苦、累、险于一身,保卫人员收人低
学校保卫部门是一个不同于一般机关、科室的特殊部门,保卫岗位集苦、累、险于一身,具有政策性、秘密性和敏感性。保卫工作是一项耗时费力、伤精劳神,充满矛盾和危险的工作,遇有案情,保卫人员必须加班加点工作,特别是在节假日和夜间其他人员可无忧无虑地休息。而保卫人员必须值班巡逻。但绝大部分高校的保卫人员是高校的贫困户、特困生,待遇低、收入少、创收又无门,严重挫伤了学校保卫人员的积极性和保卫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人心思动、军心不稳已成为学校保卫部门一大难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规范、统一的制度
网络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要想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首先必须在提高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好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校园的一般性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管理的目的、范围、管理内容、检查制度、评价标准、责任迫究等。对于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突发性事件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应急处置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现场恢复、应急培训和演习规定、法律法规要求、预案的管理等。
(二)加大投人,加大新建校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学校的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口上、会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学校领导应有清醒的认识,要舍得投人,花钱保平安、保稳定。一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卫队伍,招聘一批受过安全保卫专门训练的综合素质高的保安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全校区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在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为师生提供安全服务和援助。二是完善各重点部门的防范措施,如在学生宿舍、实验楼安装防盗门,加固门窗,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道路上设置减速带等,加强物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在重要部门、要害部门和交通要道口安装技防设施,如在校区设立安全监控中心,实验楼、办公楼、网管中心等重要部门和交通要道设置摄像镜头,在建筑物内设立消防监控中心、电子报警系统等,实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
(三)加强校园治安防控机制建设,为校园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在实现发展的同时必须正确面对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尤其要重视校园治安稳定工作。学校治安处理不好势必影响校园稳定工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和充实保卫基础工作,改善队伍和人员结构,进一步完善学校保卫体制改革,加强与所在地执法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强化校园内部和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净化校园治安秩序。另一方面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将校园治安防控机制建设好,从人员和经费上给予优先保证保持与学校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实施此项工程中。必须长远规划、稳步推进,充分发挥专职队伍和群防群治队伍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办事高效、管理科学、服务规范,积极为学校和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维护校园的稳定局面。
(四)建立预警机制,掌握保卫工作的主动权
防范是基础,打击是手段,打击为防范创造条件和环境,经常性的预防可防患于未然。为保证保卫工作有前瞻性,必须善于及时了解,及时分析,研究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灵敏的、高效的预警机制,建立各种预案,并进行不断的修正。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和发现倾向性、苗头性和一触即发性的问题,及早化解和处理各种矛盾,避免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现代化大众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收集舆论信息,及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为保卫工作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追根求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提高保卫人员待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卫队伍
提高学校保卫人员待遇是充分发挥学校保卫机构职能作用的有效激励机制,要按各级教育、公安部门有关文件执行提高学校保卫人员的岗位津贴和加班补助。在提职、提干、评职称等方面尽可能与其他行政部门拉平,鼓励、吸引有作为的同志到保卫部门来工作,献身学校保卫事业。要做好新时期保卫工作,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保卫队伍,从学校的全局出发,要舍得把那些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具有一定文化资历的优秀干部选入保卫部门,有计划选送学校保卫人员。
当今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学校的保卫事业不能被时代的步伐抛下,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分析保卫事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管理水平,勇于接受新事物,针对新情况、新形式、新特点,学校保卫工作必须领先一步,具有超前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校园的安全稳定,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团结、友好的高校氛围。
参考文献:
1.洪建场,闰璐.创建“平安校园”的几点见解[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