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建设工程合同;暇疵;抗辨权;债务人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的竞争,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如何才能留住客户已成为供应链上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供应链上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好客户关系管理,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一、物流客户价值

现代客户管理的对象包括公司外部的顾客,以及公司内部上下流程的工作人员。

1.客户价值的定义

客户价值是客户购买或服务的成本与所获得价值的比较。具体体现是:客户接受某一产品和服务时获得的满足感与支付的货币、时间和精力的差额。针对具体企业来讲,客户价值是企业为客户创造的实物价值和服务效用与成本构成的差额。

2.客户价值的特点

客户价值不是一种货币价值,客户可以感知,但不能精确计算,它反映客户在接受产品和服务后的满足程度。同时,客户价值是一种相对价值,不同客户对同一产品、同一服务的满足感不同,这取决于客户付出的成本和客户自身的状况。

3.客户关系管理的内容

物流客户管理的核心是辨别客户价值,分辨出哪些客户会给企业带来盈利、哪些客户会给企业带来亏损。物流企业不能将所有的客户一视同仁。物流企业通过差异化服务提高客户价值,特别是提高关键客户的价值。

二、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纠纷

1.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纠纷的种类

2.因承包商过程导致质量不符合约定的纠纷

(1)因发包人过错导致质量不符合约定的纠纷

(2)发包人擅自使用后出现质量问题的纠纷

(3)对竣工日期的争议纠纷

(4)对计价方法的争议纠纷

(5)对工程量的争议纠纷

2.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纠纷的处理方式

在建设工程合同中,由于对质量、工期、报酬等关键性的条款的约定存在暇疵或盲点,导致合同纠纷的产生,通常对这些纠纷的处理主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应的建设工程管理条例。但有一些纠纷并不容易直接适用现有的法律条款解决。即使适用上述法律法规处理,从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诉讼,使你在失去金钱和宝贵时间的同时,失去了友情”。

三、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处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物流客户管理的核心是辨别客户价值,不能将所有的客户一视同仁,因此,在合同纠纷产生以后,应该针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1.一般客户

一般客户指价值比较固定,不易提升,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是价格利益的均衡。因此,如果与这类客户发生合同纠纷时,视具体情况,采取诉讼或仲裁解决比较好。

2.关键客户

关键客户指价值上升空间很大,是企业的稳定客户,对企业利润贡献最大,

如果与这类客户产生合同纠纷,中能只着眼于尽快解决纠纷,应该以长远的战略思想来对待现实的利益纠纷,达到利益的均衡。

在签订建筑合同时,应该对承包方的具体情况如设施与设备、作业能力、现

场环境、工作人员情形等进行综合考察,避免因承包商过程导致质量不符合约定的纠纷、因发包人过错导致质量不符合约定等纠纷的产生。

在合同签订以后,应与客户共同编制操作指引,提前解决潜在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理顺双方合作的关系。

在履行过程中,对建筑工程进行过程跟踪监管,确保工程质量,避免纠纷的产生。

总之,建筑合同纠纷处理,要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加强对承包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涂盛善,丁烨,孟俊.物流经营管理实务[M].黑龙江: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范文第2篇

交叉学科的设置和形成主要依托于交叉课程的建设。本文将以物流管理专业中三门课程为例,初探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中交叉课程的设计思路。

1.1交叉课程之一:《交通运输组织学》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中有一门专业课———《运输管理》,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运输管理的五种基本方式及业务、集装箱运输、零担运输、智能运输等;而课程延伸到《交通运输组织学》后,除了讲授上述基本内容(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内容与《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物流成本》等课程重复)外,更侧重于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交通运输组织方式及规划职能、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等实际工作中操作性更强、应用更广泛的内容。后者实际是物流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与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交叉,但又偏向于管理,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增强了学生们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的深层领悟和实操能力。

1.2交叉课程之二:《物流运筹学》

一般本科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中都会设置《管理运筹学》这门课程,也正是因为该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缺乏了与专业本身的结合特殊性,才使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一方面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应用性差。事实上,在引入《物流运筹学》后,以工程数学建模为基础的运筹学和以规划应用为主的物流系统决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教师和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性、目标性都显著增强,学习效果自然大大提升。

1.3交叉课程之三:《物流金融学》

《物流金融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课程,它将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可能涉及的金融学知识融合,针对性更强。物流企业离不开金融,物流人才需要了解金融。通过专业化的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降低资本成本和金融结算风险,最终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经济运行质量[2]。

2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们缺乏专业交叉意识、相关教材不足

在进行课程规划和设置时,很多教师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物流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行课程建设。因此,课程规划中出现大量围绕物流的若干职能展开形成的传统物流课程,课程内容重复性比较严重,理论性过强,缺乏实践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欠佳。此外,教材缺乏也是交叉课程建设的一大瓶颈,以《物流运筹学》课程为例,市面上单纯介绍运筹学或是最优化方法的书非常多,但是能和物流管理实践的具体案例结合的书却很少,即使有个别教材命名为《物流运筹学》,实际上内容还是重复《管理运筹学》的老一套。教材建设跟不上,物流交叉课程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2.2教学方式陈旧

随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物流的教学方式也从讲授型逐渐向参与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但是在交叉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学内容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不断探索出更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3考核方式亟待改进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有时辅以论文、调查报告等其他方式。引入交叉课程后,单纯的笔试可能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践能力,需要引入新的考核办法来适应这种变化。

3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交叉建设对策

3.1提升教师意识、深化课程改革

由于物流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要求教师在规划课程设置的时候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在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要多设置或优化改进原有的教学计划,尽可能打通物流管理课程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关联性,建设一些实用的交叉类课程,例如,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小学期或短课时量开设《物流经济学》课程,让学生将学习过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解释现实物流企业的经济学问题,针对理论,有的放矢。由此,也可以设置物流管理类课程建设的课程群,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拓展后的专业实践课建设成课程群,教师的教学不再“各自为政”,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也将逐步增强。此外,加强教材建设也是提升物流管理交叉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规划建设物流交叉课程的系列教材;也可以选择多校联动的方式,集合优质的教师资源,建设物流类交叉课程精品教材;亦可请相关专家评审,为教材的整体质量把关。

3.2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大多数的物流交叉课程都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教学部分,对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式逐渐拓展,如采用校企联合、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更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增强基础教学的效率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交叉课程建设可以增加实践性的创新环节,如结合物流大赛、创业创新项目等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运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对于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也可以以组建研究组,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等形式深化学科交叉的建设,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

3.3考核方式亟待改革

交叉课程的建立也促使了物流管理相关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需改变传统单纯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转向至提升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上来。考核形式可多样化,如现场模拟演示、管理角色扮演、案例设计和分析、培训讲解,甚至可以通过交叉课程实践,拍摄微电影[3]、召开头脑风暴会等新型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势必大大促进物流交叉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4小结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物流团队 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TE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067-01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项目投资巨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复杂、变动性大、项目涉及的单位广、人员多等特点。通常认为工程项目中材料成本占工程项目造价的60%及以上,而物流费用占材料成本的17%左右,采用规范的物流管理手段,能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并降低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的风险。

一、工程项目物流概述

通常意义上的工程项目物流指的是施工现场所有物料、零配件、设备等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发送、信息处理等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保障在施工前及施工中的相关计划、组织、指挥及控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而国际工程项目物流是指一些大型专业的物流公路按照合同要求,为客户承担大型、成套工程设备的进出口和海外承包工程物流业务,提供从工厂到工地的“门对门”综合物流服务,是一种综合性的物流行为。国际工程项目物流包括从工厂的产品包装设计、单证制作、集港运输、保险、口岸清关、仓储理货、租船订舱,到进口国的口岸清关、多式运转,以及卸货、验货、交接等全过程的物流行为。

二、工程项目物流管理中的角色分配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不同,物流管理的主体也不同,业主、货物供应商、施工总承包商、物流承包商等分别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本文就海洋石油某天然气开发工程陆地终端处理厂建造项目(以下简称海油某终端项目)分析各角色在物流管理中的责任。

1、 业主的物流责任:业主是货物供应商的客户,为货物供应商提供必要的货物需求信息和材料规格要求,提供交货时间及运输要求,审核并监管物流承包商的物流管理程序,并提供必要的物流管理支持。

2、货物供应商物流责任:货物供应商为业主提供正确的货物,根据合同约定提供发货计划、准确的单证信息、正确的发货时间、正确的货物数量及规格。

3、施工总承包商的物流责任:施工总承包通过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组织施工,并提供物资需求。在业主所采购货物到达现场后,要协助业主对货物进行验收,并提供仓储管理条件,并对所有货物进行出入库管理。

4、物流承包商物流责任:物流承包商是海油某终端项目中物流管理的实际操作者。根据业主的指令,成立专业的物流操作团队,对业主所有货物进行一系列的报关/清关/运输/仓储等具体的物流工作。

三、物流管理的标准化与模式化

海油某终端项目中,采购了一些大型设备,多数为非标产品,且大多为进口产品,进口物资将会涉及到国际运输、报关报检、查验清关、仓储后勤等更多复杂程序。为了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降低工程建设风险,从而实现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项目组了成立专业的物流管理团队,建立物流管理的统一标准与模式,并及时处理好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建立优秀的物流管理团队

作为招标过程的延续,将物流管理纳入前期与供应商的合同谈判中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工程项目招标开始过程中,就应该成立专业的物流管理团队,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方式建立优秀的物流管理团队,是保证物流项目能够顺利执行的根本。通过以上方式获得具有物流管理能力方法和物流领域专业知识的员工,切实保证有相应的物流行业的高级人才可以对物流环节进行把关,能够审核物流方案是否合理优化,并提高执行力。

2、物流管理的项目化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进度、成本、质量等,项目管理的关键是对项目目标有整体和系统的认识,在相对划分的部门和不可分割的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和一致,以使此三大目标最佳的实现,以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物流管理中的项目化管理模式是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优化配置各类资源在计划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提高完成的效率和效益。成功的项目管理是要在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流程化的管理,对项目干系人进行组织管理,在全过程实现绩效管理。项目管理既注重目标的实现,更注重过程管理。项目管理过程分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编制、项目实施、项目控制和项目收尾等一整套工作流程。

而在海油某终端项目物流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的模式同样适用物流管理工作。启动专业的物流管理团队,建立物流管理标准化制度,编制物流管理过程计划,并在物流实施过程中,要求业主、总包商、分包商、供应商的全员参与。物流工作执行期间,依托制定的标准工作流程,使用固定的工作模板,利用项目管理的技术和工具来支持物流管理。包括物流过程中利用关键路径法计算并管理物流周期,利用工作分解解构WBS将物流工作分解并落实到具体时间、具体责任人,使每项工作有管理人、有协助人、有执行人、有统计人、有支持人,从而使物流管理计划的执行具有可控性。在物流过程控制阶段,可利用周/月例会制度、三级预警制度(执行人、监控人、管理人)、专题专项讨论制度、定期总结制度,及时跟踪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并应对临时紧急突况。在项目物流收尾阶段,完善工作程序,妥善保管物流工作相关文档,总结经验教训,使其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中过程资产的一部分。

3、建立物流管理信息平台

海油某终端项目物流和其他物流之间相比,其采购与运输的量都相当大,而且技术相当复杂,操作中又会遇到一些骤变的情况,影响操作的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如何使项目的物流总成本达到最低点,依靠传统的人工记忆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不能保证货物正确的发运,单证正确的提交,货物准确交货并验收,以及保证货物的质量,就会导致重复时间的浪费,额外成本的增加,严重甚至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按期完工。因此,积极建立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和完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非常有必要性。通过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将供应商、制造商、承包商等联合起来,同时在内部物流管理过程中,能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大件物资的专项物流管理

海油某终端项目,其地理位置存在交通运输环境复杂多样情况,需对路况/水况作实地现场考察,制定排障方案、申请超限运输证、优化路线等。

1、运输前,派专人进行运输前方案复核。比如路面及地基现状,障碍物清障方案的可行性,车船捆扎方案的校核,制定严格的装载加固方案及搬倒、就位方案,认真勘测道路、桥梁及空中障碍等。

2、执行中,每个关键节点前,都需要召开现场安全会议。重申难点和分工合作要点,审核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措施是否条件成熟,各工种需要严格执行既定的安全规程。例如车辆捆扎的专业人员需要对封车情况进行反复确认,对比校核过的方案。

3、运输方需要对运输器具到位情况和是否符合适运输条件等进行提前落实,符合要求后方可交付实际运输操作人员。需根据每次运输的特点,组织具备相关操作经验的人员,配备满足作业要求的设备和器具,要有安全人员全程监控,并赋予安全监控人员一票否决的全权,一经发现安全隐患安全监控人员有权指挥相关人员及时整改。

4、运输操作人员应根据平时的演练规范化进行各项操作,如途中平稳行驶,减少制动,特别是紧急制动。途中产生较大震动后,停车进行必要检查。运输途中注意车板的横向摆动,调整车板水平,使摆动角不大于设备运输规格书要求。

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内外贸易加之物流本身也不断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发展需求,应合理制定相关的工程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方案,有效缩短物流的时间,最大化降低成本开支。同时,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解决物流意识加强、物流成本明确、物流责任体系建立等几个关键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具体解决工程项目中的物流问题。

参与文献:

[1] 王欣兰.物流成本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科技发展;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9月10日

物流作為现代货物流通的重要基础,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市场前景不可估量。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运用支持,极大限度地提升了服务效率及质量,俨然成为相关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其有关方面的研究也颇受学术界关注和热议。为了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提升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本文作出了如下研究。

一、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运用现状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对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显著,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通过国家、行业以及高校的协同努力,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成就不断扩大,但其有效性亟待改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基础条件较差。网络互联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现代物流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迎合经济发展趋势、提升市场竞争实力,物流企业运用科技创新进行管理改革志在必行。以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条件虽已有较大改善,但运转中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表现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物流管理周转效率。例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普遍,加之物流配送中心或设施较少,直接影响了现代物流服务效率,制约了其管理发展。现阶段而言,基础条件差与现代物理管理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对创新科技的运用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客户服务体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二)人才支持不力。自人才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各行业领域对其相关培育支持越发繁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有力基础。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日渐成为物流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唯有坚持科技创新,努力搭建优秀人才能力发展空间,继而增强综合实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运行中的问题,如研发、营销等。简单来讲,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所需人才,不单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拥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谈,人才可视为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有效运用的嫁接桥梁。但事实上,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人才配置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多环节科技创新需求,因此最大限度地发展科技人才,并无限挖掘其潜力意义非凡。

(三)体制因素制约。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关涉到多个方面,隶属于不同政府部门主管,如基础投资、产业政策、税收标准等。以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策略指导,对现代物流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甚至部分区域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直接干扰了经济市场有序竞争,同时亦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物流管理发展,进而导致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此外,我国物流管理法制建设不尽完善,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缘于规章制度缺失,在管理模式发展上尚未完成规模化、系统化,对专业人才应用不合理,相关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自身潜力开发不足,从本质上造成了管理效益低,继而制约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创造。

二、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

新时期,科技创新运用俨然成为现代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对相关企业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态势下,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毋庸置疑。笔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行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改善基础条件。纵观时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其中不乏一些世界一流的大兴物流企业,其自身综合实力十分强悍,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自动化装备,资金来源也相当充裕。全球经济一体化态势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物流量相当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下所欠缺的是舞台和环境,其中首要因素体现为密集而畅通的道路网络,以确保现代物流管理“及时、精准、高效”配送。交通网络状况是衡量现代物流管理发展条件的关键因素,其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至关重要,应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予以支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秉持节俭务实精神及原则,将更多的资源集中于道路建设,并注重实际调研,充分利用既有数据分析,科学规划车道数,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同时精心设计转弯道,保证行车安全。基于科技创新运用的道路建设,还需注重以人为本,设置安全护栏、绿化隔离等,以减免远光伤害,给司机朋友带来良好的驾驶体验,保证运输货物高效、快速、安全送达。

(二)加大政府支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管理建设可谓紧系民生发展的重大工程,各级政府应统一认知,并充分发挥主导职能,加大相关支持,调动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积极性。事实上,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也是这么做的,如澳大利亚的物流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与降低税收等优惠政策,使得相关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基于此经验借鉴,我国政府可结合市场经济实情,制定一系列惠利政策,激励现代物流管理科技创新与运用。例如,在一定限期内,对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及运用意识的现代物流管理单位免征任何税收,抑或分配部分财政资金予以捐赠,减少其所面临的风险,创立龙头企业,发挥榜样作用。此外,还可组织多样化的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科技创新等活动,大力宣传既有成果,促进其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从长远的战略目光审视,政府支持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将进一步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其实践路径有待探索丰富。

(三)修整内控制度。市场经济竞争自由而有序,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要完成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修整内控制度,包括领导制度、责任制度等,兼顾效率与质量,并落实到各环节、各階段。在具体实践中,现代物流管理行业要坚持合理化原则,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竞争规则,并充分利用创新科技,积极打造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分享科技创新成果,立足国际竞争舞台,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于现代物流管理单位及企业而言,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认识到科技创新有效运用的实际价值与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形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制度,精准掌控市场动态信息,并提升自己的综合处置能力。网络互联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现代物流管理必须要实现信息化、系统化,扎实科技创新有效运用基础。此外,现代物流管理还应将科技创新有效运用发展成为一种常态,配套完善考核、奖罚、培训等制度,鼓励全员参与,并提高其相应能力。

(四)重视人才建设。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战略地位毋庸置疑。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是基于专业化人才队伍支持下的系统工程,理应纳入工作重点予以开展。在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中,要树立培养优秀专业人才观念,完善培训机制,强化科技创新运用意识,并量化能力素质要求,鼓励高校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开创物流产业发展新局面。在此过程中,现代物流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人才引入机制,不断完善自身人力资源结构,结合既有综合实力,适度提高人才福利待遇,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基于此,现代物流管理企业还应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细化、量化科技创新有效运用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有计划性、目的性地组织教学工作,实现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此外,依托高校理论支持,组织多样化技术培训工作,及时传递科技创新成果,强化员工有效运用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向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有效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在未来发展中,随着科技创新愈演愈盛,其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价值将越发显著,并得到各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笔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动态,综合剖析现代物流管理对科技创新的运用实况,及时发现其中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其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爱香.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12. 

[2]高岩.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6.49. 

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学 学科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1 引 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 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 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 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