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下经济补贴政策

林下经济补贴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下经济补贴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下经济补贴政策

林下经济补贴政策范文第1篇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工作。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辖区内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杜绝超标农产品、食品流入市场造成危害。同时,对农贸批发市场,蔬菜、水果市场和摊位实行全面检测。今年以来,每月例行检测50余个样品,并把检测数据整理、书面总结存档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通过结合检测工作进行宣传、培训,提高了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居民安全消费意识。二是切实抓好上级惠农政策落实。配合区农业、财政部门,积极做好良种补贴面积核实工作,做到各项数据真实,材料上报及时,确保了各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位。认真抓好富民工程实施。2013年筛选上报富民项目7个,其中养殖项目3个,种植项目3个,生态旅游项目1个,累计完成投资4200万元。三是推进“三品”认证工作。以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引导和帮助各种植专业合作社做好“三品”认证。今年上半年,组织辖区5家种植合作社参加市内检员等各项培训2次,参训人员15人次,为下一步认证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林业工作。一是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利用辖区树多林密的优势,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目前,林区养殖户已遍布济军基地一团三分厂、四分厂、五分厂、二团九分厂及林科所等区块,据初步统计,林区养殖鸡鸭鹅等禽类达到3万多只,猪、羊等畜类超过2000只,养殖品种不乏珍珠鸡、灰天鹅,孔雀等名贵禽类。二是扎实做好白蛾防控和森林防火。新建白蛾综合防控区3处,安装杀虫灯30盏,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预期防控目标。通过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并加强调度和巡查,有效防止了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了林区安全。

(三)水利工作。一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同社区管理中心,济军生产基地的沟通协调,督促各责任单位定期做好城市河道、排沟的清障,疏浚工作,确保河道畅通。同时严格落实好防汛值班责任制,确保了度汛安全。二是圆满完成了基层水利组织建设迎检。按照市、区水利主管部门要求,整合辖区资源,从硬件配置,资料准备、现场安排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顺利通过了省水利厅检查验收。

(四)生态旅游。一是完成了承担的“槐花节”、“帐篷节”相关任务,确保了活动的顺利举办。二是认真做好了“美丽乡村”申报工作。三是完成了西韩村土地收回工作入户调查摸底。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扶持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是帮助养殖户做好各级关系协调和政策争取工作,实现林下经济扩规增效、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二是做好美国白蛾防控。立足早部署,早行动,争主动,在做好镇政府管辖区域白娥防控的同时,协调好济军基地、孤岛采油厂、孤岛社区管理中心,做好各自责任区的防控工作,保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三是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同社区管理中心,济军生产基地的沟通协调,组织做好防汛演练和河道、排沟的清障,疏浚工作,确保不出问题。

林下经济补贴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04-1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部门部属,通化县于2004年实施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县域所有林区实施禁伐、限伐,职工的收入因此受到影响。2009年,国家出台了《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将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公益林为绝对保护区,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三级公益林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可适度进行生产经营和非木质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上述规定的出台,为公益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化县朝阳林场现有公益林面积4164.7公顷,其中国家级1330公顷,省级2834公顷。因此,有19%的公益林可以进行适度的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

1 林下经济的发展状况

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既可以有效利用林地资源,又能为广大职工带来可观的收益,还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可谓一举三得。

当前林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职工自营为主,其发展存在规模小、投入少、收入少、覆盖面窄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很难规模化发展,更难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立足,如不加快转型必将被市场所淘汰,是不可能带动广大林区职工共同脱贫致富的。科学谋划林下经济发展策略,早让林地下“金蛋”,才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职工富裕的双赢。

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1 发展中药材

林下栽种人参、天麻、细参、柴胡、桔梗、黄芪、返魂草、山胡萝卜等。

2.2发展林果业

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板栗、核桃、山葡萄、红松果等。

2.3 发展食用菌

有效利用采伐剩余物,在林间培植灵芝、木耳、猪苓、榆黄蘑、猴头蘑等菌种。

2.4 发展养殖业

利用山林资源,放养鸡、鸭、鹅、犬类、野猪、梅花鹿、林蛙、蜜蜂等。

2.5 发展山野菜

利用林下土地资源,种植刺五加、刺嫩芽、黄花菜、大叶芹、龙牙楤木等。

2.6 发展苗木产业

利用造林地块,间种观赏苗木、园林花卉、造林苗木等。

2.7 发展森林旅游

依托独特山林地貌,开发朝阳林场原始森林、横虎头山灰鹤族群等具有较高价值的旅游景点。

3 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林下经济前景广阔,堪称朝阳产业。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现在还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

缺少资金投入。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等原因,目前国有林场难以取得各类商业银行的贷款,而自有资金极其有限。没有资金投入,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缺乏技术人才。国有林场大都建在深山老林之中,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生活环境不佳,薪金也不丰厚,这样的环境既留不住人才,也招不来人才,因而制约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进程。

缺少品牌支持。在当前品牌效应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的情况下,国有林场开发的产品大多不具备竞争力,不少还是初级产品,其附加值低,有待进行精深加工。因此,难以放大经济效益。

4 发展林下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财税、金融和林业行政部门在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要制定出台扶持林业企业的信贷、投资、税收、补贴、流转等相关扶持政策,以扶持国有林业企业发展壮大林下经济。

二是统筹规划强化服务。各级林业行政部门要协调企业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涉及各行各业,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注入发展资金,搞好技术服务,帮助开拓销售市场。

三是建立拓展产品销售网络。作为林下经济产品的生产者,要更新思想观念,主动与名牌农产品龙头企业“攀亲结贵”,建立友好协作关系,采取嫁接、“贴牌”等方式,借助外力推销自己的产品。要主动与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对接,将自己的产品摆上柜台。同时,借助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扶持有条件的职工开设网店,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开展网上销售。

5 思考与建议

林下经济补贴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平原农区 林下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06-01

林下经济作为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新兴产业,在林业生产中对巩固造林成果、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对于平原农区,如何做到不砍树,能致富,合理利用林地,做大做强林下经济,我们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发展模式及建议。

一、太康县基本情况及林地特点

太康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现有人口139万人,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耕地171万亩,有林地面积50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有28万亩。由于地处平原农区,我县林地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围村林下的林地。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6.1万亩。这部分林地大多是在废荒低、撂荒地的基础上形成的,承包权分散,很少有承包权集中面积10亩以上的。且林相不整齐。受人为活动影响大,土质板结,地力低下。二是规划农田林网沟、河、渠、路下的林地。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6.5万亩这部分林地主要是集体所有,林相好,地力较好,人为活动影响小。三是县境内十三条骨干河道的护岸林形成的林地。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3.3万亩。这部分林地地力高,但随人为活动形成不同的林种,离村庄较近的地方,多为杨树中龄林或幼龄林,离村庄较远保留很多刺槐纯林。四是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栽植的经济林。约1万亩。这部分林地多地力肥沃,水分充足。大部分适宜发展林业经济。

二、太康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2013年8月份,我县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0409万亩,其中种植面积7186亩,产值2108万元。林下养殖面积2923亩,产值3650万亩。森林旅游面积300亩,产值842万元。

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不同林地的特点,以充分挖掘林地潜力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目标,我们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采取不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1.围村林地

对承包权分散的林地,鼓励农民发展林——菜,林——药模式。承包面积在五亩以上的林地,发展林——菜,林——药,林——禽,林——畜模式。比如朱口镇朱大千行政村,对围村林地进行规划,林下种植黄花菜200亩,亩收入800元,对承包权集中地两片林地,发展林下养殖樱桃谷鸭。

高朗乡官庄村郭宏伟牵头成立了“高朗乡官庄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柴鸡4万只,产值200万元。

2.林带林地

林带形成的林地多为集体所有,权属集中,易于发展林——药,林——菜模式。林下栽植黄花菜,金银花,易于管理,经济效益高。

3.河道林地

由于河道林地地力较高,水资源丰富,可以发展多种林下经济模式。一林——禽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林下杂草作为家禽的天然饲料,还可以利用水里的生物作为家禽的饲料,家禽饲料充足,活动量大,生长快,肉质好,见效快。城郊乡蜜蜂刘村养殖大户刘均义,承包200亩河道林养殖肉鹅,现存栏10000只,年出栏3000只,纯收入20万元。二林——药,林——菜模式。利用河道林充足水资源,林下种植周期短,见效快的小青菜、生菜、菠菜。加快循环周。三林--游模式。利用围绕城区的涡河自然河道风光,依托近郊优势少康墓历史文化景点,规划出五公里的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直接经济效益达100万元。

4.经济林地

经济林地由于土质肥沃,耕作条件好,可以发展多种模式模式,林下种植大豆,辣椒,红薯蔬菜等作物。比如老冢镇港李村600亩石榴经济林下全部栽种大葱,经济效益显著。

四、发展建议

1.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2.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

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原则,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4.加大政策、科技、资金扶持力度

林下经济补贴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建设任务;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2012―2015年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64-01

根据全国林下经济会议精神和《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豫林发〔2012〕153号)要求,为确保规划编制质量按期完成任务,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编制《河南省国有泌阳板桥林场2012―2015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与林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明确了目标,确定了发展项目和规模[1-2]。

1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林场共有林业用地1.276万hm2,活立木蓄积46.09万m3,森林覆盖率97%,有林地面积逾1.20万hm2,林下可种植土地面积近666.67 hm2,适宜多种林下经济的发展。过去,由于没有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引导,只注重初级产品开发,产业链条短,市场发育不全,缺少龙头带动和引导,科技支撑力度不大,经营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职工发展林下经济观念不强,林下经济发展基础薄弱[3]。

2发展林下经济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以促进林下发展和职工收入为宗旨,以科技为支撑,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林木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森林和林荫空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受保护、职工得实惠”的目标,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贡献[4]。

(2)规划原则。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协同推进,确保职工得实惠;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确保生态资源得到保护;坚持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确保符合当地实际;坚持科技支撑,示范引导,确保提高综合效益;坚持龙头带动,合作共赢,确保职工积极参与。

3总体布局

根据林场资源现状和林下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全场林下经济发展区域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林下经济建设区,即林下种植区、林下养殖区、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区、森林景观利用区。

4建设任务

(1)林下种植区。林场现有可发展林下种植的土地面积近666.67 hm2,所处位置大部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排灌条件良好,适应多种林下经济植物的生长,发展种植业。

(2)林下养殖区。林场唐庄林区八亩坪林点及桃花林区的桃花南山,面积逾1 066.67 hm2,该区地势平坦,且是2010―2011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区,林相整齐,密度适中,牧草丰富,是发展林木养殖的理想地带。

(3)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区。林场地处亚热带向北温带的过渡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山野菜有山芝麻叶、檀子芽、拳菜、珍珠花等,食用菌类有草菇、香菇、狼肚、马勃、栎针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餐桌上的珍品。

(4)森林景观利用。白云山俗称白茂跺,因阴雨日山顶多雾而远近闻名。园内山峰连绵起伏,小山峰遍布林立,主峰海拔983 m,被誉为“天中第一峰”。有植物103科394种,野生动物132种,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公园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础,以优美的森林环境、险峻地貌景观为优势,以古朴独特的风情为特色构成了山雄、水秀、峰险、石奇的森林景观特色。根据园内不同地点的景观特点,规划从2012―2015年分别在龙潭寺、万峰寺景点选择发展以景区门票、食宿、游乐产品收入为主要的森林旅游区。

5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政策。林下经济发展事关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林业的科学发展。上级领导部门强调发展林下经济,是林场职工增收的机遇,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对发展林下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出台体现、扶持、促进原则的调节制度,引导林下经济在林场健康发展。

(2)增加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鼓励职工积极入股,并鼓励周围农户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广泛宣传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资源优势,吸引外资,加大资金投入。与林业技术主管部门和有关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平台,实现共赢,推进科技协作。聘请专家,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3)搞好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发展林下经济,是林场职工增收、富余职工就业的机遇,是促进林业产业链,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做到不砍树也能致富,既保护了生态又丰富了社会物质财富,是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只要规划得当,利用资源的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广阔的前景。

6参考文献

[1]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1-7043.

[2]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7-59,62.

林下经济补贴政策范文第5篇

一、退耕存在主要问题

1、耕地大量减少,农民基本生活难以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实施4年来,全市有5万亩农田停止耕种,对粮食生产产生了很大冲击,尽管目前在国家补助期内,农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停止粮食补助,农民的基本生活将十分困难,尤其是退耕面积较大的村和极少数“全退户”。一旦停止补助,基本口粮将难以保证。类似情况尽管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非常严重的隐患。

2、种植的种树效益偏低,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不大。此类问题突出表现在我们地区处在北方山区,气候寒冷,林木生长周期长。经济林种品种少,由于林业生产的周期长、见效慢,加之市场前景不乐观,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

3、政策补助资金低,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国家制定政策水稻按1.4元每公斤计算,今年水稻价格已涨到2.6元每公斤以上。国家对农业粮种补贴逐年提高,对农户退耕还林积极性也产生了影响。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统一,对退耕还林的意义认识不够,对做好退耕还林工作、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的难度认识不足,工作措施不力。

2、缺乏统筹考虑,抓住当前补助钱粮的大好时机,致力于培植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的意识不够。没有用市场的观念、长远的观念去分析形势、解决问题;三是缺乏积极引导和服务。在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培育市场等方面研究不够。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1、发展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力。

农民缺什么?一是技术,二是资金。要加大对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至二门农业技术以外的谋生技能,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引导和支持,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解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还要加大对退耕户政策性贷款的扶持,落实好林权证抵押贷款。我市退耕后退耕户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本来就十分突出,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可耕种土地进一步减少。因此,解决退耕还林工程区农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必须走外延式发展道路。通过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打工经济、旅游经济、工业经济等,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实现农村“减员增效”。

2、林业生态旅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游人转向休闲、自由、经济的森林生态旅游。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承担着促进生态建设和保障林产品供给、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职责。

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是综合性产业,要发挥各方面作用,调动相关部门、加强林业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要挖掘、整理、升华森林文化,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内涵,以独特的林区文明和林区文化吸引游客;要策划富有特色的林业旅游项目,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林业旅游体验;要不遗余力地搞好旅游产品的包装,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旅游产业经营管理队伍等,通过发展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