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舆论传播分析

网络舆论传播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舆论传播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舆论传播分析

网络舆论传播分析范文第1篇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与壮大,使其迅速进入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历史性改革。传统新闻媒体,在此次改革浪潮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网络与新闻并存的发展形势成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各个网站或媒体机构逐渐开始报道新闻事件,使新闻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也更易被曲解,形成恶意的网络舆论,对新闻传播的实际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基于新闻传播学视阈下关于网络舆论的问题分析

(一)对新闻媒体的冲击

网络传播的时效性与公开性,使新闻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效用性大大降低。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出于这也规范,需要对新闻真实性、可传播性进行全面的考虑,并需要对新闻报道的方式注重分析,实现新闻报道的引导价值。在新闻媒体报道前的准备过程中,网络舆论已经形成,其时效性降低了新闻媒体报道的效用性,人们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其更容易记住网络舆论当中的内容,很多人利用网络舆论的这一特点,恶意扭曲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甚至恶意散播谣言或虚假消息,危害社會的和谐稳定,降低新闻媒体在社会公众当中的公信力。

(二)网络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网络媒体的构建成本大幅度降低,进而使媒体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各个媒体之间的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存在一些网络媒体,由于职业道德缺失,采用一些底下的新闻传播手段,如为附和民众的主观心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指向性批判;或通过无底线、不真实的标题吸引民众;甚至自己制造新闻话题恶意传播。网络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助长了网络舆论的消极作用,且违背了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1]。

(三)监管机制缺失

信息技术促使新闻媒体的发展过于迅速,而相应的监管机制,却未能跟上新闻媒体的发展步伐。网络舆论的恶性传播,监管机制的缺失是很大一个部分原因,针对明显的虚假新闻或恶意的网络舆论,没有相应的审查机制,者也不会因此受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或教训,使其无法认识到自身错误,助长这类群体的嚣张气焰。

二、基于新闻传播学视阈下关于网络舆论的净化策略分析

(一)强化媒体自身责任意识

在新闻传播学中的新闻宣传,是指通过带有一定目的性与说服意愿的语言或文字,借助相关新闻事件进行正确价值观传递的一个过程。在新闻媒体信息化与数据化的发展形势下,媒体自身的责任意识需要全面提升。网络舆论的恶性发展,是在个别网络媒体以及新闻媒体的推动下形成的,因此,若想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未来发展,需要从媒体本身上出发,强化其责任意识。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摒弃不利于媒体行业以及社会发展的部分,全面开展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是培养媒体责任意识的基础。利用媒体自身的传播功能,由媒体行业中的重要企业,发挥其引导作用,鼓励媒体从业者坚守职业底线进行新闻传播与企业发展。在网络科技的发展下,以严格遵守媒体自身职业道德为基础,向新媒体形式转型,提升新闻传播是时效性,保证新闻事件的正式性,进而提升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心,并有效维护媒体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体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引导价值,依据具体的新闻事件,结合权威认识的相应观点,控制舆论导向,在增强新闻吸引力的同时,提升说服力。此外,媒体自身还应严厉禁止谣言的与传播,杜绝恐慌以及消极的网络舆论蔓延,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增强公民辨别意识

公民即是新闻传播的受众,网络舆论的恶性传播,其中也存在由于公民辨别意识薄弱,帮助舆论传播,进而导致网络舆论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实新闻报道正是通过公民进一步扩散的,就如娱乐圈内的众多老艺术家被去世,这些事件只需通过对者的身份进行求证,就能打破谣言,但由于公众的辨别意识缺乏,造成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2]。增强民众的辨别意识,引导民众对新闻事件的求证态度,才能有效遏制谣言等舆论的扩散。

(三)完善管理与监管机制

管理与监管机制的完善,应该同步进行,以管理机制处理网络舆论方面的问题,以监管机制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而言,两项工作均可以采取层次结构进行。

所谓层次结构,是对工作的细化,也是为了便于责任的落实。以管理为例,现阶段网络管理主要由网络监察人员负责,但由于网民数量庞大、超过7亿,只依靠网络监察力有不及,在下一步工作中,可以建立三层结构,第一层是监察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监察人员,负责对网络舆论进行监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给中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的职责是汇总各类不良舆论,了解其类型、传播途径以及目的,形成汇总文件,上报给高层决策层;高层决策层的职责是了解中层工作,并根据中层工作结果思索有效的管理方式。例如不良舆论在微博中传播较多,就可以针对性的加强对微博的管理。

监管机制主要是监督管理工作,也应建立对应的层次结构,与管理工作一一对应,对于懈怠的人员及时督促,对没有被发现的不良网络舆论及时指出,并上报、汇总,使管理工作在一定压力下更为有效的进行。

网络舆论传播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舆论战 学科视野 基础学科群 构建 

国内网络舆论战研究的进展之所以不尽人意,除了起步较晚、方法手段单调之外,也与研究视野单一、学科基础狭窄、研究力量单薄等因素有关。科学构建我国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是拓展研究视野、整合相关资源、夯实研究基础、提升网络舆论战研究水平的必然选择。 

1构建网络舆论战基础学科群的必要性 

从可以检索到的文献来看,现有的网络舆论战研究视角多局限于单一学科,尤其是集中于新闻播学的角度,已成为网络舆论战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推动我国网络舆论战研究尽快由起步走向深入,其研究视野必须实现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转变。 

1.1单一学科视角制约着我国网络舆论战的研究水平:国内现有的网络舆论战研究,大多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用新闻传播学的思维进行分析与研究,甚至直接以新闻传播学的术语来命名,或者按照新闻传播学的脉络来展开。相关研究成果除了零散地于各种学报等刊物之外,只能相对比较集中地发表于“军事记者”等新闻刊物或网络媒体之上。 

与此同时,我国为数不多的网络舆论战研究明显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描述网络舆论现象多,深入研究网络舆论规律少。发生于近期战争中的一些网络舆论现象,是我国不少研究者关的主要关注点,围绕战争中一些个案进行研究的现象非常明显。这些文献之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一些只是局限于一般现象的描述。二是开展理论分析多,进行实证研究少。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克敌制胜,必须着眼于我军实际,服务于我军的客观需要,解决制约我军网络舆论战研究水平与实施能力的问题。然而,国内网络舆论战研究中,泛泛而谈的理论性研究较多,针对我军实际进行实证性研究的少,提出具有操作性对策的更十分鲜见。三是新闻传播业及相关背景的研究者多,其他学科专业的研究者少。发表文章或出版专著的作者身份各不相同,但相当一部分是新闻战线的新闻工作者,其他人员中的大部分则与新闻传播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对近期战争中的舆论现象进行个案研究的人员,大多是活跃于一线的战地记者,或者是新闻媒体的编辑人员。 

客观地讲,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进行研究,取材方便,成文快捷,易于推广,在网络舆论战研究起步阶段具有积极作用,却也存在着理论性不强、实证研究不足、缺乏操作性等局限。新闻传播业及相关背景的研究者早已养成了新闻学的思维定式,喜欢用新闻学的方法研究和分析研究对象,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撰写文章,习惯于描绘一般现象与浅层次分析,容易轻忽网络舆论战本质规律的探索。 

1.2多学科视野是网络舆论战研究的内在要求:就其基本内涵来讲,网络舆论战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舆论信息为武器,综合运用各种网络资源,根据传播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原理,通过网络传媒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渗透,从而影响受众的思想、心理、情感、动机、主观判断和行为选择,有效控制舆论态势、影响民意归属的一种政治作战样式,其本质在于争夺、控制网络舆论传播权。作为现代战争中最具威力的作战样式之一,网络舆论战决非单一学科所能支撑,而是受到多种技术手段与学科理论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网络舆论传播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媒体 网络公共事件 政府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应积极面对自媒体给公共关系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以及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新闻不再是记者的特权,只要有手机、网络,任何公民都可通过各种网络社区见闻,言论传播迅速且广泛。但这也导致一些问题出现,如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自媒体散布谣言,使得人心惶惶,影响舆论走势及公民思考方式等情况时而有之。因此,政府如何在自媒体时代借助网络媒体快速妥当处理网络事件,掌好舆论的“舵”、主导舆论走向,及时公共信息及政策动态,建立良好公众形象,亟待深入探究。

自媒体与其他新兴事物一样,是一把双刃剑。自媒体有传统媒体、新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政府应该积极拿来为其所用;对于它的不可控、可信度低、舆论传播的非理性等不利因素也应该全面认识,积极规避。总之,政府应该积极面对自媒体给公共关系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自媒体为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提供了新介质。自媒体逐渐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也深刻改变了我国舆论生成与传播的格局,使党和政府执政的环境更加复杂化。当下,自媒体成为了大众参与政治生活、政府了解民生民意的平台,在政府公共关系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共性是政府公共关系的根本目标与政府行为努力的方向,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在整个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换言之,当面临危机事件的时候,政府可以借助自媒体平台来建立与大众的良性互动,以满足大众的公共利益诉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定出来的应对措施真正符合民意,才能达到缓和矛盾的积极效果,维护好政府在危机公关中的良好形象。

自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关系传播面临考验。自媒体具有两面性,除了给大众提供信息需求外,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政府应对紧急事件的难度。自媒体时代,危机事件处理的过程中,“捂”、“堵”、“封”等传统方法难以为继。相反,政府若想得到大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就应该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化,第一时间就将最权威的消息出去,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自媒体冲击着政府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导致舆论危机形成可能性增大。经过近年诸如SARS、汶川地震、禽流感事件、手足口病等各大公共事件处理经验的积累,自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关系传播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类社会矛盾、危机事件频发,这无疑威胁到了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使政府形象与公信力受到损害。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妥善与否又会影响事件的发展,所以,政府应该利用自媒体平台获得大众的理解与支持,否则就会从一个危机进入另一个更大的危机。鉴于此,在自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策略应成为政府与理论界亟需研究的课题。

自媒体时代政府公共关系传播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当前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远落后于网络发展进度,表现为政府部门在应对公共事件时压力较大、疲于应对。政府应如何及时回应公众舆论诉求,化被动为主动,引领主流舆论,把控网络传播全局?

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实现传播理念的转变。首先,政府部门需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传播迅速、范围广的优势,对大众进行及时适度宣传,使宣传内容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广的宣传范围。其次,政府工作人员要逐步将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环境透明化,主动接受网友大众的监督,在媒体的注视下进行工作,并结合网络传播的规律、特点及新媒体的优势,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契合点的同时,接受民众的反馈信息,及时和民众进行沟通互动。从而了解民意、掌握舆论主流,运用媒体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报道,主导舆论方向。最后,在进行报道宣传时,尤其需要注意措辞,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官话套话,应多使用接地气的平民化的语言,给民众以亲切感,获取更好的宣传效果。

政府应完善传播机制,优化传播策略

树立危机常态化理念,实现传播机制的完善。为妥善处理网络公共事件、提高政府网络公信力,政府传播方面必须要树立危机常态化的理念,并建立完善相关传播机制。第一,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在现有机制基础上,加强舆情监测力度,扩大舆情监测广度,快速捕捉甄别敏感信息,进行舆情等级分析,准确判断舆论走势,把控发展规模,为应对危机提供根据。第二,建立各政府部门间互相合作的协同应对机制。在实时监控发现网络公共事件的第一时间,明确事件责任人,了解事件经过,事件详情,对网上舆情进行调控回应,及时将事件调查进展反馈给民众,以防止谣言的散布及传播。第三,建立新闻机制。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新闻制度化”的改革要求,摆脱传统新闻模式,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将需要传播的内容进行通俗化处理后,进行准确,并尽可能使新媒体上的新闻活泼化、年轻化、网络化。第四,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对舆论事件应对与引导的经过和结果进行考核,并对出现应对迟缓、应对不力、伤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等行为的各级责任人进行相应责任追究,以确保公共事件的处理进程及结果及时推进及公布。第五,强化教育培训机制。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的网络使用水平,使他们适应聚光灯下的工作,引导舆论走势。

避免使用行政管理手段,实现传播策略的优化。首先,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实事求是地进行信息的,表明态度,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客观性,必要时应主动承认问题处理时存在的不足。其次,在确保信息内容准确后,进行信息及情况说明时,可选择网络浏览量大的重点网站,以扩大宣传范围,实现消息的更广覆盖,之后再通过传统媒体进行重点宣传以达到精准传播的效果。同时,在事件有进展的第一时间更新消息,从源头上避免恶意炒作言论的传播,避免舆论猜疑,杜绝谣言散播,把控网络主流思维,及时引导舆论走向,为政府网络公信力的树立增加筹码。再次,信息时,语言使用通俗化,恰当使用网络用语,并适当加入一些感性元素,将严肃客观的“理”与触人心弦的“情”进行完美结合,打造出一个更加接地气、更加人性化的新媒体政府形象,从而体现出政府的亲和感。最后,在处理公共事件的过程中,要做到透明化、责任化、重点治理、依法问责,保持过程的公开性,将一切行动的经过、进程于第一时间告知于民,以保证所有行动均在民众监督下进行,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作者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杜小峥:《自媒体时代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能力维度》,《领导科学论》,2013年第26期。

②:《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途径及特征分析》,《传媒观察》,2014年第5期。

③赵前卫:《网络舆情日常应对中存在的问题》,《青年记者》,2012年第17期。

④史文静:《多媒体并存格局下舆论引导的内在机制探析》,《河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⑤钟逸:《自媒体时代,危机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新闻世界》,2011年第1期。

网络舆论传播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论;调查;盐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75 -02

一、引言

随着手机等终端媒体的普遍使用以及网络的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已经快速到来。在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越来越容易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表达自己的想法,传达自身的意见。然而,大学生由于受其自身阅历、知识背景、辨别是非能力的约束以及网络舆论中存在大量非理性虚假信息和随意的感情宣泄的影响,如果对其缺乏及时引导或处置不当,大学生容易在网络上发表违法违纪的言论,甚至可能引发校园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因此,在自媒体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网络舆论现状及规律,研究影响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特征

大学校园网络舆论的载体形式多样,例如网站论坛、学校贴吧、微博、微信、QQ等,这些载体为个人观点的自由表达和传播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公共平台,随着智能化手机、电脑等广泛的使用,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媒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但是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行为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阶段表现。而且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舆论主体、客体和网络媒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播、反馈互动、衍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经历着浅舆论、显舆论和舆论化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的表现特点

1.调研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了盐城市5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涉及理工类、文史类、经管类等10个专业。于2016年6月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些问卷280份,问卷有效率93.3%。其中,男生162份,占57.9%,女生118份,占42.1%。

2.结果分析

由于受大学生在心理、生理及生活状态和自我角色定位等因素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环境、价值理念的多元化,大学生群体在情感、信念、价值观等呈现特有的方式,形成具有青年大学生群体特性的网络舆论行为。

(1)大学生把互联网做为交流主要媒介,对网络舆论行为认同感高

互联网在不仅可以作为资料、数据共享平台,也逐步成为人际交流沟通、意见发表的平台,还可以作为信息传播媒介,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是一种交流的载体,且会经常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与他人进行交流,85%的大学生表示会经常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舆论,73%的认为互联网是资源丰富的数据库。

(2)网络舆论行为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

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广泛使用,以及互联网的全面覆盖,大学生对于借助网络进行沟通交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不仅是由于网络的方便快捷,而且网络的无拘无束、宽松氛围、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能够为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提供良好的空间。同时,大学生群体处在思维、情感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和把握也处在逐步深入、逐渐成型阶段,这样的阶段势必需要有思考、判断、分辨,直至做出是非选择,这个过程需要有合适的表达、交流的空间和机会。借助于网络平台,无论自身的观点对错与否、情感宣泄或安慰、理念主流或非主流等等都可以有表达的途径,都可以被容纳、尊重和理解。网络空间提供的宽松的空间,能推动大学生的成熟与成长。

(3)大学生网络舆论形式多样,但以理性表达为主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主要包括文学作品、随想手记、简短的感触感想等,通过发帖和跟帖等多种方式展开,其中,76%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网络上发帖和跟帖。但大学生网络舆论以理性表达为主,抵触情绪化、不冷静的思维和行为,赞成理性的思考和行为。虽然大学生网络舆论有时存在一定的情绪化和偏激、过激的行为,但是从总体上看,理性的声音仍是占大部分,即使会出现一些情绪化或者明显偏激、过激的言论帖子,在跟帖中的理性反思、自省也会帮助其改正一些不当言论。根据调查数据得出,有占65%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世界的言论同样需要负责任,需要网络道德的约束”,仅有10.5%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世界言论不需要负责任”。82%的受调查者表示,“在网上能够做到自律”,仅有6%的人觉得“在网络世界无需自律”。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大学生所接受的良好教育以及形成的对于文化素养、学识才干的尊重,使得他们在表达意见、态度、情感时,基本上可以做到以理性表达为主。

三、影响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

学校中的主流话语有时是由于少部分学生制造的校园网络舆论,对大多数大学生产生影响,在其影响机制上,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网络舆论话题前置化

在校园网络上,学校论坛、贴吧的话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关注校园时事热点,并且论坛、贴吧成为大学了解各方针对事件的意见、想法的主要途径,通过将舆论话题提前设置,达到引起学生注意,并以此来引导大学生舆论范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网络舆论出现“沉默的螺旋”现象

“沉默的螺旋”是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提出的,说的是“占支配地位的或日益得到支持的意见就会更得势:看到这些趋势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观点的个人越多,那么一派就显得更占优势,另一派则更是每况愈下。这样,一方表述而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在校园网络舆论中,一些事件,最早出现消息传播和舆论的讨论、话题,就成为他人了解事件的基础。同时,其他与之持相同观点的人也会随之发帖跟帖,随着帖子数量的增加,这些相似意见就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形成强势声音,而其他网络用户由于从众心理则容易把这些意见当做“多数”或者“优势”意见进行认知,其他人即使持不同意见也不会轻易发表。

3.舆论的放大机制

网络就像放大镜,把现实生活中一些微小事件或是大学生思想的最新动态,进行放大,变成网络舆论的焦点内容,都会在校园网络上得到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4.网络舆论的强化机制

对于一些消极,甚至极端的观点,校园网络舆论会产生强化作用,不能够为实际问题的处理提供有利的帮助,而且,评论性观点具有扩散效应,少数网络活跃者群体,热衷于发表意见,并有针对的开展交流,形成“主流观点”,从而制造校园舆论。

(二)社会环境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60%以上的同学认为“对浏览网络上信息的作战不了解”。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同学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来源,由于无法通过电视、报纸等获取信息,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来获取社会最新发生的大事,同时,他们也会阅读、关注在网络中传播的言论。信息传播的全覆盖是网络开放性的最显著特点,但是信息来源却难以查明,由于这一“短板”,致使不法分子利用不真实的图片与文字破坏网络的和谐与民族的团结,危害着国家和社会,误导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而且也会给学校的舆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

随着网络舆论的兴起,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更容易近距离接触到社会现实,为大学生了解、认识、参与到社会实际中提供了平台,因此,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对校园网络舆论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舆论能够促使大学生自我认知,角色定位,引导其积极寻求自我意义。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扭转了个人与社会在传播领域里的传统关系,甚至对个人在自己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作用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通过网络舆论,大学生能够便捷了解其他各方观点,掌握社会思想偏向,促使其与社会的接轨,促发学生自觉的角色认知,同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会影响校园网络舆论的发展导向。

四、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受大学生观念因素、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制约,而且网络的消息即时性、真实性、网络监管性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但是,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对发展新媒体舆论功能又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舆论教育引导工作,也需要社会各方共同配合,这样才能有效、安全地提高大学生网络舆论的辨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玲玲.大学生网络舆论特征及其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06,(03):32-33.

[2]李国芳,翟周,植秀成.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0,(07):44.

[3]秦枫.高职院校网络舆论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引导策略[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010,(11):185.

网络舆论传播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困境;公共管理策略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人们需要的任何信息都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查找,但是网络上不仅存在一些积极向上的新闻,还存在着一些负能量的信息,如何判断言论的真假尤为重要。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并且在这些信息下,每个人都能够进行评论,从而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肆意在网络上散播不实的传闻,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网络平台的监管工作,制定出完整的网络信息管理规范,减少网络上的不实传闻,避免网络新闻舆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困境

(一)网络新闻舆论引导模式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目前网络上的运营方式渐渐走向了商业化。但这种商业化的运行方式和网络新闻舆论的发展与管理并不相符,从而对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关管理带来了阻碍。据调查,大多数的媒体都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社会效益的需求,这给网络新闻舆论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下,商业网站都能够通过注入大量资金来使得新闻快速的进行传播,这种新闻的背后往往都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发展,严重的情况下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经济效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网络新闻舆论把控能力较弱

想要对网络新闻舆论进行严格的控制,就需要有一个决策能力强并且能够准确辨别是非的个人或者团体来进行考核,这对于网络新闻舆论的发展导向十分重要。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对网络新闻舆论进行把控的人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这主要是由于网络舆论发展的特征所导致的。和传统的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上的言论发展更加自由,并且每位网民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言论,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对网络信息的考核和筛选,网络管理员的权利也被很大程度的削弱了,这样就导致了网络新闻舆论的肆意传播,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它破解网络限制的技术,通过其他的方式恶劣的信息,这给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二、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对策分析

(一)加大网络管理部门对于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能力

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目前网络上对于新闻舆论的控制有所好转,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进行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网络新闻舆论的关键就是各大网络信息平台和政府的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让网络环境变得更加纯净和健康。在进行网络新闻舆论控制的过程中,管理部门能够利用信息传播来发扬绿色网络管理制度,并且明确网络信息奖惩制度,严格的控制网络新闻舆论的传播。

(二)构建网络防范体系

加强网络管理部门对信息的过滤与筛选,提高网络言论或信息的标准和门槛,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防范体系,这样就能够对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带来有效地帮助。之前的网络平台具有强烈的开放性,任何人都能够以匿名的方式随意进行言论的发表,这样对网络新闻舆论的控制十分不利。因此,构建严格的网络防范体系,让每一位网民都进行实名制注册,有效地减少网络不良言论的传播。

(三)优化新闻媒体内部管理制度

随着各大企业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导致了许多新闻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博取更多人的眼球,开始报道一些不实的新闻,利用片面的新闻标题来吸引更多的群众进行参与。再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控制网络新闻舆论的发展,就需要优化新闻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自律性,让他们尊重事实的报道新闻,减少虚假舆论的扩散,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新闻媒体平台。

三、结束语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随时都能够接收到各种类型的新闻,但由于信息数量庞大,我们很难准确的辨认出信息中的真假,这样就导致了一些虚假舆论在网络上的持续传播,严重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国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网络上虚假信息的有效控制,净化人们的网络空间,让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能够在网络上传播下去,给社会带来安定。

参考文献:

[1]杨建章.试论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对策[J].新闻传播,2017(22):29-30.

[2]季云娟.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困境及对策[J].新闻传播,2017(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