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素养 职业生涯 提升途径

伴随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的严峻,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自身的素质进行提升可对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予以增强。职业素养由四部分构成: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素养进行提升,不但要求对学校的各种教学的资源进行协调、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机构进行成立以及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加强,还需要大学生正确的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行认识,对课内课外的学习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对自身的能力予以提升。

一、职业规划素养含义

职业规划素养指的就是职业内在的要求及规范,指一个人从事职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综合的品质。从学术界方面来看,职业的素养通常指的就是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意识以及职业道德;从职业界方面来看职业素养就比较的具体,它包括了专业技能方面的素养、职业道德方面的素养、开拓创新方面的素养以及团队合作方面的素养等。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素养指的就是大学生在对外界的环境及个人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开展职业选择、对奋斗目标进行制定以及对行动计划进行落实。为了对职业规划进行完成以及为了适应岗位的需求所应该养成的职业规划的道德、意识、能力以及知识。它表现的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过程中综合的品质。

二、对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素养进行提升的方法

1、正确的认识职业规划,对职业生涯的规划精神予以形成。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不单单是为了学习,而更多反映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外部的环境、职业的潜能以及职业的意向进行充分的了解,对自己职业的奋斗目标及未来职业的发展道路尽早的进行确立。这放映出来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当把职业规划当成一种生活的态度的时候,就会明白讨论及交流只是一种表象,对生涯进行决策以及知己知彼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方式手段,更深层次的是职业规划精神的塑造。

2、对课内外的教学平台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及利用,对职业规划的能力及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大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相关知识以及可以对职业规划情感进行增加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教学。所以,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课堂体系教程,大学教育全过程都要贯穿职业规划的课程,实现全员化以及全程化的教学模式。并且要加大实践活动,这样可提高学生的认识、锻炼他们的品质以及培养出能力,更好的去了解这个社会。

3、去设立一些专门职业规划的辅导机构,帮助学生解决职业规划相关的问题。这种类型的机构应该由政府的成员、企业的人员、学校的老师以及校友等组成,对相关的职业、心理学、法律、教育学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指导。教师的比例比较恰当,分工也是非常的明确,专业化及职业化的水平都是非常的高,可以胜任职业规划的辅导工作,可对工作做出全局的考虑及统筹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塑造、职业分析、培养实践能力以及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学生可咨询专业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也可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以及学习焦虑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个人价值和人生观进行科学的指导及引导。

4、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提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老师不但是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践者及研究者,更是职业规划教育具体的组织者,他们可以对学生的情感及生活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应该对教师的教师水平进行提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专业化及职业化的教育指导队伍是对高校规划教育强有力的保障。教师队伍应该具备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知识文化应该广博、可以妥善的进行信息处理、沟通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高尚的职业情操等,可对学生进行事业心及社会责任感双面教育,将大学生向社会责任心方向指引,通过发现自我及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出发点,一心一意的投入到职业规划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里。学校应该制定相对应的考核制度,奖罚明确,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的予以提高。

三、结语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对自我有个清醒的认识,正确的定位自己的价值,在此基础之上,对自己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这不但可以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以及可持续的进行发展。制定好职业规划并且对良好的职业规划的素养予以形成,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高校也应该充分的将学生、学校以及社会进行融合,增强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专业的实践技能,为更好的服务社会积蓄力量。(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方卉,郑加仁.当代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浅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z1):28-32.

[2]蒙维洋,李玉清.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素养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1):57-60.

[3]邹英,张芳.关于大学生参加职业素养培训意愿的调查分析——以长春市高校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25-26.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职业规划 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刘晓哲(1975- ),男,内蒙古海拉尔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大学生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何方(1975-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北京 10004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82-03

高职教育的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在当前严峻就业压力之下,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显重要。 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加快推进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建设进程。

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设计,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内外在条件进行测评、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社会特点,根据自身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目标,并为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

在社会形势、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快速发展与变化的今天,对正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的规划与选择对他们今后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建立职业理想;能够使其学会运用科学的手段和工具,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来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增加成功的机会,从而实现个人职业目标与职业理想。

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和学生择业、就业后面临的种种焦虑和困惑,高职院校要从多方面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系统地辅导学生清醒而全面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

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

高职教育在崇尚专业知识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借助科学的工具对自己做全面的分析和认知,引导学生以社会需求调整就业期望,主动增强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多为十几个学时的短期集中授课,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流于形式、不具针对性,效果十分不理想。也有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咨询活动,但大多停留在经验介绍的层面,极少触及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现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着诸多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规划课程设置缺失。目前专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高职院校很少,即使有相关教育,也仅仅是涵盖在毕业前夕集中授课十几学时的就业指导课程当中。学生在大一、大二学年学校并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课程。教学形式也主要是单纯的讲授方式,有些院校偶尔会安排一、二次讲座,或邀请专家作一场报告,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职业规划教育流于形式,难以给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指导。在做论文前期调研时,我们对北京做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几家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普遍反应:学校在职业规划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感觉浮于表面,不能从整个大学阶段统筹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当初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完全理解职业与专业的区别,因此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在大学期间,学生不掌握职业设计理论,所以不能有效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准备。

2.学生缺乏对职业规划的意识。职业规划的前提是正确认识自我,这在客观上要求学生能自主根据所学专业、所处环境,审视自我,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积极主动地做好知识、技能、心理诸方面的准备,努力去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目前许多学生虽然通过讲座、课程、网络、书籍、活动等媒介知道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名词,但大多数学生并未主动去深入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调研数据表明只有三成的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有规划,七成的学生没有规划或者不知道怎么规划。

3.专业化、专职化的师资力量匮乏。目前,职业规划师资队伍专业化、专职化程度不高。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指导,通常都是由从事政治工作和“两课”的人员担任,或由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各系部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兼任,失去了专业性特征。目前大部分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提供招聘信息服务、组织招聘活动、政策解说、应聘技巧的指导以及就业手续的办理等方面,而对学生择业观教育、择业技巧的培训和择业心理的调适等方面存在不足。由于教师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知识,不掌握先进、科学的指导测评工具,其效果可想而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方伟表示:师资欠缺、学生认识不足、工作量大、人手不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4.专业化、科学化的职业测评工具缺乏。职业测评是自我认知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学校花费大量的财力从西方引进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测评问题的设置有些与我国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导致测评结果缺乏准确性,测评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路

高职人才培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中心。高职院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放在与职业技能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多管齐下,为学生就业打造坚实基础(如图1所示)。

1.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分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职业市场变化,科学合理地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需求,分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大学一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导入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让其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增加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树立规划意识,为制定职业目标打好基础,为每名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档案,记录学生的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等方面内容,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二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期。这一阶段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沟通、组织、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对自身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培养,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通过与社会的接触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地进行修整和完善。大学三年级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期。学生临近毕业,焦点是就业。就业政策、就业环境、求职技巧、就业压力疏导是该阶段重点。这一阶段需要让学生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就业准备是否充分。除了毕业前的就业指导课程外,学校也应引入讲座、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多种元素。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各行业人才要求,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进行模拟面试,强化求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清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韩威介绍过清华的“北斗计划”,该计划囊括了职业课程、职业教练、就业实践、朋辈教育等7个层次的项目,辅以选修课、一对一咨询、职业能力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利用院校师资的同时,也引入行业资深人士。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在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也列举了学生生涯发展辅导师项目,包括了职业发展研究会、职业生涯促进会等各类学生社团,这些均值得参考借鉴。

2.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基于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问题,高职院校可借助学生社团组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宣传,开办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等,不断丰富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在校园的传播,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可以考虑在这些活动中加入体验环节,增加实践活动,将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一些好的方式,如小型工作坊、团体辅导、社团活动、课程实践环节、学长经验交流会等都可能更加促进学生参与并真正理解。

3.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目前高职院校几乎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而专职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人员数量也很少。北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曾在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高校从事生涯教育的教师被学生质疑最多的便是缺乏社会经验和职场阅历。外聘企业人士指导,又可能存在对学校情况、学生信息缺乏深入了解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北森研究院首席职业规划师朱伦指出:可以加大投入、增加师资力量,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提升现有的师资水平,让他们逐渐发展成为高水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家,引领学校其他部门、教学单位的教师共同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机构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规划的系统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不断向专业化发展;另外,通过引进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构建系统化指导体系。个性化、一对一的辅导和咨询是最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方式。职业规划专业度很高,尤其是个性化的职业规划,但由于资源有限,当前高职院校不可能过多依赖这种方式。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构建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北森生涯研发产品经理、全球职业规划师彭勃指出:各种形式都有优势,但也有局限性。讲座较为松散,缺乏系统性、结构性;课程覆盖面广,有较好的时间和资源保障,能较为系统地传达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理念,但小部分学校只开设选修课,甚至无法进行课程教育;一对一的辅导和咨询是较为恰当的指导方式,但只能针对少数学生在较小范围内开展;职业规划大赛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辐射面大;此外,在线职业规划系统也日益成为关注的教育途径,其优点在于普及面广,学生能自助,解决了教师一部分基础工作。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如图2所示:

5.科学选择测评工具。目前有很多版本的测评工具,在职业测评工具的选择方面,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帮助学生从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职业倾向等各方面对自己加以审视,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了解自身的劣势与不足。这是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

建立系统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高职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前瞻性对策。高职院校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世界共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高职教育应当采取有效举措,深入研究与实践科学系统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良和.高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2]丁翠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

[3]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5).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范文第3篇

眼下,很多大学新生走进大学校门的激动心情还没有消减,就已经有老师提醒他们要了解必须面对的就业现实,并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麦可思公司7月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较上届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跳出传统思维,逐渐转向选择“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从选择专业到选择工作都非常盲目。总之,人们把目光聚焦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上。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进行详细规定,但课程设置则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现实中,很多高校也是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很多人认为,这时开设已经晚了,而且目前的教学模式也有待改进。

本期《话题》“职业规划教育,从何时开始”旨在通过大家的讨论使人们认识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时机和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

张 威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在多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因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不了解社会上的职业类型,不清楚职位的具体要求;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过于依赖学校和政府;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临近毕业仍在迷茫中徘徊;求职择业缺乏思路和方法,导致获得的面试机会不多。

分析以上因素可见,不少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三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第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第二,大学阶段如何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全面的就业准备;第三,求职择业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三个“不清楚”,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处于没有目标或者即使有目标也不清晰的状态,被动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工作时自然会四处碰壁。

因此,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呢?我们认为,从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三个职业准备清单(职业准入条件、核心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职业技能),帮助大一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目标,并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学习才有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专题报告会、讲座等指导型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高仅靠这些方式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由“知道”转变为“做到”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基于此,如何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让大学生“知道”,二是帮助大学生由“知道”转变为“做到”。

专题报告会、讲座、就业指导课等指导方式基本实现了帮助大学生“知道”的目的,而团体辅导、个体咨询、校内网络信息平台辅导等辅导型指导方式则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由“知道”到“做到”的转变。

团体辅导,就是把有相同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围绕着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困扰他们的问题,并理出头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个体咨询,即一对一咨询。这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都难以实现,因为高校能做专业咨询的辅导老师很少。但是,如果能对某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一定数量的一对一研究性咨询,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成解决该类问题的手册提供给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参考,应该是可行的。

校内网络信息平台也就是高校各院系网站。在该平台上,各院系通过将各专业职业准入条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例及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等信息上传,供全体学生查询,以此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的标准,提高求职择业能力。

(作者系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培训专家)

责编:思 齐

职业规划教育,创新才能发展

王 兴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04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超过50%的人毕业后一年内更换工作,可见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自身定位不准,学习针对性不强,缺乏长远规划,就业竞争力下降。

基于此,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是亟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学校作为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应充分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是将学科教育渗透到职业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以拓展学科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意识等,如核心课程与德育课、大学语文课、心理辅导课等相关内容的融合。二是建立“全程式”职业规划教育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合理的规划指导,如大一时侧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大二、大三时通过课堂教学、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同时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便于定期了解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完善相应的就业跟踪机制。三是要创建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测评工具。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所运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多是从西方引进的,其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校要从国家、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揭示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四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应积极投入,培养熟悉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并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五是知行统一,强化大学生职业活动体验。高校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互动座谈、自我测评、范例引导、模拟职场、辩论会等,让学生亲自体验职业生活,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进而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准确决策,确立自己生涯发展目标,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符号大学”折射的职业规划教育

何红兵

有人曾问,如果用标点符号表现大学生活每一年的特点,该如何表现?有人回答:大一是“?”,因为那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凡事都想问为什么;大二是“――”,因为大二是分化的一年,有的同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的则浑浑噩噩过日子;大三是“!”,你会突然发现时间飞逝,得到的和失去的都是那么明显;大四是“……”,意味着当时的一切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上面的回答,我们暂且称之为“符号大学”理论。透过“符号大学”理论,我们可以好好分析一下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的问题。

对于大一的学生,他们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暂获难得的轻松,激动的心情溢满心间,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能较为困难。毕竟,理想中的大学是伊甸园,丢掉了压力,获得了自由,他们并不能够也不愿意想象接踵而至的就业压力,只是想享受大学生活的轻松与自由。可以想象,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怎会去思考那么多看似遥远的现实困境呢?苦口婆心的说教毫无用处。

大三的时候,回首走过的两年,望向毕业的前方,很多大学生会感到时光飞逝,遗憾自身知识的不足,并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在我看来,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有必要的,却有点晚。一方面,剩下的大学光景不多,难以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另一方面,临近毕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学生的浮躁情绪变得浓重,难以静下心来给自己设定目标。而到了大四,大学生活即将成为历史,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职业规划的缺失也只能成为碌碌无为者的遗憾。

“符号大学”理论中说大二是分化的一年,这个分化是双向的,既有人找到方向奋发崛起,也有人浑浑噩噩一无所获。而在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大学生分化形成的现实差距会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很多人渴望改变现实,却不知从何下手;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已经在学校各类社团、各种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需要专业的指导帮他们实现这个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意义更大,效果也更好。

其实,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现实的交叉很多,离不开现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属于比较枯燥的文科类知识,难以让学生产生很高的兴趣。但要是结合现实,让大学生了解到就业形势之紧迫、职业规划教育之重要,他们的兴趣自然会大大增加,教育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当然,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它是个长期工程,对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大学的任何时间段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都是必要的,只要认真对待,付出努力,职业规划的目标终将成为现实。告别大一的懵懂,淡化大三、大四的无奈,在大二的时候将职业规划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既结合现实又注入希望,因而可助学生勇往直前,收获成功。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范文第4篇

一、 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中对高三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和升学指导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此项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下面我将从高中就业指导工作的角度,来谈一下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1 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安排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高中,在最后一个学期匆忙地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也仅仅局限于对大学、专业的介绍。这种指导主要是提高填报志愿的技巧,让高中生了解各个大学、专业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择业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等重要方面,几乎没有帮助。我们的高中教育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却忽视了更为实际的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同学们当面临着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等与未来职业息息相关的人生选择时,常常迷茫与困惑。

2 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单调

目前许多高中的人生规划教育类似于思想政治教育,限于空洞的讲解,多采用授课等形式进行。这种做法很难适应高中生的需求。职业规划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包含了职场信息收集、职业发展判断、人力资源测评等等一系列活动。虽然高中生没有必要进行具体的职业规划,但是他们应当学会其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传统的授课教育只能传授知识,但却不能给予高中生实践的机会。这就使得职业规划教育流于形式。

3 师资力量的缺乏

虽然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意识到,但是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是近年来才刚刚引入我国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它建立在心理学和人力资源学的研究基础之上的。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许多学校也都是临时找到一位有经验老师,来为学生讲一堂课。但是,我们的现状是老师本身都没有经过在职业生规划的系统培训,并且也没有相关的社会经验。那么,他们又如何能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深刻的认识呢?

二、 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们把在高中阶段实施的职业意识培养与择业技能训练看成是青少年人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高中时代开始,不仅可以弥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实际脱节的缺点,也可以为高中生迈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探索职业规划模式,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在对职业规划理论分析以及实践状况的探寻后,结合教育现状,针对高中阶段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1 教育手段专业化

我们必须明确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工作,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都有本质的不同。它是一种人力资源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早日具备职业意识,拥有择业技能。学校应当制定指导计划、明确实施管理,了解和理解职业指导的影响因素、明确指导的范围和目的。

2 教学方式多样化

职业规划教育以学生个体特性为基础,因此,它的教育方式不必局限于特定的形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讲授法和讨论法结合的方法;班主任在日常与学生谈话中就可引导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还可以专门配备一到两名熟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专业老师,通过设立专门的咨询室,鼓励同学们前来咨询,并一对一地帮助同学制定职业规划。无论是课堂教育、班主任引导还是咨询辅导都可以成为职业规划教育的形式。

3 教育活动全程化

职业规划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应当针对不同阶段的高中生开展不同侧重的教育。例如,刚刚入学的高中生应当接受侧重于人生规划的教育而即将迈入大学的高中生则应接受侧重于就业的教育。教育工作者想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当制定明确可行的全程教育计划,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推行不同的职业规划的教学目标。

4 教育评估科学化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职业规划;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教师职业规划的作用和重要性逐,并且开始关注教师职业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教师职业规划,教师才能明白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让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了应对社会发展对于教育提出的各种新的要求、面对各种新的挑战,教育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如果教师仍然以自己一成不变的想法和思路去思考问题,以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知识去解决问题,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教师的教育生涯中必定是充满了重重阻碍的。因此,教师的职业规划是非常有意义有必要的。对于身处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师们来说,由于受到区域条件、经济条件等等的限制,对于职业规划的了解和重视更加缺乏,他们对于职业规划的需求更应该受到重视。

那么,什么是教师职业规划呢?所谓“教师职业规划”,是指在开放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主体在内外双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自我规划设计、主动谋求个人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崇高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再加上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手段,进而实现其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最终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教师职业规划的认识,缺少教师职业规划的动力

很多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师缺乏对于教师职业规划知识的了解,他们总觉得这个话题离自己还有一定的距离,并不了解这项活动的意义所在。少数教师虽然有所了解,但是也并非出自本身职业发展的需求,而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学校的要求或者职称评定的条件。因此,很多教师并没有足够动力和积极性去开展教师职业规划的活动。

2.缺乏教师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农村普通高级中学由于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的限制,教师接触到职业规划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能够获得专业的指导的机会也不多。上级主管部门缺乏针对农村高中教师的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对于教师职业规划意识的培养也不足。因此,教师缺乏针对职业规划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规划方法和职业规划实践和反思能力的指导。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职业规划缺少有效的支持。

3.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难以匹配

由于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的职业规划受到社会和学校的种种局限,例如薪资偏低、职业发展前景不明、学习晋升机会贫乏等,教师对于自身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都觉得模糊不清,因此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的职业规划相对落后。而当今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这迫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改革手段,以此来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地处农村的普通高中因其自身发展条件有限,也就更加迫切地需要教师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学校的发展带来动力和活力。但是目前,农村普通高中教师中大部分仍然是为了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倾向于先满足自己对现实的物质利益的追求,狭隘地追求个人前途,这明显与学校的发展要求无法协调一致。

(二)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职业规划的对策

1.制定完善的教师职业规划方案和管理政策

作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从农村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耍制定完善的教师职业规划指导方案,研究出可行的管理机制,从而为农村普通高中教师职业规划提供政策指导,把握农村教师的职业规划的发展方向,引导其往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道路上发展。

2.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师职业规划管理体制

教师的日常活动和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进行,而工作环境对于教师职业规划的影响可想而知。作为农村普通高中,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地引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要想通过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来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还应为教师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调动教师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例如很多农村高中开展的“青蓝工程”、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教学基本功大赛、资深教师评优活动以及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等活动,都对于本校教师的职业规划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此外,学校的管理机制对于教师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职业规划的活动要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从而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强的职业规划指导。对于他们在这项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学校也要制定出一定的奖励政策。农村普通高中通过对教师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行为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奖励,才能引导教师向正确、完善、持续的方向发展,促进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形成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采取积极主动的职业规划行为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的主体意识不可缺少。只有通过教师的主体意识与工作实践相互结合,才能形成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名农村高中教师,面对物质资源的不足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必须能够坚守教师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底线,从自己的思想意识根源上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形成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校为教师制定的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将自己的职业规划系统化。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早已不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更要在“经师”的基础上成为“人师”要想实现这种转变,职业规划就必不可少。作为新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新教师岗前培训,了解自己所在行业、工作环境和岗位职责等,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从教的优势及不足,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参加学校的职业规划培训活动,教师可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教师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再次,由于社会环境、学校要求和自身情况的不断地变化,教师职业规划也必须随之变化。因此,作为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师,也要有职业规划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观念,教师的职业规划不可能一次或者两次就完成,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