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医学与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皖南医学院五年制实习前的 临床医学生和护理本科学生。
1.2 调查方法使用《患者安全知识、态度、技能问卷》[4]进行 调查。该问卷包括5个维度,29个条目:A,"医疗差 错相关知识"7个条目;B,"医疗差错发生后我应该 怎么做"6个条目;C,"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4 个条目;D,"患者安全的个人态度"8个条目;E,"有 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4个条目。针对每个条 目采用5级评分法,最高计5分,最低计1分,得分 越高越好。在四年级课程结束后、实习前,由研究者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对象匿名答卷、逐项完成。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取双人录 入并交叉核对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问卷完成达 到70%视为有效问卷,用样本的中位数替代缺失 值。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共发放问卷771份,回收有效问卷747份,有 效应答率96.89%。其中向护理本科生发放问卷451 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男47人,女388人);向 临床医学生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 (男146人,女166人)。
2.1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问卷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男护生在"医疗差错 发生后的情感"和"有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2 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男生。除"医疗差错 发生后我应该怎么做"维度外,护生全体和女护生得 分在另4个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全体临床医学生。
2.2 不同性别学生问卷得分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临床医学女生在"医 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 学男生。而女护生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有 关患者安全你的意向/打算"2个维度得分上显著 高于男护生。
3讨论
3.1 重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临床医学生更加 紧迫临床医学生和护理学生问卷调查得分均在60%左右,对患者安全的理解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实习 前对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要并驾 齐驱。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相比,除"医疗差错 发生后我应该怎么做"维度外,其余维度护理学生 得分均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生,这与Nie等[5]的研究 结果相一致,可能原因在于,患者安全是衡量护理 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 全息息相关。目前,医院对护士的患者安全教育培 训比医生更加严格,护士在教学过程中将患者安全 知识融入到护理学生的课堂教育中。当前有关患者 安全教育的研究基本都是针对护理学生。由于 患者安全是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结果,其最主要的障 碍是缺少医生的参与。因此,强调患者安全教 育时,临床医学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水平较临床 医学生高,所以临床医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更加迫 切,为临床医学生设置患者安全教育课程有助于提 高患者安全全体水平。
3.2患者安全教育可减轻学生发生医疗差错后的 负面情感反应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度上,临床医 学女生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男生,护理女生得分 也显著高于护理男生。女生出现医疗护理差错主要 是恐惧、羞愧、内疚、不安的负面情感反应,这与 Patey等[12]和Muller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传统 的男性性格特点是果断、领导、冒险和自信。相比 之下,女性接受不确定性事件的能力比男性差,比 男性更害怕犯错误。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感"维 度上,护理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医学生,护理女 生显著高于临床医学女生;护理男生显著高于临床 医学男生。Gorini等[14]对249名医护人员和学生(38 名医生、11名医学生、127名护士和73名护生)的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学生和高年资护士比医学生和 资深医生在出现不良事件后更担心被惩罚而感到害 怕。Nevalainen等[14]的研究结果与Gorini等[15]的 研究结果相似,其对307名医学生进行不确定性接 受度的调查,结果有22%的学生认为自己难以接受 医疗差错的不确定性,其中女生占27%,男生仅为 11%。造成这些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增加如何处理 医疗差错的学习以减轻学生的恐惧和不确定感是明 确的。因此,我们倡导尽早对学生进行患者安全教 育,提高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水平,减轻学生发生 医疗差错后的负面情感反应。
3.3建立非惩罚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是提升学生 患者安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疗差错发生后的情 感"维度(总分20分)平均分最低的是临床医学男 生12.97分,平均分最高的是护理女生17.01分。这 说明,无论是临床医学生还是护理学生,医疗差错 发生后都趋于负性情绪。虽然WHO极力倡导非惩 罚性的患者安全文化,但责备文化的影响仍非常深 刻。责备文化的特点是将医疗护理差错归咎于医生 护士的无能、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道德,而 不是视其为医疗系统本身的问题。责备文化对 医疗护理差错采取的是惩罚性处理方法。不良事 件发生后,因担心别人知道自己或同事工作有失 误,也担心因为失误受到惩罚、甚至解聘,医生和 护士不敢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愿主动上报医 疗护理差错或不良事件,妨碍了医生护士从错误中 学习。不从根本上建立非惩罚性的患者安全文 化氛围,就不能建立卓越的患者安全教育的师资队 伍,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本之 木。Day等特别强调建立非惩罚性的患者安全 文化对于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因此,除了提高 知识和技能,建立和培育非惩罚性的患者安全文化 氛围,对于临床医生、护士形成正确的患者安全观, 正确对待医疗护理差错并勇于承认和上报,让大家 以更开放的态度从错误中学习非常重要。这样的氛 围既有利于患者安全教育教师的培养,又能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实现临床医学生和护 理学生的患者安全教育,提升未来医生、护士的患 者安全知识、态度和技能,最终提升患者安全水平。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72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助、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定护生学习的主题,同时强调护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临床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创新已有多种模式,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概念图教学、教与学角色互换、临床病例导入法等。这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虽方法各异,但都是一种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生主动性为核心的主动教学法。本文通过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一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的教案实例,提出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临床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要求。
1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需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
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强调主体作用, 激励创新精神。护理教学要开展创新教育, 就必须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 让其成为护理知识与技术的探究者[1],还应以护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构建评价体系,给护生思考、评判及发现护理问题的机会,不断激励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勇于尝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2]。近些年来,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尤其重视建构主义理论,按照培养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逐渐将“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吸收了杜威的经验学习论、维果茨基的发展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以及图式论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学习中要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整理有关资料,并将所获得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实质性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已引起了我国护理临床教学的高度重视[3]。
2提高临床护理学教学质量要求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内科护理学是护生在经过几年的基础医学理论学习后开设的临床课程,所涉及的科目及内容繁多,是护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在我国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长期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等待接受,形成了接受教学模式,即使在实战性较强的实习阶段,也重视不够,形成教师“带”,护生被动“看”的带教。教学缺少开发性、综合性,压制了护生本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其结果,造成护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如何引导、启发和指导护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联系到对某一特定疾病的发病机制、诊疗要点和护理原则的主动理解,这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非常重要。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引导,不仅能使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温故知新,同时可结合对各种疾病特征的了解,归纳疾病的护理要点,从而使复杂的课程变得易于理解,容易掌握,而且能激发护生的积极性,启发护生临床思维能力,融会贯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助、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模式上,围绕“四大要素”作出设计,并在护理教学中运用,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护生学习的主题,同时强调护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为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须设计适合护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在此基础上,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景,及时呈现需解决的问题,护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景启发思维,通过讨论、协作,对问题的解决,最后达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具有知识的建构性、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开放性特征,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临床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创新已有多种模式,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概念图教学法、教与学角色互换法、临床病例导入法等。这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虽方法各异,但都是一种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生主动性为核心的主动教学法,通过引起注意、感到关心、增强信心、获得满足等教学策略,达到使护生主动学习的目的[4]。
3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举例
3.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以护生为主体,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方法[5]。例如,在肝硬化的护理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出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点:肝硬化使肝脏的变小、变硬,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肝脏会变小、变硬?正常肝细胞减少、假小叶形成,形态上表现为肝脏变小;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肝脏变硬。肝脏会变小、变硬可引伸出哪些该病的临床特点,护理上应注意哪些重点?肝脏变小为肝细胞减少,贮备功能降低,因而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凝血酶减少,临床可发生腹水(白蛋白降低)、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昏迷(解毒功能障碍)等。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上要重点关注腹水,注意记录24 h尿量、腹围等;注意观察皮肤、结膜有无出血点;病人出现语言或行为异常,要注意是否发生了肝性脑病等。从“肝脏变硬”引导护生复习及联想提出问题:纤维组织增生替代正常的肝细胞,临床上会出现什么表现?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由于可压迫其内穿行的胆管及血管,因此可造成胆管闭塞(表现为黄疸)、血管闭塞(门脉高压症)。患者若出现黄疸、门脉高压症,护理上要注意哪些问题?黄疸要注意观察皮肤、巩膜的变化。由于门脉高压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要嘱病人注意进食的安全,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一旦发现呕血、便血,要严格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常规进行救治。此种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通过小组合作,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基本护理知识。
3.2概念图教学是一种能够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由节点、连线和连接词组成。节点即概念, 可以用
关键词 表达。教学时可根据中心概念,选择
关键词 将其圈起来, 然后通过连线或箭头将其与其他相关理论和概念连接起来形成联想[6]。例如在消化性溃疡的教学中,溃疡的形成虽然与胃酸有关,但关键是致病因素与黏膜保护的失平衡。因此可以将“致病因素”与“黏膜屏障”圈起来作为概念的节点,划出致病因素:(1)幽门螺杆菌感染。(2)非甾类抗炎药。(3)过多的胃酸分泌,如胃泌素瘤。(4)其他,如吸烟、应激、胆汁反流等。黏膜屏障的因素:(1)胃表层的黏液。(2)胃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3)胃上皮的修复。(4)黏膜内丰富的血液循环等。“胃酸”圈起来,可划出胃酸是哪里产生的,胃酸分泌有什么特点:(1)胃分为胃底、胃体、幽门和贲门四部分。(2)胃体和胃底是泌酸区。(3)胃酸是胃黏膜内壁细胞分泌。(4)胃酸分泌可分为基础酸排量、夜间酸排量和最大酸排量,后者在进餐后分泌量最大。(5)进餐后的大量食物如猪肉、牛肉会消化得无影无踪主要是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通过上述的基础知识引伸到临床对疾病理解的开放式思维讨论方式,将护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与护生一起应用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总结归纳,其护理要点包括指导患者避免致病因素,因胃酸在餐后分泌量最大,故指导患者抑酸药要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更好等。
3.3互动教学是教师与护生之间、护生与护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7]。该法尤其适合技能操作要求较高的护理课程。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主张情境教学,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为护生的学习创设一个与现实环境相似的背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护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此时教师再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护生觉得更具有挑战性。例如,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临床急诊,应分秒必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需要护生配合医师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流程。为更好掌握救治护理特点,可采用情景模拟护理教学[8],在示教室模拟病房,护生分别扮演患者、病区护士,老师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并充分互动:要求制定患者的抢救流程、快速准确找到急救物品、如何记录护理单、如何应对抢救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等。例如:(1)大出血病人出现呕吐需采取什么。(2)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3)如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4)如何配合医师迅速实施输血、输液等。在教学中让护生对操作参与提问和点评,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讨论、会话、讲评达成共识,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互动教学法常用的方式有答问式、问答式、讨论式等。要鼓励护生积极提问,将护生的提问水平作为护生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评定依据,以调动护生提问的积极性。也可采用教与学角色互换法,让护生走上讲台,体验教师的角色,从而引发护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9]。教学中也可引入临床病例进行讨论,提高教学的真实性和实战性,提高学习兴趣[10]。
上述实例中,由于在临床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了建构主义理论,提供了护生主动性思考、讨论和分析病例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引导了护生主动将既往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生动地应用到临床病例分析,提高了护生学习、复习基础知识的热情。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临床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符合培养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韩金凤,王玚,李书梅,等. 我国护理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13,27(6A):1547-1548.
[2]徐翠荣,李国宏,鲁玲.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提高本科护生实习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75-76.
[3]饶艳.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B):1-4.
[4]贾秀英,徐锟,柳忠燕,等.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能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41-42.
[5]聂维娟,谢晓芬.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7A):1807-1808.
[6]吴晨曦,高静.概念图在护理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7):1572-1575.
[7]李琦.互动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6):77-78.
[8]滕玲红,俞益君,胡剑华,等.情景模拟护理教学在急诊科配合抢救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57-58.
[9]郝玉梅,刘如月.教与学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7):12-13.
[10]丛小玲,杨艺,许苏飞,等.临床病例导入法在围手术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41-42.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监护;患者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8-0272-01
前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医院所接收的危重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对危重症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可以有效展示医院所具备的技术水平及综合实力,危重症治疗医生具备娴熟病症处理能力,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经验较多,通过临床药师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对危重病症的治疗效果。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84岁,于2017年因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五天、病情加重2天后进入医院治疗。据了解,在发病前一个星期,患者食用过肉类、在酒后出现阵发性右中上腹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现象,无呕血、腹泻、发热等问题,进入医院治疗后情况依旧无缓解。在进入本院治疗前一天,患者存在嗜睡问题,且尿量减少,每天尿量为200-400ml;进入本院重症科室进行治疗时,患者体温为37.8℃、脉搏为每分钟90次、呼吸为每分钟19次、血压为187/125mmHg、体重为84.6kg。经过全面检查,患者表现为嗜睡状,双肺有粗呼吸音并且可以听到肺部有少量的湿罗音,心律正常,无明显杂音,腹部膨胀隆起,右上腹的腹肌较为紧张、中上腹与右上腹具有明显的压痛与反跳痛,并未触及到胆囊,无肠鸣音,四肢无异常现象[1]。
2入院诊断及治疗
此患者通过在本预案进行了B超、CT等检查,对其血液含量及脏器功能分析,其患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胆囊结石、肾功能异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等病症。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后,禁止食用食物与水,降低胃肠压力,并对其进行心电监测、血常规检测,与此同时,使用中药消炎散进行腹部外敷,使用哆嗦茶碱、氟康挫、泮托拉唑抑制酸等药物对其病情进行控制。当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并稳定后,将其转入普通病房治疗。
3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
3.1抗感染药物的调整
患者入室后,远程专家经过会诊,决定使用美罗培南抗感染进行治疗,由于患者的血清肌酐清除率逐渐下降,所以需要接受CRRT治疗。专家推荐的药使用量具体为1g,q12h,而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有关病例治疗文献,建议将药物用量调整为0.5g,q8h,静脉泵入三小时,经过商议,专家同意临床药师的决定。在患者入院4天后,其血小板与白包细胞数量下降,院内进行危急值汇报,医师在患者皮下注射粒生素,并利用氟康唑治疗其真菌感染,并且对其真菌进行培养。之后,医师询问了患者的首日治疗负荷剂量,考虑到患者无明显的真菌感染,为了保护患者的肝功能,药师建议使用200mg的氟康唑,qd,并且CRRT治疗后进行用药,医师采纳了此建议并在次日对患者进行了血液检测,其白细胞数量回升。同时患者的病情恢复良好,腹部的压痛与反跳痛减弱,腹胀减轻,腹部情况有所好转,临床药师建议停用美罗培南,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q8h。
(二)辅助药物的用药注意点
通过CT报告显示,患者两侧胸腔内存有积液,肺部已受到干扰,需要进行胸腔刺穿防治引流以降低再次感染的危险。在本次治疗中,药师提醒医师禁止将复方异丙托溴胺和其他药物混合使用,要分开使用,其药物吸入量为每天3-4次,布地奈德每天吸入2次,溶媒量控制在1-2ml。由于患者使用面罩吸入溶液,所以護理人员要确保患者眼部不会接触到药液。在雾化治疗结束后,要做好患者口腔的护理工作,避免出现口腔真菌感染。
(三)用药的不良反应
患者入室治疗时,存在合并肝损害,药师建议使用78μmol/L的总胆红素,85U/L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6U/L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经过治疗,患者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情有所好转;患者入院治疗一个星期内,患者的肝功能逐渐好转;在治疗一星期后,患者开始出现总胆红素与肝酶升高的问题,其病情好转与其不符,临床药师开始考虑是否存在药物冲突问题[2]。经过对治疗药物的筛查,药师发现,患者所使用的前列地尔、乌司他丁、氟康唑等药物会引发肝酶升高,为了避免此情况的发生,药师建议停止使用前列地尔、乌司他丁与胸腺法新三种药物。由于氟康唑的治疗疗程不充足,所以建议依旧使用。通过对药物的调整,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
(四)抗感染药物的降阶梯治疗时间
【关键词】循证护理路径;游离皮瓣移植术;血管危象
循证护理(EBN)指的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可将其定义为明智、准确、慎重地选择当前所能够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并根据临床护理人员的实际经验和技能水平,结合患者的愿望、价值观和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最为合理的临床护理。显微外科术后组织移植的成活率会直接受到移植部位血液供给情况的影响,组织瓣移植通常包括血管再通、移位和组织瓣切取等几个环节,且相关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由此所导致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也较高。这一现象的发生不仅会加大治疗的难度,而且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本次临床研究就对循证护理路径预防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18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12.3)岁。其中,腹部带蒂皮瓣移植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移植2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10例,足背皮瓣移植4例,背阔肌皮瓣移植3例,胸脐皮瓣移植3例,其他5例。
1.2方法
第一,疼痛因素。术后疼痛症状的发生会导致患者机体释放大量的5-羟色胺,进而产生较为剧烈的血管收缩作用,造成血栓形成或是血管腔闭塞。此时,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准确评估,通过有效的措施缓解疼痛症状,定时、预防性用药。通常情况下,一天两次,一次口服100mg舒敏,同时,每天4次肌肉注射30至60mg罂粟碱,连续用药5d,从而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1]。
第二,环境因素。寒冷的环境会对患者的血管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进而诱发血管危象和血管痉挛。此时,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病房保温措施,患者全身保暖,在病房内营造出良好的护理环境,通常情况下,将病房湿度控制在55%至60%之间,温度控制在20℃至25℃之间,从而改善植皮部位血液供给情况,还可通过60W 的白炽灯进行持续照射,灯距控制在30cm至50cm之间,避免灼伤,从而使患者血管保持舒张状态[2]。
第三,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逐步提高,进而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导致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血液保持高凝状态。在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避免焦虑和紧张心理的影响,从分激发患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避免发生术后血管危象,以及相关的危害和影响,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皮瓣移植的相关知识,使其做好相关的心理准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巩固治疗效果[3]。
2 结果
所有30例观察对象中,29例患者成功完成皮瓣移植,且基本成活,术后接受8个月左右的随访,随访结果证实,患者皮瓣外形恢复较为理想,且不需要接受二次手术治疗。足背皮瓣移植1 例患者,护理人员术后12h巡视过程中发现,皮瓣移植部位颜色发紫,且针刺试验证实皮瓣出血量较大,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较短,触之皮温较低,皮纹不十分明显,因此可证实为静脉危象。护理人员将上述情况报告给医师后,医师及时将敷料包扎松解开,持续局部按摩移植部位,适当调节病房温度,将干结的血痂除去,因而皮瓣逐步恢复红润,手术11d后皮瓣移植部位基本成活。
3 讨论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治疗和循证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护理科学,所有护理环节均具有相应的规范性标准,有助于游离皮瓣移植术血管危象预防护理预见性、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目标的实现,通过规范化的循证护理,临床护理人员能够实现密切配合、准确分工,从而实现临床护理工作预见性和计划性的逐步提高,以最大限度降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病率,为移植皮瓣成活率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主要危险因素涉及:第一,精神因素,包括烦躁不安、失眠、紧张、焦虑、抑郁和自卑等等。第二,术后血容量不足。第三,术后长期卧床造成的大小便不适以及不适。第四,术后疼痛。第五,病房环境不理想,包括空气中尼古丁含量过高、烟尘、温差大、寒冷等等。因此,在患者预防性循证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针对血管危象诱发原因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东哲.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8(4):888-889.
高血压是目前心血管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高,病发症多[1]。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我院采用护理干预配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的患者86例,86例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其中包括男52例,女34例。患者年龄在30~75岁,平均年龄(53.4±9.1)岁。病程7个月~32年,平均(14.5±5.1)年。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给予患者服用依苏,给予患者服用2次/d,5mg/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西药治疗,给予患者服用平肝活血胶囊,平肝活血胶囊由黄芩、丹参、赤茯苓、通草、川牛膝、钩藤、泽兰、苏木、马鞭草等药物组成。给予患者服用3粒/d,0.4g/次。两组患者共同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1个月。
1.3护理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再配合护理,①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等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有无出现不良情况;②症状护理:指导患者如果出现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等症状,应该立即卧床休息,将头部稍抬高,应该保持静止,避免搬动,迅速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对于有失眠或精神紧张的患者,在给予心理护理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定时帮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心率等;③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合理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禁止烟酒。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1.4疗效判定标准
1.4.1临床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治疗,症状积分改善达到100%为治愈;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总积分改善减少超过70%为显效;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总积分减少在30%~69%之间为有效;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积分减少低于30%为无效[2]。
1.4.2降压疗效判定标准通过治疗,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达到正常范围为显效;通过治疗,舒张压下降不超过10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为有效;通过治疗,舒张压无改善或升高为无效[3]。
1.3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效果比较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降压效果比较治疗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