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第1篇

首先,《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的作品,作者满怀失落与抑郁之情,到山水中去寻找寄托和慰藉。“自余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可见,作者在荒僻的永州,心境是抑郁的,情绪是低落的;他的寻幽览胜之举,所选取的景点往往是荒僻的、凄清的,高山,深林,幽泉,怪石,大多是人迹不到之处。每日的远足游览,与其说有着固定的组织形式,不如说是一种习惯,一种愁萦于心、坐卧不宁时的反射式行为。作者离开人群,到荒僻的山野林间,却每每获得一种放松和愉悦的感受:“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似乎这些荒凉寂寞的地方让他寻找到心灵的家园。柳宗元的游览之乐,是苦中作乐,是通过一种不寻常的、远离尘嚣的活动,给心灵一个暂时的放松。

西山游览正是柳宗元这种寻幽穷远的习惯行为的自然延续。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与友人发现了西山,从而引起西山游览之兴。“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时间是秋天,“九月二十八日”,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季节。选择的漫游地更为荒僻,几乎连路都没有,作者与仆人一路披荆斩棘,斫草焚茅,沿着山间的溪水,一边开路,一边登山,许多地方甚至需要手足并用,“攀缘而登”。虽然作者没有明言,但读者可以感受到,在这个攀登的过程中,没有寻常登山览胜的悠闲从容,有的只是筚路蓝缕、克服艰险的勇气和决心。身心专注的艰苦攀登让作者暂时忘掉了现实中的牢骚郁结,在开荒辟路中,获得了一种心灵的解脱。

而王羲之在会稽,则是因为“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的名士习性,又因“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所以到会稽闲居,并与同时的谢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相从游览,谈玄论书,可以说过得十分逍遥自在。三月三上巳节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放假春游,到水边洗濯沐浴,祓除灾病,清洁身心。当时不但民间百姓到水边去临水洗浴,连宫廷里的帝王后妃也会赶赴水边沐浴。兰亭之会就是这样一个带有民俗色彩的、祥和的节日聚会。而兰亭之会中由于参加聚会的人多是有着良好的学识修养的贵族文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僮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因此在欢乐祥和的踏青戏水节目之外,更增加了“曲水流觞”、饮宴赋诗的文学内容。时间是暮春之初,天朗气清,风景是茂林修竹,激湍清流;人物则是一帮兴趣相投的知交好友,真正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样的氛围,自然奠定了聚会欢快舒畅的感情基调:“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可见,两篇游记由于时代不同,主人公遭际不同,宴游活动的渊源不同,造成感情基调的明显差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西山之游发生在肃杀的秋天,登山游览是伴随着“斫榛莽,焚茅”进行的,作者的情感基调是孤独的、寂寞的。相反,《兰亭集序》的宴游是在暮春三月三,知交好友共聚于会稽山阴,目的是祛病祈福,人群中洋溢着轻松欢乐的气息,大家纷纷饮酒赋诗,作者也和朋友们一样,志得意满,满心欢喜。

虽然两篇文章如此不同,但在情感上却有高度的相通性。《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终于登到峰顶后,呈现于眼前的是一派令人惊喜的壮阔辽远的景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这时,抑郁的情绪、落寞的襟怀净洗一空,在艰苦的攀登之后,胸襟为之一爽。相对于造物主来说,任何人都是渺小的,一己的忧虑在面对辽阔壮美的大自然时,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此时,作者忧尽而乐生,发出“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惊喜赞叹,抒发出当与造物同一的时候所感受到的无比满足与愉悦的情感,以及物我混一、生命无穷的人生体验。

相反,兰亭宴游在欢乐之极,则产生人生短暂,“俯仰一世”的生命悲感。从情感的转折层次上来说,《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情感是忧去乐生,《兰亭集序》的情感是乐尽悲来,二者正好是相反的。然而,所谓相反者相成,西山宴游之乐与兰亭游览之悲正好可以互为注解。王羲之在乐尽悲来之际,以其超迈的玄心,更洞察出人生相与相交的两种不同乐趣:或是当知音相遇的时候,“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是当远离人群,孤单寂寞的时候,“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在自然界的山水中去寻找心灵的寄托。事实上,这第二种情形,就是柳宗元西山宴游的情形。生活中没有知音、没有可以“悟言一室之内”,惺惺相惜的人,那就去“放浪形骸之外”,到外界去寻找,也同样可以获得心灵的满足,同样可以“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同时,《兰亭集序》所揭示的人生感悟,又不仅限于此。作者进一步意识到,不管是“悟言一室之内”感受到的快乐,还是“放浪形骸之外”获得的欣喜,都是暂时的,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世界万物运转不停,使人欢欣喜悦的对象在眨眼间就会消逝。即使欣赏的对象仍在,人的主观心态也会发生变化,情随事迁,总之那种美好的感受也一样消逝了。但这不是让我们看破红尘、心如槁木,而是更要珍惜生命的宝贵体验,“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心灵的互动如此醉人,生命的欢乐如此巨大,这些感受是那么的真实,怎么能与虚无相类?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增长极”;体育旅游;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55-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变,旅游者已经从传统观光型旅游转向了以体验为主的旅游方式,要求亲自参与到旅游项目中去。而且伴随着中国倡导的“全民健身”的运动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体育产业中本源产业的成长和载体产业的形成,这为运动休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广大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体育活动,这种新兴的旅游项目称作体育旅游。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吸引人们参加与感受体育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生活方式,也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依赖于目的地旅游资源,也依赖于市场消费的导向。三秦大地地形地貌变化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借助“旅游增长极”理论对陕西的体育旅游进行规划。本文对陕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增长极点的设定、时空发展顺序以及陕西体育旅游市场的设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陕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做了宏观规划,以期为陕西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新方向、促进陕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陕西体育旅游产业应采取“一心三部双核联动”的发展模式

由于陕西三个地域的区位条件各有侧重,资源优势各有不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分布不均衡,在现有条件下,陕西体育旅游产业要优先选择旅游基础和体育产业基础良好的区域,充分利用“内”和“外”环境的优势,合理布局体育旅游项目。即在“旅游增长极”理论指导陕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再通过核心区的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把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循环到给其他周边区域,以热点促温点,以温点带冷点,推动整个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结合陕西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现有基础,本文认为陕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应在“旅游增长极”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心三部双核联动”的发展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一心”即以西安为整个区域的发展核心,优先发展,也就是热点;“三部”是根据陕西的地理、民俗风情、经济社会基础把陕西划分为关中、陕南和陕北三个部分;“双核联动”是指在陕南和陕北分别选取两个增长极点,也就是温点。热点作为龙头型体育旅游经济增长极只有进一步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全球旅游经济体系中,通过不断提高作为热点的国际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再通过旅游强大的联动效应向周围扩散,带动周边的体育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起到辐射和聚集效应,推进陕西全省的体育旅游的联动发展。

二、陕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时空顺序

产业发展的规律表明区域内要根据各地区所提供的资源,把尽可能有限的比较稀缺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进行有步骤、合理利用,促进区域的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增长极的支配效应、乘数效应以及计划与扩散效应使得区域体育旅游产业链的完善。而增长极的不断成长加剧陕西省内体育旅游空间的不平衡,导致陕西省内体育旅游发展的差异。但是不同规模等级的增长极有互相联系,共同构建陕西省体育旅游经济增长中心和旅游空间结构的主体框架。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是陕西体育旅游产业由原先的“点―轴”地带型发展模式转变为网络式全面发展模式。基于陕西体育旅游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开发现状,认为陕西体育旅游产业的时空发展顺序应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优先发展关中核心区的龙头型增长极――西安。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门户,是陕西所有优势资源的聚集地。首先,在交通方面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省内公路交通以西安为中心成“米”字形交通骨架基本形成,西包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同时从西安开通了至陕南、陕北的多条旅游线路和专线。铁路方面西安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方向开往拉萨的必经站,郑西高铁、西延动车等快速列车的开通,使陕西的交通更加便利快捷。航运方面,咸阳国际机场作为中国重要的航空港,是陕西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其次,西安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拥有众多文物古迹和遗迹,如大小雁塔、华清池、兵马俑、大明宫遗址、城墙、唐城墙遗址等。又因关中盆地西安南靠秦岭、北依北山,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如太白山、少华山、骊山等,还有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此外,渭河、泾河、汉江、丹江等众多水洗流经陕西,也成为陕西发展体育旅游事业的优质资源。其次,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是发展旅游业最早也最成熟的地区,现已形成了以“观帝王将相坟陵宫阙,游儒道僧尼庙寺院观”为主的旅游体系,旅游基础设施是陕西最完善的地区,接待能力也是最强的地区。最后,西安已经具有一定的体育旅游基础。如西安在1993年以来利用古城墙举办的国际城墙马拉松比赛,规模和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越来越强大,并在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旅游金牌项目。并通过华山、太白山山势的险峻举办了国际性登山、攀岩大赛,有效地提高了知名度和服务接待水平。综合以上原因,陕西要集中所有资源优先发展西安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在短期内形成教导的增长倾向,在这一阶段,打造陕西明显的增长极以及区域的不均衡发展态势。

第二阶段是由龙头增长极向重点增长极扩散转变的过程。当以西安为首的关中核心区形成的过程中,不能放弃对重点增长极的培育,在龙头增长极形成以后,要使龙头增长极向陕南和陕北两个核心区扩张。而且作为陕西体育旅游的增长级西安的发展需要周围的“点”给予支持并提供发展空间,所以不能简单地只是龙头增长极不断加强其极化作用,更要注重其扩散效应,也就是要对陕西的体育旅游产业开发进行二级增长极点的设置和培育。

选择延安、榆林两市作为陕北核心区的增长极,是由两市作为陕北的两大行政中心无论是知名度,还是社会经济效益上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首先,从资源基础来看两市资源丰富、各有差异。延安作为革命传统文化的聚集地,有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南泥湾、宝塔山等红色资源;有黄河壶口瀑布、洛川黄土、乾坤湾等地质奇观资源;有蟒头山、凤凰山、劳山等森林自然景观;还有延安三鼓、剪纸、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榆林因为紧靠内蒙,所以拥有浓厚的塞外风光及风情,境内既有沙漠成片也有“四河四川”①相间;有万里沙漠以及沙漠明珠“红碱淖”;有万里长城镇北台和大夏国都统万城;还有最具原汁原味的陕北风情。其次,两市都具有良好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和经济支持。榆林、延安两市主要能源为主,经济基础良好。延安公路是陕西“三纵四横五辐射”网络北线的枢纽,西―延―包高速路全线开通,同时还开通了多条旅游专线;铁路方面,延安可直通北京、安康、上海、榆林、西安等地;延安至西安、北京、重庆、广州、武汉、上海等地均有往返航班。榆林的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方面优势与延安相媲美,同时还有通航394公里的东部黄河水运优势。

选择汉中、安康作为陕南核心区的重点增长极的理由与上相似。首先是资源优势。汉中和安康因北临秦岭,南靠巴蜀山区,所以山水如画、风景秀丽,是陕西自然旅游资源最优美的地区。如安康有南宫山、鬼谷岭、上坝河等国家森林公园,汉中有佛坪、长青、略阳大鲵、汉中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古汉台、拜将坛、汉中古城墙遗址等汉代人文景点。其次,这两市与商洛相比,经济基础以及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接待能力更强。

第三阶段是由四个重点增长极向周边县、地区的全面扩散、全面发展,最终形成由点到线到面的陕西体育旅游网络发展框架。这种发展框架是在前期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形成的体育旅游产品、信息、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等要素的组成的交通、信息流通网。陕西体育旅游的网络空间的结构可以把分散于陕西省境内的各种资源、企业、行政部门等组成一个具有功能各异、具有不同等级的点轴线、分工合作的区域体育旅游产业合作的经济体系,实现整个陕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这种网络结构在更大范围内也会形成新的增长极,将区域内的体育旅游经济技术优势向周围扩散,在更大空间内将更多的资源进行再调整。

三、陕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及市场主导规划

陕西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并结合陕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选择不同侧重点的体育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一)关中核心区以都市休闲体育旅游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关中核心区是陕西体育旅游产业龙头增长极――西安的所在地,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和杨凌。由于经济基础和社会文明程度是全省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改变最早的地区。据统计,参与体育旅游的人群是收入在中间阶层,关中地区人均年收入在3~10万的人口和家庭的中间阶层的占总人数的40%以上。所以游客对于都市休闲体育旅游旅游的需求强大,又因关中地区的存在多种都市体育休息旅游资源,如近十年来,陕西省陆续投资建设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安市环城体育公园,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体育游览及健身的场所。随着人们外出休闲旅游的兴起,关中地区许多户外俱乐部已经陆续建立。同时由政府组织策划的大型体育赛事相继在关中核心区举办。例如,2012年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参赛人数超过既往参赛人数超过4万人,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 000名外籍运动员参加比赛。杨凌利用1 500多亩的水面成立了“水上体育休闲中心”,开发了水上快艇、水上自行车、水上飞机、牵引滑水、沙滩游泳等多种体育游乐项目。

关中核心区应通过政府这只手建立起全省的会员制“休闲体育旅游俱乐部”,俱乐部全权把握全省的体育旅游项目,并组织会员参加各种休闲体育旅游项目。首先在体育旅游产品的规划上体现都市休闲体育旅游的主题。例如,可以利用秦岭优势,开发“周末爬山”、“万人静走终南山”、“漫步环城公园一圈游”、“市内名胜古迹健身游”等相关体育旅游活动。其次,要打造随季节变化的体育旅游产品――“春卖绿、夏卖凉、秋卖红、冬卖白”的主题产品。

(二)陕北核心区以红色风情体育旅游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尽管近年来陕北各地积极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但是还停留在静态的观光型体育旅游,参与体验性不强。发展陕北核心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必须走出以往的战略路径,把静态的革命文化事迹转变为具有较强参与性动态场景的体育旅游产品。

按照榆林和延安体育旅游资源基础的不同特征,可以把延安增长极的主题定位于红色风情传统文化体育旅游,榆林增长极的主题定位于边塞风情体育旅游。

延安开发红色风情传统文化体育旅游首先应“红”融“体”,利用红色旅游资源通过现代技术和手段让游客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不仅丰富体育旅游的内涵,而且扩展红色旅游外延。例如,在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举办登山、攀岩比赛项目;在南泥湾再现开荒种植的火热场面,游客可以认领田地进行种植;还可以以瓦子街战役、延安保卫战等历史故事为战争蓝本,设计角色扮演,让游客体验战时生活和战时场景;还可以开展名目繁多的健身游,从延安徒步壶口瀑布、黄帝陵等周边县区景点景区。其次,延安还可以开发民俗体育旅游项目,以陕北秧歌、延安五鼓、①耍狮子、等特色民俗资源为主体,打造游客参与并形成竞技的多类型体育旅游产品。再次,利用“延安生活方式”开发精神主导的体育旅游产品。“延安生活方式”是在黄帝文化的根上长出了革命文化的枝叶,是以战时生活、崇高的精神生活理想为主的生活方式,是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勇于奉献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最后,通过原汁原味的陕北乡村生活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延安保留了原始的农耕方式,铲土、打夯、垛庄稼等农忙活动也可以让游客参与。

榆林应以边塞风情为主题开发体育旅游产品。首先,榆林体育旅游开发战略必须抓好沙漠主题。随着生态旅游越来越受旅游者喜爱,而榆林的毛乌素沙漠及沙漠明珠“红碱淖”成为榆林旅游业的新的增长点,利用沙漠资源可以开发像沙漠徒步、与骆驼为伴穿越、沙漠生存挑战赛等沙漠探险体育旅游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黄土高原地质地貌优势,开发高原体育旅游。陕北基本地貌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黄土塬、梁、峁、沟、塬,可以利用多变的地形特点开发山地自行车越野赛、摩托车挑战赛、赛车、骑马、骑驴等比赛项目,是发展现代高原体育旅游的最佳地点。再次,不能忽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旅游的开发。榆林市有藏、蒙古、苗、哈尼等24个少数民族,所以开发具有参与性的体育旅游产品时不能损害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因为民族的就是特色的、就是世界的。

(三)陕南核心区以户外生态体育旅游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陕南核心区包括汉中、安康两个增长极,而这两个增长极在体育旅游资源、经济联系、旅游业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两市均属于陕西南部背靠秦岭、南邻巴山,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户外生态体育旅游的资源条件。据统计,陕南水资源总量为314.5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70.7%,其中安康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11 600立方米,是西北之最。陕南两个增长极可以利用水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水上体育旅游项目,与陕北核心区形成优势互补。例如,在西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瀛湖上开展划水、赛艇、垂钓、游泳、赛龙舟、竹筏比赛等旅游活动;在汉江开展“汉江冬泳”、“汉江垂钓”等赛事;在丹江、岚河等急流险进的河川开展刺激冒险的漂流活动。陕南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植被率高达60%,在全国实属少见,安康的地1 858 496公顷,森林覆盖率62.5%,森林覆盖率及覆盖面积均居陕西省第一位。针对陕南的森林资源可以利用体育部门专业优势组织登山、探险、户外生存挑战、攀岩、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等体育旅游活动,还可以户外如高架绳网等专门训练活动。总之由于两个增长极资源相近,开发旅游活动要各有侧重,通过两市联动发展体育旅游,形成共生性两市联动发展模式,可大大提高陕南体育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梁雪松.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2] 李鸿亮,侯陵忠,李世荣,等.陕北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报,2010,(3).

[3] 陈治强.安康体育旅游定位与开发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6).

[4] 钟晨.汉中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5] 孟峰年.西北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前瞻性分析[J].体育科学,2004,(10).

[6] 王晓乐.延安民俗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及开发对策初探[J].新西部,2009,(10).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第3篇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主观上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1.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以……为师)(《师说》)

2.吾从而师之(以……为师)(《师说》)

3.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赤壁赋》)

4.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襟)(《滕王阁序》)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很少)

1.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长肉)(《中山狼传》)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鸿门宴》)

(三)名词的对动用法(对待宾语怎么样)

1.礼贤下士(以礼对待……,降低身份对待……)(《魏公子列传》)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以礼对待……)(《六国论》)

(四)名词作状语

1.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像箕畚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阿房宫赋》)

(3)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阿房宫赋》)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鸿门宴》)

(2)人皆得以隶使之(当作仆役)(《五人墓碑记》)

3.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阿房宫赋》)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劝学》)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赤壁赋》)

4.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1)秋水时至(按时令)(《秋水》)

(2)浔阳江头夜送客(在夜里)(《琵琶行(并序)》)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一天天地)(《陈情表》)

(4)时至轩中(时常)(《项脊轩志》)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劝学》)

(6)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始得西山宴游记》)

(7)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鸿门宴》)

5.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而相如廷叱之(当廷)(《廉颇蔺相如列传》)

(2)前辟四窗(在……的前面)(《项脊轩志》)

(3)芷阳间行(从小路)(《鸿门宴》)

6.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阿房宫赋》)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项脊轩志》)

(五)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一般规律有八种:①名词+名词,②名词+代词,

③能愿动词+名词,④名词+补语,⑤名词+名词短语,⑥否定词+名词,⑦名词作谓语,⑧副词+名词。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赤壁赋》)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阿房宫赋》)

3.树之以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4.舍相如广成传(安排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5.道芷阳间行(取道)(《鸿门宴》)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劝学》)

7.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习)(《师说》)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师说》)

二、动词的活用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谓语动词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使宾语怎么样”“让宾语怎么样”。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赤壁赋》)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赤壁赋》)

3.木直中绳,以为轮(使……弯曲)(《劝学》)

4.众不能堪,扶而仆之(使……倒地)(《五人墓碑记》)

5.万事劳其形(使……受劳苦)(《秋声赋》)

6.拔剑撞而破之(使……破)(《鸿门宴》)

7.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鸿门宴》)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着)(《鸿门宴》)

9.欲止不内(使……止,使……进入)(《鸿门宴》)

(二)动词的为动用法,谓语动词“为了宾语怎么样”

1.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为……作序)(《指南录后序》)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为……而哀)(《阿房宫赋》)

3.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4.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陈涉世家》)

(三)动词用作名词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的人)(《游褒禅山记》)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阿房宫赋》)

3.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的事情)(《五人墓碑记》)

4.臣之进退(是否出来做官之事)(《陈情表》)

(四)动词作状语

1.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争着)(《屈原列传》)

2.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对内、对外)(《屈原列传》)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1.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宁)(《季氏将伐颛臾》)

2.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直)(《谏太宗十思疏》)

3.必固其根本(使……稳固)(《谏太宗十思疏》)

4.宏兹九德(使……宏大)(《谏太宗十思疏》)

5.阙秦以利晋(使……受益)(《烛之武退秦师》)

6.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使……急)(《廉颇蔺相如列传》)

7.臣请完璧归赵(使……完整无损)(《廉颇蔺相如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使……端正,使……正直)(《屈原列传》)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可灵活译为“认为……”“以……为……”“把……当作……”“对……感到……”。

1.始指异之(以……为异)(《始得西山宴游记》)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师说》)

3.乐盘游(以……为乐)(《谏太宗十思疏》)

4.猿猱欲度愁攀援(以……为愁)(《蜀道难》)

5.且庸人尚羞之(对……感到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以……为少,以……为轻)(《秋水》)

7.不耻相师(以……为耻)(《师说》)

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师说》)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漂亮)(《邹忌讽齐王纳谏》)

10.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对……感到惊奇)(《伤仲永》)

11.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低劣)(《促织》)

(三)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为……伤心)(《触龙说赵太后》)

(四)形容词用作名词

1.萦青缭白(青山、白水)(《始得西山宴游记》)

2.居安思危/居域中之大/人君当神器之重/盖在殷忧/则思正身

以黜恶/择善而从之(安乐的环境;危难;大位;重权;深重忧虑的时候;奸恶的人;好的意见)(《谏太宗十思疏》)

3.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陈情表》)

4.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人)(《五人墓碑记》)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师说》)

7.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鸿门宴》)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孩子)(《齐桓晋文之事》)

9.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陈涉世家》)

(五)形容词用作动词

1.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始得西山宴游记》)

2.正襟危坐(整理)(《赤壁赋》)

3.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善)(《鸿门宴》)

4.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烛之武退秦师》》)

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六国论》)

6.不能独完(保全)(《六国论》)

7.垣墙周庭(围绕着)(《项脊轩志》)

8.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9.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达到远方)(《谏太宗十思疏》)

10.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远离)(《出师表》)

1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过秦论》)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屈原列传》)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名词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烛之武退秦师》)

2.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狼》)

3.四望如一(作形容词,相同)(《始得西山宴游记》)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作动词,把……看作一样)(《兰亭集序》)

5.六王毕,四海一(作动词,统一)(《阿房宫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第4篇

“共生”最早由德国真菌生物学家德贝里在1897年提出,本意是指不同种类的一个或多个成员间的物质联系。这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区域旅游合作研究领域,意指旅游资源相似、临近地域的竞争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一定的机制或模式相互作用,以达到多方共存和利益共享的目的。一般来说,共生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等三个方面构成。三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所谓竞合模式,是指竞争背景下的合作,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而共生理论与竞合发展的共通之处都是为了竞争体(共生体)谋求最大共同利益在,以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国内众多学者基于生态位理论、博弈理论等对旅游竞合模式进行了研究。

旅游小镇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以旅游驱动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从旅游角度说,旅游小镇是一种新型业态,它通过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居民生活区高度统一,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全方位需求,它是政府、投资方、居民、游客四位一体的开发模式,融合了居住和旅游的双重空间。2005年,云南率先在全省推出60个旅游小镇,使得旅游业发展在更加微观的小城镇方面得以关注和成长。十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格局,把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求摆脱以往以环境代价换取的城镇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将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原则,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而旅游小镇是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之一,是融合生态文明理念,进行多元化、特色化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选择。

本文所选的共生单元就是长白山西坡小城镇,根据其资源条件、知晓度、旅游设施与条件、距离等几方面条件进行竞合条件分析,并提出竞合发展建议。

一、长白山旅游业发展及西坡小城镇概况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名山,在全国乃至于东北亚地区享有盛誉。长白山自20世纪80年代进行景区开发,旅游业开始起步。到2005年,长白山管理委员会成立,旅游业得以迅猛发展。目前,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从2005年的57万人次发展到2013年的153.77万人,占吉林省游客量的1.5%。长白山成为吉林省旅游业的龙头和增长极。

长白山景区西坡接待地位于松江河镇,伴随着万达集团2009年斥资230亿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长白山万达度假区俨然已经成为西坡最重要的接待地,并使得游客旅游形式发生了转变,观光游正在转向度假游,同时也给长白山西坡各县市带来了极好的旅游发展机遇,尤其是一些小城镇,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特色,借助长白山旅游影响力,促进各自旅游业发展。这里以长白山西坡抚松县小城镇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和谐共生的目标下,通过对条件较好的城镇进行旅游小镇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

抚松县辖11个镇、3个乡,分别是抚松镇、松江河镇、泉阳镇、露水河镇、仙人桥镇、万良镇、新屯子镇、东岗镇、漫江镇、北岗镇、兴参镇、兴隆乡、抽水乡、沿江乡(见图1)。目前,抚松县旅游业规划了三条路(长白山之路、人参之路、松花江之路)、三个区(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仙人桥温泉度假区、白山湖区)以及一个抚松新城的331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涉及到的乡镇有松江河镇、露水河镇、仙人桥镇、万良镇等。

伴随着长白山及全国旅游业如火如荼地进行,抚松县各乡镇旅游业也起步和发展,尤其是依托长白山的度假接待以及城县居民的近距离乡村旅游,使得诸多乡镇都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长白山西坡小城镇旅游共生条件分析

(一)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互补性

长白山西坡地势逐渐降低,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而境内多属于中低山,地貌类型多样、水系发达、植物类型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原生态保护较好。这样的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山地、森林、水体,依此发展的林业、特色养殖、渔业、绿色食品等产业具有区域性特点,在各乡镇普遍存在,形成了以生态资源为主线,以山、水、林、园、洞、雪、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

而除以上共同特征外,各城镇存在各自的资源特色和吸引力,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如表1所示,旅游资源具有特色的乡镇为泉阳镇、露水河镇、仙人桥镇、万良镇、漫江镇,而抚松镇、松江河镇为区域接待中心和长白山西坡接待地,其他各乡镇以农牧林业为主。

(二)地域临近性及交通便利性

距离和交通的便利程度会影响不同共生体之间的相互合作。长白山西坡各城镇旅游业发展一方面在于与长白山的距离,一方面是交通的便利程度。距离越近,联系越紧密;距离越远,相互作用阻力增大,联系相对松散。而交通路线可以改变心理通行距离,交通越便利,越有利于旅游者的进出。

从图2可以看出,距离长白山最近的是东岗镇、松江河镇、漫江镇、兴隆乡、抚松镇、泉阳镇,相对较远的是沿江乡、新屯子镇、万良镇、北岗镇、抽水乡、仙人桥镇、露水河镇、沿江乡。从区外交通看,长白山机场的运营大大缩短了长白山与国内外各地的距离,使交通不再是制约长白山旅游的因素;营抚高速、靖抚铁路、201国道的建设为沟通外界与长白山以及境内各主要乡镇提供了条件,公路、铁路、航空立体运行网络逐渐形成。而从内部交通看,松江河镇是一个交汇点,向北有泉阳镇、露水河镇,向西有兴隆乡、抚松镇,再向南为仙人桥镇,向北为万良镇。

(三)基础设施、接待设施条件

从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看,各乡镇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抚松镇作为县政府驻地,基础设施与接待设施最为完善;松江河镇镇区较为陈旧,但万达度假区引入了世界著名酒店,接待能力较强、档次较高;仙人桥镇、泉阳镇、露水河镇、万良镇作为较大城镇,接待设施较好;其他乡镇接待能力较差。

(四)长白山西坡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条件

游客出游方式从观光游转向度假游,使得游客在主要旅游地附近停留成为一种需要,也为长白山西坡小城镇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同时,旅游业向生态游、深度游、养生游、体验游、乡村游、休闲游的转变,刚好符合抚松县旅游资源的特色――生态。旅游业向着自助游、智能游方向转变,而抚松是全国旅游标准试点县,通过试点工作,提升智能化水平,可以增强游客体验。

2014年,伴随着东北亚多目的旅游中心的成立,图们江区域旅游合作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随着合作的推进,将有部分游客延伸进入长白山区域。长白山北坡高铁已经开始建设,北坡与西坡的铁路连接也在酝酿之中,北坡客源有可能进入西坡,为抚松各乡镇旅游发展带来契机。

吉林省大力发展长白山旅游――长白山文化挖掘等工作已经开始,在长白山西坡各城镇,历史文化积淀可以为相互连接提供联系脉络。

三、长白山西坡小城镇竞合发展建议

(一)确定旅游小镇类型,明确发展定位

如前所述,长白山西坡各小城镇旅游资源特色、距离及交通条件、设施条件、生态环境等各有差别。根据长白山西坡小城镇共生环境条件,对各乡镇中旅游业的地位进行确定,把各乡镇分为三种类型旅游小镇:旅游接待型、资源特色型、生态环境型。旅游接待型以松江河镇、抚松镇为主;资源特色型包括泉阳镇、露水河镇、仙人桥镇、万良镇、漫江镇;生态环境型包括新屯子镇、北岗镇、兴参镇、兴隆乡、抽水乡、沿江乡。(如表2所示)

(二)明确各小镇的形象定位

主题形象是小镇发展的核心与指引。在确立旅游小镇发展定位之后,应该对其主题形象进行明确。具有主题形象的小镇才能够形成吸引力,产生差异性,增强竞争力,实现竞合发展。同时,清晰的主题形象定位使旅游小镇更易感知,并衍生出美好想象和憧憬,有利于引导游客到小镇的游憩行为。综合长白山西坡各小城镇旅游发展条件,对旅游接待型和资源特色型旅游小镇进行初步形象定位,其初步策划如表3所示。

(三)根据各旅游小镇发展定位,制定建设方案

不同类型的旅游小镇,不同时期发展建设重点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类型的旅游小镇建设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建设重点以及如何进行建设,使小镇旅游业真正起到驱动作用,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小城镇发展建设。

对于旅游接待型小镇,重点进行旅游小镇标准制定。以松江河镇为例,应从生态性、国际性、宜居性、宜游性、持续性等方面选择指标,指导旅游小镇建设。

对于资源特色型小镇,重点进行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以泉阳镇为例,依托泉阳泉矿泉水、泉阳湖、湿地资源,主打水主题,对小镇进行主题化创意建设。

(四)积极改善配套设施

旅游小镇应实现“五线”入地工程,积极完成街巷道路的复古和硬化,健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体系。接待配套方面,要加强适量的宾馆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客栈、家庭旅馆、民俗旅馆和主题特色旅游的服务档次和水准。逐步形成高中低档结合的接待能力。

(五)整体营销与推广

借助长白山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借助万达集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通过各种节庆活动、会展活动,以区域整体形式进行宣传营销。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第5篇

“箕踞而遨”中的“而”是用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的连词,在翻译过程中不翻译。

“箕踞而遨”出自唐代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箕踞:随意伸腿而坐,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遨:游玩,尽情赏玩的意思。

翻译:伸开双腿坐在山顶尽情赏玩。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期刊更多

医药保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医药保健杂志社

考试与招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

集成电路应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