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改良设计的意义

产品改良设计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改良设计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改良设计的意义

产品改良设计的意义范文第1篇

红木作为一种珍稀、名贵树种,颜色深而且质地坚硬,这就使得红木在家具产品设计制造方面独树一帜,倍受青睐。现代人在追求卓越生活品质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家具品质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的追求,所以对家具产品的设计改良也应不断调整和创新,研究其应用发展对未来红木家具的发展将有重要的意义。

红木家具的概念和分类

1.传统硬木家具

指以明、清硬木经典家具为主,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精良,以收藏、陈列为功能的名贵且色深的硬木家具。以红木经典家具、硬木高仿家具、古典工艺家具为代表的传统硬木家具最为流行。

传统硬木家具的分类有:板凳类、桌椅类、橱柜类、架台类、床类、屏类等等类别。

2.现代硬木家具

指具有传统艺术且又包含着现代艺术结构的设计创新,且在传统工艺的革新基础上,严谨选材、精良制作,并且有产权知识和艺术收藏、艺术升值的稀有珍贵硬木家具。

现代硬木家具的分类有:厨房家具、餐饮家具、卧室家具、浴室家具、书房家具、厅室家具、商业办公家具等等。其中以艺术硬木家具、新海派家具最为典型。

红木家具设计改良的理念

在红木家具原有的基础上对其构造、功能、结构、造型、工艺成本等元素进行设计改良,使之优化成为更加精致的工艺家具。设计改良和设计概念是大不相同的,设计改良在对产品的创新和设计理念上更加注重市场的消费情况和消费模式。在企业设计生产研发一系列产品时,设计改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重中之重,设计改良更加适合我国当前的大众消费现况和市场需求。

红木家具设计改良的创新方法

1.划分市场,对红木家具产品生产进行创新设计改良,以满足各类消费者的消费欲求,不断地拓宽销售市场和范围

根据中国现在存在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模式,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不断地细化消费市场层次。根据消费者的职业习惯、生活爱好、品味需求,打造不同的红木家具风格。在研究传统红木家具市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创新方法,不断改良和更新红木家具产品。

2.对红木家具的品牌和消费认知进行适当的设计改良,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

制定一系列的产品研发方案和改良设计研究方法,打造适合红木家具品牌的产品。企业要不断进行产品优化设计,规范企业生产,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品牌效应,形成企业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而更好的进行产品的设计改良和创新研究。

3.对红木家具产品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增强其科技含量,与高校相关专业或有关领域的先进行业进行深入合作交流,增加红木家具产品的应用价值

针对企业目前自身的经营模式和销售模式,企业应该着眼于研发高科技含量的红木家具产品。在装饰风格、工艺创新、代表派别、比例尺寸等方面精益求精。开始逐渐加强与高校或先进企业的科研合作交流,研发高科技的现代舒适居家产品。企业在生产实践中也要投入先进的设备和研发新型技术,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式,科学地对红木家具的结构比例、形态大小、装饰工艺等进行调整和改良。

4.在传统家具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良设计,形成独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增加自身品牌的特色功能和创新优势

红木家具产品设计风格各式各样,在家具线条和布局上也不尽相同。关于红木家具的创新设计改良可以从其材料、肌理入手,也可以从其装饰方式、表面形态、视觉效果、工艺手法、风格样式等方面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也可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改良创新设计应力求超越发展。

红木家具改良设计的应用研究策略

当前,在我国国内的一些红木家具市场上,在家具产品研发方面基本都是模仿明朝、清朝的经典样式,显得过于守旧和老套,缺乏新意和革新。一味地追求模仿古典气息家具而忽略了现代文化审美,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在红木家具改良设计的应用方面,我们既要在吸收传统家具风格的基础上,又要满足现代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吸收传统中华文化元素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民族服装、皮影戏、山水写意画、人物写实画、玉佩、古书籍、战袍、甲骨文、瓷器、琴棋书画、诗歌音律等元素,改变红木家具的设计形态、结构、功能、用途,增加或减少其重量、长度、体积,调整其顺序、制作方法和途径,更新其材料、型号、提高其应用价值。

在现代红木家具产品的材料、装饰、雕刻、尺寸比例、功能、型号等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家具品种方面不应拘泥于传统家具,在设计改良方面更应该倾向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审美理念。打造和研发新型和新兴的居家家具。在厨房、客厅、卧室、书房、浴室、户外、学校、商业办公楼、公共空间等场所设计不同风格的家具。

结语

产品改良设计的意义范文第2篇

在实际的设计实践中,产品设计的创新尺度很难把握。俗话说“过犹不及”,设计师要破旧立新,就要处理好产品设计中的新颖性与典型性的关系。同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被称为典型。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在事实上,典型性会倾向于与熟悉度大量的关联,但后者变量不应被视为典型性的一个定义特征。新颖性则体现在产品的性能、参数、用途、造型上具有更少的熟悉度。一个典型的产品很少是新的,相反,一个新奇的产品也不会被认定为是典型的,这两个特征似乎是不相容的。进行产品设计时,我们习惯于将创新放在首位。确实,市面上同质化产品太多,没有变化、改进的产品是平庸的,让人意兴阑珊。但没有典型性的产品,就像无土之木,设计风格缺乏一致性,开发产品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企业品牌的定位与塑造,进而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缺乏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性和新颖性共同而同样地解释消费者对产品的审美偏好,但它们会抑制彼此的影响。人们究竟更喜欢什么样的新产品?如何在产品设计中适当地体现典型性与新颖性?产品怎样才能拥有这两方面的最佳组合?产品造型如何变革?企业与设计师需要依据具有说服力的理念指导工作。

2产品设计中典型性与新颖性的应用

2.1新材料应用

PhilippeStarck的台灯,因为它采用了合成材料可以称之为新奇性,同时,因为它的整体样式又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典型的台灯。因此,典型性和新奇性不应被认为是相反的,尽管经常发现二者的高(负)相关。

2.2设计元素的变化组合

通过对产品进行设计元素解构,将单个设计元素进行合理的变化,根据使用习惯进行位置调整或不同组合,可以使产品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2.3品牌造型变革

成熟的产品品牌,其风格定位是鲜明且易于识别的。它的设计理念立足于品牌定位,该品牌产品造型设计的定向与发展受其造型设计理念指导。以汽车为例,成熟的汽车品牌会对设计理念进行统一的策划,并且渗入研发到上市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大众汽车公司的设计总监Walterde’Silva曾明确表明大众未来的造型设计要回归到原有大众汽车的传统特征和品牌DNA,并在此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他曾定义说:“我们所称的DNA,是指在我们设计出的经典车型上看到的典型款式结构。”这很好地归纳了产品改良设计中的典型性与新颖性。成熟品牌的产品造型,是传承与颠覆的不断循环,家族统一性通过不断地沉淀最终成了不可磨灭的品牌设计思想的源泉。

3产品形态的典型性与新颖性关系

产品创新最直观的价值体现是形态,良好的产品形态能渗透品牌文化,提升产品的感染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提高产品设计的艺术个性。形态设计不是简单的造型、配色、装饰性改变,它的设计目的是使产品整体性能达到最优,既包括丰富产品美感,也包括建立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产品改良设计中体现典型性与新颖性的尺度问题。

研究人员假设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消费者与“外行”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审美判断不同,假设专家型消费者更喜欢新奇性的设计。为测试这个假说,研究人员选择中型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汽车爱好者与仅把汽车当作交通工具的人对汽车的关注与了解截然不同,通过客观汽车知识测试,可以很容易地将他们区分开来。通过使受试者对不同的中等型号汽车造型的典型性与新奇性评估,得出结果表明,典型性与新奇性对审美偏好具有相对重要性,专家型受试者比非专家组更能辨别汽车的典型性与新奇性,但观察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不影响对车型新奇性的判断,专家组在车型的独创性上和非专家组意见一致。但这些结果并不能证明专家型消费者更偏爱新奇性的产品。

根据偏好原型理论(Whitfield&Slatter,1979),一个物体越典型,它越会是审美首选。家族相似性是典型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的电话作为刺激物,使受试者评估其典型性,新奇性与审美偏好。这个研究证明了典型性和偏好之间具有一个重要(直接)的相关性。这三个研究的所有发现表明,典型性和新奇性共同而同样的有效解释了消费品的审美偏好。但是,这两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彼此对立的,互相抑制对方的积极效应。这个结果为RaymondLoewy发明的MAYA工业设计原则提供了实证基础。MAYA是“非常先进仍然可接受”的缩写。为了创作一个成功的产品改良设计,设计师应该在新奇性和典型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试图尽可能的创新精神,而保存尽可能的典型性设计。

4总结

产品改良设计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茶具;仿生设计;情感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065-01

一、仿生设计的概述

仿生学,也可叫做仿生设计学或设计仿生学(Design Bionics),它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涉及到数学、生物学、电子学、物理学、控制论、信息论、人机学、心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动力学、工程学、经济学、色彩学、美学、传播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仿生设计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研究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由于仿生学和设计学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因此也就很难对仿生设计学的研究内容进行划分。

二、仿生的设计趋势

1.仿形设计。“形”顾名思义是形状、表现、实体。形通常用于描述一个物体的外部形状和外在轮廓。仿形设计则是侧重于生物外形模仿,从自然中筛选出优雅美观的形态,提取生物的特征进行模仿与合理的改良。形态作为物质的外在空间表现形式,变化各异,丰富多样。仿形设计主要强调的是形态本身的物理属性,产品多数给人的印象直观,易于引起人们的情感上的共鸣。“其外在形式能够取悦于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进而作用于人的精神,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2.仿态设计。“态”所指的是神态或者精神态势,仿态设计则将生物本体的神态特征抽取并且高度概括加以改良,用于产品之中,使人们对形产生联想,勾出连带的情感。仿态设计侧重于对产品本身美感和神韵的模仿,所以其主要强调的是通过语意学中的隐喻手法,使人产生联想,让人们熟知的一些生物的视觉美感和象征意义投射到产品中间,在认知及使用产品过程中感知这些不同属性,从而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情感的满足。

3.形、态结合设计。形、态结合设计指的是将生物的物理几何形态和仿生本体的寓意都作为仿生参考对象,设计师综合其二者,设计出带有自我意识又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产品。“形”指的是形状、“态”所指的是神态,一个是属于内在一个归于外在,形态二字结合则是将外在形态与内在神态相互统一。在我国古代,对形态的含义就有了一定的论述,如“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内心之动”等,指出了“形”与“神”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形离不开神的补充,神离不开形的阐释,无形而神则失,无神而形则晦,形与神之间不可分割。可见,形态要获得美感,除了要有美的外形外,还需具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势态”,犹如历代中国画家在创作时所追求的那种境界:即“形神兼备”。

4.色彩仿生。自然界的色彩总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动物、植物、天空大地海洋都存在着它们独有的色彩规则。色彩仿生就是将它们展示出的和谐统一而又斑斓的色彩合理的运用到仿生设计当中,色彩仿生不单是颜色的仿生,还有花纹、图案仿生。仿生对象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仿生对象的本质属性,不同的色彩将体现不同的生命特征。同样在产品仿生设计中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产品的本质,不一样的色彩会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心里感受。

5.肌理仿生。模拟生物表面的一种自然属性,传达造型材料的表面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等审美体验和视觉效果,我们称之肌理仿生。设计师可以通过抽取改进仿生本体的肌理,再将其应用到产品上,通过本体肌理所具备的丰富情感,激发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并且提高产品本身的品质与内涵。

三、仿生设计的意义

1.情感意义。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说自己曾参加一个电台节目批评一件产品“雄鸡”――只是徒有其表,一点都不好用,过了一会儿马上有一位拥有这件产品的听众来反驳,说当他早晨起床睡眼朦胧地走进厨房沏茶的时候,“雄鸡”总能让他微笑。尽管一件产品的功能性不是很强,它本身所具备的审美价值足以弥补功能性上的不足。设计师赋予产品什么样的情感,产品本身是可以散发出类似的气息,譬如美观、活力的产品让人感到快乐,复杂、难看的产品令人厌烦。

2.象征意义。中国人十分看重一个物品的象征意义,所谓象征就是以具体的事物或者形象来简洁表现抽象或其他事物的观念。象征普遍分为两种,一种是状态的象征,另一种是精神的象征。例如鱼代表着年年有余,所以年夜饭的时候鱼是必备的一道菜,而年年有余是代表一种生活富足状态。

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天天与冰冷的机器打交道,缺少感情的投入与输出,这就越来越需要以回归自然来加以调节。仿生设计不应只表现于造型,还应该结合色彩与肌理,系统考虑到各个方面。设计师要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又回味无穷的设计作品,不能只搬照自然界生物的形态,而应该将自己的意识带入到设计当中,用独特的眼光探究到仿生本体的主要特征,运用合理的方法将其优化再与产品结合。

参考文献:

[1]肖东发,仝冠军.图书起源五说[J].出版发行研究,2003(04).

[2]张祥泉.产品形态仿生设计中的生物形态简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产品改良设计的意义范文第4篇

1、运用新材料进行品质提升设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许多新型材料应用而生,如智能材料、复合材料、能源材料、超导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这些新型材料为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以贝瓷材料为例,它是利用海洋生物贝壳粉研制的,先经过1380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白瓷,再彩绘上釉经过第二次高温烧制而成。贝瓷成品具有质地轻巧、细密坚硬、晶莹透亮、无毒无害、永不褪色的优点,为绿色健康高档瓷种之一。依据这种贝瓷新型环保材料和海洋生物形象可设计成各种首饰,如海豚、海星、鱼等不同造型的胸坠、耳坠,螃蟹等不同造型的戒指,海鳗等不同造型的手镯等。也可设计成各式海洋生物造型的摆件,或将海洋文化纹饰图案应用到日常用品之中,如水母环保节能台灯、海螺烟灰缸、鱼型笔筒、珊瑚镂空果盘等。贝瓷以其特有的优秀品质并结合海洋生物造型设计定会得到受众人群的青睐(图1)。

2、运用新工艺进行创新设计

海洋文化产品的工艺要达到精美、细致的程度,必须要在制作的技法上和设备上下大功夫。从设计学的角度看,设计师即使有最绝妙的方案,离开可行性的生产技术也只是海市蜃楼。因此,技术要素是将设计构想变为产品实体的关键的因素。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设计新海洋文化产品的可能条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也使得许多的技术成果转化为集体的产品。有了先进尖端的精密仪器平台,才能将设计师奇思妙想的创意充分地表现出来。这里以两种新工艺为例为海洋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提供新思路。如激光水晶内雕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最流行的玻璃内雕刻加工方法。它是使脉冲强激光在玻璃体内部聚焦,产生微米量级大小的汽化爆裂点,通过计算器控制爆裂点在玻璃体内的空间位置,构成绚丽多姿的立体图像。应用此技术可模拟出奇妙的海洋世界或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再如3D打印技术,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把这种工艺技术应用到海洋产品开发设计中不仅能缩短研发设计时间,而且能更好地生产出主题鲜明、造型优美、别致、精美的海洋文化旅游工艺品。

3、运用新科技进行创新设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产品的开发科学技术是基础。在海洋文化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将科学技术中的遥控技术、光电技术、软件技术、智能技术、超导体技术等运用到海洋产品开发设计中。如仿贝壳造型设计成的小夜灯,在夜晚来临时,按动触摸开关,贝壳的上半壳随即开启,壳内内置圆形的LED灯也随之亮起,整个造型似一颗夜明珠与贝壳交相呼应,唯美、漂亮,为卧室增添了浪漫而温馨的气氛。这种美妙的效果是触摸感应等新技术与海洋生物可爱的造型的完美结合而生成的。

二、挖掘海洋文化内涵

连云港地处黄海之滨、东夷之地,历史悠久(古东夷时期至明清时期),文化深厚(在这些朝代中以海洋为母体演绎出诸如徐福文化、孔子文化、海州文化、淮盐文化、淮海戏艺术等灿烂悠久并极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体系)。海洋旅游产品承载和展现了沿海城市连云特的地域、历史、人文等元素,蕴含了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收藏价值、时尚价值等内涵,是旅游经历的最佳见证。连云港的海洋旅游产品要创新思路,大胆地将这些本土悠久的海洋文化通过视觉语言的提炼,形成代表连云特文化的图形符号并与现代产品完美地融合,形成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例如一款孔子望海的案头摆件,以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在2000多年前海州城南的一座小山上登山看海的情景为题材,这个摆件很好地诠释了连云港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

1、海洋文化产品的改良设计

改良设计是产品研发和更新换代的普遍方法。改良设计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创新设计。把连云港海洋文化和海洋生物通过各种线条、形状、色彩来转化为具有深刻内涵的视觉文化符号,再将这些文化图案符号嫁接到相关的旅游产品设计中,这不仅为旅游产品增加了形式美感,同时也增添了浓浓的海洋文化内涵。例如在造型美观的一套茶具上,将设计好的海洋图案纹饰添加到茶杯的外表,一款融艺术性和海洋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就应用而生。如法炮制,将代表海洋文化和海洋生物的纹饰图案应用到旅游产品上如太阳伞、太阳帽、游泳圈、游泳衣、拖鞋、浴巾、T桖、游泳帽等。

2、海洋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

海洋生物经过长期的生存环境变迁,也在不断进化自己的形态去适应周围的生活,可以说身体形态已经达到完美的程度,这些完美的形态也为我们产品形态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将这些完美的形态与现代产品的外形充分地结合,将会产生形态美观、功能合理的优秀的产品。海洋生物具有的飘逸、运动、流线的特点,为现代产品开发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创意源泉。仿生设计丰富了产品的形式语言,提高了产品的亲和力和艺术感。设计师通过对海洋生物的分析与研究,将海洋生物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使得产品不仅具有热烈温情的感性之美,又具有科学实用的功能性,满足现代人对产品的需求(图3)。

三、以人为本的产品开发设计

产品改良设计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品;传统;现代;研究

正文:从古至今,产品的发展过程都是在创新与不断地改良中实现的。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其含义是指产品的外形和产品可感觉的外观情状和神态。人们对陌生事物总是抱有好奇或敌意,在不断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事物理解,产品的形态也是如此。对于熟悉的事物的形态,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新生事物,人们往往乐于用其他已理解的事物来解释其本质,产品的传统艺术形态作为人们熟悉的、被人们的心理所接受的事物,正是改良和创新现代产品形态的主要因素。

传统产品的艺术形态是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科技文化的反映,也是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审美的反映,其内容可以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也可以是多年来人们传承的科学技术的精华。现代产品是工业化的产物,标准化、大众化、低成本、高科技是现代产品的主要特征,现代产品的形态主要以简洁、明快为主。传统产品的形态取决于产品的产品的功能、材料、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等因素,现代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电子产品,许多功能因素的形态被电子科技所取代,往往一个小小集成电路就会产生许多功能,传统的功能形态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现代产品形态的不断微缩,功能不断完善,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然而人们的生活需要各种情感和需求的支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人们需要美、需要心理的满足,那么产品的形态就一定要存在美感。产品形态美的创新就是从这些需求中产生的。传统产品的艺术形态从传统产品中提炼出来,作为一种美的元素充实了现代的生活,因此,研究传统产品艺术形态与现代产品形态的差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产工艺不同决定了传统产品艺术形态与现代产品形态的差异

传统的艺术形态,无论是神秘威严、凝重肃穆的商周青铜器艺术造型,还是富丽堂皇的唐代艺术设计,都与我国古代的造物特点相辅相成的。带有艺术形态的传统产品包括的种类很多,有漆器,陶器,瓷器,民间工艺,木雕工艺品,桦树皮工艺品,麦秸工艺品,工艺美术等。工艺品来源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现代产品形态直接与产品的工艺、生产成本密切相关。其形态特点主要呈现为流畅的、简洁的外观形态。其目的主要就是简化制作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这种现代造物的特点是与工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其工艺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大量的产品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材料的不同也是造成传统产品艺术形态与现代产品形态的主要原因

产品的材料是构成产品形态的主要因素之一,材料的强度、硬度、可塑性、熔点等物理性质以及耐腐蚀性等化学性质是决定了产品的形态。木材、竹、藤、石材等给人以纯朴、自然的感受,光亮的镀层体现了现代科技的特点。材料的质感同样可以表达产品形态的感染力,

传统产品往往是常见的金属(如金银铜铁等)、木材、竹、藤、丝、布等,形成的产品多以各种纹样作为装饰体现使用者的爱好和品位。而现代产品的材料要丰富得多,现代产品中的材料除了传统的材料外,如塑料、橡胶、碳纤维等高分子化合物,也是现代产品的主要材料,这些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的产品,工艺性好,质量较轻、整体感强,而且形式多样,更加易于形成人们所需要的形态。

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审美决定了传统产品艺术形态与现代产品形态的差异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传统产品的艺术形态对于产品产生的时代而言,包含着使用功能形态和审美功能的形态。现代产品更加注重使用功能,对个人的审美特点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当人们发现仅仅使用功能并不能满足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时,设计师们就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来尽量产生一些变化,满足人们心理需要。不同时期的人们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观,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不管是多么精美的器物,让人看久了都会使人感到厌烦,人们的审美也是不断变换的,因此传统产品的艺术形态与现代产品形态出现的差异也是必然的。

研究传统产品的形态与现代产品形态差异的意义

产品形态设计本质是为功能服务的,功能造就了形态,因为人们在制造工具之初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模仿,模仿的目的就是产生需要的相应功能。产品的形态来源于人们生活的周围事物,产品的形态之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对传统产品艺术形态的继承也是现代产品创新和发展的需要。现代产品的审美功能对使用者个人而言就相对匮乏,尽管个人的喜好有相似之处,但工业化时代的标准作业产生的产品形态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审美需要的。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人们的审美疲劳以及人们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都要求新产品的多样化。因此,从传统产品艺术形态中获取元素,丰富现代产品的形态,是现代产品创新和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现代工业设计史》王受之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