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专业学的课程

化学专业学的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专业学的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专业学的课程

化学专业学的课程范文第1篇

一、建筑专业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建筑材料、市政材料、装饰材料等学科的学是涉及形形的物质和化学反应,要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化学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在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层次上讨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内在联系,以及外界条件对变化的影响和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从分子层次研究建筑材料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建筑中有许多方面的应用。目前,我校建筑专业所用的化学教材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用书,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化学》2000年6月第一版。从高职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使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加深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内容的选择、安排和编写上注意了基础性、灵活性和思想性,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没有摆脱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体系,而且由于高职院校专业门类繁多,各专业对化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故目前各专业统一的化学课程模式,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五年制高职校的建筑专业化学课程存在如下问题:

1.化学课程的要求比较模糊

化学课程普教色彩较浓,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而职业学校的化学课程应该科学地确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适水平,“哪些内容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够用尺度怎么掌握”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

2.化学课程与学生的实际脱节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扩大招生,除了少数学校外,大多数学校招收大量的中考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有的甚至不限制入学成绩,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并且普遍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以及主动探索、反思的学习习惯。加之现有的化学课程设置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与专业联系很少,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各学科之间界线分明,内容自成体系,缺少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知识之间不易迁移,实用性差,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很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化学,使化学课处于一种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境地,给实际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3.不同专业的化学课程授课内容基本相同

在我校所开设的专业方向中,化学课程的授课涉及工程造价、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汽车检修等学科专业。尽管授课对象(专业)很多,但所用教材相同,所讲授的化学课程的内容基本相同,所制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等基本一致,考核方式也基本相同,大多数没有因专业及专业方向而异,所学并非尽是所用。

4.化学教师综合素质能力要求不明确

化学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化学教育专业毕业,多年从事化学专业课或基础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只熟悉化学课程,对建筑等非化学专业的应用领域的了解不够,难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非化学领域,难以将化学知识与建筑专业知识相联系综合应用,难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劳动者。

二、建筑专业化学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整合

1.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质量的核心。建筑专业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

(1)反映建筑专业特色

将化学的理论、方法与建筑学的观点相结合,用化学的观点分析、解决建筑学中的相关问题,既考虑整体建筑学科的专业特点,又考虑建筑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关注社会应用,多听取建筑专业教师的建议,通过理论、实验等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设置,构建适合建筑学科不同专业的新化学教学体系,做到因专业应用和发展需要而施教。

(2)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建筑专业的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服务,还要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及化学知识在建筑学科中的应用能力,突出本课程的社会性和应用性,体现化学学科在建筑学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改革目标有机结合

既考虑到各专业课程总体改革的需要,又保持了化学课程的相对独立性,既考虑到建筑专业不同专业方向对化学课程的不同要求,又考虑到彼此的共性,将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建筑专业改革的总体目标有机结合。为此,化学课程体系及内容设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一年级上学期的公共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层次为一年级下学期的联系实际的化学选修知识,供不同的专业方向选修,如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特殊材料等内容。

2.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

(1)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推荐的方案,针对我校建设系下设专业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及应用需求,结合专业发展动态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出发,改革化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建立了适合工程造价、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学生学习的化学基础课教学新体系。

具体内容为:改变传统化学教学中理论性知识较多较难的现状,精简基础理论教学学时,增加与材料相关的化学应用内容,使学生所学与所用紧密相连。如降低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内容的教学要求,精简课时;电解质溶液及与材料无关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全部去掉,给学生减轻负担;而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特殊材料等内容增加课时,增加这些材料知识与建筑有关的应用内容。

增加培养学生新思维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现代科技观点、方法和手段;拓宽学生知识面,尤其是跨学科知识面,体现当今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以及与建筑学科间相互渗透和应用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涉及多学科性的综合性科技问题的能力。

(2)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职业学校的化学实验课颇具普教色彩,实验内容呈现学科单一性,实用性不强,没有体现职教特色。为了适应建筑专业各二级专业及方向的教学需求,将化学实验课内容具体设置为基础、综合及实验设计,减少基本操作实验中简单重复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扩大综合能力训练及体现学科发展趋势的内容,增加化学知识及技能在建筑学科中的应用内容。

新建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简要为: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仪器洗涤和操作,天平称量练习,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相似相溶原理在各种材料中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甲醛、苯等有机物的性质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等.

3.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改革

以上这些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教育专家与一线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化学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虚心向建筑专业的教师请教,使跨学科学习成为今后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新的方向。

现有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高校进修第二学历,或者到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习,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和生产管理,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方式,完成自己的继续教育任务,并满足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化学专业学的课程范文第2篇

    首先,药学专业的后续课程————中药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生理学、药剂学等多门课程都与化学基础类课程的知识紧密相连。无机化学是基础,分析化学是前者的补充、应用和提高,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这两门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着交叉、重复之处,这就造成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化学类课程具有共同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无机化学起到承下启上的作用,有很多知识是可以放在一块介绍的。

    2基于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化学类课程整合途径及方法

    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相关课程放在一起,而是对课程设置、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评价等要素作系统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2.1重新调整课程设置需对专业课程设置重新调整,把无机化学跟分析化学两门课程整合为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一门课程,放到第一学期开设。全面、系统地介绍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其目的是更好地为后续基础课,特别是为药物分析、药剂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2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高职基础课教学要紧紧围绕服务于专业的高职教育特色。把专业课程中所需的,与两门课程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作为主要内容,合理地、有机地与专业课程衔接。为使教师方便教学,建议编制校本教材整合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内容,教材内容经整合后,删除了原化学分析的原理重复部分,使内容更加紧凑,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化学分析课程内容重点放到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案制定等实际应用上,更加贴近化学分析的特点,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材中对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进行了精简,减少了过于深奥的理论部分,较好地解决教学内容繁杂与教学学时少的矛盾,体现了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基础化学的整体思想。整合后的新课程由于内容紧凑、合理、连贯、执教时教师更容易加深理解、学生学起来也感到容易接受。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整合后的课程避免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之间相同内容的重复,节约了理论学时(无机化学72学时、分析化学72学时合计144学时,整合后总学时为108学时),理论学时减少36学时,而实践学时相应增加12学时。整合前后教学内容及学时对比见表1。

    2.3教学资源整合(含教师和教学设备)药学类专业教师应统一思想,认识到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在教师安排上把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放到同一教研组,方便课改。另外需把化学基础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整合,设计为“教、学、做”做一体化教室。加大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力度,更新设备改善条件,调整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构建由化学类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互相渗透,交叉教学的多学科教学团队。整合课程对师资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分科教学只需教师掌握本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就可以承担教学任务。整合课程的教学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还要有综合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教师需转变教学思想相关教师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两门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传授知识方面要强化知识的实用性及技能性,打破学科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应突出以专业知识密切联系的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从自我学习做起,加强自身的知识的储备,积极主动地了解后续相关学课的研究进展。抽时间听后续专业课教师的课。以便授课内容不至于脱离专业需求。

    2.5在教学组织上应以岗位技能需要为依据,在学时及内容上拓展本专业相关岗位训练在实际教学中着重操作技能点的训练,为专业课的综合技能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可将后续课程药物分析的重点内容,如药物的质量和标准、各种药物的分析方法以实例的形式前置在校本教材中。充分体现化学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原则。整合后实训学时增加(实训课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见表1),专业还可以拓展药学类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岗位,如:药物检验工、合成药固液分理工、制剂工等。

化学专业学的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基础课;教学法;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81-02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开设的专业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基础化学涉猎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无论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还是在应用技术的研究中,化学的地位都不容忽视。高校中很多专业的学习,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基础化学是作为基础必修课开设的,也是后继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对于我们材料与冶金学院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对于非化学专业来说,基础化学安排的课时少,内容多。新形势下,对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激励着我们对工科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从而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成为我们对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认真总结原有基础化学教学体系的弊端

在过去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各门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中各行其道,使各课程教学出现重复或者漏洞,既影响教学质量,也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化学发展到今天,各个分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使它们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原有的各行其道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今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及高等教育的要求。

工科院校的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体系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这些教学体系的共同特点是较重视化学基础理论的讲解,用较少的课时讲述较多的理论内容。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各级专业人才对化学知识的需要将大大增加,因此,现行的教育体系及教育理念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新内容的增加和陈旧内容的淘汰不能很好地平衡,有的教材一味地增加大量新内容,而原有的及无用的内容又不能删掉,致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需要接受的知识量越来越多,这显然无法体现课程在编排上精练、重点突出的原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但是目前的化学课程的讲授只是叙述性的描述某些实验事实,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最后造成学生仅有较充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讨论课、答疑课和习题课的课时过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教师课堂上的讲授,在有限的课时内接受这么多信息量的学生,难免会有很多疑惑和不懂的地方,这就需要老师利用较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讨论,答学生之疑惑,解学生之难题。如果长时间不解决这些难题,越往后讲课,学生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越难听懂,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缺乏积极主动性,无法与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形成共鸣。

二、“态度决定一切”,要使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基础课的学习

非化学专业学生很容易轻视化学基础课的学习,他们往往会认为基础化学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大都抱着能及格就好的态度来学习这门课,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或者干其他无关的事情,甚至于干脆逃课。殊不知,化学学科发展到今天,已经渗入到各个学科领域,包括生物、材料、物理等大多数理工科专业。如果能学好这门课程,会大大地帮助学生以后专业课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老师,第一节课就应该向学生讲述化学这门课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不是专业课就掉以轻心。多给学生讲一些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的内容,还有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尤其是要认真讲解化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这样就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程形象化、生动化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各大高校得到普及,应用非常广泛。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我们在基础化学的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首先,对于非化学类工科专业来说,基础化学的学习一般都安排在第一学期,对于刚从中学阶段的板书教学走过来的学生来说,多媒体教学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其次,对于非化学专业来说,化学本来就是他们不了解和不感兴趣的学科,有了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加上制作精良,图片、音频、视频等兼有的课件,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讲杂化轨道、分子轨道这些理论时,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是很难理解的。但如果利用多媒体flash课件模拟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和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直观的动画效果就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再次,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从高考的独木桥挤进了大学的校门,对一切新事物本是带着无限憧憬的心情的,但首次上课时老师快节奏的讲课,大容量的知识的这种讲课方式一下子会让学生接受不了,心理会产生强烈的落差,学习兴趣会下降,这时有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待这门课不再那么恐惧和无聊,通过动画、图片逐步使学习兴趣提升起来。

四、多进行一些形象的比喻,增强学生的记忆

化学课程的内容烦琐,有的东西抽象难记,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够找到一些恰当的,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进行形象地比喻的话,就会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在有机化学中,有一个知识点是判断一个结构的R、S构型,我们就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方向盘形象进行比喻,方向盘轴的方向是对应的最小的基团。剩下的三个基团组成个圆圈相当于方向盘,如果从大基团到小基团的方向是顺时针,那么就是R构型,反之逆时针则是S构型。又比如,在有机化学对应体这部分学习中,同学们很容易理解一堆对应体的概念,但是对于非对应异构体的概念却不容易很好地理解,这个时候就不防伸出我们的左右手,这样就是一对对应体,再在两只手上分别夹起一只方向相同的笔,这样一对非对应异构体就出来了,同学们也会很容易理解。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用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还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到的知识不容易被忘记。

五、注重基础化学和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衔接和联系

许多非化学类工科专业与化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好化学基础课为以后更好地理解专业课知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这些专业的目的一般都偏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化学基础课的讲课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以我们学院的稀土工程、材料化学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为例,这些专业都与化学密不可分,稀土本身就是化学的一部分,材料化学、复合材料也是以化学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它们都偏向应用型的专业,与纯粹的化学理论及实验研究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为这些学生讲化学基础课时,要侧重于跟这些专业相关的内容。例如在为环境学专业讲课中可以介绍大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及治理、酸雨形成、臭氧空洞、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为稀土专业讲化学基础课时,可以介绍稀土元素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方向,荧光材料、永磁材料、特种材料、超导材料等;在为材料化学专业讲化学问题时,可介绍模拟骨骼的生物陶瓷等用化学方法做成的仿真材料等。这种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己觉得学习化学对他们是有用的,是能为他们自己的专业服务的。

六、实验课程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和主要内容的学科,很多理论的提出都是以实验结果验证为前提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理论课外,一定不能忽视实验课的作用。化学现象的发生常伴随颜色、气味、形态的改变,这些变化往往都丰富多彩,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们如果单单讲理论课,学生很容易把所学知识忘得干干净净,但若将一些典型的理论用丰富多变的实验来验证,带到实验课上,则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工科类专业的目的主要就是培养实践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因此,让学生多做实验,在实验中学会思考和创新,在实验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仅能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他们以后走上科研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师生之间应加强互动和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的教学已经不能只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师生的互动和讨论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尤其是对于化学课程来说,它不是一门纯粹靠记忆的学科,而是一门必须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研究才能学好的课程。因此针对这门课的特点,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也要加强互动和讨论,学生可以积极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老师讲课有错误的内容,学生应积极提出意见和疑问。师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非化学工科类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是需要不断改革的,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它的教学不仅要涉及所有化学基础理论,更要侧重与本专业联系紧密的部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对非化学专业学生教学效果。希望通过以上几点见解,对以后非化学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能有所帮助,尤其是对我们学校稀土学院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稀土工程专业,还是材料化学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它们与化学的联系都是特别紧密的,期望会对他们化学基础课的学习有较好的帮助,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化学专业学的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化工工艺专业 课程教学

一、现有化工工艺专业中技生的课程教学分析

化工工艺专业中技生课程教学包括在校理论教学和下厂实习教学两部分。在校理论教学给予学生从事化工企业岗位操作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理论教学的学习内容基本适合中技生的学习和本地区化工企业的要求,但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采取实习教学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下厂实习教学是技术工人培养计划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化工企业、环保安全等内容,加深巩固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学生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目前而言,实习期间存在着诸多不足:①在指定的化工单位集中实习,实习程序固定,走过场较多,指导老师缺少化工生产实践经验;②在预就业单位跟班实习,它偏向于追求生产价值和经济利益,学生所学内容不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③实习期间因为离开学校,管理有所松懈,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大大降低。针对目前化工工艺专业的课程教学状况,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中的内容、时间和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的化工工艺技术工人。

二、建议中技化工工艺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

中技化工工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应系统地学习化工工艺专业所需的各门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识图、电工学基础、化工基础、分析化学、化工设备、化工电气与仪表、无机化工工艺、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化工安全技术、化工环保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内容比较全面。另外,也需要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及职业指导等其他课程。课程的学习要体现出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目前我校的理论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过,针对如今的中技生学习基础较差、课堂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简单易学,够用就好,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与实习教学紧密结合,依靠实习教学、教师课堂组织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理论学习任务。

中技生更重要的是实习教学,根据技术工人培养计划的阶段性要求,从科学合理安排考虑,化工工艺专业的实习教学要分为化工认识实习和化工生产实习两个阶段进行。认识实习是让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 接触各类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建立起感性认识。认识实习要从学生的兴趣和行业需求出发安排知识和技能点, 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认识实习的内容可选择如下项目:认识化学工业及化工生产;认识化工安全;认识化工管路和阀门;认识化工检测仪表;认识换热器;认识压力容器;认识塔设备;认识化工污染与化工环保,等等。认识实习过程可分为:①学生听实习老师讲授实习内容、要求、任务、安全,等等;②学生在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行现场观看,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介绍和说明;③学生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同学之间或与老师、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④学生写实结,回答问题。通过认识实习,学生学到了化工工程知识,牢固树立起了专业观念,明确了理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了专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好后续的理论课程。生产实习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而不是致力于追求生产价值和经济利益,它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岗位操作、设备仪表等,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等。

三、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的时间

课程教学时间应根据学校情况、课程特点、社会就业情况来合理安排,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更好地发挥各课程的培养作用。第一学期学生进行文化基础课及无机化学的学习;第二学期进行部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第一阶段实习课程的学习;第三学期进行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实习课程的学习;第四学期进行各工艺专业课的学习;第五、第六学期进行实习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识实习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在第二学期末和第三学期末,时间分别为一周左右。第一阶段的认识实习,学生可进行如下项目的实习:认识化学工业及化工生产;认识化工管路和阀门;认识换热器;认识塔设备,等等。学生已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基础、化工识图等课程,这时进行化工企业和具体岗位及设备的参观认识实习,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化工企业及化工生产过程,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巩固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第二阶段的认识实习,学生可进行如下项目的实习:认识化工安全;认识化工检测仪表;认识压力容器;认识化工污染与化工环保,等等。

四、合理选择实习教学的企业,加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

实习基地的选择要满足实习基本要求, 不同实习阶段要选择不同的实习地点。认识实习可选择离校不远的中小型化工企业,企业的化工单元操作和生产设备不要过于复杂,便于学生往返和学习。化工生产企业大多为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相对集中的地方,出于对企业自身生产、管理、安全及经济效益等的考虑,企业不怎么欢迎学生进行下厂实习,所以学校要努力与企业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这样学校可随时按照专业教学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化工认识实习,以巩固专业理论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生产实习基地应尽量选择大型的、先进的现代化工企业。因为这种企业生产工艺先进,安全与自动化程度高,三废处理技术先进,企业文化丰富,企业制度严格,能给予学生理想的实习环境。学生不仅能学到先进、丰富而实用的化工生产知识, 而且能学到学校中接触不到的企业文化。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化工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专业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了专业自信心。学校要联系本地区大型的现代化工企业,建立良好的生产实习基地,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当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要,经过第五学期的生产实习,第六学期时学生可选择预就业单位进行实习,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参与生产实际工作。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是准企业人,不在学校学习,学校不能随时随地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化学专业学的课程范文第5篇

一、化学教师的语言素养

化学教学中的化学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口头言语要词意清晰、严谨正确,语言精练有感染力,语调亲切富有情感,必要时要辅以手势语或面部表情,适当使用幽默营造氛围。化学书面语言,就是指用文字表达教学时的思想、情感的言语。化学书面语言要求文字精确、严谨,符合逻辑性,尽可能做到文图并茂、可读性强,有启发性。

二、化学教师的实验素养

实验技巧是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实验技能。每一种化学实验技巧的熟练形成都必须利用已经掌握的熟练系统中的动作方式。

1.演示实验的技巧

化学教师做演示实验,首要的是其示范性。示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1)实验操作的正确性;(2)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结合实施;(3)示范与启发讲解相结合。其次,演示实验要有导向性。

2.指导学生实验的技巧

学生实验的主体是学生。在化学教师实施指导技巧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分热心和过于放任都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从本质上深刻认识:关键在于学生的学(学科知识或实验技能,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和理解学习过程;(2)要把握实验教学的基本环节的要项;(3)要千方百计鼓励学生结合实验提出问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巧,即要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三、化学教师的情感素养

化学教师的所有教书育人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带有感彩。化学教师从情感、意志上对学生有帮助和感染的重要性。化学教学中情感育人、以情促智的途径很多,但具体说来,主要是通过完善自身,情理交融,依托于化学事实、原理与概念的传授,通过实验及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和活动,在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情境下,熏陶、渗透、感染、点化,努力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化学教师的教学机智素养

教师在具备其他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化学教师教学机智的养成是教师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化学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一个标志,是与化学教师教学艺术的其他要素联结在一起而产生并不断提高的。

五、化学教师的创新能力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也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化学教师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1)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追求新知识,扩展教育视野。(2)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教育创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再次,教师要积极创新问题情境,从而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3)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师生之间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从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4)教师要创新评价方法,从科学评价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这种评价方法的改变,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