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工程专业研究

化学工程专业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工程专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工程专业研究

化学工程专业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专业英语;教学;教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065-03

随着国际间合作的加深与科技的发展,更好地掌握、运用专业英语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触及化学化工学科前沿,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学科领域的科技交流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化学工程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工科高校的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中,大部分人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为目标,由于重视应试技巧,采用题海战术,忽视语言的听、说、写能力,使英语在专业领域的应用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专业英语的读写困难,科技文献翻译错误百出,更不可能流利地同国外学者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专业英语现存的教学模式有关。因此,对现有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深化是摆在当前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 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专业英语又称为科技英语,是一种用来描述科技资料中种种现象和行为的英语体系,它是把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用专业性的语言来描述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中有关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的要求规定: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的教学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专业的专刊和文选,培养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相关专业所需要的信息。由此可见,专业英语教学是指导学生在专业领域学会用英语查找专业信息,用英语表达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化工专业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较好地利用英语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了解化学工程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化工专业英语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化工专业英语涉及大量的化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大量的词汇都是由构词法转化、合成、派生出来的,尤其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合成词,许多词汇采用简约化的缩略词或符号等,例如化学化工反应式、方程式、公式、图表等。这些词汇给人以似是而非的感觉,难以记忆。

2)句子方面。由于长难句和复杂句子多,句子结构紧凑、严密、逻辑性强,表达简练、清晰,为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不少困难。

3)语法方面。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较为突出的是较多地使用名词性结构、抽象名词和术语、被动语态句、逻辑性定语以及各类复合句、非谓语动词短语等。侧重于一般性英语语法在专业内容表达上的具体应用。

4)内容方面。专业英语是把英语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一般以非人称的方式阐述化工专业的理论知识、化学工艺流程、化学实验现象等。表达的内容客观、准确、简洁,而且其意义必须是限定的。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对文章的理解常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2 化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导致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学生认识不足

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中,专业英语是以考查为主要考核方式的专业课,因此学生的重视度不够。再加上很多学生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和英语四、六级考试后,自我感觉已经具备了英语的读写能力,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无非是专业词汇加英语语法的简单组合,忽视了专业英语的学习是进一步培养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2.2 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低落

从目前教学形式来看,专业英语教学都是以专业教师授课为主。他们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很高的英语水平,但没有受过教学法的培训。教学方式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建立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每节课的讲授内容采用“讲解单词、翻译课文、做些练习”这种三段式教学,忽视了对文章风格、专业英语的常用格式、常见句型等内容的教学与实践。学生只是个“背着口袋来装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课堂气氛沉闷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学生经过一年的专业英语学习后收效甚微。

2.3 教材标准不同,教学内容缺乏统一

教材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近年来,国内各大院校编写的专业英语教材种类繁多, 专业领域五花八门。大多数专业英语教材依然沿用传统的“课文-单词-注释-练习-语法-阅读材料”这一简单组合模式,缺乏情景交际等内容,内容涉及大化工领域各专业共性的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材内容虽然经典但却陈旧,不能与所学专业的新发明、新技术相适应。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任课教师各自为战,往往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部分讲授,教学内容缺乏统一的标准。

3 专业英语教学中采取的对策

提高科技英语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研究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把学习专业英语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根据以上对专业英语的特点和教学现状的分析,以下将对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探讨。

3.1 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在于,东方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认为兴趣、爱好是后天培养产生的;而西方教育非常重视个人的个性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2]。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培养模式,从教材、教学、教师多方面培养学习兴趣,消除他们对英语的恐惧、反感心理,继而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基本具备阅读专业文献、期刊的能力,接收国际前沿知识,了解化工专业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知识的能力,具备把专业文章摘要基本准确翻译成英文的能力;鼓励学生加强听说训练,培养其专业信息交流的能力。知道学习的内容和所应达到的目标,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课程设置的作用和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3.2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前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以交际为目的,实施部分交际法教学[3]。结合专业知识体系,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例如单元操作(Unit Operations)是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中进行的物料粉碎、输送、加热、冷却、混合和分离等一系列使物料发生预期的物理变化的基本操作的总称,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必定会遇到的概念,可以利用已学过的化工原理知识设立几个topics: 用英语提问并回答,如什么是单元操作(What is unit operations)和单元操作具体内容(contents)及流程(process),学生可以相互交流(conversation )相互讨论(discuss in details),根据英语水平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回答,英语薄弱的学生可以只说单个单词,如:pulverize(粉碎)、roast(焙烧)、absorb(吸收)、condense(冷凝)、lixiviate(浸提)等,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用长句表达,如:Any chemical process, on whatever scale conducted, may be resolved into a coordinated series of what may be termed "unit actions", as pulverizing, mixing, heating, roasting,absorbing,condensing,lixiviating,precipitating,crystallizing,filtering,dissolving,electrolyzing and so on[4].并由此及彼,层层推进,深入学习;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建立QQ 群,讨论上课教学内容,实现课下的拾零补遗,教与学实时互动;还可以举行一些英语party、字谜游戏、英语竞赛等活动,巩固和加强英语学习和教学效果;并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模拟学术会议的一名专家发表演讲,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情景化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3.3 深研教材内容,洞悉科技动态

专业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扩充专业词汇,训练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利用口头英语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材时应包括中文翻译、英文写作(对本科教学来讲, 尤其是摘要的撰写)、听说方面的内容和训练。由于各专业内容千差万别, 没有完全合适的教材可供选择,而且专业英语老师自身也很难在这几方面都精通。鉴于上述情况:一方面在基础教学阶段就应重视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精心挑选教材,包括国内外已经出版的教材,科技文献影印版、英文原版等,让学生体会经典教材平稳、严谨的语言风格,提高其阅读英文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自选教学内容,可涉及英译汉,适当增加科技文章的写作训练、口语交流内容。口头技术交流训练可以以大学中的各种课程设计为题, 其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科专业活动有关,其侧重点应该尽力使句法、词汇、语篇结构及语义结构诸方面都适用于那些特定的专业活动场合,撰写出200字左右的英文摘要,分组讨论,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产品会做成果展示(presentation),聆听专业英语口语同声翻译,提高对专业英语单词的熟悉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关注前沿科技论文,这些文章内容新颖时尚、语言文字活泼,还可以在YouTube上某些教学视频材料,或补充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公开教师的Blog,放置与教学相关的课外资源链接、教学体会;公布Google groups,便于学生接收教师关于教材方面的更新信息,及时补充最新的科技知识等。也可以采用英文科技报道和电影等视频,使视频成为不疲倦的教师,在教师不在的时候发挥作用,弥补单一教材带来的局限性。

3.4 创造可行条件,提高业务素质

专业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熟练的英语技能和英语交际能力,这是专业英语教师首要具备的特质,区别于其他英语教师;专业英语教师要经过一定的语言培训,专业英语教学不是任何具有专业知识、并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人就可以教好的,经过培训和未经过培训的教师,其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培训不但要强调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程序性和操作性,更重要的是理论或概念方面的指导和阐释,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对专业英语教授活动的成败起很大作用。从上述教学目标来看,专业外语既不是纯粹的专业课,也不是纯粹的基础英语课。目前常州大学非常缺乏既精通专业又精通外语同时还熟悉教学规律和方法的专业英语教师。为此,专业英语教师培训是其水平提高的关键,专业英语教师培训的视野应从传统的教师专业准备阶段扩展到教师综合能力发展的全过程,不再试图一次性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专业教师要多听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的课,访问资深的教师,尤其是听说能力等薄弱环节,向他们学习,本着求师访友的心情去听课会有很大益处,古人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些话用之于教学中相互观摩也是合适的。这里的“贤”就是指教得好。这样既利于各系专业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提高,也利于专业英语教师与基础英语教师的交流,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此外还利于调动各专业系(部)和外语系(部)双方面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专业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继承传统英语教学的优点,还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新切实可行的方法,构建多样化的语用空间,逐步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使专业英语成为伴随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不可或缺的伙伴,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岳希明,梁晓军.科技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65-66.

[2]王高,刘汉云.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 版),2001,(2):50-52.

化学工程专业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工学;专业需求;整体优化

作者简介:徐霞(1970-),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涂巧玲(1965-),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重庆 40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理工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55-02

“电工学”课程是面向非电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既有基础理论又有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并重,是由纯理论课学习向工程实践应用过渡的桥梁。该课程的教学主要以通识教育为主,即无论何种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以及实验内容都基本相同,存在的差别只是教学学时以及内容深浅的不同。然而,该课程的问题是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略了为学科交叉提供延伸接口。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电工学”课程的通识教育模式忽略了各个专业的差异性和应用需求,并使部分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性和必要性产生了怀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人才培养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即在一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应逐步根据专业需求强化专业特色教育。[1]因此本校在教学中,通过对专业应用背景的介绍,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争取以整体优化的方式在“电工学”教学改革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专业需求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电工学”教学中,要根据每个专业需求的不同进行特色化的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更要对不同专业进行了解、分析,知道“电工学”在该专业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并能举出适合课堂教学的应用实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参阅该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及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这需要学院、学校的支持,学校派教师到其他各个高校学习调研,参加各种研讨会,使其得到更广泛的知识。

二、专业需求教育下对各专业教学内容的研究

“电工学”的课程体系是从6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是电类专业“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电器及控制”四门课程的简化和浓缩。[2]本课程组对各专业的课程基础内容进行了规范与整理,规定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电器及控制4个部分必讲的基础内容。

由于各个专业对“电工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教师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相应地增加一些对专业内容及应用实例的讲解,同时也要注意难易程度,使其便于学生掌握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先根据专业情况选取一些有特色的实例,以问题为核心,以分组协作为组织形式,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来展开教学,关键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来精心设计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设计的问题能引出本课程与相应学科领域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1.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是重庆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品牌专业。课程组教师结合工厂实际,对此专业学生重点讲解了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教师对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相关知识以车床、铣床或者钻床为例进行详细讲解。如时间充足,需对学生进行可编程控制器的介绍,要求学生看得懂继电器接触器原理图和接线图,因为现在的很多工厂都进行了可编程控制器改造。

2.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掌握车身、底盘、发动机、电器及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原理。在该专业的知识体系中,汽车电子技术尤为重要。汽车的发电、电控、电子点火及信息监控显示等系统都可作为电子技术内容的教学应用背景及电路实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电子技术的内容作为重点,应用到教学中。

3.材料科学专业

材料科学专业主要研究的是材料加工工程以及材料测量与检测技术,因此“电工学”在该专业的教学中着重强调电机拖动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从直流电动机以及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入手,到电机的应用都要主要介绍,另外整流电路、电动机的调速、制动、反转等都需要给学生详细讲解。

教师在“电工学”教学中也要向学生介绍该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如在材料专业中的基本电路元件忆阻器。忆阻器作为教科书上还没有提及的基本元件,可以适当补充进“电工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借助文献阅读深刻理解和掌握材料、元件与电路之间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在科研家或工程师的工作中发现新概念和新技术。通过教师在教学中介绍忆阻器的概念,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与明确“电工学”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材料的制备与构效关系是材料研究的主题,也是作为“材料人”今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3]

4.化工专业

化工专业培养的学生要系统掌握各类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指导和管理化工生产的能力。因此要求在“电工学”的学习中更熟悉化工流程中所用到的电子设备的原理,教师在教学中强化电工学强电方面以及设备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组曾经在课后要求学生自学掌握的相关方面的内容有:电阻加热器及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工频感应加热器的原理和实践;日光灯电路及节能;日光灯等效正弦波参数的测定和分析;用电流表法测算交流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5.制药专业

本校的制药专业侧重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管理方面及应用。因此教师在“电工学”的教学中可以把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以及重要的检测及监控作为教学案例,[4]电子技术的内容可以适当弱化。

三、建立适应整体优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学生“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西方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好、动手能力好、创新能力好”。两种“三好”的不同从某个角度反映了我国在人才培养上还有缺陷。我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我校占半数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几乎全部走上工作岗位,这些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就是对学校教学的检验。因而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强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课程组在教学中发现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平等性、民主性、主体性等原则,形成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氛围,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大学课堂很多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改变这种方式,逐渐引导学生敢想、敢问、明白教育的未知性、探索性,允许学生采取逆向学习法,让其学会从质疑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从论辩中学习。

为了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工科学生应适当了解一些学科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以开阔视野。为此,笔者准备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如电工学理论的发展简史、科学家的生平介绍、名言警句以及一些常用的电类知识,这些使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技与人文、科学与艺术、文理交融的重要精神,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益的。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课程组对电工和电子技术基础各部分内容做了详细分析,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如讲授低压电器和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内容时,将实物发给学生,并让学生用万用表测电阻了解什么是常开触点,什么是常闭触点。低压电器相关内容归纳起来无非是导通和切断问题,也就是开关问题,其核心是触点,或是常开触点或是常闭触点,或是人为控制通断的触点,或是由温度、时间、速度等物理量控制通断的触点。如PN结的形成、多子与少子的移动,用动画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本课程组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得教学方法更先进、教学手段更灵活、教学过程更生动、教学效果更显著。

3.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工学评价体系

针对课程的特点,在“电工学”考试中,我校准备实行资格考试+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增强题型设计的灵活性,试题中应多出综合思考题、应用题和分析题。资格考试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考试内容为课程中的重要定理、课后练习和布置自学的内容,水平考试采用试题库中的试题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测试。这样既检测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在改革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考试方式的多元化。目前可以采用集中考核和分散考核两种形式,通过闭卷、开卷、口试、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每一种考试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另外适度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在“电工学”教学中,以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个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为评估依据,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教师在做学科成绩评价时,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是否积极完成作业等作出定性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分数,以解除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的后顾之忧,让理论基础较差、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潜力分或教师的心理期待发展分,从而保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通过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结束语

“电工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和方式方法创新。[5]“电工学”课程基于专业需求的整体优化研究是时展的需要。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既重视“电工学”的基础性,又突出其专业性和先进性。强化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并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6]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由基础到提高再到创新的全面培养,真正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课程组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我校非电专业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春,刑丽冬.“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专业特色教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3):24-25.

[2]李斌,林伟,等.重构电工电子教学新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

2006,25(1):99-101.

[3]叶春暖.针对材料类专业学生的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EB/OL]. .

[4]涂巧玲,徐霞.基于专业需求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优化[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3):31-33.

化学工程专业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7-0038-01

工程造价专业的内容融合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毕业生可以在房地产企业以及建筑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等就业,而且还可以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支持,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学进步的需要。

一、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涉及的学科广泛,除了工程估价类的课程,还有结构、房屋建筑学方面的基础课程,工程经济学、项目投资与融资方面的经济学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是从事造价行业的基础[1]。在信息化相关的课程设置中,应该促进软件教学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信息软件的操作知识进行讲解传授,而是需要在讲解信息化知识的时候,与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在学习钢筋抽样软件操作中,可以结合结构以及平法标注的相关知识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全面地理解钢筋抽样知识的具体方法;而在讲解图形算量软件过程中则可以加入工程估价中的计价规则等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将软件算量中运行的基本原理理解明白。按照这种专业知识与信息化知识的结合教学方式,两者得到充分结合开展的教学,可以使信息化教学课程在工程造价专业课学习中发挥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连贯性设置

如果在信息化课程以外,建立一系列连贯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则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2]。这种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先具备先进的教学平台以及充足的网络资源、教学软件,使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或者用来开展实践活动。另外还要在体系构建中增加工程造价相关的图纸资料以及建筑图表等的收集,可以为学生在实践以及课堂学习、毕业设计中提供可用的资源。然后将收集的图纸设计资料与信息软件进行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以及企业经营的结合。

三、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分析

信息化教学与单纯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有一定的差别,既需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重视对技术操作的具体应用,也就是使学生可以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软件操作中,这样案例教学就成了其核心的教学构成,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为案例的学习服务的,从而增强教学的完整性。另外,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教学还要增强学生主体性,可以实行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以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一些实践、竞赛、实习活动等开展信息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实际的工程建筑企业中实地考察,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总结经验,加深学生对工程造价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信息化发展属于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工程造价信息化教学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结合,利用相应的教学平台以及资源,促进信息化教学的系统化发展,合理安排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结构与内容,使学生既获得专业知识的增加,还能够充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邹颖,赵丽艳.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化学工程专业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工;湿法冶金学;考核模式;过程考核;客观易操作性

根据攀西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我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化工专业中开设了湿法冶金学这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从化工领域拓展到化工冶金领域,不仅要了解湿化学工艺在常见无机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以这种方式进行的金属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等。从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更可以为化工专业学生在本专区就业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自课程开设以来,笔者就一直在思考能够与本课程特点相符合的适当的课程考核模式。

一、课程考核模式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课程开设效果的好坏的衡量标准主要是课程考核。通过考核指标的大小,可以评估教学方法、思想、手段等是否适合本门课程,也可以评价学生学习课程过程中获得知识、获得应用相关知识能力的强弱。因此,考核是一门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合理性及其与课程本身特征的匹配性至关重要,决定着能否真实有效地反映出课程执行的好坏。湿法冶金学在课程开设之初执行的是唯一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当时的及格率勉强达到了60%。这不能不令笔者深刻思考其中原因。本课程尽管与化工专业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但毕竟属于冶金这一学科领域,相对于其它专业课程学生感觉是比较陌生的,从而产生了一定畏难思想,这是其一。在课程内容上,湿法冶金学的授课内容从基本理论开始,以工艺方法、流程为主,可以看作另外一类的工艺学课程,要求学生最终能够进行工艺方法的理解、应用与设计分析,这是其二。湿法冶金学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内容繁杂,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大,并且能够将老师指定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应用起来,这是其三。有鉴于此,不得不进行考核方式的改变,由闭卷改为开卷,由开卷的唯一方式改为过程与期末笔试结合。然而时至今日,在湿法冶金学的考核方式上仍然感觉难以真实有效地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价。过程考核过于肤浅,笔试考核过于主观难控。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两类考核,使得整个课程考核能够最终地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客观、全面、公正、公平,避免教师过多个人主观因素掺入其中,避免教师的出题意向因不能被学生正确把握所导致的对于学生的偶然性的考试失误,同时又能使整个课程考核操作性强,操作简单,教师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都尽可能的少。笔者认为除了重视并合理化过程考核之外,也应当适当改变期末笔试形式。

二、重视和加强过程考核

目前湿法冶金学的考核尽管已经加入了过程考核环节,但为了避免毫无意义的主观评价方式,仅采用了对学生的出勤、迟到、作业情况进行衡量,显得过于肤浅了。为了减少学生负担,本门课程的作业次数极少,只要学生在态度上不至于太过放弃本门课程,学生的平时成绩部分一般都是高分甚至于满分,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不显著,只是变相地将学生成绩整体地抬高一个等级而已。因此,目前的过程考核仅相当于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评价形式,而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在课程进行各个阶段的学习效果来。故而,必须在过程考核中增加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考核内容。

必须将学生的出勤、迟到等考核作为过程考核组成部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并且易于操作的客观指标,坚持这一项考核也是一种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一种督促。这一方面其实涉及到三个具体的规定:缺勤、迟到和请假。当然还有一个关于早退的规定,不过既然考虑迟到就不能考虑早退,如果迟到和早退都作规定的话,大大增加了考勤的工作量,不利于操作,并且仅仅考虑早退的话也显得不是太公平。但在最终进行统计时,这是一项指标,因此将迟到和请假都按学校的制度规定进行折算为缺勤。另外,考勤指标要起到督促的作用,其在过程考核中的比例不应太小,建议为20%~40%。

将阶段性学习效果训练作为过程考核的主要部分,这是作为过程考核作业部分三部分组成之一。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如下几大块:基本理论(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浸取过程、分离净化(萃取和液膜分离)、电解过程、海洋冶金。按块设计和编撰平时训练作业,每一大块内容讲授完毕之后对学生进行训练测试。这一部分作业是数量上最多的一部分,而且作为学生的常规训练作业也要兼及全面训练的功能,并且是教师作业批改工作量的主要部分,因此在作业的形式上应有所选择。这一部分作业题应全部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等完全客观性题型,既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全面训练考核,又便于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也便于教师在更短的时间内核算成绩,给出结果,进行评讲。但这一部分要求建设一个较好的题库,并且要求题库有一定的自动化功能,可以自动随机组卷,使各个学生的作业题存在一些差异,并且还能够自动给出成绩。利用现有的一些办公软件,这些简单功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并且这一部分作业题根据要求最好能够全部在网络课程或网络学堂中来实现则更为方便和实用。关于题库建设和运行将会有专文阐述。这一部分建议占过程考核的30%左右。

重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考核。综合应用能力是指综合应用相关基础知识解决相对独立的实际问题(科研或工业应用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题目也是属于题库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作业也是过程考核作业部分之一。学生在完成这部分作业的时候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求较高的完成质量,对教师批改的要求也较高,作业批改时存在着较大的主观任意性,因此这部分作业的数量控制在最少水平,每个学生要求至少完成一道综合应用能力题。为了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较高质量地完成作业,题目可以在课程开始不久就布置给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批改和成绩评定。为了避免学生的抄袭现象,有必要准备大量这种类型的题目,以尽量使各学生题目不同,因此必须得建设相应的题库。该训练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阅读完教师指定的参考书籍和其它相关资料,因此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这一部分建议占过程考核的20%左右。

提高能力的训练考核。湿法冶金学作为化工专业的方向课程之一,也要为今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就业等打下基础。在本门课程中,对该方面的训练主要以主题论文的形式进行。由教师指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的一系列主题,甚至可以由学生自主拟定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主题,明确要求,学生自行根据主题查阅文献资料,撰写综述论文。对论文作业应作三项原则性要求,一是论文篇幅,字数不宜过少;二是参考文献的数量与质量,要求参考文献原则上应是与主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性资料而非综述性资料,并且文献数量不宜过少;三是最终正式提交的作业应是电子版和打印版,从而可综合训练学生电子文档编辑能力。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包括文献查阅、文献阅读与信息采集、资料组织与科技综述论文写作、常用文档软件及工具的应用、文档编辑等。这种训练考核完全是主观性,在成绩评定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机性,需要学生和教师都投入很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故而论文题目的数量也应最少,只需要一题即可,但却应严格要求,不应流于形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提供必要的指导,随时纠正学生执行该题目的方向。题目应在课程开始后不久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非常充足的时间完成题目,并于课程结束之前进行作业评阅与成绩评定。同前一样,为了避免学生有机会抄袭从而使该训练考核流于形式,应使各学生有不同的题目。本部分建议也占过程考核的20%。

过程考核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两部分是客观指标,占总过程考核的60%,其余两部分是主观性的,但仅占少部分。在题目考核中,除了论文作业外,其余两部分都能够在笔试考核中体现出来,因此也相当于期末笔试的训练,对学生获得较好的期末笔试成绩是有利的,毕竟期末笔试在整个课程成绩的评定中也占大部分。

三、改善书面笔试考核

期末书面笔试是课程考核的主要组成部分。笔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或多或少地主动去处理课程的知识内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掌握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考试在有限的时间和确定的地点集中进行,是在一个更为公平公正、更为客观的层次上对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程度进行评估,无论是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还是临时抱佛脚,这都是需要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去实施,也能体现出学生的水平。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怎么改善,书面笔试不可或缺。但书面笔试与以前相比,应在题目的客观性上大大加强,因此笔试考核可划分为两大部分:客观基础题和综合应用题。

客观题以选择题为主,但为了兼顾题型的多样性,可以采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目和判断(是非)题。这些题目答案唯一,具有纯粹的客观性。选择题目上建议全部采用单项选择题,因其在难度上要比多项选择题小得多。至于有较强客观性的填空题,由于其答案有时候并不是唯一的,存在一定的主观任意性,会增加教师的阅卷时间和所需投入的精力,因此并不适合作为客观题题型。为了满足提高客观性的要求,客观题的比例至少应占到60%,但也不宜超过80%。并且单项选择题单题分值设计为2,即可避免题目过多或过少的问题。由于着重在基础知识层次上,因此客观题所考核的知识面是最宽泛的,凡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都应设计客观题,而至于对大纲中的掌握、理解、了解不同层次的要求,则体现为题库中相应层次客观题数量的多少,掌握要求的题数最多,而了解则相对较少,这样在随机选题组卷的时候,也会体现出不同要求题量的差异。客观题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核,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与复习,其知识点的来源应以教材为主,讲义(或课件)为辅助,避免涉及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本学科发展所引入、引申的一些非教材和非课件内容。

综合应用题以已经采用多年的设计题为主。鉴于题型多样化和不同难度的要求,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有两种:独立的计算题和独立的设计题;将计算题结合于设计题之中形成一种题型。前者是目前正在采用的形式,但两者的分值比例很大,达到了50%以上。故如前所述,应适当降低其比例,比如计算题20%,设计题20%等。尽管这两种题型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但计算题型还是比设计题型容易控制。而设计题具有完全的主观随意性,其答案不具有唯一性,仅仅能够提供指南性的批改原则,所以可控性不强。后者是在设计题中引入相应的计算环节,增加了基础知识应用的综合性和难度,是对学生更高水平的要求。由于将两种题型结合一起,可以适当增加单题分值或者将题目数量增加,使分值比例达到30%~40%。为了增加学生对该题型的适应性,应在过程考核中使学生得到提前训练。

笔试考核不可或缺,其形式采用开卷,并大大增加客观题比例,提高主观题质量,改善主观题的科研或工业实践针对性,从而使笔试考核建立在更为合理实用的基础上。

四、结束语

考核对于一门课程而言至关重要,无论采用什么模式的考核,总应体现公平、公正、简单、有效。不但要避免“一考定乾坤”的弊端,考虑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而且要能够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减少教师在此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客观性,加强基础的掌握,重视和强化综合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

参考文献:

化学工程专业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课程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9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事室内外空间装饰设计施工的企业蓬勃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这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许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施了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模拟实际职业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流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项目案例教学。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专业负责人,由专业负责人负责组建的师资群对教学管理组织、课程标准撰写、专业课程设置等进行研究及实施,并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选择典型性项目案例导入到教学实践中,以项目为中心展开的专业教学。然而在专业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方面所进行的研究较少,考核评价的内容随意性大,主观性大,没有科学的体现出行业对人才技能与素质的具体要求。而专业课程成绩考核评价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导向作用,十分重要。下面就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主要专业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改革谈些和对策。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课程成绩考核评价的特点

1.1 以成果作品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中,专业课程设计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职业技能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的典型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要内容,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课程教学的成果以设计作品呈现。传统的理论试卷考试并不能测试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只有将学生的课程实践作品为主要依据进行考核评价才能较为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技能水平。

1.2 在遵守行业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不设精细的评分细则,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个性特点,解放思想寻找自身特长与职业岗位的契合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土建大类,有许多严谨的规范和标准,比如,制图规范、材料使用规范、建筑施工标准、人体尺度等。但艺术设计的特点又要求具备一定的个性化,环境艺术设计关于造型设计与创新表现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个性与共性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与随意性的特点,导致设计思维的相对性和非必然性的根本所在。

工作室化教学本身是一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强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打破思维框架、寻找自身特长与职业岗位的契合点。在撰写授课计划的时候,教师要设计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纲要,比如《室内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评价标准纲要是:(1)制图规范:图形、尺寸标注、文字注写、线形,占20%;(2)图纸内容:能按要求完成图纸内容且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占30%;(3)图纸表现能力强,软件应用熟练,占20%;(4)职业素养、平时考勤,占30%。在这种较为笼统的考核评价标准纲要下,没有限定学生的设计手法和思维方向,鼓励学生发扬个性,积极创新。

1.3 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融入到项目实训过程中进行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设计史、建筑史、设计心理学等,这些强调记忆的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这些知识恰恰是决定学生设计作品内涵档次的重要因素,在课程成绩考核中完全不体现、不顾及也是不科学的。在课程成绩考核中,教师应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撰写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中要有设计风格、手法、功能目的等理论知识方面的阐述,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融入到项目实训中。

2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成绩考核评价随意性较大,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在一个较为笼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纲要下,课程作品的考核就显得不那么严谨,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好坏以及对课程作品的主观喜好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评定,具有主观、随意性大的特点,也容易让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喜好获取高分而限制了对设计的自由理解和探索。

2.2 课程考核成绩的公布不及时

考核成绩应该要及时公开,相对公平公正,而学生得知自己的课程成绩时往往已经是期末放假了,学生也不了解自己的分数是怎么来的,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都无从考究。无法达到课程考核在“教”与“学”中应具有的评价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3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课程成绩考核评价方式的对策建议

3.1 改革课程成绩考核内容,避免考核片面化、封闭化

以“室内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例,参考湖南省技能抽查标准要求,采用“课程作品成绩+平时成绩+成果展示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课程考核。实训成绩包括:设计方向定位、资料收集、初步方案设计、绘制手绘效果图、绘制施工图、绘制电脑效果图等模拟企业工作流程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发言、单元课程作业等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与过程,以及学生对与实训台面的整理、团队协作、设计图纸资料的管理等职业素养的水平;成果展示是把课程内所完成的成果以设计作品的形式集中展览出来,由多位专业教师集体评分,或者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邀请职业设计师来做评价和评比的方式。课程成绩考核内容的改革更新了教师与学生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解,使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从封闭到开放,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层次。

3.2 参照行业标准,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考核具体化、细分化

虽然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纲要是比较笼统的,但仍然要将职业技术标准的严谨性、科学性体现出来,不能因为鼓励学生发扬个性积极创新而不顾职业工作中的规范标准。在课程成绩的构成上应灵活而多元,教师在顾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参照行业标准,对课程的每个项目任务单独进行考核评价,比如在量房绘图、手绘方案设计、施工图制作、电脑效果图绘制、成果展示等单元环节设计上具体化、细分化,以保障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3 构建校企交流平台,让课程成果作品化、公开化

利用好校企合作平台,将课程成果展示面向企业和行业,尽可能的邀请相关的职业设计师,企业管理人员来做课程作品评价。在成果展示中安排学生做设计说明演讲与答辩等有关职业素养的内容。课程成果展示不仅提供了学生了解自己,同学之前互相学习,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也给企业了解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的机会,为学生与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充实人才储备。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考核评价的特点着手分析了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考核方式存在的随意性、封闭性的问题,结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下专业课程与典型工作任务紧密结合的特点,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把握好笼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纲要与具体化、细分化的课程单元环节考核评价标准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职业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积极创新。在课程成果展示环节,既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和荣誉感,同时创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平台,让学生了解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让企业知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让教师获得客观的教学效果反馈,做到学生、企业、学校三有利。

参考文献

[1] 陆艳颖.高职类环艺专业工作室模式的探讨[J].美术大观,2012(1):168.

[2] 樊国华,刘俊娟.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河南教育,2012(9):14-15.

[3] 万蕴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47-50.

[4] 刘艺洁,程唯.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教育,注重创造性思维[J].教育教学,2007(10):36.

[5] 高霞,倪文.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训课程考核方式研究[J].网络财富,2010(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