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一、树立反思意识,发展专业素养

考文德希德说:“若一个教育者满足在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发展,那么就算他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那他的工作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中进行反思,他才能有真进步.”由此可见,树立反思意识,培养反思能力,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首先,反思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师总结课堂的得失与成败.

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个化学教育者思考的问题.然而,化学课堂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它大多由丰富的实验、繁杂枯燥的化学式和抽象的概念理论组成.这些特殊性给提高化学课堂效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面对着台下一张张茫然的脸,课堂教学简直无法进行下去.课后,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并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决定采用辅助手段,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教学中编制多媒体课件,对原子、分子、晶体各种结构进行比较,明确区分不同概念,强调各概念和原理之间的关联.多媒体参与课堂,通过单元整合性学习,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其次,反思有利于教师把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并不断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课堂教学的合理性、高效性,不仅仅是每一个化学教育者的追求,更是每一个教育行业同仁们的追求.在实践中,有些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后,在较短的时间就能适应该行业,可是,也有很多教师穷其一生工作,在学术修养上并没有获得多少进步.造成差异的原因,固然有很多.如个性原因、学识水平、教育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等,但一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却与他的反思能力息息相关.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反复分析以往教学经验,深入研究其成败原因,才能减少课堂的失误,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适时的反思,教师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现代教学理念,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将这些理念运用在课堂中,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应不断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自我批评,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创建高效课堂.

二、有效反思性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效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利用反思性教学,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益呢?

首先,课前钻研教材,吃透学生.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作为新课改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思想要跟得上时代的要求,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钻研教材,梳理所教内容,思考如何安排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身为高中阶段的教师,需仔细研究青少年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考虑如何才能让他们喜欢上化学课堂.

其次,课堂上百家争鸣,一视同仁.

课前十足的准备,但由于一些外在的原因,而导致无法收到实效,这就需要我们引起对课堂的关注.

例如,在复习“元素周期表”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依靠熟读背诵的,有个平时在化学课堂不起眼的学生,是利用简单的儿歌曲调歌唱熟记的.我让该学生介绍经验,很多学生对他表示了佩服,满足了此学生展示自我的需要,从而激起了他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仔细观察,不忽视任何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坚持鼓励和包容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课后总结反思,记优思过.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一、岗位职责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1.业务学习方面:

(1)坚持阅读学科相关书籍。本学期在认真阅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语文杂志的同时,提升自身素养。为拓展自己视野,创新教研模式,阅读了《世界咖啡》,(著名的“World Cafe”(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的主要精神就是“跨界(Crossover),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意见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人们很容易被自己过去所学或是经验所限制,一个团体或公司也是很容易被既成文化或价值观所限制,同构型越高,越不容易产生新的点子。)世界咖啡让参与者从对个人风格、学习方式和情感智商所有这些我们惯用的评判人的方式的关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能够用新的视角来看世界。让人们进行深度的汇谈,并产生更富于远见的洞察力。阅读《问题化学习行动手册》,深入研究问题化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问题化学习课堂的特征。

(2)参加部室微讲座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这是向大家学习的最佳途径,认真记录,及时内化。

(3)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课改的相关理念。研读新教材。

2.深入基层,服务教学方面:

(1)本学年共听评课133节,参与各校校本研修活动29次。

(2)开展区域学科教研活动的主题:问题化教学。

(3)总结、推广基层学校工作经验成果方面:9中、38中问题化学习课堂和特征。

3.其他方面:

学科教研员撰写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情况:撰写一份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本学年到基地校调研指导工作次数:4次。

命制七年级语文试卷。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初一、初二调研工作

(1)常规调研,关注课堂问题化学习的落实,提炼问题化学习课堂特征。

(2)建立以问题化学习为主题的中心组,并在调研中发挥中心组教师的研究实践活动。

2.主题研训

(1)完成初三一轮复习复习打样课和一模试卷讲评课。分别从作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和一模新题型入手,组织区域语文教师上课并研讨。得出有效策略。

(2)以“问题化学习”为引领开展主题研训活动,落实问题化学习的课堂特征的实践研究。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化学新课程 创新教学

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教师常常将原来的知识体系作为基础性的参照。例如,元素化合物内容,教师认为要求的具体物质数量减少了,基础性就降低了,其实这不是因果关系。从认知角度看,教师不应该关注知识点是多了还是少了,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化学认识是否发展了,并不是知识点少了,学生的化学认识和化学素养水平就降低了。课程标准更凸显元素,要求学生学习的典型元素都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元素都提出了学习要求,基础性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加强了。

第二,新课程注重选择性,选择结果对有些学生来说要求降低了,对有些学生来说要求提高了。以往化学学习要求是没有层次的,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使化学学习要求有了层次。对于将来要学习化学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仅仅学习必修模块内容,要求就是降低了;对于将来不学习化学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求提高科学素养,必然跟过去不一样。所以,对于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判断,不能用原来的统一标准衡量。

第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是由必修和选修共同保证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性主要由必修学分体现。必修学分包括2个必修模块和任意一个选修模块。所以必修模块不等于必修内容,必修模块的要求不等于学生的整体化学学习水平。

第四,基础是螺旋发展、层级构建的,并不是只有“一竿子插到底”才是有利于基础的。凡是称为基础的内容都应该是核心的,都需要螺旋上升、逐步建构。实际上,新课程是非常重视基础的,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基础性的。此外,螺旋上升的这种课程结构本身也是有利于基础的,因为核心知识需要不断积累。

新课程下应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呢?

1.激趣设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集声、态、味、光、色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譬如,教师通过镁条燃烧和钠与水反应等演示,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再及时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玄机,使学生在好奇的基础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的前提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疑问并萌发求解的愿望。因此,教师只有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发现问题,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途径,进行双向交流,真正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譬如,在课堂教学中把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自然营造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

2.通过“学本”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本”教学以学科的作业本为载体,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听课、认真笔记、及时巩固和反思的能力。它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业成绩的一种教学活动。

(1)在“学本”教学中注重计划策略的实施。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将要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例如,学生在完成学本的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可进行自主目标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我要学什么?”“使用何种方式学习?”“如何分配学习时间?”“若遇到问题,如何利用其他信息?”等。通过计划,学生走在学习的前面,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2)在“学本”教学中注重监控策略的实施。监控策略指学生在学习中对学习全过程实施的自我注意、自我提问、自我监视等策略。这些策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学生可以使用自我提问法监控学本完成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我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哪种方法最好?”“解决问题时,我用了双向推理吗?我注意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了吗?”“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我注意归纳总结了吗?”等。通过监控策略,学生能发现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的问题,以便及时加以解决。

(3)在“学本”教学中注重反馈策略的实施。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通过监控和反馈,学生能制订出更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减少学习上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例如,学生在“学本”完成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接收来自教师、小组、自我对学习结果评价的相关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出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效果。

(4)在“学本”教学中注重整理策略的培养。整理策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学习结果的一种总结、补充和再调整的过程。例如,在“学本”的第三环节——课后整理中,学生总结学习体会:“我有什么收获?”分析原因并应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中。“我有什么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学生在整理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合作交流,或请教老师,或调整研究方向。通过具体实践,学生能逐渐形成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整理调节策略的能力。

3.合理评价。

(1)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特点,判断每个学生的特征及发展潜力,为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 化学 高效课堂

一、转变观念,科学施教

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化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探究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

二、做好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的集体备课程序流程是: (1)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主备人负责集体备课的主持、策划,选择内容。要让参与备课的教师提前几天的时间知道备课内容,以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搜集各种信息,为集体备课活动做好准备。(2)备好个人预案: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独自写出个人预案。个人预案能充分展示出自己独自的教学风格,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良好开端。(3)研究讨论:在固定的时间,主备人主持大家根据个人预案进行集体讨论,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每个人可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初步提出教学过程的整体思路,主备人把讨论过程及内容作好详尽的记录,整理形成材料并作总结发言。(4)整合实践:主备人从总结材料入手,把优秀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设计,融入本单元或本课文教案,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体备课教案,再分发给组内成员。每一位教师要以集体备课教案为蓝本,根据自身的教学特色,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加工,并在实践中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而完善。(5)反馈总结:教学之后,参与备课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总结得和失,认真撰写教后记,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下一次集体备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的所得、所思、所感,不断总结,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随着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的逐步加深,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对过去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新课标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追求卓越,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为我们的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好基石。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标课堂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在教学中如果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是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

四、打造高效课堂时应该要注意几个方面的情况

1.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即并不是无限的加大课堂的容量,为了节约时间而一味的由老师讲解,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和讨论,又回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学会学习,学有所获。

2.形散神不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非放任自流,我们要巧妙的设置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在让学生讨论时要放得开,总结又要收得回来,恰到好处的引导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多媒体使用要得当。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例如,有些实验有危险,可能会有一些有毒物质排放,或者在教室的条件下实验难以完成的,可以适当的选用视频;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也可播放一些幻灯片等等。但决不能完全以视频等代替实验,更不能幻灯片连续播放,走马灯似的到头来学生什么也没记住,课件也不能做的太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作业检查要到位。惰性人皆有之,加之学习多门功课,若检查不及时,学生就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做化学作业,也就无法真实反馈教学情况。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精选,控制好难度和题量,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查督促到位是高效课堂的必要补充。

总之,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一方面要思考学科特点,要根据化学学科对课堂的要求进行设计,另一方面要思考教与学双边的特点,根据化学教学的规律和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此外,还要思考学生的发展需求,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思考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发展,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主要依据而思考设计。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6-37.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57-58.

化学专业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法;理论教学;运动生物化学;考核方式;教学方法

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对理论和实验操作能力要求高,在运动员选材、身体机能评定和运动营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指导竞技体育与大众健身科学化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体育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我校体育教育本科学生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已开设10年,笔者作为专任教师,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现对10年来的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分析、回顾总结、改革并提出相应对策。研讨式教学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课程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打破旧模式的“满堂灌”和“一言堂”的基础上,实行以教师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师生展开讨论的“群言堂”,重方法传授、能力培养、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通过指导学生研究和讨论问题,强化培养学生的多种科研能力。本学期,笔者总结以往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以研讨式教学方式对2014级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中较难的一门基础课程,加上体育本科学生虽然具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水平,但基础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难度。1.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而抽象,知识点、难点较多,课时数少,由于实验室条件差,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偏重理论,实验相对较少,理论与运动实践脱钩。这导致原本就重术科轻理论课的学生更加觉得理论课程枯燥乏味,更不愿进行理论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佳。2.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看手机或者睡觉。3.学生依赖性强,在没有具体要求的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碰到问题不愿思考,希望教师能直接给出结果。4.由于体育学院实验室条件差,实验项目开设不足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理论与实验、实践脱钩,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5.目前的考核制度是一张试卷定结果,不能客观、公正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二、研讨式教学法在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学校这几年注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提倡将研讨式、合作式、微课、慕课、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等教学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也应该形成自身的特色教学形式。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运动生物化学应用的教材是张蕴琨、丁树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全书共有绪论和12章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内容情况,将研讨式教学法应用到本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运动生物化学各章节研讨内容的确定。根据教育部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纲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据运动生物化学的定义,将运动生物化学内容应用于体育锻炼与竞技体育的运动实践之中。对课本进行认真研读之后,确立专题讨论内容,研讨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标。研讨内容如下表所示。从上表可以看出,除了绪论和第12章,1~11章都安排了研讨内容,在确定内容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较差,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选择了一些与运动和训练、生活实践比较接近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即,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返回书本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等。2.研讨式教学法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黄世虎认为,一个有效的研讨式教学实践模式应满足前提条件、实施过程和关键因素3个构成要件。实际操作中,教师的个人工作能力和学术涵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师生角色转变之后,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讨论教学的全过程,加强师生交流与探讨,以此使研讨式教学处于良性循环过程。(1)上好第一次课。在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学计划的共同指导下,研讨式的教学内容确立后,第一次课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在第一次课上要立好本门课程的课堂常规,也就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课的性质、内容和学习要求。其次是知道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4~6人的分组安排,分配每次课的研讨内容,布置学期末的考核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小组研究、讨论研讨流程,特别是对资料收集的途径、数据整理的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等进行引导。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以便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有条有理。(2)培养科研与创新能力。从郭汉民提出的学生必须具备检索文献、收集、阅读、鉴别文献资料、发现和提出问题、归纳综述、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创新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等10种科研能力出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首先,在确定研讨内容之后,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去阅读,然后根据关键词使用相关的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查阅,让学生自己收集筛选资料。其次,按照索引,充分利用互联网,有目的地查找和搜集有关资料,学会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方式全面详细地占有资料,必要时可进行实验或实地调查。在课堂教学中每次安排针对性的资料进行阅读与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献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再次,为避免收集的资料过多,建议学生查阅权威期刊、网站等,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处理,鉴别真伪与价值。学生围绕专题讨论内容,对资料进行取舍与归纳,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一定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的问题。最后,在资料的收集、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关联性的查找,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并在新的联系中提出新的看法、观点和假设。问题要有创新和新意,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这些,还有问题的呈现,建议学生积极思考,用不一样的方式呈现问题。例如,一节课程中,有的学生用话剧呈现问题,有的学生用辩论形式呈现问题,有的学生以相声的形式呈现问题,显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运动生物化学课上,没有重点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进行训练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本门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既能加强交流和讨论,又能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锻炼学生的胆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等。上课之初,笔者鼓励学生要积极踊跃地发言,不发言就提问他们,慢慢地,学生习惯了发言、讨论,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从一学期的课程讨论之后发现,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提高。(3)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从一上课,教师就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在不同的专题中有明确的分工,可以保证专题研讨的顺利进行与呈现。一学期下来,学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逐步提高。这对学生以后踏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3.研讨式教学法在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研讨式教学法在实验课中的应用,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教师在一边指导,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全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实验对象和实验环节不同于以往。特别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讨论,更具针对性,可以保证小组之间的数据不会出现雷同,更具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中,首先,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选择研究的题目;其次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完成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体现研讨的作用;最后总结经验得失。这样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探索能力,同时还可以保证小组之间实验设计的唯一性,提高了实验课程的价值。

三、研讨式教学后的课程考试方式

验证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标准之一是课程考核。以往课程考核的内容包括平时成绩(10%)、实验实践成绩(20%)和课程考试成绩(70%),大部分成绩依赖于最后的一张试卷,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会使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临时“抱佛脚”,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加入研讨式教学法后,学生的考核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10%)、研讨式成绩(70%)和课程考试成绩(20%),研讨式的考试内容包括专题研讨视频、查阅文献资料、查阅资料与研讨内容时的照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既体现个人能力,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题材不限,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了讨论式教学,提倡上研讨课。我校近期举办了首届研讨式教学比赛与立项,足见学校对研讨式教学的重视。经过一个学期的研讨式教学发现,在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进行研讨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基础不牢,探讨问题的深度还不够。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更重要,相信学生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张慧敏,李晖.运动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郭汉民.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3]李丽.高等院校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