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第1篇

我国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十分重视,通过多种途径采取一定的措施。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各学校的法制教育参差不齐

我国各个地域内的学校针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力度有所不同。初高中学校之间在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有所欠缺,部分学校只注重抓课程教育、抓学生成绩、抓学校排名等,忽视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很多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都没有聘请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大都直接由政治课教师担任主讲,不能保证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学校都比较看重学生的文化专业成绩,虽然近年来对学生的体质建设加大力度,但是在德育教育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学校法制教育的课堂上,还是使用比较落后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将法制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法制意识、道德观念模糊。在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增长的今天,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在学校教学方面加大法制教学的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制教育考核系统,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法制学习意识。

(三)家庭教育观念的落后

我国家庭教育大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特长的培养,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却在片面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很多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只要孩子在学校的考试成绩优异做什么都可以,完全忽视孩子养成的不良习惯,导致学生不断走向歧途。因此,应加强家庭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清楚地明白如果没有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规范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

(四)法制教育的范围具有局限性

对于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只局限在课堂和家庭当中,不能走出校园面向社会。课堂上的法制教育过于文字化,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缺乏法制教育的实践机会。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比如:给学生提供法庭旁听、参观监狱等机会,让学生更直观地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认识,使学生真正理解法制教育的意义,在遇到法律有关的问题时正确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

二、推进法制教育重点建设的措施

(一)改进学校法制教育的教学方法

改变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带动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法制教育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青少年法制教育视频,包括《阳光路上》、《爱与法同行》、《网》等,通过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在观看法制影片后积极进行分享和探讨,发表自己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认识和观点,引导学生对法制教育的时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互相传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对法制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营造校园的法制教育氛围

在学校管理上,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出现的违规违纪等现象做出处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积极营造校园内法制教育的氛围,比如:在校园广播站,建立法制教育栏目,播放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的文章、对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分析、欢迎学生积极投稿等,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进行大力宣传,加大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

(三)建构家庭教育环境

可以通过学校老师对学生家长进行一次类似“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的知识讲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本着对孩子和社会负责的态度,正确认识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法律学习的相互性和重要性,培养新一代依法爱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四)优化学校周边环境

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核心,更是需要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学生在学校和家里都能得到很好保护,但是社会环境较复杂,青少年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外界因素的干扰不能及时排除。比如:网吧的诱惑、社会青年的不良引导、打架斗殴事件的影响等。学校方面应结合当地相关部门定期对学校周边的营业场所进行检查清理,排除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特别是一些非法经营的网吧和娱乐性场所。

三、结语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法制意识教育 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

法律法规是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的规范准则,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无条件遵守的。初中生大多才13―17岁,处于学生青春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各种人生理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强化法制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形成遵纪守法的人生理念,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与引领作用。

一、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利用各种教育时机,对学生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1.发挥阵地法制宣传作用。班级宣传阵地是强化法制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板报设计中,加入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栏目与版面,或是刊载一些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学习体会等,在班级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2.强化班队会课教育功能。教师在开展班队会课活动中,应当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多熟悉一些法律知识,尤其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可以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内容融入其中,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等。

3.注重谈话谈心警示效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当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捕捉有关信息,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准确地把握,帮助学生消除思想矛盾,有效预防违法隐患。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升学生的法律条规理解能力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走进政治教学,在法律常识教学工作中,多媒体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

1.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律常识解读。初中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有些法律知识内容既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又高于生活、抽象于生活。如果仅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则显然对学生理解无裨益,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针对学生对宪法非常陌生,教师在教学《神圣的宪法》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宪法知识专题片,帮助学生理解宪法是一切其他法律的基础,使学生加深对宪法的地位、起源、特性、分类、作用、重要性、法律效力等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信息补充。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如果教师不补充相关信息,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而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如教学“法不可违”等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虽然明白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不深刻理解这一含义,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信息的补充以深化教学成效,如可以从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等各个角度选取一些素材进行教学补充。

3.运用多媒体进行关联案例分析。在法律常识教学中,为了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对法律概念、条规进行分析,以典型案例为抓手,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内容时,我选取了本地“3.15”晚会上曝光的一起劣质高压锅伤人案件视频短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生产商与销售商在哪些地方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消费者怎样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权益维护。通过这样鲜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法律素养。

三、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内化感悟

枯燥的法律知识讲解,不仅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法律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教师如果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关联较为紧密的实例,就可以拉近学生感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成效。

1.选取社会热点案例进行教育。初中生虽然生活在校园内,但是对于社会发展是非常关心的,对于来自社会的一些热点信息具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法律知识教学中,可以选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些热点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体验。如教学“护佑生命安康”内容时,我向学生出示了本市2000年以来14周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图表,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事情。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学生增强对成年人生命健康权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宪法教育;宪法意识;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146-0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法治意识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来看,培养未成年人从小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合格公民,进而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也经历了历史发展的充分考验和证明,是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我国的实际,更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要求的良法,宪法的这种根本地位也决定了宪法教育处于大背景下法治教育内容的核心地位,

一、宪法教育的重要性

(一)宪法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关系

良好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是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念、意R是法律制度良好运行的精神内核,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国家的整体法治状况不仅依赖于公民是否具备一般的法治意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宪法意识,宪法意识是法治意识的特殊组成部分,法治意识与宪法意识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宪法意识是法治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人权保障的重要精神动力。

宪法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基于宪法精神和内容而产生的理解、认同等思维情感,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和基础,宪法意识的基本内容包括初级感性的宪法心理,即对宪法现象直观、具体的意识,还包括系统、抽象的宪法理论,是在宪法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宪法的理性认识[1]。

(二)宪法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培育事关国家未来法治的普及程度,在国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应做出新布局,根据教育部新制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我国当前法治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宪法教育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育上,而宪法教育应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将宪法教育贯穿始终,培养和增强青少年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将权利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使青少年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国家最新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下面简称“七五”普法规划)也强调了要突出学习和宣传宪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

美国关于宪法教育的结果是非常明显的,他们有专门为儿童准备的人权法案的儿童适用版,省去了法律一般教材的历史背景介绍和法律名词解释,为儿童提供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例如,该法案的第一条在儿童试用版里是这样讲述的:“国会不能就你的制定任何法律,或者阻止你信仰自己的宗教,阻止你说你想说的话,或者不准你发表你想发表的东西(例如在报纸和书籍中)。国会也不能阻止你和平地集会,要求政府去改变某个事情”。美国的儿童普法教育它不要求儿童理解宪法文本中的有关国家制度等复杂的概念,而是把相对简单的人权修正案告诉他们,提醒他们注意政府和司法机构不该做什么[2]。

二、宪法教育的目标

(一)了解宪法的发展过程,尊重宪法

翻看中小学法治教育读本,关于对宪法的传授大多是我们都熟知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一口号式的定义。这一条文式的教育不利于孩子在法治教育的初期产生宪法心理,所以应该在宪法常规教育中渗透相关的宪法历史发展过程,使孩子从对宪法的感性认识出发,增强宪法意识。理论上来说,有国家才有法律,逻辑意义上,宪法要早于国家产生,宪法的实质内容是国家统治机构及其权限的划分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限制国家权力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公民权利在宪法中居于核心地位。近代宪法的产生是出于西方国家基于对人性弱点的认识而建构的,出于防止权力为害,保障人类的尊严和价值的考虑而建立的,在介绍我国宪法发展历史的同时,可以和英美等国家的宪法发展历史做比较。当然最基本的是培养对国家的基本制度的认识和了解,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了解,还应该培养对宪法现象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现实意义;措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近年来,青少年参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案件频繁发生,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和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好办法,因此,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一、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从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来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青少年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然而,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由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特别是出于青春波动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既是建设完善法制社会的需要,更是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二)从目前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特别是懂法、守法的公民,越来越成为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趋势。但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法制教育往往形成虚设,学校的法制教育被严重削弱,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长期落后,带来的严重后果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扼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趋势,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从青少年本身因素来看,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和思想的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好感情用事,缺乏辨别思维能力,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极端思想,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形成长期有效的学生法制教育机制,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有效地预防、减少、遏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二、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有效途径。然而为什么在大力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问题”青少年反而多了,青少年犯罪呈大幅上升趋势, 而且犯罪性质、犯罪手段也愈来愈严重,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社会变革的原因固然有之,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多年来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流于形式。学校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目前的教育模式并未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并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没有硬任务、硬指标,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使学生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二)教育队伍缺乏经验。目前绝大多数设立法制课的学校基本没有专职的法制课老师,多数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法制教育培训,也很少接触过法律书籍,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没有多少积极性可言。

(三)教育主体缺少合力。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展时期,自控能力很差,从众心理突出,没有一个法律意识的观念,随时都有可能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需要全方位、全时空的教育和引导。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学校存在依赖思想,总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会有问题,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缺少了应有的关注,而学校又与家长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放学后不再受学校的管理范围,使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无法起到约束作用。

三、加强法制教育的措施

面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现存问题,改进法制教育工作,已成为教师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学校要抓好法制课的师资培训。法制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教育。因此,法制教育的教师,必须是要经过专业系统的法律专业培训。在当前法制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可举办法制教育课教师培训班,以提升中学法制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教师要改进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法制教育课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迎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深刻的法制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应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要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比如组织法制专题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让他们不仅仅用头脑记忆法律,更要用眼睛去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在各种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并内化为守法、护法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玲,王戈. 当前在校未成年人法制教 育的现状与展望.

[2]张玫.大连市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现 状及思考.

[3]国家教委、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 员会办公室、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加 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

青少年法制教育知识范文第5篇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生理和心理的重要成长时期,良好的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同时又处于成长中最严重的逆反期,梦想形成强烈的自我色彩,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原有的社会地位的不满。如果他们在人格上的这种逆反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正确的引导,他们便会形成人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国家早已认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普及工作,但在广大农村学校,法制教育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法制教育形式化。

虽然现在农村中小学在上级教育部门的督促下在开学初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安排有法制教育课程或者法制教育活动,但是大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将法制课作为专门的课程来安排,只是在班级周会中作为附带或者是只在一学期中安排一次法制教育报告大会。这对法制教育这样一个需要长时间、具体化的工作来说,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此种安排的根源在于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地理解法制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只是作为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工作。

(二)普及形式简单,缺乏生动性。

因为农村地区物质条件的限制,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着形式单一化的问题,学生除了在班会上由班主任引导象征性地读一些法制教育书籍,办一期板报,最多也是能听一次水平有限的法制教育大会,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什么法制活动了。对于法制教育这种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解决生活疑惑的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来说,以上所述的教育方式实难发挥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三)内容不系统,知识了解肤浅。

一般的学校会在周会的时候安排法制教育内容,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老师往往会随便找点资料敷衍了事,学校也没有指定什么具体的要求,所以老师自己找来的资料都很零散,至于教学成果当然是可想而知。这种蜻蜓点水的教学方式有时候会产生误导的恶果,学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有一次我在处理学生打架事件的时候,就有学生理直气壮地说他打架是“自卫”,是对他名誉权的维护,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因此说,这种完成任务式的法制教育不但不利于法制意识的培养,在有的时候还会起到反面作用,实在是需要喊停。

(四)教育者法制素养跟不上,缺乏专业人才。

在许多农村学校,法制教育的任务落到了班主任的身上,由于它是一种附带的课业设置,班主任也不会投入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何况法律学习本身就十分枯燥,许多老师在大学的时候也很少接触法律知识,最多也就是选修一门法律知识课程,其自身的法律素养可以想象。而他们在工作以后却要面对教育他人法制知识这样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在缺乏制度监督的情况下,他们采取的应付措施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五)没有严格的考评制度,缺乏经费保障。

当法制教育是一种附带任务的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校都会在心理上放松,反正不关系学期考评,只要在检查的时候有材料,问学生的时候学生说我们上就成,也不管是怎么上或者是有没有效果,只要在考评的时候在这个方面我是满分就成。这都是没有严格的制度考评带来的结果。如果说法制素养也作为一门升学课程来考,我们就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法制教育情况。当然,现实中也不乏对法制教育有深刻认识的老师和领导,但是他们虽然很努力,却收效甚微,这是因为他们在有心进行法制教育的时候却碰到了经费方面的不足,教师自己找材料读需要经费投入,其他的也都要经费投入,不管是提高教师法制素养,进行法制培训,还是请有专业水准的法制从业人员辅导、开讲座,都需要经费投入。而法制教育在升学考试中没有什么要求,所以许多学校因为经费原因,将法制教育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上,只要保证上面检查的时候有可以证明自己在干的材料就好,法制教育当然也就有名无实。

面对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现状,我们作为教育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争取通过努力,使得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为法治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基于以上各种情况,我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加强认识,严格落实。

要改变农村年少年法制教育形式化的问题,首先要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法制教育对于农村青少年的重要性,只有从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将这种认识带到教学实践当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关注青少年的思想变化和法制教育状况,使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对青少年成长起到指引和教育作用。

(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育形式。

新课改以后,我们的教学方法由以前的传统教育开始向现代化教育迈进,并且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法制教育也应该进行改革,改变以前单一的教育方式,将法制教育多样化。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展示法制图片、观看各种法制影视作品、建立问题生成长档案、发动学生自己创办法制知识园地等活动,丰富法制宣传方式,使法制宣传不再教条化,更能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按照法规办事。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活动。

在国家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法制教育大纲等能规定法制教育具体内容材料的情况下,我们的法制教育一定要总结青少年身边的事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比如说什么是“正当防卫”等青少年容易产生错误认识的法制概念,务必使他们能深入了解这些法律概念所隐含的条件,避免因为一知半解、自作聪明而带来的各种犯罪。

(四)培养专门的法制教育者。

法制教育光凭一腔热血是不行的。规范、有序的法制教育还需要有一支精明强干、法律素养过硬的专业队伍。这就要求农村学校培训或者在编制中注重引进这类人才,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正规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避免因为法制教育者自身法律知识不全面而使学生产生各种疑惑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