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中比较的常见[1],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不少患者术后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其的吞咽、咳嗽等反应都有一定的障碍,故应注意对患者呼吸情况进行观察,保证其的通畅,这也是挽救患者生命关键。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120例此疾病患者,现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如下。1 对象

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120例此疾病患者,男93例,女27例;年龄7-83岁,平均48.1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有19例,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有24例,进行气管切术治疗的患者有49例。2 护理措施

2.1 如患者没有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给予其的护理措施 此类患者多数有呼吸道的临床表现,患者易于出现感染的并发症。故患者应取半侧位的。把患者的床头以15-30°抬高,这个有利于患者排出痰液。伴呕吐病人以侧卧位为宜。定期给予患者进行拍背、翻身等护理措施,给予其对症治疗措施。也可使用多频震动治疗仪震动背部每4小时震动一次,对患者进行各项预防措施以防止其发生并发症。

2.2 经口气管插管后呼吸道的护理

2.2.1 保持气管插管导管位置固定,防止导管扭曲、受压,脱出,移位,经常观察导管尖端距门齿的距离。及时湿化吸痰,每2小时用无菌注射器向气管插管内点滴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以稀释痰液但应避免过度刺激气管和支气管。

2.2.2 及时吸净气道内、口、鼻腔分泌物,防止痰液坠入肺内造成肺部感染。

2.2.3 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促进痰液引流,预防肺部并发症。

2.3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护理

2.3.1 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是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2]。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气道湿化(灭菌注射用水)或采用湿化液(兰苏30mg+灭菌注射用水250ml),将湿化液袋固定于输液泵上,连接输液管,剪去输液管针头,按静脉输液排气法排气,然后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8cm,以8-10mL/h的速度持续泵注。吸痰时应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要在进行操作中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动作应迅速、幅度要小,对患者在进行操作之前、之后的各项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出现问题进行对症治疗。

2.3.2 如患者没有进行吸痰治疗,可以应用湿化的无菌纱布放在患者应用的气管套管上,这样可以起到湿润的作用,可帮助患者排出痰液。

2.3.3 定期给予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措施,进行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预防肺部并发症。

2.3.4 环境管理 置患者于安静、清洁、空气清新病房,保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60%-70%,每日对室内空气用紫外线或三氧消毒机消毒3次。

2.4 机械通气时呼吸道的护理

2.4.1 气管套管气囊充气适宜(25-35厘米水柱),不要漏气,要保证足够有效的通气量及气道压力;如果充气过量,气囊压力易致气管黏膜压迫坏死。湿化罐内加无菌蒸馏水,温度设置35-37摄氏度,及时倾倒积水杯内冷凝水,防止呼吸机工作时产生的管道内积水吸入气管内引起呛咳和肺部感染。

2.4.2 人工呼吸机高压报警时首先要检查并排除气道阻塞的原因,及时吸尽气道、口、鼻腔分泌物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低压报警时首先要检查气囊是否漏气,保证气囊充气适宜。

2.4.3 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促进痰液引流,预防肺部并发症。翻身时防止呼吸机管道脱出、扭曲、受压。

2.5 避免患者出现异物吸入 ①如患者为应用鼻饲治疗,应把其的床头进行抬高,保持20-30°。在进行胃管插管时应确认插管是否在患者的胃中,确定无误后才可进行操作。在进行治疗中应注意对其进行观察,防止发展意外情况。②患者应注意保持正确合理的,如其呼吸道中有异物应立即给予其吸出来。呼吸困难者可放置口咽通气管。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呼吸道情况,如出现情况应给予其进行对症治疗,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患者负责,并要求其应具备高超的技术,给予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呼吸系统;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1]。手术通过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防止颈髓遭受再次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术后易出现并发症[2],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对于此类病人围手术期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我科从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手术病人62例,现综合术后呼吸道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5~79岁,平均48.2岁。车祸致伤35例,意外、高处坠落伤27例,其中C1~23例,C2~34例,C3~4 14例,C4~517例,C5~620例,C6~74例。病人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2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62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加强抗感染、脱水治疗,加强翻身叩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好吸引物品、气管切开包、简易呼吸器。有10例出现呼吸肌麻痹,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5~14天拔管,8例呼吸功能恢复正常,2例死亡。

2 术后呼吸道管理方法

2.1 护理 术毕搬运病人时要求保持颈部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颈部两侧放置沙袋制动,利于观察伤口渗血,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

2.2 病情观察 术后早期呼吸困难主要因颈深部血肿压迫,喉头痉挛和痰液阻塞所引起,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死亡。术后3天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以及伤口渗血、颈部是否增粗等,警惕呼吸困难、通气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4]。本组有10例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除2例死亡外,其余病人缺氧改善。

2.3 及时有效排痰 此类病人呼吸道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排痰。术后予雾化吸入,以减轻呼吸道水肿、稀释痰液,利于咳出。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协助定时翻身拍背。如病人无力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吸痰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气管内膜,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

2.4 气管切开护理 由于大部分严重颈髓损伤患者会发生呼吸困难,治疗上经常通过气管切开来保证急性期的气道通畅,以挽救、保障患者的生命。因此,气管切开作为一项抢救措施或者辅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5]。但气管切开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因此气管切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正常人鼻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当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时,这种加温加湿作用丧失,造成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易形成痰栓[6]。同时由于颈髓损伤,咳嗽能力减弱,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充分湿化气道,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方法:每2h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ml,并根据痰液量及时吸痰。湿化液配制: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 000u。

2.5 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衰竭是颈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肋间肌及膈肌的麻痹使呼吸运动受限,另一方面因脊髓上行性的出血水肿,使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使用呼吸机频率12~16次/min,潮气量8~12ml/kg,吸氧浓度80%,平稳后改50%,30min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各参数。当自主呼吸有力,血气分析达到安全水平即可逐步撤机,能自主咳嗽排痰时予拔管。拔管前先部分、后全部堵管,24~48h后无呼吸困难拔管。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其是机械通气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直接导致的病死率高达27%[7]。护理要点包括:①加强监护病房管理:注意环境消毒隔离,控制人员流动,减少、缩短探视时间;增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避免交叉感染。②重视管道管理:呼吸机管道是病人呼吸道细菌寄存的重要部位,特别是管道中的冷凝水和湿化器等部位,应加强管理和消毒,当呼吸机停止使用后,应进行彻底地清理和消毒。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湿化,正确有效的气管内吸痰,吸痰前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④口腔护理:口腔细菌的下移,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来维持口腔的防御系统[8]。⑤营养及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本组10例患者使用呼吸机5~14天,平均7天,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经积极治疗,上机10天后撤机,呼吸平顺,无缺氧症状。

2.6 防治腹胀 颈髓损伤的患者早期由于交感神经调节失衡,患者多表现腹胀,影响膈肌的运动,从而使吸气时阻力增加,因此,保持肠道通畅也是护士不能忽视的重要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包括每天行腹部被动环形按摩,每次30min;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可服缓泻剂或灌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引起腹胀等。

3 讨论

对于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颈椎的减压、稳定手术,可阻止颈髓损伤平面上升,并使患者头、颈和具有残存神经功能的肢体能够进行积极的主动、被动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通气,从而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5]。但此类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所以做好术后呼吸系统管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病人出现术后呼吸困难及窒息的原因主要有:①因脊髓损伤、水肿致中枢性呼吸抑制;②因呼吸肌麻痹、无力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潴留,造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③术后出血引流不畅压迫气管;④插管全麻和颈椎前路术中牵拉气管,都可引起喉头水肿。针对以上原因,术后要在病人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中心吸引物品、简易呼吸器等,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及伤口渗血、引流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引流通畅,警惕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积极的呼吸道管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韦燕飞.颈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3):437.

[2] 黄新花.颈椎骨折手术后呼吸道的管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10(1): 24.

[3] 郑红云,赵超男,夏艳萍,等.颈髓损伤康复中呼吸功能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891.

[4] 孙魏,戴晓洁,张晓萍.严重颈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33-34.

[5] 邵将,贾连顺,朱魏,等.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影响因素与时间分布[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8):564-565.

[6] 郎云琴,李香琴,卢爱全.8例颈椎前路术后康复期患者中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11(11):988.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50%,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但气管切开后气体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直接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而细菌未经阻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易引起继发感染。2008年1月~2010年2月对3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进行了规范的管理与护理,无一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例,均经皮气管切开,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0~59岁,昏迷5例。

监测与护理

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每30~60分钟观察及记录,分析动态变化,严密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率、深浅、幅度,有无缺氧征以及患者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对痰量大、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及体温升高者,应警惕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呼吸道管理及护理:⑴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保持气管切开导管的清洁,每天更换固定带,固定松紧适宜。每4~8小时进行切口换药,观察造瘘口有无分泌物、发红和皮肤刺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⑵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1呼吸道湿化:气管切开患者因绕过了上呼吸道调节温湿度的作用,为防止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因此必须湿化呼吸道。常用湿化液0.9% NS 100ml加入庆大霉素8万U加糜蛋白酶4000U。方法:采用微泵输入法进行持续湿化:即将吸好湿化液的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固定在微量泵上,将延长管另一端的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后固定,以8~10ml/小时的速度输入,以达到有效的湿化作用,使痰液易于排出。雾化吸入:用氧气雾化吸入进行呼吸道湿化,即湿化液10ml,从气管切开套管口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氧流量6~8L/分。雾化吸入因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呼吸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从而可有效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且适度的湿化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以利有效吸痰。2呼吸道加温:因气管切开患者失去了自身呼吸道的加湿、加温、过滤等作用,所以对此类患者应注意进入气管的氧气温度须适宜。如温度过低,可引起支气管纤毛活动减弱,呼吸道过敏者易诱发哮喘发作;如温度过高,即可使水蒸气饱和,纤毛运动受阻,水蒸气凝集成小水珠,导致弥散距离增加,不利于气体的弥散,并可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所以保持管口气雾湿度32~36℃,以达到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和加速呼吸道纤毛运动的目的,利于患者自行咳出痰液。3适时有效吸痰:吸痰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最小的刺激和损伤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吸净分泌物。而过度吸痰和吸痰不及时都是不利的,为了能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的顺利进行,护土必须要掌握适时吸痰的指征。适时吸痰的指征:床旁听到痰鸣音;患者咳嗽;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呼吸道高压报警;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立即给予吸痰。吸痰时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要1吸1换,粗细选择适宜。吸引器压力<150mmHg,每次吸痰时间<15秒,每次连续吸痰最多≤3次。因长时间连续吸痰会引起黏膜的损伤和严重低血压,吸痰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SpO2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呛咳、气急、发绀等症状,以免因短时间反复吸痰导致颅内压增高或肺动脉压增高、支气管痉挛等。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⑴严格无菌操作:所有接触患者的器械和操作要保持严格无菌,护理盘每天更换,护理人员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口鼻吸引与气管内吸引所用的导管,要严格区分不得混用,每根吸痰管只用1次。病房紫外线消毒2次/日,定时消毒液擦地。每日留痰标本作细菌培养,以鉴定护理效果及指导有效抗生素的应用。⑵加强基础护理:1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口腔正常的咀嚼减少或停止,很容易导致黏膜或口腔感染及溃疡。所以正确有效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可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及PH值选择正确的护理液,用纱球清洗后再用注射器冲洗口腔,并用导管给予吸出,2~4次/日,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定植。必要时可于口腔护理前采集分泌物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查,以指导临床护理及用药。2加强翻身拍背:每2小时给翻身拍背1次,利用的变化,达到重力引流分泌物的目的,给患者翻身时注意不要牵拉各种管道,拍背时以双手掌均匀交替叩击胸背部,便于痰液的咳出及吸引。

营养支持: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应予流食,分次鼻饲,可根据患者病情,100~200ml/次,间隔2~4小时;必要时遵医嘱给静脉补充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讨论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而规范的呼吸道管理和护理是确保呼吸道畅通,进行有效通气、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危重患者进行有效氧疗的关键。所以,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即加强病情监测,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保证足够的通气和气体交换,使氧疗有效进行,提高氧分压,控制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9-120.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4篇

1病例

患者女54岁,主因四肢软瘫15 d住院,患者病前半月有受凉及上感史,病后主要表现为四肢自上而下进行性力弱乃至瘫痪,腰穿脑脊液符合本病的改变。入院后给与抗生素、能量、大量维生素、地塞米松和中药综和治疗,病情日见好转,肌力由0~1级转为1~2级,语音增大,呛水消失,但仍咳嗽无力,于病程24 d合并呼吸道感染,痰增多粘稠,喉中痰鸣,突然口周发绀,鼻翼扇动,呼吸增大,三凹征(+),明显呼吸困难,急行胸片检查,诊断左侧肺炎合并肺不张。

2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治疗上除抗感染外,护理是最重要一环,首先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以吸痰,鼓励患者主动咳嗽,解除痰阻。具体措施是勤翻身,多拍背,及时吸痰,,定时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吸出或咳出。每进行一次雾化,随之进行翻身、拍背,吸痰方法是:取健侧卧位,使指关节微曲,从肺底由外向内,自下向上轻拍与重拍相结合,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并同时进行吸痰,每次约30 min,如此处理后呼吸明显改善。其次是吸氧,保持鼻导管通畅,勤检查更换,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给足够营养,少量多餐,并间断给与血浆、白蛋白加强支持疗法。保持环境安静,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经过以上精心护理治疗,5 d后肺不张消失,呼吸道炎性反应减轻,呼吸困难消失。胸片检查,心肺膈正常,可自行咳嗽,排痰。继续综合治疗护理,四肢肌力达4级,语言、进食接近正常。共住院32 d,呼吸道感染控制,肺不张痊愈,格林巴利综合症合并肺不张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合并类似之病,原发病已痊愈。

3讨论

一般认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是一组原因未明的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脊髓前角及脑神经运动和图案均可发生变性,从而出现上述临床肌力改变等症状[2],当呼吸肌无力时则出现呼吸改变,咳嗽无力,影响排痰,严重者合并肺不张,本例即属此类,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是使患者病愈的可靠措施。作者体会到解除呼吸道痰液阻力必须充分做到翻身,拍背,吸痰和稀释痰液,这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而且每次实施时方法要得当,力量要适当,时间要足够,否则难以奏效。

参考文献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护理干预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9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4-02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危重性急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一种循环功能障碍性的综合征,如不及时进行救治可以使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1]。感染性休克主要是以全身性感染疾病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损害为特征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休克中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临床救治护理工作,预防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笔者现将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效果观察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的患者4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12-78岁,平均年龄在45.28±2.39岁。其中肿瘤化疗的患者7例,重症肺炎的患者1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13例,大面积烧伤的患者1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1保持气道通畅,有效呼吸启动急救抢救程序,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主要救治先决条件,通气障碍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尤其是颅脑损伤的患者常伴有颜面以及口鼻出血,有些患者会出现呕吐,因此呼吸道常常会发生分泌物、血块以及呕吐物误吸阻塞呼吸道,呼吸道梗阻完全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氧疗,必要时紧急心肺复苏,若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则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1.2.1.2维持有效循环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常伴有重要脏器的损伤,出现感染严重时引起血容量不足,严重导致休克,直接影响脑细胞的代谢量。急救护理措施必须迅速的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给予补充血容量,采取扩容治疗。

1.2.2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2.1严格记录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严格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期主要包括液体静脉入量、由口进液量和呕吐量、引流量、尿量、出汗量以及排便量,气管切开失水量等。

1.2.2.2尿液的监测护理注意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进行留置尿管严格观察,定期给予检查尿常规,当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时,应适当限制液体输入量与输入速度,当出现肉眼血尿时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检查尿比重下降及蛋白尿表明肾功能受损。

1.2.2.3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监测护理严密观察注意患者有无高血钾的临床表现。在ARF少尿时期,排钾减少,或者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导致血液中高血钾症,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周身无力、恶心呕吐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

1.2.2.4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患者多数由于长期卧床所致肺部痰液增多,应按时给予翻身、扣背,痰液粘稠时可以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患者长期卧床会加重肺部感染的机率,加之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变,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或者减弱,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无法及时排除,容易发生肺感染。

1.2.2.5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期间做好尿道口及会阴的护理;定期更换集尿袋确保泌尿系出于无菌状态,防止尿液回流。定期做尿培养及时发现尿路感染发生。

1.3数据处理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其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抢救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是感染性休克的并发症,来势凶猛,临床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建立一个急救技术娴熟,迅速有效的抢救小组,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治疗原发性感染是抢救的关键。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因此护士要具备扎实的业务水平和过硬的护理技术。参考文献

[1]包丽媛.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J].护理杂志,2011,2(6):158-159.

[2]林瑞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82例患者的整体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7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