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病科常见护理问题

老年病科常见护理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病科常见护理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病科常见护理问题

老年病科常见护理问题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2(b)-0173-03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all of inpatients in geriatrics department

LIN Xia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Maoming Petrochemical Industry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Maoming 52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all of elderly patients in geriatrics department.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5 to June 2016,100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according to the lottery metho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amely the control group of 500 cases and 500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dopted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derly patients,fall prevention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ho,as well as fall preven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scores,fall incidence were analyzed.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Geriatrics inpatient;Fall

近年?恚?临床上的不良事件报道越来越多,其中对住院患者来说,跌倒是报道最多的事件,其中以老年患者人数最多[1]。我院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约占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30%,根据权威数据显示,老年跌倒现象较普遍,尤其是住院老年患者,其跌倒发生率是正常老年人的两倍以上[2]。跌倒[3]主要是指,患者发生自主、非故意的改变,倒在比初始位置低的平面上或地面上的行为。由于跌倒对老年患者会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增加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护理干预的手段,强化防跌倒风险意识,避免临床上出现跌倒[4]。本文为分析老年病科住院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其跌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的1000例老年病科住院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0例和实验组500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263例,女237例;年龄65~91岁,平均(78±3)岁;病程1.6~12.3年,平均(6.95±0.36)年。实验组男259例,女241例;年龄62~92岁,平均(78±4)岁;病程1.3~13.2年,平均(7.25±0.24)年。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以及患病时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5]:①参与本研究前,所有患者在1个月内除了常规护理未进行其他护理;②愿意服从本研究的患者;③所有的老年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且均为住院患者。排除标准[6]:①患有先天性疾病及传染病患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对药物过敏以及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患者;④所有患者在行护理干预前均出现跌倒。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监护,避免出现摔倒,指导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心,避免其情绪激动。实验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①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给予高危跌倒患者(行为紊乱、年老体弱、药物副反应、意识欠清等)以重点关注,在必要情况下,在患者的床头做好标记引起重视;②患者跌倒可能是由于病房环境,如光线较暗、无扶手、地面有水等,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病房光线充足,避免光线昏暗引起患者摔倒,检查病房及走廊内的扶手是否完好、地面是否干燥等;③医院健全医护人员安全文化体制,对医护人员行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患者跌倒现象发生;④要针对护理环节进行控制,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医护人员进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做好排班工作,降低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⑤对患者护理前,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针对性地对患者行健康教育,耐心为患者讲解防跌倒知识,以及跌倒后的严重性,提高患者对跌倒的认知,从而强化其防范意识;⑥医护人员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消极情绪要及时疏导,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以及生活烦恼、安全问题,鼓励和支持患者,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患者完成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⑦针对患者的嗜睡、步态不稳、反应迟钝以及头晕等,要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为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对于患者的保护意识,避免发生意外。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跌倒预防的态度、行为得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及跌倒的伤害程度,跌倒伤害程度参照《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4版)》[7]判定,严重伤害事件均是骨折。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跌倒预防认知情况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实验组患者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跌倒预防态度、行为得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防跌倒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预防跌倒态度、行为得分情况、跌倒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跌倒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跌倒发生率、跌倒至严重伤害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病科常见护理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放松疗法;随机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5、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1-0829-0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死因。由于CHF预后差,病程长,需反复住院及长期治疗,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社会活动减少,故不少患者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既往有研究显示,老年CHF患者中伴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比率较高(约24%-42%),这些不良情绪反过来又对CHF有负性影响,形成恶性循环[1],故给予及时、正确的心理干预十分必要。李彦华等[2]应用艾司唑仑及氟西汀对老年C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治疗,结果表明控制焦虑、抑郁情绪对老年CHF的病情有利,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次数、改善预后。但在临床工作中,因患者顾虑药物的副作用和担心服用此类药物会引起他人的歧视、家人的误解,故应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来干预老年CH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依从性较差,因此非药物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而找到一种实用、简便、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是重中之重。目前大多数非药物心理干预措施如支持性心理干预等均以医护人员为主体,患者被动接受,在患者出院后心理干预即中断。放松疗法是以患者为主体主动参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本文调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190例老年CH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病情况,探讨放松疗法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作用,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4年9月-2007年9月在我院(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CHF患者279例,经剔除不符合入组标准者后共纳入190例。入组标准是:自愿合作,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根据患者及家属提供的病史及体格检查、头颅MRI等辅助检查排除精神病史、人格障碍、智力障碍、脑损伤或脑部疾病及意识、听力及语言障碍等。评估焦虑、抑郁程度,按照患者入院日的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基础心理护理+放松疗法干预,101例)和对照组(仅基础心理护理,89例),两组均接受正规心衰治疗和常规护理。

1.2 CHF患者心理状态的测评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3]、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测评C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程度。所有患者入院3天内在主管护士的指导下完成干预前的测评,在心理干预结束1月后在同一个护士的指导下再次测评一次。测评表由患者填写,30分钟后收回。SAS和SDS各由20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代表1种症状,按照发生频率分为1-4级评分,将20个问题得分相加得到SAS、SDS总分,总分>40分表示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分越高说明其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1.3 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干预在第一次心理测评后即开始。大部分病房为单间,少数为双人间,双人间安排患者时也是把同一组的患者安排在一个病房,并且要求患者对本研究内容和方法保密,尽可能避免组间互相影响。

1.3.1 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每日为1小时,本研究中实验组老年人均进行了为期4周的放松疗法。

1.3.1.1 放松训练

患者采取适宜放松,闭上双眼,听指令依次放松各部位肌肉,先收紧后放松。首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逐渐握紧拳头(约5秒),吐气时缓缓放松(约15秒),借此体会到紧张与放松的感觉。然后用类似的方法,一边默念臀部放松、两肩放松、头部放松、胸部放松、腹部放松、两腿放松、两足放松,一边使相应部位肌肉逐步放松,每个动作连续重复3遍。整个过程要与呼吸密切配合,呼吸要均匀、缓慢,同时头脑放松,不想杂事。一般每次训练30分钟,每日一次。

1.3.1.2 音乐疗法

利用MP3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音乐疗法,并根据患者的个性、喜好、受教育程度、欣赏水平的不同而准备不同类型的音乐。针对有焦虑情绪倾向的患者,可选择一些自然背景的音乐如流水声、鸟鸣等,或是节奏平稳、松弛、安静类和柔和、优美、抒情类音乐;对于孤独、抑郁型患者可选择旋律优美多彩,欢快活泼,节奏明快的解郁性乐曲,如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莫扎特的《漫曲》等;恐惧型患者可选择旋律抒情,清新典雅的镇静性乐曲,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等。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要求提供其喜好的音乐。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1.3.1.3 基础心理护理

主管护士通过观察和交谈了解CHF患者的心理变化,应用劝导、启发、鼓励、支持、解释、暗示等方法,在患者情绪低落时及时给予耐心劝导和鼓励。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要倾听患者的诉说并与患者积极讨论,对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等要表示同情、关心、理解,以耐心、细致、精湛的护理质量和诚挚、热情的态度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者讲解相关医学知识及所要采取的治疗方案,还把与疾病有关的医学、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向患者作宣教,便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调动其主动性,接受治疗方案;还要指导患者生活,并指导家属在心理、行为、生活等方面积极的配合治疗,给患者温暖和自信心,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照顾者身份、心功能分级、是否公费医疗、能否自理、CHF病程及心理干预前SAS、SDS得分等基线资料或可能的混杂因素是均衡的,见表1。

2.2老年CHF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

190例CHF患者中,发生抑郁情绪的87例(45.8%),其中试验组49例(25.8%),对照组38例(20.0%);出现焦虑情绪的100例(52.6%),其中试验组56例(29.5%),对照组44例(23.2%),两组干预前抑郁(χ2=0.645,P=0.422)、焦虑(χ2=0.685,P=0.408)情绪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表 2显示,干预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量表的降分值,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后实验组SAS、SDS得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9.5±1.9)vs.(4.8±1.5)、(9.2±2.0)vs.(4.6±1.5);t=18.693、17.897 ; 均P

2.4 两组住院日及出院后6月内再次因心衰住院率比较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29.8±1.4)天 vs.(32.6±2.6)天,t=9.364 ,P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未经心理干预的老年CHF患者中,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是45.8%和52.6%,而正常人群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为5%和5%~10%,提示老年CHF患者中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性疾病存在共病现象[4],尽管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有观点认为可能与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功能失调有关[5],而且心衰患者常存在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疲劳,也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而伴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会进一步影响患者对心衰治疗的反应,此外焦虑、抑郁情绪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对患者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应针对不同的个体及早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但采取何种心理护理方法比较合适目前仍在探讨之中。

既往的研究已证实放松疗法能改善各种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6-9],但是目前国内针对老年CHF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的探讨较少见,而且存在样本量小、缺乏对照等局限性。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放松疗法对老年CHF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放松疗法进行心理干预的实验组的SAS、SDS分数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而随访结果提示实验组出院后6月内再次因心衰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放松疗法对老年C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肯定并可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在正规治疗心衰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放松疗法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减少老年C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初步认为采用放松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老年CHF患者有益,但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为保持放松疗法在防治老年C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方面的优势,建议应尽早、长期对其采用放松疗法进行心理干预;而且放松疗法实施起来比较容易,易于老年CHF患者掌握且花费少,是一种实用、简便和可操作的心理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Guck TP,Elsasser GN,Kavan MG,et al.Depress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 Congestive Heart Fail,2003,9(3):163-169.

[2]李彦华,刘丽,王士雯.抗焦虑抑郁治疗对老年心衰伴情绪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274-275.

[3]戴晓阳.著. 护理心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94-102.

[4]Sheps DS, Sheffield D. Depression, anxiety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the cardiologist′s perspective[J]. J Clin Psychiatry ,2001,62(8):12-16.

[5]Grippo AJ , Johnson AK. Biological mechanism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heart disease[J]. Neurosci Biobehav Rev,2002 ,26(8) : 941-962.

[6]李素梅,肖秀如,何银花. 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1):55-58.

[7]De Marco-Simatra J.Relaxtion Training as a Holistic nursing in tervention[J].Holitic Nursing Practice,2000,14(3):30-39.

[8]罗洪,戴亚克,李菊兰,等.心理护理二联法对手术焦虑的干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6, 21(3):245-247.

老年病科常见护理问题范文第3篇

脑梗死后抑郁症是脑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是脑梗死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增加患者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报道[1]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25%-60%。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逐渐增加,本研究对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后,观察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的变化,以期为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护理实施提供客观依据。

1 研究的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老年病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老年脑梗死后抑郁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干预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60~83岁,平均(73.2±11.8)岁,病程(9.36±4.61)个月;对照组49例:男24例,女25例,年龄60~85岁,平均(75.3±12.7)岁,病程(9.87±5.6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NDS评分及HAMD评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1.2 入选标准 (1)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经临床及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2)临床类型为完全性卒中;(3)首次发病、意识清楚、无理解障碍、病程在1个月内;(4)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5)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3](前17项)评分≥17分;(6)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糖尿病史。

1.3 排除标准 (1)昏迷患者;(2)血管性痴呆;(3)严重肝、肾、心脏功能衰竭及青光眼患者;(4)有精神病史者。

1.4 研究方法

1.4.1 护理干预 全部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两组均进行脱水、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稳定血压等常规治疗,并每天早餐后1h给予口服氟西汀胶囊20mg/d。常规护理按照要求进行定时服药、饮食调护、康复锻炼等指导。

(1)提供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支持关心病人,避免减少病人的心理应激,针对住院期间的一些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转贴于

(2)心理疏导:认真地倾听患者的苦诉、宽慰病人,耐心地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与疾病相关问题,提高患者对本疾病的认识,消除各种顾虑和悲观情绪,克服自卑感。对于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反复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康复指导:为瘫痪而卧床者定时翻身扣背和变换,并对患病的肢体进行按摩;协助患者在室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对症状改善者及时鼓励。

(4)家庭支持:帮助患者家属树立正确的观点,要求患者家属体贴和关心患者,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缓解其压力。

上述方法每周做3次,坚持治疗8周。

1.4.2 评定方法 由固定的责任护士对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第八周进行评分,每份调查问卷由患者独立或家属帮助共同完成:(1)HAMD、NDS评分标准同前。(2)计算HAMD减分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HAMD减分率≥75%为治愈,25%~75%之间为好转,

2 讨论

脑梗死后抑郁对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特别是患者本人,认为疾病的后遗症会给家人带来负担,对生活丧失信心,出现情绪低落、厌世、睡眠障碍、兴趣丧失、不愿配合治疗等,从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人们只重视躯体治疗而忽视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着相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治疗,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由此导致脑梗死的再次复发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另外一方面,脑梗死后抑郁往往导致患者主动康复的意识明显降低,甚至拒绝服用常规药物治疗。因此,脑梗死后抑郁不仅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干预脑梗死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明显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以及主动积极的参与康复训练,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进一步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物理疗法,原理是将两个电极放置在患者的额头部,随着肌肉的放松和收缩,产生不同强度的皮温变化,可转化成患者可察觉的听觉和视觉信号,将生理、心理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反馈给患者,调整机体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心理疗法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1)。干预8周后,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参考文献

[1] 兰月,徐光青,胡昔权,等.初发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0):2768~2771.

[2] 中华神经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4):376~381.

老年病科常见护理问题范文第4篇

长春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长春市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8213人,占户籍总人口的8.05%,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上升了1.75%;60岁及以上人口达13.75%,预计到2015年,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的19%,2030年将占到总人口的25.81%,2050年将达到29.16%。长春市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老年人达35.821万,占总体的31.7%;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达14.441万,占总体的11.1%[2]。在这样老年人口高速增长的趋势下,老年人问题不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也不再仅仅是民生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管理、社会建设和发展。依据国际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判断标准,目前长春市正从初步人口老龄化向全面人口老龄化转变,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问题将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我市老年人医疗保险现状和老年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长春市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医疗需求与医保费用的矛盾加深:老年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生理功能减退,患病率提高,特别是一些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慢性病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伴随其来的是较高的医疗费用,造成有限的医保资金无法保障老年人旺盛的医疗需求,医保费用入不敷出的风险加大。据统计,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是全人群的1.7倍,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住院风险是普通人群的5倍,人均患有2~3种疾病;在老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人次也随之增加。马晓丽在对老年人的调查中显示,住院患者80%为老年人,76~80岁老人比61~65岁老人的住院人次多54.29%。由此可见,老年人所花费的医保费用在全部医保资金中占有很大比重,加大了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

2.2现行医保政策公平性欠缺:“低水平、广覆盖”的医保政策仅仅能满足老年患者最基本的医疗要求,且这一政策是按照全人群标准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到各年龄段的需求差异。老年人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对医疗保险的依赖要远远高于常人,从这一角度讲,现有制度并没有给老年人特殊的照顾。此外,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狭窄,设置相同的起付标准和自负水平,对于老年群体来说,“门槛”相对过高,造成一些老年人即使有医保也很难享受医疗服务;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险,本身其生活质量就很低下,每月用在医疗上的花销占据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这就给这部分人群带来相当大的生活压力。医疗资源的使用一定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将有限的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老年人。

2.3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现行医疗经费筹措机制比较单一,缺乏多方投资和社会化运作,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使得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导致整个参保结构趋于老化,基金的积累性在逐渐减弱甚至萎缩,而受益人群却在逐步扩大,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医疗支出是青年人医疗支出的3倍,这样一增一减,无疑加重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负担。基金平衡关乎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医保体系运行的关键,如何在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的基础上保持基金收支平衡是当下亟需解决的关键所在。

2.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制度保障: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这一制度的提出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非常适合老年人以慢性病治疗、康复治疗和预防保健为主的医疗需求。但目前由于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有限性,在社区医院就诊,有的医疗项目医保不能报销,而大中型医院可以;在各级医院之间,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水平存在差异,但医保支付比例相差很小(5%左右)。由此可见,实行这种医保支付机制实际上是鼓励参保人到大医院就诊,社区医院很难保证其引导患者合理分流,节约卫生资源的作用。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存在人员业务水平低,全科医生稀缺,卫生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使其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2.5商业保险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相对于社会保险而言,商业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很不充分。从各寿险公司的产品看,老人医疗保险不全面,住院医疗费用保险,住院津贴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大多是一年期的附加险,而一些重大疾病长期投保年龄都限制在65岁或60岁以下,出现商业医疗保险躲着老年人走的局面。商业保险作为补充保险,如果能充分调动起来,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基本医疗保险的压力。

3对策建议

3.1加强医保基金支出管理和监督: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医保基金的收支不均,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险机构更要加强对医保基金支出的管理,减少基金流失,确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对不符合政策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剔除;同时也要加强对基金使用的监督,既要加强对医疗保险机构内部的控制,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合作,执行与监督分离的原则设置机构体系;同时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参保单位和个人拨付基金时,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对医疗费用和病情资料进行监控和实地调查,确保基金安全稳健运行。

3.2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有学者认为确立一个专门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将是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制度框架内公平的体现,笔者认为此构想具有可行性,但一定要视国情以及长春市具体情况而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如老年人医疗保险管理局,专门负责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对参保老年人和医疗定点单位进行资格审核,并委托医保经办机构进行资金运作。在报销比例上,建议以年龄为划分依据,为不同年龄段患者确定合适的报销比例,不能单纯的“一刀切”。老年人与非老年人相比,发病率较高,风险较大的疾病,其报销比例应该适当提高;在老年人内部,不同年龄段也要有所区分。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起一个围绕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的,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针对慢性病、大病的补充医疗保险等所组成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我们要沿着这一趋势稳中求进,在探索中逐步完善,使其在医疗保险政策角度上更多地惠及老年人。

3.3着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世界各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健康教育于一体的老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可以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病率。此外,老年患者多存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大医院确诊或手术之后,可以转入社区进行长期的常规性治疗,在社区医院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发展家庭病房,既可以节约医疗费用,又可以根据老年人不同需求,指导就诊,减少盲目就医,落实“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非常适合老年人的需要。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视,增加资金的投入,健全基本设施,保证社区医院能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以及加强康复、保健等功能;建议让社区医疗机构成为老年人的定点医院,并且适当提高老年人在社区定点医院的报销比例。由此,将老年人的卫生需求向社区分流,既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也有利于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减少医保基金的流失。

3.4促进老年医学的发展,鼓励全科医学模式的推进: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于普林教授指出:“我们现在的本科医学教育里没有老年医学的必修课程,也没有开发老年医学的必修教材,有的学校可能有这方面的选修课,但远远不够。”在本科医学教育中推行开展老年医学的必修课教学,让医学生掌握一定的老年医学知识将是大势所趋。此外,老年人医疗服务要有整体观念,它并不是某个医疗专科就能解决的问题,全科医学模式是比较适合解决老年人医疗问题的模式。老年医疗不仅是医学问题,还可能是社会问题、心理问题,我们必须从专科理念向综合和全科理念转变,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解决问题。

3.5成立康复院、护理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目前卫生服务体系,从常见病治疗到健康管理,从疑难重症的救治到治愈后后的护理、康复,缺少一个很好的衔接和互动。老年人的患病大多都存在病程长的特点,如何体现综合连续,将是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室和从事老年健康管理者需要重视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康复院和护理院。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并逐步完善发展模式。政府引导部分二级医院调整为护理院、康复院,解决大医院的“压床”问题,同时也给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更专业、更细致的照顾。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康复院和护理院的需求将明显增大,成为老年人就医的一大趋势。

3.6普及卫生保健常识,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识:死因归类分析表明,60%的死亡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因此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对于健康状况的改善非常重要,特别是老年群体,子女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老人的自我保健显得更加紧迫。建议社区可以组织动员,统一对本社区内老年人进行卫生保健以及医疗保险知识的宣传教育;医院的慢性病科室也可以设专员走进病房,对在院的老年患者进行知识普及。

4小结

老年病科常见护理问题范文第5篇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10326例住院患者出院病历,所发生院内感染37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年医院感染率为3.6%,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知识水平,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患者住院日,加强高发科室的监控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 院内感染

感染率  危险因素

Analysis on 37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in Hospital

ZHOU Zhen-jin, OU Wen-x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aoming, Guangdong Maoming 5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factors of incidence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nfection in hospital of in-patient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discharge records of 10326 cases of patients, including 37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in hospital. Result: The infection rate in 2004 was 3.6%. The tumor patient was the high-occurrence group of infection in hospital. The frequent infection part was respiratory tract and fungus had become the main pathogen of infection in hospital.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drop of infection in hospital to promote the knowledge level of infection in hospital of medical personnel, reasonably use antibiotic, shorten the patient’s hospitalization period an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n highly-relative departments.

Key words: Infection in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Risk factor

院内感染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院内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开展高新技术的保障。笔者对我院2004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至12月收住的住院患者10326例患者,发生371例院内感染,感染率3.6%,年龄最大92岁,最小1岁,平均年龄53岁。

1.2 诊断标准:院内感染的诊断全部符合1997年1月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审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所有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率与高发人群:2004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10326例,发生院内感染371例,感染率为3.6%,院内感染高发的科室前三位为肿瘤科、血液科、老年病科,全年医院感染率见表1。

2.2 感染的部位:院内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是胃肠道,见表2。

2.3 院内感染致病菌371例发生院内感染,细菌培养送检278例,送检率为56%,细菌培养阳性为189例,阳性率为68%,细菌的菌群分布见表3。

2.4 发病年龄:371例院内感染中;≥65岁263例,占院内感染率4.8%(263/5472),<65岁108例,占院内感染率2.2%(108/4854)。经X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院内感染率越高。

2.5 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关系:发生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37±4.5(d);没有发生院内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20±2.4(d)。感染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没有感染组(t=110.84,p=0.000)。

2.6 院内感染与治疗方式关系:发生院内感染371例中放疗或化疗970例,院内感染率10.9%(105/970),放疗联合化疗组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亦明显高于同期本院平均院内感染率3.6%,原因是放化结合骨髓抑制明显,增加了院内感染机会。

2.7 院内感染与药物使用关系:发生院内感染371例中,使用激素超过10d的院内感染率是40.16%(149/371);联用3种以上抗菌素的院内感染率36.92%(137/371),其中真菌感染率33.33 %。这两组的院内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本院平均感染率3.6%,原因是激素及抗菌素使用时间长及多药联用易造成菌群失调,从而引起二重感染。

表1 医院感染患者科室分布(略)

3 讨论

3.1 紧逼性:院内感染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很多医务人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本课题的院内感染率仅为3.6%,明显偏低,可能存在漏报率高,诊断技术低等问题,应加强对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表2 医院感染部分及构成比(略)

表3 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略)

3.2 加强高发科室及易感因素的管理: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放化治疗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等,肿瘤坏死产生的中毒产物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均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2]。人体生理防御功能.免疫功能是随着患病时间及年龄的增长而降低[3]。从本课题肿瘤科、血液科、老年科为前三位院内感染高发科室,应加大对这些科室的监控力度,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减少陪护等。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本课题真菌感染为33.33%,真菌感染已成为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抗生素应用时间越长,种类越多,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体内微生物失衡,导致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病原菌培养及药敏,是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

3.4 院内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降低院内感染,减少院内感染造成的病死率,是医务工作者一大紧迫的课题,结合我院经验,我们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从事院内感染专职人员应对重点科室及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监控。②对放化疗的病人,特别是联合治疗加强口腔的护理、清洁、注意观察、监测白细胞的变化,加强隔离保护。③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及通风功能。④合理使用抗菌素及激素。⑤尽量减少住院日数。⑥严格探视制度,特别是白细胞低下的患者。⑦加强支持及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