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内科护理的认识

对内科护理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内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内科护理的认识

对内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胜任力匹配岗位;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o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卫生领域技术含量高,危险程度大,技术更新快,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急、危重症患者多,而今社会群体对卫生系统存在某些偏激,导致护理人员压力过大,使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更加短缺,而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护理人员的合理分配是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高效的护理岗位人才培养和选拔标准体系,加紧、加强专科护理人员成梯次的有效培养,在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基于笔者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体会,浅谈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在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 一般资料

在分析目前岗位设置特点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的胜任力进行了评估。从2008~2010年,对病区18名护理人员进行评估,根据岗位胜任力特征,实施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工作方法,实施后的每季度、每年度对病区护理质量进行调查、比对。

2 方法

2.1 病区护理人员胜任力的评估 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应根据病区的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制定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明确基本定位:创建市、省优质护理品牌病区,紧抓护理学科建设、经济经营管理路线。定位、目标、路线的制定对护理岗位人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必须具有开拓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交际沟通自我宣传能力,提高自身、病区与医院的知名度,使病区走出医院、走出市、省向更高的目标进取。

病区护理岗位人才的胜任力特征为:(1)个性,职业特质(责任感、敬业精神、爱心、自信心、慎独精神)。(2)能力,①团队协作能力;②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③良好的沟通能力;④科研创新能力;⑤患者管理能力;⑥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3)知识技能,①神经内科专科专业知识、操作技能;②了解相关的医学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康复学、计算机学、英语。(4)动机,①求知欲;②影响、征服他人欲;③事业成就欲。(5)自我概念,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2.2 岗位胜任力特征在病区护理岗位人才管理中的应用,将护理岗位人才分为两种,管理护理岗位和技术护理岗位。

2.2.1 管理护理岗位,如护理组长、医嘱班,侧重于护理病区的管理工作,主要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病区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工作。将管理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指标分为5个主要方面:基本情况、人格特质、人际合作、技术与知识以及教学与科研。以上5项胜任力指标包含了12项子胜任力指标。按照AHP(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构建管理关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2],见表1。胜任力评估打分方法:由护理部与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上述12个指标对护理人员按照1~5标度法进行打分。(1)学历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分别标为1、2、3、5分。(2)职称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分别标为1、2、3、4、5分。(3)其余指标分为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5类,分别标为1、2、3、4、5分。将针对单个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可得到该护理人员对于管理护理岗位胜任力的综合得分。

2.2.2 技术护理 病区护理技术的护理人员设置,作为专科护理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培训者和研究者,在胜任力方面要主要侧重于专科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将技术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指标分为4个主要方面,基本情况、人格特质与合作、技术与知识以及教学与科研。以上4项胜任力指标包含了12项子胜任力指标。按照AHP思想,构建技术关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2。按照胜任力评估的打分方法,由护理部与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上述12个指标进行打分,将针对单个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可得到该护理人员对于技术岗位胜任力的综合得分。

3 结论

实施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方案后的每季度、每年度对护理质量进行调查,进行比对,见表3。判定方法:护理论文,护理科研,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专科护理质量每年都有所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减少,即为有效。

4 体会

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增长和更新的加速,作为病区护士长,在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导向,根据本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制定科学的、专业的、操作性强的,可被业内认可的护理岗位人才评价体系。从培养护理人员核心胜任力,基础知识技能入手,加强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同时依据护理人员胜任力侧重面不同,依才合理定岗,做到岗才匹配。对病区内护理人员的培养和任用形成梯次,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位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闪光,这是病区护士长工作、管理的核心。从表3中可看出,通过正确、积极、有效的发挥护理人才的管理和技术引领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真正采取人才与岗位匹配,可充分增强病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树立较强的进取、拼搏、奉献精神和科研意识,有利于病区良好的护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发展。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下,有效的开发出新的护理人力能源,提升护理质量,加强发展专科护理建设,树立专科护理服务品牌,更好的深入开展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吴慈生,江曾.领导胜任力研究述评.标准科学,2009,8:26.

对内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2篇

1.1设置“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目标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目标应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在课程中所获得的发展与生成的变化。在这种目标取向的指导下,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来鼓励学习者对具体情境下的问题展开思考,并通过多元视角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培养学习者个体的能力。对于学习者个体在课程中所获得的发展与变化,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理解,即学习者在职业教育课程中所获得的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变化。内科护理课程目标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护理职业行动能力的获得,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方法能力。

1.2丰富与拓展课程内容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的内容是丰富的、不断拓展的。随着医学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护理学内容不断丰富与拓展。内科护理作为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课程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内科护理课程内容的学习绝不是通过一两本教科书加上一些参考资料就能完成的。内科护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包含在职业活动的过程中,离开了职业活动和实施情景,大部分专业知识便失去了意义。内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科护理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室、实训室,而应将学习地点拓展到医院乃至整个社区。因此,内科护理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工作过程得以呈现,并由学生与情境的对话,在工作过程中生动体验、不断反思,从而生成新的内容,不断丰富内科护理课程内容。

1.3创新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模式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创造的机会。内科护理课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采取理实渐进融合的课程实施模式。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去寻找得到该知识、技能的途径。

1.3.1内科护理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行动导向的学习是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通过行动来学习”。内科护理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情境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精心设计工作任务,将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在情境中完成对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与措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形象、立体、直观地演示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对内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基础上建构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结构。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按校内实践—校外实践—顶岗实习的途径渐进融合。校内实践:在学生建构内科护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内科常用护理技术实训项目与综合模拟救护项目的操作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把握操作重点,突破难点;校外实践: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见习,帮助学生真实体验护理工作环境,在真实情境中熟悉护理工作路径;顶岗实习:到医院或者社区,结合实践进一步掌握病情观察内容、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要灵活运用护理技术,实施整体护理。

1.3.2内科护理课程中新型的人际关系在内科护理课程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互助、支持、合作的关系。新型的人际关系包括以下3种:

(1)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建立起和谐与支持的合作关系。例如,教师可以以内科护理案例为载体,介绍新知识或示范新技能给学生,但又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知识和观念,只为学生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可以参照这种路径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此类问题的其他路径。

(2)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助、互导的合作关系。如今,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在内科护理课程中,尽可能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分享经验、互相评判、互相给出建议。例如,在理论课课堂上,安排学生围绕给定的内科护理案例进行小组讨论,经过讨论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评判,并在互相评判中学习。在实践课中,安排一组学生完成某项护理工作任务,其他学生进行观摩,让观摩的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与医院带教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支持的关系。在医院实习过程中,医院带教教师应对实习学生提供知识性转化、技术性建议、情感性支持,应与实习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4加强院校合作,构建课程实践共同体

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促进学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与医院带教教师共同成长的实践共同体。从仅关注学生的实践学习转向包括学校专业教师和医院带教教师在内的所有参与者共同的专业发展。在这一共同体中,所有参与者都要基于平等进行协商,在一种互惠、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的关系中实现彼此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在知识与经验共享的过程中,不断对话与反思,能够为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经验重组和转变提供机会,并在课程内外对各种不同观点和意义建立广泛的联系,有目的地寻求各种不同的假设和方案,对各种选择和假设进行批判性理解,促进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发展。

1.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相应的课程评价也应该是灵活的、多方位的发展性评价。改革传统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建立以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考核、结业测试等新的考核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包括学校专业教师与医院实习带教教师做出的评价,还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以及同伴评价。内科护理课程具体考核评价方式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各占内科护理课程考核的35%,学生自我评价占15%,同伴评价占15%。在理论考核方面,理论知识考核根据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进行,采用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和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考核;在实践考核方面,分3个阶段进行:校内考核、课间见习考核、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考核小组由学校专职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医院各科护士长共同组成,实践考核时专业教师和行业骨干、专家全程参与,保障实践考核质量。学生自我评价采用反思记录和自评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价;同伴评价采用小组评价量表对该组同伴进行评价。

2.结语

对内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10月起对25名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年龄23~35岁,平均27.3岁;学历:本科18名,大专7名;护士职称: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护士13名。同时分别在培训前后选取80名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比较。

1.2培训方法

本组25名护理人员均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其具体措施为:1)理论知识培训:选取有丰富经验的副主任护士向护理人员讲解内科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增强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及了解;且应明确内科护士的责任。2)基础技能培训: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基础技能,比如心电图识别、心脑血管疾病的紧急抢救措施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技能,使护理人员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3)人文精神培养:应加强对护理人员人文观念培养的重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人文观念,使护理人员掌握和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科室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测评,并且应定期召开例会,及时指出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足,并协助护理人员进行改进完善。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状况、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投诉率;其中风险管理意识状况主要包含对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风险管理态度、行为意向评分四项,每项25分,共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内科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状况比较

培训后内科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状态较培训前有明显改善(P<0.05)

2.2培训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投诉率比较

培训前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5例,满意32例,不满意13例,护理满意度为83.75%;护理投诉率为11.25%(9/80);培训后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47例,满意30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6.25%;护理投诉率为2.50%(2/80);培训后均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

3讨论

内科护理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等患者的会均属于内科护理。该科室患者多为慢性疾病,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多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使得护理风险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增加。因此,加强对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措施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系统的、有组织的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及损失的管理活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内科护理管理中,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人文精神培训的重视,同时建立完善的测评体系,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严格测评可有效地改善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状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可有效地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4总结

对内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在对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方法:内科住院患者96例,进行分组护理,比较常规护理与结合心理学进行身心同步护理的不同效果。 结果 经过科学准确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进入最佳心身形态,如期康复。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心身健康,并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内科患者;心理护理;护理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21-01

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患者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此时除患者所需要的常规护理外,心理护理便尤为重要。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或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

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96例住院患者进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了进行外科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外科常规护理。通过观察对比心理护理对内科住院患者所起到的作用,分组患者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12~72岁;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26例,中等教育51例,初等教育19例。

1.2 护理方法

1.2.1 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是从患者入院那一刻开始。护理人员在接待病人时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动作要迅速,操作熟练准确,使患者一进病房就感到有好转的希望。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在此之前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患者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此时我们医护人员的态度对患者的影响力度极大,加深对患者的了解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最关键的一步。

1.2.2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尽快进入病人角色。多数患者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患者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时往往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也有的内科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做好思想工作,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在每项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步骤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这样既可能消除顾虑,又能取的患者的合作。

1.2.3 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坚持治疗,遵守医嘱,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消除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多关心体贴病人,要经常深入病房,经常和病人谈心,及时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减少复发,对不同的病人给予不同的处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早日康复。

1.2.4 发挥家庭支持作用 要积极地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思想沟通,让患者家属正确地对待患者的疾病,共同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众所周知,家庭对于患者来讲具有很大的作用,家属主动关心患者,使患者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通过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撑作用,使患者得到支持、安慰和鼓励,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2 结果

根据我院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我院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接受心理护理后的患者较只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康复时间早,凡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因缺乏特效治疗,预后差,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系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基础护理,还必须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病人的心理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使之处于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因此,要求我们广大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内科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回珍.浅谈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

[2]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9.

对内科护理的认识范文第5篇

【摘要】护理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护理记录是护士对内科住院患者护理的全过程的真实写照。本文在分析了36份内科护理记录以后,探讨了内科护理记录需要统一的几个标准和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 内科 护理记录 质量

护理记录就是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医疗护理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护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医疗事故鉴定、处理的法律依据。在护理记录中,内科、外科、儿科和妇科的记录重点和要求有所不同,本文谈的是内科护理记录的质量问题。

一内科护理记录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笔者通过对在本院工作及下乡指导和交流学习中接触到的36份内科护理(病例)记录的认真分析,发现尽管这些内科护理记录分别出自“三甲”医院到乡镇卫生院等不同层次医院的不同内科科室,但均因记录不规范而留有隐患。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要素不全、重点不突出;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没有反映护理的全过程。下面将存在问题的31份护理记录分析如下:

1. 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的5份,占16.1 %。

2.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5份,占16.1 %。有的是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各种症状、体征的记录使用俗语;有的使用不规范的简称或简化字;有的测量数据和用药数据的计量单位书写不当,没有采用国际符号,容易造成混乱;有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一律使用顿号或逗号,容易引起歧义。

3.要素不全、重点不突出的9份,占29 %。多数记录抓不住重点,只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生理状况和治疗情况,护理情况和病情动态观察记录较少或一笔带过,护理记录变成了医疗记录。

4.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的17份,占54.8 %。虽然记录了护理人员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的情况,但没有反映出护士在观察、处置患者过程中的行为及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客观上的问题,即没有统一的书写模式及书写规范,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相关要求认识不统一,各人凭自己的理解去记录;二是主观上的问题,即护理人员对书写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些记录可有可无,记录时马虎应付;三是水平问题,即护理人员记录用语的准确度和对情况的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内科护理记录需要统一的几个标准

1.护理记录的标准

书写标准:记录要有合法性,书写应当使用不容易退色的蓝黑墨水,要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标点符号应用正确。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记录者本人用蓝黑墨水笔画双横线,修改者用红色墨水笔画双横线),然后更正,不能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记录者须签全名。

语言标准:语言要有专业性,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标点正确,要正确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

内容标准:符合护理程序,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护理的全过程。体现护理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体现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

2.书写格式

为切实减轻临床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负担,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2010年,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规范了护理文书书写行为,组织设计了表格式护理文书参考样式,即《体温单》《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手术清点记录》《护理记录单》样式及填写说明,我们要认真研究、严格执行。

3.书写内容

内科护士需要填写或书写的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执行记录、护理记录(含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1)体温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 

(2)医嘱执行记录:医嘱单分为长期医嘱单和临时医嘱单。护士每天执行长期医嘱的给药单、输液单、治疗单,由执行护士签名;临时医嘱单由执行临时医嘱的护士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3)住院患者护理记录:一般患者根据医嘱要求提供的基础生命体征及观察重点项目的记录。记录简明扼要、清晰动态,不重复记录。重点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和医疗护理全过程。

(4)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记录重点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果等。要求患者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病危患者每班至少记录一次,特级护理患者每小时至少记录一次,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记录完毕后护士签名。因抢救急危重患者而未及时书写的记录,有关人员应在抢救后6小时内及时据实补记。

三、提高内科护理记录质量的措施

1. 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各科室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健全临床护理文书书写和管理制度。制订和完善内科护理的记录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用制度来提升护理记录的质量。

2.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相关医疗护理法律知识的学习。让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是病人接受医院护理的法律依据,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

3. 明确权限和职责、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4.提高护理人员的写作水平:进一步规范护理记录书写,采取培训、点评、考核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写作水平。

(1)培训。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通过培训,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要提高内科专业护理水平和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

(2)点评。充分发挥护理文书质量评价的作用,促进护理文书质量持续改进。定期召开护理记录点评会,挑选最好的和最差的两种护理记录来评价, 进行优点和缺陷分析,鼓励护士积极发言,最后由护士长总结评价,会后印发范文供参考。使护理人员能准确掌握和熟练应用记录的基本要求。

(3)考核。医院要把护理记录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项目纳入综合考核范畴。定期给护理记录打分,奖优罚劣,对不合格的护理记录提出改进意见。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年终护理记录评比等活动,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洪敏、李红霞、孙文英、黄玉华、张佩超 《 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认识与满意度调查分析》 载《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第5卷第6期25-27页

[2]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