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儿雾化吸入;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27-02

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用药量少、起效快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雾化吸入疗法也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本院现将近年收治的7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雾化吸入疗法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做总结性分析,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78例,其中男患儿43例,女患儿35例。患儿年龄1岁-7岁,平均年龄(3±1.29)岁;患儿其中急、慢性咽喉炎16例,上呼吸道感染25例,哮喘9例,急、慢性支气管炎28例。

1.2治疗方法

对78例患儿根据其病情进行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均行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雾化吸入常用药物有普米克令舒、干扰素、地塞米松、沐舒坦、布地奈德混悬液、速尿、病毒唑注射液等。医护人员可根据患儿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雾化吸入药物进行治疗。

所有患儿均使用氧驱动雾化器进行吸入治疗,护理人员遵医嘱将配好的药液注入雾化器内,并将氧气表连接氧气管道,再连接雾化器,然后打开氧气表,调节好氧气表压力,测试气雾是否能均匀冒出[1]。

在雾化治疗前,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解释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及好处,使其家属配合护理人员一起将雾化器罩在患儿口鼻上。雾化吸入每次15min,每日午晚各1次。所有患儿进行雾化吸入1周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3护理方法

在对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病房内温度应保持在22℃-24℃之间为最佳,每日早午晚进行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新鲜。

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在对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地和患儿家属进行配合,1岁以内患儿取半卧位,可让患儿斜靠在家长臂弯进行雾化治疗;1岁以上的患儿可取坐位,如患儿不能配合治疗,可根据情况变换,并用玩具等物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若患儿病情较重,无力呼吸时,可让患儿躺于床上,并将床头抬高30o左右取侧卧位,此种可使患儿的隔肌下降,提高呼吸深度并增大气体交换量,有利于雾滴在终末支气管的沉降。

雾化吸入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在治疗中若患儿哭闹不肯配合治疗时,对于3岁以下患儿护理人员可同患儿家长配合一起直接用雾化面罩罩住患儿口鼻,当患儿哭闹不止时可稍等片刻再进行雾化吸入。若有哭闹严重并不配合治疗的患儿,最好在患儿睡着后再进行治疗;3岁以上的患儿一般可以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嘱咐患儿可用嘴唇含住雾化器上的口含器,让患儿尽可能用口腔吸入,并用鼻孔呼气。

雾化吸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要注意用湿毛巾擦拭患儿的口鼻四周,并叮嘱患儿家长,为防止患儿着凉或有咳嗽气促等现象,在雾化吸入治疗完毕半小时后方可外出。

2 结果

本院收治的7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根据患情不同采取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所有患儿均行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其中有2例患儿因哭闹不止其家长拒绝雾化吸入治疗,1例患儿哭闹昏厥无法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剩余患儿中有57例治愈,18例病情显著好转。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系统疾病是和种常见的多发病,患儿若患有呼吸道疾病其病变位置主要在支气管、气管、胸腔或肺部等。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小儿哮喘、小儿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等类型[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也有了更多的治疗方法,其中,主要针对儿童喂药困难等因素而设计的雾化器对儿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雾化吸入器的类型主要有空气压缩雾化器、氧驱动雾化器、超声雾化器等,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器一般为氧驱动雾化器。

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时,其对患儿的综合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先要让患儿有良好的依从性,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关资料显示,在使用雾化吸入对患儿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对1-3岁患儿采用玩具、看图片、看卡通动画、做简单的游戏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通过护理干预手段使患儿能减少哭闹并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3]。对于3岁以上拒绝配合治疗的儿童,护理人员可对其使用鼓励或奖励的方法,通过对患儿的表扬鼓励并给予一些小奖励,可使患儿提高自信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

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护理人员也要做好患儿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其家长意识到雾化吸入治疗的好处,从而消除顾虑,能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一起对患儿进行治疗[4]。小儿雾化吸入治疗时,对患儿进行正确的干预护理,可避免患儿口腔内的积液进入呼吸道而导致患儿窒息等症状的发生,正确的护理使患儿吸入的雾化液能更加均匀地分布在患儿两侧的肺内,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本院通过对78例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治疗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家长也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在临床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显著。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对患儿治疗时进行良好综合护理干预,使患儿能积极依从并配合治疗,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耐心细致的综合护理,并与患儿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患儿疾病的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贾丽.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雾化吸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11(11):1381-1382.

[2] 冯吉芳,张艳卿.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雾化吸入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5(06):800-801.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范文第2篇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 要】可吸入颗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10μm,PM10) 指自然大气力人体的呼吸道所吸入的一些颗粒物,而许多流行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有紧密的联系,但机制不清。PM10 在呼吸系统的沉积与清除、其大小和数目以及炎性细胞、细胞因子和氧化负荷的增加在PM10 对呼吸系统所致的危害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呼吸系统;颗粒物;一般护理

1 概念界定

从疾病类型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按照我国卫生部的官方数据,国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接近7.1%,位居城市死亡率疾病类的第3名,而在农村的死亡率常年保持在首位。根据年龄结构来看,呼吸系统疾病的年龄集中在老年人和儿童两大群体。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最容易发生在冬季。

2 病因

呼吸系统与外界相通,人体中唯一与心输出血量有紧密关系的是肺部,如果血流量比较多,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微生物等疾病因子,非常容易侵入到肺部,产生许多疾病。传统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其中,以肺结核病与细菌性肺炎最为明显。伴随抗生素的频繁使用,感染性疾病大多比较容易控制。不过,环境污染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肺部疾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多,逐渐受到许多人的重视。

3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1 呼吸道

从器官上来说,呼吸系统包含肺部、鼻部、咽部、喉部等方面,主要担负气体的流通与交换。具体来说,呼吸系统就是按照喉环状软骨充当分界线,分成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而下呼吸道从气管开始,支气管经逐步分支,最终达到肺部。其中,终端细支气管及其上部署传导部分。在临床上,小于两毫米的支气管直径与细支气管叫做小气道。

3.2 泡面积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都是十分重要的人体组织,他们共同组成血气屏障,担任气血流通交换的媒介作用。同时,Ⅱ型肺泡细胞并不多,主要以立方形的状态呈现,连接于Ⅰ型上皮细胞,帮助人体的肺部分泌活性物质。

3.3 肺的血液循环

肺主要由动脉与静脉血管构建,担任气体交换的职责。其中,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胸膜等都是人体非常有重要作用的营养血管。同时,肺部与人体的所有器官的气血都进行交换,尤其是淋巴系统,所以其他组织的感染或癌肿可肺发生播散。

3.4 胸膜和胸膜腔

肺组织外包膜即胸膜,胸膜脏层和壁层组成的潜在腔隙即胸膜腔

3.5 肺的通气和换气

3.5.1 肺通气

(1)动力:胸腔容积改变。

(2)指标:每分钟肺通气(MV):每分钟进入或排出呼吸器官的总气量。

(3)肺泡通气量(VA):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总气量。

(4)最大通气量(MMV):最大速度和最深呼吸的每分通气量。

3.5.2 肺换气

(1)动力: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分压差。

(2)影响因素:气体分压、气体量、通气/ 血流比例、肺泡膜弥散面积和厚度。

3.6 呼吸运动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反射和体液化学变化等来调节。

延髓——呼吸基本中枢。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常见异常呼吸。

3.6.1 陈- 施呼吸(Cheyne-Stokes breathing)(1)特点:呼吸会出现逐渐变强变快,又在一定时段内主机爱你变弱变慢,伴有呼吸暂停的现象。

(2)原因:①肺- 脑循环时间延长(如心衰)②呼吸中枢反馈增益增加。

(3)临床:这种呼吸多发生在人体脑损伤与缺氧的状况下。

3.6.2 比奥呼吸(Biot breathing)(1)特点:当产生一次以上的强呼吸时,继以较长时间的呼吸暂停,之后又再次出现这样的呼吸。

(2)临床:呼吸中枢损害。常是死亡前出现的危急症状。

3.6.3 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

事实上,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都容易发生周期性呼吸暂停的情况。而如果频繁地出现睡眠呼吸暂停,那么该人群将出现困顿、肺A 压高、右心衰竭等疾病。

3.7 防御功能

虽然在人体的所有器官中,呼吸系统和大气环境的关系最紧密,所有如果环境中有许多污染性的有害因子,将直接增加肺部疾病的几率。当然,呼吸系统自身的独特性,也具有净化自身的作用,帮助人体抵抗一定的环境有害因子。

(1)调节与进化空气——加温 湿化过滤。

(2)反射性防御——咳嗽 喷嚏 支气管收缩。

(3)清除肺泡内有害物质——巨噬细胞。肺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抵抗细胞,可帮助人体抵挡外界的有害因子,并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4)免疫防御——非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 肺泡毛细血管膜可帮助净化人体肺部的微生物与颗粒,并帮助肺部抵挡有害因子的侵入,起到保护肺部组织的作用。

4 护理评估

对于人体的疾病来说,必须在做好详细的检查后,才能根据疾病信息进行诊断。因此,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也应该加强周密性的检查,比如,X 线胸部检查是检查肺部疾病的重中之重。只有经过常规化的检查,才能对症下药,做出科学客观的诊断。

4.1 病史评估

(1)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2)社会心理状况。

(3)精神情感状况。

4.2 身体评估

根据病人的疾病情况,做好全面的检测,一旦出现胸部疾病,就会出现直接性的反映。比如,肺部的炎症在呼吸与音调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而胸腔积液等情况,都会呈现气管的移动。

4.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评估

(1)血液检查。

(2)抗原皮肤试验。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并发症;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15-02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腹部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广,外科医护人员就要面对身患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但由于老年人生理代偿功能逐渐减退,免疫力低下,往往老年人同时合并多种器质性疾病,必然会提高手术的风险,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术后的康复。因此如何预防和正确处理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术后的恢复非常重要。现就本科2010年2月~2011年5月78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中,男51例,女27例,年龄71~88 岁,平均75.6岁。其中,胃癌1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胆囊结石11例,胆管结石7例,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5例,结肠癌18 例,直肠癌12例,肝癌3例。本组中有63例(80.77%)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39例(60.25%),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11例(14.10%),糖尿病12例(15.38%),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1.28%)。

1.2 护理对策

1.2.1 术前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历、检查单、化验单,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和沟通,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的特点和器官功能状态,据此制定出有效地护理措施,治疗和控制合并症,调节患者的生理情况在最佳状态,正确指导患者术前准备,使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方法,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

1.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常规进行的心电监测和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并做好护理记录。对于术前有心血管合并症者,需要特别注意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对于术前有呼吸系统合并症者,需要特别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给予雾化吸入,协助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吸痰,出现呼吸衰竭时,及时通知医师,协助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1.2.2.2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严格遵照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

1.2.2.3 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在位通畅,正确摆放各种引流管,做好引流管护理的宣教,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做好交接班。在协助患者翻身和搬动时注意妥善放置引流管,避免拖出、污染等。

1.2.2.4 切口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定时观察切口敷料的情况,有无渗血、渗液、脱落、松动等,定时更换敷料,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红肿、发热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2.2.5 疼痛护理。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物,协助患者咳嗽、深呼吸时,用手轻轻按住切口,减轻疼痛,同时预防切口裂开。在更换引流袋,翻身和改变时,注意妥善管理引流管,避免引起疼痛。

1.2.3 心理护理

在围术期都需要做好心理护理,老年人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爱,用细心的护理、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安慰老人,消除不安、焦虑、固执、抑郁等心理因素,使老年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感。

1.2.4 饮食护理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饮食护理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合理调节饮食,补充必要的营养,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遵医嘱正确应用降糖药物,控制空腹血糖在合适的范围。手术前正确指导患者做好肠道准备,术后不能进食时,遵医嘱静脉给予补充蛋白、氨基酸、及脂肪乳等高营养、高热量物质,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是否耐受。在可进食后,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饮食的护理,嘱患者少食多餐,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师、查找原因,正确处理[6]。

2 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29.48%,大部分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11.53%),呼吸系统疾病17例(21.79%),切口感染2例(2.56%)。77 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后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呼吸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年龄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的特点和器官功能状态的不佳,全身脏器生理代偿功能逐渐减退,应激能力、免疫力、新陈代谢能力均明显低下,对手术的创伤耐受力也下降,术后机体恢复缓慢,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3.2 合并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由于老年患者本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术前多伴有常年的慢性肺部疾病,腹部手术多为全麻插管,气道开放,增大了肺部感染的概率,而且术后长期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使肺顺应性明显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而肺炎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占73.1%[1-2]。本组有17例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例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最后因MODS死亡。老年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特别是患有不同程度冠心病的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3],麻醉用药及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等因素的刺激会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当心肌耗氧量的增加超过其冠状动脉的最大储备力时,则发生心肌缺血,引起术后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发症,有资料显示:老年人腹部外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总发病率为 12%,其并发症主要与心肌缺血有关[4]。本组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占11.53%。

3.3 疼痛及营养不良

术后切口疼痛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疼痛可诱发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是由于疼痛,术后患者害怕用力咳嗽,不能有效排痰,易引起肺部感染和肺不张,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早、速度快、发生率高,如果不注意,长期的营养不良易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容易引起切口感染[5]。

3.4 免疫力低下及感染

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人在术前就免疫力低下,多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术后组织愈合能力差,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易引发感染。

4 小结

对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术前应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器官功能状态,做好术前饮食准备和改善基本体制,提高免疫力和耐受力,术后需要加强监测、精心护理以及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老年患者术后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钱小顺,王士雯. 老年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及防治对策[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3):235-237.

[2] 卞秀敏.高龄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69-1970.

[3] 乔桂萍.高龄患者术中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0(15):59-60.

[4] 胡亚红.护理干预对减轻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效果比较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42-43.

[5] 罗辉遇,谢长江,刘卫红,等.大手术重症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400-1401.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冬病夏治;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护理方法

冬病夏治疗理论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在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近年来,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效果[1]。为了探讨冬病夏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l月~2013年10月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调研中,共有4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9.5±1.5)岁。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标准,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等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咳嗽贴:麻黄、肉桂、甘遂、细辛、白芥子、杏仁、麝香,以上诸药打粉,以生姜汁和医用凡士林适量调和,作丸约3g大小,贴于肺俞、心俞、膈俞、肾俞。哮喘患者加大椎、定喘;脾胃虚弱经常腹泻患者加脾俞、胃俞。每穴一丸,医用胶布贴敷固定,贴敷时间为每年的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最好是1d当中阳气最旺的中午)共3d,各贴1次。还可以在立冬日贴1次,以巩固疗效。贴敷2~6h/次,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感者时间可长,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其他改进的敷法原理与此大致相同。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肺俞、心俞、膈俞、璇玑、膻中等穴位进行灸疗。针灸疗法取患者膻中、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丰隆等穴,三伏时节隔日1次,共15次[2]。

1.3疗效标准 完全恢复: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能够自理生活。部分恢复: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能够进行简单运动。未恢复: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加重现象或患者死亡[3]。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χ2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调研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它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医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该疗法主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针对不同病症,采用穴位贴敷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冬病夏治强调在夏季慢性疾病的缓解期通过穴位贴敷等疗法,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使秋冬季少发病或不发病,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的一个方面[4]。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2条:①针对寒邪;②针对体质虚寒。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入冬少发病,直至不发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外,还应该加强患者护理,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3.1护理方法 个性化护理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教育对象为患者及其家属,旨在加强其疾病认知水平,促进患者健康。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通常情况下,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等较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这种痛苦会导致患者的机体能力很差,而且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要学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的护理,在患者出现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时候,要并进行针对性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并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积极的配合护理,早日恢复健康;②对于呼吸困难者,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日常护理,让患者保持半坐卧姿势,并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医护人员护理时要尽量让患者头后仰。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期为患者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神志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咳嗽自行排痰。由于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神志不清者需勤吸痰。患者吸痰时负压不宜过大,压力调节在250~300mmHg,吸痰动作轻柔,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5s/次。吸痰前轻拍背部五指并拢,指掌关节微屈,从肺底向上轻力拍打,以将痰液吸出。吸痰管及容器用后用1:200消毒灵液体消毒;④患者治疗后,医护人员应该让患者多服用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多让患者饮食一些豆制品,补充患者机体的营养损耗;患者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在日常饮食过程中,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肺,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改善患者症状。调研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

3.2不良反应 患者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为贴敷局部皮肤灼热刺痛感甚至出现水泡,一般3~5d即可结痂痊愈,局部有轻微色素沉着属正常反应。对敏感患者适当缩短贴敷时间,并在药物配比上调整白芥子用量,第一次贴敷通常采用轻型配方,二伏、三伏贴敷根据个人一伏贴敷皮肤反应情况分别采用轻、中、重型配方。对局部出现水泡者可嘱患者不要戳破水泡,可涂湿润烧伤膏,痒者可外涂少量皮炎平类药物,不要包扎,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d即可痊愈[5]。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2.

[2]中国针灸学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指导意见(草案)[J].中国针灸,2009,29(7):541-542.

[3]舒志美.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2,22:111-112.

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疾病分类;医疗保健管理;新生儿

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层妇幼保健院。为了解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住院患儿疾病构成,病种构成及来源,更好地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儿科临床、保健医师提供第一手原始数据[1],现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共收治1 134例次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统计室疾病分类报表及上栗县妇幼保健院疾病病种统计报表,按出院诊断的第一诊断为依据进行统计。研究对象为同期新生儿科收治的1 134例次住院患儿,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9.03%。年龄: 10 min~28 d。>28 d转至儿科病房。

1.2 方法 在3年期间同期对新生儿住院患儿以不同系统的疾病按ICD-10编码进行统计分类并构成比运算。

1.3 结果 疾病分类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住院疾病顺序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新生儿产伤性损伤、新生儿性病等。前8位疾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7、4.2、2.7、3.9、10.2、7.3、3.0、8.9 d。从表1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疾病总数35.5%,占发病率之首。

表2的资料列举了各系统有代表性的具体疾病的构成比。从表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新生儿窒息中重度窒息的发病率下降。

另外,2005-2007年新生儿产伤性骨折分别有2、3、5例,新生儿梅毒有0、2、4例,均有上升趋势。

2 讨论

本研究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 -2007年3年同期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疾病分类分析,从统计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

2.1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占疾病总数35.5%,仍占各系统之首,且每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主要是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的增加。这与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有关。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增加与本县地处山区,冬春季节阴冷、潮湿,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新生儿日常护理时应注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升高,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自然增高,而早产儿自身免疫力有所下降,呼吸道感染增加,如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进新生儿暖箱,痊愈后出院。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 尽量降低早产儿出生率。

2.2 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明显增加[2]。3年发病率分别为14.9%、24.9%、27.5%。近几年本院新生儿科医生每天到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查房,严格按照新生儿随访制度,监测胆红素,及时治疗。需要换血的患儿及时转诊。

2.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发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比例上升,重度窒息比例下降,新生儿HIE随之下降。近年来上栗县妇幼保健院围产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提高,特别是定期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班后,本院起源于围产期疾病明显下降。但由于乡村未普及手法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窒息率、产伤性损伤仍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操作,做到人人过关。

2.4 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特别是加大对母乳喂养的宣教和人工喂养的指导后,腹泻明显减少。而传染病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为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生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孕期传染病、性病的宣教及监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母婴传播性病的发生率。

2.5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增加。由2005年0.25%升至2007年2.54%。新生儿败血症的增加主要是早产儿中败血症例数增加,与早产儿出生率、院内感染、试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早产儿发病率由2005年5.98%升至2007年10.7%。其中早产儿败血症有2例是院内感染。由本院抽血做血培养送至省级单位检查。

因此,今后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设备建设上应考虑到疾病构成的梯次,调整医师的专业方向,加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常规及抢救,要突出对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的某些疾病以及传染系统疾病的研究,增强处置能力,加强围产期以及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以推动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整体医疗保健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