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介入治疗;肝癌;优质护理;心理改善
当前我国肝癌患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是临床中较为严重的恶性病变。临床治疗中常应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够显著抑制疾病进展。而大部分肝癌患者均会对疾病与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不足,进而会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良心理状态会抑制介入治疗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与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对该种护理模式患者的预后状况与常规护理患者进行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肝癌患者50例,均采用介入术治疗方法,且有效排除体质虚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男22例,女3例,年龄40~67岁,平均(51.9±3.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例,年龄40~66岁,平均(52.3±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等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方法:对照组仅开展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方式,治疗前给予基本健康宣教,将治疗方法告知患者,避免发生认知不足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要求患者在治疗前保证>12h的禁食措施。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其开展内容如下:①优质健康宣教干预:接受患者后护理人员以良好的态度进行自我介绍,详细交代责任护士与巡诊护士等责任配置,以轻松活跃的氛围开展语言交流与沟通,简述每次探访过程中的主要目的,告知主治医师基本信息与导管室内环境,采用图文方式详细介绍介入治疗的流程与方法,对以往成功治疗的案例进行讲解,增加患者的认可程度。②优质心理干预:采用合理的分类方式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状况患者进行划分,然后根据患者的主观情况给予适合的心理干预措施。年龄较大患者的主要关注重点为手术成功率,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多给予安慰与关心,减少围术期的怀疑与猜忌;而年龄较小患者更关注治疗的疼痛与耐受情况,对于此类患者更多的给予手术介绍,并讲解治疗过程中不适感的改善方法,增加耐受能力。针对文化程度较高患者则需采用更为专业的语言进行心理辅导,而文化程度较低患者则采用通俗语言介绍。此外,家庭经济压力较重患者还需要尽可能避免谈及治疗费用等相关问题,以此减轻患者的内心负担。③优质环境干预:在保证住院环境安静、整洁的同时,尽量避免室内嘈杂与喧闹,适当减少探视几率,增加患者对住院环境的认可程度。给予患者更为方便的住院设置,在病房内设置卫生间并保证良好的日常消毒措施,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创造家庭式关爱。④社会认可支持干预:恶性肿瘤患者不但会对自身家庭产生较为严重的经济压力,同时由于患者自身丧失工作能力也会加重其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在充分掌握患者实际家庭经济状况后,需与患者家属进行密切沟通,进而增加患者的社会认可程度。⑤治疗后优质干预:介入治疗后6h内要求患者只接受流食,尽量保证多次进食,减少单次食物摄入量,在选择过程中多选择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严禁辛辣与刺激食品。治疗后保证良好的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充分讲解床上排便的方法与目的,给予完善的辅助操作。同时需要严密观测患者机体状况,定时进行临床监测,并深入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
观察指标: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两项量表中分数越高,表明负性情绪状态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所有数据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开展前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肝癌是临床中多发的恶性肿瘤疾病,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是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类型。临床针对肝癌患者多采用介入术治疗方式,而其具体开展方法主要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该种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程度,抑制病情进展程度。但由于患者自身对疾病与治疗的认知局限往往会存在严重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了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人文关怀;食管癌;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文实施研究数据来自于本医院诊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选于2016年4月~2018年3月,分组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收入30例):男女之比是16比14,年龄均值为(31.62±4.85)岁;试验组(收入30例):男女之比是18比12,年龄均值为(31.61±4.83)岁。统计对照组与试验组食管癌患者基础数值资料,得出P0.05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纳入标准:①患者与食管癌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②患者或家属阅读且在知情同意书上面签字,经由医学伦理会对应人员准许。排除标准:①患者有精神障碍;②患者有严重肝肾相关功能不全。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干预: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按照医生嘱咐予以用药指导等。试验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干预:第一,环境方面人文关怀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应使患者病房保证清洁,依据室外天气状况,对病情湿度及温度予以适宜调整,定时进行开窗,使病房中空气保证清新,在病房内放置小装饰品,使病房环境更加温馨。第二,心理方面人文关怀护理: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多和患者谈话,对患者主诉注意倾听,认真回复患者提到的疑惑问题,将患者不良心理予以缓解,予以患者一定支持和安抚,促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第三,疾病认知方面人文关怀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可采取简单易懂的言语,并结合图文、视频等方式,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基础知识,将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提升。第四,口腔方面人文关怀护理:护理工作人员应指导患者采用软毛牙刷进行刷牙,保证口腔卫生,防止出现细菌滋生,在就餐之后需及时漱口,将口腔内残存的食物渣除去,如果患者发生口腔溃疡,则可以对其静脉输注适量维生素C,以使口腔溃疡尽快痊愈。
1.3相关指标
①计算并评估对照组和试验组依从总计值,依从:对临床治疗及护理服务配合良好;不依从:对临床治疗及护理服务抗拒且不配合。②计算并评估对照组和试验组护理服务满意总计值。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准确核对后并录入SPSS21.0软件中,计数资料(依从总计值、护理服务满意总计值等)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开展X2检验,当P0.05时,体现组间指标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和研究两组患者的依从总计值试
验组依从总计值93.33%(28/30)与对照组有关数值66.67%(20/30)比较,前者更高,P0.05,体现组间指标显著统计学意义。
2.2对比和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总计值
试验组护理服务满意总计值96.67%(29/30)与对照组有关数值80.00%(24/30)比较,前者更高,P0.05,体现组间指标显著统计学意义。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我院儿内、外科共四个科室———小儿外科、新生儿室、儿内一科和儿内二科共89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53岁。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8名,护师47名,护士20名;学历层次:本科学历21名,大专学历51名,中专学历17名。
1.2科研培训方法
在培训开始前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科研状况和能力进行调查,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科研知识培训课程。儿科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的培训主要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对儿科的全体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的学习,同时加强护理科研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为护理科研的选题原则、选题方法、科研步骤、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第一阶段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加第二阶段的学习。护理科研培训的第二阶段:所有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结合儿科的临床护理特点,开展一定的护理科研实践活动,结合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性质进行护理科研的选题和设计,然后请有关专家对相关护理科研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督促其不断改进。每个阶段为期一个月,共两个月。
1.3调查方法
对所有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科研培训前后分别就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科研动机和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和比较。调查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采用统一说明语,调查前事先声明此调查不会给被调查者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要求如实填写,匿名完成,当场回收。
1.4科研能力的评价
根据潘银河相关研究量表对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估,具体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含三个方面)、检索文献的能力(含五个方面)、科研设计的能力(含五个方面)、科研实践的能力(含六个方面)、处理资料的能力(含五个方面)、写作论文的能力(含六个方面)。每部分的评分标准:任何时候都能做到4分,绝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3分,一般情况下能够做到2分,偶尔能够做到1分,任何情况下都做不到0分。满分12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科研能力越强。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有明显变化,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科研动机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在为发展护理事业做贡献、更好地总结临床经验、解决护理实际问题、对护理科研有兴趣、为了晋升职称的需要和其他等护理科研动机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变化情况
培训前后儿科护理人员在发现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科研实践的能力、科研设计的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总分等护理科研能力上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护理效果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是心内科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两种疾病可单独存在,亦可同时存在,当患者同时患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则会导致其病情加重,增加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影响预后。因此,对于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上不仅需要予以安全有效的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针对性护理是临床护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优质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具备针对性,充分尊重了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1]。现将我院收治的124例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研究和评价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20年2-7月收治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观察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48~76岁,平均(58.62±2.33)岁。对照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46~79岁,平均(58.98±2.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相同,但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主要有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性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同时持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波动情况,若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患者某项指标异常则及时告知主治医师。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①针对性心理护理: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前使用专业的心理评估量表对患者是否伴有负面情绪以及负面情绪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并针对每位患者的表现,制定相应的、差异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同时,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既往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②针对性健康宣教:在开展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采用调查问价的形式调查分析患者对疾病、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调查结果了解患者在相关知识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11期认知方面的误区,针对患者的错误认知,护理人员作出正确解答。③针对性的用药指导:目前,对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仍以用药治疗为主,对于用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对用药不良反应的宣教,并指导患者对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追踪监测,做好积极的预防。对于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要重点向其介绍关于疾病的治疗机制、预期和既往病例的治疗效果,并着重向患者说明坚持遵医嘱用药对于病情康复的重要意义,以提高患者依从性。观察指标:①评估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使用依从性调查问卷[2],采用三级评分法,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②评估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分别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3-4],量表得分在7分以下表示无焦虑、无抑郁,得分越高则说明负面情绪越严重。③评估两组护理质量,主要评价三个方面,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环境、服务态度,各方面的评分均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佳。④于护理前和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25.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护理前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遵医依从性比较:观察组遵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负面情绪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关键词】护理路径;口腔种植;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64-0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口腔种植手术成功率极高,而且种植后美观性、舒适性与持久性均较好[1],得到了广大口腔种植患者的青睐。但是口腔种植手术属于侵入性手术[2]的一种,不仅要求主刀医师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还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常规护理用于口腔种植患者治疗中效果不佳的现状,我院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极为卓越的成效。现根据我院口腔种植患者临床应用护理路径效果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口腔种植患者病例进行抽样,对60例口腔种植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临床护理治疗研究。对照组口腔种植患者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4.98岁;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观察组口腔种植患者年龄在2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1±4.52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精神病史;妊娠、哺乳期妇女。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患者自入院起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首先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制定完善的护理路径表,然后由责任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必须确保每一名患者在入院治疗全程都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跟随并指导。I期口腔种植:①入院接诊。责任护士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然后向患者介绍口腔种植治疗的必要性、影响因素以及适应症与禁忌症,是患者能够初步了解口腔种植的相关知识。护理人员需要全程陪伴患者,使患者充分信赖护理人员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的开展,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②术前护理。责任护士需要参与主刀医师术前病例讨论会议,了解手术方案以及过程,然后提前做好相关医疗器械的检查与核对工作,确保口腔种植手术的良好开展。待手术室空气消毒完毕后,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开始口腔种植手术。③术中护理。将患者置于舒适后,向患者讲述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信心,然后向患者讲解基本的麻醉方式以及手术过程,消除患者麻醉后产生的紧张情绪。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相关标准配合手术的开展,实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变化。④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陪同患者进行X线检查,给予患者健康宣教资料并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家属也需要在指导的过程中旁听,了解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其处理方法,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后期护理能力,积极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出现,延长牙体的使用寿命。另外,还需要告知患者II期手术时间以及复诊时间,如果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入院就诊观察。
1.3 疗效评定指标
①口腔种植成功:患者无不适症状,口腔功能恢复,牙体未出现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②焦虑、抑郁指数评分[3] :患者手术完成后,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量表中有13项评分,每项分为四个分级(0-3分),总分39分。总分小于7分为无焦虑症状或无抑郁症状,7-11分为轻度焦虑症状或轻度抑郁症状,大于11分为焦虑、抑郁症状。
③患者出院前填写《护理满意度情况调查表》,表内设四项,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P
2结 果
2.1 牙体种植情况 两组患者牙体种植成功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结 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牙体种植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患者牙体种植成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不过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程度与患者满意度明显较常规护理组更佳。因此,口腔种植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从患者入院开始至康复出院止,将整体护理理念[4]全面落实到患者治疗的各个环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表,遵循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按步骤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扬,李钊.组织工程骨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33:6190-6193.
[2]王艳君.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07:895-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