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辆工程的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正在向更高综合素质和更国际化的目标发展,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过硬的英语素质。2007 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 号)中提出要在 2007 年至2010 年四年内建设 500 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1-2]。
目前国内的高校,仍然是以汉语普通话作为一种通用的教学语言,而在周边地区,像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大学却多数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连台湾地区采用英语授课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在国际上,以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进行教学或从事学术活动已经极为普遍,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中使用最多的通用语言之一,因此,以英语进行信息传递已经成为目前科学与文化交流全球化的一个首要选择,同时也是一种必然趋势[3]。现阶段国内的双语教学(Bilingum Teaching)是指除汉语(母语)外,用一门外语(绝大部分为英语)作为主要课堂教学用语的学科教学。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能达到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流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2 车辆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改进2.1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较难讲解或理论知识理解上难度较大的内容以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体形式,并配以计算机软件辅助讲解,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达到讲解的直观化、趣味化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2.2增强双语教学的师生互动
中国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心 "的课堂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双语课堂上更是教师的讲授构建了整个课堂的重心。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学生不是积极参与者,在心理和行为上有意或无意地逃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本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着重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能使课堂从"教"模式转向"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3车辆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效果
充分利用汽车实验室完善的设备条件,将实验室教学情境引入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相应层次的实验内容,分工协作,在动脑的同时动手实践,完成实验课程的讲授。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共享,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学习。3.1采用新型project 教学模式
新型project 教学模式是指拟定深度适宜的合作课题(case study),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然后制定工作计划,分工协作(Learner centered approach)完成课题的一种教学方法[6]。它提倡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互动教与学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灵活的按需交流专业内相关话题,充分提高车辆工程专业领域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与译述能力。
ESP试验教学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内核心内容,对专业内容的理解和描述是本教学方式的一大侧重点,要求学生能够采用英语直接对话,综合性考察学生自我学习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收集整理专业文献,采用英文复述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外语表述能力。本教学方式的另一项重点内容,采用课外指导方式,在实验室真是场景中用实物来演示教学内容,同时现场英文方式交流,既培养学生英语表述能力,也培养学生一定的现场感,学生能更深刻的了解教学内容[7]。3.2建立双语教学师资选拔与培养体制
关键词:车辆工程应用型实践教学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汽车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技术型人才到理论性管理人才,如今更是上升到综合型人才的高标准上,然而,高校培养出的应用型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并不相符,其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教育体系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技能训练方面的培养。因此,只有革新现有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出色的应用型人才。
1应用型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成了社会对汽车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同时招生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虽然高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了汽车人才市场的需求,但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基本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这一问题的出现对我们现有的教学体制提出了质疑:
1.1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是区别于其他专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学生毕业以后大都要到汽车服务企业工作,从事具体的实践性的工作,但目前教学目标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是单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是以课本教育为主。教学中实验的安排也是单一的或有局限性的,大多数实验是为验证某一故障而编的。实验中所表述的故障现象是无异议的,不需要加以推理辨别,仅仅要求学生作出定性判断,而不是从故障的现象出发来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这和将来学生从事职业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
1.2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国内高校虽然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结合起来。但是在教学安排上只在本科教学的第八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实习场所一般安排在车辆修理企业、4S店或者保险服务机构,这种毕业实习是必要的,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车辆服务的实践过程。但是,毕业实习前大多数学生对车辆服务并不了解,加之毕业实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基本得不到实践锻炼,这不符合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所具有的渐进性、反复性规律。而在其他7个学期中只安排很少的实验教学,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师指导。
1.3实践教学缺乏必备的师资
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从理论的角度指导实践,又能在实践中熟练、规范地运用理论知识。但我国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同时,由于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投入相当大的时间、精力,而现有职称评定等制度以科研成果为衡量标准,使得教师难以在此方面投入充足精力。
2应用型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2.1 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与社会产业结构、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变化同步的各专业。专业设定后,学校需要深入行业、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切身感受企业的需求,明确本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及要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其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业岗位必需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十分排斥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高校要想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要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运用能力和理论水平的师资队伍,而不能仅仅根据学历来引进人才。同时高校应重视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应鼓励高校教师到车辆服务企业通过挂职锻炼、现场观摩、交流切磋等形式,多了解车辆服务的实务,提高实践水平,使理论与实践技能在融合中得到提高。
2.3 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实习质量
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应该包括校内、外实习基地,它主要为师生从事车辆服务提供实践场所。校内实习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校外实习主要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了解生产运作的过程,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专门的、长期的、稳定的实习基地保障学生实习的需求。同时学校应该对实习经费和基地建设的经费提供必要的保障,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学校应当利用其教学、科研、设备、图书资料方面的优势,为校外实习基地单位提供相应的技术帮助,这样才能使双方长期友好地合作下去。
2.4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环境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联系实际法、直观演示法、实作演练法、情感交流法及思维训练法等,在实际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堂教学的相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时候,采用实作演练法,可以以它的生动性、直观性、参与性等特征,调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关注、质疑和进一步探讨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了教学目的。 建立以实践能力主导的多元化考核制度与评价体系
2.5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实施的是一种职业能力为本的教育。职业能力是从事车辆服务职业所必需具备的技能,不仅包括实践技能,还包括相应职业领域的知识、经验和胜任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全面素质,主要由专业知识能力、实践方法能力和社会素质能力三大部分组成。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考评机制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成绩评价方法,实行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建立以实践应用能力考核为主的质量考核和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是一种开放式、灵活性的质量考核与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2]潘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设了车辆工程专业。而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强调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培养具备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能力,扎实掌握汽车工程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从事汽车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汽车维修检测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
从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讲,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环节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出理论和实践均出色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认真探索的方向。
一、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目的
根据重点高校培养工程研究型人才,高职类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学型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等指导思想。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一线技术工程师,其主要特点有: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关于本科教育学业标准的规定,同时要体现工程应用性的特点,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工程应用”,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社会对汽车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的开设解决了这一市场需求,但通过一些实际调查发现,许多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还要经过再培训才能顶岗。这样,就迫使我们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反思,探索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1.强化实践教学还未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师生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以及对强化实践教学重要型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质的认识。即使在观念上已有认识,但常囿于条件、环境、基础等因素所限,观望、等待、敷衍等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事实证明,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在汽车专业课的教学中是行不通的,这种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老师费尽精力,但教学效果很差,就失去了干劲;学生满怀希望要学好这个专业课,由于基础差,理论课又多,想学就是学不会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是厌学、逃学使好学生也变成了坏学生。
2.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仍显短缺和落后
表现在:(1)多功能教学设施短缺,不能满足教师在案例教学、实物展示等教学环境的需要,限制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性的发挥。(2)实训模拟场地限制了学生更多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现有的设备设施还远未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现阶段的实习基地普遍存在着浮于形式的现象,一方面,归因于当前我国企业改制后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也可归因于在该领域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以致感情的投入受限。
4.教学计划仍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当前在教学计划中,尽管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已有较大提高,但大量的公共课、理论课仍占据了较大的学时比重。
5.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教师中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的总体上比重不高,大量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
6.教学评价机制缺位
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不能起到强化鼓励实践教学环节和鼓励在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创新的积极性,相反存在着制约倾向。特别是在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评判、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的折算等方面还有待深入探索。
三、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思路
1.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任务和目标
当前各种新技术在汽车新产品开发和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如发动机电喷技术、电控悬架、自动变速器、新能源等技术在不断发展。如何及时将这些内容引进到教学中去,保证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是我们需要探索的。因此,我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深入行业、公司进行实地调查,切身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该专业毕业生将来可从事的岗位以及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并聘请汽车企业的领导和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审查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指导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明确实践教学任务和目标,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达到学生培养教育和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2.加大力度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是将应用型本科教学落实到实处的重要保障。(1)可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使理论课教师了解专业实践知识,使专业实践课教师掌握专业理论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2)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专家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3.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建立与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教育相适应的实践―理论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教育应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安排教学计划,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服务,要围绕实践教学展开,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的教学现状,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开展数字化设计教学,开设CAD、UG、MATLAB等软件学习课程,将数字化课程的教学与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课程充分结合,使学生不局限于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以新的思维方式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计划安排是先理论后实践,从理性知识到感性认识。这是本科院校习惯沿用的方法。这种做法往往强调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很自然地挤占了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了毕业生既不“高”也不“能”。现在我们可以尝试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先实践后理论。着眼于“应用型本科以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注重于“工程应用型人才―高级人才”的培养而不是“高级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种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方式也是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更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有很多科学发明创造都是由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哪些实践环节可以超前,哪些可以滞后,哪些理论必须超前,哪些必须滞后,要精心考虑,慎重选择,要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相适应,不能一刀切――先实践一遍,再进行理论教育。
5.加强实践设备设施的建设
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学习,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行动;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必要的财政投入,逐步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设备与设施,以满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和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在校内建立汽车实训中心,包括汽车发动机实验室、汽车底盘实验室、汽车整车实验室、汽车电器设备实验室、汽车电控实验室、汽车测试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及单片机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6.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鼓励、资助并考核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和摇篮。实习环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单位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可与整车厂和4S店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跟企业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大四学生即可进入企业实习,指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带教师傅,负责在实习期间督促、帮助学生自觉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习结束时做出实习鉴定。这种模式既可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又可让企业直接选择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这样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7.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专项考核机制,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组建实践教学管理队伍,鼓励创新、鼓励改革,同时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绩效。实践教学中集中安排的内容要单独考核,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要进行答辩、评审考核。答辩评审时可请企业专家参与考核。实践教学成绩,均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考核成绩是学生升留级和毕业的依据。
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对具有一定深度专业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对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但也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将迫使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不断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既“高”也“能”的高素质车辆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平飞,刘文苹.车辆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2]严运兵,张光德,杨启梁.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03).
[3]范小彬.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0(06).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教改资助项目(2012TH
关键词:车辆工程 实践教学 双语教学
一、引言
为使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高校迫切需要培养出既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具有强大的工程实践能力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技术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复合人才。通过分析密歇根大学和凯特林大学的相关资料,可了解当前美国汽车人才的培养模式。他们非常强调日常教学工程实践,通过在课程中讲授一些先进的技能技巧来增强学生的竞争力,鼓励学生参与复杂汽车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加工过程,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团队中参与实践。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确为汽车行业培养出了大量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但从长远考虑体现出一重大弊端:本科汽车工程人才实践能力不强、不善于独立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不具有既懂理论实践又善于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竞争实力。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提升以专业实践为基础、以英语技术交流合作为工具的教学体系的改革力度,增强学校教学的针对性,重构车辆工程专业的新型实践双语教学体系。
二、制定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一体化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就是针对车辆工程(英语强化)专业的特点,准确设置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和实训项目、明确规定实训目标和内容、采用适合实训内容的方法和手段,使实践课程核心化、技能具体化、方法多样化,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英语交流能力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实用性原则就是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或升学需要,从实际、实用、实践的角度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必需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和技能考核体系。
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一体化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综合能力,掌握车辆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国际国内车辆工程业务活动、从事一般的国际交流工作。
三、建立符合实践教学目标的实践双语教学体系
实践课程设置以本科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一条主线一个重点。作为英语强化班专业人才,以专业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线,使之贯穿于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以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为重点。实践教学把车辆工程专业技能训练放在突出地位,以英语为实践课程的教学语言和目标语言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从而融合语言训练和专业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强化班汽车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加强“开口”和“动手”训练,强调“能说会做”。通过诸如《综合专业英语训练》类实训课程,培养学生“能说、会写、能操作”,体现车辆工程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改革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根据实践内容和目标要求,适当选择教学方法和实训形式,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题研讨法,推行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施实践课程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操练和实践。例如,“汽车生产与维修”实训采用的模拟训练法,将汽车实验室模拟成“车间工厂”的形式设计,分成前台服务实训室、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传动系实训室、汽车电子实训室等,每周三和周五对校内师生免费实行测试和维修服务,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置身于不同实训室,模拟从事相关业务,完成从建立业务到零件营销、价格条款、测试维修服务等整个磋商环节的演练,使各个环节所涉及的英语表达用语得到强化训练。
同时,建立可视化远程教学互动平台和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多媒体库。根据汽车实验室车型的结构,一是拍摄汽车零部件和总成的分解录像和装配录像,并配以英文讲解内容;二是根据解构的零部件,拍摄相应的图片便于课堂教学;三是利用软件自制一些三维动画,将汽车主要零部件及其工作原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四是从网络上获得相应的各种有价值的素材并加以加工和整理,形成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资料,使中国的学生与外国学生通过远程教学平台一起学习和交流,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融合。
合作教育是一种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与本地区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或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一年的“四加一教学(即四年学校教学加一年企业教学)”、或每学年设置为三学期制,其中两学期在校内学习,一学期在校外进行实践工作,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整体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对于车辆工程(英语强化)专业来说,高校应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密切与社会、企业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参加暑期实践,在长春一汽、大连客车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等基地实现学生穿上企业制服顶岗实习,遵守企业纪律、融入企业文化氛围,成为企业“员工”等实训形式,将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及时解答实训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车辆工程(英语强化)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教育要求的状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和实践锻炼方案,教师除自主学习钻研、进修提高外,还到国外重点院校交流访问、国内企事业单位或大中型汽车公司等相关单位实践学习,使自己更好地胜任实践双语教学工作。
六、完善实践教学文件及规范实践教学规范秩序
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文件,每门实践课程都制定适宜的教学大纲,编制实训指导书、建立技能测试题库。实训指导书明确规定实训的项目、目标、要求、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考核标准等各项内容,对教师和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技能测试题库则对每项实训进行测试,学生毕业前进行综合技能测试,确保核心技能的掌握。
车辆工程(英语强化)专业推行5T教学步骤,5T指的是:目标(target)任务(task)示范(teaching)实操(training)测试(testing)。即在进行每项实训时,教师明确规定实训目标和实训任务,演示实训内容和操作过程并指导学生实际操练,实训结束时,学生完成技能测试。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实践计划的周密安排,基本解决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安排上、内容交替上、时间分布上存在的突出矛盾,保证实践教学有序有效的实施。
七、总结
中国汽车行业要发展自己的自主品牌,既需要发挥企业人才的凝聚力,更需要高等学校合理的配置教学资源、建立适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要使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要求,应该进一步提升以专业实践为基础、以英语技术交流合作为工具的教学体系的改革力度,增强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化解汽车人才供需矛盾。总之,高校应坚持产学结合,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结合、课堂教育与岗位实训结合、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结合、校内基地与企业现场结合,提高汽车人才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应乐安.美国高等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85-88.
关键词:工程硕士;教学方法;EPBEP;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40-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对外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企业内的工程技术人员要阅读相关外文技术规范流程,与国外汽车工程技术专家的日常沟通已成为常态,高等学校开展对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专业英语的深入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是汽车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成果直接渗透到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是研究生知识体系构架中重要的一环。和本科阶段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相比,工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因其面向对象背景不同,其教学上有其自身的问题和特点,面向培养对象来源宽泛,个体差异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企事业单位,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以及技术研发中心和学校等;由于工程硕士录取要求一定工作经验背景,主要面向工程技术人员,使得实际招收的工程硕士年龄结构差异大,一般在26~35岁之间,因此在英语教学上区别于年龄结构单一的本科生教学,其自身具有如下特点:(1)英语水平差异大;(2)学习目的差异大;(3)学习时间难以统一,因为要兼顾家庭、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平衡。为满足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本文结合汽车学院工程硕士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针对工程硕士学生的自身特点,对车辆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1]。
二、工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车辆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并结合项目组多年教学经验来看,目前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存在如下问题[2]:
1.教学方法单一化。目前教学上主要是通过阅读和翻译英语专业文章的程序化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这对提高阅读翻译能力比较有益,但却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际利用专业英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达不到培养综合素质专业人才的目的。另外,教学手段上也比较落后,没有很好地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长处。
2.教学方法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由于车辆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整车企业,对实际问题更为感兴趣,任课教师因势利导,着重加强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教学中仍把工程硕士专业英语当作一门知识型课程来讲授,讲课过多关注英语词汇、特殊句式等英语本身知识上。教学中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缺乏与学生的积极沟通和互动,不能激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不积极思考,对课程消极对待。因此,要转变原来以英语知识点讲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中的实际工程实践需求为目标的双向交流和促进。
3.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安排不合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在职不离岗”的形式参加学习,教学时间大多在周末,上课间隔时间为一周,平时大部分精力还要关注在工作上,因此,目前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教学很难在这样少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吃力,教师教学任务压力也大,学生期望的课堂知识学习量与教师的课程安排不合拍,导致教学效果差,学生和教师都有怨言。
与全日制专业英语教学相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应注重语言的表达使用和获取国外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由于专业基础和从事岗位的差异,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目标和需求也不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汽车企业日益发展的需求,无法满足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技术知识的日益创新。因此,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以适应工程硕士研究生“具备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在专业英语授课上,如何采用合适良好的教学方法,基于有限的课堂时间,放眼全球整车企业的最前沿技术知识,从工程实践角度出发,灌输学生工程技术观点,将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其专业需求相结合,是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研究上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诸多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法国工程师院校课程教学中常用EPBEP教学方法,即从工程实践角度出发,紧扣工程硕士培养目的,通过在课程中导入相关工程实例,加强学生的英语能力锻炼与培养。具体改进措施如下[3]:
1.授课内容与专业方向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将授课内容与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紧密联系时,才能激发对车辆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授课时,巧妙地将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融合,辅助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最大程度上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授课教师在讲授“工程硕士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概述的时候,举出的工程实践例子采用贴近学生专业实际的问题,如在讲授转向系统时,和学生重点探讨转向系统的轻与灵的问题;在教授悬架系统时,讨论麦弗逊悬架存在主销轴线、滑柱轴线以及弹簧轴线3个轴线不共线的问题;在制动系统时与学生讨论汽车的ABS防抱死系统等。这样授课老师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车辆工程专业上的悬架、转向和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原理上。
2.授课内容与车辆工程实际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观点。“工程硕士车辆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服务于实际应用,也来源于大量的工程实际。因此,车辆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内容应面向工程、面向生产和研发第一线的汽车科技骨干人才,在教学中灌输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观点是十分必要的。来自不同厂家的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专业面的掌握也不同,所面对的工程实际问题也是不同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以后会继续在汽车行业的各个部门中工作,需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要灌输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观点,有意识地将授课内容和学生日后的工程实践问题紧密结合,引入工程背景,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English Practice)。
3.授课内容个性化,做到因材施教。来自不同企业的学生,由于工作中所涉及的汽车工程专业内容不一样,学习关注重点自然不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需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而且贴近车辆工程的专业实际,在教学内容上要个性化设置,包含基础专业内容,但也要突出各个专业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在了解学生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个性化教学内容。举例来说,对课程的基础内容,如车身、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四部分基本结构和概念,强调教学上的“精华”,代表所有专业方向授课的共性。而对和学生工作联系紧密的内容,就需要“个性化”区别对待:如第三章针对于整车方向的学生,可以结合汽车构造课程的学习,进行悬架、转向和制动系设计流程分析。
4.语言表达简单化。由于《车辆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专业性强,英语专业词汇拗口、生涩,在进行知识的讲授中,应多采用简单句。首先课程本身专业知识理解有难度,难于理解;其次,不少学生本身就带有地方口音,简单句方便理解,易听懂。
因此,虽然教材中多使用书面用语,即长句、复杂句,但在讲授的过程中杂句式无疑更增添了难度;第二,作为中国籍教师,英语很难做到出口成章,简单句能容易应尽量将其拆成单句进行讲授,利于知识的传授。
5.提倡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使用图表及多媒体。在教学中,要尽量使用图表,一方面,图表简洁明了,教师由于有图表作为参照,因而英语语言的表达将更加流利;另一方面,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眼、耳和口的互动也将使学生听课变得更加容易。此外,多媒体动画的插入和实施也更有利于将纸面静态的结构转变为动态的三维形式表达。可以利用互联网下载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与车辆工程专业紧密相关的Flas,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营造出逼真、形象的英语学习氛围,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四、建立EPBEP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专业英语教学的改进措施,建设与原有课程教学大纲相配套的EPBEP(English Practice Base on Engineering Project)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为EPBEP教学方法奠定基础。EPBEP教学方法的展开需要辅以精选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将教材的内容涉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面对的整车技术、发动机技术和汽车营销等方面的话题重点进行介绍,并兼顾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要求。此外,在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学习后,对专业知识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此提高学生听说和利用英语阐述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推出EPBEP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实际课程教学中,要摒弃只讲授语法和单词的、机械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以工程实践应用为主的、专业前沿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和内容,以及在实际专业知识中应用这些技能的能力。
课堂上针对车辆工程实例导入教学,启发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考和专业词汇的思索。引导学生用工作经验的知识回答工程实例中涉及的专业问题,引发学生对本工程实例问题的兴趣,渴望搜寻相关专业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话题词汇的“暖身训练”。之后,引导学生围绕相关工程实例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各自观点和见解,完成某项任务,并选派一名代表讲解表达给整个班级,锻炼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的能力,即EPBEP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方法广泛存在于法国的工程师院校中,主要针对工程师交流和国际化的目的,在课上展开相应工程实例讨论,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完成专业知识的表达、交流和沟通,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能力组织、表达和讨论的能力,注重工程技术知识的陈述,达到彼此理解的目的。
3.引入知名汽车企业工程问题视频讲解。由于在其他汽车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国外知名汽车企业工程师对汽车专业技术知识讲解的视频资料,项目组打算在车辆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考虑到课时有限,可以通过预留作业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课上主要是讨论、交流和表达。这样的教学方法目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引入实际知名公司的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课堂兴趣;二是增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通过反复地听,达到精听的效果,能够让学生能够写出大部分的英语专业词汇;三是要求学生针对其中一些专用词汇和段落进行翻译,提高学生对被动式、长句式和蕴含生涩专业单词的专业知识进行翻译的能力;四是锻炼学生的陈述表达能力。在精听和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具有重新组织语言,并能表达出相同内容或者回答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真正考验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刺激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
五、结束语
虽然目前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专业英语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EPBEP教学方法的推出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完善,其与实际结合的学习环境和多元互动的交流机制,一定能够为工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创造新的可能性,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桂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初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