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安全工作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机监理队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73-1
1 舒兰市农机监理队伍发展现状
舒兰市农机监理队伍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壮大,全市现有农机监理员78人,其中市级农机监理员19人,乡镇级农机站有监理员59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22人,中专文化程度的48人,高中文化的8人,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是一直年富力强、具有较丰富工作经验的年青队伍。多年来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法行政。一是认真抓好拖拉机年审率、注册率和持证率。能够很好的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农机监理各项指标任务。二是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无牌、无证、酒后驾车、违章载人等的查处和治理,进一步消除农机事故隐患,为广大群众创造平安和谐的出行环境。三是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户活动,这些示范典型,为农机安全生产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总之,这支队伍为舒兰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 目前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省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激励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使舒兰市拖拉机保有量猛增,这样也给农机监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感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收费不合理,养机户难以接受
农用拖拉机即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营业运输,各有关部门从交通征费、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环保和城建等部门都存在超标准收费和乱收费现象,严重的挫伤了农民养机的积极性,迫使一部分农民把拖拉机卖掉,又买回黄牛耕田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因此,有的个别乡镇农业机械化处于徘徊状况,农业机械的保有量一直上不去。
2.2 监督管理不佳,无牌无证车辆随意上路
近年来,舒兰市农用拖拉机数量猛增,公路、乡路、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的乡镇,农用拖拉机无牌无证,严重违章载人载客,酒后驾车,致使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由于无牌无证农用拖拉机较多,大部分又分布在农村,农机监理、公安交警人力有限,对约70%分散在农村的农用拖拉机无法监督管理,容易造成农机事故的发生,严重的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3 驾驶员素质差,法律法规意识不强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用拖拉机的迅速增加,农机操作队伍不断扩大,但大部分驾驶人员文化低,素质差,安全操作水平下降了。舒兰市拖拉机驾驶员中,有30%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50%是初中文化,约20%是中高以上文化。农村操作人员的商品经济观念有所增加,但安全生产、安全交通意识明显不足。近年来,由于建筑业的兴起,大部分拖拉机挤向城镇搞营业运输,但有一部分人只会开车,缺乏安全行车意识,大小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4 老、旧车无法监管
未制定强制报废措施。对使用年限长、技术状态差、无适用价值、安全运行、无保障的旧、老农业机械,应予强制报废的农业机械缺乏有效的强制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事故隐患;对老、旧农业机械交易,由于缺少监控手段,缺少管理措施,造成农机交易市场的混乱,致使“黑车、非驾”增多,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了威胁。
3 对今后农机监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驾驶员队伍建设,提高驾驶人员整体素质
首先要加强对农机驾驶员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政治观念,使农机驾驶人员的思想观念即要适应新形势变化,又要抵御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腐朽思想、陈旧观念,树立为“三农”搞好服务思想。其次,提高农机驾驶员安全生产意识,坚持文明行车,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只有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2 加大执法力度,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加大力度,抓好农机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农机安全常识,切实提高农民对农机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农时季节经常性的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工作。清理“黑车非驾”,纠正违章作业,对无牌、无证、酒后驾车、违章载人等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全力消除事故隐患。继续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巩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村和户的创建成果,坚决遏制重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3.3 规范农机交易市场,实行农业机械强制报废制度
市里应建立老旧农业机械交易市场,对老旧机械的交易实行有效的监控,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统一市场规划和管理。防止报废机具和非法拼装的车辆进入市场交易,以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打击“黑车、非驾”,消除不安全隐患。对农业机械实行强制报废制度,应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强制报废制度,以确保农机技术状态完好,确保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生产。
3.4 农机监理事业要发展,必须要走自己的路
Abstract:Transformation challenge habitual violation of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how to manage? Be strict with oneself, with its exemplary action team. The construction manage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a sense of security is the key. As a management strategy, real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ions is that security workers and electricians required of full-time management staff competence, good class to do the scene gives the low-down every day, managers and workers ' uniform dress code synchronization, reward and performance has implementation of paramilitary executive force. How to enhance the safety awareness of on-sit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o promote a civil project security "ten assigned act "and electrical safety "ten assigned act " echoes, construction personnel know how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have security, " Doing the former, there is fear, fear of doing well; but as long as carefully planned, pay action, it would be successful. ".
关键词:变电所;电力系统;土建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动作
Key words:substation; power system; construc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assigned act
中图分类号:TM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在输变电工程变电土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完成安全检查整改后又故病重犯现象十分严重,可称之为习惯性违章。除了施工人员安全、纪律意识不强外,与施工单位的“三级安全教育”、“农民工学校”流于形式,相关安全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有着密切关系。如何管理?打铁还得自身硬,要加强各级施工管理人员的上岗到位、监督管理的责任心,在员工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倡导变电土建工程安全“十个规定动作”与电气工程安全“十个规定动作”,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环境,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设施,才能保障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突破瓶颈、向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 输变电工程变电土建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在某供电局某次召开的承包商安全管理工作例会上,针对施工单位完成安全检查整改后又故病重犯现象,作为监理方谈对策,我发言认为现场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至少应做好两点:
(一) 专职须称职。
称职,就是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够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土建施工管理人员在工地兼职现象普遍,作为管理人员的专职安全员、电工每天要称职地完成自身工作才能兼干其它工活,这一点施工负责人在安全管理中要特注意。如何称职?简单地说,就是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每天自行完成安全检查、督促管理职责。
(二) 每天零起动。
动态管理要求“站班会”根据每天不同现场内容做好技术交底,不能“一蹴而就”,没现场交底就不能仅凭经验干活。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每天太阳都是新的,每天施工前先做好“三交三查”(交任务、交技术、交安全;查衣着、查三宝、查精神状态),这样才能遇事不慌,应对有策,举措得当,旗开得胜。
安全管理工作要有专职人员,班组安全工作要每天从零抓起。这是对付安全作业违章通病的一剂良方。这里再补充二点内容,要做到:干群同步走,奖罚律严明。
(三) 干群同步走。
施工单位“三种人”(项目负责人、工作负责人、安全员)要求工人群众在施工时管理干部人员要同步到场,“三统一”(统一安全帽、工作服、工作证)对管理人员有着与工人同样的要求,施工企业要加强人文关怀,保证安全帽与工作服质量合格、可靠宜人。要知道,同一工地施工,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这也是准军事化管理的要求。
某供电局业主方要求在建工程施工企业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工作,以提高该承包商单位的凝聚力、执行力、竞争力。
准军事化管理[1]就是仿效军事管理方式和经验实行内部管理,通过企业全员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改革意识、质量意识、纪律意识和政治、思想、作风、业务素质,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畏艰险、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提升员工精气神,消除习惯性违章。准军事化管理的要求是在企业内部只有员工关系,在工作中只有上下级。它倡导创造环境与机会,发挥协调、沟通、安抚、调整、启发、教育的作用,让团队成员从生疏到熟悉,从防卫到主动,从排斥到接纳,从怀疑到信任,讲究团队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内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从而解决影响关系问题。 由于推行准军事化管理能有效解决影响凝聚力形成的关键性问题,所以能有力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施工企业能在团结与和谐中健康发展。
(四) 奖罚律严明。
施工队劳务合同对应于施工承包合同中安全施工保证金处罚标准,要制订有安全奖罚条款,并落到实处,迫使施工队加大自身的约束力,同时使处罚的行为、标准有据可依。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施工企业中推行准军事化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的执行力,用军队令行禁止和军人绝对服从的作风,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服从意识和执行力。它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领导的指示,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条件执行,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创造条件也要执行。对于不服从指挥,执行不到位的,坚决按规定进行处罚,从而保证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就是学习军队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管理经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这种精细化管理要求施工企业制定每个岗位的职责范围,明确每个员工的责任,让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每一项工作从开始到结束,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形成凡事有人管,凡事有人做,凡事有人考核,凡事有人监督的工作氛围,杜绝推诿扯皮、职责不清等问题的存在。
二、 输变电工程变电土建安全施工“十个规定动作”
某供电局业主方对应电气工程“十个规定动作”(凭票工作、凭票操作、戴安全帽、穿工作服和绝缘鞋、系安全带、停电、验电、接地、挂牌装遮拦、现场交底),开会提出了土建工程“十个规定动作”(1.通过施工前安规“应知应会”考试;2.戴安全帽;3.穿棉质工作服和绝缘鞋;4.戴工作证;5.系安全带;6.检查用电设备满足“一机一闸一保护”要求;7.使用合格施工机具,并配置操作说明;8.防高支模倒塌;9.挂牌装围蔽;10.开站班会,再开工)。
我认为很有创意,或可修改为如下十点较妥帖:
1.依样板工作;2.凭票证操作;3.戴安全帽;4.穿工作服和工作鞋;5.系安全带;6.辨识预控危险点;
7.操练应急管理;8.使用合格机具;9.挂警示牌做围蔽;10.开站班会现场交底。
下面我将这十个动作一一讲解,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 依样板工作。
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广东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程标准》、《广州供电局电网建设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指导图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标准要求现场制作安全文明施工样板点,经验收后作为施工人员的工作样板,淘选出施工队合格人员进行施工,以规避安全隐患风险。凡达不到样板要求施工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二) 凭票证操作。
建设系统土建施工人员需持有平安卡、施工任务单及施工图纸方可操作施工。南方电网系统明确要求持“两票”(工作票、操作票)进行现场施工操作。要求参建单位施工人员开工前安规“应知应会”考试合格,将其作为开工“十大必备条件”之一;作为南方电网系统要求的“三统一”(统一安全帽、工作服、工作证)之一的工作证,估计将来是类似“平安卡”带芯片的,工地应配有刷卡类考勤机。而工地餐饮工作人员需持有健康证,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焊工、架子工、桩机工、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建筑起重机械司机、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专职安全员需持有省级以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资格证方可上岗。焊工操作时还须持有动火作业票、灭火器方可进行焊接工作。
(三) 戴安全帽。
安全帽须为合格品,帽内要贴有安全检验合格证,过期或损坏要更换;施工企业按施工组织设计及电网系统要求配置统一识别的安全帽,员工正确佩戴安全帽方可进入工地现场,帽箍、帽绳要松紧适宜扣戴好。
(四) 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工作服颜色要统一,宜为棉质工作服且长袖长裤;登高作业(如架子工、木工、司索工、司机等)须穿着软底工作胶鞋,用电作业(如电工、焊工、钢筋工、桩机工、安装工等)须穿着绝缘鞋,绝缘鞋又分绝缘布鞋、皮鞋与绝缘水鞋,按需要穿着。
(五) 系安全带。
安全带须为合格品,安全带上要贴有安全检验合格证,过期或损坏要更换;高处作业时高挂低用,带绳长度宜为2.5m,系带要松紧适宜扣戴好。无挂绳的安全带即使穿着亦不符合安全要求。
(六) 辨识预控危险点。
所谓危险点,是指在施工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动作等。常见土建施工危险点有: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楼梯口、电梯口、预留口、通道口,沟坑槽和深基础周边、楼层周边、楼梯侧边、平台或阳台边、屋面周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其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封闭井室、场区起重机械、交通车辆、习惯性违章等。其中,习惯性违章极易使危险点诱发为事故,它是生成和引发危险点的人为因素,要有效地控制危险点就必须根除习惯性违章。认真了解即将开展的作业情况,分析即将开展的作业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给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同时,回顾过去完成同类作业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作为预测此次作业危险点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的参照。这种对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点进行提前预测和预防的方法,我们称之危险点预控法[2]。要有效地控制危险点,必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接受安全教育,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危险点预控理论来指导日常工作,坚持每月、每周、每日的危险点预测与分析制度,彻底杜绝习惯性违章作业,完善各种安全设施布置,防止坍塌、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发生。
(七) 操练应急管理。
按安全作业要求,熟悉施工现场存放的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等作业内容,参加应急演练与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做到“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工地员工是应对现场施工突发事件的行为主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处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员工是否掌握必要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影响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员工掌握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应急处置到位,才能实现工地应急管理“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最终目标。
(八) 使用合格机具。
使用机具要有合格证、不漏电。机具施工用电要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每台机具设备必须有单独的开关箱,该开关箱应安装独立的闸刀开关和漏电保护器)。在土建施工工地,机具作业常见缺陷有:开关代用不匹配、用电无接地线、接地电阻不良、漏电开关不动作、配电箱破损、电线接头松动、皮带轮无护罩、气压表破损、使用不当等等;易造成烧伤、触电、火灾、绞伤、爆炸等人身安全隐患。机具缺陷检修时按电气工程“十个规定动作”去执行。
(九) 挂警示牌做围蔽。
对土建施工危险点周围,如:“四口五临边”等,须做好遮拦、围蔽,外挂警示牌;道路旁施工,入夜还要挂醒目的长明红灯。对于脚手架拆卸区域、建筑物拆除区域等危险点,拆卸、拆除施工时还应有专职看守人员进行监护。
(十) 开站班会现场交底。
传统每天的班前会,今天赋予新意叫“站班会”,有准军事化管理涵义。每天开工前的站班会要求做到“三交三查”,重点除派工之外还讲安全,分析、预控危险点,确保员工无带病工作,需做好站班会文字记录及拍照存档工作。
这“十个规定动作”实行起来还有个适应过程,需做宣教培训工作。
三、结语
变电工程土建安全施工“十个规定动作”与电气安全施工“十个规定动作”遥相呼应,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通过宣教培训,“抓短板、堵漏洞、反违章、强素质”,员工个体素质的提高就能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战斗力。把土建安全施工“十个规定动作”带入“准军事化管理”,加上前面提到的安全管理对策正确实施,输变电工程变电土建施工安全管理瓶颈将得以突破,管理人员就能从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考虑更重大的事情,解决更紧要的问题,而不是疲于奔命地抓检查、跟返工、救急火、落入反复安全整改的怪圈。
参考文献:
[1] Yixi.Tears~ . 准军事化管理-MBA智库百科 ()
[2]刘振敏. 浅谈危险点预控[J]电力安全技术,2002年第1期第4卷。
论文摘要: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可靠、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居等问题。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卜。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
(二)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三)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 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陇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二)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帆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四)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已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五)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总之,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任国明,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二)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三)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四)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二)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例如,可在企业中制定可操作性的“工艺、工序安全责任书”、“现场作业安全手册”、“工艺、工序管理卡”等标准化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应尽量简明详尽,操作性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此外,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又如,可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一定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让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教育并从中汲取教训。
(四)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五)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广泛的业务培训。全体职工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可以提高安全意识,熟悉和掌握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规章制度。尤其要通过安全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事故的处理能力。
总之,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任国明,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5).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责任 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对策和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但是,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和电力职工的安康,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它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影响着电力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但安全生产时刻提醒着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十分重要,关系到千家万户,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足尚存,我们不能高枕无忧,要不断加以改进。
1.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安全工作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安全,也关系到他人的安全。电力职工队伍是一支能吃苦、讲奉献的队伍。为了确保用电安全,为了规范电力市场,我们电力职工付出了很多。如果再不注意安全,不把安全时时刻刻记在心头,那么我们职工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因为大家都知道“水火无情”,但如果对安全麻痹大意,电就像一个杀手。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责任重大,我们每一个人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的安全,牵系着母亲的心,牵系着儿女的心,更是维系着幸福家庭的纽带!我真心期望,每一位电力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千万要当心,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保护好自己,杜绝一切悲剧发生,千万不要违章作业,真正的做到:“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因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2.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2.1 农电体制改革后,给安全管理带来压力。农电体制改革后,电力部门政企分开,原供电局进行公司化改组及商业化运营,也就是说电力部门不再行使政府管电行政职能。管理职责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农电工进行统一收编,农电工的人身安全纳入了供电企业安全管理范围,使供电企业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
2.2 在依法保护电力设施上等方面有待于加强。如有线电视线、通讯线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项目法人与设计、监理、施工方签订的协议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供电企业电力设施发生被窃、破坏的情况比较多,窃电给社会和电力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2.3 部分人员不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存在侥幸心理。有资料显示,在责任事故中,90%以上的是责任人心存侥幸,安全意识淡薄,危险点分析不到位,安全措施未做到位而造成的。的确,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正是一些人有了“安全及格就行”的思想,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轻则设备受损,重则人身伤亡;如果每个安全责任人能够树立“安全只有满分”的思想,100%严格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办事;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许许多多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3.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大家知道,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已经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息息相关,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有一整套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及细则、作业指导书等来规范,规范人的行为,规范设备操作流程和程序。一是要坚持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用“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二是要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规范现场作业程序,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能空,以避免人员重大伤亡和电网事故的发生。
3.2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以线路及配变台区为单位,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各级承包。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局面;将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二是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一定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之时,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适应或超前发展,并及时让电力职工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危险点预控理论来指导日常工作;坚持每月、每周、每日的危险点预测分析制度,彻底杜绝习惯性违章作业。加强人员的上岗到位监督管理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电网安全、员工安全、企业稳定及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