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族特色艺术

民族特色艺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族特色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族特色艺术

民族特色艺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演美;民族特色

一.表演美在声乐独唱艺术中的表现

表演美在独唱艺术中有着重要的表现,首先有助于表演者对作品进行演绎,表演是一种展现的形式,可以将创造者的内心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别人看,表演者不仅是一个传导者,同时也是一个创造者,对原创作品进行着新的创造,使作品具有自己特征。不管是声乐表演,还是话剧、戏曲表演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声乐艺术中,是将音乐元素和表演手法相结合来表现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所以仅仅通过演唱技巧,是不能完整地对作品蕴藏的涵义进行表达的,这就需要借助一些辅助的表演技巧,比如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使要表现的作品更具有美感。其次,表演美在声乐艺术中的表现还体现在观众的方面。观众通过演唱者的肢体语言、面部神态等表演,可以更完整、更深刻地了解作品。最后,表演也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演绎者都是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进行演唱,或多或少都会给作品加上自己的烙印,这就使作品有了新的生命[1]。

二.解析独唱艺术中的表演美

1.声腔美。声腔美是民族声乐独唱表演的基础和灵魂。首先对歌曲的演绎起主要作用的是演唱者的嗓子,一首歌曲完成时只是存在于纸上或者是电脑文档之中,是没有生命的,要想使人们能够对它进行了解,还需要演唱者的演绎[2]。演唱者首先要对作品进行理解和感悟,明白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和所要表达的信息,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声腔将作品演绎出来,赋予其生命和灵魂。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演唱者的声腔,作品才真正地拥有了被人们知道和了解的机会。其次,声乐艺术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运用声腔演绎时不仅要注意气息的科学使用,还要考虑到作品的特色,有的作品只有通过当地语言的演绎才能表现出作品的精髓。最后在利用声腔演唱时,还要注意感情的渗入,只有有感而发,饱含深情,声腔美才能够得到最好地体现。

2.体态美。声乐独唱艺术中的表演美之中包含着体态美。体态美主要体现在审美的主体演唱者身上,首先第一层次指的是表演者的造型艺术和肢体表现,独唱者在进行表演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妆容,穿特定的演出服,体态美直接体现给观众的就是服装和造型。独唱艺术不比戏曲,所以造型和妆容不能过于夸张,但是也不能太过简单,毕竟独唱艺术是靠独唱者个人来进行表现的,太过平淡的造型压不住整个舞台,所以妆容造型要合适,还要和作品的内容相得益彰。第二层次的体态美指的是演唱者的风度和姿态,除了唱腔,演唱者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作品,有的歌曲并不适合单调地站在舞台上进行演绎,适当的手势和姿势有助于作品的演绎。最高层次的体态美指的是演唱者的性格,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受教育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性格和气质也是千差万别,影响性格的因素有很多,演唱者在舞台上体态美的最高层次就是性格和气质,有些演唱者的气质很能给作品加分,比如宋祖英和陈思思,都居于古典美的气质,在进行演唱时令观众赏心悦目。

3.个性美。很多表演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由于具有个性美。个性美首先指的是作品的个性,声乐作品具有很深厚的民族性,创作者会根据某地的特色为因素素材,运用当地的语言,融入当地的风俗来进行音乐的创作,并且创作者对音乐的感悟角度和创作的手法是不同的,所以也是作品个性美的来源之一,比如《峡江情歌》和《三峡,我的家乡》这两首今年以来比较成功的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荆楚风情。同时,声乐独唱表演中的个性美还来自演唱者的差别,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同一首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演绎者个性的展现,对于作品的演唱不应该一味地模仿,要将自身的特点和作品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个性美。

三.独唱艺术中表演美的实践

(一)心理调节。演唱者在进行演唱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造成表演现场的紧张,影响表演美的体现,比如对作品不够理解,不能准确理解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涵义以及蕴藏在作品中的感情,或者是当时的造型妆容不合适或者演唱者自身的演唱水平有限,都会在表演中,导致紧张不自信,影响演唱时的表演美。解决心理紧张这个心理问题的措施之一,就是积极主动地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地的风俗人情和文化特征,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要在平时锻炼自己的歌唱技巧,增强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表演的时候有自信不紧张。除此之外,演唱当天的舞台设置和妆容设计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心理问题调整好,表演美才能合格。

(二)表演美的训练方法。表演美是可以进行训练的,首先是眼神,和观众的眼神交流能传达很多信息,对于眼神的训练,可以借鉴戏曲和话剧训练眼神的方法,眼睛要有神有力,要富含感情;其次是造型和妆容,观众通过视觉可以看到演唱者的造型和妆容,合适的造型和妆容可以为表演美加分,可以根据作品所表现的故事,参考当地的风俗,来设计造型和妆容;对于演唱中姿势的训练,可以观看前辈们的表演视频,或者现实生活中找到专业的老师进行学习,演唱者在台上的活动本来就不多,合适的姿势是为数不多表演美的来源。最难进行训练的是表演者的气质,这是一个长时期的训练过程,需要积极主动地对演唱事业进行学习,在长时间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气质[3]。

四、声乐艺术的民族特征

(一)情动于中,以情带声。声乐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歌唱是情感的产物,歌唱中的发声、吐字、运气和行腔等都是为表达感情服务。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演者要以感情为依据来调动声乐技巧和表演手段。这里所说的“情”是指演唱者在自身深厚文化底蕴和灵敏艺术感悟力的帮助下,准确地提炼和把握艺术作品的主旨和意境,从而细致入微地表达出创造者的思想感情。只有演唱者自己首先被作品感动,才能在演唱作品时注入自己的感受,从而打动观众的心。

(二)以字行腔,以声传情。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一直秉承以字带声、字正腔圆的优良传统。语言是表达感情的重要载体,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语言形成受到各民族语言的直接影响,与国外的美声唱法不同,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唱法语言性比较强,重视咬字的清晰度,字头、字颈、字腹和字尾的出声、引长、收声和归韵等等多种唱字方法有机结合,并且有种类繁多的融字方法。字头的发音要简练、准确、清晰、有力,可以根据作品内容做适当的处理,比如加强语气或夸张等等。字腹的引长是能否做到字正腔圆的关键,必须要有相对稳定的状态和明确的支点。字尾收引归韵,要求是简短有力,清楚明晰,这样才能达到以字行腔、以字带声的目的。自古以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就十分注重由情到声、到形、再到字这样由内而外的过程,不仅丰富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方法,形成了我国声乐艺术的特色,而且培养了一代代既有民族特色又有鲜明个性的优秀民族声乐艺术家。比如郭兰英老师,在她演唱的《小二黑结婚》、《窦娥冤》等唱段中,字正腔圆,以字行腔,以字带声,以声传情,完美地诠释了人物性格及其情感内涵。

(三)声情并茂,韵味悠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韵味是指通过作品语言的表达、声音的表现手法和感情的抒发方式等创造出意境深远、思想深刻的境界。字、声、情的表现要相互协调,相互融通,才能形成愉悦深情、传神动人的悠长韵味。歌唱中对韵味美的追求其实也就是对声情并茂这种艺术最高境界的追求。从古至今,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很多会出现“唱中有做,连唱带做”的情境,有时靠语言不足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就会嗟叹,当嗟叹也不足以充分表达情感时,就会引发肢体的动作。唱中有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欢,这样的表现方式使演唱者更容易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从而反映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弘扬中华民族特色方面的美学追求。

参考文献:

[1]郭睿.民族声乐独唱艺术的表演美与演唱的情感因素探讨[J].四川戏剧,2012,03(9):120-122.

[2]尹攀.浅议民族声乐独唱艺术的表演美与演唱的情感因素[J].大众文艺,2015,15(4):154.

民族特色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族风格;画面;文字;人物;色彩;背景;透视

1、文字独特有神韵

动画中文字由静态变成动态,呈现出与纸上阅读方式完全不同的效果。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文字的设计是否有吸引力成为动态设计的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动画影片可以采用不同的书法风格来与影片匹配,书法和影片风格相得益彰。水墨动画的片头文字大多是用苍劲有力的隶书、楷书,带有古朴风格的影片用篆书将会更合理。在民族动画片头中,文字不单单是独立出现,有时会采用一些传统符号衬托,如金石、传统纹样等;有时字幕游走的方式也很独特,模仿古代书卷阅读形式,从右往左平移,更具民族意味。《大闹天宫》的片头采用红底与蓝黑相间的火焰做背景,文字采用楷书,稳健文雅,遒劲隽永;《骄傲的将军》片名出现时也是红黑背景,字幕背景为衙门大门,文字采用的是魏碑体,用笔强调方折、骨力、质感,气势粗犷雄强壮美;《牧笛》中文字与杨柳间隔摆放,错落有致,从右往左平移,风格独特。在动画中,背景墙面装饰的牌匾、对联、扇面、中堂画等,都可以很好地和书法结合。在传统的实验片中,尝试用大段的纯文字背景,也很有民族雅趣。

2、人物生动形象

民族动画中脸谱化的头像用简单的色彩平涂、拼贴组合,并赋予其一种神秘的隐喻色彩,如京剧中的红脸含褒义,黄脸和白脸含贬义,黑脸、脸和绿脸为中性,金脸和银脸含神秘。民族动画艺术采用的多是民间色彩体系,常使用原色,原始朴实,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民族动画常出现符号化人物设定,符号化人物的特点是形象带有象征性,易于识别,外貌特征相异的人物形象在出场时就给了人们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因此,形象在出现时,正邪分明,群众一见便知谁好谁坏,这是约定俗成的审美特性造成的心理定式,这种约定俗成是一种长期的心理沉淀形成民族审美心理。人物形象的脸谱化,正角一般相貌不丑,反角则相貌猥琐。《骄傲的将军》吸取了中国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剧中那个善于阿谀奉承的小官则采用了传统的小丑人物的三花脸,而三花脸的小人形象刻画出了人物狡猾,善于溜须拍马的个性特征。

传统动画具有大处大夸张,小处更细腻的特征,这种处理手段使细节更细微,更能体现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大闹天宫》里的玉皇大帝,突出白胖、臃肿的形象特征,用眼袋,下垂的弧线来表现人物松弛的肌肉。柳叶眉及六缕胡子呈对称分布,使外表看起来很严肃。鼻梁和脸庞三堆淡淡的脂粉块、细长白嫩的双手,暴露出他那养尊处优、昏庸无能的本质,可谓是细致传神,入木三分。

服装服饰也是人物形象细节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夏商周直到近现代,都以极其鲜明的特色为世界瞩目。这是动画中服饰设计可以借鉴的的宝库。《大闹天宫》中玉皇大帝的服饰设计上,借鉴了宋代帝王之服,头戴被简化的通天冠,身着白衣红裳,衣领被夸张成具有装饰味的大立领,上身套着方心曲领,腰系革带,一副帝王的装束,体现出人物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3、色彩民风浓厚

红色在我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象征了生命、喜庆和吉利,被称为“中国红”,故而宫殿的宫墙、檐墙多用红色;剪纸艺术和中国结,也多用大红色。在动画中也遵循了这种规律。动画片的字幕采用了传统的红色作为背景屡见不鲜。《骄傲的将军》在色调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朱红,石绿等传统色调,极富中国特色。

民间艺术是以“五行观”为基础的色彩体系。该色彩体系,多用原色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极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强烈的生命张力。不论是中国画还是民间艺术的色彩体系,它们都注重固有色和对比色的运用,并以“红、蓝、白、黑、黄”五色为正色,这是与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相适应的。尽管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 念在改变,但人们内心深处的用色习惯、审美倾向和色彩情感一直来都受“五色”和“五行观”的影响。《哪吒闹海》的背景大都以民间画常用的青、绿、红、白、黑等传统原色加以提炼进行绘制,使人们感到常见又新鲜,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创新的使用。

4、诗意盎然的背景

传统绘画讲究虚实相生,努力营造诗意效果。古代绘画论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疏密的布局上走点极端,以强化观众的某种感受,创造自己的风格。比如《牧笛》,牧童和牛戏水时画面大量空白,只看到牧童和牛色身体的局部,没有画水,却让人感受牛在大片水中游玩的惬意;同时,在瀑布山泉的表现上并没有着意去刻画泉水的形象,而是着重刻画水边的山石。浓墨湿笔,勾皴并用表现近水边的山石,随着山泉渐远而墨色变淡,运笔变简,运用空白法使泉水流动的感觉更加突出生动。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 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这就是构图最终的目的。《三个和尚》的庙中和尚打坐时的构图,似立轴式,采用对称的方式,形式对称,但对称元素相异,使整个场景里发生的一切一目了然,老鼠的活动、菩萨表情的变化、三个和尚的动作、表情也产生强烈的对比,增加了戏剧性的幽默效果。

5、总结

中国传统动画无论借鉴怎样的绘画艺术都体现创作者对主观感受的表达。民间年画、剪纸、壁画等等都是来表达创作者的美好愿望。中国传统动画是综合了中国传统中的各门艺术,利用她们的共同性,和一样的艺术观,把她们结合到一起。它的以虚带实追求韵味的意志在国际动画艺术交流中获得众多荣誉有力的证明了中国传统动画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民族特色艺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特色;体裁形式;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民歌内容广泛,涉及民族历史、生产劳动、社会交往、爱情婚姻、歌颂生活、抨击邪恶的内容。这些众多的民歌中,有的有固定的词曲,有的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心境即兴填词,也有一些民歌可用于伴集体舞,在欢聚的篝火晚会、喜庆节日民间舞会上,歌唱起到烘托气氛、统一舞蹈步调、交流情感的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鄂温克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歌中认识和了解他们的历史,感受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听到他们赞美家乡、怀念故土以及对纯真爱情的歌颂。

一、鄂温克民族的特色主宰着鄂温克民歌的艺术特色

鄂温克的含义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所以鄂温克民歌曲调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气息,具有宽广、抒情的艺术特色。

鄂温克族民歌结构方整对称,多由上下句组成,或由单乐句的不断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既使用比较古老的三音音列,又使用五声音阶。

鄂温克族众多的民歌中有的有固定的词曲有的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心境即景生情,即兴填词。有很多歌曲是他们用同个曲调,在不同场合填上不同的词,来吐露心中的喜怒哀乐。也有一些民歌可用于伴集,在欢聚的篝火晚会、喜庆节日民间舞会上,歌唱起到烘托气氛、统一舞蹈步调、交流情感的重要作用。

他们的民歌,既是歌,也是诗,都是通过唱来表达的。有长有短,有几行的,也有几十行的。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较长的叫故事歌。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那悠扬奔放的旋律,表现了生活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的鄂温克人宽阔的胸怀、质朴的性格。鄂温克族的民歌,分为“猎歌”、“牧歌”、“情歌”、“酒歌”和“萨满神歌”等种类,其中“牧歌”和“猎歌”,表现了鄂温克族勇敢而质朴的性格。

鄂温克族民歌的歌词讲究押头韵,衬词较多,同样也是优美的诗,歌咏起来,十分上口。歌与诗、舞成为浑然一体,是鄂温克族民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二、鄂温克民歌从内容、调式、旋律三个方面表现其体裁形式

鄂温克族传统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鄂温克民歌在内容上表现了它的体裁形式。鄂温克民歌在旋律上既有三音音列又有五声音阶,体现其宽广、豪放的歌唱特色。在歌词内容上,鄂温克民歌都是即景生情、即兴填词,歌词的内容体现出人民日常生活种的喜、怒、哀、乐,歌词讲究押头韵,朗朗上口,歌词中蕴涵着鄂温克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深林和草原的热爱,很多歌曲鄂温克族人民用相同的曲调在不同的场合填上不同的词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即兴的歌词体现其悠闲、抒情的歌唱特色,表现了鄂温克族人民热爱生活、歌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 鄂温克民歌在调式上表现了它的体裁形式。鄂温克族传统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除了受其生产方式、民俗习惯、语言音调、民族审美心理影响外,在音乐上还通过一定的调式与旋律来体现。

因为鄂温克族的先人是萨满,所以鄂温克族民歌分三大类:(1)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短调”的特点是曲调平稳,节奏规整。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

鄂温克族传统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其中的宫调式、羽调式与徽调式民歌最能体现其民族音乐风格,也是鄂温克民族音乐的代表调式。这样的调式决定了鄂温克族民歌的歌唱特色:宽广、豪放、热情、奔放,音域宽广,粗犷的音色中不乏体现细腻的情感,以及鄂温克族人民歌唱大自然、歌唱生活的热情。

3 鄂温克民歌在旋律上表现了它的体裁形式。鄂温克族民歌结构方整对称,多由上下句组成,或由单乐句的不断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

鄂温克族众多的民歌中有的有固定的词曲,有的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心境即景生情,即兴填词。这样的旋律就决定了鄂温克族民歌热情、豪迈的歌唱特色,即兴填词随意性强、适用性广,即兴的歌词、在不同场合填不同的词,吐露鄂温克族人民心中的喜怒哀乐。也有一些民歌可用于伴奏,在欢聚的篝火晚会、喜庆节日民间舞会上,歌唱起到烘托气氛、统一舞蹈步调、交流情感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民歌具有以抒情、亲切的歌唱特色为主。

民族特色艺术范文第4篇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传承于辽北的铁岭、开原、调兵山、昌图、西丰等地。铁岭及辽北的朝鲜族是中国朝鲜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早移居我国的朝鲜族。根据“铁岭县志”记载,朝鲜族最早在铁岭居住是明朝万历年间或清朝初年,与东北其他地区相比早一些(东北地区朝鲜族居住史一般为200年),已有400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构成了朝鲜族民间故事这一独特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态生存和传承的特殊环境。

因为朝鲜族民间故事是从古到今世世代代口传下来的,无法考证它的原创者,但它最好地蕴涵着朝鲜族先人们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精髓。铁岭朝鲜族中口传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为数甚多,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朴纪东、郑永守、朴炳大、玉元实、金鼎淳、李周善、金钟元等老人都能讲述上百则的民间故事,而且富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是一代一代口头流传下来的,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既有神话、民间传说、魔法故事,也有生活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笑话、熟语等。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生动有趣,不仅有鲜明的主题,而且还反映了朝鲜族民俗特色和讲述人本人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艺术风格。

铁岭朝鲜族人民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创造了具有浓郁辽北特色的朝鲜族民间故事,留下了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遗产。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在作品的内容方面有鲜明的迁移民族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铁岭地域文化特色。各类体裁的作品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朝鲜族古老的原始崇拜的继承

在几位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传承人讲述的上千则故事中,有数十则关于太阳神、月亮神、熊神和朝鲜族祖先以及历代朝鲜族先人的传说,有始祖神话、部落神话、自然神话等,其中始祖神话、部落神话都是借助古代文献的记载得以流传。如《三国史记》《三国遗史》《东明王篇》《檀君神话》《朱蒙神话》等,都是表现朝鲜族古老的原始崇拜的神话。

朝鲜族的自然神话也有流传,诸如,郑永守讲述的《千年水》《福神》和李周善的《风神》《洪吉童传》,还有黄特洙讲述的《人为什么长头发》和朴炳大讲述的《洪水神话》等。

另外,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中,还有历史上的其他实有人物故事,如朝鲜李氏王朝五百年间的李成桂国王、发明朝鲜文字的世宗大王、多智多谋的御使朴文秀等等。

(二)对历代本民族先人生活的展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反映朝鲜族先人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故事有《坏成好事》《争福的少年》《抓狐狸》《十年扛大活儿》《破镜奴》《善良贤惠的妻子》《宽宏大量积大德》《孟士成佳话》等。

(三)情节曲折、生动感人的道德训诫故事

以朝鲜族祖先的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故事有《孝子龙凤狗汤的传说》《和睦的家庭》《报恩的灵魂》《蟒蛇与孝女》《奇怪的报恩》等故事,讲的是朝鲜族的孝道和邻里间和睦相处、对人忠厚、知恩图报的为人之道;反映劝善惩恶道德训诫故事和朝鲜族先人聪明智慧为主题的有《善与恶的报应》和《喇叭和虎皮》《聪明的童子》《贪婪者的下场》《害人等于害自己》《恶毒的婆婆》《被老虎咬死的和尚》等故事。

(四)反映到中国辽宁的移民史和与汉族的交往、对本土的热爱

反映朝鲜族和汉民族以及其他文化融合的作品流传较为普遍,这些作品反映了朝、汉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婚姻往来、生活习俗;朝、汉民族之间的农耕纺织、文字交流、礼仪习俗、通婚等历史过程,使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具有浓郁的地域性。代表性作品有:《李斗贤和金顺爱》《在梦中唤起丈夫的女人》《王老汉娶明月》《洪翻译的请兵史》《柴河的故事》《龙山的传说》等等。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讲述者,以他们活泼的艺术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朝鲜族历史和朝鲜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愿望。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凝聚着朝鲜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一)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素材广泛、主题深刻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所讲述的主要类型有动植物故事、神异故事、一般故事、幽默故事等二十多种,再把它具体分成起源故事、智谋故事、超人故事、善恶报应故事、教训故事、命运故事、夸张故事等等。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之所以包罗万象,从中可以了解整个民族的历史和生活的各个角度。

(二)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

讲述者大多是使用朝鲜族本民族语言,而且还大多是使用朝鲜族大众的生活语言。他们在讲述故事中,普遍运用大众语言和比喻夸张手法,语言生动鲜活、幽默风趣,使口头民间文学具有更强的故事性;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经常使用汉字语,使铁岭民间文学更具地域特色;经常运用大最脍灸人口的哲人睿语、格言俗语,使民间故事更具有思想性,使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熠熠生辉,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三)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情节别致生动,结构形式完整、功能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不仅从内容上重复少,而且在故事的构成和形式上就有数十种。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人,以自己超群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才能,塑造出许多生动活现的人物形象,更使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表达的语言优美动人,使听者仿佛看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同尝到美酒佳酿,有一种美的感受。

(四)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仅反映朝鲜族的亲属关系、婚丧祭礼、年中习俗、官职制度,还反映了歌谣和占卜、风水、巫俗、民间信仰以及古代人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辽北朝鲜族民间故事,即守护着本民族特征和传统,同时也吸纳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营养。以民间传承的故事、民歌、歌谣、俗语、格言为载体,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朝鲜族文化源流体系,同时构成了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三大特征。

(一)传统的民族历史特征

1.对日月星辰、天体万物的崇拜和信仰。

2.对本民族祖先的崇拜。

3.对本民族传统的崇拜。

承载这些内容的神话、传说、故事、展示给我们的是朝鲜族人民的原始信仰。由这种信仰所产生的伟大奇异的幻想,创造了优美传奇和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

(二)鲜明的地方特征

1.浓厚的地方色彩。

2.鲜活的时代色彩。

铁岭朝鲜族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地方,不论从思想、文化、生活习俗,都受到其它民族极大的影响。因此,反映在他们所讲述的故事中,也必然染上浓郁的地方色彩。

(三)多彩的艺术特征

1.鲜活的人物形象。

2.感人的人生哲理。

民族特色艺术范文第5篇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人口超过5 000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等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交通影响及环境阻隔,云南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经济文化水平不高,医疗条件还不发达,在日常饮食当中,他们依托当地自然物产,注重饮食进养滋补,探寻饮食治病健身规律,并在长期的饮食探索中形成了一类药食合一,讲求原汁原味和滋补功效的民间药膳。这些民族民间药膳不同于药味重、适口性差的汉族药膳,具有用料奇异、口味独特、技法古朴、美味滋养、讲求自然趣味的特点,为当地少数民族常做常食。如:佤族的鹌鹑肉汤;哈尼族的苤菜根炒肉丝;布朗族的油炸花蜘蛛;傣族的帕哈煮螺蛳;白族的木瓜焖鸡、杜鹃花炒肉片;纳西族、普米族的天麻扣岩鸽;怒族的斜拉;壮族的小黑药炖鸡……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现罗列介绍其中较特别的几种。

一、煮鹌鹑肉汤(佤族)

生活在云南省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双江、镇康、永德等民族自治县的佤族,最喜欢捕捉鹌鹑煮汤喝。佤族古老民歌中唱道:“水芹菜汤淡如水,鹌鹑肉汤美无限”。他们加工鹌鹑手法很独特:将鹌鹑摔死后毛不生拔,而是放在明火上燎去毛,再把毛根拔干净,烧烤一阵,待鹌鹑肉烤黄,再剖腹除去内脏,鹌鹑肉不用水洗,以免营养和鲜味损失,砍成几块放进锅里注入清水,采几片槟榔鲜叶洗净后在手心里揉几下,放进锅里和鹌鹑肉一块煮,最后再加入适量的酸笋、盐巴、辣子和花椒面。这样煮出来的鹌鹑肉汤,原汁原味,酸辣鲜醇,香气宜人,闻之口角流涎。云南阿佤山区,佤族同胞劳作归来,一碗“鹌鹑肉汤”下肚,顿觉神清气爽,精神倍增。

鹌鹑肉质鲜美,含脂肪少,食而不腻,不仅是老幼病弱者的营养滋补佳品,而且是治疗许多疾病的良药,素有“动物人参”之称。中医学认为,鹌鹑性甘平、无毒,具有益中补气、强筋骨、耐寒暑、消积热、利水消肿的作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指出,鹌鹑的肉、蛋有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热积之功效。经现代临床医学试验,鹌鹑的肉蛋对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气管炎、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小儿疳积、月经不调病症都有理想的疗效。

二、帕哈煮螺蛳(傣族)

这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傣族的美味佳肴,素以做法讲究、佐料齐全、汤白、味香、麻辣著称,并有消炎解毒的食疗作用。帕哈,生长于亚热带阴湿处,属灌木,择尖部而食,香味浓郁,是香料中含叶绿素最多的一种。田螺味甘、性寒、祛湿、清热解毒,并有助于合成眼晴中的视色素,起到明目及防治夜盲症的作用。

中秋期间,田螺壳薄肉厚,螺身浑圆,肉质嫩滑甘美,特别清甜爽脆。当地人从田间捞得田螺后先用清水养2~3天,每天换洗3次,使其吐出腹中的泥沙,减少烹调中的土腥味,捞出切去田螺的尾部,辣椒切成末,空心菜切成段。炒勺上火,注入油30 g,下田螺煸炒至脱盖,捡去盖,盛出。炒勺上火,放入油70 g,下辣椒稍炒,下田螺加盐煸炒3分钟,倒入料酒焖煮至酒干,注入开水,下猪骨、葱姜、花椒煮1小时后下香菜、瓜尖、空心菜、酸笋、蒜,煮熟,待起锅时下帕哈、味精,装碗,淋上麻油上桌。将酱油、麻油、味精、荆芥、芫荽、蒜、汤兑成调味汁佐食。此菜用科多样,制作讲究,成菜汤醇味美,多味复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饮食特色。

三、斜拉、巩拉(怒族)

此菜是生活在三江并流区域的怒族名菜,在怒族话中,“斜”是肉,“拉”为酒,“斜拉”汉语的意思是砂罐醉鸡。云南怒江峡谷盛产漆树,漆树籽中榨出来的油为漆油,这种油刚榨出或加热后是半透明的,冷却之后就凝固成块,携带方便,当地人常作为礼物互相赠送。

漆油具有食药兼用的优点,具有滋补养身、快速恢复体力、提神补气补血、舒筋活血、调经镇痛、止血收敛、去湿消炎、止咳止喘、催乳等综合调治功效。“斜拉”的特色在于用漆油、白酒与鸡炖制而食。不是谁都有这个口福,因为少数对漆油过敏的人吃后会有反应,哪怕是手上沾了漆树的汁液都会起疹起泡。做法是将鸡宰杀,放血去毛,取出内脏,清洗干净,切成大块待用。炒锅上火,注入漆油,烧至六成热,下鸡块爆炸,至鸡块呈金黄色时,把鸡肉和漆油倒入砂罐内,加盐、葱段、姜片、白酒(500 g),取一个小碗内注入冷水盖在砂罐口上,再用面糊封严罐口,置于小火上焖2小时即熟。成菜酒味醇香,鸡肉软嫩,滋味鲜美。怒族民间有“漆油焖鸡下粑粑,天热不怕,地热不怕,遇上瘴气也不怕”的民谚。

“巩拉”即“漆油和酒煮鸡蛋”,此菜也是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滋补身体、恢复体力的传统美食,对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补血、恢复体能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做法很简单:先用漆油将鸡蛋煎炒,再加酒煮一会儿即成。怒族妇女产后坐月子,都要以鸡肉“斜拉”和“巩拉”补养身子。

四、杜鹃花炒肉片(白族、彝族、纳西族)

生活在云南的白族、彝族、傣族、哈尼族、纳西族等民族都有采摘、杜鹃花、苦刺花、桂花、芭蕉花、金雀花、茉莉花等花卉做菜的食俗。其中,杜鹃花是最受各民族欢迎的食用花卉。白族视杜鹃花为待客佳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的山林原野中,分布着种类繁多,花色各异的杜鹃花,一般来说,当地人只采食白杜鹃花,他们认为颜色深的杜鹃有毒性。他们通常把杜鹃花的食用部位花冠留下,除去带毒的花蕊,趁新投入沸水中汆几分钟,取出泡在冷水中漂洗三至五天,每天换一两次水,漂去苦味和毒素后用来煮汤或与蚕豆、咸肉、火腿等煮食或用酸腌菜、豆豉炒食,成菜花色素雅,味道香醇,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有润肺清喉、益气宁神、调和经血,强健大脑神经、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纳西族认为开白花的植物对人体有滋补功效,白族人相信杜鹃花能帮助消化并能除去体内多余的脂肪。

五、炸地参(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