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污染治理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然而,对于非传统工业产品(例如专用设备,新材料及特殊化学品等),特别是在公开渠道数据匮乏的国家和地区,我们该如何评估目标市场的规模和增长率?这些数据对于企业决定是否投资该项业务及如何分配资源至关重要。
赛立信竞争情报将通过一个案例,向您展示竞争情报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独特价值。
一、项目背景
中国环境污染日益恶化,导致公众环保意识的集体苏醒及政府监管的逐步完善,这些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污染治理上投入更多;上述变化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压力和挑战
作为向纺织行业提供特殊化学品及技术服务的化工企业(简称T公司),T公司委托赛立信竞争情报开展专题调研,希望通过调研能了解化工企业的应对措施及水污染治理设备的市场规模,为评估该产品的市场机会提供重要依据。
二、项目执行
(一)界定调研目标
通过公开渠道及行业协会调查,赛立信竞争情报对调研目标——水污染治理设备市场,作出了界定,如图1所示:
作为环境服务产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水污染治理服务主要包括水污染治理技术/产品开发和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主要服务于政府水污染治理工程与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两个细分市场。
(二)确定调研方法
在上述两个细分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主体既包括环保企业,也包括大专院校和研究院所。其中,水污染治理技术/产品开发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垄断格局。这种典型的“碎片”市场缺乏公开数据,并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不适合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市场规模。
考虑到政府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主导地位及水污染治理设备的采购流程,赛立信竞争情报选择以政府职能部门作为主要的调研目标,结合对水污染治理工程设计单位的深入访谈,我们获得关于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与高污染行业专项整治的大量第一手数据,对包括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水环境监测仪器及自动采样、数据处理系统、在线式/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环保药剂等细分产品市场规模进行了准确的评估和预测。
(三)扩展分析
T公司根据赛立信竞争情报的调研结果选择了重点市场区域的10个环保企业展开竞争调查,对上述企业的组织结构、研发能力、市场资源及营销模式等要素进行对比分析,为制定有效的进入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项目价值
对环保专用设备这样的非传统工业品而言,其市场尚处于快速增长期且进入该市场的企业数量众多,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同时公开渠道几乎没有关于这个“碎片”市场规模的完整信息,因此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价值链及行业分析等竞争情报方法,我们能够在厘清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对行业参与者及市场驱动力展开定向调研、以收集关于市场容量及增长潜力的第一手数据。在本案例中,政府职能部门作为行业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对设定行业门槛及制定竞争规则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赛立信选择政府职能部门作为主要调研目标并通过多种调查方法组合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信息,为T公司评估目标市场规模、制定有效的进入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建议。
【欢迎与赛立信竞争情报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赛立信研究集团旗下,广州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竞争情报事业部,为企业提供专业优质的竞争对手调研、行业分析研究、竞争情报整体解决方案、竞争情报管理系统等竞争情报产品与服务。文章联系:E-mail:ci@smr.com.cn;电话:020-22263632。更多竞争情报文章,请登录赛立信竞争情报网:sinoci.com.cn】
版权要求: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使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应当加强烟气污染物治理、颗粒污染物治理以及气态污染物治理等新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不断提高空气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1、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产业的发展现状
大气污染治理产业是指为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清理等方面提供设备和服务的行业,主要是进行大气污染物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项目“福建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2012R0046),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福建省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研究”。的“末端治理”。近些年,我国对大气污染治理越来越重视,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产业竞争格局,产业成熟度在不断提高。据有关研究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产业规模已经接近千亿元,并且总量以较好的势头保持增长。
大气污染治理产业链分析:根据领域层面来区分,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分为脱硫、脱硝、除尘三大领域。近几年随着汽车使用量的急剧上升,汽车尾气对大气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尾气防治也逐渐在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大气污染治理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脱硫、除尘、脱硝、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设备和原料产业,下游主要是相关领域的主要运营产业(见图1)。“十一五”规划期间,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发展脱硫领域,电力脱硫设备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得到发展,市场达到一定程度的饱和状态,未来脱硫领域的重心主要是对现有的火电脱硫机组进行改造或重建火电机组,“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有望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心转向脱硝领域,脱硝设备及其运营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高峰期。
图1大气污染治理产业链
2、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
2.1在控制常规大气污染物方面有很大进展
据调查与分析,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常规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2.2大气污染类型变化,灰霾等问题愈发严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大气污染类型正从煤烟型污染向机动车尾气污染类型转变,并且暂时出现了两种类型并存的局面;另外,区域性灰霾天气和光化学污染日益突出,尤其是京津冀、珠三角以及长三角等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最为严重。最后,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各个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而工业企业的外迁,同样影响了农村的环境质量。
2.3非常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大,治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氮氧化物、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大气重金属等非常规性污染物的排放量显著增加,给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3、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重视减排数量,忽视质量管理
外界大气不仅影响着环境质量,更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而且很多时候一次污染物的排放会产生二次污染。然而,在目前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注重的是减少一次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不是把减轻污染物的损害程度作为重点,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3.2相关法规不健全,执行和监管力度不够
首先,虽然我国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法规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仍然不完善,比如缺乏有关颗粒物等污染物的防治法规。其次,由于部分政府有关环境质量的约束机制和动力机制的缺乏以及经费和条件的限制,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执行受到了很大影响,监管和执行力度亟待加强。最后,在部分领域如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等防治方面的管理机制仍不健全。
3.3属地模式的环境管理,降低了管理效率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呈现出区域性特征,而属地模式的管理方式阻碍了区域间的合作。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策略的提出,关注到了政策的可行性与持续性,部分减排政策有待完善与健全。
3.4空气质量监测能力不足,没有及时公开环境信息
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和统计基础十分薄弱;部分项目的监测指标不够齐全,比如缺乏臭氧、细颗粒物等项目的指标;不能有效地控制一些数据质量,使得对大气污染情况的反映程度不够全面;部分城市人为地“操纵”环境质量的相关监测数据,严重影响了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4、大气污染治理的策略
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我们可以借鉴沧州渤海新区的“四大工程”来实现,包括深度治理工业企业、治理建筑工地的扬尘、防治运输扬尘以及建立绿化工程这四个方面,从控制污染源方面与防止污染物的传播方面治理大气污染。
4.1限期治理工业污染源,实现工业企业的深度治理
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监测和检查节能热力企业中有关机械设备,保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处理好锅炉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制定好治理方案,安装好治理设备,尽可能地提高治理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4.2控制燃煤源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建筑工地扬尘的治理
第一,拆并、改造分散的燃煤锅炉。针对热电联产覆盖范围内的锅炉,尽可能地实现并网;第二,全面落实相关规定。防治好施工工地的扬尘污染,还可在采取在施工现场设置围挡,硬化并清洁工地的主要道路等措施。
4.3防治机动车尾气,实现运输扬尘的防治
国家可以采用简易工况法来实现对机动车的尾气治理,定期检验机动车的排气污染;此外,通过黄绿标制度来管理机动车,保证行驶在路上的只有满足标准的车。
4.4扩大绿化面积
通过扩大绿化面积,更大程度地吸附空气中的飘尘等大气污染物;整治好河流,实现林网、水网以及路网的融合与统一。
4.5健全大气污染的法制建设,加大监督和执行力度
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具体地规定好行为规范、法律责任等;加大执法与监督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的企业进行严肃的处理。
结语:总而言之,面临着大气污染如此严重的情况,国家和企业都应该重视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改正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健全大气治理的政治、法律和经济体系,不断提高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世秋.通过制度变革推进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的防控与管理[J].环境保护,2012,06:73-76.
[2]宁淼,孙亚梅,杨金田.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模式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05:11-18.
[3]徐静,李然,李理,贾黎春.高职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课程教学改进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79-81.
[4]施明F,周留煜.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概况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2,04:62-69.
[5]徐健,冯涛.大气污染的几大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1:125+127.
[6]陈健鹏,李佐军.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与存在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3,10:4-14.
关键词 水污染治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39-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工业企业在生产中产生废水是导致水污染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建设生态和谐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要减少水污染,对水污染进行治理。水污染治理应该成为工业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级部门的重视及环保工作者的努力,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国大多数企业都配备了水污染治理设施,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水污染治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企业平时疏于治理设施的保养
企业在环保部门督促下配备了治理设施,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不继续进行后期投资,一些需要更换的材料无法及时进行更换,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再加上有些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存在偷排现象,治理设施运转不正常,生化塔中细菌缺少营养死亡,生化完全失去作用。
1.2 企业治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企业治理效果好坏不与治理人员经济收入挂钩,有些企业治理人员不是尽力钻研治理方面的知识,而是只想着如何偷排和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平时不熟练掌握治理的要领,上级检查时就随意应付了事。
1.3 企业治理人员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企业治理人员本身文化素质较低,虽多次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治理人员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又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培训效果不佳。这些治理人员操作治理设施技术达不到取得好效果所要求的水平,无法发挥治理设施的最佳治理效果。
1.4 企业职工节水意识有待加强
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我国大中型企业在建厂时通常都配有水厂,生产时使用自己水厂的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水厂取水,成本低、取用方便,导致企业用水形式粗放、用水量不加节制。企业职工基本没有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对策措施
2.1 督促企业做好治理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
环境管理部门对全市企业的治理设施建立台账,并经常检查治理设施的保养工作。对一些治理设施严重破损并超标排放的企业,应限期整改,必要时实行重新验收。
2.2 对企业治理人员实行奖惩措施
在建议企业本身对治理人员实行工资与效益挂钩的激励制度的同时,环保部门也应对治理人员实行奖惩制度,对连续超标排放企业治理人员吊销治理人员上岗证,对每次检查排水都达标的治理人员,环保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
2.3 治理人员培训注重实效
加强行业间治理人员的交流,请个别治理效果好的企业的治理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使治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在原先注重理论的基础上,逐步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并注重实践,使全市企业治理人员的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4 加强对企业员工节水意识的宣传教育
节水和减少水污染要从每个员工做起,要将节水和减少水污染工作落到实处,需要每个员工的配合。要通过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职工中全面普及节水、减少废水排放量的意识。只有提高每个职工的节水意识,才能将减少废水排放量落到实处。
2.5 水污染治理技术路线的选择,要遵照“适情对路”原则
在选择水污染治理的路线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遵照“适情对路”的原则,“适情”是指要从当地社会和生态实际情况、企业经济效益、员工个人素质等方面出发,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对路”是指在选择水污染治理技术路线的过程时,要以污水的具体特征为基础,选择由针对性的技术。在选择技术路线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追求新、奇、特的误区。
2.6 大力推动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技术
选择合适的水污染处理技术路线,要真正发挥其处理污水的作用,还要有配套的水处理设备。目前,我国水处理设备生产市场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自动化程度低。在设备使用和运行过程中,后期投入大,管理人员众多,操作环节多,指标监测控制不方便,不科学,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研发和推动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技术。
2.7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从长远来看,工业走向环境健康化是总体趋势,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将是以后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生产中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目标的全新的发展道路来。
2.8 污染后的治理放眼于污染前的防治
一是加强对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还应包括对重要建设政策的评价,防患于未然,坚决不采取危害环境与资源的建设政策,不进行危害环境与资源的项目。二是尽快着手进行面污染源防治的研究和实践,并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投资。三是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提高城市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大力鼓励和采用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的废水处理技术,不要照搬外国的方案和技术。四是工业污染的治理应从末端处理改变为源头控制,以达到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的目的。
现在的我们已经清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造成的水污染是我们疏于管理的结果,虽然治理工作在遏制水污染问题恶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积极作用,但今后的工作更加艰巨和繁重,需要更完善的立法支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以及更持久的全方位投入,要坚持不懈地将治理工作开展下去。
3 参考文献
[1]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2011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2(10):7-13.
[2] 聂隽,陈红枫.区划调整后巢湖水污染治理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巢湖水质管理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2(4):35-38.
关键词: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应用
从当前形势来看,环境污染已经逐步演变成能够影响社会及经济发展进程的弊端性问题,一旦任由该问题继续发展,不仅社会进步会出现停滞状态,经济建设目标更难以实现,这是因为环境污染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直接关联,为了促使其发展结构更加稳固,就需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到重点优化范畴中,促使经济建设于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协调发展,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关键点,对其应用进行研究及讨论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从环境监测的理论性研究入手,对其应用作出了细化阐述。
一、环境监测的理论性阐述
环境监测实际上就是以科学技术方法为依托,对目标环境的质量及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在对其参数进行研究及分析的基础上,就能对现阶段的生态环境指标进行评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参数不仅能够当前环境状态的衡量提供科学依据,更能为后续环境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预判,因此也可以说环境监测本身具有先见性意义。在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如果过于盲目的开展各项工作,将会直接导致其治理目标发生偏移,并且缺少环境监测的治理工作也将是不完整的,只有充分利用环境监测技术,才能对目标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综合衡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对环境污染治理能效及后续环境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因此也可以说,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污染治理效果的提升夯实基础。
在通常情况下,环境监测的侧重点是人为污染,该类污染问题主要来自于生活及生产过程,在应用环境监测后就能够根据污染现状及特点,对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衡量,而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也能够得到精准反映,这样就能够为相关部门开展治理工作、制定治理流程及规范提供参考依据。环境监测的涵盖面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特点,这主要是因为生态环境的覆盖范围普遍较广,因此无论是基本环境监测,还是噪声及地质灾害监测等,都是污染治理中的重点项目。环境监测能效的发挥程度与应用的技术及设备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只有应用技术及设备与实际需求高度符合,监测数据才能更加精准,环境污染状况才能真实反映出来,这就能够为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环境监测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目前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对于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还不够系统,对于不同的污染物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和采样方式,但目前环境监测的标准还较为缺乏且不够统一。在环境治理方面,我国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滞后性,目前应用的环境治理技术还较为传统,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足,在遇到新型污染物时,不能提出有效的监测方案和治理措施。
目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与我国实际的环境状况不能完全适应,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污染指标滞后严重;二是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受到经费和人员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环境监测的频次还不高,对实际的环境质量及污染情况不能准确和完整的反映出来,在环境监测与质量方面,对企业排污行为的判定都处于被动的情况。目前我国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污染要素实施监测,但对有害物质的监测还不够系统,且缺乏对一定区域内环境质量的整体监测。
1. 环境监测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断进步
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内容十分复杂,而随着环境污染的状况的不断加剧,污染治理的内容变得更加的复杂。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环境监测主导着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方向。环境监测可以有效地排除掉对环境污染治理十分不利的因素,使得污染治理目标更加的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进而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比如,通过环境监测手段可以掌握住第一手的环境污染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不断改进污染治理的手段与方式,从而使得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完善。
2. 环境监测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详尽的资料
环境污染治理内容也十分的繁杂,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速,环境污染治理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不论环境污染治理的内容如何变化,其前提都要求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部门掌握住第一手准确、翔实的数据资料,而这些数据的获得就依赖于环境监测工作。比如,要对一个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治理并制定出相应的空气污染对策,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对当地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监测,从而得出一个详尽的数据,进而对空气污染的原因、分类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为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的制定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另一方面,环境监测也是环境污染治理中相关标准制定的前提。标准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前提,只有明确了相关的标准,才能为下一步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而环境监测则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准确的目标、方向、宗旨及具体的环节,总之,环境监测为相关环境污染治理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环境监测可以准确反馈污染治理成果
在采取环境污染治理措施以后,对环境将会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将会在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污染的现状,则通过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来体现,环境监测的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环境污染治理的结果,相关环境污染治理部门可以依据此数据对污染治理的成效进行科学的评价。比如,对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通过各种空气环境监测手段得到的数据,就可以对这些空气污染治理措施的成效进行综合的评价,相关部门可以对现有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进行综合评估,以决定下一步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对城市空气污染就会有一个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的综合治理方案,有利于城市空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类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理,则不久的将来,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如何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就成为了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环境监测作为污染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环境监测在污染治理中的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怡.关于海洋污染的环境监测及治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4).
主题投资正当时
十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未来勾画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列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同时,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十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中的一大亮点。对生态文明的追求,建设“美丽中国”,预示了新市场的开启,中国经济将由此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去年12月18日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对2013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作出部署,提出要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在各项政策扶持利好的情况下,美丽中国的建设已经加速前进。
在这种背景下,环保行业的一系列政策近期陆续出台,2月18日,被称为“PM2.5”防治纲领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正式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PM2.5污染的大量措施。3月上旬,国家环境保护部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山西、北京等地方性方案也陆续出台。
在相关的政策在市场发酵的同时,近期一系列的环保事件更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今年以来,十面“霾”伏,PM2.5数值爆表。2月,江苏大部、河南中西部、山西西南部等地雾霾天数超过10天;江苏、河南的平均雾霾天数分别为13.7天、9.9天,均为 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若再不采取行动,空气污染将成为诱发过早死亡的第一大环境因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警示”:“到2050年,全球每年因微小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将会增加一倍至360万人,而大多数死亡案例都将发生在中国和印度。”
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但傲人答卷的背后,不堪重负的环境正在对我们发出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在分析人士看来,必须要平衡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如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所言,“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
雾霾笼罩,是危机,也蕴藏商机。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绿色投资将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除了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社会资本也会将更大比例的目光转向和节能环保有关的产业。如此巨大的蛋糕着实令人对相关板块未来的走势浮想联翩。
关注二大领域投资机会
两会以来,环保股一直是市场上的主流热点板块。分析人士认为,环保行业最大投资机会是大气和水。“只要雾霾天气还在继续出现,对于相关环保概念股的关注就不会结束。”某大型券商分析师表示。业内分析师认为,随着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环保相关政策或将陆续出台,这将给环保企业带来大量订单,推动其在2013年实现业绩增长。此外,去年出台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有力推动国内烟气污染治理的推进实施,因此,中长期来看,环保板块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所有的政策和规划的落地点是订单,订单决定了相关企业的业绩。在环保事件倒逼政策加快加严的预期下,随着订单的快速释放和企业业绩的提升,环保板块的相关个股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