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促进口腔健康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认为健康教育后保健医生对口腔保健基本知识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3保健医生希望获得口腔保健基本知识的途径前4位的是网络、视频教育、文字教育(报刊、书籍、杂志等)、讲座,约占85%以上。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托幼机构保健医生对许多口腔卫生保健基本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药物防龋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什么、竖式刷牙法的正确操作方法、牙刷不宜使用过久,多长时间即应更新等题目,答对率都比较高。
由此可见,妇幼保健工作者通过多种途经,进行的口腔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已产生出一定的效果,但对口腔卫生保健的某些基本知识还了解得不够深入,甚至还掺杂着一些错误的认识,答对率还不高。如防龋工作的重点人群是幼儿园儿童、保持乳牙健康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儿童从几岁开始就应该自己早晚刷牙等。通过健康教育,保健医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明显提高。
对于龋齿的预防,有些保健医生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我们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更多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认识到龋齿对健康的严重危害,从而帮助幼儿及家长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并认识到自我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自我口腔保健是当前口腔卫生发展的大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对增强口腔自我保健能力,进而促进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及龋齿、牙周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健康教育前保健医生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很重要、乳牙迟早要换,乳牙龋病关系不大、为预防龋齿愿改变自己的行为等问题的正向态度率相对较高,说明部分保健医生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不健康的行为都有一定正确认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如认为预防龋齿有些措施很麻烦,难以坚持、不认为乳牙健康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等。健康教育后这些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得到提高,教育前后差异性明显[4]。
【关键词】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评价人类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口腔卫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具有受教育者数量庞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资源和手段等特点,应当以循序渐进,根据年龄由浅入深,传授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内容应包括:口腔生理解剖知识,口腔常见病、预防措施、健康饮食等。有效促进中学生从知识、态度、信念到行为上的转变,达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2原因
2.1目前我国的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缺乏专业口腔医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预防及治疗手段,使学生在龋齿和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没有及时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畸形。
2.2学校的教育体制都以优化教学为主,基础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识和干预不健康的行为的普及。
2.3对学校口腔保健的三项任务,①口腔健康服务:建立学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检查,有计划地进行治疗。②预防龋病、牙龈炎和其他疾病。③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识与培养口腔健康的良好行为,落实不到位。
2.4学生的餐饮结构单一化、简单化,从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统一性。
3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现状
3.1牙病的危害性
3.1.1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齿的缺损、牙齿及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最终导致牙齿的脱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从调查资料看,中学生恒牙的龋病部位与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显的联系。
3.1.2由于牙齿的缺失,影响面部的美观,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乱,而形成错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的紊乱,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3.1.3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体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视,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心肌炎、肾炎等。
3.2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中学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校期间便于组织和管理,故学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将口腔健康教育与学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进行,使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观念。
校医对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作全面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的系统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4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对策
4.1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中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应根据本校口腔卫生保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规划目标。制定长远规划,设立目标,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将其纳入教育卫生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即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爱牙五部曲)知晓率(%)、中学生保健牙刷使用率(%)、中学生恒牙龋齿充填率(%)等。
4.2建立健全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3项基本原则,即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对学校校医应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训。
4.3开展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学生时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形成期,抓好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学生家庭促进整个学校的口腔卫生保健。
4.3.1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由市教委、市卫生局、学校和校医的共同参与,定期开展学生口腔健康检测评价、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爱牙日”活动,并推行牙病预防措施(如使用窝沟封闭剂,局部使用氟化物)。重点抓好龋病和牙周疾病等各种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
4.3.2根据卫生部门对学生口腔健康的要求和龋病、牙龈炎防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口腔保健计划。
4.3.3传授学生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和技能,并在校医的指导下有一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4.3.4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切实落实狠抓到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增加宣传力度,认识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识。
4.3.5定期开展中学生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实施相应口腔健康服务项目,如治疗计划、预防项目,并能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
5结论
现代随着口腔医学的进步,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刚.临床口腔预防医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
[2]熊世江,王青.谈口腔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J].中国健康教育,2009,15
[3]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4]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4
【关键词】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饮食习惯;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志码】A
口腔健康是整体健康乃至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一项评价全身健康的可靠指标。整齐的牙齿和清新的呼吸可以使人在行为上保持自尊和人际关系的最高水平。据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中国35~44岁的中年人患龋率为88.1%,老年人龋齿患病率高达98.4%,70%~90%的患龋人群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治疗。而中国口腔科医生与人口之比约为1:40000,显然,单靠口腔科医生来防治牙病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只有通过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才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口腔保健行为,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大学生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善于更新观念和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在大学生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意识,促进其主动采取口腔保健措施来维护口腔健康。这样不仅对其自身大有裨益,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和健康的卫生习惯还会传达到社会各阶层中去,对社会和未来人口的素质提高有着现实的意义。因此,口腔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而言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了解大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和饮食习惯,可以为完善现有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口腔自我保健水平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四川大学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30个学院分层,共调查在校大学生1500名,回收有效问卷1362份。其中,男生712名,占总人数构成比为52.3%,女生650人,占总人数构成比为47.7%;年龄17~24岁,平均年龄为19.37岁。该项目经四川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7级学生自行设计并发放。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由调查员对被调查员进行填写指导及监督,当场收回问卷。检查并剔除废卷。发放问卷一共1500份,有效问卷1362份,废卷138份。
1.3调查内容
问卷设置了19个问题,涉及日常口腔保健意识和饮食习惯(包括水果、甜食、乳制品、含糖饮料食用的频率和量等)。
1.4数据整理和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口腔保健意识
调查显示:在牙膏的选择上,37.6%的学生倾向于使用中草药牙膏,仅22.9%的学生选用含氟牙膏;为保持口气清新而刷牙的人最多;进食甜食后,大多数人不进行任何清洁措施。而关于糖代用品木糖醇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65.6%的学生不是经常使用。
牙齿疼痛出现时,大多数学生选择忍耐(44.5%),仅在难以忍受时才会就诊(38.1%)。当牙齿颜色改变后,仅约一半的人会选择就诊。超过半数的人从不定期检查牙齿(表1)。
2.2饮食习惯
2.2.1水果 食用频率上约每周1~2次的学生最多(为方便统计,将每周1次和每2~3d 1次合记为每周1~2次)(45.4%),每天1次及以上(为方便统计,将每天1次和每天2次以上的合记为每天1次及以上)的学生其次。女生食用的频率显著高于男生(P
每次的数量上,除了糖果、巧克力组以外,摄入100~400g的学生最多(为方便统计,将100~200g、200~300g、300~400g的合记为100~400g),男女生食用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3)。
2.2.2甜食 饼干、糕点等甜食的食用频率和数量分布基本与水果类的一致,每周1~2次的学生最多(53%),每次100~400g的学生占大多数(71.2%)。女生的食用频率仍然显著高于男生(P
值得注意的是,糖果、巧克力等甜食的食用频率和数量分布跟前两者不同。频率上,很少食用的学生最多(48.2%);数量上,每次少于100g的学生最多(61.5%)。无论在频率和数量上,男女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3)。
2.2.3乳制品 频率和数量分布与水果类的等一致,每周1~2次和每次100~400g的学生占大多数,分别是40.1%和72.7%。女生的食用频率高于男生(P
2.2.4含糖饮料 食用频率分布与前几项不同。频率方面,很少饮用的学生最多。男生饮用频率显著高于女生(P
综上所述,在水果、甜食、乳制品中,皆是女生食用频率更高,但在数量上男女无显著差异,除糖果、巧克力是很少食用及每次小于100g的学生最多以外,其余各项均为每周1~2次、每次100~400g的学生最多。与前三者不同,约一半的学生很少饮用含糖饮料,而饮用的学生也是每周1~2次,每次100~400mL的学生较多,且男生饮用数量和频率皆显著高于女生(P
3 讨论
龋病作为口腔常见疾病,不仅可以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还因其可以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骨和颌骨炎症而威胁全身健康。有研究显示:龋病与心血管疾病、低体重新生儿、肺部感染,甚至和癌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龋病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一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之一。细菌、饮食、宿主和时间是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四联因素,缺少一项都不能发生龋齿。因此,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影响这4种因素可以有效防治龋齿。
3.1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现状
刷牙可以机械清除牙面堆积物和牙菌斑。早晚刷牙,每次刷牙3min能有效维护口腔健康;而牙刷应根据个人年龄和口腔状况进行选择,更换频率为每3个月1次。本研究对牙膏的选择和刷牙目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22.9%的学生选用含氟牙膏,出于保持口气清新的目的而刷牙的学生最多(32.8%)。另外,周怡等对大学生刷牙情况的调查显示: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的大学生占80.87%,但仅30.43%的大学生每次刷牙满3min;而牙膏的选取则依据个人喜好。以上的结果说明:目前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虽然多数大学生的刷牙次数和牙刷更换频率都达到要求,但是对如何刷牙、刷牙时间、如何选取牙刷和牙膏等还没有正确认知,亟需加强相关的指导。同时,有研究显示:即使男女生在刷牙频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牙菌斑指数和口腔卫生指数的值也有显著差异,这就提示在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时,应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降低甜食的食用频率和数量可以减少牙齿脱矿和早期龋的发生。研究已证实:较高的甜食摄入频率和较低的刷牙次数可以检测到较高的龋均指数。
当牙齿出现颜色改变时,及时咨询口腔医生可以有效减少早期龋的发生发展。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现有的口腔状况面临严峻考验,加强对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3.2大学生口腔保健意识欠缺的原因
结合此次调查以及之前的同类研究显示:大学生的口腔知识缺乏,忽视口腔保健,口腔状况不良,就诊意识较为薄弱。通过分析后,推断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2.1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 非口腔专业的大学生很少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口腔专业知识,对于口腔疾病的病因以及对健康的影响缺乏认识。关于口腔保健的知识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得。从这些渠道获得的相关知识一般较为肤浅,缺乏连贯性与针对性,有时还较片面,实际的指导作用不理想。
3.2.2缺乏自我约束 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同时由于住校,脱离了家长的监督,饮食和作息不规律。零食摄入较多且食用后往往不做清洁措施;睡眠时间较少,压缩口腔清洁时间。
3.2.3经济因素 口腔就诊开支一般未纳入保险,较昂贵的治疗花费给学生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出现口腔疾病后就诊的频率。
3.3口腔健康教育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大学生的口腔状况不容乐观,口腔保健意识及饮食习惯亟待改善,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点。
3.3.1开设口腔健康教育课程 口腔健康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高校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教师授课,传授的知识来源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系统性。教师结合大学生的口腔卫生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医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大学生从健康的角度,科学地认识口腔疾病,自觉维护口腔健康并纠正错误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口腔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让各种专业的学生都受益。实践证明:开设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的方式效果最好,也最受学生的欢迎。暨南大学于1999年在国内首创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口腔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每学期36学时/2学分,选修的学生覆盖了暨南大学16个学院的100个专业,成了热门选修课,还吸引了来自其他院校的学生旁听。台保军认为:在高校中,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开设口腔健康教育选修课,不仅是对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能在丰富专业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是适合大学生口腔保健的措施与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
3.3.2临床给予口腔健康教育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口腔状况、全身健康条件、综合经济能力等客观因素给予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指导,增强了治疗效果也减少了疾病复发。同时,患者向家人、亲友的辐射传播效应也有助于口腔保健知识的传播。因此,口腔医院、诊所等机构的口腔医生应该加强对就诊大学生的口腔保健指导。
3.3.3利用媒体展开口腔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而言,媒体是口腔保健知识的重要来源。沈丽佳等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依次为书本、报刊、杂志57.3%,电视、广告、广播等媒体44.8%,宣传单、宣传栏25.1%。杭大磊等开展的网上口腔健康教育,已有来自国内外万余人次的访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媒体信息来源往往具有片面性,并且出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其正确性和可靠性也值得商榷。因此,以学校为基础的口腔健康教育仍应是口腔预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牙周病;心理干预;自我效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志码】A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牙体支持组织的疾病,有30%~60%的成年人患有中等甚至重度牙周炎,且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附着丧失增加,牙周疾病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增加。Wang等在对中国四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人口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受检人群的刷牙出血率为71.1%,同时有61.4%受检人群不了解洁牙。从未洁过牙的人群比例,城市组为66.8%,农村组为92.1%。通过该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中国人对牙周病的预防和相关治疗了解较少。在黄萍等对202例牙周炎患者的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中,45%的患者对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不满且不知道如何去改善这种状况,只有8名患者接受过正规的牙周治疗。这就提示提高中国人对牙周病的认识,加强其牙周病防治已成为口腔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针对牙周病综合干预模式的研究较少,干预模式的建立尚在探索之中。
人体是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体,共同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三者间相互影响。心理干预是指医务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通过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结合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人们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研究顯示,心理干预模式可作为改善人的口腔卫生相关行为的有效干预措施。
1 心理干预模式
与人的口腔卫生行为密切相关的心理干预模式有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SLT)、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motivation theory,PMT)、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和健康控制轨迹理论(health focus of control theory,HFCT)等。其中,HBM是最先提出且最有影响的应用社会心理学方法来解释人群寻求避免疾病的与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型;SLT引入自我效能的概念并认为,如果人们相信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则对健康有明顯的益处,同时相信自己有能力采纳这种新的行为,则新的行为就能获得并维持;PMT系指人们具有采取某种健康防护行为的动机;TPB中的三个变量是态度、主观标准和自觉行为控制;HFCT系指个人对改变自己所处环境能力的态度和认识。
1.1健康信念模式
HBM的最初解析为人们将于何时从事或不从事预防性健康行为。最早的HBM包括威胁认知和行为评估两个核心层面。威胁认知又包含疾病易患性和程度认知,其中前者即一个人对患病风险的主观感知,而后者则是一个人对疾病的影响或结果的主观评估;行为评估同样包括利益认知和障碍认知,其中前者即人们对各种能减少威胁的行动有效性的主观评估,而后者则是一个人对某一行为的消极方面的评估。根据HBM,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染上某种疾病的可能性越大,对某疾病的后果和严重性认识得越清楚,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的可能性也越大;而一个人认为执行某一行为获得的利益越大,他就越积极地采取该行为。Barker以HBM为基础对43名牙周炎患者进行依从性研究,其评估根据菌斑和出血指数计分。结果顯示,牙周炎患者对治疗的利益认知与依从性之间存在着明顯的关系,易患性和利益信念的结合也与依从性密切相关。
1.2社会学习理论
Bandura的SLT认为,行为是通过自我检测、行为培训和建模以及可视化的经验教训形成的。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由期望和激励两大因素决定的,其中期望对行为的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情况结果预期,是指相信某种疾病的潜在威胁,肯定各种健康事件必有原因;2)行动结果预期,是指相信或不相信某种行为能达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相信牙线的使用可降低牙周疾病的发生就是一种行动结果预期;3)自我效能,是指人承担某一行为的难易程度的评估,例如一个人觉得较难或容易掌握牙线的使用方法。Little等采用SLT对107名中至重度的牙周炎患者进行干预,即将107名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牙周维护治疗,干预组除了接受牙周维护治疗,还提供一系列约90min的小组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对每位患者的探诊出血提供反馈信息,鼓励患者找出其行为上的问题,建立每个星期要求达到的目标,提供改变行为习惯的指导,要求每位患者自我记录刷牙和使用牙线的方法、时间和频率。4个月后检查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丧失。结果发现,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各项牙周指数均存在明顯的差异,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各项牙周指数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综上所述,SLT,尤其是自我效能可有效地干预健康行为的改变。
2009年,Renz等总结了15篇关于心理干预模式与牙周病患者行为和疾病状态相关性的文献,对与人的口腔健康行为有关的各种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各种模式各有优劣,可以综合应用各种模式的基本原理来指导人的口腔健康干预活动和口腔健康行为改变的研究。在该研究中,大部分文献涉及自我效能在口腔健康行为改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Kakudate等发现,大部分的健康行为理论都与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SET)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增强自我效能可以有效地促进行为矫正的理论框架已得到肯定,SET简单易懂,在临床实践中容易应用。
1.3自我效能理论
SET包括一般自我效能和特定任务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由Schwarzer提出,指的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特定任务自我效能则强调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自信程度。特定任务自我效能由Bandura于1977年提出,可视为HBM和SLT的扩展和延续。自我效能代表一个人采取某种行动来达到预期目的的自信程度。在临床实践中,自我效能是指患者采取某种行动来改善健康指标和维护健康状态的能力。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加以有效控制,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常常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而且采取消极的退避或防御行为。根据特定SET,某个人的自我效能包括个人成就、替代学习和口头鼓励以及生理和情感状态等信息来源。
1.3.1个人成就 个人成就是指一个人进行某一具体行为的经验感知。成功的个人经验可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消极的经验削弱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认为,个人成就是自我效能信息来源中最重要的一项。由于成功的个人经历可提高自我效能,而如果在早期阶段就有失败的经历,则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因此,将一项重要的任务分割为几个部分,逐步去完成就能建立和积累信心[埘。
1.3.2替代学习 观察别人的成就,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可帮助观察者相信自己具有完成该项任务的能力。Parent等通过对曾经接受心脏手术并得到较好康复的患者进行采访,将其康复成功的经验提供给其他将要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可明顯降低这些手术患者的焦虑。在替代学习中值得提出的是,选取的成功模型应该跟学习者具有相似的生活方式或者在年龄和性别以及经济社会地位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
1.3.3口头鼓励 由专业人士或者重要人物提供的现实的积极的信息反馈,被认为是一种促进个人进行和维持某种特定行为的重要奖励;因此,口头鼓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经验指导,有利于个人收到预期的结果。虽然单独的口头鼓励促进自我效能的作用是有限的,但现实的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加强自我改变。Yardley等通过同时使用电话和面对面地鼓励和支持老年人把常规散步作为一种运动发现,这些老年人的自我效能评分和自我报告的运动频率都有明顯的提高。
1.3.4生理和情感状态 个人的生理和感情状态会影响对自己信念的判断。通过纠正某种行为在个人心理和生理上的消极反应,减少压力和消极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Lee等认为,可以通过SET完善干预措施,从而帮助老年人克服进行体力运动的心理障碍。他们还认为,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的综合应用可对个人执行某项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坚持进行体力运动。
2 自我效能理论在牙周病防治中的作用
SET在牙周病中的应用主要是指特定任务SET的应用。Syrjala等在一项研究中分析动机、轨迹控制、自我效能和自我评估等心理特征在健康行为中的作用,通过评价口腔卫生习惯改变程度、牙周袋深度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发现,只有自我效能与口腔卫生习惯和糖尿病间依从性密切相关。在Kakudate等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将3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20min传统的口腔卫生教育,干预组除接受口腔卫生教育外,还接受由Farquhar提出的六步法干预10min。六步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可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行为认知六步法根据自我效能的4种信息来源,将SET应用于干预过程的六个步骤:1)了解每一位患者口腔保健中存在的问题;2)提高患者的自信和诚信度;3)提高患者口腔卫生行为的认知度;4)制定口腔保健计划并执行;5)评估效果;6)维持现状,预防复发。该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慢性牙周炎患者在分别接受了传统的口腔卫生教育和行为认知六步法干预后发现,干预组人群的菌斑指数明顯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刷牙持续时间和进行牙缝清洁的频率明顯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口腔修复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35-02
口腔问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都困扰着老年人。老年人各个生理系统出现退化,尤其口腔问题更为明显。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牙齿缺失情况,直接影响了老年人对食物的咀嚼,从而增加胃肠道消化负担[1]。此外,牙齿缺失影响外貌美观,影响言语功能,这些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都存在着一定的压力[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对于口腔修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口腔门诊诊治的48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相关问题,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口腔门诊2012年1-6月行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23例,年龄58~82岁。
1.2 研究方法
首先,认真细致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包括患者的全口和局部牙齿,必要时还要进行颞下颌关节侧位X摄片检查;其次,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在制定修复治疗方案时还应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最后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拔出松动和无用的牙齿,患者合并有牙周炎、牙髓病及龋齿的,应给予针对性处理,必要时可以进行全面的洗牙、补牙,确保修复后的牙齿健康,嘱患者需定期复查[3]。
在进行口腔修复时,要注意修复前确保患者口腔软组织的良好形态结构,必要时进行一些口腔外科处理,诸如患者萎缩的口腔组织、明显的骨突、尖锐的骨尖以及增生的软组织及粘黏膜等。治疗的过程中,要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耐心予以解答,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治疗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治疗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实时改变既定的治疗方法,选择最优方案。治疗结束后,告知患者治疗结果,详细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嘱其定期复查[4]。
2 结果
2.1 口腔修复情况
48例患者中活动性义齿修复的有40例(83.3%),固定义齿修复的8例(16.7%);其中活动性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平均每人缺失牙齿8.2颗。
2.2 义齿修复情况
行活动性义齿修复的患者,全口均为义齿的19例,下半口义齿的10例,上半口义齿的6例,赝复体5例,行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男5例,修复牙单位41个;女3例,修复牙单位24个。
2.3 咬合接触关系情况
40例患者中,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的10例,在义齿修复时出现咬合抬高的11例,有咬合接触关系19例。
2.4 食物嵌塞情况
有11例患者有食物嵌塞的情况,占27.5%。
3 讨论
老年人口腔问题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5]。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老年人群的牙齿缺失者高达83%。老年人口腔问题主要有牙周炎、牙龈炎、龋齿,牙齿松动、牙齿缺失过多、牙齿磨损不均、颌骨曲线不合、咬合接触关系紊乱、食物容易嵌塞及口腔黏膜薄弱、唾液腺分泌降低、黏膜发病率较高等[6]。老年人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日益增多,鉴于老年患者的特殊身心状态,在口腔修复前,应进行充分评估,了解患者的口腔情况及患者自身既往的相关病史,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适宜的修复方案[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40例为活动性义齿修复,8例为固定义齿修复,结果表明,目前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主要方法是活动义齿修复。活动性义齿修复,主要包括全口义齿、半口义齿可摘式局部义齿及赝复体等[7]。其中可摘式局部义齿价格低廉,易于修改加牙,但是机械性能差,应用感觉不舒适,也不利于口腔清洁,一般用于即将行全口义齿的适应阶段。另外的固定义齿修复,其体积小,无异物感较为舒适,应用方便,便于咀嚼,不妨碍发音,但适用范围较小,局限于间隙小、缺牙少、余牙健康的老年患者中应用[8]。
本文中11例患者修复前有食物嵌塞,29例修复时需咬合抬高或者咬合重建,10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老年口气修复治疗中问题较多的为曲线不良、咬合垂直距离过低以及食物嵌塞。针对这些问题,要对症进行解决[9]。在进行口腔修复前,应充分的调磨咬合,纠正患者不正确的咀嚼方法,指导其合适的咀嚼方式,保证咬合平衡,防止曲线不良;咬合距离过低,首先要去除咬合创伤,再帮助患者慢慢适应恢复咬合距离;食物嵌塞,分为不同类型有横行嵌塞、纵行嵌塞及混合型嵌塞,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止嵌塞的措施进行处理[10]。
老年人生理功能处于自然下降状态,口腔特点也较为独特,继而进行口腔修复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11]。在临床上,针对老年这一特殊的群体进行口腔修复,需要详细制定相应的方案才能取得较佳的疗效。首先要做好口腔修复准备,掌握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患有系统性疾病,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其次,确保修复后的牙齿能够发挥应有的功能,无论是板修复还是固定修复,做好修复与重建、进行综合系统地分析是必要的环节;口腔修复要兼顾功能与美观,一般采用辅助固位技术进行治疗;做好口腔修复保健,口腔修复之后,应该进行定期复查,一般情况下以每季度复查一次为宜,而全口义齿的修复一般还需要在4年之后进行全面的修理,对义齿进行局部的清理、保健,以期促进口腔修复目标的实现[12]。
总之,老年患者口腔问题较为显著,口腔修复的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能力,从而增加患者营养,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不同身心状况,选择合宜的口腔修复方案。采取简单易行的修复方法,确保义齿固定良好,防止松动脱落而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其辉,袁宏吉.了解口腔行为学应用于老年口腔修复中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66-67.
[2]赵文菲.老年口腔修复患者23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9):127-128.
[3]陈子和.浅谈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1):156.
[4]韩子姗,刘艳,曾燕红.老年患者口腔修复采用正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31):104-105.
[5]许江.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及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2(8):607-608.
[6]车正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临床观察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6(4):118-119.
[7]李基花.口腔修复的综合治疗方案[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71):3801-3802.
[8]黄正萍.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2,45(4):115.
[9]毕艳广.浅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J].中国保健营养,2013,19(11):1671.
[10]宋生璋.老年患者236例口腔问题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5(7):3314-3315.
[11]李炜,李线绒.老年缺牙患者口腔修复特点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0,19(2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