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污染治理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庄头乡____x庄村位于雷独路北500米,柏门村南两公里,全村现有农户73户,320口人,耕地面积900亩,人均耕地面积2.7亩,农业生产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目前中药材种植已经占到全村85%以上,养猪户16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____x2年底生猪存栏600多头。
通过调查,了解到全县农村目前都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普遍现象:(一)生活垃圾污染。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建筑垃圾胡乱堆放”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之农用塑料薄膜的普及,造成白色垃圾污染。 (二)畜禽粪便污染。禽畜粪便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三)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四)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经过全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多年努力,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层领导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农村的基层领导只片面的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
(二)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同时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景象。
(三)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态破坏的根源入手,转变资源粗放利用和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协调好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促进整体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议如下:
(一)强化环境目标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体系和机制。
1、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关制度。调整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资源利用指标、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经济和环境双赢。
2、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机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制度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审批建设项目。克服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干扰。
(二)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秸杆粉碎还田、秸杆气化综合利用、秸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的发展,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三)强化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力度。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同时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企业污废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加快工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调整产业结构,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是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村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工业污染。
(四)加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
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五)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
滇池的污染及治理过程是淡水湖泊保护的一个深刻教训。为借鉴滇池的污染教训,掌握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水源及调蓄湖泊的水质安全,我于2018年8月对滇池的污染和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交流咨询,对滇池污染治理情况有了总体认识。
一、滇池的基本情况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o29′—103o01′北纬24o29′—25o28′,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滇池海拔1887.4米,平均水深5.3米,库容15.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7亿立方米,扣除多年平均蒸发量4.4亿立方米,实有水资源量5.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整个流域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山地丘陵居多,面积2030平方公里,约占69.5%;湖滨平原面积590平方公里,占20.2%;滇池水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10.3%。
滇池水域分为草海、外海两部分,现由人工闸分隔,草海位于滇池北部。外海为滇池的主体,面积约占全湖的96.7%。草海、外海各有一人工控制出口,分别为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据滇池水利志记载,1969年到1978年间围海造田使滇池湖面积缩小23.3平方公里。
注入滇池的主要河流有29条,水量较大的有盘龙江、宝象河、新运粮河、老运粮河、船房河等。滇池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
滇池全流域均在昆明市辖区内,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流域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2012年,流域总人口为375万,人口密度达到1284人/平方公里,流域地区生产总值2387亿元,人均63653元。
二、滇池的污染过程
1986年以前,滇池水质为Ⅲ类水,按国家标准可作为饮用水水源。1987年到1988年昆明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大量工业污水开始直排滇池,1988年蓝藻爆发,滇池水质全面恶化,水体发绿。1994年后成为Ⅴ类水,仅可作为农业用水。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是劣Ⅴ类水,几乎失去了作为水的各种功能,成为一池废水,1999年、2000年发生了蓝藻、水葫芦大规模爆发。
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的污染形势愈发严峻。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进入滇池的污水总量为2.4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1.8亿立方米,占75%。
到2005年时,全流域共排放污水2.61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2.27亿立方米,占到86.97%。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外海水质为Ⅴ类,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滇池29条主要入湖河流,纳入监测的多为劣Ⅴ类水质。
2006年,入湖的河水基本上是有水皆污,入湖污染物持续增长。由于城市管网的缺陷,污水处理率不到50%,大量生活污水入湖,雨季时期的城市泄洪也造成混流,都汇入滇池。
2009年,仅昆明主城区每天就有43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滇池。各郊区县基本还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小企业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滇池流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由此可见,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是滇池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滇池治污主要措施
昆明自1993年起治理滇池,至今已投入700多亿元。
(一) 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排污工程
昆明市于1990年建成第一污水处理厂,使得部分生产、生活废水不再直排滇池。而后又陆续建成了市区7座及郊区9座污水处理厂,并于2012年完成了市区8座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升级,使得昆明市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10.5万立方米。
1993年,本着蓄清排污及利用的原则,实施了滇池防洪保护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旨在通过建设西园隧道,排放草海水体,消减污染物。西园隧道于1994年动工建设,历时两年建设完工并通水,1997年正式投入运行。
(二) 利用水葫芦生态疗法
2009年,昆明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在滇池白山湾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及资源化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 2011年,昆明在滇池流域开展26平方公里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水葫芦去氮、磷能力很强,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但是水葫芦含水量高达98%以上,对其迅速脱水费用极其高昂。种植水葫芦后,水质有所改善,但并不明显。
(三)综合整治六大工程
“十一五”期间,昆明全面开展环湖截污和交通建设、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等“六大工程”,共完成投资96.11亿元。以清污分流为重点,强化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脱氮、除磷工艺,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滇池沿湖开展退塘、退田、退房、还湖、还湿地、还林的“三退三还”工作。以盘龙江全面治理为中心,完成14条主要河道截污及水环境治理。以草海污染底泥疏浚为重点,开展污染底泥堆场用地的收储工作。突出松华坝水源保护,开展冷水河、牧羊河等主要污染物减污示范工程。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加强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利用。
(四)其他措施
2012年6月份,昆明市提出了“对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6个县区的酒店、旅社入住者,按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开征滇池生态资源补偿费”。
通过一系列探索实践,滇池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水质恶化情况得到控制,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有关建议
滇池的污染及治理说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违背可持续发展内在规律,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最终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并且,湖泊等生态环境一旦遭到污染,即使投入巨大,再想扭转污染局面也将十分困难。
为了不让滇池的悲剧在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调蓄湖泊重演,有关建议如下。
(一)严控污染物进入
湖库水体污染物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网箱养鱼等。控制污染物的进入是保护水源地及调蓄湖泊水质不受污染的一道关键闸门。要对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达标排放,并鼓励污水资源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取缔有关水域的网箱养鱼。
(二)建立水质长期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
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环境污染颇具突发性。建立先进的水质长期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是适应水体保护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要拓展利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加强监测能力。建立预警机制,编制执行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 高效混凝沉淀 二级出水 处理新工艺
1、概 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水将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缺水主要呈现水质性缺水的特点,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出水直接排到水体,一方面增加了水体的自净负荷,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水资源的浪费,所以保护资源除了从节约用水出发外,我们还要提高水处理技术水平,使得各种水质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来解决目前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二级处理出水占不能直接利用的水资源的很大比例,如果得到进一步处理,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这将对保护水资源、解决部分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会起到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介绍一种针对二级处理出水及相仿水质原水的新型回用水处理工艺。
2、工艺流程简介
一、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深,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相关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二、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具体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5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30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然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却在与日俱增。
三、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农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加大了治理的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影响到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环境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明确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
2、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城乡分治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国家把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作者:梁右东 单位:吉田拉链( 深圳) 有限公司
员工素质提高以后,才能在实际行动上支持公司的环保工作,如节约资源能源、垃圾分类等,为公司节省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企业环境保护培训可分为公司级、车间级、岗位级三级,培训内容包括环保法律法规、污染防治知识、环境问题与企业的关系、环境管理体系知识、企业环保理念、节约资源能源的常识、固体废物产生、收集、处理程序等。明确环境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企业环境管理机构一般应由环境保护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设施管理两个方面的专职机构组成,由厂级领导直接管辖,环境保护综合管理主要行使监督职能,环境保护设施管理主要负责污染防治设施的维护。综合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企业内环境统计数据的分析与汇总,环境目标的完成情况跟进,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环保培训的实施等;环境保护设施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废水、废气等污染治理设备的运行维护,废水、废气、噪声、土壤等的例行监测、污染防治技术的改进等。两个专职机构应资源共享、相互配合。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可只设立环境管理机构,不分具体职能机构。环保设施管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投入巨大,只有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才能保证污染治理率和污染物的达标率,污染源才能得到有效控制,环保资金的投入才能获得较高的回报。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管理,提高环保人员对环保设施运行管理的水平,以充分发挥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作用。企业应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防治环境污染的设备,建立环保设备台账,制定主要环保设施的操作规程及安排专门操作人员,建立重点环保设施的“设备运行记录”等。同时,在现场管理制度方面,落实分区、分工的承包管理。管理人员经常对自己所承包的环保设施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或签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有效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在值班室内或在污染防治设施醒目的地方,按统一格式悬挂污染治理设施组织机构图、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工艺流程图、污染治理设施安全操作规程等。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监控工业固体废物的合理、合法处置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形象,而且废物的回收利用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是企业环境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工业固体废物,首先按照危险废物名录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判断其是否危险废物。若属于危险废物,则要按照国家和地方危险废物法律法规,做好危险废物储存、申报转移及联单填写工作,与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签订处理协议,进行合法处理处置。
实施环境监测企业应配备专人按照环境监测计划实施环境监测,定时定点监测厂区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对一些主要的环保设备安装测试平台,对监测数据认真做好记录和分析,及时掌握厂区环境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促进管理的深入和污染治理的落实,消除发生污染事故的隐患。对于监测频率较高的废水常规指标,宜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其它监测仪器视情况配备。建立健全企业环保档案企业环保档案可分静态档案和动态档案。静态档案主要包括:企业简介,环保工作以及污染治理发展过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环评批复,环保设施设计、施工资料,环保“三同时”验收资料,排污许可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企业环保技术人员设置情况,适用于企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及相关政策性文件等。动态档案主要包括:企业年度环境管理计划,监测报告,排污申报表,水费通知单,排污收费通知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工业固体废物委托处理协议,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环境事故记录,环保处罚及限期治理情况,环保培训记录、政府通知文件等。召开环境委员会环境委员会可分公司级和部门(车间)级,均宜每月召开一次,也可与公司安全委员会或其它委员会合并进行。环境委员会旨在加强环境信息交流,全员参与,对环境目标的达成进行监督和跟进,有利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健康运作。公司级环境委员会的主要内容包括:(1)说明公司及各生产车间环境目标的达成情况,就不达标的原因及改善对策进行说明;(2)跟进环境改善事项的完成情况及实施效果;(3)环境内审、外审事项说明;(4)环境法律法规说明;(5)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说明;(6)环境监测结果报告;(7)环境保护知识宣传;(8)其它环境保护相关内容。部门(车间)级环境委员会可以部门(车间)为主体进行简化。重视环保标识做好企业的环保标识不仅是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环保意识,节约资源能源,降低企业成本,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环保形象。企业内部环保标识一般包括:废气排放源、废水排放源、噪声排放源等污染源标识;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人走关灯、节约资源,爱护花草等提示性标识;废气洗涤塔、危险废物储存点、再生纸收集箱等设施性标识。及时收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随着中国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的违法行为和环境事故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巨大的代价。因此,企业须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对其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彻底消除不符合项目。同时,应定期从各个渠道获取法律法规、环保政策的最新信息和动向,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使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环保发展政策,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如企业的产品、原料等涉及进出口业务,则还需关注进出口涉及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避免违法产生严重后果。实施环境管理自主基准企业在保证达标的条件下,可以自行制定比法定标准更为严格的自主管理基准,并通过自身工艺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该基准。这样做的意义在于:(1)由于平时以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进行,因此可进一步降低企业超标排放的可能性;(2)可提前满足不断更新、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始终在行业内占有技术优势;(3)从环境友好的角度考虑,企业应不断改善自身的生产技术及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不断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追求更高的企业价值。
现代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不应只是做好对环境影响的监督管理,还要追求绿色管理模式,将环境保护观念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将环境管理延伸到消费领域,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与资源节约,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企业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寻找出路。环境管理本身是动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不存在标准的或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手段,因此,企业还应当及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使环境管理的成效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