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审美活动 思想道德

1 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的含义及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既含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简单的你教我学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多元化的信息型社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思想灌输关系。如果一味坚持用强硬、毫无美感的教育方法,易使受教育者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正是通过具有审美性的事物、行为及语言,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美的环境中,以愉悦的心情获得美感的同时达到教育目的。它除了强调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强调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具有审美性,以及受教育者的接受情况和教育效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中就是让受教育者在美的享受中,进行教育与自我教育,以和谐教育运行模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具有愉悦性特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每当人们欣赏到美的景色、体会到美的形象、关注到美的事物、接受到美的信息之后,内心总会有喜悦之感,会被美的现象所打动,引发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思政教育正是通过塑造美的形象、传递美的信息、使用美的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心中洋溢起美的喜悦之情,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产生共鸣。同时愉悦的心情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更加和谐,使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受联系更加紧密,使教育效果更佳。越是美的事物带给人的愉悦感就越强烈,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塑造美、传递美、善用美,并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使思想政治教育以美的形式进行传达,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 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思想开放的新生代。

当今时代,整个社会的新生力量当属90后这一代,而社会大众给予这一代最多的代名词,就是个性、自我。这一代的人青春,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个性张扬,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也正因如此,在思想多元化、信息海量化的时代,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不应仅仅局限在正统的课堂理论教育上,更多的是要注重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塑造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情境,去熏陶、引导青年人的思想意向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新的教育渠道,以全新的视角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工作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因此,有必要为受教育者建立一个隐形的教育环境,将硬生生的政治教育以审美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思政教育便可以巧妙地回避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生动整个教育的实践过程。

其次,信息传播方式的发展对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信息的获取不在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传播手段。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迅捷、海量的信息。生活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方式自然会越来越开放。“你必须这样做”“你不可以这样做”这种强制性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束缚人们的思想,相反的,从 “认同”到“接纳”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受教育者从内心深处认同教育者的观点,并自愿按照教育者的要求,付出努力,最终得到思想道德上的提升。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使教育形式变得丰富有趣,具有审美性,也使受教育者在愉悦的心境下无意识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共鸣,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

最后,审美活动的优势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美育的目的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感、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审美活动通常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在整个审美过程中人们受到启发与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修养。整个教育是一件自然、和谐、水到渠成的过程。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获得双赢,政治思想得到传达的同时,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会主动地向社会主流阶级靠拢。

3 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审美活动中的有效途径

首先,教育者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社会生活中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授者,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相当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审美艺术,遵循美的原理,对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进行审美艺术化的处理,使其具有美感,引发受教育者的关注,使受教育者在愉悦的审美艺术中接受思政教育者所传递的信息,让思政教育更生动,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升个人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格,对受教育者起到榜样的作用,用自身魅力来影响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责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 提升成效

一、现状及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开展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高校为主要空间,设立了专门队伍从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某种独特的话语体系和工作路径,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及科研育人、环境育人就是学校的不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工作者,普遍的感受是,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开展得好,学生出问题的几率就小,学生在学业、生活、同学关系及班级建设方面就会取得好的成绩。相反,问题则连续不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毋庸置疑,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已被长期的实践所证明。

但是当前,社会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便是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尤其是面对少数个体学生时,难以进行合理的教育定位,无从入手,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不高、影响不大、效果不理想。

在一些调查和访谈中,发现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学生对“思想政治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身心发展和成才起重要作用”的命题持充分肯定的态度,但同时他们又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表现出不喜欢、不认同、不满意,甚至是不接受和反感。从这个现象看,与其说学生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的价值和内容,不如说是不欢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因此,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应当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途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及特点

(一)从理论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实践理性的范畴,而不是理论理性的范畴。

实践理性即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多么全面,多么高深,最终目标都不是仅仅对思想道德知识的记诵,而是要把提升人的素质和增强人的智慧作为价值追求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你说的再多,说的再好,关键是他能不能听进去”。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对教育他人的内容真“信”,只有做到“自信”,才有可能做到“他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者与对象之间产生共情,需要对象把知识理论与自我实际相结合,并在内心深处把知识向信念转化。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不能有效地向信念转化,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完成其根本任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各种影响一致性的基础之上。

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系统的社会层级结构决定了它绝不是孤立的教育体系,必然受到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社会由于变化极其缓慢,生活于其中的人的价值追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单一性,因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当时而言是有成效的。而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迅速,信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都体现出多元性、交叉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依托系统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认为正确的事情现已被社会现实证明可能有问题;原来认为是不对的事情,现在却在引导着潮流方向。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反差,多元化的社会评价系统又在不断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因此,在大学校园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支持,至少需要在大学校园中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大学特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并需要有各项制度措施和责任落实的保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人的认知发展特点,与对象的认知水平保持适度的张力,既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时施教。

对于个人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或多或少地会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其内容和方式也丰富多样。思想政治教育或存在于思想政治课老师的授课中,或存在于父母的教诲中,或存在于同学的言论中,或存在于大师的人格魅力中,无论是哪种方式需取得成效,都要与本人在当时的知识、能力、追求等个人特性与特定时期需求相适应。尤其是要把握时机,在对象最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最想得到答案的时候去启发他、引导他,从而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对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建议

(一)重塑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紧密结合大学生自我成才的主流需求,变思想政治教育被动接收模式为主动需求模式。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的滞后性导致了本应该是对人成才成长起关键作用的“生命线”受到了漠视,甚至是抵触。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利因素时刻侵扰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甚至让他们在开展教育时难以自信和忘我,这进一步加大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利因素,找到原因,逐一分析,寻找对策,分头化解;要充分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自我成才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启发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认知,消除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误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重新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高校应不断改革创新,构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魅力,从而变当前“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性发展局面。

(二)通过培训来提高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水平。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但目前高校辅导员中具有思想政治专业学位的并不占多大比例,很多辅导员只是靠自己的经验和常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很强,并且有自身的教育规律,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很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也就很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以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拓宽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每个学生有一个契合点,即共鸣点,没有这个点,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空洞说教。各个高校在自己学校的文化建设上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机制,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通过下宿舍、开班会、参加学生文体活动、参加学生理论研讨课及开通微博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建立情感,增进友谊,赢得同学的信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工作格局,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以人本为出发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路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群体对象的说教上,对大学生而言,每一个人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只是他们有的意识到了,有的还没有意识到。辅导员应当挖掘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需求,或是学业的,或是人际的,或是情感的。只有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和认知特点上找到问题,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生活、学业、就业等实际问题,而且是他们在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过程中所面临的心智上的困惑。在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正确面对困难,正确解决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需求。从实践中看,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处理关系、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塑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机制,要远比仅仅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学业、生活等具体问题的效果好得多。

(五)营造良好和谐的辅导员职业发展环境,强化辅导员的“五心”,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救人者须自救,助人者须自助,辅导员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首先自己要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及行为艺术,切实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但要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而且要“慎独”。我们要大力为辅导员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职业发展环境,让辅导员能心平气和地去潜心研究,踏实工作,不断激发辅导员的爱心、责任心、耐心、事业心及一颗年轻的童心,与同学们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传给学生,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朱健梅,桂富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创新.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2.

[2]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

[3]鲁宇红,郭建生.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2.

[4]何贻纶,陈永森.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

[5]李萍.对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理性审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顾海良,余双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2.

[7]王小明.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8]徐柏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

[9]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10]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聚焦: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备受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它在塑造大学生优良思想品质,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校园中浮出水面,心理教育也开始为人们所探讨与研究。大学生是一特殊群体,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中的任何一项都无法有效地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使二者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大学生全面地发展与健康地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异同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不同之处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和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人们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心理教育是培养人的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其心理过程正常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从上面的定义上看,心理教育倾向于对人所有一般心理活动的教育与引导,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要研究人们特殊的实践活动与思想品德形成之间的关系,更注重心理构成的社会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味更浓厚一些,它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心理教育的目标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美健康的人格,力图使学生自知、自信、自控、自律、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具有较高的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教育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以政治为中心,注重意识形态层次上的深化教育;而心理教育主要是从个人的心理状况出发,注重解决心理上的实际问题;二者的原则也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往往要求旗帜鲜明,而心理教育者则不代当事人作价值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教导,而心理教育注重讨论和沟通。心理教育的作用通过理解、接纳、共情来得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则必须通过说教、劝告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具体的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有个别谈心、大型报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党团活动等形式;心理教育主要是心理咨询和一些医疗手段。还有很多学者从意识层面、理论基础以及对象观念等方面对二者之问的不同做出了探索。总而言之,由于二者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不同,还是有着较为明显差别。

2、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教育的相通之处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都属于精神范畴的教育活动,在具体的内容上有众多的交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动机、乐观的情绪等既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较高的思想境界。更为重要的是。二者的内在机制也有较大的通融性。心理教育遵循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使人们的心理矛盾达到内化。心理是客观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想,是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一切心理活动的总称。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教育。思想政治观念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质、整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后形成理性认识的结果。不难看出两者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产生的源泉都是客观外界,二者都同属于个体的精神范畴,都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客观外界的能动反映。二者从形成的过程来看也是统一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和高尚思想的养成,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动机、性格等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思想的形成就是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等多次的反复最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心理过程。“思想观念属于心理范畴,它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服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思想观念和心理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思想支配着心理活动的方向,心理对思想也起着反作用。因此,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两者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一致性,可以相互融通和借鉴,相互补充和完善。”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都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就需要好好利用二者的相通之处,齐抓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以节省时间、顺应形势,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相通性从理论上证明了两种教育完全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因为心理是思想的基础;同时,思想一旦形成,可以统摄人的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心理优化的功能。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个体心理的发展方向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两者的结合有着充足的理论可能性。

从现实中来看,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法分开。心理教育不仅可以为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心理基础,还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灌输与说教,清一色的政治理论课程早已经不为大学生们所接受。随着心理教育在高校中的兴起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多地以心理教育为媒介,于无形中给大学生们以教育。心理教育自身教育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保密性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单一性与被迫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更为广阔的生存环境。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亦可推动心理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们如果时刻保持着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状态,就不会被各种压力所打倒,始终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得到彻底的展现,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自己的肯定,心里自然不会出现太多因现实所引起的困惑。

无论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够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其实,新时期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也要求二者的有效结合。

2、二者的有效结合是时代的要求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人们的意识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规范的价值观念和旧的价值体系处于激烈碰撞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大学生怎样把握自己,确定自己的人生

坐标,怎样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是我们都关心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处在心理发展变化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活动正逐渐走向成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社会经济的巨变,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形成的反差,会使他们产生了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要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排除各种消极因素,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但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数量、精力有限,一味地加大教育投入很不现实;另外,仅仅进行单一的教育也很容易造成各行其是的教育状况,忽视二者间的互补、互动的效用,从而事倍功半,既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又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因此,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起来,科学计划,合理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成教育任务,达到培育“四有新人”的长远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代替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调节和引导。将心理教育的诸多原则与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能够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的,同时心理教育的内涵也得到了扩展与加深。当下心理教育在我国已经具有了很强的价值导向意味,它已经包含了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道德健康的内容,成为了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懂得和钻研的一门学科。社会现实与理论现状共同促使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效结合。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保障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心理教育引导人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健康发展,积极向上。思想政治教育同心理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成果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得人心又稳固持续。很难想象一个精神萎靡、心胸狭窄、情趣低下的人怎会接受高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心理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石。只有营造了大学生良好的心境,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的为大学生们所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伴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不断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却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党和政府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改革机遇。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发挥着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能够很好地应对社会变革为职业教育改革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一、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1.教育体制招生模式转变的影响

随着本科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和不断扩招,再加上“平行志愿”“一档多投”的招录模式产生,大部分高中学生就读本科院校的几率增大,这使得职业教育的招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使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直线下滑。此外,一些省市进行了高职“注册入学”、中职优秀毕业生入读高职“推免”政策等,使得高职招生的门槛降低,使得基础差、底子薄成为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整体特征。

2.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为国人带来了诸多文化影响,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已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时期更是为价值多元化提供了发展沃土,使得多元、矛盾、困惑等思想意识已经开始影响青少年的价值选择。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的时期,受到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冲击极易走向误区。

3.高职高专定位的束缚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其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从事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受到这一定位束缚,过分注重学生技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它是精神和灵魂,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占领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的思想先进和道德进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能够有效地武装学生的头脑,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全面发展。

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性变革使得我国现在处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时期,如果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主度不断提高,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这种自由、离散的状况虽然有助于散发学生的年轻活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却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因此,我们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育之中,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同时,我们要顺应院校实际,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式的思想教育模式。

2.创造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除了要重视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党校课程的开展之外,我们还要致力于打造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中来。同时,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不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各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的挑战,同时也会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平台。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坚持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工作,将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科技手段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并制作成丰富多彩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学校官网、论坛、微博、微信等分享一些贴近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然而,这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高职高专教师的长期努力。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不断探索新思路,开拓新途径,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修养,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舒.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46-0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阶级形成、国家产生以来,就以一种普遍的实践活动而客观存在。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地位,都以各种形式从事着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教育对象认同其政治思想。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从古今中外来看,虽然各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称呼不尽相同,但各国都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均深刻地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本文通过对中西思想政治教育取向、形态和方式的比较研究,找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直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这对增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西思想政治教育差异之比较

(一)中西思想政治教育取向之比较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自古以来就坚持整体价值取向,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献身的精神。在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强调先人后己、助人为乐,强调个人对社会尽责,强调自觉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群奉献。直到现在,我们倡导和奉行的仍是“集体的价值高于一切”。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强调个体价值取向。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庞杂的理论体系,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的“神权、君权和等级特权”,到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天赋人权”理论,再到资本主义制度巩固以后的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取向一步步凸显。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虽然以各种新的面貌出现,但本质上没有发生多少变化,其坚持的依然是个体价值取向。

(二)中西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之比较

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法治。从亚里士多德到奥古斯丁到托马斯・阿奎那,再到卢梭,无一不论述法治的优越性,强调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因此,西方国家的公民更要求人权平等,更强调个人独立与民主法治。这些无不为西欧资本主义民主法制的有效运行奠定了更加稳固的基础。同时,西方国家将法律等社会实体性力量作为专门化的高度精致完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具,以大量的法律条文与规范形式,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传播其价值观。从中国古代的“德育至上”原则,到今天的“德育首位”思想,均可看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德治。我国学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奉行德育至上、德教优先,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三)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比较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列宁关于灌输的原理为理论依据,更多地是以一种“明显性”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于正面的、直接的、正规的教育方法,即灌输与认知的方式。在我国,大多数老师害怕学生接受错误的思想,总是想把最正确的观点直接传授给学生,很少让他们联系身边的实际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专门的机构,培养了专门的工作者,并在专门的时间中对各种层次的人们进行教育。在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仅重视运用公开的、正面的方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注重运用隐蔽性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运用间接的、渗透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无意识地对其教育进行内化,并逐步潜移默化地外化为有意识的行为选择。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为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最优秀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没有马克思主义做理论指导,就没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这就要求坚持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二)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实现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党从创建之时起,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正是因为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了党的领导观念,才使得我们能够紧紧围绕全党、全国的大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理论课题,促进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社会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我国始终坚持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这不仅仅是由我国目前全面开放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而且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品德社会化的需要,特别是在社会大众传媒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力量的情况下,我国基层组织不断加强与社会教育之间更为密切的横向联系,优化整合各种社会教育力量,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得到强化。

三、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空洞性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确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内容上出现了相对的空洞性,不仅使教育对象无所适从,而且使其本身不能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任务等相适应,这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其内在的可实现性和有效性。同时,这也会从实质上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性、时代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从而将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不可实施性。这样一来,就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空洞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单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基础上采用的操作方法,解决的是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思想问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践中较单一,更多的趋向于语言疏导,而且在实施上缺乏艺术性。因此,西方国家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利用历史和文学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张在游戏、娱乐、音乐、故事中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不主张强迫灌输;主张通过用探究、商量、讨论的方式得出正确的道德认识,强调渗透性、间接性,增强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内化思想道德意识。

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性和真理性的必然诉求,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在新时期,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立足实际、服务大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途径,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建设,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向实践、工具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变,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紧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

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紧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国际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国际化这一重大社会背景作为一种认识工具,把其看作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参照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内容方法上的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路径,凸显思想政治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三)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但这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不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直接“链接”的,而首先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面临的挑战和如何转化等予以审视,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置于当代社会价值的一元与多元张力中。这就需要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思想政治教育,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化。同时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拓展核心价值体系的视野与思路,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一种完美的追求,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需要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需要我们的埋头实干。虽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是它所取得的成就和表现出来的中国特色也是经过历史与实践检验的,只要我们坚持客观规律,采取正确的发展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将不再遥远,我们也就能够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冯刚,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王瑞苏.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