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

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

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范文第1篇

1 海洋环境污染的元凶

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陆地污染源流入海中、石油污染、人类无节制的捕捞活动等。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污染物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

1.1 陆源污染

陆源污染是指陆地上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人类长期以来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与生活方式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其中,陆源污染成为全球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的罪魁祸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为蒙特利尔环境部长会议预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80%的海洋污染源于陆源污染。

《防止陆源物质污染海洋公约》中对陆源污染的界定:陆源污染是:1)通过水道;2)源于海岸,包括通过地下水或其他管道的引入;3)源于公约所适用区域内一缔约方管辖内所铺设的人造设施对海洋区域所造成的污染[1]。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水大量排入近海水域,成为陆源污染的主因;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将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地表径流或者河流流入沿海水域;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也成为主要的污染物。随着大量的陆源污染物流入海洋,致使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升高,直接导致海产品重金属超标。

1.2 石油污染

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和海上运输量的逐年增长,我国近海石油污染日益严重,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32×108t石油中,约有320×104t进入海洋环境[2]。

石油流入海洋的途径包括:

1)海底油井开采开采过程中溢漏和井喷;

2)油船运输中泄漏或发生事故;

3)炼油厂含油的废水直接流入海洋。

石油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资源,破坏生态平衡。通常1t石油可在海上形成覆盖12km2范围的油膜,油膜会使透入海水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影响光合作用;油膜影响海水复氧,石油的分解,会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使海水本文由收集整理缺氧,据研究,1kg石油形成的浮在水面的油膜完全氧化需要消耗40×104l海水中的溶解氧[3],造成海洋中藻类和微生物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石油流入海洋后,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生产綑、酮、酚、酸、硫的氧化物等,危害海洋生物[4]。

1.3 过度捕捞

过度捕捞是指捕捞超过系统能够承担的数量的鱼,使整个系统退化。捕捞了太多的某种鱼类,让它们的数量不足以繁殖和补充种群数量。

据《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环境生态学》书中指出:近海的过度捕捞正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生态系统中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被过度捕捞后,人们的捕捞目标必然转向其他一些价值较低的物种,而当这些价值较低的物种生物量枯竭后,捕捞目标随之又转向价值更低的种类,这样依次将使生态系统的所有物种都被过度利用,造成渔业资源的系列性枯竭和物种品种的退化[5]。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海鲜成为了我国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为了满足人们餐桌上的需求,人类大肆从海洋中捕获渔业资源,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海洋环境保护

治理海洋环境污染的关键前提是要求我们增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海洋环境的污染,制约了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污染范围的扩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如何保护海洋环境,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2.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制体系,保护海洋环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07条规定:各国应制定法律和规章,以防止、减少和控制陆源污染,包括河流、河口湾、管道和排水口结构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同时考虑到国际上议定的规则、标准和建议的办法及程序[6]。

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中,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通过法律的形式,坚持把陆源污染防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行重点规划。严格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

2.2 多管齐下防治沿海城市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

随着沿海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沿岸海域环境压力加剧,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治海洋污染:

1)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2)制定排污指标,严格控制污染源排放总量,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3)加强截污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

4)加强沿海城市防护林建设,保护滨海湿地;

5)强化污染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治理工业废弃物,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

2.3 突出科技手段,加强海洋石油污染的防治

目前对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主要包括:

1)物理方法。包括围油栏、吸油物质(如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沉降和磁性分离等;

2)化学方法。包括投放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等)、燃烧处理等;

3)生物方法。通过投放噬油微生物,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其中,生物降解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具有迅速、无残毒、低成本的优点。据研究,海洋中存在大量能够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目前能够降解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有200多种。

2.4 保护海洋渔业资源,防止过度捕捞

海洋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要科学利用,如果过度捕捞会导致资源匮乏,最终无鱼可捕捞。防止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促使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1)渔业法规需要被重视起来,要加大宣传这方面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渔民依法兴渔的法律意识,提高广大渔民的自觉性;另外还需要治理水产品的销售市场,要扩大宣传面,让社会广大群众都能认知到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意义,并参与保护市场,共同抵制违法水产品的销售;

2)制定休渔期。我国每年的6至9月,相关部门会对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的渔民实行2到3个月不同的休渔期,以此来保证海洋水产资源正常繁殖、生产与发育;

3)规定渔网最小网目尺寸、可捕标准、幼鱼比例,限制对幼鱼的捕捞是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的最基本措施[7]。

3 结论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经济的增长,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本国海洋政策,加紧争夺海上战略利益,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海洋战略部署都出现了强劲的势头。海兴则经济兴,面对世界各国的形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和壮大海洋事业。

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 东中西部 实地调查

引言:应十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为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情况,笔者组建实践考察团队,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分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河南、河北、安徽、重庆、辽宁、贵州等地。在成员的走访过程中,发现调研地区存在的环保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访问当地居民,探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通过思考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目前国内外大都集中于对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或采用某一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微观探究,本文以社会实践团队成果为依据,涉及多个地区并以其为代表,将调研成果分为城市、乡村、海洋等三类,从宏观上探究我国生态环境状况。

1、东中西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城市的环境污染

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景区的破环等。成员在重庆、河南、安徽这些地方,发现城市大气污染源大多来自工厂排放的CO2、SO2等废气和粉尘,汽车尾气,家庭对能源的消耗,加油站的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致癌物碳氢化合物,各种喷雾剂,对垃圾的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城市水污染大多来自工厂排放的污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剂污水顺河流到城市,以及酸雨导致的水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大多由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生活杂物等构成,垃圾掩埋和垃圾分类一直做的不完善,成员通过走访城市郊区,发现城市正被无数的垃圾所包围。

1.2乡村的生态破坏

在广大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成员主要针对河北、河南、辽宁阜新的一些乡村进行考察,发现地下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塑料薄膜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城镇化下的工厂排放物污染。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多处乡村因当地玛瑙染色加工业发展,导致地下水受污染二十多年成“绿茶”。玛瑙加工企业主要进行玛瑙原石打磨、染色等加工,生产污水大都倾倒河沟里。在河南的母亲河---沙颖河附近,河流两岸都被开垦成了农田,附近的居民将生活废水都倒进河里。到了夏季河面上浮生很多的水草,整个河面都被覆盖住,并散发出一股腥臭味。在河北石家庄的一处乡村,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之雨水的冲刷,不仅污染了水体,还造成了水体富养化,生态平衡失调、物种的多样性减少。

1.3海滨城市的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成员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大连的海洋污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海洋倾倒工业废料,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油船泄漏,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污染迹象明显,污染物集中,危害严重;生活垃圾丢弃海滩造成海滩垃圾;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海洋;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水中,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化肥农药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造成污染。

2、东中西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工厂三废的排放

工厂不计代价的生产使得其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物排放到环境当中,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工厂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废气飘散到空气当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会造成大气污染,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又可能导致酸雨,粉尘还会对人体呼吸道造成感染。另外,工厂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废水可能流入河流进而汇集到海洋当中造成海洋污染,还有的流入居民区河流或地下水危机居民生活。此外,工厂排出的未经处理的废物,一些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丢弃到道路两旁或是河道两边,长时间无人处理都会形成垃圾污染,既影响美观又污染环境,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2.2居民缺乏自律与环保意识

一方面,一旦某个地方堆满了固体废弃物,居民则会下意识的把其作为垃圾堆,而不会思考此处存放垃圾是否合理,是否应当制止乱扔垃圾的不合理行为,而是缺乏自律地也将垃圾丢入到其中。另一方面,居民日常生活中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尤其是乡村地区,由于居民缺乏环保意识,所以经常发生农药化肥剂管理不当而随雨水冲刷流入河流中,还有居民将生活废水倒如河流当中,进而流入海洋,造成水污染和海洋污染。

2.3政府监管漏洞

在对工厂的监管上,虽然政府出台了多套法律法规及规定来约束工厂破坏环境的行为,并采取罚款或停业整顿等强制力措施,但现实生活中,工厂经常采取迂回战术来应对政府的环境质量检查,在政府来检查时才做面子工程,导致政府在检查时得到虚假信息。

3、保护生态环境的办法

3.1工厂自律

一方面,工厂应当加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追求利益增长的同时,也要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工厂要进一步改进,实行清洁生产,即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着手,使得原料清洁、生产清洁、产品清洁,从而大大减少工厂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物,缓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情况。

3.2居民自律

居民要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自身行为,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行为督促,自觉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当中,以身作则――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垃圾箱内,不要乱扔垃圾,减少垃圾污染;同时节约用水、用电;城市居民要减少开车,多采用公交出行,减少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乡村居民要掌握并切实采取措施防止化肥药剂在雨水天的流出,避免杀虫剂、化肥随河流直接流入海洋,不要将生活垃圾或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洋或者丢弃在海滩,同时知道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危害并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3.3政府加强监管与教育

第一,政府要尽职尽责,采取具体措施加大力度解决环境问题。基本的策略应该是监测--干预--评价,监测环境和人群健康,干预治理问题,评价效果,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应该改进汽车工艺,研究开发环保型的汽车,研究发展汽油的代用品。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燃煤,多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多用电等清洁能源。第二,政府要尽快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管理机制督促工厂企业改革,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制定并完善打击治理地下水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监督环保部门,打击污染海洋的行为和企业。第三,政府也应加大对工厂和居民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以加强其自身自律。向其宣传环境、资源的可贵性与稀缺性,要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此外,以正确的环保行为或实践引导公民和企业向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其自律愿望。

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范文第3篇

每年动辄百万之众参加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和各地公务员招录考试可谓千里挑一。数据显示,其中《申论》考试的得分率明显偏低,成为诸多考生折戟沉沙的原因所在。

《申论》的低分因素究竟是什么?是写作能力欠缺?是测试难度过高?还是考生能力积累不足?在多年的阅卷中,笔者发现,单就考试中的申论写作而言,审题环节的薄弱才是主要原因。

公考选拔的是机关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合格的机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学会充分领会领导的意图。多年来,申论考试一直坚持“考为所用”的基本原则,设置机关工作的书面化模拟情境。作为申论的命题者,自然也会将“领会意图”这一基本要素暗含在考试要求之中。

从近年的命题形势来看,认真阅读题干,领会命题者意图成为能否准确写作、解题的关键。但是目前培训机构及网络上惯常使用的方法却往往忽视题干的具体要求,将题干“题型化”,将答题“模式化”,严重误导了考生,使其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性,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失去了本应得的分数。下面笔者将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谈谈审题对申论写作的决定性作用。

重视题干,

明确答题内容上的方向性

概括题型是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常考题型,2010年以来,题干的设置更具深意,对考生把握命题意图的要求逐年提升。但由于考生的忽视,竟然使得“常考题”往往成为了“常错题”。

【真题节选1】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申论》第一题:

1.《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10分)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对应的给定材料1内容节选如下:

......(略)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忧。调查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年,渤海发展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

......(略)

科学调查与监测结果证明,陆源污染对渤海威胁最大,入海河流流域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泄漏、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在近期治理阶段,为遏制陆源排污,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四大海区中,渤海沿岸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最多,比例高达90%以上。渤海沿岸有分属在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又各自具有相关的管理职能,因此,很难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有人戏谑这是“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就使渤海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渤海计划》只是一个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效应,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管理体系、监测体系、投资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的对接统一,这也直接影响了治理的效果。

......(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这样一道题,很多学生的思维脉络往往十分简单。可作如下思考:题目要求什么?—概括。概括什么?—概括原因。怎么概括?—去材料里找。怎么找?—前面有“因为”等关键字的就是原因。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应试者最敏感的是题型,而不是题干;并不是按照命题者的意图去找答题要点,而是按照所学的一些“方法”“工具”去找,盲目性不可避免。因此,打破模式化思维,重新审视题目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本题的题干是:《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如果按照模式化的解题思路,会过度强调题型的概念,认为这就是一道概括题。从而忽视题干的要求,无视究竟要概括什么,只是简单地把原因表象型理解为“问题的原因”,而“问题”又模糊地理解为“污染”,最终把题干简单的理解为“概括污染的原因”。导致在具体解题时对相关要点模棱两可,无从取舍。

其实,“原因”是“《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要搞清楚这个“原因”,首先必须厘清什么是“《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材料第三自然段提到:

2001年至2005年要实现的近期目标是: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

因此,这里的“原因”应该理解为“渤海海域环境污染得不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不到缓解”的“原因”。简单地说,并不是概括“污染的原因”,而是概括“污染难以控制的原因”。

再看看两个划线的句子,其实都属于“导致渤海流域严重污染的原因”,而根据材料来看,“导致渤海污染状况难以控制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

1、(自然原因)渤海是内海,封闭性强,海水交换能力差,自我更新周期长;

2、(地域原因)渤海沿岸超标排污口众多,积重难返;

3、(政府客观原因)渤海沿岸行政主体众多、行业众多;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多头管理,难以进行海陆一体化的综合治理;

4、(政府主观原因)众多主体分享渤海产生的效益,影响了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的积极性,治理工作效率低;

5、(政策原因)《渤海计划》是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治理的效果欠佳。

从以上解题过程来看,只有考生准确领会了命题者意图,才能有正确、清晰的破题方向和解题思路,才有可能最终得出或接近得出准确的答案。

揣摩要求,

保障答题形式上的准确性

如果说,现在的考生在实战中往往忽视题干重要性,曲解命题者的意图。那么,同样重要的答题要求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申论题型的具体写作要求往往较为细致,实际情况来看,即使考生明确了破题的方向,找到了答题的要点,如果不能按照要求将这些要点组合成合乎规范的答案,也是难以得到较高分数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比较:

【真题节选2】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申论》第一题:

“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10分)

【真题节选3】

2010年9月18日辽宁、重庆等11省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第一题:

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15分)

比较真题2和3,虽然从题型上看,两道题都属于概括题的范畴,但是在具体要求上,却有较大差异。

1、范围上的差异:真题2针对部分材料,“给定资料2—6”;真题3针对全部材料。

2、操作上的差异:真题2要求“概括和归纳”,真题3则只要求“概括”。

3、形式上的差异:真题2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而真题3则没有“条理”上的要求。

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X83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的严峻考验,PRED问题越来越备受人类关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日趋极限及陆地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加上传统的海洋资源丰富理念,人类社会逐渐从陆地回归到海洋,目的是将解决人类社会生产生存发展的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海洋。海洋因此也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国海域纵跨3个温度带,分别为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和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流及大洋等各种生态系统。中国海洋生物物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表现为丰富的多样性特性[1]。但海洋资源的地域组合存在很大差异,海洋的开发利用状况不同,海区自然灾害和人类开发所造成的污染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要综合分析不同海洋的海洋资源及其开发潜力,充分发挥我国海洋资源优势,在开发中制定严谨的管理法律,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以实现海洋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海洋资源概况

人们对海洋资源的理解和定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狭义上讲,海洋资源指的是能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资源。广义的海洋资源,除了上述能量和物质外,还把港湾、海洋航线、水产资源加工、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景观、海洋里的空间乃至海洋的纳污能力都视作海洋资源。因此,海洋资源指海洋所固有的或在海洋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的,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所有自然资源,范围涵盖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航运和港口资源、海洋能源、海水和海水化学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等[2]。

2.1 海洋资源种类划分

海洋资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可以分成不同种类。根据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将其分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能源资源;按照海洋资源性质、特点及存在形态,可分为6大类:①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药物资源和珍稀物种资源等。②海底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物资源(金属砂矿、基岩金属矿、大洋多金属结核等)、非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砂矿、海底煤炭磷灰石和海绿石、岩盐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③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岸带区域、港口和交通资源、环境空间资源。④海水资源:包括盐业资源、溶存的化学资源、水资源等。⑤海洋新能源:包括潮汐能资源、波浪能资源、海流能资源、温差和盐能产资源、海上风能资源等。⑥海洋旅游资源:包括海洋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娱乐与运动旅游资源、人类海洋历史遗迹旅游资源、海洋科学旅游资源、海洋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等。

2.2 我国海域概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四海相通总面积为 473万km2。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近 300 万km2, 相当于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近 1/3。我国大陆岸线长约18000 km,岛屿岸线长约14000km; 我国大陆和岛屿岸线曲折,海区500m2以上的岛屿有 6536个, 面积在10km2以上的海湾有160多个, 宜建港的海湾和大河河口共有118个。

我国海域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有大量河流入海, 沿岸水域有机质和营养盐极为丰富, 每平方公里海域年平均生物生产量达到 302 t。我国海域海洋生物物种高达 20278 种, 约占世界海洋生物物种的 1/4 以上; 滩涂浅海生物达 2950种,适合养殖开发的经济生物多达238种。我国海域渔场面积为280万km2, 适宜人工养殖的浅海和滩涂面积共 133 万hm2。我国海底矿物资源比较丰富。估计我国海洋石油资源量约406亿t, 其中近海246亿t、深海160亿t, 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8.4万亿m3。已探明海滨砂矿储量约16.25亿t,其中金属矿为 0.25 亿t、非金属矿为 16 亿t。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功率约为 4~5亿kW, 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等。海水资源主要利用方向是制盐,提取钾、溴、镁等化学元素,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等。此外, 我国滨海旅游资源亦很丰富,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共有1500多处, 其中有规模较大的海边沙滩 100 多处,重要景区 273 处[3]。

3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环境污

染分析3.1 海洋资源开发现状

近年来,世界上海洋领域备受重视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海洋油气开采和海洋能源开发利用两个方面。至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程度,尚无商业性的实际进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年均增长速度近20%,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20958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0.01%。由此可见,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达20%以上。海洋水产业总值达1445.27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50.6%;海洋油气业总产值212.74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7.5%;海洋盐业总产值为45.5亿元,占1.5%;沿海造船业总产值达193.84亿元,占6.8%;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达540.6亿元,占18.9%;滨海旅游业收入达419.75亿元,占14.7%[6]。

但是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目前中国海洋开发的综合指标仅为3.4%,这不仅低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 14%~17%的水平,而且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目前主要以矿产资源为主。

沿海省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地区,而海洋资源又是这些省份的独有资源。为了避免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生态的破坏,就需要对我国沿海省份海洋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而开展海域承载力的研究将有助于实施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7]。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各省份在未来阶段的海洋资源开发提出对策,从而实现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选取19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经过指标数据线性变化法的归一化处理,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沿海省份海洋资源承载力分为供给功能、经济功能和环境功能3类,对我国11个沿海省份2008年海洋资源承载力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海洋资源承载力最高的是广东和山东,其次是天津、上海、福建、辽宁、江苏、浙江和海南,海洋资源承载力最差的是河北和广西[8]。

3.2 海洋环境污染现状

海洋污染物种类众多,从形态上分有废水、废渣和废气。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方式,大致可以把污染物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类:油及其产品、重金属和酸碱、农药、放射性核素。

海洋中约 80% 的污染物质都来自于陆源。一系列数据与事实表明,近海区域正逐渐成为陆源污染的主要纳污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许多国家或地区的 90% 以上的废水和 70% 的工业废物,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排入沿海水域。意大利环境联盟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发表的调查报告中就指出:随着工业发展及人口增加,每天陆地上产生的污水和污物也大量增加。这些污水污物进入海洋后,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9]。

随着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断向海洋迈进,使近海污染状况日益加剧。据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监测,我国近海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氮、磷、石油和有机物污染明显,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接纳了我国沿海污水排放入海总量的32%和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的47%。据统计,我国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约80亿t,其中石油14.4万t,铅6131t,砷1万t,汞78.5t,使海域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加剧。此外,海域污染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据统计,1980~1997年,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380起,1998年珠江口发生的密氏裸甲藻赤潮,造成养殖业损失达35亿元[10]。同时,由于过量捕捞,海洋中生物的生态平衡也已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鱼类濒临或已经灭绝(图1)。

目前,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海洋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并且由于技术等原因开发利用效率不是很高造成了海洋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大致由开发海洋过程的污染和陆源污染组成。海洋污染如不及时治理与维护将造成恶性循环,威胁海洋资源的质量,也将降低其本身的资源利用价值,因此,保护海洋资源迫在眉睫。

由图1可见,我国东部沿海污染较重,同时渤海湾和浙江海域海水污染程度也较重,广州附近海域海水污染程度较小,其中由于渤海是内海,海水的交换能力差,海水的自净能力弱,污染较重。因此在工业布局和设置废水排放点时,应考虑到水体的交换能力,同时分散分布污染物排放地点。

从图2可以看出,径流和点源排放和空气污染在海洋环境污染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为77%;船舶和倾倒也占有约20%的比重,为了提高海洋环境质量,从源头入手,截断污染物的来源。因此,对海洋污染的保护要从污染源和传播过程两方面进行着手。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但无序的开发会给海洋资源造成巨大损失和破坏,不但不能发挥海洋资源的巨大优势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由于物质在自然界的循环流动会影响海洋甚至整个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要考虑到海洋的承载力问题,此外,更要加强防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时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开发海洋资源时避免盲目性,要增强开采的有序性。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实现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长远规划。

4 对策与建议

我国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对于我国国情来讲显得尤为重要。不同海域海区海洋资源承载力不同,在开发利用时应该对海洋资源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进而制定出不同开发利用方案,防止盲目开发。虽然我国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但并不完善,还存在漏洞,因此,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立法保护。针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出的几点建议。

(1)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让人们在思想观念中有保护海洋环境的感官认识,进而逐渐在实践中加以实施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污染有重要意义,对维护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2)加强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立法保护。目前,我国在开发利用海洋方面的立法仍然有待完善。

(3)加强对海洋资源和海洋利用方面的知识普及。即加强对海洋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向整个社会发出倡导,在教育中也要向学生渗透保护海洋资源的思想,整体上提高保护海洋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用实际行动向整个国际社会做出呼吁。

(4)在提高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此外还要减少农业中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尤其是赤潮的发生,这样能够提高海洋的水质,进而提高海洋环境质量。

(5)加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目前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发生严重的浪费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步伐不一致所导致,技术发展水平落后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因此,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现象,首先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6)调整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综合开发海洋资源,全力开展海洋文化,加强海洋文化软实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佚 名.中国海洋保护区分布[EB/OL].[2008-03-11].

[7]狄乾斌,韩增林,刘 锴. 海域承载力研究的若干问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51-52.

[8]任光超,杨德利,管红波.国沿海省份海洋资源承载力比较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0):65-68.

治理海洋污染的方法范文第5篇

海洋环境科研要为提高海洋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实现碧海行动计划目标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其任务是: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的规律,为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控制海洋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为应用技术开发提出理论依据和方法;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在改善经济结构过程中,寻求对污染实行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最佳模式和高效、低耗污染防治方法;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性、预测性研究,从发展战略上,进行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为制定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的技术支持涉及的内容包括环境监控的软件建设、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工程的实用技术和设备的筛选、重大环境问题的研究等。其核心是利用高新技术的力量使碧海行动计划顺利实施,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改善及恢复海域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年的技术支持行动计划

一、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计划

(一)监测站位方案

根据国家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998)和《*省近岸海域监测站位布设原则》的要求,*省沿海7市地共设立101个监测点位,覆盖各个环境功能区,基本能够控制和反应*近海环境质量状况。*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将着眼于*近海环境质量监测,结合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确定的污染治理重点区、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本着内密外疏的原则,合理布设和优化*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

(二)监测能力建设

1.不断完善沿海市、县两级海域监测体系,全面开展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等有关项目的监测分析工作。

2.随着海水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有计划地培养海洋环境监测专业人员,及具备相应技术指导和技术监督能力的人员。

二、建立*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质量,提高海岸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省环保局于1997年1月下达了《*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课题,由*省环保局和*海洋大学共同承担,建立了《*省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手段,将使环境管理部门及时了解*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等,有助于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环境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环境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库系统和数值模型库系统,有助于*海洋环保工作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应进一步完善改进“信息系统”,使其更便于操作,更具实用性。

三、筛选支持示范工程的实用技术和设备

以推广啤酒废水处理技术为重点,筛选并推广化工、制药、染料等行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

由于海洋污染主要是T-N、T-P污染,*省拟推广以下实用技术和设备。

(一)氮肥企业的稀氨水回收

1、生产尿素但无碳氨生产装置的企业

采用深度水解技术,将尿素解吸残液水解为NH3和CO2,与稀氨水一起经解吸塔解吸出NH3和CO2,用于尿素生产。

2、具有碳氨生产装置的企业

将各车间、工段产生的稀氨水(含氨2-3%),集中于氨回收罐,经处理,塔顶气冷凝后得到含氨>20%的浓氨水,用于生产碳酸氢铵。

3、硝酸铵及硫酸铵生产企业

采用膜分离技术,将NH3从稀氨水中分离出来,用稀硝酸或稀硫酸吸收后,用于生产。NH3脱出率可达99%。

(二)推广磷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废水不外排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高效脱氮、脱磷工艺技术

四、建设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与赤潮灾害监测系统

充分利用“十五”期间的海洋环境保护科研成果,以环保和海洋部门为主,基本建成海上溢油与赤潮灾害监测系统。

在莱州湾、胶州湾等赤潮高发地区设置海洋水质与赤潮观测站,增加监视次数,在赤潮发生期间,进行赤潮跟踪监测。建立环境要素数据库,建立赤潮发生次数、赤潮生物种类、赤潮发生面积和持续时间、藻毒素分布等数据库。适时开展赤潮预测预报研究,建立环境状况与赤潮灾害发生模型,进行环境状况与赤潮灾害发生变化趋势的预报预测。

五、建立包含氮、磷等非保守物质的水质预测模型,开展水质预测(氮、磷)和估算容量总量

建立海域水质模型是一项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和进行污染物控制以及保护海域水质的重要手段。通过水质模型,定量计算水体的负荷量与水质的关系,可以对污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十五”期间,水质模型的研究要在保守物质的输运扩散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氮、磷等非保守物质为研究对象,在胶州湾、莱州湾等重点海域开展生态动力学模型(富营养化模型)研究;开展非点源污染物通量研究,建立入海污染物与海域水质的输入响应模型,为实现氮、磷的容量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六、面源(地表、地下径流)和河口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面源污染控制由农业部门和环保科研部门共同承担,主要研究农业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未利用部分在地表水、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最终入海量,为海域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入海河口污染控制技术由水利部门和环境科研、设计部门共同承担,主要研究在保证河口的水利作用条件下,河水及底泥的入海污染控制技术。

七、养殖自身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建立完善养殖系统自身污染的监测体系。重点开展自养(贝藻)与异养(鱼虾)复合养殖系统的研究,水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包括水产废弃物在养殖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及水产废弃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等),养殖饵料改良、提高饵料利用率研究,养殖废水处理、养殖场底泥消化处理研究等。

第二节*-2015年的技术支持行动计划

一、海域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研究

建立近海海域环境污染损失估算与分配模型,进行地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效果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内模拟试验和海域小规模试验研究,提出并研究设计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建设体系,工程建设内容,工程投资及工程建成后效益评估预测方法。

二、大气沉降控制工程研究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大气沉降污染发生、迁移、沉降、污染机理和规律,通过对国内外已有大气沉降污染研究成果的收集与分析,筛选控制大气沉降污染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这些技术、方法的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提出并设计控制海域大气沉降污染的工程。研究陆源污染产生的SO2、NOx、TSP等的污染防治和及其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沉降规律,以及最终入海量,找出大气沉降与海水污染的相关性,提供大气污染沉降入海的防治措施、投资估算和预测评估工程建成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

三、面源和河口污染控制工程研究

在*省近岸海域几条主要入海河流的入海口之前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并进行提高氮、磷去除效果的工艺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有效削减市政污水中氮和磷对海域的污染影响,对近岸海域水质的改善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