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职高专;创业教育;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2?0019?02
一、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职高专将创业教育引入到对人才培养机制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对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进行更好地探索和研究,需要对我国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育理念
美国学者Cooper于1980年为美国独立企业联盟所做的研究表明,超过50%的创业者进行自主创业所选择是他们具备工作经验的领域。这为对高职高专进行创业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环境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获得工作经验的条件,学生可以得到教师专业化的技能指导,可以尽早地步入企业环境进行实践活动并培养一定的商务能力,这为学生今后选择自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准备。
就目前创业教育在高职高专发展的情况来看,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根本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使得高职高专创业教育深入改革,应先从教育理念上入手,切实将创业教育贯彻到高职高专教育中。
(二)教学体制
学生是创业教育的主体,教师是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各种创业活动并展开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这是当前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中是较为典型的双向互动教学体制。通过这样的创业教育,使学生逐渐意识到就业环境形势的严峻,激发创业意识,将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身的创业综合能力。
但是现行的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教学体制却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的要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以技能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且教学模式注重学科标准,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也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灌输,这样的教学体制仅仅能使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停留在表面。
(三)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具备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具备创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创业教育中的教师应该定位为“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式、探究式和实践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不断进行创新型探索,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
目前,从师资队伍的组成上来看,目前在高职高专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为学生进行就业工作指导和服务的指导老师,第二类是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传授学生企业管理知识的教师,第三类是其他综合学科的教师,教学课程较广泛。这三类教师都是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胜任的教学能力,但是缺乏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他们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在创业意识上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但是就实际操作上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难免会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
(四)课程体系
目前许多高职高专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启蒙、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评价、市场营销、企业计划书撰写、市场调查与预测、公司理财等。少数已经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也是将其作为选修课或者讲座,并没有纳入到必修课程的教学范围内,创业知识教育仅作为教学内容的辅助。除此之外,课程设置上也存在问题,课程内容多是基于大型企业的创业案例,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适合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案例和教材主要还是集中在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只有切合学生自身条件的教学内容才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能。
二、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更新传统教学思维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式是指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具有开创性个人为理念,以提升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品质,最终使得学生成功地自我就业。根据社会就业市场的需要,积极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发展变化,高职高专应通过各种创业教育手段,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做好基础准备,这既是促进就业和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二)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注重实践性
就目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来看,完善且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创业教育课程还仅是作为选修课或讲座、报告等形式纳入教学范围中,同时,创业教育课程与学生所主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缺少衔接,使创业课程学校的效果欠佳。未来的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将围绕创业的道德层面(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知识技术层面(商业机会分析、市场营销、财务、法律等)、实践层面(公益事业等)来开设,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融合创业知识和商务技能的教学,课程内容包括市场调查、资金流动、商业成本、风险投资等理论知识,同时在专业课程上设置企业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创业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此外,国外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通过探究优秀创业者的创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取基本的创业能力。
(三)建设多元化师资队伍
目前在高职高专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单一,力量薄弱,缺乏创业实践能力,因此,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高专创业教育今后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学校通过研讨交流、外派进修、校本培训、产学结合等方式培养内部教师,自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解决师资短缺和力量薄弱的问题[2]。学校通过定期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为教师进行创业教育知识讲座或报告,让教师获得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商业运作模式,不断积累创业知识。另一方面,学校聘请企业优秀创业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成功人士多是具备创业实战经验的,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构建多元化且兼具专业技能知识和创业实践知识的师资队伍是今后创业教育在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结语
高职高专创业教育是在时展的趋势下应运而生的,让大批学生拥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综合能力,拓宽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范围和方式,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将创业教育引入到高职高专教育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化发展的途径,使得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带来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起点。此外,结合国外创业教育在高职高专实践情况,提出我国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以期我国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能够逐步完善,并切实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带来宽阔的就业道路。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实训教学;现状;发展趋势
空中乘务专业最早开办于1999年,最初全国仅有几所民航背景深厚的学校开设该专业,而今全国的旅游类中专和高职院校纷纷涉足其中,近300院校已经开设了此专业或有此专业就业方向,其中高职层次的空中乘务专业占了绝大部分。这么多开设空乘专业的高职院校,它们的实训教学条件及实训教学现状如何呢?
一、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经过调研,全国高职院校的空乘实训教学情况良莠不齐,有的教学条件好,质量高,有的不具备实训教学条件。其基本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民航系统所属院校高职层次空乘专业的实训教学现状
中国民航大学乘务学院、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民航所属院校,依托行业背景,建有一流的民航实训基地,但空乘专用实训基地较少,空乘专业学生往往借用其他专业设施设备进行实训。例如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拥有设施齐全的民航校内实训实验室78个,拥有15架大中小型教学用飞机,2万多台(件)飞机零部件和一大批专业设备。在广州、北京、郑州、武汉等城市的民航企业建立了82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虽然专门的空乘实训室较少,但是其实训条件仍是非民航所属院校所难以企及的,这些民航直属院校也拥有优良的师资储备,因此空乘实训效果较好。
(二)有偿使用民航企业培训基地的高职空乘专业的实训教学现状
部分院校没有自己的空乘实训基地,也不打算建设,它们与企业签订协议,依托企业现有的乘务员培训基地,有偿使用其实训场所。例如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有偿使用校内由海航投资4亿建设的目前国内设备最齐全最完善的空乘人员培训基地。有B737-800综合模拟训练舱,模拟灭火训练舱,B767-300水上逃生训练平台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等机场为学院的空中乘务专业提供了优越的实训基地;再如北京文理研修学院有偿使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实训基地,拥有综合紧急撤离舱和综合服务训练舱、窄体灭火训练舱、舱门训练器、水上紧急撤离平台、厨房训练器等。这些院校的学生虽然有一流的实训场地,但由于借用别人的基地,使用费用较高,在实训时间、实训项目、实训安排上都受制于人,因此常常出现压缩实训课程的情况。
(三)依托航空培训企业,校企共建实训设施,满足校内实训需要的部分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实训教学现状
依托培训企业,校企共建模拟客舱、乘务员培训与测试中心等实训室,专业实训由企业培训教师进行。例如金通航空培训服务有限公司1999年至今,先后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三所国家公办高职院校合作开办空乘专业,从2008年起,开始分批向这些合作院校赠送模拟客舱、飞机模型、空乘CBT实训软件等实训设备。这些院校提供场地及其他硬件,与航空培训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该专业在企业培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总体效果较好。但由于实训设备最近几年才添置,企业实训教师有限,实训教学经验不足,其实训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专业技能实训教学依靠培训企业进行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现状
部分空乘高职院校没有专业实训条件,在教学安排上集中将学生的专业实训安排在一学期,奔赴企业培训中心实训。例如武汉商贸学院与北京航空运输培训中心合作,学生前往北京进行三个多月的职业技能训练,由行业提供模拟工作环境。这些院校将专业技能训练完全交给培训企业,学生实训成本高,课程安排受制于企业,学习效果难免差强人意。
(五)未与企业合作,自建模拟客舱等实训室的高职空乘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部分高职院校看好空乘就业市场,没有找到合作企业,不惜重金购置模拟客舱等专业实训设备,进行专业实训教学,但由于缺乏师资条件和行业标准,实训效果较差。
(六)没有专业技能实训,只强调学生形体、气质培养的各种空乘专业的实训现状
除上述几种类型外,还有大量既无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又未与企业合作的高职类空乘院校,它们拥有传统的形体房、化妆室等实训室。这些院校回避开设技能实训课程,学生机上服务则全靠学生面试合格后由所在航空公司岗前培训时完成,即实训实习一体化,这类学生的实训教学现状的确堪忧。
总之,全国空乘专业的实训教学现状由于不同类型的专业办学形式而良莠不齐:民航所属院校有优良实训条件但不重视空乘实训教学,非民航所属院校或者有偿使用企业实训基地,或者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教学,或者自己开展实训教学,或者回避校内外实训,在实训教学环节有一定的困难,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也有提高的空间。
二、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实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缺少专业设施设备
除了民航所属院校外,大多数高职空乘专业缺乏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条件落后。绝大多数高职空乘专业建有体能训练中心、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形象设计室、形体房等常规实训室,缺少专业技能实训条件;部分空乘院校以模拟客舱为招牌,缺乏配套的专业实训室,而且设施设备简陋。
(二)缺乏实训教学的专业教师,回避开设实训课程
部分高职院校与航空培训企业合作,由外聘企业教师承担客舱服务等专业实训课教学。部分高职院校引进航空专业毕业的教师,建有模拟客舱,可以开设空乘服务实训课程,但条件简陋。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奔赴运输培训企业进行专业实训,还有部分空乘院校则由于缺乏专业培训教师,加上没有实训基地,只好暂不开设实训课程。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训管理制度,实训效果参差不齐
尽管高职空乘专业都有自己的实训管理制度,但由于设施设备的缺乏,很多制度是泛泛而谈,不够科学合理,很多学生甚至不知晓这一制度。在形体训练,形象塑造、体能训练方面的实训效果良好,教师学生都较为满意。但由于缺乏专业实训条件,专业实训教师,规范的实训管理制度,因此专业实训效果参差不齐、差强人意,实训现状堪忧。
三、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实训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校企合作共建空乘实训基地
空乘专业的实训设备成本高,紧靠院校自身购置有一定的困难。最好与民航企业或航空培训企业进行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满足实训教学需要,这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空乘专业也不例外。通过合作企业,引进模拟客舱、舱门训练器、CBT实训室等实训设施设备。对于昂贵的飞机、客舱灭火设备等,可以考虑有偿使用企业的培训基地,开展校外实训教学。
(二)构建校内校外实训教学队伍。
使专任教师与来自民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术有专攻、各司其职,形成基础课程系统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的机制。聘用民航企业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承担校内实训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引进具有企业界丰富经验的专家,把企业的标准、师资、需求拿过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可以考虑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进行专业实训教学,企业专家侧重行业标准、行业规范,技能把关,校内教师侧重课堂组织、教学管理,从而提高校内实训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17-01
搞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目前,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对教学进行改革,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关键之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国外高职院校教学理念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一、国外职业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
(一)法国的短期技术学院教学工作理念
法国职业教学中既重视对专业课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接受的并不是对固定学科知识的训练,而是综合性、多科目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求适应技术发展的变革需求。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不是让学生单方面学习具体的技术知识,而是从较多知识结构中提炼和汲取自己所需知识的能力。法国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对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其主要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会具体的工艺技能和知识,也不仅是获得解决某些问题的具体方法,而是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技术发展的应变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
校企合作使德国从废墟中崛起,使日本从低谷中起飞,也使世界其他国家更清醒地认识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必要性。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积累工作经验,以便他们今后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更顺利的进入角色,各国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各国校企合作的主要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很多国家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促进校企合作,使企业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过程中。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发展趋势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概括,第一种是旧式高职发展阶段,这种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主要采用的是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已经逐步的被淘汰和改变。第二阶段是新式高职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80年代,这个时期可以说是高职教育的试点阶段;第二个时期是在90年代,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概括,第一个阶段是小范围推广,第二个阶段是结构改革时期;到了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实行高职教育的阶段;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始大范围的改革和深入发展,在这个时期中,我国的高职教育遇到了诸多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看,西方的职业教育理念给我们的启示起到较大借鉴作用,但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才是我们今后努力与发展的方向。
(一)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确保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完善与否,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是否能够快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但是,根据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现状来看,我国各省市地区的高职教育评估缺乏有效的指标体系。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今高职教育发展形势下,构建完善合理和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使学校与企业结合起来,在学校与企业的双重培育下,才能保证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和稳健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和社会的高技能人才。
(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重视各类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推进,这些因素都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农民工、新生劳动力、再就业人员等进行培训,非全日制学习的需求量大。所以我国的高职教育要不断适应现代市场的实际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高等职业教育才能保持“青春和活力”。
(三)建立互动式教育,取消传统的单一灌输教育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两个主体互动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愈来愈重视产学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启发和互动模式,不能仅灌输给学生知识,讲课内容还要突出实际操作能力。也就是说除了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还要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加强对非技能能力教育的应用,不要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要本着出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灵活应用课本。讲课内容要多讲案例,学习实战经验;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建立乐学体系,把灌输教育改变为互动式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校、企紧密结合的高职教育运行机制
从各国的成功经验来看,积极发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合理的促进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接轨,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现在,我国所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很多高职院校将学生的实习期,根据专业的不同,分别将他们派往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第二、聘请企业内部有经验的技师来校任教或者委任为实习教师;第三、建立校中厂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建立起各类层次的教育,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要求
在知识更新急速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广泛认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所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向多元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要将人才的培养调整到学习、就业和社会服务融为一体的层面上去,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要建立不同层次的“教育立交桥”,这种不同层次的“教育立交桥”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
总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必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有必要了解世界高职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结合社会对于高职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观念,创办具有本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才能使我国的高职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欧少亨,教育政策法规文件汇编[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吉林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路子起步较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是吉林省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关系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原有传统工业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战略任务的顺利完成。1998年,吉林省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即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春正式建立,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从此拉开了序幕。截止2012年底,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涉及长春、吉林、四平、延边、辽源、白城、松源、白山等地共22所院校,其中具有30年以上办学历史的有12所,2000年之后新建及确立新名称的为15所。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籍学生总数(2012年之前近三年招录学生数量统计)共115255人,其中,2010年吉林省内高职教育招生共36667人,2011年38914人,2012年39674人。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平均师生比为16.4。其中18所为吉林省教育厅直属高校,4所由其他部门或地区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其中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所学校升级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吉林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速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特点
首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大于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程比例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中的合理分配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难点之一。由于专业、培养模式和学科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课程和理论课教学课程的设置就各有差异。理论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课程数量往往取决于学科研究的需要,吉林省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大于理论课教学课程数量,主要是针对普通高等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较少这一特点而言,并非是对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全面理解和概括。
其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注重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在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并存的教育形势下,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中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合理搭配,尤其是要通过学分制选课系统来加强学生的人文、社会等课程知识的教育,在吉林省高职教育中显得越加重要。与此同时,通过选课、选修等学生第二课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抗压抗挫折能力。
再次,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和发展轨迹,打造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比如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发展交通运输、交通管理等优势特色专业,将社会需求与自己的办学实际更加充分地结合起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对于社会上新兴的岗位要做到批判吸收和引进,以长春高等金融专科学校为例,为了适应近几年不断发展的保险事业,设置保险实务专业,在专业的学习过程当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发展趋势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发展要面向全球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发展全球化已经渐渐开始成为国内各个行业发展的趋势。适应发展全球化要求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发展趋势是将吉林省高职教育与教育全球化统一起来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应积极应对教育全球化对我国教育提出的各项挑战,包括对教育理论、培养模式、价值取向等要素的借鉴;包括高职教育中课程的引进、学历的相互认可和国际间的跨国合作办学等。其他高校已经有类似合作办学培养模式的先河,比如长春大学的专科中外合作办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合作举办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采取“4+0”形式等等,高职教育可以借鉴省内高校中类似的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全球化有利于学习内容的国际化、学历与技术证书的国际化等技术教育全球化趋势。面对教育的全球化,吉林省高职教育培养模式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发展的基本方向是教育终身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发展中以教育终身化为基本方向,形成职业进修的模式,有利于高职教育的系统化、人性化。职业进修是为从业人员在某一领域进一步深化而开展的职业继续教育。作为目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来讲,高职院校己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职前学习也不再是唯一的培训时期,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中,注重教育与培训的系统性,以教育终身化作为培养模式发展的趋势,制定灵活的接受终身职业教育的政策,有利于完善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时必须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考虑进去;把学生的长期发展加入到整合课程的依据当中,以增强学校的吸引力,保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旺盛生命力。
(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发展要注重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讲,要做到以人为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随着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加之激烈的社会竞争,高职学生与本科毕业生的生存竞争,学生本身“人”的教育被忽略。由于我国社会处在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型、科学型发展的转型时期,功利主义和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使得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渐渐弱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在升级和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把专业教育与人的教育两部分整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否则高职教育的专业教育很难成功,人文教育也就成了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三、结语
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强化自身优势,提升科研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管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的发展来带动学校的巨大进步。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在把握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整体内涵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把握的教育观念。对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背景、现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对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2]张世平.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3).
[3]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魏玲,王亚楠.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
>> 浅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以比较的视角审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契机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探析 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探究我国高职教育层次定位的问题与展望 我国钻井法凿井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思考其发展策略 浅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浅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浅谈我国高职教育考试方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外高职教育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地质钻探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新时期我国城市报纸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11-24.
[5]UNESCO. 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Towards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EB/OL].http:///images/0024/002432/243278e.pdf.
[6]褚宏启.教育政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7]王应密,张乐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13):5-10.
[8]陈国生,厉春元.高职院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96.
[9]熊淳.国际教育援助的趋向转变[J].教育研究,2013(4):151.
[10]Sandra Taylor,FazalRizvi,Bob Lingard& Miriam Henry.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 London:Routledge,1997:2~3.
[11]Thomas F.Green.Policy Questions: Conceptual Study[J].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Archives,1994(2):7.
[12]涂端午,魏巍.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J].教育研究,2014(1):47-53.
[13]黄文伟.21世纪初我国高职教育政策范式变迁――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J].职业技术教育,2013(1):5-9.
[14]周金燕.人力资本内涵的扩展:非认知能力的经济价值和投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78-90.
[15]李玉静.绿色技能开发:背景、内涵及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