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方法:选择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膏由细辛、白芥子等制成,贴敷于背俞穴,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3年为1个疗程,贴敷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贴敷1个疗程后,120患者显效49例,有效6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112/120)。
结论: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4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39-02
随着对中医疗法的发掘,穴位贴敷以其效著价廉的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医院也纷纷将穴位贴敷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扶正祛邪”能改变患者内环境,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1]。我院对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治疗,并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9~85岁,平均43.2±11.9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47例,过敏性鼻炎30例,哮喘29例,阻塞性肺气肿14例。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皮肤感染者及过敏体质者;②糖尿病患者,使用激素治疗者及部分疾病发作期者如存在咳喘、发热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慎用“冬病夏治”疗法。
1.2治疗方法。
1.2.1药膏贴敷。采用我院自制的贴敷药膏,成分为细辛、白芥子等,研磨成粉,用姜汁调制成药膏,敷贴于背部俞穴,包括心俞、膈俞及双侧肺俞。贴敷前擦净背部汗液,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开损伤出,按摩5~6秒,待患者出现麻胀感后贴敷在穴位上。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初伏、中伏与末伏的第一天,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
1.2.2护理方法。①贴敷前护理,告知患者冬病夏治与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贴敷后出现的麻、痒等感觉时正常的,即使出现水泡也不会影响治疗效果;②贴敷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采取无菌操作,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及对贴敷药膏的耐受性采取相应措施;③贴敷后护理,告知患者若贴敷后出现瘙痒感、灼热感,拿下药物即可,若烧灼疼痛明显且出现水泡,切勿直接用手抓,使其自行吸收小水泡,直径较大的水泡可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剂吸出渗出液,并用止痒粉、湿润烧伤膏涂抹在患处;④日常护理,告知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禁食腥、辣食物,戒烟戒酒,禁食生冷,贴敷后5h内不要洗澡,注意保暖,治疗原发疾病,加强锻炼。
1.3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冬季发作明显减少。无效:未能达到以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贴敷1个疗程后,120患者显效49例,有效6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112/120),见表1。
3讨论
贴敷是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冬病夏治是一大特色。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冬重夏轻者多为阳虚体质[2]。夏秋季之交,人体阳气血脉最为旺盛,三伏养阳能够逐步改善患者的阳虚体质,使患者机体重新恢复阳气。
夏季伏天,外界阳气盛而人体阳气泄,是以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内虚之阳助生长之能[3]。冬病夏治讲究治疗时辰,午时是1天之中的阳中之阳,此时辰人体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能使药物最快的透过体表到达经络、内脏,产生放大效益。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咳、痰、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长,缠绵难愈[4],而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及增加霉菌的发病率,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肉体痛苦。冬病夏治蕴含了祖国医学的精华,采用内服外治相结合的办法,综合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明显优势。
从本次治疗的结果来看,12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效果较为理想,因此,我们认为穴位敷贴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需注意的是,贴敷治疗也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肺部感染急性期者不宜贴敷;②贴敷期间要清淡饮食,避免空调、风扇直吹,保持心情舒畅;③贴敷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发痒、发热是正常现象,若出现大体积水泡,可请专科医生处理,有研究认为,存在局部反应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④贴敷治疗是治本方法,起效较慢,短期内若疗效不明显,还应当耐心等待。
参考文献
[1]叶志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09):73-73
[2]李娜,徐晓红,王莹.四子散热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09):789-790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护理;化疗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73-02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主要是造血器官内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和非造血器官内的白血病细胞浸润。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小儿急性白血病中较常见的类型,其发病高峰年龄为3~4岁,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男女之比为1.1~1.6∶1[1]。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例临床诊断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行化疗治疗患儿的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均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确诊。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13岁,平均(4.1±2.5)岁。46例患儿中,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标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
1.2 治疗方法
4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均采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3]治疗。给药方案:全部患儿均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每次3.0~5.0 g・m2,总量的1/6(<500 mg)在30 min内快速静脉滴入,其余剂量24 h内匀速静脉滴入,静滴12 h后以四氢叶酸钙(CF)解救,每次15 mg,每6小时静脉注射1次。同时给予碱化、水化尿液。
1.3 护理措施
1.3.1 心理护理
帮助新入院的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适应医院的环境,热情帮助、关心患儿,让其感到温暖。由于本组患儿年龄普遍较小,且化疗药物剂量相对较大,治疗时间长,易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等情况,大多数患儿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因此,化疗前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化疗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向年长患儿介绍有关白血病的知识,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请已康复的白血病儿童到医院看望患儿,现身说法,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以较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3.2 基础护理
嘱患儿注意休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疾病早期有乏力、贫血、血小板低时需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注意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更换,保持床单位清洁,预防压疮的发生。
1.3.3 预防感染
感染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白血病患儿免疫功能较低,应用化疗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对骨髓的抑制,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下降[4]。因此,应对患儿采取保护性隔离,病室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每天应进行紫外光照射,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观察,及时发现感染的早期表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免造成医源性感染。
1.3.4 口腔护理[5]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卫生,避免出血及损伤,进食后嘱患儿用生理盐水漱口。口腔黏膜炎发生后,遵医嘱每天给予口腔护理2~3次,根据口腔pH值及具体情况选用碳酸氢钠、过氧化氢、灭滴灵等交替漱口。口腔溃疡疼痛时可用2%利多卡因喷雾,或加入漱口水中含漱止痛。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口腔情况,注意有无口腔黏膜颜色改变、充血、破溃等情况。
1.3.5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出血是白血病患儿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出血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患儿不要剧烈运动,减少磕碰,避免外伤。经常修剪指甲,不要挖耳、鼻,禁剔牙。静脉注射、骨穿后压迫注射部位10~15 min。鼻腔少量出血时可用头部冷敷、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压迫止血。牙龈出血可用冷盐水含漱。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搬动。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1.3.6 用药期间的护理
1.3.6.1 熟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 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肛周黏膜溃疡,应加强口腔、肛周皮肤的护理,水化碱化,以减轻药物对黏膜的毒性刺激。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四氢叶酸钙拮抗,以减少毒副作用。甲氨蝶呤静脉滴注时需注意用黑纸包裹,使用避光输液器,以免药物分解。
1.3.6.2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消化道反应是化疗患儿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防止胃肠道反应,可在化疗前30 min使用止吐药,在化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胃肠道反应情况[6]。患儿不能进食或存在电解质紊乱时,予以静脉高营养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1.3.7 静脉护理
制订静脉使用计划,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静脉由远端开始,左右静脉交替使用,一般情况下选择粗、直的大血管进行穿刺,成功后应检查回血良好后才能进行化疗药物的输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勤巡视,一旦发现注射部位肿胀、疼痛等外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针头,用硫酸镁或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外渗部位还可用硫酸镁进行局部湿敷。推注药物时应证实静脉穿刺成功,先推注10~20 ml 生理盐水,顺利后方可用化疗药,推注化疗药物后,再推注20 ml生理盐水冲管。
1.3.8 饮食护理
化疗期间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特别是在诱导缓解期间及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期间,保证患儿有足够的入量,促进尿酸排出,预防因大量白细胞破坏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也有利于药物毒素的排泄。
2 结果
46例患儿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四氢叶酸钙联合化疗后,42例出现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3例患儿出现过敏反应;4例患儿出现口腔溃疡或溃疡破溃;11例出现骨髓抑制,经积极治疗与合理护理后均有所缓解。
3 讨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有效的化疗治疗能够达到缓解或治愈该病的目的,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起关键性作用。因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化疗药物使用方法,做好患儿及家属相关疾病及用药知识的宣教工作,告知其化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尽量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良好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晋.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
[2]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三次修订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92-395.
[4]杨峰,梁爽,翟凤平.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四氢叶酸钙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9):54-56.
[5]李晓磊,樊桂荣,韩英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口腔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7(6):997.
【关键词】 PICC;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 并发症; 护理体会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ommon complication and nursing of PICC catheter in chemotherapy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lood diseases.Methods Summarize common complication in 68 chemotherapy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lood diseases used PICC catheter,such as phlebitis,catheter blockage,limb swelling,oozing in puncture point,puncture points,infection,catheter ectopia,catheter prolapse.Results PICC catheter patients may have some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causes can be found.Conclusion By the end of analysis,be given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nursing and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can be reduced.PICC catheters have its advantages and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PICC;malignant systema sanguineum disease;chemotherapy;nursing experience;complication
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均具有出血、感染及贫血等特点,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重复静脉穿刺所导致的血肿和感染,以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甚至皮肤坏死,血管的破坏,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下一周期的治疗。因此,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大大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化疗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而被广泛使用[2]。本院血液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68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实施PICC技术,进行化疗,其效果满意。而针对其出现的一些并发症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患者,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1~76岁,平均48.5岁;其中急性白血病30例,恶性淋巴瘤28例,多发性骨髓瘤10例;置入导管长度42~55cm,导管留置时间16~384天,平均110.5天;63例1次穿刺成功,5例失败是因穿刺角度不当,而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92.6%。穿刺静脉为贵要静脉45例,正中静脉12例,头静脉11例。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材料 选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4Fr型号的PICC包。
1.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为防止插管误入颈外静脉,指导患者头部偏向同侧贴近肩部,测量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至第3肋间的长度,为导管所至位置(即上腔静脉)的长度。用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直径20cm,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冲洗并检查导管、扎止血带(需协助),用穿刺针以15°~30°角穿刺进入选择的血管,见回血后减小穿刺角度,再进入1~2mm,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从插管鞘内撤出穿刺针针心,将导管推入插管鞘,并缓慢推进至所量长度,从静脉内撤出插管鞘,再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接上肝素帽。用20 ml生理盐水抽吸见回血后冲洗管腔,脉冲式正压封管,用透明贴膜和胶布固定,置管成功后,局部压迫30min,并嘱置管部位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出血。记录穿刺日期、血管名称及置入长度等,最后经X线透视确认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预定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3]。
2 结果
2.1 不同部位置PICC发生并发症情况 68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9例。其中贵要静脉发生静脉炎2例,程度为Ⅰ级;导管堵塞1例,肢体肿胀1例,穿刺点渗血15例,穿刺点感染2例,导管异位1例,导管脱出1例。正中静脉发生静脉炎2例,程度为Ⅰ级1例,Ⅱ级1例;导管堵塞2例,穿刺部位渗血9例,导管脱出1例。头静脉发生静脉炎5例,程度为Ⅰ级3例,Ⅱ级1例,Ⅲ级1例;肢体肿胀1例,穿刺部位渗血6例(表1)。表1 不同部位置PICC发生并发症情况 (例)
2.2 PICC置管后并发症和发生率情况 静脉炎9例,发生率13.23%;导管堵塞3例,发生率4.41%;肢体肿胀2例,发生率2.94%;穿刺部位渗血30例,发生率44.11%;穿刺点感染2例,发生率2.94%;导管异位1例,发生率1.47%;导管脱出2例,发生率2.94%(表2)。表2 PICC置管后并发症和发生率情况 (n=68)
3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1 静脉炎 多发生在穿刺后1~7天,主要为机械性刺激所致[4]。本组发生静脉炎9例,发生率13.23%,主要原因是血管选择不当,比较三种不同位置的PICC置管,贵要静脉静脉炎发生率最低,穿刺血管首选贵要静脉。文献报道:肘部静脉中因贵要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且在置管下是导管头部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故为首选[5];其次为肘正中静脉,第三为头静脉。选择血管应遵循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顺序。左侧置管静脉炎发生几率大于右侧置管,因左侧路径插管长,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并发症发出率。选择穿刺血管和路径很重要,但是受到患者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做选择就可能增加静脉炎发生率,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穿刺后上肢作适当活动,上臂可用温热毛巾湿敷,2~3次/d,避免压迫穿刺侧肢体。本科置管后采用水胶体敷料贴敷于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处,取得较好的效果。因其具有促进血管和肉芽组织形成,维持创面适宜温度,促进伤口愈合的特点。对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用水胶体敷料亦有治疗作用。有1例Ⅲ度静脉炎经湿热敷及水胶体敷料贴敷2周后治愈。此外置管前做好宣教,于化疗前置管,均能避免造成血管损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2 导管堵塞 正确冲洗导管可预防导管堵塞。本组发生导管堵塞3例,1例发生于输血后。分析原因:本组患者化疗后,经常输注红细胞、血小板、高黏滞液体。后用尿激酶液体接三通管反复抽吸后再通,予以正压接头。每次输液、输血后充分冲洗导管,保证正压封管很有必要。另2例发生于出院后,血液返流至肝素帽所致。分析原因:1例患者长期咳嗽,咳嗽导致静脉内压力增高,1例患者肢体过度活动,使血液返流至导管。与患者未按时做好维护有关。加强宣教,提高患者依从性,让患者自觉按时到医院做好导管维护很重要。临床应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输液速度,发现输液速度减慢或不滴时,立即查明原因予以解决。
3.3 肢体肿胀 本组发生2例,占2.94%,可能与样本少有关。原因是置管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例白血病患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畸形严重,肢体活动受限,更影响肢体血液回流。指导患者活动,抬高肢体,及予以湿热敷,促进血液回流,5天后肢体肿胀症状消失。另1例白血病患者在置管2天后出现肢体肿胀,更换注射部位也出现肢体肿胀,究其原因,患者使用L门冬酰胺酶后出现低蛋白血症,予以补充白蛋白1周后肢体肿胀消退。因此,出现肢体肿胀时,分析原因,对症处理,避免肢体肿胀再次发生。
3.4 穿刺点渗血 本组68例患者中有30例在置管2~3天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穿刺点渗血,主要原因是本组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穿刺时血小板较低,部分患者出凝血异常。可作以下处理:(1)穿刺完成后局部按压30min可有效避免穿刺点渗血,如仍有渗血可用冰袋加压冷敷或用明胶海绵局部止血;(2)穿刺点离血管要有1cm左右距离,让导管在皮下有一个过度,尽量避免直刺血管;(3)置管侧上肢避免过频活动、用力;(4)化疗骨髓抑制期的患者,血小板明显降低,易发生自发性出血,可通过输注血小板防止渗血。
3.5 穿刺点感染 本组发生2例,均为患者自行维护不当引起。1例患者穿刺点出现脓性分泌物,无发热,考虑为出汗较多引起,经局部消毒处理后挤出脓性分泌物,连续3天消毒更换敷贴后穿刺处无感染。另1例患者由外院转入带管,穿刺点出现脓性分泌物,有高热,考虑为导管相关性感染,予以拔管,留取分泌物及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针对应用抗生素后热度消退。故为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置管后的宣教和护理,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穿刺局部有红肿、渗血、渗液应增加换药次数,患者发热、出汗、敷料潮湿或松脱应随时更换。尽可能避免拔管,减少患者的经济损失。
3.6 导管异位 文献报道,置管后最常见的异位是导管进入颈静脉[1]。本组发生1例导管漂移进入颈静脉,在X线片确定后将导管撤出后重新置入导管于锁骨下静脉。在置管过程中,当导管头部到达肩部时,嘱病人头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贴近肩部,可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胸腔内压力改变、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等均可致导管异位。因此,嘱患者置管肢体避免剧烈活动。
3.7 导管脱出 本组1例为高龄患者,反应及行动迟钝,在严寒天气脱衣时将导管强行拉出。另1例患者在睡眠时自行将导管拔出。对此,我科加强护士责任心培养,对患者和家属加强宣教。嘱患者穿着宽松或大袖的衣服,对欠合作的患者应加强陪护。
4 讨论
PICC因其穿刺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长期使用符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患者的需要,可以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并降低费用,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健康教育是PICC置管护理的重要内容,应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患者是否依从医嘱换药和冲管是影响PICC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健康教育十分必要[6]。在PICC护理过程中只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护理和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满意率提高,护患关系和谐。
参考文献
1 李爱春,苏英杰,李曙光,等.PICC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亚太传统医药,2008,4(10):158159.
2 王秀华,王丽娟.三项瓣膜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41.
3 于建春,王秀荣.X线辅助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6):378380.
4 顾凤菊,何丽娟.PICC在肿瘤血液科的应用和护理体会.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2):3233.
【关键词】 布地奈德混悬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呼吸力学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influence by budesonide suspension aerosol inhalation on breathing mechanic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0 COPD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failed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and different degree of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with 28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budesonide suspension aerosol inhalation) with 22 cases.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breathing mechanics and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sults Before aerosol,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reathing mechanics and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aerosol, both groups had improved breathing mechanics and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P
【Key words】 Budesonide suspens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reathing mechanics
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特点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气流受限呈进行性, 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重要体现, COPD急性加重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肺功能和低氧血症, 还可能减少早期复发, 降低治疗失败, 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能否达到减轻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炎症反应, 改善呼吸力学指标, 改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ICU收治的5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其中男29例, 女21例;平均年龄(60±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2年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1]。患者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35~5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80~150 mm Hg, 酸碱度(pH)7.01~7.20。患者开始均经内科一般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化痰、应用呼吸兴奋剂、氧疗等)无效, 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昏迷)。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2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口腔气管插管, 应用Servo-s型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开始应用容控模式, 对照组设定潮气量6 ml/kg, 呼吸频率18次/min, 两组流速波形为方波, 流速为40~60 L/min, 吸呼比为1∶2, 呼气末正压(PEEP)为5~8 cm H2O (1 cm H2O= 0.098 kPa)。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调整吸氧浓度, 保证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0%, 以后根据患者病情将呼吸模式调整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或PSV[持续正压通气(CPAP)]模式, 过渡到逐渐撤机。利用雾化装置雾化特布他林雾化液(博利康尼,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5 mg/次, 2次/d;异丙托溴铵溶液(爱全乐, 勃林格殷格翰药业公司)500 μg/次, 2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在雾化器中加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4 mg雾化, 2次/d。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痰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 同时注意加强营养支持,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 3 观察指标 ①呼吸力学指标:两组雾化前及雾化后2、24、48 h监测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静态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②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PaO2、PaCO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相同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内不同条件下同一指标比较用无重复数据的两因素方差分析, 均数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
2 结果
2. 1 雾化前,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后,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均较雾化前改善(P
2. 2 雾化前,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后,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较雾化前改善(P
3 讨论
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反复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导致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乃至呼吸衰竭, 死亡率高。COPD对机体造成的危害非常明显, 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常在数周后才能恢复[2]。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措施使患者尽快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成为研究的目标。
布地奈德是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 它能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抑制免疫反应和减低抗体合成, 从而使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 并能减轻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 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在最近十年已成为可能, 在COPD和哮喘患者中安全应用, 已替代全身性皮质激素治疗[3, 4]。有研究表明,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缓解肺功能恶化, 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率[5, 6]。本研究从呼吸力学角度研究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在COPD机械通气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有助于抑制COPD机械通气患者炎症反应, 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COPD机械通气患者疗效肯定, 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 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但因研究例数受限, 还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内科杂志, 2002, 41(9):453-460.
[2] 李子龙, 赖国祥, 林庆安. 细菌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国际呼吸杂志, 2008, 28(17):1062-1063.
[3] Morice AH, Morris D, Lawson-Matthew P. A comparison of nebulized budesonide with oral predniso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xacerbations of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lin Pharmacol Ther, 1996, 60(6):675-678.
[4] Maltais F, Ostinelli J, Bourbeau J, et al. Comparison of nebulized budesonide and oral prednisolone with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 165(5):698-703.
[5] 黄晓艳. 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0):49-50.
关键词:专护理专业;模块教学;教学模式
近几年所推出的模块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对其实现方式与实践效果进行明确分析,特对此展开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2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00名。所选取学生在年龄、入学基础成绩等无明显差异。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教材内容对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授。实验组:采用模块教学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模块整合。将教学内容整合为4大基础模块,其中理论课程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讲授,实训课程在相应的模拟实训环境或实验室进行培训。第一模块:呼吸系统疾病。在课程中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炎、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病理知识进行讲授,首先对呼吸系统的基础构成以及器官功能等进行讲述,后对护理系统的病理进行分解讲述,最终对护理系统的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授。第二模块:心血管疾病。先对心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知识进行讲述,后对其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以及病理知识进行讲述,最终对疾病的变化过程以及相应的护理原则与护理注意事项进行讲述。第三模块:消化系统疾病。结合消化系统的构成、作用、疾病诱发因素、病理知识的顺序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述,后结合病理知识对相关护理原则与护理措施进行讲述。第四模块:泌尿系统疾病。对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引发因素与相关病理知识进行讲述,结合医学常识对护理措施以及护理原则进行讲述。
(2)教学方式调整。在对课程设计进行模块式整合后,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调整,在理论课程中可参与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更为立体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讲授。在一个模块的课程结束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实训课程教学,在实验室组建模拟仿真护理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对阶段性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深化理论知识。
(3)建立考核体系。结合模块教学模式的特点建立分级考核模式,阶段性的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在一个模块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计划做出适时调整。
3.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学生以期中与期末考核成绩为主,实验组学生以分级考核成绩与期末成绩为主;对学生与教师进行教学方案回馈意见调查。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培养效果对比
在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各项调查指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为:实验组学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技能提升程度、实践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上无明显差异。
2.学生与教师的回馈意见调查结果
分别对学生与教师的回馈意见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少数学生对教学课程并未产生过多兴趣,甚至产生枯燥与厌烦等感觉;实验组多数学生在模块教学模式下专业兴趣有所提升,且对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较高;大多数教师对模块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种模式的教学更适合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讨论
护理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成果均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较大差异,护理学的评价指标更多的是体现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护理专业教学多年来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理论讲授式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要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参与见习。随着现代护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教学模式的逐渐调整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其中模块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病理学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次研究对模块教学模式的实现过程与实践效果进行了调查,模块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护理专业病理学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分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同时配合一定的实训,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模块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护理专业病理学的特点将课程分化为四个模块,分层次教学,其实践结果显著,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