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3―0067―01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已被提出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多角度优化物理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下面,笔者立足于生本教育,从不同角度谈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一、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优化教学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所在,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生本教学理念下,学生已成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和他们自身密切相P;教师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全方位分析自己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备课,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要多角度优化物理教学设计,巧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以“杠杆原理”为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情境,引出新课题。比如,日常生活中,如何将道路中央的大石头移走,确保车辆正常通行。在提出该问题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以此活跃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将学生提出的观点加以总结,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二、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点,优化教学设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生本教育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他们的认知水平为基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多角度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科学、合理、具有鲜明层次性的教学目标,要以多个教学标准客观评价班级学生,要告诫学习好的学生戒骄戒躁,多鼓励后进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而这正是生本教育的客观呈现。
以“焦耳定律”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实验,根据他们已有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比如,让某些学生负责实验过程的设计,某些学生负责试验现象的观察等,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准确理解“焦耳定律”概念等,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与认知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这种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哪些因素紧密相连,一旦改变物理条件,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促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进行操作,逐渐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教材内容的取舍,拓展物理学习领域,优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 动点 动法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课堂以外,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一、寻找“动点”
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二、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游戏类
学生对游戏有着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于是在教学中我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有时我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上前追问,今天做什么活动?
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医生”背对黑板,“病人”面向黑板。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2.制作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在课堂上,我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设计了《跟我做生态瓶》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瓶”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
3.探究实验类
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我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
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
怎么办?
当时我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鱼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
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
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面积大,水浅”;
方法三:“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
方法四:“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
课上有的学生对我介绍的方法还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可见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这样具有开放性活动化的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不正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内容吗?
4.设计与创作类
我们开展了营养食谱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眼、脑、手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当然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会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微课;初中生物;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133-02
1 前言
信息化技术下的微课,迅速成为教育领域微时代的新宠儿,5~8分钟的微课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受到学生、教师的钟爱。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灵活方便的学习方式,而是一个更加自由、平等、和谐,更能激发潜力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随时打开“小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强。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的某一方面不再需要反复强调,把精力投入组织、指导、关注因材施教等方面,为“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2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体现的优势
微课可以说是应时而生、应景而生,在当今教育提倡学生应做学习的主人翁的年代,颠覆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翻转了“以教为主”的课堂,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在这个极度扭转的过渡阶段,微课走进课堂即迅速融入教学中,并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以“点”带面,启动自主学习能量源 初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知识框架大,知识点的特点是零散、抽象,抽象的生物知识让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显得有些吃力。微课的直观形象化易于理解,可以将生物知识点进行素材趣味组合,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记忆犹新,从“点”中经过内化、重组,覆盖全面。初中生物微课重在针对教学中的某一个方面展开的教学,每一个微课涉及的知识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生物实验、学习方法等都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主题。将生物微课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生物知识的教学主线,从而牵动起完整的生物知识链,以“点”带面,部分可以带动全局。学生通过每一个点的逐渐渗透,经过内化,激发出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产生积极的自主学习行为,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全部知识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知“微”见著,突破生物教学重难点 生物实验是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实际操作,可以培养科学性的思维方式,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但由于受到季节、气候、生物活体、课时、实验室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有些实验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微课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外界环境影响的特点,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制作好的微课可以一年四季随时播放观看,生物活体可以制作成虚拟生物活体,微课实验即是一个小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身处实验室,体验生物实验、学习生物知识。微课虽“微”,但是有着披荆斩棘之势,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重点、难点不攻自破。
“微”言大义,促进素质教育高效化 生物世界极其微妙,蕴含着科学宝藏,每一个学生的学情不一,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微课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知识的学习只有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学生才能真正受益。微课的教学目标指向性明确,所有教学设计、分析、制作都是围绕知识点、教学环节等而展开的。并且微课不仅仅重视教师的“教”,而是在教的过程中展示教育教学理论与知识的整合,以此为教学契机,重视学生的“学”。学生围绕微课开展自主学习,即是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行为,在自身的知识体验中,才能在理解之中感悟到知识的真谛,从微课的“微”言中体会大义,分析知识、品味人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达到提高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3 巧用微课推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自主化学习,主要采取的是分组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内学习、探讨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成年人的注意力一般在15分钟左右,微课的时长在5~8分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材、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动作,紧扣主题制作出引人注目的科学、合理、高效的微课教学课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巧用微课,将微课的妙用发挥到极致。学生掌握了使用方法后,才能如鱼得水,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学习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以下以“物|运输的途径”为例展开论述。
预习,学习新知识未雨绸缪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指的是教育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教育从生活中来。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与实践中的生活更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微课课件应根据预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制作出相关视频课件,供学生学习。首先,学生在预习生物知识的时候,需要进行预习阅读。微课内容就应涉及预习提纲,提纲多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以问题形式出现。问题的设置应具有高度的启发性与悬念,并引导学生纵览全文、精读细读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纲展开有效预习。
如“物质运输的途径”的教学中,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理解。微课课件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输液环境,创设出直观的运输过程,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制作,完整、清晰地学习生物知识。问题设置:
1)你能识别心脏的四腔吗?哪个腔的壁最厚?
2)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通?
3)心脏内血液的流向是怎样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在课改进行的今天,教师不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去学,学有所用,找到兴趣点,就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价值目标。初中生物的只是主要是生物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目标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理解、应用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具体标准就是能够准确描述、说出、说明、分析、得出、设计等等,所以我就来分享我总结的几点教学经验:
一、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制定自主学习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不可缺少的工作。通过预习知识,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知识得薄弱点,上课时有目的,有侧重点的进行听课,因此,预习是生物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进入课堂学习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大自然中奇特的生命现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上网查找生物学资料,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只有掌握了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创造思维是难以形成的。生物知识包罗万象,教师应提醒学生重视生物知识素材的收集、整理,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首先表现在具体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周详的学习计划。相关研究表明,与低成绩的学生相比,高成绩的学生更经常、更一致地根据学习任务设置学习目标。通过目标的确定,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要一味使学生被动接受,不要把学生视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可以作为课堂的大导演,总的思路给学生,剩下的内容有学生完成。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教材、教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从而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诱因",使学生乐在其中,以构成他们自我强化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着明确课堂目标,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部分内容中,可以使学生自己携带植物标本或者实物,通过对这些物体的仔细观察,对花的结构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另外在讲解植物根部特点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带一些比较常见的农作物根系,譬如:小麦、玉米等,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植物根系的不同形态;此外在进行口腔上皮细胞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提取口腔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基本特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
三、引入“问题”教学模式,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巧妙的把生物教学内容转换成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适合教学情境。以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以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创设直观性图形情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物概念;以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讨论;以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如:在教学提出“糖是不是都是甜的?甜的是不是都是糖”,“糖是碳水化合物吗?碳水化合物都是糖吗?”这些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创设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生物不仅要学习生物知识,还要学习科学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
四、构建系统性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价的教学民主风尚,培养其小组合作讨论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六评”,即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同时让同学们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善意的给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学会友好相处,大家一起总结经验与教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生参与评价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反应能力,也锻炼了其心理素质。
从学生角度来讲,要养成自我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会自我评价,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注意不够的方面,即使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课堂授课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较少注意课后学习的指导。新教材在每节后有练习,在每章结束时,都有简约精炼的小结和有较丰富的、多形式的自我检测。学生通过这一个自我评价的平台,使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后,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结语:生物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慢慢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遵循初中生的发展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并积极为学生地创造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生物氛围,逐步增强学习生物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促进“教”学向“自”学转化,让学生自己把握课堂真正学到知识。由此,我们把生物课堂交给同学们自己,而老师负责检验他们的劳动成果,把教学建立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生物课堂变成真正的学生课堂。
参考文献
[1]单联强.让生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J].考试周刊
关键词:备课;初中生物;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38-02
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备课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备课主要包括三个核心内容:备教材――吃透教材,熟悉教材内容;备学生――学情分析,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备教法――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研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及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是包括年轻教师在内的很多老师都能做到的,但是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却往往被遗忘和忽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充分了解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要备好学生,最基本的要做到以下“四知”――已知、未知、应知、想知。
一、已知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学生对相关旧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接受新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的好坏。生命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某一新知识在教材中的出现,必定是以学生已知的知识为基础而提出的。由此可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教师备课的一个起始点。例如,观察植物细胞一节,学生已有上一节课的基础,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学会了使用显微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应定位在运用显微镜观察所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使学生进一步规范使用显微镜,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生物图绘图能力。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分析,一方面是按教材内容的前后编排顺序来分析;另一方面是来自课间与学生的谈话、练习、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在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迁移规律,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未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某一新知识的获得,必须具备相应的已有知识作为理解、运用新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已有知识作为铺垫,那么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知识障碍。因此,了解学生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状况;同时充分分析教材,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获得,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才能掌握。对于学生能够自己理解、分析的内容,教师可少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问题应多拿出时间来进行重点讲解,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了解学生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状况。例如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程度对学习遗传规律的推理以及计算某种性状的遗传几率有一定的影响。再如,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对学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分布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倡导课程综合的今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本学科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其他学科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体会到各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三、应知
明确通过这节课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即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和进行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又有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之分,对教学目标的不同理解将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及学科知识体系,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方面来源于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与分析,熟悉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课程总目标,进而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来源于教科书,与旧教科书相比,新教科书在每节课的开头增加了旁栏“想一想,议一议”及“通过本节课,你将知道”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旁栏,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四、想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途径,而好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的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一步步将学生引导到本节实验探究中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便会主动去寻找答案。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上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能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看老师能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而学生是否有主动求知的欲望不是课堂上说有就有的,课前老师的备课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教学思路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如鱼得水,也只有好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如果只是教师一方讲授,而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不能称作健全合格的教学活动的。新课程标准标明确指出: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他们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也是一个个发展不平衡的人,更是一个个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因此,在备课时,如果教师头脑中仅仅有教学大纲意识、教参意识、教科书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应切实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基于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吸收新知识。只有这样,初中生物教学才会展开一个新的局面,初中学生的生物课堂才会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司继伟.青少年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2).
[3]苏丽敏.初中生物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分析[J].科教导刊,2013,(09).
[4]黄新,郝位星.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