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经济与管理

旅游经济与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经济与管理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丝绸之路 陕西旅游 人力资源开发

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既是陕西新时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动力和压力。陕西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更加完善,而旅游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背后丰富的旅游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因此进行陕西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势在必行。然而在陕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旅游人力资源在规模与结构、需求与供给、开发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逐步凸显。因此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一支持续健康发展的旅游人才队伍,已成为陕西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要务。

一、陕西旅游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

尽管陕西旅游人力资源规模不断壮大,但其发展速度远远低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旅游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的增长速度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近几年,陕西旅游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长,人才结构性短缺状况逐步明显。虽然陕西旅游业充分发挥其带动功能,吸收了不少劳动力,但陕西旅游业急需一些既懂外语又熟悉业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擅长旅游项目开发与规划、景区点管理、旅游休闲度假、会展旅游、旅游商品开发等专业技术人才,这种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库还没有在陕西形成。

2.人才流动过度无序。由于旅游业综合性、季节性等特点,旅游业员工流动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其原因在于,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工作时间长且常年节假日加班,收入不高。旅游人员在较低的薪酬体系下,很难体会到公平感。当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可以在其他领域有更好发展时,他们选择离职。对任何行业来说,频繁的人才流动会造成员工的紧缺,高级管理人员的流动,往往会带走管理层的骨干,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旅游人才开发缺乏整体规划。陕西省目前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缺乏长期规划与统一协调。要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对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关系整个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它涉及到旅游业的各个部门,只有依赖行业协会、旅游院校、培训机构以及旅游企业的共同合作,才能培养出契合行业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

4.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现在陕西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都存在专业设置趋同,培养目标、课程、教材区分不清,造成旅游专业人才不“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难以适应旅游业的需求,这就造成人才的培养和市场需求不匹配。旅游业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但高校的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出这一点。再加上人才流失和招生困难同时存在,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流出比例较大,因此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陕西旅游人力资源问题的原因剖析

造成陕西旅游人力资源存在以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又有旅游业本身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人才开发正确而足够的认识。尽管陕西旅游业取得快速发展,但相应的观念却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旅游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未得到充分重视,旅游企事业单位在对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有限,制约了旅游人才的培养。

2.社会存在观念上的偏见。现实中很多人认为旅游业是“吃青春饭”的行业,工作不稳定,旅游业从业人员很少把旅游业作为终身的职业目标。这就是旅游业年龄结构不合理和人员流失严重的原因。

3.旅游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近年陕西省旅游业积极探索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机制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人才的进出机制、评价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努力。首先,人才的进出机制不完善。现在,旅游部门只对导游设立了门槛,对旅游业的其他从业人员,没有相应管理手段;对导游的管理也只是放在“入口关”,后面缺乏相应的管理,所以导致社会对旅游服务和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认可程度较低。其次是人才评价机制滞后,旅游人才的晋升程序、考核手段等方面的建设不完善。第三,人才培养缺乏长效机制。旅游企业应重视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员工的特点,进行定向培养,加强培训的持续性。因此,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是迫切的。

4.旅游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尚不到位。其一是旅游企业薪酬水平偏低,导致很多毕业生不愿意进入与旅游业相对口的行业,人员流动性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其二是激励手段单一,旅游部门对员工的激励主要集中在导游这一块,激励以物质为主,总体上缺乏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手段,对员工的需求了解不多,难以形成有效的个性化激励。因此,健全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陕西旅游人力资源建设的途径及建议

1.改进和优化旅游人力资源运行管理机制。首先,建立统一、贯通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旅游人才市场包括建立网上人才市场,由政府进行供求关系的调控。其次,完善现有资格考试与岗位认证制度,推行旅游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等级评定与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旅游人力资源的评估工作。最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效的利用人才。

2.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营造尊重人才的环境。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各旅游企事业单位把旅游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旅游经济的发展紧紧地依靠着人才,旅游人才的发展必然影响着陕西省的旅游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尊重人才,建立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

3.搭建旅游人力资源交流平台,促进旅游人才有序流动。首先,建立专业的旅游人才交流市场。引进人才必须要有一个规范的,活跃的人才交流市场作为依托。可与陕西省人才市场等专业人才市场合作,借助其现有人才交流平台,开设旅游专业人才市场。其次,建立旅游人才库,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库,才能保证人才的有序流动。只有充分依托人才库,才能向旅游企业提供人才推荐和相关服务。

4.建立系统、规范的旅游教育服务体系。整合各级旅游管理部门、院校、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多方面的资源,建立层次分明、定位清晰,各有分工、互有补充的分级培训体系,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力量。首先,应该加强旅游教学机构合作,抓好旅游教育专业优化组合。充实陕西省旅游教育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陕西省教育合力。其次,促进校企交流,提升旅游院校的自主培养能力。学校应该充分引进企业资源,让企业优秀员工到高校进行专题讲座,或指派学校的老师应该到企业挂职锻炼,实现校企合作、资源整合。最后,强化内外合作,抓好短期的专题培训。注重与国外的旅游机构合作,引用学习国外的管理模式等,但引进时要注意“为我所用”,立足于陕西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面拥有着众多优势。作为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原腹地,陕西更应该对旅游人力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和配置,构建一支储备优良的人才队伍,为陕西的旅游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春华,温志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晓红,李国平.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关于西安市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57-60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第2篇

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依托教育改革实行的,靠的是对教育核心理念的转变,也是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方向。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旅游业也随着变得火热起来,大多数人每年都会进行定期的旅游和出访,这对于旅游也的工作者们来说,既带动了相关的岗位就业,也对旅游也的工作者提出了更好的素质要求,面对大量的旅游人口,也会面临大量的相关问题出现,因此对于高校旅游管理的专业来说,进行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根本上的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知识经济;高效旅游管理教育;核心理念;教学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高校的旅游专业的教学也应进行相当的改变,现代的旅游也对于旅游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养的要求,他们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并且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也有着大量的缺口,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状况,必须针对现有的高效旅游管理进行理念上的转变和教学上的改革。

一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专

业的素质教育是为了迎合社会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有效的旅游管理教育理念,能推动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发展和提高,从而更好的服务我国日益蓬勃的旅游业,同时提高我国的旅游人口素质。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并且根据目前的行业发展状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充分的迎合市场环境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核心理念需要的是实际的教学改革的配合,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应根据市场环境针对性提出战略核理念,并以此理念为基础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把理念和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最终的理念目标。在目前的高校旅游管理教育中,存在这诸多的教育、教学的问题,学生专业性知识储备不足,实践检验少,自主性差,素质偏低等等的状况。要想使学生和能有更全面的发展,并且能被旅游行业所接受,就必须进行根本上的教学创新和改革,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强,社会适应能力强的符合型人才,来面对如今的旅游行业和国际化的旅游市场,充分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更好的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素质培养

这里的素质既包括了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以及道德素质。其中的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发展的关键,道德素质是根本,身体素质是所有的保障,拥有这些全部素质的才是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修养不断学习的时代,即使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要保持一颗能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心,每天都会面临新的挑战,高素质的人才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高校旅游管理的教育核心理念应是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重任,应对素质人才的培养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创造出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环境以及方法,以满足旅游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能力培养

这里的能力包括了判断能力、应变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接受能力、表达能力、传播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这些都高素质旅游业从业者所必须的,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并且能从容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游客,在陌生的区域有能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高校也针对学生的教学中让学生们有足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能力是不断累计的过程,因此近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对于学生们来说相当的重要,并且要充分的利用和学习好每一次的实践机会。

(三)知识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当然强调的是知识,这里的知识不但包含了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为适应国际化的旅游市场,对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广泛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宽广的知识面能带来更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应对各种实际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也能更好的被行业和社会所接受,并且能让学生们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能发挥所长.

二高校旅游管理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创新教材

随着旅游业的越来越国际化和旅游也的日益发展,对旅游管理来说困难也随之变大,而传统的旅游管理教材已经很难应对现代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创新和改变旅游管理教材是迫在眉睫,创新的教材应充分的迎合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旅游市场,保证和国际旅游业的接轨性,避免严重脱节的现象,给学生造成就业压力和与市场脱轨的现象。所以创新的教材投入是加速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

(二)改变教学观念

根据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依据旅游管理的教育核心理念,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充分的迎合知识经济时展,市场风云莫测,因此需要针对性的改变教学观念,来培养社会适应性强的旅游管理人才。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结合大的市场环境,来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以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三)改革教学质量管理

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质量管理是通过借鉴工业质量管理发展而来的质量管理理论。为了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就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教学质量为核心,落实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因此实行学分制制度,不但能够使通过考试成绩衡量人才的情况得到改变,还能够将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和能力质量观结合为综合素质质量观。学分制改革的初步思路如下:(1)旅游管理专业的学制为四年,可以实行三至六年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一年或者延迟两年毕业。(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修满180学分。(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修满必修课学分和总学分(见表1),达成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并且德、体均合格后,准许毕业并且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表1旅游管理专业学分课时表课程类型课时数%学分数%大学通修课程1030325832.4学科平台课程568183117.3专业必修课程1064336133.5自主发展课程540173016.8合计3202100180100

(四)改变狭隘的教育观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教育过多地强调专业,使得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致,在多次调整之后,已经由最多时的1039种专业降到249种,但是依然远远超出俄罗斯(80多种)和日本(70多种),若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依然深陷于以往“三层楼”(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的教学结构,专业能够用到什么学校就讲授什么,那么学生的所能得到的知识就越来越少,只能够对于对口就业起到帮助,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革新就必须从淡化专业、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入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必修课的学习以外,其余时间可以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采取模块组合,增强选修课的比例。在教学安排上,需要对通识教育进行加强。

(五)转变封闭的教学观

基于当今社会对开放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和旅游管理教育的国际化趋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加强对外的合作与交流,例如:(1)积极邀请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者和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积极与旅游企业结合,构建综合人才培养体系;聘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到担任讲师,运用各项资源带领学生进行旅游实践。(2)构建国家化的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国际竞争意识,使学生具备适应环境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储备和应急能力。(3)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课程安排,各高校应该增设国际旅游教育、酒店管理等课程。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介绍国外先进的旅游管理理论加入到课程设计中。

(六)构建共同平台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旅游管理系的旅游管理和地理教育两个专业应该设置共同的平台课程,第一是学校的文理科大平台课,第二是旅游管理系的小平台课,课程考核按照学分制来进行,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完成基础课程学习之后,三四年级可以自行选择专业,如此一来,学生进系时可能选择的是管理方向,但是在毕业时可能拿到的地理学学位;进系时是地理生,但是毕业时可能拿到的是管理学位。由此构建一个“宽基础、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三年级时设置主干课、专修课,学生能够在全系选课,使得地理和旅游不同专业的平台课在一二年级修完,如此一来能够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课程的必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教学改革,都应是围绕着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知识经济时代来进行的,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具有更有的社会适应性和更强的专业能力,来更好的服务旅游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因此学校在针对教学改革时需要充分的研究市场环境,制定正确的教育核心理念,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刘冰清,陈国生.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01:71-73+88.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第3篇

引言

1.规模经济

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意味着当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较大的生产量时会产生的经济性,是指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呈现下降趋势。

2.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则意味着对多产品进行共同生产相对于单独生产的经济性,是指一个厂商由于生产多种产品而对有关生产要素共同使用所产生的成本节约。

3.小结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充分利用是推动大工业迅速崛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被钱德勒称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而由它们决定的产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的竞争性,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领域。但在现实中,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一般都比定义上的要复杂。

旅游经济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适度规模的经营,加之以科学的规划管理,同样也能为旅游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一)规模经济

1.内容

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2.原因

专业化。从亚当?斯密的著作开始,人们认识到分工可以提高效率。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分工也必然是更详细的。学习效应。随着产量的增加,工人可以使熟练程度增加,提高效率;可以有效地承担研发费用等,提高运输、订购原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经济性,加强价格谈判上的强势地位。

3.主要类型

规模内部经济。指一经济实体在规模变化时由自己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规模外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部门)规模变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增加。如行业规模扩大后,可降低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规模结构经济。各种不同规模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规模结构经济:企业规模结构、经济联合体规模结构、城乡规模结构等。

4.优势

能够实现产品规格的统一和标准化;通过大量购入原材料,而使单位购入成本下降;有利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和精简;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5.制约因素

自然条件,比如,石油储量决定油田规模;物质技术装备,如化工设备和装置能力影响化工企业的规模;社会经济条件,如资金、市场、劳力、运输、专业化协作对企业规模有影响;社会政治历史条件的影响等。

6.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途径

通过进入与企业知识基础具有协同效应的产品市场从事多元化;沿着企业既有主导产品的价值链进行纵向一体化合并。

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会导致大型多元化企业的出现和发展,这在德国和美国的化工产业中的确是常见现象。

企业的规模经济除了受到市场容量的制约以外,还受到企业的管理能力、财务实力、市场营销等能力的制约。很简单,如果管理水平跟不上,那么过大的规模只会造成管理混乱而降低效益;营销渠道不够多,过大的规模就会造成产品积压;研发能力差,再大的规模、再多的产品也提供不了更强的发展后劲,反而造成过高的退出成本;财务实力差,资金短缺,正如人会贫血一样,规模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企业的贫血;正像木桶中的水容量只取决于长度最短的那一根木板一样,企业的效率也取决于效率最差的那一环节。所以,企业在购并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谨慎地进行决策。

(二)范围经济

1.内容

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

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

2.原因

投入要素具有多种使用价值;管理者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充分发挥;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来探讨范围经济的合理性;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来探讨范围经济的合理性。

3.竞争优势

生产成本优势,主要表现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差异化优势,指企业提品的多样性,包括产品的质量、功能、外观、品种、规格及提供的服务等,这种多样性能使消费者认同该产品并区别于其他企业提供的类似产品;市场营销优势,范围经济形成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体现了企业在产品、品质和价格方面的竞争能力。同时又能在内部建立的营销平台上,利用原有的渠道销售多种产品,还能更好地利用企业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为新产品开拓市场,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对跟进者形成巨大的进入障碍;技术创新优势,范围经济利益的驱动可以导致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抵御风险的优势,在成本、差异化、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实际上是增加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不同应用

规模经济是与比较优势联系在一起的,范围经济是与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波特的发现 波特认为,比较优势,关注点在生产要素,在禀赋。也就是 “天生”的资源。竞争优势,除了取决于生产要素外,更取决于企业外部的需求、相关产业、战略等综合因素。比较优势强调的是企业向内部生产生素要效益的单打独斗的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向外借用资源的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方式。

尽管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各自明确的定义,但实际上范围经济也是一种特殊的规模经济,所不同的是范围经济中的产品是多样化,而规模经济较为单一,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则都是投资增加引起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不同之处,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理应用在不同的地方。

要解决旅游企业小、散、乱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1.要在旅游企业外部运用规模经济,发挥企业比较优势。通过购买或合并来扩大旅游企业规模,在一定范围上使企业达到规模经济,降低一系列成本,比如购买设备的成本、开发新产品的成本、加大宣传力度的成本等,使企业在运营上更专业化,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遗产经济 遗产旅游 文化遗产管理 研究评述

当代的文化遗产早已被纳入旅游与经济体系之中,因此衍生出“文化经济”(Cultural Economics)以及“文化旅游”(Cultural Tourism)两种新兴的概念。旅游与经济两个相互映衬也相互牵制的因子,使得文化遗产的风貌可以持续不断地与周边场域相互影响与融合,“遗产经济”(Heritage Economics)与“遗产旅游”(Heritage Tourism)应运而生。

文化遗产经济研究

在早期的研究中,遗产管理者所关注的都是环境与文化价值方面的大众议题,却很少关注经济价值对遗产保护本身是有益的。“文化遗产经济”目前还未被经济学领域所重视,一方面是文化遗产市场上的经济规模并不足以大到成为独立的经济体来研究;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化遗产组织管理存在困境,文化遗产在支出与收入之间无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反,在西方许多国家的旅游市场上,文化遗产的角色甚至能够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GDP 的成长或衰退。王艳平(2008)在《遗产旅游管理》一书中将这种情况称为“小国产业”,该书提到“一旦把遗产产业概念放置到具体且不大的空间里,遗产是可以立村、立镇、立县的。对于像新加坡、日本这样的小国,观光立国也是成立的”。

在Ilde Rizzo 与Ruth Towse 于2002 年合著的《遗产经济学:西西里岛文化的政治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Heritage:A Study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ulture in Sicily)一书中,先从遗产的组织结构谈起,再扩及到遗产的供给(supply of heritage)与遗产的需求(demand of heritage)层面。因此,很容易建构出遗产经济场域的构成条件,其中Ruth Towse 特别提到,“遗产的需求是由供应者所唤起的,意即市场上对于文化遗产的需求与否,关键在于管理者或是所有权者要端出什么样的菜来吸引或创造市场上的需求,这种需求当然指的是大众旅游者或是一般访客”。当然,这个议题的成立必须先建构在文化遗产本身已经拥有良好的治理条件与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以免在市场的供需之间对文化遗产产生破坏。同时,他也提到遗产服务(heritage services)的供需问题,这也是我国过去在面对遗产管理实务上较缺乏的一块领域,因为这部分必须将文化遗产与旅游活动结合,并且借助一些高科技的设备来达成。

此外,David Throsby(1997)在“文化遗产经济的七个疑问”一文中试着用经济学常用的“条件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s;CVM)模式来分析遗产价值。他提到除了政府的介入以外,非政府组织(NGOs)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因为政府的角色主要应该扮演政策的制定与愿景的规划,这方面与非政府组织的交流活动是有必要的。相反,目前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中除了政府的角色外,各非营利组织(NPOs)的角色则似乎无法发挥太多的政策构想。

在国内,顾江(2009)在《文化遗产经济学》一书中,将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的基础上,探索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研究重点。该书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的经济学特征,是一种有益的学理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文化遗产经济学研究的学术空白。

文化遗产旅游研究

(一)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的关系

许多具有文化遗产特质的历史城市很容易打造成以旅游导向为主的城市,如西安、北京等,其关键的原因在于遗产本身的文化本质会让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轴上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旅游吸引力,当然这是需要对遗产本身进行优质的管理。因此,“遗产旅游”其实就是文化旅游概念下的一种旅游类型。美国旅游人类学家史密斯(Valene Smith)认为,文化旅游主要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任冠文(2009)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无论是哪一种定义或诠释,简言之,“文化旅游”所代表的正是一种欲通过了解异文化来提升自我视野或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一连串旅游行为,这样的定义有助于了解文化旅游的本质意义。

(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有机整合

在许多国家都会善用“文化资源”的丰沛能量来与“文化旅游”做一个适切的整合,在众多的文化资源中,历史性建筑的叙事性(narrative)与叙述性(descriptive)是一个很好的操作手法。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1400)所著的知名圣经故事《坎特伯里的故事》便是很好的例子,坎特伯里大教堂位于英国伦敦东南方向的肯特郡,是知名的中世纪之城。每年有超过300万名游客来到坎特伯里大教堂朝圣,而这就是该建筑本身基于历史事件的叙事性所达到的文化旅游效果,“教堂建筑”本身也许并不是他们来坎特伯里的主要原因,而小说内容的叙述性才是吸引他们到访的原因。因此,在探讨文化旅游所关注的焦点议题中,参访对象的主体性是会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内容而有所调整的,同样是以教堂为旅游地点,文化旅游者所凝视的对象将有所不同,因此文化遗产本身若能蕴涵更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将有助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GIS 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南京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伴随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核心和国家战略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相结合,即旅游信息化,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信息系统,它能够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属性数据)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将GIS技术引入旅游,建立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庞杂的旅游资源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使其更加条理化,为旅游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南京素有“十朝都会”之称,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长期的城市建设,形成了南京山水林城、古今文化荟萃、园林环境的景观环境,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为无数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尽管如此,与周边的兄弟城市如苏州、无锡、上海等相比,南京的旅游业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改变这一现状,除了从旅游业开发的策略入手外,还可以从提高旅游资源的信息管理水平着手,加强对南京市旅游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以宣传其良好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

1.系统的目标

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Tourism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TRMIS)是一个面向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及规划者的,以旅游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理论和方法,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GIS技术,集信息获取、存储、处理、分析、显示和快速传输为一体的计算机系统。构建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为旅游者或潜在的旅游者提供南京市旅游资源的分布、历史沿革及旅游消费指南等信息;二是为南京旅游规划部门在进行区域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时提供决策;三是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旅游资源信息分析,使其管理和决策更加快捷、科学和高效。

2.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

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用户管理模块、查询模块、空间数据管理模块、显示输出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五个部分。

(1)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用户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系统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人员,另一种则是普通用户(如游客)。系统对二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前者在登录系统后,具有使用更改密码、增加和删除信息的权限,后者无须登录便可进入系统,但仅有查询和检索的权限。

(2)查询模块。能够完成从地图到属性、从属性到地图的查询功能。按查询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属性查询:查找地图上某空间对象的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可为文本,声音和图象等;空间查询:给定空间对象的属性值,查找满足该条件的空间对象及其所在的地图,自动加载地图并移动地图使空间对象在地图中央以特别的颜色显示出来。按查询的内容可分为,旅游地图查询、景区景点概况查询、旅游线路查询(包括任意景区景点的路线查询及景区图中多个景点的最佳访问路线查询)、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查询,如景区景点周围的宾馆饭店、购物中心、交通站点等的查询和介绍。

(3)空间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的图形显示模块可完成对图形的放大、缩小、复位、漫游等基本图形处理操作;图层管理模块的图层管理功能,使用户可以选择其所需要的图层组合起来查看地图;通过空间分析、网络分析模块则可实现半径查找和求最佳路径等空间分析功能。

(4)显示输出模块。通过该模块,可以把查询、分析、统计等得到的结果显示或输出给用户,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系统的外接设备如打印机等将用户所需信息打印出来。显示输出的信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两种。

(5)系统维护模块。维护和管理系统的公用数据和个人数据,对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及时地更新,同时对用户提供在线帮助。

3.系统的运作流程图

系统建立后就要进行运作,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作流程如下:

三、系统实现的关键环节和开发的硬软件环境

1.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数据是系统的“血液”,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所需数据分为空间几何数据、空间属性数据、图像数据、视频数据、音频数据、文本数据六类。其中空间几何数据和空间属性数据是系统的基础数据和主数据,其他四种数据则是辅助数据。

空间几何数据和空间属性数据可以通过对城市地图或遥感影像图的数字化获得。空间几何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几何位置和形状,是地理实体的定位数据,有矢量和栅格两种数据格式。空间属性数据则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类别、等级、数量、质量特征,是描述地理实体属性特征的数据,是地理实体间相互区别的标志。图像数据可以对旅游景区、景点的相关图片、照片等进行扫描处理得到。视频数据可通过对与旅游景区、景点有关的影视录像等经过剪辑、合成得到。音频数据包括语言、音乐等,可通过录音、编辑、合成得到。文本数据则可通过对各类有关旅游资源的文字资料的录入、编辑而得到。

2.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

数据是系统的核心,数据库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应用和管理,因此数据库设计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最小冗余,即数据尽可能地不重复存放;二是数据共享,即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系统中的各模块调用;三是数据统一,即数据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统一更新、删除和查询;四是数据无关联性,即数据与所使用的系统无关。

由于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的系统不同,空间数据是前者存储的信息的主体,因此在进行数据库的设计时要重点关注空间几何数据库(简称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在进行空间几何数据库,即空间数据库建库时,要按照通用分层标准(一般分为点、线、面三种图层),将数字化得到的空间数据按其特征进行数据分层,即把同一类型的数据放在一个层,以便进行存储管理和编码。在使用空间数据库时,运用图层管理(打开或关闭图层)的方法来实现对所需图形信息的显示。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和管理,可以通过ARCGIS3.0或Mapinfo Professional 7.0等软件加以实现。此外,对与空间数据库关联密切的空间属性数据库(简称属性数据库)进行设计时,则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系统所能提供的数据及数据的格式,制定字段和值的输入范围,并用编码的方式来区分表示不同地物的属性数据,将属性数据以二维关系表的形式进行存储。可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进行属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3.系统开发的硬软件环境

系统的开发在硬件方面,须选用奔腾三以上的微机,内存128M以上,且备有大容量的硬盘,此外还需配置数字化仪、扫描仪、打印机等辅助设备。软件方面,系统以Mapinfo作为开发的基础平台。此外,还需安装数据库软件(如Foxpro6.5),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7.0、Coreldraw10.0,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6.5,音-视频综合播放系统RealOne Player2.0等。

四、结语

将GIS引入南京市旅游业,建立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首次尝试,因此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为了使系统能更好地为南京市的旅游业服务,就必须在系统实现和投入使用后,加强其反馈机制,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对系统的相关功能和数据信息进行修正,只有如此,南京市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

参考文献:

[1]闵连权张文诗: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学院学报,2003,20(4):48-49

[2]汝绪伟崔先国刘召芹:基于WebGIS的泰安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2):23-24

[3]王永燕孙雪松康健蒋桂霞:基于GIS的旅游景区信息系统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3):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