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污染的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稀土工业;生产工艺;污染源;污染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根据中国稀土学会年鉴的数据,2013年,稀土在我国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的应用量占总应用量的37.2%,而在荧光材料、液晶抛光、永磁材料、贮氢材料等新材料领域的应用量已经达到总量的62.8%。
我国是稀土大国,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根据201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矿产品摘要》,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为3600万t,占世界总储量的36%。同时,我国也是稀土生产、出口和消费的大国。从2003年开始,我国稀土矿产品产量已达到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我国稀土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取得了众多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2013年,堆浸工艺生产的离子型稀土精矿已经被列入我国环保部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简称“双高”产品名录)中。2015年,稀土氧化物也被增补进“双高”产品名录中。为了促进稀土工业的清洁生产,本文对稀土工业污染来源以及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
1.生产工艺
我国稀土工业开发利用的矿物主要有3种: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四川氟碳铈矿和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其中前两种矿物为轻稀土,后一种为中重稀土。由于矿物种类、成分和结构不同,所采用的生产工艺也不一样。
混合型稀土矿是我国储量最丰富的稀土矿物,其储量占我国稀土资源总储量的84%。该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地区,是我国特有的大型复合稀土矿物。该稀土矿为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混合矿物,并含有少量铁矿物、萤石、重晶石以及磷灰石等矿物。此外,该矿还含有约0.2%的放射性元素钍。目前可供工业上使用的混合型稀土精矿的稀土品位为50%~60%。混合型稀土精矿中由于含有高温下十分稳定的独居石,常温下难以用酸分解,目前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只有浓硫酸强化焙烧和氢氧化钠溶液分解两种。氢氧化钠溶液分解法工艺要求稀土精矿品位达到60%以上,而浓硫酸焙烧法仅要求稀土精矿品位达到50%,甚至低于50%,因此,目前浓硫酸焙烧分解法占90%左右份额,氢氧化钠溶液法占5%~10%。
氟碳铈矿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省,是我国第二大稀土资源。氟碳铈矿是稀土碳酸盐和稀土氟化物的复合化合物,其中以轻稀土元素为主。选矿后的精矿中,稀土品位可达到50%~70%,但矿石中同时含8%~9%的氟以及0.2%的放射性元素钍。目前,氟碳铈矿主要采用氧化焙烧-盐酸浸出法为主干流程而衍生出来的化学处理工艺生产稀土产品。该工艺是将氟碳铈矿氧化焙烧后,三价稀土采用盐酸优解得到少铈氯化稀土溶液,四价铈、钍、氟进入渣中,然后经过烧碱分解除氟,得到的富铈渣或用于制备硅铁合金,或经还原浸出生产纯度为97%~98%的二氧化铈,少铈氯化稀土经过氨皂化的P507萃取分离单一稀土或复合稀土化合物。
离子型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等南方7省,属于中重稀土。离子型稀土矿属外生淋积型矿床,主要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中,原矿中大部分的稀土呈离子状态吸附于以高岭土为主的硅铝酸盐矿物上,易开采、易提取加工。离子吸附型稀土精矿的分解和分离工艺为:首先将离子吸附型稀土精矿经盐酸溶解、除杂得到混合氯化稀土料液,然后采用氨皂化的P507和环烷酸等进行萃取分组或分离,得到单一稀土或复合稀土化合物溶液,经碳铵或草酸沉淀、灼烧,得到稀土氧化物。
2.污染源分析
对于混合型稀土精矿,浓硫酸高温焙烧或高温强化焙烧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流程短,便于大规模生产的优点,但其废渣、废气、废水产生量大,且治理的难度较大。混合稀土精矿中含萤石,用浓硫酸高温焙烧分解精矿时产生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含尘烟气。每处理1t包头稀土矿产生约60000m3的焙烧废气,且焙烧尾气治理过程产生高氟废水。每焙烧1t稀土精矿约产生600kg干渣,属Ⅰ级低放射性废渣,需建库贮存。碱法分解工艺无废气排放,但其酸浸工序和碱浆水洗工序产生大量高氟的废水,其产生的废渣需要转入硫酸强化焙烧体系回收稀土和固定钍。
氟碳铈矿选矿后的精矿中含8%~9%的氟以及0.2%的放射性元素钍。精矿中的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只有极少量进入产品,其余都作为污染物排入环境,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极大地浪费了氟资源。氧化焙烧过程以氟化氢形式进入尾气的氟占精矿中氟含量的3%左右。氟对人体与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在于氟污染具有强的穿透性和不可逆转性。因此,如何对氟碳铈矿中氟进行客观有效的利用,提高稀土矿的利用率是稀土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处理每吨氟碳铈矿产生约100m3含氟碱性废水,该废水除氟效果有限,废水中的氟很难稳定达标排放。
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3种不同的工艺技术,池浸和堆浸的地表剥离面大,严重破坏地表植被,容易造成矿区水土流失以及尾砂库溃坝、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堆浸工艺生产的离子型稀土精矿是稀土工业最早被列入“双高”名录的产品。原地浸矿不开挖山体,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技术难度较大,如因注液不当,导致浸出液的泄漏、山体滑坡和毁坏农田等问题。
混合型稀土矿、氟碳铈矿以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皂化萃取分离以及碳沉过程中均产生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氨氮废水处理难度大,很难达标排放,是制约稀土行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3.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3.1 废气治理技术
对于氟碳铈矿焙烧过程产生的含粉尘废气,设置引风系统进行收集,经除尘系统后排放。对于氟碳铈精矿浸出工序产生的酸雾,采用废碱液进行喷淋中和。对于混合稀土精矿浓硫酸高温焙烧工艺产生的大量含有氟化氢、二氧化硫和硫酸的尾气,通常采用水喷淋工艺以回收尾气中的酸性物质。但回收后的产品为混酸,而且浓度低,需要进行浓缩、分离等工艺才能得到应用。
3.2 废水治理情况
对于含氟酸性废水,目前各企业一般均采用石灰中和的办法来处理。此法操作简单,处理工艺短,石灰来源广泛,价格低,故处理费用低,但此法的最大缺点是:石灰或钙盐用量大,一般实际用量是理论用量的2~5倍,故沉渣量很大,废液碱度升高,硬度加大,管道结垢,往往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产出的氟化钙价值低,且含有硫酸钙等杂质,因此难以回收氟资源。一般经石灰或钙盐处理后,废水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才能达标排放。
含氟碱性废水主要采用石灰或电石渣除氟,其除氟效果有限(除氟率约90%),需要结合磷酸盐沉淀工艺进行深度除氟。但生产中容易产生氟化物胶体,为了提高固液分离效果,常加入铝盐和铁盐无机絮凝剂,在水中水解形成吸附能力很强的絮凝氢氧化物沉淀,可以吸附废水中的氟离子。目前倾向采用聚合硫酸铁、聚合铝作为简单的铝铁盐替代品,除氟效果较好。
氨氮废水是稀土分离厂产生的最大最严重的污染源,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浓缩法,折点氯化法,膜法,氨吹脱法,磷酸铵镁法(MAP)等。蒸氨浓缩法成本较高,低浓度废水需先进行浓缩,产品销售困难;折点氯化法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效果好,但要防止二次污染产生;膜法回收氨氮废水虽然效果较好,但运行成本较高,处理量有限;氨吹脱法效率不高,氨的回收困难。因此,这几种方法仍处在研究阶段。MAP法处理量大,运行成本低,沉淀可作为肥料回收,具有较大的实用前景,但由于磷酸盐成本较高,所以目前企业尚难以接受。
尽管氨氮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但靠一种方法很难达到排放标准,而且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能源消耗,处理成本高。因此,为了降低稀土工业对水环境的影响,各科研院所和企业陆续研发了非皂化或氧化镁(钙)皂化萃取分离工艺、钠皂化萃取分离工艺和无氨氮沉淀结晶工艺,这些工艺可完全消除氨氮废水的产生。另外,模糊萃取/联动萃取分离工艺可降低30%~50%的氨氮和盐排放。
3.3 废渣治理情况
对于低水平放射性废渣,须建立渣库妥善存放,以确保不污染环境,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与卫生要求。但如此大的贮存量将占用大量土壤,处于被动管理。碱法产生的含钍废渣中稀土含量高,需要转入硫酸强化焙烧体系回收稀土和固定钍。
参考文献
[1] U.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0, 1.
[2]吴文远,边雪.稀土冶金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控制措施
随着工程机械技术的发展,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元件使用寿命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是传递动力和信号的工作介质,同时还起到冷却、和防锈的作用。液压油污染严重时,会导致液压元件磨损加剧,影响液压系统正常工作运行。据统计,液压系统故障中75%以上是由于油液污染而造成的。因此,液压系统油液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液压行业和各工矿企业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油液染污问题,加强油液污染的监测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文中将分析油液污染问题的来源和危害,并对油液污染的监测和控制作一简要的阐述。
1.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1.1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的来源
液压系统油液被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油液的污染源可概括为系统残留的、内部生成的以及外界侵入的。
1.1.1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内部生成的污染物。液压系统在工作中自身会由于各种压力损失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系统液压油温度上升,系统温度过高时液压油容易氧化,氧化后会生成有机酸,有机酸会腐蚀金属元件,生成一些固态颗粒污垢进入液压油中,其中既有液压元件磨损剥离、被冲刷和腐蚀而产生的金属颗粒或橡胶粉末,又有油液氧化产生的污染物等。还会生成不溶于油的胶状沉淀物,使液压油的粘度增大,抗磨性能变差。
1.1.2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中混入水分和空气。液压油新油有吸水性,含有微量水分;液压系统停止工作时系统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气凝结成水分子混入油中。液压油中混入水分后,将降低液压油的粘度,并促使液压油氧化变质,还会形成水气泡,使液压油的性能变差还会产生气蚀。液压油能溶解部分空气,有时还会吸入气泡。空气混入液压油中可加快液压油氧化变质,还会引起噪声、气蚀、振动等。
1.2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的危害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物对液压系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它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固体颗粒、水、空气以及化学污染物等。
固体颗粒与液压元件表面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磨损和表面疲劳,加速元件磨损,并可能堵塞液压元件里的阻泥孔或是阀芯憋死。当油液中的污垢堵塞滤油器的滤孔时,还会使泵吸油困难,产生气蚀、振动和噪声,从而造成液压系统事故。
水分和空气的进入使液压油的性能降低,加速氧化变质,产生气蚀,加速液压元件磨蚀,使液压系统出现振动和爬行现象。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严重时,不仅直接影响液压系统工作性能,使液压系统经常发生故障,导致液压元件寿命缩短,液压系统可靠性降低,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工程机械的正常作业,降低了机械的工作效率。
2.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控制及防护措施
2.1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控制液压油的工作温度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温度,一般在35℃-60℃范围内最为合适,最高应不超过80℃。在正常的油温下,液压油各种性能良好。油温过高会使液压系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如粘度下降,油膜变薄并易被损坏,性能变差,容积效率低,机械磨损加剧,橡胶密封圈加速老化,密封性能随之降低等。
因此在使用中,应控制系统油温保持在正常范围。为此,应做到几点:①保持油箱中的正常油量,使系统有足够的油液进行循环冷却。②根据工作环境温度,选用合适粘度的液压油。周围环境温度高,应选用高粘度油;周围环境温度低,应选用低粘度油。在一般情况下,齿轮泵宜选用50℃时18pf/s-38pf/s的油。③经常清洗冷却散热装置,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④气温较高时,机械不可连续运转时间过长,通常在气温高于30℃的条件下,机械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4h。⑤当气温低于10℃以下时,应使系统在无负荷状态下运转约20min,使油温升到规定值,方可进行作业。
2.2元件和系统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进行清洁
元件在加工制造中,每一工序都必须对加工中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净化清除;元件装配前必须进行清洁处理,装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检验;油箱和管道在去除毛刺、焊渣等污染物后,需进行酸洗以去除其表面氧化物;对初装好的液压系统做循环冲洗,并定时从系统中取样分析,循环冲洗直至系统清洁达到要求。
2.3防止污染物混入液压系统
油箱要合理密封并装设高效能的空气滤清器以防止尘土、水分的进入;注入新油必须经过有效的过滤,系统的回油也应进行有效的过滤;管路接头等连接处密封严密,防止尘土、水分和空气进行液压系统;活动件(如液压缸活塞杆端)必须装有防尘密封装置。
2.4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的过滤和净化
液压油过滤器(滤油器)是液压系统中控制油液污染的重要元件,滤油器的应用必须保证过滤精度符合系统的使用要求,由流体阻力引起的压力损失应尽可能小,并应具有足够的油垢容量;定时对滤油器进行检查和净化。液压系统油液的污染度随着外界污染颗粒侵入率和系统内各种磨损颗粒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过滤比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合理选择过滤比可有效地降低系统的污染度。固体颗粒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合理选择滤油器的过滤比是控制系统污染的主要措施。
2.5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定期检查和更换液压油
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侵入会对液压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要对液压油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定期对各密封处、接头处进行检查处理,对液压系统的液压油进行检查分析,还要定期更换液压油。更换液压油时必须将旧液压油放净,整个液压系统必须先清洁后,再注入新的液压油。
2.6采用液压油污染度在线监测技术
在工程机械上采用液压油污染度在线监测,可随时监测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的品质,而且能及时准确地通过显示器显示污染等级及相应的原因,即使工作人员没有观测到显示器显示的情况,当污染度达到相应的级别时,报警装置也会进行分级报警,以确保工程机械在使用中液压油性能及品质的良好性。
通过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油液污染问题的研究,实行全面污染控制,有效降低了工程机械设备因油液污染而造成的故障停机率,并且通过对油液污染控制新技术的探讨,使得油液污染的控制更加科学、高效,提高了工程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有力地保障了工程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的正常作业。
参考文献
[1]满媛,江山.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时代建筑,2010,(6):51-53
[2]文杰.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J].建筑技术,2010, 41(5)91-93.
[3]龙官保.建筑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油液的污染与防护措施[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3):31-33.
Abstract: It is inherently necessary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for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ollu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also the quality of our life is severely affected. It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olluted industrial trait and controlledactualit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y us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controlled situation of three regions――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research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vestment scale, capital sources, and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the basis of the situation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in the regions is figured out, and problem-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is finally proposed.
关键词: 京津冀;工业污染;现状;对策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industrial pollution;actuality;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026-04
0 引言
京津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2014年4月24日,我国通过了新环保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跨区域环境污染需采用联合防治的协调机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区域工业化高速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加剧,污染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且污染严重性渐重不减。因此,以京津冀区域为对象,研究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及治理的现状与对策,对促进京津冀区域“环保一体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京津冀工业污染及治理的总体现状分析
1.1 京津冀工业污染现状及特征
京津冀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1.1.1 京津冀经济总量增长与工业污染
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与其经济总量和所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一定阶段,伴随京津冀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06、2013年区域生产总值为23889.86亿元、62172.13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9605.1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3410.25亿元,对区域生产总值的贡献为40.21%,和37.65%。区域整体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镇化的发展期:河北许多城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钢铁、建材行业密集,重化工业的特征明显[1];北京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重工业的转移迁出,工业发展对环境影响渐小,但总体环境污染现状压力大;天津的工业结构正在转型,但重化工业等高污染行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压力仍很大。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高消耗(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加上目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加剧了现存的矛盾――大量的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工业污染,即工业污染是矛盾的重要来源。
1.1.2 京津冀工业污染特征
①污染程度深且复合。2012年9月国务院划定了13个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其中京津冀区域为复合型污染严重区域。据统计,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粉尘的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在2010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3.6倍[2];从表1看出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2012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91.2%,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68.4%,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2.6%。
②污染行业面广且叠加。区域内有很多高耗能工业行业,以情况显著的河北省为例(表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增加幅度最大,达到了77.8%,2012年的高耗能行业的综合能耗比2011年增长48.0%。工业污染防治成效不显著的时候,这种增长只会加剧污染的严重性。
③污染危害大。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所有风险因子中,空气污染在中国的死亡率和整体健康负担中均排名靠前,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避免的危害。
1.2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现状
京津冀把污染治理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开展多样有效的工业污染治理行动。污染治理主要是通过治理投资来实现,从治理投资和治理效果两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的治理现状。
1.2.1 治理投资总体现状
环保治理投资是指为了促进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相关治理主体筹集用于支付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资金。用总量、比重和弹性三个指标来分析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情况[3],京津冀整体治理投资量及全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量如表3。
由表3可知:
①京津冀区域和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变化趋近。京津冀区域与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又增态势。2006-2007年治理投资总量稳步上升,2009-2010年均下降,2011-2013年投资总量回热上升,2013年是2010年的2倍多。
②京津冀区域和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GDP比重关系变化趋近。京津冀区域与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GDP的比重均先下降后上升。2006-2010年持续下降,自2011年开始上升。
③京津冀区域和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弹性系数变化趋近。弹性系数反映了污染治理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敏感程度。京津冀及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弹性系数呈阶段性变化,且相差不大,详见图1。其中2013年的弹性系数最大,分别为11.54、12.85;小于1的系数普遍存在,表明治理投资并不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治理投资的随意性普遍较大。
1.2.2 治理效果总体现状
工业污染治理效果可从工业生产总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废物处置量这四个方面来分析[4]。(表4)
京津冀工业生产总值在2006-2008年间递增,增速最低的是1.53%。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6-2009年递减,后递增,但增速都小于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2011年前工业废水排放量没有随着工业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在后两年有所增加;工业废气治理效果不够好,排放量增减不稳定,有的增速远高出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速;工业废物处置量先递增至780万吨后出现了大幅降低的趋势,废物治理总体情况相比废气效果要好但仍需加强。
2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现状比较分析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比较从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投资结构方面来分析。
2.1 投资规模比较分析
投资规模反映了污染治理投资与经济活动的关系程度。近年京津冀三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情况如表5所示。
对比京津冀三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可看出:
①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量方面。北京自2006年投资量一直呈下降态势至2011年,从10.1亿元降为1.1亿元,后提高至2013年的4.3亿元;天津的投资总量维持在15亿元左右呈阶段性变化,2006-2009年一直升至18.0亿元,后降至2012年的12.6亿元,2013年又升至14.8亿元,总体变化比北京小;河北的投资总额大多年份都达到了20亿元以上,数额最多的是2013年的51.2亿元。
②京津冀三地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GDP的比重情况。
天津的防治投资比重一直下降,从0.65%降到0.22%;北京和河北都是先降后升,北京降到2011年的0.04%后升到2013年的0.12%,河北降到2010年的0.11%后升到0.39%。在转型发展新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治理投资比重比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河北省低很多。
③从投资比重的弹性指标看出三地的投资弹性系数负值偏多,表明投资额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相应提高,反而还有降低的情况。三地的污染治理投资随意性大,“边发展,边防治”的思路体现得不够明显。
2.2资金来源比较分析
资金来源体现了各行为主体在投资机制中所承担的责任。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主要来自排污费补助、政府其他补助、企业自筹(银行借贷)和企业自筹(不含银行借贷)四种途径[5]。其资金来源结构如图2所示。
从资金来源看,京津冀三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比重基本达到80%以上。银行贷款只占较小比重,大部分来自不含银行贷款,最高是2009年天津占其总资金来源的96.2%,体现出地区在工业污染治理问题上的基本原则――污染者承担,看出企业环保意识增强,积极承担防治责任。
从政府其他补助角度来看,北京的补助相对天津、河北二地较多,2006、2009年北京的政府其他补助占到20.1%、34.3%,2009年的北京占比是天津占比的10倍,是河北占比的13.7倍。
排污补助费在资金来源中占比最小。京津冀三地每年的排污补助费中北京属最少,2008-2010年占比均是0;占比较高的是河北,其2008年占比为4%,天津为0.2%。由此看出河北发展依赖工业,排污大,补助费多。
2.3 投资结构比较分析
投资结构是不同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污染治理总投资的比重,反映的是治理投资方向。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的治理投资是总污染投资的主要部分。治理投资结构如表6所示。
通过观察表6可知,京津冀地区用于工业废水、废气、固废“三废”的治理投资占较大比重。尤其是废气治理占用的资金最多,达到了50%以上且没有太大变化。2006-2013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呈先增后减再增变化,于2013年达最大值70.29亿元。虽总额在增减变化,但废水、废气治理投资占的比重变化不大,维持在均值22.1%、58.6% 左右。噪声和其他污染投资的比重相对“三废”较小,平均比重为0.37%和17.3%,因其对生产生活影响的广泛性比“三废”小。
3 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
京津冀区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GDP的比重持续变化,没有根据自身的污染严重性加大治理力度并制定出合理的投资计划,而是一种惯常的趋从国家整体状况。投资方式单一、渠道狭窄,社会公众没有承担其治理的责任,治理投资供给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产业结构上,天津、河北产业结构主要是以能耗高的工业为主,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所以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不利于污染治理[6]。
3.2 区域间企业转移造成区域污染失控
京津冀作为工业污染治理的一个整体,北京在新时期内积极转型,将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转移到河北,加上其不具备技术和监管上的优势,导致河北工业经济增长的同时污染更加严重。伴随着污染治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河北加大治理投资来弥补缺口,但是这种区域圈内的工业企业转移并不能解决区域污染问题。
3.3 治理机制不合理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政府及环境部门在污染治理研究的深度和力度不够。京津冀区域污染现状中治理投资增长率与工业GDP增长率比值普遍小于1,即没有达到与经济增长相协同的内生增长机制[7]。缺乏与治理相配套的监管机制,治污企业得不到专业的污染治理服务。从京津冀整体的治理情况来说,“三废”的排放还会增加,治理效果短期得不到改善,污染在近期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防治。
4 完善京津冀工业污染治理对策
4.1 加强机构协调,促进联防联治
京津冀污染治理需政府部门等机构联动,一起开展预防工作。建立环保机构并确定隶属的上下级,扩大其在环保范围内的管理权限。各机构注重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组织定期专业培训。不同地区的防治机构制定联防政策,对跨区域合作的机构建立办公地点,随时把握环保变化动向,高效审查其运作过程。
4.2 加大立法保障,强化协同监管
为了协同管理必须落实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并实时监察执行情况。在实际调查和政府支持基础上,制定跨区域环境纠纷处理程序、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等。政府机构需严格监管企业环保标准如:污染排放标准、污染收费标准等。建立环境审计和终身追责制度,加大京津冀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制裁力度,不让制度空转、法律闲置。通过这些方法,有效促进企业实施环保措施。
4.3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市场化
京津冀区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模仿欧美国家,建立跨区域环保基金会,让落后地区参与基金活动[8],并对处理污染事件提供资金帮助。其次,环境经济市场化,吸纳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地区资源共享,提高治理效率。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污染治理,政府应大力扶持,允许通过环保证券等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多维合力。
4.4 发挥地区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应力求低耗能、优质量,从而有助于促进环境改善。发挥北京科技优势,联合天津,带动河北,研发和推广使用治污技术。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提升区域高技术制造业的份额。河北和天津的发展对工业的依赖较大,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和洁净度,注意煤炭燃烧过程的脱硫、脱硝和除尘。
4.5 积极提倡公众参与
加强社会监督,引入公众参与,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公众参与环保不能只是空谈的口号,而是有信息公开和参与制度保障的规范性实施措施。公众有咨询和参与决策的法定权利,可以直接向环保机构索取相关项目的数据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9]。通过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多元互动的环境治理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增进公共利益,强化治理成效,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卢伟.京津冀合作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经营报,2013(24):20-22.
[2]戴红昆.河北省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研究[J].时代金融,2013,36:278-279.
[3]于小鹏,郭伟.我国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4(4):274-280.
[4]王鑫,昌敦虎.“十一五”环保投资及主要污染物削减效果分析[J].环境保护,2011,24:1-10.
[5]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012.
[6]宋晓梅,徐剑琦.对京津冀大气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J].中国统计,2014,5:27-28.
[7]吴舜泽,朱建华.我国环境保护投资与宏观经济指标关联的实证分析[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66-79.
[8]朱玲,万玉秋.论美国的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对我国的借鉴[J].环境保护科学,2010,36(2):76-78.
[关键词]工业治理成本;出口;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86
1引言与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份额的占比是逐年上升的,2015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占比较2014年提高了15%。但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有一定程度下滑,环境成本已被很多企业纳入生产成本中的一部分。国外学者Walter认为环境污染控制成本仅占出口商品中很小的部分,因此不会对出口商品流向产生影响。Cole和Elliott(2005)运用H―o―s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贸易模式的影响,发现环境规制对于净出口的影响并不明显。一些学者认为“波特假说”缺乏经验实证分析,认为环境规制是不利于出口贸易的。Carraro和Siniscalco(1992)构建了开放型经济模型,认为国内的环境法规与标准最终会使企业丧失利润空间。那么工业污染治理成本对我国出口贸易尤其是对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怎样的影响?
2变量、数据与模型的选取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再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确定本文的最终模型为:
lnExp=αlnIpc+βlnfdl+γlnlabor+ηlnexrate+θlntech+ε(1)
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出口贸易额(Exp):出口贸易额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出口贸易规模,能直观反映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实际利用外资(fdI):本文选取数据为2000―2014年的年实际利用外资额,预测其与我国的出口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核心解释变量为工业污染治理成本(Ipc),数据为我国的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取对数。劳动力投入(labor)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表征劳动力投入数量,预测系数为正。汇率水平(exrate)也是影响一国出口的重要因素。本文数据取2000―2014年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标价表示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水平,预测系数为正。tech 为技术进步水平,预计系数为正。本文所有数据均采取对数形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值均表示弹性系数。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计量结果分析
计量过程及结果。根据模型的设定,本文根据模型(1)采用逐步回归的方式,对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见表2。
表2显示了逐个加入有关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的结果,从模型2到模型5核心解释变量工业污染治理成本显著为正,这一结果符合“波特假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增加会促使企业生产清洁型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有利于减少企业环境排污税收等,创新带来的收益增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出口竞争力。在控制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投入,汇率水平,以及技术进步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弹性系数为12244,表明在其他条件既定情况下,当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增加1%时,我国出口额增加12244%,当加入实际利用外资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5762,进一步控制劳动力投入的影响后,这种影响结果缩小到04782,再进一步控制汇率与技术进步因素,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弹性系数显著分别为05599,05393,表明我们所观察到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劳动力投入,汇率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本文研究发现实际利用外资,劳动力投入,汇率水平及技术水平对出口的影响均为正向,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出口的影响显著为正。
4结论和政策建议
证结果表明,工业污染治理成本每增加1%,我国出口额将增加约05%。相比而言,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对出口呈现显著的正效应,劳动力投入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第一,要重视对工业污染物的治理投资,尤其是加大对能源密集型产品的污染治理投资。加大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所带来的创新收益效应大于成本增加效应,会刺激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能源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第二,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程度大且影响显著,我国政府在创造条件吸引外商投资时,要重视工业生产环境问题,提高我国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ole M A,R J R ElliotFDI and the Capital Intensity of “Dirty” Sector: A Missing Piece of the Pollution Haven Puzzle[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9(4):530-548
[2]杨庆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杨雪峰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3(6):40-44,88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深,化肥、农药的施用土地产出的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最大的。这两类污染在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巨大的威胁。
二、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基础设施的不管制的不健全,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严重的“脏乱差”:每年产生的约为1.5亿吨的乡村生活垃圾几乎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3000万吨的乡村生活污水几乎直排,使乡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然而,在我国乡村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并经济的而,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却在与日俱增。
三、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乡村自然经济的,乡村工业化上是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环境污染,加大了治理的,还污染危害直接到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我国乡镇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污染物率也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率。
我国乡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环境污染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小污”成“大害”,给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的负面。为此,应当如下措施:
1、环境立法,健全乡村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职责权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乡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考虑。
2、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城乡分治使城市和乡村间着严重的不公平。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长期,把污染防治投资几乎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乡村扩散,而乡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那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