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理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血压是持续动脉压升高导致的疾病,可能引起心脏、血管和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退的全身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高血压患者往往重视药物控制血压,而忽略非药物治疗,这需要医务工作者在相关治疗方面加以宣传、引导,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干预,减轻体重、戒烟限酒、体育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本文重点从临床非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饮食干预,强化运动4个方面展开,介绍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收治高血压病人9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34例;年龄27岁-83岁;Ⅰ期高血压46例,Ⅱ期高血压50例;Ⅰ度肥胖及以上病人43例,有家族遗传病史病人53例;60例患者中均有食高脂肪食物、食盐过多、喝酒等不良习惯;长期大量吸烟者23例,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者41例,经有关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疾病,全部病人无其他合并症。
2 方 法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等非药物性治疗方法,同时建立医疗档案,跟踪治疗。
2.1 健康教育 老年易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年发福,调查显示仅仅减轻体重就可使高血压发病率降低。而且肥胖者的胆固醇含量比正常人要高出许多,高胆固醇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首先就是要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病人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对待高血压,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要帮助高血压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疾病是什么?如何做可以保持血压平稳。其实,控制饮食不仅仅是糖尿病患者要做的事,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饮食、心情和锻炼都是可以帮助他们远离高血压的办法。
在医院的环境中,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锻炼,比如说散步和慢跑等,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帮助患者得到更多的体育锻炼。在病房中,可以将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和健康教育印成小册子,传入每个病房,供患者阅读。让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症状、一般治疗处理方法、预后、常规药物的副反应、高血压危象的症状和处理等有一定认识。
2.2 心理护理 许多患者缺乏对高血压疾病的正确认识,认为自己一旦得了高血压就无法治愈。这样的心态不仅无法帮助患者配合治疗,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病情。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可通过中枢神经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进而加重病情。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说明情绪的变化与血压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情绪能促进疾病早日恢复,必要时对负性情绪水平高及认知能力差的患者可适当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不良心情并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做好心理开导的同时告诉患者随着治疗的进行,血压正在逐渐下降,病情正逐渐好转,使患者有了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能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环境因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治疗和护理时间,避免干扰休息。注意室内光线和室温,必要时给予肌肉放松或音乐疗法等。由于高血压的治疗时间比较长,因此对患者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护理干预。
2.3 饮食干预 当然除了心理和身理的治疗外,合理饮食也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护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的饮食,其中有几个大方面需要多加注意:①控制盐的摄入。正常情况下,人体对钠盐的需要量为每日0.5-1.0g。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膳食含盐量为10-15g,远远超过日常生活身体的需要量,因此医生一般建议每人每天摄盐量不超过6g较好。WTO认为对高血压病人每天的摄盐量应该在1.5-3g之间,轻度高血压应每日少于5g,中度高血压患者每日应少于3g。医护人员要提醒病人注意病患每日摄盐量,比如说一汤匙酱油相当于1g食盐,盐腌食物尽量不要食用,味精、小苏打以及饮料中的防腐剂含有钠盐也应该少给患者食用。②适当增加钾、镁、钙等食物的食用。钾镁钙可帮助降血压,在豆类、水果蔬菜和奶类中含量较多。所以在供给患者的饮食中可以适当加重这些食物的比例。③脂肪。脂肪酸和蛋白比例的合理调制。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在鱼油中含量很高,可以多吃。还有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血压平稳。
特别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要提醒患者家属,注意控制体重和能量摄入,这些虽然只是在护理过程中的小事,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可能就是身体能否康复的一件大事。
2.4 强化运动 体力活动或运动,消耗热卡,减少体内脂肪储存也是减轻体重的另一重要方法,应与控制饮食相结合。高血压患者,无论肥胖还是非肥胖者,积极参与体力活动或运动,如有规律性体育锻炼(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健身运动、登山等),可以达到控制体重,降低血压的作用。
3 结 果
其中78例患者经过相关非药物治疗,3-6个月后跟踪治疗发现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血压偏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所有患者血压都达到正常范围内,头晕、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精神也为之一振,工作生活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11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7例患者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教,使患者逐渐能配合非药物治疗措施,血压逐渐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4 讨 论
所谓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是指患者在不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锻炼和饮食注意达到血压下降的效果。现在我国非药物治疗的方法还没有大范围推广,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非药物治疗会取代药物治疗,为高血压患者带来希望。
在我国,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依旧采用药物治疗的传统办法,因为它见效快,简单方便,非药物治疗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WTO在2003年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非药物治疗的评价是:不论何种血压水平,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应适合进行非药物治疗。所以可以预见,在将来非药物治疗会取代药物治疗,成为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方法。非药物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而言有以下的优点:一是通过锻炼、合理饮食、减少食盐的摄入和限酒,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二是减少了降压药的使用,帮助高血压患者避免了受抗压药副作用的毒害,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三是节省了药费,给更多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四是通过种种方法不仅使高血压患者的疾病得到治愈,还可以有效降低其他高血压并发症产生概率。相比药物治疗而言,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更多,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治疗方式。
5 总 结
总之,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良好的健康护理干预,可以使高血压患者充分认识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改变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式,加之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使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机率,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要做的不仅仅在护理过程中好好照顾患者,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怎样才能给患者更好的护理,怎样更快使患者康复,尽力找出解决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更好的护理办法。
参考文献
[1] 王翠梅,原忠青,芦飞.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suppl.1):2728.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方法 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3-105-02
近年来对高血压病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1~4]。本文通过对用不同方法治疗的97例高血压病人心理状况及个性进行比较,探讨心理、个性与高血压病的关系,为寻求良好而有较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高血压病组,选自2007年8月~2008年2月间在医院门诊的高血压病人共97例(男58例、女39例),平均54.±5.3岁,全部病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Ⅰ~Ⅱ级的诊断标准[5],排除肝、肾、脑疾病及继发性高血压。设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共40例(男23例,女17例)。两组在年龄、文化、职业、婚姻等社会人口学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6]对全部受试自评心理状况,用龚氏修订艾森克人格问卷(EPQ)[7]了解受试的个性特征。全部病人分三组:其中31例很少或没有参加气功、太级、放松及其他体育活动,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称单药组),29例没有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系统治疗,而积极参各类体育运动(称运动组),另有37例既服用抗高血压病药物也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称综合治疗组)。
2 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P
2.2高血压组与对照组EPQ评分比较
3 讨论
有人认为高血压病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偏执等[1]。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人SCL-90中9个症状因子分均高于健康人群,说明高血压病人存在较多的不健康心理,与文献报道一致。
这些不健康心理状况究竟是引起高血压病的心理原因,还是患病后对疾病的必理反映,目前研究者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不稳定人格的人易紧张,常焦虑、情绪波动,可导致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紊乱,外周血管收缩,肾素与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2]。本研究组中高血压病人比健康人更内向,情绪不稳定,同时还发现:病人中内向不稳定者较外向稳定者的较多的心理障碍,提示个性心理特征和状况与高血压病人有一定的关系。然而另一观点则认为: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QOL)较差,是疾病本身造成,与心理社会因素无关,是由于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后出现的“标签反应” [3]。心理障碍是高血压病的病因还是结果或兼而有之尚需深入研究。
鉴于高血压病人的不良心理状况是客观存在的,临床医师们主张对高血压病除采用取药物治疗外还应综合治疗,如生物反馈、健康教育(低盐、低脂、减体重、增运动等),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社会支持等[4]。本研究还显示:综合治疗病人的心理障碍少于单一治疗组病人、运动治疗组病人心理问题少于单药物组。因此认为:运用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病人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宁,朱昌明.集中心身疾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与个性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2):60-63,69.
[2]Burke V, Beilin L, German R, et al. Association of Life Styl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Wish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nsion :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in the eldenly[J]. J-Clin Epidemiol. 1992; 45:1061.
[3]张苏范,栾建安.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初步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6-7,5.
[4]张苏范,王成轻.综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三年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41-243.
[5]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
我国传世医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说:“病有标本”,“治病必求于本”。患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低)血压,病症的根本是动脉粥样硬化,当前没有药物可祛除动脉中的脂质沉积、逆转和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只是权宜之计。患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者,做手术只是对症治疗的救命之术,手术治疗心脑血管病仍然潜伏着险情。而喝小分子水理疗是治“本”的理疗方法。喝小分子水理疗,仅需注意合理膳食,不使摄取的热量超过自身需要,即不让每天在动脉中增加更多的脂质沉积,则可改善体内生物化学作用,升高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至1.6~3.8,使之成为动脉内的“清道夫”,便逐渐减轻、逆转和消除动脉粥样硬化,这种稳妥安全的治“本”的理疗,必将受到人们的欢迎。
喝小分子水理疗这一治“本”的疗法,不排斥采用降压药等药物的治疗,那些采用利尿、扩脉、阻滞剂和抑制剂等药物的疗法,也是患高血压初期,需要控制血压的较安全的服药措施,可不让其恶性发展,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认识到服药不能治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本”,患者不应当满足于控制血压后而终身服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使动脉内沉积逐渐增厚增多时,必然发展成心脑血管病而难以怡享天年。不少医生已经认识到降压药治不了高血压的根本,当他们自己或者家中亲人患高(低)血压后,也明智地选择了喝小分子水的物理疗法。
有位医学院的医学教授,80多岁了,患有冠心病,子女都学医,且都是主任医师。他从报刊和网站上得知卓康小分子水理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信息后,跟子女说想购买,子女刚开始不相信有这么好的水,也不相信能从根本上治愈冠心病,但父意已决,叫子女们上网看看实际病例。子女们上卓康公司网站(省略)细看,见众多冠心病患者饮用三四个月就明显地减轻症状,一年至两年都反映心电图正常,心痛、胸闷、乏力等症状消失,尤其是做过支架和“搭桥”的较重的冠心病患者也痊愈了,他们便不再反对,转而支持叫父亲使用试试看。这位医学教授饮用小分子水一年之后,冠心病真好了。
我总结小分子团水理疗的成绩和机理,写成《喝小分子团水祛病养生大智慧》这本书,最近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世界上关于喝小分子团水理疗的笫一本书,将参加国际书展。根据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创造发明的产品,在三家省级医院通过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临床观察,经医学专家鉴定上市,十年来已大规模地让人饮用优质小分子水,大量普遍地治愈高(低)血压和冠心病……因为从根本上治愈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高(低)血压等疾病,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当病人从根本上冶愈疾病,会更加感激医生,医生的职业会更受到尊重,更受人欢迎。这个道理好比千百年来人们发现和发明了千百种药,人们不会去追溯感激药物的发明人,只会感谢叫他们服某种药和治好他的病的医生。因而,长远地看,喝小分子水理疗必定受医患双方欢迎。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逐渐积累和发展的,成年人中约七成的人虽然血压、血脂正常,但动脉内脂质沉着也会在人的动脉中形成,并随着多吃少动和热量过剩而增多增厚,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当粥样斑块脱落或红血球聚集成栓子,这些“亚健康”的“未病者”,便可能随时发生心梗、脑梗而危及生命。所以,喝小分子水这一贵在治“本”的理疗,也适用于健康人,从而延缓衰老和增寿延年。
关键词:老年 ; 高血压; 焦虑; 分析; 护理
对于我国人口中占总人口数8.5%的老年人口来说,高血压是十分常见的病症。并且,由于这种疾病具有易变性、长期性的特点,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焦虑的心理状况。对出现焦虑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医护人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怀[1]。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此科患者所资源填写的焦虑量表,以对引起患者焦虑的因素及其相关解决措施做出相关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室对自2012年5月~2013年3月入住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凡是枕独傲结果符合199WHO/ISH标准的患者,都需要遵循医嘱在本院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
1.2 方法 在征得观察对象知情、同意后,使用由精神病推荐的SAS自评量表,让患者填写符合要求,有质量保证的量表,之后对于结果做出最后的分析统计,并对173例观察对象的药物和心理护理治疗,以相关焦虑的计算方法进行结果统计。
1.3 焦虑情绪的等级标准 首先,对于问卷中所涉及的20个项目的对应分值,使用正反方向记分得到总分,并将总分与1.25相乘,得到标准分T分。然后,将50分定位分界值,规定当T值小于50时,属于正常范围,当T值介于50~60时,患者为轻度焦虑,在60~70时,为中度焦虑,而当T值大于70时,患者为重度焦虑。
2 结果
在本次的调查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其中男生患者为63例,女性患者为47例,年龄55~80岁。根据SAS量表的评分标准和焦虑情绪等级标准,以及SAS总得分进行平均后的得分统计,得到以下两个统计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在医学临床上,以焦虑症为躯体症状的心理障碍非常普遍,并且还伴随着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非精神科医师对于此种病症的认识度不够,致使老年高血压焦虑情绪的识别率和治疗率非常之低。对于高血压这种心身疾病来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因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并且,由于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而情绪和心理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许多基因能否正常发挥作用。由此可见,必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给予极大的关注,这既是保证老人情绪健康,协助高血压治疗的保障,也是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比不要死亡率的重要途径[2]。
3.1 治疗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老年高血压患者患有焦虑症会增大他们的治疗难度,因此就必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问题给予治疗。治疗方法主要的有以下几种。首先,药物治疗。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焦虑病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使用降压药物以外,在家用抗焦虑的药物,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并且随着使用期的增长,其治疗效果的显著性就越加明显。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抗老年高血压药物出了传统的赛乐特、苯二氮卓类,新型的文拉法辛和西酞普兰也正在逐步投入使用。其次,心理高于治疗。焦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治疗,也是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状况的重要途径。常见的心理干预额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森田疗法等。其中认知治疗法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情绪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况是,医护人员应当注意积极干预患者的心理和思想状态,激励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最后,综合治疗。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只是单独的治疗某一病症,很难起到预想中的效果。因此,必须将抗压与抗焦虑的治疗同时进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治愈效果。经调查证明,联合二者的治疗,其治疗的有效率能提高80%,这就大大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
3.2 护理 护理,是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另一重要的方法。所以,在治疗方案中,内科主任应当安排专门的医护人员护理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其具体的护理方法与以下几种。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有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其和谐的关系,这是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恐惧和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关键。另一方面,要实施个体化护理。对与患者中文化程度较低、经济相对拮据的女性患者,医护人员必须给予极大的关怀。这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利于患者配合之后的治疗,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治疗。②放松治疗法。这种治疗方法具体的内容就是让患者在有压力时,通过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使自己的心理、头部、面部进入放松状态,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③增强自我效能。焦虑的情绪,会降低个体对自我的判断能力,在行为上也会表现为迟缓,做事情的效率非常低。面对这种状况,医护人员除了应该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外,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有目的性的安排治疗,以及方患者积极主动地养成健康行为和思考的习惯,使得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到增强,从而为进一步的咨询奠定了好的基础[3]。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况,对于他们最终的治疗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情绪和心理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很多基因的作用发挥,而高血压又是多基因的遗传病症。因此,必须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然后对每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给予改进。在老年高血压焦虑患者的治疗中,除了传统的药物、心理和综合治疗以外,还应当添加合理的护理疗法,其中包括心理干预、增强患者效能以及放松治疗。这样才能真正加强患者的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玲. 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状况的调查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30-31.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塞;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3;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44-02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龄≥60岁人口占13.26%,≥65岁人口占8.87%。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将增加[1]。高血压作为脑梗死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被流行病学研究证实[2]。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临床治疗中除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灌注等以外,积极的心理护理、生活方式的改善等都对预防脑梗死复发,并发症以及预后改善有重要作用。我科于2010年6月―2012年2月,收治了158例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通过积极的疾病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8例患者中男82例,女76例,年龄60-92岁,平均(72.1±12.5)岁。入院时收缩压165-200mmHg,舒张压90-115mmHg。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全部病例均符合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3]。经MRI确诊,全部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2010》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根据病因、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遵医嘱应用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及脑代谢活化剂等治疗。
2.护理
2.1 健康指导及时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制定健康指导计划,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向患者介绍有关脑梗死、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护理、功能锻炼、预后情况等,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我照顾能力[4]。
2.2 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病房内将日常用品和呼叫器置于病人健侧随手可及处,病床安装床栏,地面防湿、防滑,避免患者跌倒。对于压疮风险较高的病人,给予气垫床,每2 h 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等。
2.3 溶栓、抗凝治疗护理 对于符合溶栓条件的病人,给予经介入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抗凝治疗用药后观察皮肤青紫瘀斑、黑便、牙龈出血等,并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2.4 饮食护理 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摄盐5g以下,减少脂肪摄入,给与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对出现吞咽障碍患者,给予软食、半流质或糊状食物,护士指导病人充分咀嚼,尽量端坐,头稍前倾,防止病人出现误吸。对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与胃管鼻饲,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在胃内,每日给患者口腔护理2次。
2.5 早期肢体功能和语言康复训练偏瘫,语言功能障碍。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训练计划,告知患者锻炼的目的、方法,增强患者信心。卧床病人瘫痪肢体功能位摆放,做好瘫痪肢体主动、被动运动。做运动时缓慢,嘱病人患肢用力,使瘫痪肌肉收缩,同时辅以理疗、按摩、针灸。对语言障碍的患者,告知语言功能的训练,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互动练习。
3 结果
4 讨论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本病急性期的病死率为5%-15%。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约为50%。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最重要的是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其他还包括患者的年龄及卒中的病因等。
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年死亡率和时间点患病率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和719/10万;农村地区分别为185/10万、142/10万和394/10万。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600万~700万。高血压是脑梗死常见的病因。本组患者在脑梗死前有高血压,而且患者年龄较大,尤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应维持在发病前平时稍高水平,因为血压较低导致脑灌注量不足,加重脑梗死。脑梗死发生后,发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快速恢复脑灌注,抢救缺血半暗带很重要,但同时要防止出血转化。因此对溶栓治疗后患者的穿刺部位及远端组织的皮肤颜色、温度及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变化等要密切观察。
对于肢体和语言障碍患者,在疾病恢复期,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要贯穿于护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指导患者调畅情志,选择打太极拳、散步等项目进行锻炼,气候变化注意保暖。平时应经常监测血压,坚持服药,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定期复查。经过护理改善患者危险生活方式,研究证实,危险因素是导致中风的关键[5]。本组患者通过对高血压并脑梗死进行病情观察、护理、健康指导等,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刘梅林,郭艺芳.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J],2012,(02):31-39.
[2] Dubow J,Fink ME. Impact of hypertension on stroke. Curr Atheroscler Rep,2011,13(4):298-305.
[3]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华高血压杂志[J],2011,(08):701-743.
[4] Gurr B. Stroke mood screening on an inpatient stroke unit. Br J Nurs,2011,20(2):94-9.
[5] Mitka M. Lifestyle changes key to cut stroke risk: guidelines place emergency physicians on front line. JAMA,2011,305(6):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