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等教育的范畴

高等教育的范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的范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等教育的范畴

高等教育的范畴范文第1篇

在我国,大专以上层次的教育,在传统上归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例如,统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时候,既包括太学本科、研究生教育层次,也包括高等专科教育层次。但是,在学位制度上,是有所区分的。众所周知,在研究生教育中,设置了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两个层次,大学本科阶段设置了学士学位。这种学位制度也是和国际上主要国家接轨的。但是到了高等专科教育层次(学制2~3年不等),就没有相应的学位制度了,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制度的缺失呢?

从道理上讲,同属高等教育范畴,但唯有专科层次在毕业的时候,没有取得学位的规章制度,似乎说不过去。从国家学位条例和管理政策来看,我国实行“双证”管理制度,即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前者是学习经历的证明,后者是“学习水平”的佐证。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会有只获得一个证书的可能(高自考、同等学力攻读学位、专业学位制度等等),而社会用人单位也会要求求职者提交“双证”。但高等专科教育层次,事先就规定了只有取得毕业证书的一种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有失公允的。

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来看,一些国家(如美国)对待两年制社区学院的高等教育,就设置了“副学士”、“准学士”的学位制度。即使是实行单证管理制度的美国,也是优先设置相应的学位制度,而非学历制度。由于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实行“宽进严出”(入学容易毕业难)的政策,与我国的“严进宽出”(入学难而毕业容易)政策不同,导致我国与欧美国家之间,在高等教育规模的鉴定上有所不同。欧美国家习惯上倾向于采用“获得学位的人数”来作为高等教育规模的指标,而我国只能使用“在校生人数”或“毕业生人数”作为规模指标(大专层次没有学位制度,而无法用

转贴于

获得学位的人数)。

就人数的规模而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等专科层次占据了大半“江山”,比例超过50%,但这个半数以上的人群却与学位制度无缘。

高等教育的范畴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最高理想与期望。相应地,对高等教育的关切自然而然就成为社会关注教育的焦点,尤其在我国高等教育正实现“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的当前,更是如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围绕高等教育评价的相关问题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综观这些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理论界对高等教育评价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如何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这一视角开展的,其主要关注的是高等教育的结果,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评价,而对高等教育的过程,即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评价关注还不够。基于此,本文提出將“发展质量”纳入高等教育评价的范畴,并尝试对其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一粗略探讨。

一、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任何一项理论命题的提出都有其相应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教育研究更是如此。对“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而言,其理论与现实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

发展是人类亘古以来的追求,人类对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至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严格意义上的发展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产生的。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界一个经久不衰的重大课题。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社会发展的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致力于现代化进程之中在理论上的反映。在此过程中,随着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对于发展概念的理解即所谓“发展观”,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总的趋向是更加关注发展质量问题。无论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还是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外延式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粗放式规模扩张已走到尽头的今天,必须进一步强调“发展质量”,彻底与传统的把手段当成目的、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划清界限,在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条件下,走出一条以质取胜的、持续与协调的发展道路。为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在以往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已经对发展的质量问题有了逐步加深认识的基础上,把“发展质量评价”作为一个新的科学范畴和一个有认识价值的新的概念提出来。

(二) 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的现实依据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提升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预示着我国高等教育將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等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办学理念和办学视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高校的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自主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学科及专业布局效果还不够理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要靠发展,特别是坚持不懈地推进高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而通过评价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不仅能够及时诊断和发现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有利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指导和帮助各高等教育机构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念,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这一意义来看,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的提出,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紧迫的。

二、 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的内容

评价内容是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的关键作用点,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的质量监控点,对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其所涵括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发展理念评价

发展理念是人们关于发展的内涵、本质、目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对高等教育发展有着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2]。高等教育系统整体也好,具体到某一高等学校也好,形成高等教育的某种特色,实际上是实践发展理念的产物。

(二) 发展目标评价

目标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念支配下做出的对发展某些事物的选择或是人们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发展策略的一段时间内,总体要达到的基本水平和状态,或是高等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程度。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确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

高等教育的范畴范文第3篇

成人高等教育具有办学机构多样化、学习形式灵活性、教学内容丰富性和高层次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决定了必须对其在科学理念特别是动态理念指导下实施有效的管理。权变理论是动态理念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环境和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一词可以理解为通权达变、权衡应变,甚至可以理解为权宜变通。时代的特点决定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灵活、动态发展的规律性,因此对其管理必须具备动态的理念,避免管理落伍或超前。

二、贯彻动态理念的必然性分析

(一)辩证唯物的必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所以要求以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对待事物;同时,“万物皆不同”,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有其特定的规律性,“一刀切”的思想与做法是十分错误的,而且被实践证明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因地制宜、灵活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符合辩证唯物的要求,也是事物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这就为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贯彻动态理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时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到实践,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知识革命的展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资讯铺天盖地且日新月异,时刻要求人们转换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保持动态性、灵活性,以适应这个迅速变迁的社会,因此,对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也应该以发展、变化的态度来对待,按照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三)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成人高等教育以社会经验丰富、有独立思考能力、鲜明的个性、较高的知识水平的成人为对象,以具备时代性、实效性的内容为教育载体,并使用现代化的设备、手段,这一切都反映了其“变”的特征。权变理论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应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这就极大解放了人们的管理思想,使人们避免陷入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等僵化思维的泥潭,主张应该因人、因事、因时、因地等具体情况灵活管理的主张,避免那种不问实际情况,“万事一法”、“千人一面”的管理方法。因此,对成人高等教育也不能局限于以某一固定的僵化模式来进行管理,而应坚持动态的管理理念,运用权变理论来实施有效管理。

(四)动态理念自身的优势

以动态理念为基础的权变管理理论进化程度较高,并具有能够兼容并蓄、综合利用其他管理理论的特点。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正如生物的进化演变过程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权变管理理论被一些西方管理学家认为是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可见其理论进化程度是较高的。

三、贯彻动态理念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贯彻动态理念,不仅符合辩证法,具有理论层面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也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具体内容包括:

(一)保证思维动态性

要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有效性,首先应考虑的是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者的权变理论即预测在不同的环境下,何种类型的领导才是有效的。当代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菲德勒(FredEFiedler)在领导动态学研究中,认为有效地领导风格、领导行为是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的。菲德勒最大贡献在于为领导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方向,这也为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有效的管理指明了方向。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要有效地对成人高等教育进行管理,达到预期的目标,应该做到:

1.具有变革意识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在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以及进行教学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审时度势的估计涉及到成人高等教育各方面的因素,确保教育目的的实现,是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是管理者是否称职的关键。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由于知识经济的不断更新,成人学习者的不断的社会化,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相反,应以树立变革意识,时刻以动态、发展的战略思维,以及敏锐的洞察力,找出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探索成人高等教育新的前景,并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地改变原有的、不适应新形势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目标,而不应该以“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来漠视一切的发展,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站在时代前沿,时刻保持警惕意识和危机感,不断创新、不怕变革,只有这样,管理才能真正有效。

2.具备辩证思维

动态理论的思维方式是辩证的和立体的。该理论对管理活动的总体考察是以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和联系的这样一种辩证思维方式进行的,它摒弃了那种僵化的、呆板的、孤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如恩格斯所说“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一样,管理活动也只有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去考察,才能够接近和抓住真理,否则就无从奢谈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身兼提高全体国民教育质量、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大任,必须具备科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各因素,包括成人教育教师、成人学员、学习环境等方面出现的新的情况进行辩证思考,一分为二,既不夸大取得的成绩,同时又不能刻意忽略或掩盖出现的一些小的问题或不良倾向。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应考虑管理过程中可能潜在的问题或存在的不足,考虑是否采取其他方式可能取得的成绩会更大,时刻保持忧患意识;防微杜渐,汲取经验教训,不能因为问题的出现会使自己工作业绩下降或害怕显示自己管理能力水平不高而故意掩盖或瞒报真实情况,不能为一己之私而损害整个教育大局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从小的问题或不良倾向中找出原因,分析原因,也许可以从中发现新生事物的源头,有助于总结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更加高效地管理探寻到规律并指导以后的管理工作。

(二)规划过程柔性化

教育经济学者G·萨卡普罗斯在总结一些教育规划的主要理论及其方法的历史经验后提出:“今天的趋势是转向一个灵活的、具有回旋余地的教育政策,以便容易适应变化中的环境。”世界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规模、程度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不同,呈现出不均衡性,但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规划中呈现出一些共同趋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是不无启示的。这些共同趋势的一个总特点便是“柔性化”,就是说,在指导思想上,试图放弃以精确的数量去规范未来,代之以现有政策、制度和人才培养规格应变能力的增强;在实施形式上,强调宏观指导下的微观决策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关注。

实施柔性化原则是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具体实践操作层面的要求。柔性是指动态管理行为所具有的可塑性或环境适应能力。具体来说,是指任何一个耗散结构管理系统,为了同外界进行正常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同环境保持积极的动态适应,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变化的可能性,使管理系统整体或内部诸要素、层次在各个环节和阶段上保持适当的弹性。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系统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占有很大比重的一部分,而且随社会的变化会产生许多不可控因素,尤其是大量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成人的存在,因此,管理者对其进行决策、实施管理时很难精确预测管理目标的准确性以及保证管理的有效实施。因此,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规划、管理过程中必须实施柔性化原则。实施柔性原则应注意:

1.确立现代化管理的柔性机制。在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时,以科学的分析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涉及的各种因素变量的因果关系与预测其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为前提,要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手段以及因果趋势外推法、直观法、定比法、反馈法等预测方法,来确定适当的管理柔性空间与时间范围,并站在可能性的高度,积极利用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有用的诸多可能性,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战略规划,采取措施,确定最佳的路线或方式取向,确保成人高等教育规划管理的及时、高效性。

2.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制定成人高等教育的规划,必须以机动、灵活的方式,来应付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以应付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方式、教学手段、办学主体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出中、长期规划,然后推出短期计划,作为对总体规划的补充与调整。如日本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一个高教发展五年计划,在20世纪80年代又根据第二次人口高峰,18岁人口的增加,制定了1986~1989年增加大学定员的计划。同时,在对新情况进行预测时应尽可能的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来进行辅助,以确保分析结果的精确性,确保规划的可行性与现实性。

(三)管理规范化

正如上面所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运用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动态的理念保证了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灵活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变”则会影响管理的持续性;同时,教育过程中的各要素发展必须要有规范性,如果缺乏统一的要求与标准,即使规划再精确,再具有前瞻性,也会由于管理工作不规范、管理制度混乱而导致管理目标最终的失败。

1.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高效性,必须进行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对每个层级的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与权责认定。预防权责不明、越权越位、办事推诿,进而影响办学质量、科研质量,造成人、财、物的极端浪费。

2.留有一定弹性。保证统一规范的规章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要留有一定的弹性,以应付突发事件或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以保证各管理人员能够灵活、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工作。

著名的管理专家小詹姆斯·H·唐纳利等提出“不同管理学派”的主张纳入到两个范畴:第一个范畴包括那些秩序、系统化、常规化和可预测性的各种因素,第二个范畴包括那些主要用来发展更大的开放性、参与性、创造性以及个人主动性等的要素,这个范畴将被称为“开放系统要素”。这一论点证明了动态性的理念所包含的动与静的结合与互相不可分割性。尤其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看到其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似性,加以规范管理,同时更应该看到二者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差异性,采用动态灵活的管理方式,不拘一格。

(四)及时进行反馈

对管理过程及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也是动态理念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反馈控制就是管理者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对控制对象的作用和影响,以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原因产生结果,结果构成原因,反馈控制通过“反向”桥梁,对环境变化和运行状况作出应有的反应,发挥其实现控制目标的矫正作用。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结果进行反馈,指通过精通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特征和趋势的专业管理反馈人员,建立完备的反馈机构,保持畅通的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通道,从而顺利实现管理控制。

1.建立健全的反馈机构。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反馈,也反映了动态的理念。建立完备的反馈机构,将决策作用于成人高等教育对象后,再把结果返回来,与原先的计划目标进行对比,然后根据实际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对决策执行或监督过程实施调节,这个反馈机构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要素:精通专业管理的教育管理者、顺畅的信息渠道以及高效能的分析、综合系统。

高等教育的范畴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学生生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52-01

一. 高职教育的界定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复合。复合的结果导致三种理解:第一种将它归入“高等教育”范畴,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的教育;第二种认为它只是“职业教育”范畴中处于高层次的那一部分,并不属于高等教育,从而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视为两个并列的、互不交迭的教育范畴;第三种则把它泛化地理解为,凡是培养处于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不管其属何种系列)的教育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如把培养技术工人系列人才中的高级技工教育也看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从而将“高等”与“高级”等同起来。

那么,到底应取何种理解呢?根据《教育大辞典》中的有关条目解释: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而第三级教育“一般认为与‘高等教育’同义”。从总体上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应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部分。由于非学历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客观上受外在的政策性影响相对较小,问题的要害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部分,为此本文所讨论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念限定在学历教育范围内。

要对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复杂概念进行界定,需要采用一种相对较为公认的分类标准。很难说这种标准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因为这毕竟不同于对待自然科学概念,诸如区分“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之类,可以采用比较客观的分类标准。但无论如何,公认的标准至少可以避免一些个人主观随意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这套主要用于教育统计的分类标准自1976年正式公布以来,已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推行。由于各国在普通教育方面的学制大同小异,而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学制却相差悬殊,因此ISCED对于区分职业教育的层次、范围、学制及课程,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便于国际比较和交流尤其显示出其权威性与其独特的价值。这样看来,我们采用ISCED先将高等职业教育归类,然后再着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的思路是可行的。

二. 高职教育应该将服务学生生活作为最终的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重点都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也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体育素质。而“职业性”和“技术型”则是高职教育对于学生培养的目标,并把服务对象设定为社会的基层。故而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服务于这一特征,并亦服务学生的社会活动作为立足点,进而让学生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社会生活的能力。学生会进一步实现为了达到最基本的需要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独特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教学收益的最大化。以高职教育的这一目标作为出发点,高职体育教学的现实功能应该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高职体育教育的最基本方面是生存的教育。从概念上说,首先高职体育是一种教育,然后才是体育运动。就是说体育是以运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体育不仅仅是基于体能方面的提升,更是对生存能力的挖掘和开发。由于现代化社会中并没有要求像古代一样要为了生存同自然和猛兽斗争,然而随着频率日益加快的现代化社会不断的发展,不会被社会淘汰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防止运动不足导致的过度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故而为了生存而进行体育运动,是学校生存教育功能的综合体现。

2.高职体育教育会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技术教育”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技能。其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以职业岗位群作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分析作为基础,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培养。同时提高了职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的双重提升,将重点主要放在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节方面,在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的同时,还要对课程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不断让学生掌握对于新设备的使用和新技术的掌握的能力。那么毕业的学生便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自己的职业,在自己的职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鉴于高职教育中学生在学习过程里实现了职业的实用性,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了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生活以及生存的水平和质量。

3.高职体育的道德功能。高职体育教育对于学生职业,技术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很是看重。而这也是受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师资力量的配备和院校的教学特点的深刻的影响。但同时这些也仅仅作为客观因素,在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故而目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如何加强和提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这也需要学生自己积极的深入其中,参与到教育体系中去。由于道德问题往往和利益的往来与竞争直接发生关联,对于道德的培育也是需要在一个有竞争氛围的环境中才得以真正的实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由此可见,高职体育教学在高职教育这一特定的环境之中,要以为了服务于学生作为基础和首要的目标,要使得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好。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实现高等体育教学对于高职学生的具有针对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彭劲松.大学体育教学服务学生生活的理性思考[J]. 北京体育报.2005(03)

[2] 曹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J]. 体育科学. 2004(03)

[3]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 2004(01)

高等教育的范畴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成人高教 功能 角色定位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成人高等教育不仅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主要途径,而且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人高等教育本质上属于继续教育范畴。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学习形式的差异。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纵深发展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理论建设必将进一步发展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必将突破简单套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束缚,在教育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计、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体现针对成人继续教育、不断学习的要求和特点,形成不同于其它类型教育的独有特色。而且,可以预见,随着成人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其培养的人才将更趋于多元化,办学层次也将更加丰富,教育管理也会更加注重品牌和特色。

我国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伴随上述发展态势,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矛盾关系变化的强烈时代性、成人高等教育对象、服务途径、内容和组织机构变革性等特征的存在而发展前行。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功能、角色和作用,将在总体统一的前提下,在不同地区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总体来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角色定位如下。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强大“推进器”

根据我国国情、国力状况,成人高等教育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实现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重要主力军。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建国60年以来的发展中,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与实力,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专业设置灵活的风格特色,这与大众教育的许多特征是非常一致的,至于办学经费投资少、办学主体多元化更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强项,因此,成人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规模、办学形式上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而且已经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作出了极为重要的历史贡献。成人高教从建国初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各占半壁江山的规模,从以补偿教育性质的学历教育为主逐渐向回归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在我国全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体系过程中,在高等教育向高水平、高质量大众化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仍将是一支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围绕“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宗旨,满足社会上多层面人员的教育需求,为完成新世纪我国的历史任务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在内新兴的“社会导向型”大众高等教育和传统的“学术导向型”精英教育要共同丰富高等教育资源,一起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补充,共同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也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度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这一功能和角色定位,对于尚未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省份和地区,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较低阶段,对缓解人民不断高涨的接受高等教育需求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满足广大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需求,尤为重要。

二、教育结构优化不可或缺的“调节器”

教育结构反映教育系统内各部分间相互结合、构成的状态。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其它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组织联结方式,以及人力、物力、经费、规模的比例关系,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的发展速度,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契合程度。

首先,在层次结构上,21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等级,不同复杂程度、不同劳动强度、不同工种环境的岗位,这些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而这些不同类型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必然要求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并举,实现各类人才培养的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与提高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从而形成劳动力的合理供给,充分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

其次,在科类、专业结构的优化上,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教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课程设置、专业、学科、类别的构成上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形成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协调、相互补充的局面。

最后,在布局结构的优化上,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由于教育对象、培养目标不同,又具有各自的教育发展优势,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考虑与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有助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动力。总体来说:

在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由于以专业教育、学术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发达,成人高等教育将担负着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教育的责任,成为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成为维持学术精英教育在大众化深化发展进程中的“防护带”。

在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由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较弱,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将在更大的程度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承担扩大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传播人类先进文化,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学历水平,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责任。

总之,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以及其它类型高等教育的合理结构和协调发展,是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方向对路、质量合格、数量相当的劳动力和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

三、构建教育体系的“立交桥”

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自身性质,成人高等教育是完善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以及向更高水平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过程中,承担着构建起一个体制、结构更加合理,内容形式更加丰富,水平、质量更高,效益更显著的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教育体系的重任。在这一体系构建过程中,普通高等教育必须加强与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类型中等教育的有效衔接与沟通,架构起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样的受教育机会,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成人高等教育隶属继续教育范畴,兼顾职业教育的若干特征,并在培养目标、教育对象、办学层次、学习形式上形成了独有的特征,从而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的体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受教育的年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终身学习化社会的“孵化器”

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成人高等教育是拓展高等教育功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化社会形成,完成高等教育普及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将与人的终生相伴,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仅仅是人生过程的开始,成人需要更广泛、更完全、更长期直到终身的教育。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总会通过的《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劝告书》指出,由于科学、技术及经济的急速变化,为了人格的完善,教育必须贯穿人的终身。而实行终身教育,首先就要实现成人教育的发展,作为终身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人教育,它对经济及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和平等都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在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教育方面的目标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明确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这一发展目标的提出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人高等教育以其所具有的广泛的社会性、全民性、终身性、多样性的特点,成为终身教育的主体,成为形成学习化社会的主要渠道:从时间上看,每个人的一生中,在校外的成人期时间最长,成人教育占终身教育的大部分;从人员数量看,在职和不在职的成人占社会成员的大多数,终身教育的施教面以成人群体为大;从对职业(生存)的帮助看,成人的教育和学习对知识的选择、掌握富有针对性,能力的培养扎实、有效,对职业乃至生存的帮助最直接、最有力。[1]因此,在推进终身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有着特殊的优势,起着无法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转变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绝对性作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面向社会主体部分的在职者、待业者,以及老年群体,需要接受成人教育的人口达8亿,约占全部人口的70%,其中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成人至少有5亿。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成人高等教育既要不断扩张规模,满足成人终身学习和社会进步、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提供符合终身教育目的的,能够覆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要求、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教育和训练,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学习的目标,必然会使推进学习化社会的功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2]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是拓展大众化高等教育功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转化,促进学习化社会形成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