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管理的关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于是,健康管理随之而生。健康管理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要理解健康管理的性质,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具体来说,健康包括3个层次。第一:躯体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功能正常,躯体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第二: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第三: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指个人的能力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体能够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和谐融合。WHO的定义体现了积极的和多维的健康观,是健康的最高目标。1986年,WHO从健康促进的角度又重新定义了健康:“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的。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既然是资源,就需要管理,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通过管理。可以最大的发挥资源的作用。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肇始于美国的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和行业正在兴起并日趋完善。目前,已经有7700万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9000万以上的美国人成为PPO(优先选择提供者)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享受健康管理服务。有人认为健康管理是专为经济富裕者提供的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项目,对于经济条件一般者是一种额外负担。其实,美国研究健康管理20多年的经验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风险,有效地降低危险行为,还节约了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管理
作者单位:116011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系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常导致各种脏器,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今,本院内分泌科每月在病房举办一次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每2个月举办一次糖尿病大型健康讲座(120人/次),总计受益达千人次,本院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利用自己的知识,利用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开展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开展糖尿病健康管理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效的。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1.3 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我国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我国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1]的结论是:城市膳食结构不尽合理,普遍缺乏体力活动,慢性病大幅度上升。2002年我国已有高血压和血脂紊乱患者各1.6亿,糖尿病现患患者数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中国已成为拥有糖尿患者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如何对糖尿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健康教育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2]。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样一个秘密,即90%和10%。具体地说就是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由此可见,健康管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以及健康人更好的拥有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并节约经费开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来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并要求患者控制体重,戒烟。多个大型的临床实验研究显示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减轻体重的生活方式改善措施可以使糖尿病发生得以延缓和预防。
1.4 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是针对现在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的管理,我院糖尿病专科护士利用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开展具体工作。
2 “五驾马车”管理
2.1 饮食管理 在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任何一种类型的糖尿病,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都需要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必须把合理控制饮食作为向糖尿病做斗争的必要手段,终身进行饮食治疗。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①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②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③少量多餐,有利控制血糖。④高纤维饮食,利于控制血糖,减肥和通便。⑤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盐。⑥适量饮酒,坚决戒烟。
2.2 运动管理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任何人都需要运动。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运动尤其重要。要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健康的运动,就需要糖尿病教育工作者掌握更多的糖尿病运动方面的知识,并亲身投入到健身运动当中去,从中了解和感受运动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在给患者进行指导的时候更有说服力和针对性,才能让患者了解和掌握科学合理并有效的运动方法
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教育:①合理运动的益处②适宜运动和不适宜运动的人群③运动方式的选择和强度④运动三步曲⑤运动治疗与血糖监测
2.3 药物治疗的管理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五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但是要保证患者能够正确的服用口服降糖药物,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仍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专科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和教育。
具体内容:①患者状态的评估②用药指导,包括口服降糖药的分类;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口服降糖药的联合应用。③口服降糖药与血糖监测④服用口服降糖药期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治疗
2.4 糖尿病的病情监测 监测自觉症状的变化;监测体重,血压的改变;化验指标的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糖,酮体,血脂,尿蛋白及肾功能等;监测胰岛功能的变化;监测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或进展;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认真填写每天观察记录表,尤其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应注意。
2.5 糖尿病教育 通过定期举行健康知识讲座,使患者和家属掌握了糖尿病预防和自我护理知识,密切了患者与专科护士的关系,取得了相互间的信任,使健康指导及管理顺利开展。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管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64-02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继心血管、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大致人死亡的疾病。近年来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普遍有逐渐增加趋势。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药物可以达到,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证明饮食控制、运动和减轻体重等生活方式改变措施可以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自2009年8月以来,我科开展了以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35―65岁。平均住院天数14天。
1.2 管理方法
1.2.1 建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跟踪护理效果,定期进行随访和发放健康管理资料。
1.2.2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管理 糖尿病的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其目标是:在给患者足够而且均衡营养的基础上,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尽可能的减少胰岛b-细胞的负担,消除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的发病同其它疾病一样有生物、社会和心理因素,而社会和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常反复入院。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消极悲观情绪。即便初次住院患者也会否认――愤怒――恐惧――悲观的心理应激过程,而这些不良心理会引起血糖升高,对疾病控制不利,因此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并给予细心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两种不良心理状态。一种是满不在乎,认为没什么了不起。表现为不重视饮食,不严格用药等。心理学上叫角色缺如。另一种是角色强化。表现为过于小心,谈“病”色变,焦虑、悲观等。在这些心理状态下,患者接受知识的能力大为降低。因此,不能急于向患者灌输知识,在于患者首次交谈中就要有针对性进行心理上的安抚及解释。让不同的患者从两个极端解放出来,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从密切的护患关系入手,加强心灵沟通,增进感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着手进行健康指导。认识的改变必须经过仔细考虑期、行动期、维持期、巩固期、反复期。我们把握患者各个时期的心理。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1.2.3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控制疾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的一步。绝不能忽视对饮食疗法重要性的教育。糖尿病治疗中有70%―80%的问题与饮食控制的好坏有关,尤其对肥胖、老年患者,轻症或无症状者饮食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在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健康和活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除了介绍一些营养知识,还要让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强调食品多样性,不偏食,少吃“垃圾”食品(高热量、高胆固醇、低维生素和低矿物质的煎炸食品)。忌吃甜食,。有报道说多吃粗粮有利控制血糖。饮食对远期达标和预防并发症有着战略性意义。当然饮食控制不是不吃,饿肚子。没有哪一种食物或水果是绝对不能吃的,可以少吃。控制饮食计划,循序渐进地控制饮食。三餐分配一般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四餐分别为1/7、2/7、2/7、2/7,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且要定时定量。这样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释放。
1.2.4 糖尿病的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能使患者异常糖代谢状态得到改善。运动可参与肌肉对葡萄糖作用增加。加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是机体的胰岛素水平下降,也可改善脂类代谢。但运动一定要接受专业医生护士的指导和制定运动处方。原则:适和有氧耐力运动,不宜与无氧剧烈运动。选择合适与自己,易于坚持的运动方式。餐后1小时运动最佳,每天坚持30―60分钟,每周不少于3―5天。运动后有微汗、发热感,轻松愉快,稍有乏力,休息后即消失恢复。血糖下降为运动量适宜。不宜进行运动的患者: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眼底出血倾向、心肺功能不全、血压过高未控制、心脑梗急性期、其它严重伴随症、并发症。
1.2.5 糖尿病的药物指导 不管是住院患者还是非住院患者都应在医师协助和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改药、停药。医生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剂量、药物的作用机理、类型、作用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一方面加强患者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将同类口服药物同服的错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在出院前教会患者自己注射和保管胰岛素,以及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胰岛素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生活质量,预防严重代谢紊乱,预防长期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缓解高血糖引起的症状,避免频繁的低血糖发生。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老年人可放宽至空腹血糖
1.2.6 糖尿病的自我检测与并发症防治 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当,可引起多方面损害,对眼睛、肾脏、末梢神经和血管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学会自我检测血糖、尿糖及早识别并发症。要教会患者测血糖尿糖,识别正常值。胰岛素治疗致低血糖原因:肾功能异常高龄、丧失自理能力、未按时就餐、药物过量、运动、近期体重下降、酗酒、更换注射部位。低血糖症状:颤抖、出汗、饥饿感、头疼、视力改变、心率加快、麻木或口周麻木感、疲劳、暴躁烦恼。低血糖处理:半杯果汁、半听汽水、1杯牛奶、6或7块糖果、3汤匙糖、2汤匙葡萄干3汤匙蜂蜜。糖尿病是末梢神经和血管病变上不能彻底预防,加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主动进行足部护理才是最重要措施。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议经常测足部感觉,包括关节位置觉、足部震动觉、痛觉、温度觉、触觉、压力觉等。糖尿病足部护理应坚持:一特制,即要穿特制大小和柔软舒适的鞋子。二帮助,即请家人帮助检查足部,如有异常请医生就诊。三必须,即每日必须检查鞋袜是否平整,每日必须用温水泡脚。四不宜,即不宜吸烟、不赤脚行走。足部不用刺激性药物。不宜用热水袋或火炉暖脚。
2 结果
2.1 使患者掌握了糖尿病预防和自我护理意识。密切了护患关系,使健康指导及管理得以顺利开展。
2.2 护士能及时和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具体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建立健康行为。
2.3 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提高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意识,早期识别糖尿病并发症。
2.4 患者在护士指导后掌握了血糖的自我检测技术,并能较好控制饮食,掌握了胰岛素注射技术,和低血糖的观察和处理方法。
3 讨论
健康管理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使患者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行为的有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护士应用自己的知识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定期为患者提供糖尿病健康指导、血糖检测技术和胰岛素注射技术,对提高患者的疾病认识和自我照顾能力,促进康复十分有效。对医务人员提供的糖尿病专科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护士提高糖尿病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技巧,对扩大维护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层面有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护士早期参与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建勋、马良才等“健康管理”理念和实践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22 7-10.
[2]古成潘、杨青等“糖尿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作用”中华健康管理杂志 2008 年4月.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 G 627.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83-02
【关键词】 健康状况;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给学校的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探索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有效模式,规范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有效预防大学生慢性病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是高校卫生保健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根据多年来开展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经验,对学生建立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总结如下。
1 大学生健康状况资料的收集
主要包括:(1)大学生健康体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进行新生入学体检、二年级时的部分项目体检以及毕业体检。在规范纸质体检档案的同时,对不同健康情况的学生进行计算机建档。通过健康体检,对大学生的健康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2)校医院就医资料。学生在校医院门诊以及住院部就医病历存入档案,作为重要健康资料。(3)追踪调查资料。追踪学生因病转诊、转院病情资料,存入健康档案。(4)多方收集学生健康资料。与教学院系、后勤管理中心以及学生家庭沟通,了解和掌握学生健康状况。
2 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2.1 乙型肝炎 虽然国家对于新生儿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注射,但是农村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仍然较高。由于大学生是集体生活,人群密集、接触密切,比较容易被感染[1-2]。而这部分人群在大学学习的4年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
2.2 高血压 对高血压的新生,应进行相关检查,并与之签订《健康协议》后办理入学手续。
2.3 癫痫 该类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巨大的。
2.4 神经症 主要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
2.5 精神分裂症 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该类病人如果通过治疗并且病情得到控制是可以复学的。
2.6 其他 如肿瘤(通过治疗病情相对稳定)、肥胖、外伤骨折、甲亢、结核(稳定型)等。
3 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 见图1。
3.1 学校 应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思想上高度认识,从政策上、管理力度上对大学生的健康给予关注;针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协调和梳理各个环节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3]。
3.2 教学院系与学工系统 教学院系与学工系统的教师直接与学生群体接触,很容易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所以他们的参与对学生健康监测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指导患病学生到校内(外)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与治疗;与校内卫生保健机构保持经常联系,对本院系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必要的了解与掌握,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比较特殊疾病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负责与患有特殊疾病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以得到家长的理解、信任与参与。
3.3 后勤学管中心 后勤学管中心、各楼层管理人员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可以通过对入住学生的观察、定时检查寝室等方式获取学生健康的第一手资料,力争在第一时间指导或参与学生的救护工作,并及时将获取的有关学生健康状况的信息向校内外医疗机构以及学生所在教学院系反馈。
3. 4 校医院 校医院是学校卫生工作职能部门,肩负着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的重大责任,因此,必须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要求,坚持面向全体师生员工、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提高师生健康水平服务的工作宗旨,认真落实其主要任务,即监测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负责学校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对影响学校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实施医务监督。
3.4.1 健康管理 每学期组织学生卫生保健员培训,并组织学生卫生保健员进行健康宣传活动,做好记录; 对同一宿舍有疑似诊断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进行监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发放宣传资料、进行相应的检查、接种疫苗等),并通知相关人员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做好记录;对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其他管理人员(包括学工系统以及后勤学管中心等部门的教师)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尤其是急救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履行和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3.4.2 健康监测 从新生入学体检开始,建立慢性疾病学生的健康档案并发放健康手册,并将健康档案分送给学工部和学生所在院系的专职人员存档;安排慢性疾病学生定时(高血压每月至少1次, 乙肝携带者每年2次 )到校医院进行健康监测;对有严重疾病和在校医院多次门诊疑似诊断的学生,及时告知学生所在院系辅导员,并对转诊、转院的学生及时进行追踪;每周一到门诊各诊室及住院部的慢病登记表上统计慢性疾病学生、重大疾病和多次就诊疑诊的学生名单,及时录入计算机进行建档管理,并于每月的第1个星期一将整理好的慢性疾病学生名单送至该生所在院系的专职人员;组织慢性疾病学生参加专题健康讲座,负责提交专题题目到健康教育教研组。
4 讨论
在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让学校各个层面对学校卫生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尤其是通过对一些“个案”的梳理,学校的领导层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理解更深,支持的力度更大,同时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在学校的地位也更能被认同,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作为学校卫生工作职能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全方位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如前瞻性地研究学校卫生工作的思路、学校卫生工作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作为学校卫生工作者,必须明确其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学校分忧。
5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7-260.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节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2):136-140.
【中图分类号】R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43-01
体检是一项预防保健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体检的目的是对健康状况的及时了解,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而要顺利的进行健康体检,必须设计一个科学的流程管理,严格的体检流程管理关系到体检质量好坏。现将我们的经验总结如下。
1 体检工作的特点
1.1 项目多样性 各个单位依据自身经济条件、人员年龄特点、工作性质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检查套餐。
1.2 工作集中性 单位的体检人数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必须做好计划、合理安排。
1.3 人员多样性 受检人员由于年龄、性别的不同,对体检工作配合差异性大,及时掌握体检者的心理状态,调整体检局面,做到良好沟通、默契配合。
2 体检流程的管理
2.1 体检前的工作流程
2.1.1 预约 体检单位必须预先与体检中心联系,由体检中心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设计不同的体检套餐,交给体检单位同意后,由体检单位把体检人员的具体情况发给体检中心,进行合理安排,然后发出通知书,包括体检具体时间、项目、注意事项及要求。[4]
2.1.2 准备 体检中心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1)体检本(单):填写单位名称、体检者姓名、年龄、性别、检查项目及偏号,以便快速查找。(2)物品准备:备好相应血压计、体重计等,若有行动不便,备好轮椅建立临时绿色通道。(3)人员分配 :安排好测血压、身高、体重、导检人员及其他检查人员。(4)体检前一天通知相关科室做好体检准备。(5)体检前一天通知食堂按体检人数准备早餐。(6)要上门体检时联系好车辆、相关科室并准备有关仪器物品。(7)检查体检室内设备是否齐全[2]。
2.2 体检中的管理
由体检中心负责人负责体检全过程,保证体检过程的顺利进行。
2.2.1 安排好导检工作 由多名专职人员在体检的每个环节热心为大家服务,合理分流人员,及时解决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3]。
2.2.2 穿行 把受检人员分散到要检的不同科室进行,做到不拥挤,不扎堆,保证体检过程快捷、有序。
2.2.3 把好抽血管理关 因为抽血检查项目繁多,抽血者必须严格查对,试管与检验单的姓名必须一致。[2]。
2.2.4 落实责任 对各个环节责任到人,把好每一关,尽量避免出现差错。
2.2.5 热情服务 营造和谐、有序、愉快的体检氛围。使用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对受检者提出的疑问,及时耐心地解答;对情绪急躁、有误解的受检者,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2.3 体检后的管理 (1)体检当天下午专职人员将各科交来的体检报告进行汇总和整理。(2)粘贴化验单严格执行查对;对单位、姓名、年龄、性别、偏号,发现有误差的报告单及时核实改正。(3)对结果齐全的资料,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写出详细结论。(4)发现结果异常的报告,电话通知本人,使病人能及时得到治疗。(5)所有体检人员的结论写好后,每人一个信封装订,统一送回体检单位。(6)派出专业人员到体检单位,讲解本次体检发现的问题及如何进行科学预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每年常规做1次健康体检,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如何加强体检流程的科学管理,是关系体检工作顺利、圆满完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福勇,田京利,仲伟红.体检流程的质量管理.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6):25-26.
[2] 王新.专业化体检中心的工作流程探讨.成都医药,2003,29(5):296-297.
[3] 何志慧,蒙元劲,覃秀丽,等.大型健康体检管理与探索.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9):228.
[4] 李海生,张宝金.健康体检的流程管理.华北国防医药,2006,18(3):190-191
(接1842页)
旨在做到标本兼治。现代医学的研究和实践证实针刺可以对于调节交感神经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血管恢复正常的伸缩功能,保证组织血液供应的正常。相关的研究表明头痛的发作是由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造成的。
血管神经性头痛,祖国医学称为"偏头痛"、"头风"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是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性疾病,病因不明[2]。风池、率谷可疏通经络之气,通则不痛;百会配合谷、足三里可升清阳,调阳明经气[3]。血管性头痛多属于内伤头痛,由于肝经上循巅顶,若肝气郁结[4]。本病是一种本虚标实之证,临床治疗当标本同治,补泻兼施[5]。结果表明,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作用是显著的,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较好的使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得到调节,以较好的改善脑部的供血状况,促进脑血流速度的正常。
参考文献
[1] 李元鑫,郭荣胜. 头针治疗24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09,(05).
[2] 董中国,潘颖华等. 针药并用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04).
[3] 王彤.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77例[J].针灸按摩,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