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龋齿;早期干预;幼儿口腔健康;发病率;下降

1龋齿的概念

龋齿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俗称“虫牙”。它是由变形链球菌在口腔中遇到糖(食物残渣在口腔中发酵而成),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酸,酸腐蚀牙齿就形成了龋齿。龋齿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对小儿已钙化的齿组织造成一种进行性的损害,如不予以处理,则龋齿最后可导致受累牙齿的全部破坏。它是幼儿缺点病的一种。

2幼儿龋齿的危害

人的乳牙虽要被恒牙替换,但在恒牙尚未萌出之前,乳牙对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2.1乳牙患龋后,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影响幼儿的消化吸收功能,致使幼儿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等多种疾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2.2乳牙龋还会影响乳牙根下恒牙的发育,导致恒牙发育不良,因此,有的恒牙刚一萌出即已患龋齿。

2.3由于患龋牙早期缺失,可引起新萌出的恒牙排列不齐,这种严重的牙齿排列不齐临床上称错颌畸形,它不但影响美观,而且是以后发生牙周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怎样预防幼儿龋齿的发生

针对龋齿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以下综合措施防治:

3.1加强口腔的保健宣教

教育幼儿认识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让家长和孩子懂得龋齿对健康的危害,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争取家园配合,督促并指导幼儿从小注意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或吃糖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指导、督促幼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

3.2定期口腔检查

是防病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至少检查二次。定期检查有利于早发现龋齿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龋蚀进一步发展。

3.3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

日常饮食中应供给合理充分的营养,尤其注意摄入钙、磷、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适当多补充豆类、乳、肉、蛋等优质蛋白质,芝、鱼虾等富含钙的食物,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茶叶含氟量较高,可适量饮用或用茶水漱口。不宜多吃粘绸甜食,奶糖和粘点心。应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阳光,促进身体和牙齿发育,增强抗龋能力。

3.4药物防龋

主要使用氟化物,有全身加氟法和局部加氟法两种。前者主要是在低氟地区对饮用水进行加氟处理,使机体摄入氟化物再转运至牙釉质。局部加氟法适应范围更广。如用0.2%氟化钠溶液漱口,每周漱口一吃,每次含漱两分钟,含漱前后清水漱口。还有牙面涂氟,氟离子透入等。用含氟牙膏刷牙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对乳、恒牙有良好的防龋作用,对年幼儿实施中应加强监督、防止大量吞入氟制剂。

3.5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预防牙齿咬合面龋齿发生效果明显。

3.6其他防龋技术

可使用化学制剂,如用酶溶液含漱,最常用的是葡聚糖酶,均有控制菌斑生长的作用。激光防龋也很有效。

4干预措施

我园采取的干预措施如下:针对以上情况,我园为进一步加强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和口腔健康质量,做到预防为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4.1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最好是每年进行二次口腔检查)。

4.2日常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少吃甜食(虽然膳食宝塔中没有限制糖的摄入量,但多吃糖会增加龋齿发病率),并纠正幼儿不良的口腔习惯。

4.3争取家、园配合,向家长宣传龋齿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建议家长在家督促、指导幼儿早晚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有效刷牙(应注意不能让幼儿把牙膏咽下去,因为适量的氟预防龋齿,过量氟会导致氟斑牙,严重者可引起氟骨症)。

4.4让老师了解预防龋齿的重要性,普及龋齿的防治知识,督促每位老师教育并指导幼儿,坚持做到饭后漱口。

4.5对已发生龋齿的幼儿,及时通知家长带其幼儿去牙科进行龋洞修补或拔除残根等治疗。

52003―2008年我园缺点病的发病情况(附表如下)

6对龋齿进行早期干预后的结果

从以上我园幼儿缺点病发病情况对照表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我园持续5年对在园幼儿的口腔健康采取干预措施后,龋齿发病率发生了变化:干预前龋齿发病率是:30.93%,采取干预措施后龋齿发病率逐年下降,到2008年龋齿发病已由原来的30.93%下降到5.98%。由此可见,对幼儿口腔健康进行早期干预所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通过早期干预,及时消除了对幼儿生长发育不利的因素,使在园幼儿龋齿的发病例数明显减少,发病率显著下降,达到了维护幼儿的口腔健康的目的,保证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实用儿童保健学.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龋齿;口腔保健

龋病是牙齿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由细菌、宿主、食物经一定时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牙硬组织逐渐发生破坏和崩解的一种疾病[1]。它是人类最常见的世界性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高发疾病,它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由于龋齿疼痛,以及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胃肠消化吸收减弱,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为了解我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情况,2011年6月对幼儿园981名在园儿童用氟化泡沫进行口腔保健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1年6月对桂林市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幼儿园的981名在园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513名,女468名,年龄3-6岁。

1.2 方法 口腔科医师按照WHO推荐的《口腔健康检查方法》,在自然光下进行视诊和探诊。生活习惯的调查是设定统一的调查表由幼儿家长填写。资料收集后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龋齿患病率:实检981名,患病278名,患病率28.34%,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年增高,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儿童的龋齿患病率

2.2 不同性别患病率:男28.46%,女28.2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儿童的龋齿患病率龋齿

2.3 生活习惯:儿童的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有密切关系,睡前吸奶瓶的儿童龋齿患病率高于睡前不吸奶瓶的儿童,经常吃甜食的儿童龋齿患病率高于少吃甜食的儿童;不经常刷牙的儿童龋齿患病率向于经常刷牙的儿童。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 不同生活习惯儿童的患病率

注: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x21=71.73,p<0.005;x22=20.17, p<0.005,x23=5.13, p<0.001

3 讨论

本次检查和调查的结果显示龋齿患病率28.21%,与枣庄市的报道44.68%低[2]。这与我市近几年对幼儿园的在园儿童每年进行2次氟化泡沫的护齿活动有关。3岁龋齿患病率最低11.89%,6岁的患病率最高47.89%,不儿童的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有也有显著差异,详情见表3,所以预防龋齿一定要从婴儿做起,睡前不要吸奶瓶或含着奶瓶睡觉,少吃甜食,饭后漱口,幼儿要坚持早晚刷牙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3.1龋病的病因:(1)细菌因素:致病的主要细菌有链球菌和变形杆菌,菌斑是附着于牙面一种软面粘的不 被清除的物质,细菌寄住在其中生长发育和衰亡。(2)宿主因素:直接因素是宿主的牙、唾液、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3)食物因素:食物中的糖类,尤其是蔗糖到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蛋白质、维生素、钙磷不足是龋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糕点、糖果较易粘附在牙齿上,并容量发酵,有利于龋病的发生[1]。而家长对乳龋的发生重视不够,认为乳牙终究要换掉而不治疗,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牙齿发育。

3.2龋齿对儿童健康的危害:(1)影响生长发育。由于龋齿疼痛,以及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胃肠消化吸收减弱,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2)引起感染性疾病。儿童龋齿引起根尖周围感染时,往往成为感染病灶,造成全身性感染,与此有关的疾病有视力降低、关节炎、肾炎、心肌炎、长期低热等病。(3)造成心理障碍。婴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完整的乳牙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乳牙龋坏和早失会使孩子发音不清,乳前牙区严重的龋蚀,使有些孩子羞于开口,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很不利。

3.3龋病的预防:(1)加强口腔保健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科学喂养、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让家长意识到龋病的危害性,从乳牙萌芽后对其进行清洁。(2)培养儿童良好的刷牙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饭后漱口,少吃甜食、零食,多吃新鲜瓜果蔬菜、蛋、奶等食品。(3)重视儿童氟化物防龋的工作,氟是促进牙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化物可有效防龋的发生[1]。从目前我区的龋齿发病来讲,通过多年的氟化泡沫的防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儿童需要定期检查口腔,因为这样才能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2-5岁儿童,每2-3个月查一次,6-12岁儿童每隔半年查1次,12岁以上儿童每年查1次。如果发现有牙齿窝沟,最好用窝沟封闭法来消除窝沟,从而预防龋齿。

参考文献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妊娠期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时期,不仅关系妇女一生的口腔健康,更影响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妊娠期妇女生活规律改变,进食次数增多,爱吃零食又偏爱酸、甜食物,容易罹患牙周病。研究发现,即使是轻度牙周病,也可增加胎儿生长迟缓和出生低体重的危险;孕妇患中重度牙周病时影响更为显著,其胎儿生长迟缓的危险为正常孕妇的2倍。如果从妊娠开始时便患有严重牙周病,或妊娠期牙周病恶化,胎儿生长迟缓的危险可增加6~10倍。

牙菌斑是龋病和牙周病的致病因素。有效清除牙菌斑,是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的重要举措。妊娠期妇女往往由于妊娠反应、身体不适、生活不规律、口腔局部敏感等,放松口腔保健,导致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增多。

内分泌的改变也增加了孕妇罹患龋病和牙周病的几率。某些激素会使孕妇牙龈中的血管增生,通透性增加。若此时口腔卫生不好,在大量牙菌斑的刺激下,牙龈红肿增生,易形成妊娠期牙龈炎,甚至成为化脓性肉芽肿瘤(称为妊娠瘤)。由于怀孕期间胰岛素分泌增加,孕妇血糖降低,常出现饥饿状态,因而每天的进食次数增加。如若清洁口腔次数不能随之增加,大量的食物残渣将是细菌繁殖的最佳场所。低血糖及胎儿绒毛膜分泌的激素使母亲产生呕吐(害喜),反流的胃酸酸蚀牙齿而脱钙,细菌感染后易形成龋齿。

紧张、焦虑、睡眠不足,加之口腔卫生状况不好,很容易使牙周组织发炎,形成牙周病。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9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儿童的常见健康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儿童保健,对儿童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每个社区都应配备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家庭访视

1.1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1.2指导按需哺乳并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成分合理,能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增强婴儿免疫力。此外喂养简便、安全卫生、温度适宜,还能增加母婴感情交流,并利于母亲产后恢复与身体健康,指导产妇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

1.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1.3.1此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常见于3个月-2岁小儿,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我国北方佝偻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可能与北方冬季日照短,严寒季节缺少户外活动有关。其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夜间惊啼等,常伴有多汗,尤其是头部,致使小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严重者可出现骨骼改变,如鸡胸、肋外翻等。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

1.3.2指导产妇为预防佝偻病,出生后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并应加强室外活动,每日不少于1小时。此外,生后1-2周开始,作为预防,应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IU,直至2周岁。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对体重增长不足500g者应查找原因,按体弱儿进行管理。

3婴幼儿健康管理

3.1满月后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力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3.2幼儿膳食指导:4个月左右可以添加辅食,添加的原则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需选择细软食物,同时注意均衡选用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避免小儿挑食。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5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流动儿童住处多为租住,更换频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长留的电话已经更换,不及时通知,容易失去联系;有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保健意识差,不好沟通;这些情况最终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要深入到社区,摸清流动儿童底数,了解其去向,保证他们得到优质、连续的儿童保健服务。[3]

6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不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出板报、发传单等。

7健康问题处理

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儿童保健工作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卫生保健也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促进与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3]

参考文献

[1]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幼儿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学;儿童;保护;经验/总结

健康教育是社会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具有自身的价值和特殊规律,这种规律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人的心理、体魄和美育过程中,在社会主体变化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特殊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是完成各项事业、创造人间奇迹的基础。

健康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民族的自身理性精神和鉴别能力,这是一条基本规律,身心是互相联系的,正确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把握知识传授,智力开发和健康保健的统一,为塑造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时代赋予保健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职责。

把握健康教育的规律,强化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是作为社会医疗服务机构首先考虑的问题,针对幼儿的心理状态,捕捉他们的心理反应,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各种直观形象教育,循序渐进地向儿童讲解卫生保健知识,使幼儿懂得从小爱清洁,讲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良好的进餐、睡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护理能力,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儿童生理知识上能够使儿童懂得和了解人体五官的作用以及预防感冒等初浅知识,促使幼儿养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开办家长学校由专家教授专题讲授保健知识,这一系列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幼儿和家长对自我保健的重要认识以及护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