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内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医学已经逐渐开始发生转变,其趋势渐渐趋向于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新型方式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于传统护理中存在的各项弊端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同时对疾病患者的护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49-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要求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对于心内科来讲,疾病本身变化时间短,疾病类型复杂多样,护理工作实施起来的难度更大。作为护士,怎样强化整体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护患之间的矛盾,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笔者十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对于心内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可行性强的防范措施供读者参考。
1 护理纠纷原因分析
1.1 护士本身责任意识不强:
由于个别护士人员自身素质存在问题,责任意识不够,没有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程,处理问题态度马虎大意,对病房的巡视工作没有按时按量完成,巡视时未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询问和观察。而且由于心内科的特殊性,与其他科室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用药环节,其计量要求十分精确,而且每位患者的用药可能都不同,而且差异明显,某些药物的使用量甚至与中毒量十分接近,如果在配置环节存在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非常容易引起护患纠纷。
1.2 护士整体水平不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护士的招聘制度也随着发生改变,部分护士实践经验不足,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要点,并没有对患者进行足够的关怀和关注,不能准确的将护理过程做好,对患者心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1.3 专业知识熟练度不够:
刚刚入职的毕业生,由于平时训练时间有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一般只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而当其真正开始独立完成工作的时期,在进行一些基本操作时可能出现一定问题,例如,输液、采血时不能一次成功,对一些精密设备不能数量进行掌握,心理素质较低,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沉稳处理,从而引发患者家属不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另外,心电图知识了解不足时,护士可能难以对一些细微变化仔细观察,到出现紧急问题时,延误病情,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引发纠纷。
1.4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在医院工作几年的护士都会了解,护士在心内科的工作量是最大的,不仅需要在工作时一丝不苟,而且在夜班时,一人要同时关注几十位病患的情况,工作压力大,当遇到需要某些特殊药品时,例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必须迅速准确的送达,否则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具有工作经验的护士通常会采取一些方法离开心内科的科室,直接导致心内科临床上的护士大部分是缺乏工作经验的临时护士或者大学毕业生来担任,而且心内科对护士的工作经验要求较高,因此当出现某些疏漏时很可能会导致纠纷的出现。
1.5 医院费用问题:
有于心内科本身治疗过程较为复杂,而且诊断过程也比较困难,当治疗效果不能达到患者及家属满意时,而且收费通常较高,特殊仪器的使用费用等等,护士催缴治疗费时容易出现纠纷。
2 处理措施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在心内科工作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十分重要,因此心内科疾病的患者特别忌讳的就是情绪波动,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患者血压剧增,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肌梗死。而作为医护人员,应当以患者为重,时时刻刻同情关心患者,保证自己态度良好,注意语言和蔼亲切,主动倾听患者内心的倾诉,对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尤其是对用药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硝酸甘油引发头痛,利尿剂导致的全身无力等情况,护士应当尽自身最大努力使患者的要求达到。
2.2 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经过长期医护工作者的实际经验总结完善的,每一项细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某些特殊操作中,例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巡视以及无菌操作等步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执行,对于心内科病房的巡视工作时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是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的必要内容。同时对于必要的书面文件必须及时进行整理记录,对患者的实际状况、各项体征、睡眠情况以及饮食问题,必须进行严格的记录工作,并且对其妥善保管。
2.3 加强基本操作的熟练度要求:
医院应当注意对护士基本素质的把握,对其专业知识必须经过专业的考核,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笔者的自身经验来看,在心内科工作中实践经验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实践经验是减少护患纠纷的衡量标准之一,经验越丰富,纠纷发生率越少。因此必须加强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达到数量掌握各项常识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心电图等各种高科技设备的了解程度必须重视。
2.4 做好人文关怀: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作为心内科护士与之交流时必须保证自身情绪不能发生剧烈变化,要保持态度平和,诚恳的回答患者的各项问题,注意自己语调的起伏,严禁出现态度粗鲁的情况。应充分把握早晨和晚间的工作,可适当帮助患者整理床铺,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关切的问候其睡眠情况,做好人文关怀。
2.5 做好健康知识普及:
每位护士必须要熟练的对各项心内科健康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对于不同疾病的不同时期应注意的问题都要仔细学习,准确实施护理工作。在对于患者在其入院时,应当将必要的心内科知识对其进行普及,避免出现诱发疾病的因素、注意饮食健康、避免情绪波动、注意保暖工作。在出院之后应按时用药和回院复查,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3 结束语
护士是对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直接参与者,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针对心内科病人的独有特点,对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要求,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面的对患者进行关怀,避免出现护理纠纷,为患者着想,使患者病情能快速得到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晓艳,张淑芳.心内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1):60-61.
[2] 李子凤.如何有效减少心内科护理纠纷[J].医学信息.2011(9):4854-4855.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病史、严重脏器障碍及活动障碍等,符合心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2.3±2.1)岁。观察组24例,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3.1±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正确分析患者常见跌倒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跌倒原因分析
(1)药物因素:大部分药物能对患者精神、血压及视觉等产生影响,增加跌倒的发生情况,如强心药、镇静催眠药及降糖药等。
(2)疾病因素:心内科患者一般心律较为缓慢,且心、脑等器官的供血不足,会出现短暂性晕厥症状;若患有高血压,则易出现头晕或头昏等症状。
(3)环境因素:地面潮湿,病床过高,鞋底或地面湿滑,卫生间没有扶手,走廊障碍物过多等。
(4)护理因素: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防跌倒方面落实不到位。同时护理人员人力不足,一般晨晚间患者最容易发生意外,但当班的护理人员通常较少,不能全面的给予患者提供护理。
1.2.2相应护理对策
(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在患者服用降糖药、泻药及降压药等候,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等,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若发现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心率缓慢,血压波动较大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情况,应进行重点监护。
(2)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和设置等,采用柔和地灯及床头灯,增加夜间照明。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按时打扫开水间,在浴室及卫生间铺放防滑地毯等,在走廊设置扶手。
(3)健康教育:对于易发生跌倒的人群,尤其是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跌倒的后果,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合理的活动方式,如改变时动作应慢,如厕之前应先坐一会,再慢慢起身等,提高护理依从性。
(4)生活护理:晨晚间可增加多名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工作,并协助患者进行进食、洗漱及改变等方式,夜晚间可采用床栏等措施,还可让家属在旁协助等,减少跌倒发生。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统计所有患者的跌倒次数,并计算、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跌倒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药物副作用因素引起跌倒1(4.2%)例,疾病因素1(4.2%)例,跌倒发生率为8.3%;对照组药物副作用因素引起跌倒2(8.3%)例,疾病因素2(8.3%)例,护理因素3(12.5%)例,跌倒发生率为29.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8(33.3%)例,基本满意9(37.5%)例,比较满意6(25.0%)例,不满意1(4.2%)例,护理满意度为95.8%;对照组非常满意6(25.0%)例,基本满意7(29.2%)例,比较满意4(16.7%)例,不满意7(29.2%)例,护理满意度为7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关键词】 心内科急症;中医思维;临床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0.197
心内科急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 患者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将造成残疾或死亡等严重后果, 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1]。本文将选取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本院就诊的38例心内科急症患者给予临床研究, 探讨心内科急症的现代中医治疗思维, 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38例心内科急症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 年龄49~86岁, 平均年龄(64.34±4.06)岁, 疾病类型:心律失常18例、急性心肌梗死14例、心脏骤停6例。
1. 2 方法
1. 2.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经临床检查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科)》确诊为心内科急症;②排除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③排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产褥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者;④无脑、肾、肝、肺等机体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⑤对本次研究所需各项治疗措施具有良好耐受性, 可遵医嘱完成治疗;⑥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1. 2. 2 研究方法 对38例心内科急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中医医师完成所有患者中医治疗工作, 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及家属等。记录38例心内科急症患者临床疗效,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 2. 3 治疗方法
1. 2. 3. 1 心律失常 若患者先期经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时也可加用或改用中药, 室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Ⅱ度1型、Ⅱ度2型、Ⅲ度)、病态窦房结和综合征, 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昏厥史, 可根据中医理论中“心悸”证实施辨证救治, 药物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丽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1. 2. 3. 2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患者经西医处理复苏后, 根据其实际证型提供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措施:①气阴两虚: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为主, 药用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生脉散加味(鼻饲)等;②痰热蒙蔽清窍:治疗原则以涤痰清热开窍为主, 药用醒脑静注射液、安宫牛黄丸(鼻饲)、清开灵注射液等;③气滞血瘀:治疗原则为活血祛瘀, 药用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④阳虚欲脱:治疗原则为回阳固脱, 药用丽参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可加用参附汤、真武汤加味(鼻饲)。
1. 2. 3. 3 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无明显合并症、梗死面积较小、已经失去溶栓机会或不宜实施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宜选用纯中医综合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真心痛”范畴, 急性期宜化痰祛瘀为主, 药物可选用具有豁痰行瘀的温胆汤+失笑散、越鞠丸+失笑散, 嘱其绝对卧床休息, 根据患者实际表现可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 应注意若患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等情况应给予中西医结合抢救措施。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变化情况判断其疗效:①显效:各项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②好转:各项临床表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③无效:各项临床表现均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38例心内科急症患者经上述中医对症治疗后, 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9.47%, 无效率仅为10.53%。见表1。
表1 38例心内科急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n, %)
治疗效果 例数 所占比例
显效 21 55.26
好转 13 34.21
无效 4 10.53
总计 38 100.00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进步, 祖国中医理论已受到越来越多医学工作者的认可并应用于临床救治疾病过程中。研究表明, 我国将现代医学俗称为西医, 而传统医学则俗称为中医, 因此临床对待同一病证可出现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治疗方案[2]。
有研究显示, 根据临床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患者不同临床表现, 中医思维可分为先中医后西医、先西医后中医、单纯中医等多种形式[3]。此外, 在治疗前确定大的中医思维后, 仍应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细分证型, 实施中医辨证给药, 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本文研究可知, 心内科急症中轻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宜采用单纯中医治疗思维;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患者则可给予先西医后中医治疗思维。本文中38例心内科急症患者给予正确中医思维治疗后,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9.47%, 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提示正确运用现代中医思维治疗心内科急症效果显著, 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
综上所述, 临床医师应准确掌握现代中医思维, 待确诊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 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荣芳, 程友桂, 孙开婷, 等.中医护理临床带教路径在心内科病房教学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7):114-116.
[2] 张咏梅.在中医院心内科实施优质护理的体会.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22):115-116.
[3] 叶丽燕.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急症康复期临床效果观察.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11):160-161.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实施护理的整个过程里,患者未哦发生法定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允许范围之外的机体结构、心理方面或者功能方面的障碍、损伤、缺陷及死亡。在医院心内科里,其面临的危重病人较多,病人年龄普遍偏大,且抢救率和病死率都较高,所以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应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并针对性的加强对护理安全的管理力度,提高护理的质量,进而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就医环境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 临床护理的常见问题分析
2.1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心内科的患者在病情方面较为反复,且医疗的水平和诊断的技术也不断的提升,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却不够丰富,学历水平也不够高,操作水平偏低,因此无法掌握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护理的方法[1]。同时,护理人员还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导致在进行护理工作无法时,无法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工作进展极为不顺。
2.2 护患之间缺乏交流
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知识从表面来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缺乏与患者深入的交流,致使护理人员无法真正了解患者的想法,使得护理人员的交流无法建立在患者的信任基础上。
2.3 护理人员的数量较少
心内科的危重病人比较多,其中老年人占了较大的比例,大多心内科疾病治疗的效果较慢,导致患者突发状况较多、精神异常和心绪不宁等。然而大部分医院的护理人员的数量较少,排班也不合理,加大了其护理的工作量,因此护理人员经常处于负荷工作的状态,增大了护理风险和过失行为的发生率。
2.4 患者潜在的并发症
老年患者在长期住院后,皮肤较易发生压疮和破溃,且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得不够及时还会导致为重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猝死。
3 护理安全对策分析
3.1 加强护理人员规范化的培训
心内科护士长应组织全部护理人员合理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相关业务,并定期对所学的内容严格的进行考核,积极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水平,并锻炼其心理素质。同时,护理部门应每年都对各个层次的护理人员展开“三基理论”考试,以期最大限度扩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并对护理的操作技能也应进行定期的考核,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规范的、熟练的完成相关护理操作,进而杜绝因操作失误或不熟练而发生的护理差错,确保护理的安全。
3.2 合理的进行分工
心内科应根据患者不同的需求,实行合理的排班制度和组长的责任制度,合理的进行分工,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及时帮助。心内科护士长应分层分组的搭配护理人员展开工作,尤其是增加在晚间负责值班的护理人员,缓解夜班的护理人员因量少而导致的工作忙乱的情况。同时,合理的排班制度还能够避免护理人员处于负荷工作的状态,对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进而确保了临床护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安全隐患。
3.3 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微笑的服务患者,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包括:耐心的讲解住院环境,介绍责任医护人员,仔细交代注意的事项,同时耐心的倾听患者主诉以给予患者最好的帮助[2]。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患者在生活方面的需求,建立一个良好的信任桥梁。患者住院的期间,确保每一个患者都有固定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疑问做到不敷衍、不推卸、语言文明和态度和蔼。同时,做好各项护理措施,规范操作流程,为患者解释相关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作用,做到真正关爱患者内心感受,确保患者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关心。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不仅应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办理出院手续,还应提前为患者积极展开出院指导,确保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此外,护理人员应及时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对相关护理工作的建议、意见和满意度,并做好记录,进而完善护理服务,同时还应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便于回访,将护理服务真正落实到实处。
3.4 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大部分为重患者都属于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提供梳头、洗脸、喂饭、洗脚、翻身、擦澡、协助患者大小便等生活上的服务。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做到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并在第一时间通知负责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患者猝死率[3]。对于部分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并细致的协助其完成生活方面的护理,并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生活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相关的安全及卫生知识。此外,为了使患者能够真切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护理人员还应每日早晨为患者送上开水,并在护士站备好吸管、针线和微波炉等,在患者午睡时,护理人员应拉好窗帘,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午睡环境等。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预防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由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病种繁杂,且病情重,变化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存在极高的风险[1-2],因此,护理工作难度较大,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护理知识及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本研究将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210例,其中,男112例,女98例,年龄为46~87岁,平均(54.7±16.8)岁。所有患者第一临床诊断均为心血管疾病,且住院时间均≥4周,入院后患者均意识清楚,语言清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均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依据护理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预防方案。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2.1常规护理措施每日监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若存在高血压,应及时了解患者血压情况并详细记录,分析影响因素,告知医师,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消除影响因素,力求血压控制在一个平稳状态。若存在血脂和血糖异常,应定期行血脂和血糖监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案,并消除不良习惯,同时定期监测患者心功能、肾功能及肝功能等指标情况,以评估用药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1.2.2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以我院心内科多年护理经验及医院相关护理规章制度为依据,总结近几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故的经验教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每位入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辅导。心血管病往往发病急骤,进展较快,加之老年患者居多,因此,该患病人群往往心理承受能力交差,对于困难、挫折的抵御能力较弱,一旦入院,极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认识能力下降,悲观易怒,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极大的影响了病情恢复,因此,我院针对上述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每位患者在入院当天就由责任护士进行心理问卷评估,了解患者具体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与家属共同帮患者度过心里难关;②心血管病保健知识的宣教。心血管疾病起病急骤,其救治的黄金时间往往在发病的先期,因此,掌握心血管病的急救知识及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心血管疾病科学知识的普及,并定期进行相关健康讲座,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其中,让其逐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发展规律,治疗措施及预后等,使其对疾病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③生活指导。除上述措施外,我们还根据心血管疾病的不同种类制订了不同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案,为患者进行生活指导。例如,若患者患有冠心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同时,应注意减少摄入的总热量以及脂肪、碳水化合物,力求控制体质量,降低血脂,且不能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大便通畅。若为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避免肥胖,控制三餐的热量摄入,避免血压波动。
1.3观察指标
①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技术水平及心血管内科治疗指南落实情况等几个方面使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4个等级。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②根据护理过程中患者是否出现风险事件、并发症及患者医嘱遵从性等方面将护理效果分为差、一般、良以及优4个等级,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者63例,良者38例,一般者4例,差者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者38例,良者54例,一般者9例,差者4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2%(10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2/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多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较快,若不及时救治,可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常存在多种潜在的护理风险,如大部分心脏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不自信、恐死等心理方面的问题[3],住院期间可能会做出某些偏激的行为,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部分患者依从性差,可能无法完成医嘱,不配合治疗,擅自离院,增加院外心脏病意外事件的发病几率,严重者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另外,部分患者年龄较大,且合并症较多,可能出现摔伤、跌伤、坠床、烧伤、窒息等意外事件或突发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严重疾病。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上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给予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将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2%(10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2/105)(P<0.05)。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风险评估,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预防方案,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增加了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2]边素艳,刘宏斌.523例老年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调查[J].医学院学报,2014,35(8):827-83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