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第1篇

全面构建网络文明传播体系。学校整体统筹校园网络文化资源,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各部门的有力协作以及各板块之间的衔接,优化宣传团队。如建立一支优秀的宣传队伍,组建涵盖师生的网络传播志愿者队伍:教师志愿者全力承担起学校网络文明传播和校园网络环境信息安全监督等重要工作职责;学生志愿者们则在日常学习之余,主动观察、了解身边同学的网络关注兴趣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平台对这些网络新风尚进行积极引导和诠释,将“担当、坚守、崇德、博爱、创新、合作”的学校精神深入渗透至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考虑到网络舆论对学生价值判断的重要影响,学校支持开设班级微博,将其作为展示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平台;利用早读时间与学生分享、讨论一些网上文明事件,将其作为班级的德育素材,时时传递正能量。

在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方面,形式上,合理规划网站的整体构思、页面设计和美工制作,形式活泼,以适合青少年的喜好;功能上,弱化说教色彩,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紧密结合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特点,增强网络文明平台的宣传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坚持“引进来”,邀请专家授课,讲授网络文明、网络传播规律等主题,定期组织志愿者培训活动,安排经验研讨会,提升网络文明平台建设的水平及内涵。

“楼道宣传”为学生提供课堂之外的营养大餐。“楼道宣传”撷取网络上的有益内容,为学生提供课堂之外的营养大餐。楼道板块分为:周一“校园动态”,这里汇聚了上一周的校园新闻,呈现精彩瞬间,记录温馨时刻;周二“文化热点”,聚焦国内外与学生联系密切、引人深思并能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文化热点现象、热点话题,如骑马舞为什么能流行等话题;周三“非遗所思”,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历史教师还将自己的楼道宣传PPT转化为校本课程;周四“畅谈科技”,旨在普及科技知识,拓展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兴趣;周五“新闻纵览”,介绍国内外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大事、要事。此外,由一名政治老师负责学期间重大事件、两会、重要节日等内容的课件,随时穿插播放。学校每学期根据情况,适时调整一至两个版块,随时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在具体板块上进行微创新。

大力提升网络文明传播效果。在全面落实北京市、区文明办的各项要求外,学校通过挖典型、竖旗帜,用丰富多彩的内容传播学校的文明人和文明事,展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如学校体育教师、东城区道德模范魏发团老师的先进事迹推出后,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基于此,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开展“打造好人学校”之“寻找你身边的好人”活动,再次涌现出一大批深受全校师生敬重的“好人”模范,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道德文明;涵义;特征

网络的发展作为一种现实和未来的普遍现象,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在全球经济加速走向网络时代的今天,一种全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网络道德文明应运而生。

一、网络道德文明的涵义

道德文明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素养和文明境界。它以善恶、是非、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仰和传统习俗来评价人们的行为,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网络道德文明是指设计网络技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文明要求、准则、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文明关系。

二、网络道德文明的主要特征

作为网络道德文明载体的网络尚且有这些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而网络道德文明更是不同于传统道德文明的思想意识形态,它具有自身特殊的规范和鲜明的特征。

(一)自主性

从主体角度来看,网络道德文明具有自主性。网络社会的道德文明与现实中的道德文明相比,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点与趋势。网络本来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资源共享、互惠合作等)自觉自愿地互联而形成的,由于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利益与需要制定的,因此增强了人们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另外,在网络社会中,由于缺乏类似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这样的机构,所以网络道德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由”的,这也使网友可以更多的自己主导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二)开放性

从存在状态来看,网络道德文明具有开放性。就像连接不同的地域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一样,网络可以更加便捷和高速的异地交往,使人们紧密联系,消除“这里”和“那里”的界限。信息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现代化,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地理距离暂时的“消失”了。人们即使居住在不同的洲、时区、国家,也可以“在一起”工作、娱乐。人们之间便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交往,人们之间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冲突、碰撞和融合也就变得可能了

(三)多元性

从格局上来看,网络道德文明具有有多元性。在网络社会中,既存在关于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属于网络社会共同性的主导道德规范,如不应该利用电子邮件作商业广告,禁止非法闯入加密系统等;也存在各网络成员自身所特具的多元化道德规范,如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独特道德风俗习惯等。随着这些主体间彼此交往的增多,这些处于经常性的冲突和碰撞之中的多元化道德规范,一方面使它们之间增进了理解和同情,从而在经历了冲突和碰撞之后逐渐走向了融合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即使彼此无法融合,也由于彼此并无实质性的利害关系而能够、并行不悖。

(四)平等性

从规范对象看,网络道德文明具有平等性。网络曾经被看作一个最民主最平等的场域。更有甚者信誓旦旦向广大群众保证:只要他们拥有电脑和网线,他们就将摆脱一切的歧视和不公,进入一个大同世界。当然,这种论调是否夸大其词了这里先不作评论。但是不得不承认的,网络这一特殊的交流媒体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的确具有显而易见的平等性。在网络世界的中,大多数的交往过程是“人―机―人”的信息传递,这就使人于人之间并非直接的交往,大大减少了主次之分和大小之别一类等级的差异。所以说,网络对人们的固有传统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由于网络中没有等级和特权以及网络所具有诸多特征,使人们通过自由平等的网络交流,我想这也有助于确立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平等意识、全球意识和效率意识。

三、网络道德文明与传统道德文明

要深刻理解网络道德文明的内涵和特征需要进一步弄清网络道德文明和传统道德文明之间的关系。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随着网络对现代人学习、工作、生活影响的日益深入,原有的一些文明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失去了约束力,于是网络道德文明作为一种新的道德文明就慢慢兴起了。但这里说的网络道德文明和传统道德文明不是迥然相异的,可以确定的是,两者拥有不同的存在基础。网络道德文明存在于虚拟世界,传统道德文明存在于现实社会。网络道德文明是应电子空间的要求而产生的,它与植根于物理空间的既有道德文明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片面的强调网络道德文明与既有的传统道德文明的差别,还应该看到两者的关联性与传承关系。社会的发展是必然具有连续性的,每个人的社会行为也是具有统一性的,所以绝不可能在社会中形成截然分立的传统道德和网络道德文明。正是因为这样,网络道德文明的建设不需要从头做起,我们也不可能在电子空间中构建一个与传统道德文明完全不同的道德文明体系。认识到这一点,是我们对网络道德文明进行研究的前提。(作者单位: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中军.论网络文明自律培育的制度管理[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7)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第3篇

现如今,人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成为网络遍布世界的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而且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时代下,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地发挥网络特性的优势,更好地借助新时代的网络平台,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方式和力度,改变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模式,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安全的环境,构建先进、文明和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还要避免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网络开放性导致的信息泄露、利用网络广泛的传播面宣传虚假有害的信息和网络游戏等对学生的误导,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综合需要,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网络特性;校园文化;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在全世界的应用和发展,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上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网络作为高科技时代的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一种文化,也是社会大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关于引导学生价值观念、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的一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要建设符合当前时代特征,具备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网络的飞速发展形成的网络文化,不仅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新的飞跃,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改革,既要合理正确地利用和发挥网络的特性,同时也要注意和避免网络环境下可能发生的有害弊端。如今,发挥网络特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既是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的具体要求,更是符合时展特征的必然趋势。

一、网络文化的界定、网络的特性和校园文化的含义

(一)网络文化的界定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具体地说,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技术广泛普及和应用而形成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网络文化具有两层含义,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借助互联网发展所形成的新型文化现象的总和。”[1]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网络物质基础上的各种网络精神活动,包括生活、娱乐和教育等进行的各种具体的文化活动。”[2]网络文化将互联网作为新型的传播载体,利用互联网特性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生活等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文化的形成不仅拓展了社会文化的领域,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网络的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网络凭借其自身优越的特性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极强的时效性和广泛的传播面。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壮大,使越来越多的信息和资源及时的在网络上呈现并传播。人们的交流方式开始从书信、报纸等逐渐过渡到这种新型网络设备的应用中。任何信息的传播和资源的共享都不存在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并且影响广泛。

2.灵活多变的传播形式。互联网突破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网络技术平台,针对各式各样的信息形成灵活多变的传播形式,使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提升。例如,代替广播、报纸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而形成的新型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还有电子喷绘和电子请帖等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地传播信息。

3.全面而丰富的信息和不断增强的互动性。互联网收录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其内容全面而丰富,人们可以随时上传或者下载,并且使用这些信息和数据。同时,互联网使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和集体与集体之间突破限制进行交流,不断增强其互动性,交流方式也随着不断变化。

4.开放性和舆论引导性。开放性是网络最根本的特性,互联网的建立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和公正的平台,使人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以网络为主要阵地的新型的舆论阵地。在网络化的背景下,网络舆论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地分析和合理地利用网络舆论的引导性,建立主流健康的、积极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网络舆论是时展的必然结果。”[3]

5.可靠的安全性。网络的安全性是指:“一个网络系统所提供的安全保障设施,用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入侵网络窃取重要数据或实施破坏。”[4]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设施逐渐完善,安全性逐渐增强,人们的上网环境更加可靠。

(三)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园成长环境下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主要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等为主要内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5]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校的综合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提升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样,消极落后的校园文化将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和态度,产生错误的行为。

二、发挥网络特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利用网络灵活多变的传播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宣传方式和力度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已经超越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体,成为了一种备受人类瞩目的新型的媒体。网络媒体的普及和应用不仅对传统的媒体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文化的走向。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校园文化的宣传方式更为生动、灵活,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增添了时代的特色。

1.建立校园文化的网络平台。传统校园文化的宣传方式主要是手绘海报和黑板报,既花费了宝贵的时间,又耗费了人力物力。网络媒体的日益成熟从根本上改变了校园文化的宣传方式。随着微信平台、微博公众号和校园文化网站的建立,这种新式的校园文化的网络平台逐渐取代了原始的宣传方式,成为了现代校园文化宣传的流行走向,具有宣传和覆盖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捷等特点。与此同时,借助网络媒体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宣传对校外人员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网络覆盖面广泛,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差异,使外部人员也能随时在其他地域关注校园动态,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走向。

2.建立校园文化宣传专栏。校园文化宣传专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宣传专栏不仅体现了学校的整体风貌,而且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文化的一扇窗口。如今,校园文化的宣传更是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宣传工作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集中体现在,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制作电子喷绘、横幅或者电子海报取代传统手绘方式等。这种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校园文化的宣传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使宣传专栏内容更加生动,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营造了一种积极的氛围,直接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3.加强新型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建设。传统的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的收听率和收视率低,形式和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今,不仅人们的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这种新型媒体技术,而且网络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合理地利用这种新型的网络媒体技术,将网络媒体技术融入到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的应用中,加强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的建设,势必会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制作校园文化活动视频,借助校园电视台进行宣传;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校园广播系统,实现对学校的整体广播等。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时代下网络的广泛性、时效性和灵活多变的传播形式,建立校园文化网络平台和宣传专栏,及时将校园活动推送到网络媒体上,加强校园媒体的建设,借助网络媒体技术提供的素材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利用网络互动性和丰富全面的信息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网络媒体的成熟拓展了文化传播的路径,优化了文化发展的整个体系,构成了新型的网络文化。新时代下,网络文化开始在各大高校普及和发展,软、硬件设施的应用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提高能力水平的平台。

1.加强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开展。新时代下网络文化的逐渐发展,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工书写课堂、单一模式的学科竞赛以及艺术文化类比赛等,更多地是借助网络媒体技术,将艺术、体育、科技和自然等学科和学术类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教学交流过程,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近几年来,网络文化的不断丰富也带动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各大高校开始强调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目的,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模式,将网络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例如,举办关于新型计算机语言类的编程比赛、网络技术比赛等。

2.构建新型校园文化活动的互动平台。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代表了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新媒体时代,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构建新型校园文化活动的互动平台,不仅有利于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而且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和灵活的传播校园文化活动信息,进而促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3.加强校园文化网络评价制度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主要载体,开展网络文化活动,传播网络文化精神,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平台。加强校园文化网络评价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公正和有效地评价制度和体系,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及时地反映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有利于全面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增强其互动性,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而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利用网络舆论引导性构建先进、文明和健康的校园文化

网络文化的发展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了一个更加自由和公正的氛围,同时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上的信息和资源内容丰富、传播范围广泛,这些对于舆论的引导、价值文化的传播和价值观的教育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构建先进、文明和健康的校园文化,就是利用网络媒体对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在网络媒体传播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正确向上价值观念等。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工作队伍。构建先进、文明和健康的校园文化,要构建一支高素质、高学历和高层次的网络思想工作队伍,正确的引导校园文化的舆论方向,遵守网络文明准则,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素质。

2.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站。构建先进、文明和健康的校园文化,要建设和谐健康的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站,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念,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先进、文明和健康的校园文化,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提高网络道德素质,约束网络行为,文明上网,进一步降低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共同营造一个优质的网络文化环境。

(四)利用网络开放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资源

如今,网络文化的发展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着密切地联系。网络固有的开放性,既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更多丰富的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同时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也给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正确地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多资源,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1.加强开放式校园文化交流的建设。在弘扬本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开放式校园文化交流的建设,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学校一切优秀的文化,形成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成长环境下学习或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借助网络互动性进而带动校园文化的互动性,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2.加强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管理。互联网的开放性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共享和管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教育和教学内容上,各类网络资源既给教师,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内容;在教育和教学形式上,网络媒体为教育和教学方式开辟了新的路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加强教学设施的建设。教学设施的建设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软件和硬件,确保设施的先进性和完整性,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好地发挥网络的开放性,进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五)发挥网络安全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既带来正面的积极性,同时又带来了负面影响。有效地将网络安全性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1.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校园网络安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保障,避免了有害信息的传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定期对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进行升级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

2.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舆情的分析。在严格规范和管理校园网络平台的基础上,由专门人员负责,针对一些网络舆情信息,实施有效地监控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规范学生的道德素质。

3.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也是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有效方面,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杜绝网络的潜在危险,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充满了无限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无数的挑战。“网络对于校园文化来说就如同水一样,是一种载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我们正确合理的利用它时,它推动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当我们利用不当时,它又会阻碍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6]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的特性,最大化的避免网络带来的危害,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研究,结合各高校实际问题,构建适应时展和社会要求的,先进、文明和健康的校园文化。

作者:李玉 韩立君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万峰.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4).

[2]万峰.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4).

[3]郑瑶,冯甘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6).

[4]石磊,赵慧然.网络安全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第4篇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企业和个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2021,欢迎大家来阅读。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1我校根据相关指示,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号召大家来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我校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的活动。现将我校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一、统筹把握活动规划

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主持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共同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并成立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保障活动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二、切实保障活动落实

我校在校内张贴“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主题海报,让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有初步的印象和认识。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分发网络安全宣传手册,并组织学生共同学习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到的网络安全知识与家长分享。这既让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让学生在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同时得到了巩固。除此之外校广播站也会在课间播放些网络安全相关的小故事,增加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了解。

三、总结检验活动效果

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及“争做网络文明好少年”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就网络安全问题举行知识小竞赛,以及争网络文明好少年主题演讲。通过知识竞赛不仅可以了解同学们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让同学们在知识竞赛中进一步的巩固所学。通过主题演讲,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落实网络安全问题,争做网络文明好少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联络感情、了解讯息、完成工作、实现梦想。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空间也日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可是在网络惠及大家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病毒木马破坏盗取我们的文件系统,黑客攻击,一些谣言虚假的信息肆意传播以及数量不断增加的网络诈骗犯罪等等问题,给我们广大网民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开展,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对网络安全的普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校在“网络安全周”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加强了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网络安全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2为深入贯彻国家、省、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部署,根据县委网信办要求,我镇举办了住建领域“法制日”活动,组织全县住建系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切实做好住建领域网络安全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月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事业发展理念,是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专班,并对活动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结合行业部门和单位实际,开展体现有特色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二、结合实际,形式多样

1、利用中心组学习会、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宣传学习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批示和相关法律法规;

2、利用led电子屏、网站、qq和“村社工作群”微信开展宣传,办公室整理汇编了《网络安全常识》一期,分发到qq上共大家阅读学习,大力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3、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大家知”网上学习和“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干部职工主动学习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了解目前网络安全方面的动态信息;

4、在精准扶贫活动中开展公益宣传,宣传普及网络安全常识,倡导依法文明上网理念,引导大家树立“网络安全人人有责”意识,争做“四有”网民。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认真落实“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这一主题,突出行业延伸,切实做好活动动员,限度吸引干部职工和社区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媒体和五位一体平台作用,创新形式,丰富资源,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3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要求,增强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县融媒体中心认真安排部署,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自收到相关通知和活动方案后,融媒体中心召开会议,对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作了详细部署。明确了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职责,会后中心副主任及综合办主任转发了关于开展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知进行再强调再落实,传播部进行再传达,强化全体职工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网络安全宣传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融媒体中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以融媒体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开展拟定本次活动宣传活动方案、部署工作、组织协调等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负责督导分管科室,全力按照下发方案的相关要求,开展好此次活动。

三、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新媒体方面

1、针对活动的目的意义,在新闻微信公众号醒目处开展“网络安全为了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宣传。

2、制作网络安全宣传周预告片,制作H5在朋友圈和社群转发。

3、在公众号《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等6条相关信息。

4、在抖音《呆萌版的非遗为网络安全代言》等2个短视频。

5、在APP首页显著位置开设“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链接,目前共刊载和转发网安周相关信息10条。

6、组织全台网络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对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二)传统媒体方面

1、在《新闻》播出新闻《我县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全县各基层学校积极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2条。

2、制作并播出公益公告2条。

经过此次活动,全台干部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一是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重视程度提高,参与热情提高;二是对网络安全的漏洞得以填补,使办公网络的使用更加安全。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4按照委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局全力推动、积极组织第三届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周相关活动。通过活动,全面加强了全局网络安全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网络安全意识。依据《关于开展好全区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局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网络安全认真部署全局网络安全意识

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自收到通知和全区活动方案后,我局召开党组会,对全局开展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活动周作了详细的布置,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职责,会后转发《关于开展好全区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到机关各科室和机关各党支部。要求各科室和机关各支部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活动、集体学习等有效形式,在全局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体职工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为确保宣传周活动不走过场,达到预期效果,我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以局长。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负责督导分管科室,全力按照区委领导小组和局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做好本次宣传周的活动。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针对活动意义和活动目的,确定宣传标语为: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通过宣传栏和条幅的方式公开宣传。

2、充分利用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广泛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知识。

3、全局组织统一培训,对干部职工安全使用支付系统以及办公网络进行系统教育,上好网络安全第一课.

4、局党组成员和科室负责人签署网络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到岗。

5、组织了全局网络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对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5为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建设,提升辖区居民网络诚信意识,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积极营造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的良好氛围,根据上级统一安排,以“网络诚信宣传日”为契机,街道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1、开展网络诚信网上宣传。

宣传活动期间,街道各社区转发#网络诚信宣传#话题内容54条。除了在社区的公众平台上宣传,社区工作人员在各自的私人网络平台上都了诚信上网的相关内容,让身边的人都动起来,带动整个社会的氛围。

2、开展网络诚信专题讲座。

街道办事处下辖7个社区分别举办网络诚信宣传活动座谈会。组织一些居民,一同学习和探讨诚信网络、清明网络等相关问题。此次宣传学习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动网络文明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及时的向未成年人及家长等宣传文明安全上网相关知识。呼吁辖区居民通过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自觉抵制虚假有害信息的渗透和传播,以日常中的一点一滴来增强网络诚信、促进网络和谐。

3、开展网络诚信宣传活动。

街道及下辖社区通过电子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传播网络诚信理念,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熏陶,自觉做到文明上网、诚信上网。

4、开展网络诚信宣传网格化专题会议。

组织社区网格化管理员召开网络诚信宣传会议,借助网格员日常巡查,将网络诚信宣传带到居民身边,邀请居民共同参与到诚信网络建设中来。

网络文明传播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特点;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133 ― 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而高校以其资源和人才优势走在网络文化发展的前沿。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管理机制、思政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材。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

高校网络文化是以网络工具为基础,结合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以传播信息、表达情感与情绪、实现互动联结、共享各类资源的文化表达形态。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它具有新的特点。

(一)知识性和便捷性

网络是一个蕴含着巨大资源与信息的宝库。并且它是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音频、图像等方式出现的,对于求知欲强、喜欢探索的大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例如,运用搜索引擎轻轻一点鼠标,就能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和资料;数字图书馆和各类数据库使大学生能接收到最前沿的文化科技动态;学术视频、网上报告厅等资源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聆听名人大家的课堂教学;网上各类考试、学习网站比比皆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各类资讯信息量丰富、覆盖范围广,使学生能一网在手尽知天下事。网络使信息传递和交流瞬间实现,通过覆盖全球的网络系统,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即时掌握世界每时每秒的动态和变化,信息传播快捷、高效,真正实现了“天涯共此时”。

(二)多元性和开放性

每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人都是网络文化的传播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不存在某一种文化观念在网络中占支配地位。各种各样的文化观念在网络上都能得到传播和发展,不同价值观念的文化形态之间碰撞、激荡、融合,形成了网络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同时,网络无国界,网络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联系起来,突破了地域和社会制度的限制,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平等地进行交流,展现自己的特色和价值。网络文化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只要具备相关知识,就可以和任何一种异域文化进行交流,获得相关信息。网络构建了一个广泛和连续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平台。

(三)服务性和娱乐性

网络文化给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首先,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获取所需的信息,给学习带来了便利。利用网络课堂学习,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提交网络作业,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其次,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网游等网络商业活动成为了学生的时尚选择。此外,网络文化使学生的生活更加精彩,不管是听音乐、看电影,还是聊天、学习,都能带给青年学生身心的放松和心情的愉悦。

(四)虚拟性和交互性

电脑空间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虚拟空间,每个人都可以以隐身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交流,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性,这就使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扑朔迷离。网络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虚幻世界。同时,网络文化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相互交流,”〔1〕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领域和范围。

二、校园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已深深根植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与网络相伴已成为青年学生的普遍选择。网络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开创了新的教育途径,增强了学习能力。

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新的教育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它更形象和生动,它要求每一位同学都主动参与网络教育的实践,无形中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充满在网络空间,学生可以在网络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图文并茂的视频、音频既强化学习效果,又陶冶了情操。网络教育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节约了学习时间,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力和创造力。这是其他教育媒体无法比拟的。

2.网络文化扩大了人际交往

人本学家弗洛姆认为人有关联的需要,人为了摆脱孤独感,渴望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这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大学生生活单纯,接触的人群单一,有扩大人际交往的内在动力。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个性突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落的能力。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舒缓心理压力,调整心理状态。通过网络可以认识不同民族、国籍、职业和年龄阶段的人,扩充了人际交往的范围和渠道。每个人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在网上自由发言,既可随意挥洒,又可推心置腹,而不必承担心理负担,这就免除了现实生活中互动交流的诸多不利因素,促进了个性的发展。

3.网络文化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增进社会知识

网络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思想、观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能跟上时代节奏,不断接受新鲜事物,而且能运用理性思维进行辨析,判断是非,形成自已的价值观念,这打破对教师和权威的盲从心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形成独立的人格精神。网络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网络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生活使大学生从象牙塔里走了出来,增进了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

(二)消极影响

1.导致价值观混乱。网络上各种不良思潮、有害信息充斥其间。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在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大肆推广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对涉世不深,分辨力不强大学生来说构成了严重威胁,造成部分学生思想混乱,缺乏精神信仰。一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偏移,滋生出享乐主义、全盘西化等畸形思想。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导致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迷失

互联网给上网者提供了一个私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匿名访问、言论自由,缺乏道德和法律的监督约束机制,这使人性中恶的一面在网络中无所顾忌地得到了释放和宣泄。网上随意漫骂,散布谣言,人身攻击等现象比较突出;宣扬暴力、迷信、的言论屡禁不止;利用网络进行欺诈、赌博、和病毒攻击等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肆意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做出种种离经叛道的言行。这些不文明行为造成了网络文明秩序的混乱,污染了网络环境。使部分青年学生道德观念迷失、道德自律淡漠、行为准则失范。

3.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部分大学生沉迷于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带来的乐趣而不能自拔,极易患“网络成瘾综合症”。大部分网瘾学生精神萎靡不振,学习动力不足,生活邋遢随意,集体意识淡薄,造成学习成绩普遍下降以致降级退学,严重的还会导致个性分裂和精神失常。此外,以人机交往代替人际交往淡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情感,造成人际关系的疏远,使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脱节,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策略

网络文化是大学文化发展的新趋势。面对当前的新情况,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

(一)弘扬主旋律,建设高品质的网络文化传播平台

高校网络文化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坚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升网络文化的新境界,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判断标准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新风尚。”〔2〕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使高校网络文化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阵地。首先,要建设好一批高品质的思政教育主题网站和红色网站,抢占舆论宣传的制高点。加大对网络建设的人财物的投入,整体规划稳步推进精品网站建设。网站设计要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将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网站要及时各类新闻、时政话题、生活服务等资讯,确保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自觉接受社会主义道德和传统美德教育。其次要全方位开放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间。校园BBS、论坛、留言板已成为学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交流、观点表达的重要舞台。要在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促进其健康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繁荣校园文化。

(二)加强管理,建设一支高效专业的网络文化工作队伍

高校要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并制定总体方案和目标,构建文化发展长效机制。重点发挥管理和监督职能,建立严格的网络管理制度,对校内网络资源进行依法管理、全面监督和精心维护。运用行政、技术等手段,从源头上堵塞各种有害信息。此外,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理论水平,并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的文化建设者和管理者。高校要为他们提供培训、学习、考察的机会,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扎实推进工作,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有序引导学生获取有益信息,及时疏导、化解各种难题,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三)深化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

高校要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引导学生做网络道德文明的践行者。将网络文明教育寓于思政教育中,积极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网络人格。使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秩序,杜绝不文明行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学会正确筛选和识别网络信息。努力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一方面防止黄赌毒等有害信息入侵,另一方面加强自我信息的保护,防范于未然。

面对网络文化的方兴未艾,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一定会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