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当前的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发展的状态,但始终在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而其中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占较大比重,而能够促进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就是这个国家的中小企业。所以本文通过对当前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新经济;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财税政策
在当前新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在财政税收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我国的经济整体上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内在的经济形势是复杂多变的,比如,当前劳动力素质较低,各行各业的企业内部自身存在的结构问题以及国际上的经济形势不断影响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降低了他们的竞争力。所以,目前必须要将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
一、新经济下中小企业的现状
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与生产者物价指数成方向变动,且变动相当之大,甚至许多中小企业会逐渐发现他们生产成本的价格上涨的速度与物价的上涨速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劳动力整体工资的上涨以及各种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也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所以现在,各中小企业低于减免征税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国内的其他经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远比不上财政税收政策对整个中小企业的影响来的重要。在当前这个汇率波动较大的经济社会中,原材料和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的状态会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极大的阻碍。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财政税收方面的征收额度较高,大部分发达国家会通过较低的征收额度来刺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美国成为经济霸主不只是因为他的经济稳定且高速发展,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国内的中小企业在低税收刺激下的迅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些中小企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那的吃穿住行用几乎都是通过中小企业才得以实现,所以这些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能够使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石。就目前经济情况来说,因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后和传统使各中小企业没有在急需帮助的时刻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影响,甚至于缺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减税、免税以及优惠税率对于他们更是闻所未闻。没有合适规范的财政税收政策是难以使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进行优化和发展的,而目前,我国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所以我国现在已经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只希望能够尽快出台一部完善的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二、新经济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善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使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的保证,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免国家的税收负担,但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不能与其内部生产活动相适应,从而导致整个企业内部生产力的下降。我国自身是希望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但是在税收优惠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通过减少征收企业所得税,使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的降低,而且如果企业年底出现了亏损,还可以获得国家的递延补偿;但是对于经营企业的个人所得税所实施的优惠政策较少,而且在一些研发和投资方面的费用还存在一些困难,既没有对于进口货物的免征政策,也没有关于转让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甚至对于一些基本的、新兴的,同时也是急需要整体进行优化和创新的资源和产业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几乎是完全没有,所以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还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扩大。
(二)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不能够完全明确国家的财税政策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在财务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但同时因为规模较小,人员数量也是有限的,这样就会造成在企业发展经营的过程中缺乏高级的财务专管人员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而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财税方面的问题,所以税收筹划是每个中小企业所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这就需要专业的税收专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规划,但是因为人员数量优先,专业素质较低,知识储备不够,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障碍,整体降低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如果要使各相关财务人员能够完全理解国家的财税政策,需要在企业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税收风险筹划制度,处理好税收收入和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不仅是因为人员数量较少,还因为其工作能力较弱,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不能及时接收和掌握,使企业对自身的税收难以完全掌控,这样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自身减少税款,甚至还会带来不小的税收风险。
(三)国家对于财政税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尽合理
我国当前资源配置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科研所,各中小企业因为国家或是本级政府对其投入的科研资金较少,势必会降低在科研方面对于企业的刺激,再加上本身对于开发、创新、优化各项资源和结构缺乏兴趣,很难成为国家科研方面的主体。而且各级政府普遍只重视各项研发的结果和所得荣誉,对于其结果对当前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十分重视,所以就很难发挥国家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对各项研发的影响,也不会鼓励企业去大量研发适合群众使用的新型产品,从而会导致企业研发成本提高,而收益却止步不前的情况。
三、如何优化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
(一)建立健全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想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使各地方的经济能够平稳运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影响较大,这就表明我国现在如果想要整体经济有序发展,势必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前进步伐,同时政府以及国家相关财政部门也需要做出相关的管理措施,出台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其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如果想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氛围,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做好对各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才能总体提高财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还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优惠政策的范围,使各中小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化,进而刺激他们进行自主创新。总体来看,我国财政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而大量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款,同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使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趋于稳定。同时在科研方面,我国也要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为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他们不仅发展自身的产业,还可以大力创新新型技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形成有效的循环。
(二)政府应适当的实行扶持政策
由于现在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在的中小企业出境可以说是较为窘迫,所以现在只能通过政府的扶持和适当的税收制度,才能提高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政府需要对企业发展的规模、经营模式、存在的优势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制定新的适当的发展规划,才能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但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拨款的条件还是需要严格的审核,以免使一些企业钻了空子。在税收的优惠方面,也必须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只有政府推行公平公正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才会实现公平公正的的市场竞争,从而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刺激、相互激励,使各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当某个中小企业开始出现盈利时,国家也需要适时的出台相关财税政策,对于快速发展且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或者是适当的降低税收的征收标准,使税收优惠的范围能够兼顾很多企业;对于发展较慢、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政府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从而使企业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三)完善企业内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国家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扩大范围的同时也要有针对的实行,税收优惠除了可以使整个企业的成本降低,还可以影响企业内部的员工收入。政府可以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资,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使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进行相应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员工的知识储备,使整体的工作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同时还可以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对于税收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
还需完善如果要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不仅需要企业自身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还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监督和协调。首先,政府应该使各企业内部财政部门相关人员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税收权力和义务,明确自己不仅有纳税的义务还有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其次政府可已通过相关宣传,使企业养成自觉主动纳税的习惯,降低企业出现税收风险的几率;最后还可以使企业在内部实行一些队友偷税、漏税人员的惩罚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况。
四、结束语
在当前新经济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而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差强人意,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缓慢,更多的原因是国家政策扶持的不足,所以现在需要国家抓紧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再配合政府的资金扶持,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真正做到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雁岭,娄爱花.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2]叶志东.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完善中小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
[3]庄家林.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1.
一、新经济下中小企业的现状
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与生产者物价指数成方向变动,且变动相当之大,甚至许多中小企业会逐渐发现他们生产成本的价格上涨的速度与物价的上涨速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劳动力整体工资的上涨以及各种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也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所以现在,各中小企业低于减免征税的呼声越来越高。
虽然国内的其他经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远比不上财政税收政策对整个中小企业的影响来的重要。在当前这个汇率波动较大的经济社会中,原材料和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的状态会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极大的阻碍。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财政税收方面的征收额度较高,大部分发达国家会通过较低的征收额度来刺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美国成为经济霸主不只是因为他的经济稳定且高速发展,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国内的中小企业在低税收刺激下的迅猛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些中小企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那的吃穿住行用几乎都是通过中小企业才得以实现,所以这些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能够使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石。就目前经济情况来说,因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后和传统使各中小企业没有在急需帮助的时刻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影响,甚至于缺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减税、免税以及优惠税率对于他们更是闻所未闻。没有合适规范的财政税收政策是难以使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进行优化和发展的,而目前,我国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所以我国现在已经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只希望能够尽快出台一部完善的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二、新经济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善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使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的保证,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免国家的税收负担,但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不能与其内部生产活动相适应,从而导致整个企业内部生产力的下降。我国自身是希望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但是在税收优惠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
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通过减少征收企业所得税,使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的降低,而且如果企业年底出现了亏损,还可以获得国家的递延补偿;但是对于经营企业的个人所得税所实施的优惠政策较少,而且在一些研发和投资方面的费用还存在一些困难,既没有对于进口货物的免征政策,也没有关于转让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甚至对于一些基本的、新兴的,同时也是急需要整体进行优化和创新的资源和产业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几乎是完全没有,所以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还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扩大。
(二)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不能够完全明确国家的财税政策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在财务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但同时因为规模较小,人员?盗恳彩怯邢薜模?这样就会造成在企业发展经营的过程中缺乏高级的财务专管人员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而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财税方面的问题,所以税收筹划是每个中小企业所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这就需要专业的税收专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规划,但是因为人员数量优先,专业素质较低,知识储备不够,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障碍,整体降低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如果要使各相关财务人员能够完全理解国家的财税政策,需要在企业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税收风险筹划制度,处理好税收收入和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不仅是因为人员数量较少,还因为其工作能力较弱,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不能及时接收和掌握,使企业对自身的税收难以完全掌控,这样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自身减少税款,甚至还会带来不小的税收风险。
(三)国家对于财政税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尽合理
我国当前资源配置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科研所,各中小企业因为国家或是本级政府对其投入的科研资金较少,势必会降低在科研方面对于企业的刺激,再加上本身对于开发、创新、优化各项资源和结构缺乏兴趣,很难成为国家科研方面的主体。而且各级政府普遍只重视各项研发的结果和所得荣誉,对于其结果对当前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十分重视,所以就很难发挥国家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对各项研发的影响,也不会鼓励企业去大量研发适合群众使用的新型产品,从而会导致企业研发成本提高,而收益却止步不前的情况。
三、如何优化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
(一)建立健全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想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使各地方的经济能够平稳运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影响较大,这就表明我国现在如果想要整体经济有序发展,势必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前进步伐,同时政府以及国家相关财政部门也需要做出相关的管理措施,出台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其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如果想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氛围,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做好对各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才能总体提高财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还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优惠政策的范围,使各中小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化,进而刺激他们进行自主创新。
总体来看,我国财政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而大量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款,同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使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趋于稳定。同时在科研方面,我国也要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为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他们不仅发展自身的产业,还可以大力创新新型技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形成有效的循环。
(二)政府应适当的实行扶持政策
由于现在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在的中小企业出境可以说是较为窘迫,所以现在只能通过政府的扶持和适当的税收制度,才能提高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政府需要对企业发展的规模、经营模式、存在的优势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制定新的适当的发展规划,才能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但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拨款的条件还是需要严格的审核,以免使一些企业钻了空子。
在?收的优惠方面,也必须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只有政府推行公平公正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才会实现公平公正的的市场竞争,从而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刺激、相互激励,使各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当某个中小企业开始出现盈利时,国家也需要适时的出台相关财税政策,对于快速发展且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或者是适当的降低税收的征收标准,使税收优惠的范围能够兼顾很多企业;对于发展较慢、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政府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从而使企业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三)完善企业内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国家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扩大范围的同时也要有针对的实行,税收优惠除了可以使整个企业的成本降低,还可以影响企业内部的员工收入。政府可以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资,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使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进行相应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员工的知识储备,使整体的工作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同时还可以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对于税收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还需完善
如果要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不仅需要企业自身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还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监督和协调。首先,政府应该使各企业内部财政部门相关人员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税收权力和义务,明确自己不仅有纳税的义务还有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其次政府可已通过相关宣传,使企业养成自觉主动纳税的习惯,降低企业出现税收风险的几率;最后还可以使企业在内部实行一些队友偷税、漏税人员的惩罚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况。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Internet 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技术已成为21 世纪人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改变了商业规则,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新经济时代的特征就是网络化、自动化、国际化。由互联网产生而带来的速度、效率和不确定性,使得工业社会建立的企业管理组织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新的环境。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鲁克认为:“世界的经济与技术正面临一个不连续的时代,在技术和经济政策上,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理论上,在统领和管理的知识上,将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年代。”社会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的思路,适应网络时代变化的企业组织要求反应迅速、沟通畅通、加强企业内外的协调和互动。
一、必须转变企业的经营观念
传统的经营观念是“产品是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来源,服务是帮助产品销售。”而在网络时代,必须转变为“产品是服务的平台,而服务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源泉。”企业借用产品创造服务,而服务成为创造利润的真正来源。例如, IBM 从1992 年起,在郭士纳的领导下,调整经营战略,关闭制造厂和办事处,主攻服务, 使“蓝色巨人”起死回生。现在,IBM 的服务部门的年产值达350 亿美元,占其总产值的40 %;赢利的50 %也来自服务部门。如今, IBM 以服务为主的经营模式已成为竞争对手的模仿对象。
二、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1. 缩短了生产商和消费者的距离,使交易双方面临的商业机会增大。互联网使企业在网上建立虚拟的市场,而这个市场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单一或具体的市场,而是直接面对全球的消费者,提供24 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同时,也面对来自全球竞争者的激烈竞争。
2. 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可定制的服务。在21 世纪,消费者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日益个性化的价值观念,虽然他们总体上倾向于和大众保持同质化产品或服务消费,但他们期望在送货、付款、功能和售后服务方面,企业能满足其个性化的需要,提供一对一的定制服务。
3. 精简、反应迅速的管理组织。信息化社会强调的是速度,产品更新换代快、消费者行为变化快、竞争对手反应敏捷、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因此,企业的组织设计要求精简、富有弹性和互动,极具效率并且高度自动化、网络化。
4. 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管理。企业营销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创造更新、更好的产品。市场营销管理的中心将以往重业务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的管理,营销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客户忠诚度。通过与客户在网上的相互交流创立一种全新的互动式的服务,企业可以随时掌握客户的满意程度,从而迅速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产品和相关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5. 产品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领域,数字化的经济模式使得产品生产不仅越来越多样化,而且越来越容易。由此而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技术的高度发展,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成本,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同质性很强的商品;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会加速产品的发明创造,使得一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产品多样化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性。工业化早期的产品寿命周期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今天,以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寿命周期已经缩短到了半年一个周期。围绕速度展开的竞争,又进一步催促着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
6. 为生产商提供可视化的供应链,减少库存以实施准时生产。当生产商、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电子化之后,市场的变动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反馈到生产商手中。同时电子化信息时代又加速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过程成为一种可跟踪的、可视化的过程。在这些条件下,生产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根据用户的需要生产其特定的产品,同时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其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情况,使零库存和准时生产成为可能。
7. 注重价值的企业文化。生活在21 世纪的人们,面对电脑和机器的时间可能会比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此时人们更渴望亲切、友情和关怀。企业要使员工有归属感,博得消费者的认同感,就必须思消费者所思,想消费者所想,企业文化中注入被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价值就会显得更为重要。在21 世纪,企业更需要目光远大,善于从小做起的企业价值观反映出大的社会价值,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是商品,还有企业关心未来社会成为社会大家庭中一员的企业文化。
例如思科系统公司(Cisco) 是新经济时代的IT 业界管理最优秀的公司,它对服务和网络界发生的变化有着及时全面的理解,有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它知道如何利用领先的产品技术迅速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反应。Cisco 公司的成功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准确的战略定位。Cis2co 公司战略定位是提供新经济基础设施的公司。Cisco 公司发展战略的远景就是基于In2ternet 正在改变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方式,来构建未来的Internet 。CEO 钱伯思的理念简单明了:我们要致力于改变人们工作、学习、娱乐和生活的方式。他相信将商务建立在互联网上是公司快速成长的动力。二是正确实施自己的战略目标。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它也是全球网络化企业的成功范例。在利用互联网深入分析市场、接近用户、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以获取竞争优势方面,Cisco 公司正在树立未来公司的典范。三是高效扁平的企业组织,良好的企业文化。Cisco 公司的企业组织与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以Web 为中心灵活变化的组织与文化,实现跨部门的团队运作。钱伯思认为,新时代新的市场竞争规则要求企业的组织建立应在变化之上、网络之上,而不是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组织;应组建以相互信赖为基础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一味强调自力更生。钱伯思相信团队的力量,相信无等级平等的企业文化对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钱伯思有一个经营理念:“使企业陷入困境有两大原因:一是远离客户,二是远离员工。”四是实施正确的购并策略。Cisco任何依次购并都要符合其收购原则: 不仅是为了加速增长、扩大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在于获得人才和技术。Cisco 衡量一次购并成功的标准是:首先是收购公司的员工续留率,其次是新产品的开发,最后才是投资回报率。
多年来,钱伯思一直坚持认为:不要收购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与自己大相径庭的公司,不要收购一个主要业务基础与自己相去甚远的公司。五是客户导向的决策链。Cisco 认为新经济下企业的重要竞争优势是塑造、培育与发展企业伙伴关系,使之成为像核心产品与服务同样重要的竞争优势。Cisco 认为伙伴关系是21世纪全球新竞争战略的关键。对于Cisco 来说“, 客户至上”绝对不是一句口号。不折不扣的客户至上,一切业务活动以客户为中心,使得客户工作、生活得更美好。利用互联网、利用企业管理流程、利用企业文化,Cisco 始终贯彻了这一点。正是从客户那里让Cisco 对服务和网络界发生的变化有了更快速全面的理解,知道如何利用领先的产品技术作出反应,始终领先对手,成为网络之王。六是要有一名卓越的领导者。钱伯思以GE 的领导者杰克韦尔奇为榜样,确定了经营原则:市场领先原则、速度简洁原则、自信原则、开放合作原则等,他带领Cisco 走向成功。
从以上分析和Cisco 成功的案例来看,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要实实在在地改善自身内部组织与管理,以实现企业的彻底更新与转型。
首先,必须确定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未来的商务运作模式。根据已确定的企业商务运作模式,以流程再造为主线,构造适合新经济时代要求的价值链。其次,对企业的组织进行中心设计,以实行网络时代的要求。第三,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第四,要建立注重社会价值的企业文化。第五,要塑造、培育与发展企业的伙伴关系。第六,要有一个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以更快地满足客户要求。
参考文献
1. 汤姆森斯迪克兰德. 战略管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科文出版有限公司,2001
2. 乔运生. 营销大变革. 销售与市场,2000(1)
关键词:美元;国际化;借鉴
中图分类号:F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5-0061-05
按照麦金农的说法,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被称为“世界美元本位”,因为从很多方面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美元既是重要的价值储藏手段,也是外汇市场的主要交易货币,在以外币标价的银行间跨国头寸中,美元占据绝对优势,在以外币标价的银行本国头寸中,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美元还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同时很多国家货币显性或隐性地钉住美元以及美元化现象客观上巩固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一、美元国际化进程
第一阶段:1914年一战爆发至1939年二战爆发前,美元逐渐成为强势货币。
一战使参战国受到重创,但美国远离战场,本土经济未遭破坏,而且还发了一笔战争财,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为打击英镑,扶植和加强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决定恢复金本位制。此时在黄金储备及确保货币稳定性方面,美国已具有绝对优势,其他国家都已无力恢复金本位制。美元一枝独秀,与黄金保持稳定的兑换关系,受到许多国家的青睐。20世纪30年代,一批国家聚集在美元周围,形成美元区。
但在这一时期,无论从实力还是时机上来说,美元独霸世界的条件都还不够成熟。而英镑虽已现颓势,但它在世界特别是在英镑区内仍具有相当影响。二战爆发前夕,英镑区规模扩展到最大程度,不仅包括英联邦国家,还包括葡萄牙、芬兰等许多欧洲国家,以及埃及、日本、泰国和阿根廷等非欧洲国家。
第二阶段:1939年二战爆发至1945年二战结束,美元进一步挤压英镑。
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主要国家力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德国、意大利、日本遭到毁灭性打击,英国、法国受到重创。相比之下,美国凭借《租借法案》为盟国提供军火而再次发了一笔战争财。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为美元霸权的建立创造了必要条件。
1943年,美英两国政府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了新的国际货币秩序,分别提出“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美国最终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而胜出,英国被迫接受“怀特计划”。
1944年7月,44个国家代表在美国新罕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一致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定书》及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国际复兴和开发银行(即后来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际上控制在美国手中。《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原则和运行机制。“双挂钩”机制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达成,标志着美元初步获得了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
第三阶段:1945年二战结束至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确立主导地位,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二战后,美国继续借助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利益。其中,建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重要的一步。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消除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目的是大量输出美国商品,抢占国际市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在世界贸易中,美元作为唯一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重要性无以伦比。因此,美国凭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构筑起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多边经济体制,也夯实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同时,美国趁战后其他西方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不断打击自己的竞争对手,为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扫清障碍。美国趁战后英国经济濒于崩溃、亟需援助之机,以英国必须承认美元的霸主地位等条件为前提,向英国提供巨额贷款。1946年7月开始生效的贷款协定中,美国一次性给予英国37.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但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主要包括:贷款以英国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先决条件,也就是要求英国必须承认美国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领导权和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要求英国对美国在贸易上实行无差别待遇;英国应在贷款生效一年后取消英镑区的外汇管制,允许英镑区各国实现英镑与美元的自由兑换。虽然英国并没有完全实施这些条款,英镑最终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但在这场争夺中,英国元气大伤,英镑的国际地位进一步被削弱。为加强美元的地位,美国还迫使英镑大幅度贬值,以进一步削弱英镑的地位。
此外,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政策。在经济上,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马歇尔计划”,在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贷款和援助,竭力对它们进行经济渗透和控制。1947-1949年,仅接受“马歇尔计划”和参与“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十几个西欧国家,对美国的贸易赤字就高达116亿美元。这些国家需要大量的美元来填补赤字,而又得不到足够的美元,从而造成了普遍的“美元荒”。“美元荒”一直持续到1958年西欧国家经济基本复苏。在“美元荒”阶段,美元是唯一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名副其实地成为美元本位体系,“美元荒”是美元完全确立世界货币霸主地位的标志。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美元危机频频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美元霸权由盛相对转衰。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盛极而衰的表现是美元危机频频爆发,衰落的标志是该体系的最终瓦解。美元霸权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实力持续减弱和国际经济地位下降,直接原因是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恶化。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矛盾是不容忽视的制度因素。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美国就必须以逆差形式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清偿力,同时还要保持美元的信用,维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形式提供美元,也就是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然而国际收支长期逆差,普遍的“美元灾”引发美元危机,美元就必须贬值而不能按官价兑换黄金。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这种两难处境,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造成国际收支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美国在二战后实行的扩张性政策,不但没有克服经济危机,反而使危机加重,而且还引起了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美国在二战后的28年内有19年存在财政赤字,累计超过1500亿美元。财政赤字引起
经常性的通货膨胀,使美元的国内购买力在1944-1973年内下降了45%。经济危机、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并发,使美国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大大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实力,也动摇了美元霸权的经济基础。1960年10月,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意味着二战后建立的美元霸权开始动摇。此后,美元危机频频爆发。迫于形势,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支柱坍崩。到1973年3月,主要国家货币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均已倒塌,二战后实行了近30年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美元的霸权地位遭到极大削弱。
第五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美元霸权得到调整并重振。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由于美国经济政策调整、国际协调加强以及国际货币制度惯性等因素,美元地位开始恢复。进入90年代,美元霸权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
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的《牙买加协定》正式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牙买加体系的新阶段。牙买加体系抛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制度,规定将“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从而削弱了美元及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但是,《牙买加协定》是在保留和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前提下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种改革,不是完全摒弃布雷顿森林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是由“美元一黄金本位制”过渡到“美元本位制”。美元的国际地位虽然已明显削弱,但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尽管在牙买加体系初期,美元在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并在1990年降至历史最低点,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元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又呈回升之势,逐渐恢复到国际储备的2/3左右。
尽管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日本、德国和一批新兴国家成长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但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具有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实力和影响力。美国既是制造业大国,又是资源大国和农业大国,而且在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具有无可争议的世界领先水平,加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抓住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和“新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美国经济的转机,也是美元地位的转机。首先,美国经济在90年代出现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使得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元地位的回升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美国通胀降至多年来低点,财政赤字状况改善甚至出现赢余,使人们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增强,也间接增强了美元地位。第三,美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较为开放,国内市场规模和成熟程度都堪称世界第一,金融市场完善和发达程度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取代的,这进一步提升了美元的国际地位。综合来看,当今美元霸权依然拥有领先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美元的国际地位依然稳固。
二、影响美元国际化的因素分析
1、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是美元国际化的基础。
一国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货币的国际地位。纵观美国经济霸权和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发展史,二者虽然在不同阶段的强弱表现并不完全同步,但在发展趋势上基本一致,表明美国经济实力对美元国际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见表1)。
一战之前,美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但经济实力以及美元离称霸世界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美国迅速崛起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国。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美元也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国际经济地位开始经历重要转变,经济霸权逐渐衰弱,美元霸权也随之衰落。60年代美国政府竭力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另外迅速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使美国经济在1961-1969年期间出现持续繁荣。然而在这一时期,其他国家发展更快(见表2)。1960年,苏联已是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霸权受到了威胁。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1991-2001年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4%,高于日本的1.1%和欧盟的2.0%;失业率从扩张期开始时的7%以上降至3.9%,通胀率降至3%以下,均为30年来最低水平,实现了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同时,竞争对手实力的削弱衬托了美国的经济地位。欧洲经济受制于结构性问题,长期处于低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困境。两德统一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德国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失去的10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大部分国家以沉重打击,提高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力,增强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当前,美国经济周期并没有消失,经济的持续繁荣留下了“后遗症”,但经济波动幅度明显减小。从技术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增长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来看,美国仍然较欧洲和日本有更大优势,美国经济前景相对较好。总体来看,在今后一个时期,美国仍可能保持乃至增强在西方经济中的领先地位,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明显改变。
2、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完善的监管体制是美元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美国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健全的基础设施、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以及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能够给世界投资者提供最广泛和安全的选择,这为美元国际货币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坚强支持。美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吸引了众多国家和投资者持有美元资产。
3、美元化既是美元国际化的推动力量,又是美元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从广义上讲,美元化是指一种或若干种外国货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国内的金融中介,担当交换媒介、记账单位或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
美元化与美元国际化之间是相互推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观察美元国际化的过程,发现美元实际是借助两次世界大战瞬间成长起来的。一战前夕,美国市场兴起,成为当时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和项目投资源。一战的爆发使参战国政局动荡,引起投资者对本国经济信心动摇,因而将目光转向美国,使美国获得源源不断的急需资金,美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在二战中,美国虽然参与战争,但是经济的强势使它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并乘机占领了广大的国际市场。经历两次战争的美国,积累了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将原先居于霸主地位的英国远远甩在身后,成为世界的新霸主。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
国家输出资金,帮助它们实现经济复兴。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更是强化了美元“一币独大”的地位,美元化的表现也越来越深入。从美元的经验来看,伴随着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确立,美元化现象开始产生,最初也许只发生在国际支付手段的美元化方面。当美元化不断发展,不再局限于国际支付,价值储藏手段上的美元化越来越突出,美元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得到强化。总体而言,美元首先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出现在国际货币舞台上,此后美元化为其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推力量,同时美元化也因美元国际化的发展而更加普遍。因此,美元化与美元国际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通过美元化,不断提高和巩固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4、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也助推了美元国际化。
战后美国对外援助使其他国家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依附于美国,美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战后,各资本主义大国都忙于恢复经济,国内物资和食品紧缺,外汇资金乏,普遍闹“美元荒”,处处需要美元和美援。1947年3月,杜鲁门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作了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演说,要求国会批准给予希、土几亿美元的援助。继杜鲁门之后,美国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提出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4月到1951年底,美国向欧洲提供了110亿美元以上的援助,1951年以后到1953年,欧洲又接受了26亿美元援助。
对日本,1949年美国为其制定了经济复兴的“道奇路线”,在“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名义下,向日本提供了大量贷款和援助,同时迫使日本在经济上对美国开放,为美国控制日本打下了基础。
5、其他国际货币的相对较弱为美元国际化提供了空间。
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也是美国经济称霸世界、英国经济逐步衰落的过程,英镑的衰落为美元的崛起提供了契机。一战不仅使英国失去海上霸权地位,使赖以支撑英镑体系的国际分工格局改变,也使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沉重力,击,英镑的国际地位大为削弱,而美元的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二战后,英国的综合国力受到极大削弱,经济发展缓慢,通胀和失业并发。美国的经济和军事优势以及国际政治影响都已远远超过英国,美元也理所当然地取代英镑而成为主要国际货币。虽然目前美元霸权有所衰弱,欧元、日元逐步兴起,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依然无可比拟,其地位不会轻易被动摇。
6、坚挺的汇率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和表现。
美元汇率在其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走势,与其国际地位基本呈正相关关系。美元大幅升值阶段正是美元国际地位提高和确立的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后期,美元国际地位有所下降,相应地其汇率也趋于疲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汇率波动加大,美元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滑。
三、美元国际化对中国的借鉴
(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
一国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根据Frankel的研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如果一个大国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一个百分点,其货币在中央银行储备中的比重将增加1.33%;按照实际汇率计算,如果一个大国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一个百分点,其货币在中央银行储备中的比重将增加0.55%。战后,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地位决定了国际经济对美元的需求,以美元作为计价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和其崩溃后,没有制度来确定美元的国际货币角色,但美元能够满足多方面经济需要的特性是一个无形的制度安排。美元能够成为被钉住货币,有的国家实行美元化,都说明美元承担了类似世界公共物品的角色,它能满足更广泛的官方和私人的需求。因此,美元国际化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重要性的体现,广而言之,一国货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是建立在该国经济实力基础上的。
(二)发达的金融市场与规范的监管体制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成熟、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必要条件。发达的金融市场除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以外,还要有一整套规范的监管体制来提供制度保障,包括分工明确的金融监管机构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提供完全的金融环境,以及合理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来为金融体系提供运作规则。
(三)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公信力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中央银行必须抵制实际经济部门尤其是出口部门要求货币贬值以出售更多产品的压力。如果想要让其他国家的居民和企业对其货币价值有信心,该国货币的汇率波动性不能太大,尤其是不能够让公众对未来有通货膨胀的预期,这需要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制定的货币政策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四)对外援助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国通过对外援助,可以使本国商品流向受援助国,缓解商品过剩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同时,为他国提供对外援助资金,扩大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对外援助不是单方面提供援助,而是伴随着很多经济和政治条件,使接受援助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依附于提供援助国,这有利于增强提供援助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其货币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增长;研究
中图分类号: F712 文献标识码: A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此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飞跃和发展,而这些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际贸易的投入、进步与成功。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国际对外贸易情况极大地推动了该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立足于全球化得经济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也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随着经济结构来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基于现在已经形成的发展模式来做出相应的更好的调整,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由经验得到,一个国家的对外国际贸易都是以小范围或者大范围的地区对外经济贸易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在技术、资源、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增加其区域竞争力。伴随着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状况也愈见攀升,通过对外贸易的作用机制,更快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学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当下新的经济市场下,国际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也有了新的相互关系。
首先,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某个地区的自身发展情况特别是经济情况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极大地依赖于这个地区的对外国际贸易状况的,国际贸易能够改变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用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例如,资源配置的最大化、人力资源的丰富、高科技的投放等。使那个地区在降低各方面生产成本时,还可以兼顾同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都是通过对外国际贸易的经济规模的广泛扩大。另外,若能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创立新型的开放企业管理制度,最优化产业结构,兼顾国际贸易,就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更快地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其次,区域经济也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反作用于国际对外贸易。区域同大体的国家一样,其对外国际贸易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政策的有力制约,好比如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有着更为开放的国家地区经济政策,外贸政策及其他原因,很大程度上促进及保持着这些地区经济的较快发展,也更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对外贸易更为发达。由此可以说,国际贸易推动了东部沿海的人均收入和地区总收入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很大地初级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区经济得以保持较快较高的增长速度。
二、 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两面性的。
一方面,国际贸易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自从改革开放后至今,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发展较快,直至目前已经跃居与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行列,在发展对外国际贸易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国际贸易促进了我国各个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优化的技术和设备,甚至是人才,同时带动相关企业管理技能及体制的创新发展,我国拥有着广袤的国际市场以及本土市场,对外贸易较大地促进了我国产品的结构优化,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另外,都知道国际对外贸易分为两个大的层面:出口贸易及进口贸易。从出口贸易方面来说,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它即可以引进其他国家的优良技术和设备,并对它们进行改进,利于促进产业技术的进步,也可以刺激地区的产业投资投放,增加资本的积累,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得以获取更大地经济利益,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由此保持该地区经济更快更稳的发展。同样地,进口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进口贸易加速了低效率企业更快地没出市场,体现和实现竞争的超越特性,从进口通道引进了国外先进科学技术、资金、人才及设备设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能够节约我国部分科学及市场研发的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进口贸易刺激了市场新的需求,促进了国内自身新产品的投入及研发,开拓了更为广袤的市场。
还是拿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吧,该地区对于国际贸易的依存度较高,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外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鞭策作用。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国际贸易也不断扩大其规模,使得其区域经济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带动其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快速升级优化,大大提高人均劳动收入水平。其次,从产业主体结构及国际对外贸易方式上看,该地区中小企业中的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它们都是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为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培养了优秀的技术工人及人才,输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机制,大大推动区域产业调整,扩大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外及国内的市场份额,加大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更好更快地发展区域经济。
由此可以看到,合理的贸易发展战略措施及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得以带动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国际贸易使得推动区域发展的经济要素变成现实地生产力,提高了要素配置的效率,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国际贸易促进着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积累,提高了发展效率,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也能够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国际贸易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势必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产生消极的影响。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其在世界经济市场上的地位悬殊。我国在区域经济对外贸易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例如部分发达国家工业技术为主的出口贸易造成发展中国家地区环境的恶化及资源的枯竭,最终影响地区发展。目前看来,消极影响还未引起很大程度上的重视,但也应该有所警觉了。
总的来说,现在国际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增长是十分重要且极具关联的,应重视对外的国际贸易发展。
三、国际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
在现今新的经济市场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促进。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市场和国内市场经济,新的贸易壁垒突显了对外国际贸易对于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按这个情况下,如果想要持续取得国际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对于当前的部分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而且要及时,从而应对新市场的考验。如今,国际贸易对于产品的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区域经济当然也有了更严格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说,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是势在必行的。它要随着对外贸易政策及贸易壁垒的不断调整老优化区域经济的自身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给是的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在新经济在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远。
1、动态利益市场分析
国际贸易的利益可以分为静态利益与动态利益。所谓静态利益就是指开展贸易以后,在这种利益的趋势下都可以获得经济发展,表现形式主要是资源总量的数量不断增加;动态利益就是指自从开展贸易以后,对贸易双方都会产生经济和社会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二者的侧重点不同,静态利益主要是侧重于主要是指通过贸易所产生的消费方面的好处,这种益处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增长的,而动态利益的范围比较广,是指通过贸易的作用而作用于社会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果将静态利益拟定成为直接的贸易利益,那么动态利益就是指贸易的带动作用,而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带来利益。
2、改善投资结构、优化经济结构
一个国家和地区往往会受到出口产品的惯性应道,所以通过改变资本的投资结构会对产业的资本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增加出口效益,这样就会获得比较广阔的产业领域,进而优化社会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尤其是对自身比较有优势的产业领域和生产水平有很重要的提升作用。
3、扩大市场
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出口增加就会需要很大的市场,市场的扩大,就会对规模经济效益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所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不断的扩大国际市场,可以使商品获得更大的市场容量,在这种优势的条件下,必然有利于社会和企业进一步扩展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在区域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不可撼动的地位,我国在发展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到其消极影响。通过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张可以直接带动外资的不断加入,在外资的作用下可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样就能够不断的提升区域自身的经济实力。国际贸易极大地促进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要依据不同的市场经济来调整经济结构,健全外贸政策,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的国际贸易大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使得国际贸易真真正正地为区域经济服务,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德章;朱艳丽;现代流通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