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主管相关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2012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申请表》一式2份;
3、本人近6个月小二寸免冠彩色照片3张;
4、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报名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同时具备下列相应条件,凡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按照《护士条例》,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并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包括2009年在校毕业生),可报名参加护理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1、获得省级以上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学历;
2、获得省级以上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护理、助产专业专科学历;
3、获得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护理、助产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考生的报名资格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核,考试合格者由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给考试成绩合格证明,作为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有效证明。
有关说明:
1、报名人员必须在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内从事护理技术专业工作的人员或符合条件,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包括2013年在校毕业生);
2、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学历;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取得上述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年限计算截止2013年12月31日。所学专业须与报考专业对口(或相近),例如学药学类专业的,只可报考药学类资格,不可报考护理类资格,如此类推;
3、具有护理、助产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的人员,参加全部4个科目考试合格者,可取得护理初级(士)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具有护理、助产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取得考试成绩合格证明,并达到《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年限的,可直接聘任护师专业技术职务;
4、《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目录》中部分专业系主亚专业,主亚专业在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等科目考试中使用共用试卷;具体可见“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有关情况的说明”中的附件;
【关键词】 血液标本; 采集; 护理缺陷; 改进措施
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标本检查是临床最常用和较重要的项目之一,它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都提供了科学依据[1]。而护士作为血液标本的采集者,正确的采集方法、时间、技术尤为重要。通过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发生的98例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认真思考,研究分析原因,制定提出了具体的护理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开放病床200张,设护理单元8个。全院护士6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5名,护士45名。学历:本科3名,占4.41%;大专20名,占29.41%;中专45名,占66.18%。年龄分布:20~25岁32名,占47.06%;25~30岁18名,占26.47%;30~35岁10名,占14.71%;35~40岁6名,占8.82%;40岁以上2名,占2.94%。
2 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730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其中血清5156份、血浆1780份、全血364份,其中不合格标本98份,占总标本的1.34%。
3 护理缺陷情况
2011年1月-2012年月1月本院共统计上报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护理缺陷98例,占采血例数的1.34%。
3.1 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的护理缺陷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未按采血要求选择试管12例,占12.25%;在输液输血部位采血8例,占8.16%;采集标本实际不适合7例,占7.14%;采血量不准确16例,占16.33%;特殊标本采集失误5例,占5.10%;未及时送检7例,占7.14%;错贴试管标签11例,占11.22%;漏贴试管标签10例,占10.21%;标本溶血10例,占10.21%;标本凝固9例,占9.18%;未严格查对,误采患者血3例,占3.06%。
3.2 不同工作年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20~25岁48名,占48.98%;25~30岁26名,占26.53%;30~35岁16名,占16.33%;35~40岁5名,占5.10%;40~45岁2名,占2.04%;45岁以上1名,占1.02%。
3.3 不同工作时段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发生护理缺陷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0:00~8:00时段58例,占59.18%;8:00~12:00时段28例,占28.57%;12:00~18:00时段7例,占7.14%;18:00~24:00时段5例,占5.11%。
4 护理缺陷原因
4.1 基础操作不规范,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不强 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职业,每一个操作环节均有可能引起各种各样的潜在的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工作制度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减少和杜绝护理缺陷和差错发生的重要手段。有些护士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不强,在采集血液标本时,为了省时省力,忽略了操作细节,违犯操作流程,引起标本溶血、凝固,占19.39%。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特别是有个别老护士因工作时间长,思想上麻痹大意,定势心理的作用,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本组有21例是漏贴和错贴标签,3例是错采患者血,占24.49%。
4.2 护士相关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欠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科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未及时在全院开展,临床科室护士对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较少,配合不当,导致选择的试管、采血量等不符合检验要求。特别是一些低年资护士缺乏相关专科临床经验,对一些特殊的不常见的血液标本缺乏认识,只是凭主观印象采集,导致1例血培养标本被污染;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凝固(因为肿瘤因子的作用,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需要在采血前一天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有2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采血量不够(平常患者采集量是5 mL,但这类患者采集量为10~15 mL)。一些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血清采集量不够应该为4 mL(普通患者为3 mL);患者在采集的前一天进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或者饮酒,造成患者的血脂及某些血清酶升高等,尤其发生在20~25岁的护士中,占48.98%。共有43例护理缺陷因专业理论知识缺乏,造成在输液部位采血、采集时间不适合、采血量不准确、未按采血要求选择试管,占43.88%。特殊病例采集缺陷占5.10%。
4.3 影响护理缺陷发生的管理因素
4.3.1 单位时间内工作量大 本组59.18%的血液标本采集缺陷发生在大夜班一人值班的0:00~8:00时段,主要因为夜班护士除接收和抢救新入院患者外,还必须完成病区患者测体温、计算出入量、书写护理记录和交班记录等常规护理工作,再加之采血较为集中,忙中容易出错;28.57%发生于治疗、基础护理、新旧患者出入交替等工作高峰时段的8:00~12:00,因为工作繁忙、紧张而简化工作流程所致。护士职业倦怠是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等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工作量大,工作紧张是其主要影响原因[2]。
4.3.2 护士严重缺编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护理事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日益递增,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仪器的使用,节假日、婚假、产假、事病假,加之高年资、高职称护理人员流失,医护、床护比例失调,使临床一线护士人数日益减少,特别是高年资,高职称的带教老师尤为稀缺[3-4]。基于经济效益考虑,医院大量招聘护士,这部分护士普遍学历较低,专业知识欠缺,人员流动性强,再加之工资福利待遇低,她们的工作热情较正式护士差。因此,基础护理的整体质量偏低,护理缺陷发生率高[5]。
4.4 影响护理缺陷发生的情绪因素
4.4.1 周围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不和 家庭关系不和,护士情感受挫,往往导致情绪波动或失控,反应迟钝,身体内部活动不协调,判断力下降,极易发生差错和失职行为。患者的挑剔、同事关系的紧张、上下级关系紧张,表现为工作出现抵触情绪,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表现为工作厌倦,缺乏工作热情,也为护理缺陷的发生埋下隐患。
4.4.2 来人访视 因医院工作的特殊性,有亲友前来探访或者看病,再加之人员繁杂噪音大,这些意外信息导致护士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急躁,急于完成手头工作而简化工作程序,或者延误了送检时机。
4.4.3 过度疲劳或身体不适 本院长期存在各科室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导致护士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长期超负荷工作,工作状态差,出现工作倦怠、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造成护理缺陷的发生[6]。特别是频繁的夜班让护士长期睡眠不足,特别是一些低年资护士更是夜班、轮班频繁,生活无规律,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护理缺陷发生率增加[7]。
5 改进护理措施
5.1 积极应对各种护理缺陷,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护理缺陷发生后,当班护士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补救措施,及时报告科护士长,并做好家属和患者的解释工作,真诚地向患者道歉,承认自己工作的失误,取得他们的谅解。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8]。与检验科做好协调工作,如涉及到重收费用的项目,则由科室和检验科协商解决、承担,不能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98例护理缺陷经过解决未造成不良后果。
5.2 完善和健全血液标本采集工作流程 通过对采血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分析、对比查找出原因,制定出一系列严格、有序的操作规程。如主班护士核对送检单,根据检验项目选择试管并贴好标签,标明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和送检日期;由责任护士核对无误后向患者的解释采血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中班护士再次核对;夜班护士采血时再次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最后,由主班护士查对无误后及时送检。当护理缺陷发生时要及时组织人员查找原因,登记在册,做好督导,讨论改进意见,跟踪调查落实情况,避免和杜绝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的发生。
5.3 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人员要做到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对人员配置做出相应调整。如实行双中班、双夜班、帮班制,减少因工作忙乱而发生护理缺陷;资历浅的护士和资历深的护师搭配排班,新护士和转科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帮带,避免因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缺乏的低年资护士单独上班时技术性差错的发生;加强病区管理,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做好冬天保暖和夏天防暑降温工作,控制探视,保持病区安静整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安排或调整某些护理人员的工作科室,排除对护理人员的外来干扰和情绪干扰;重视培养她们的慎独精神,增强其工作责任心。通过改善临床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针对工作能力、工作量、重要性,制定不同岗位绩效工资制。激发年轻、招聘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强她们的工作稳定性。尽量减少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调离护理岗位,保证一线护士数量和质量。建立和完善后勤支持保障系统,洗衣房、供应室、药房等工作交给护工,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以便她们把精力更好的放在基础护理操作中来。
5.4 做好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护理部要做好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新开展的业务进行按需施教,选派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新业务新技术;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和不常见的检验项目请相关科室专家做专题讲座;把各项检验项目所用试管、采血量、注意事项等做成提示标识张贴在醒目处,便于护士查看和核对[9]。检验科也可以根据本科室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制订相关资料下发至科室,由科室组织人员进行学习[10]。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全院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
5.5 强化训练,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伴随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学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辅助检查更多、更先进,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提供科学的依据[1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护士的职业要求也不仅限于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法律、伦理、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知识。护理部要注意培养护士注意力的专一性,它是保证护理工作不出差错的重要环节。教护士学会角色的转变,抓好适应性,使自己的情绪与工作状态相适应[12]。在医疗环境日益恶劣的当代,应加强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因为良好的沟通不但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也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13]。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建立了一个学习型的护理团队。
6 小结
总之,通过采取一系列改进防范措施,使全院护士整体业务水平都得到一个质的飞跃。2012年2月-7月,全院上报护理缺陷16起,比2011年同期减少33起,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为67.3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全院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0-391.
[2]骆宏.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3.
[3]王玲.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相关因素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1,7(1):75.
[4]哈罗德.J.利维特.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87.
[5]王垒.组织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75.
[6]周颖清.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46-161.
[7]俞立农,宋永浩.079护士睡眠不足对急诊夜班影响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4):166-167.
[8]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静脉输液引发纠纷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3,3(2):31-33.
[9]陈运英.浅析护理人员防范护患纠纷的对策[J].医学文选,2005,34(3):409.
[10]段秀卿.浅谈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J].护理研究,2003,17(12):726-727.
[11]张鸿波.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差错[J].实用护理研究,1999,15(1):17-18.
[12]丁敏.医院护理文化建设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853.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中职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根据2008年《护士条列》、《护士职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精神,护士岗位实习准入制度,护士必须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执业注册,考试时间也从学生毕业一年后的5月,改为毕业当年的5月,这一时间的调整,也就意味着考生是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而护考合格率也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贵州省属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我校虽地处省会贵阳,但学生80%来源于农村,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少数民族,学生因为文化底子差、学习能力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等诸多原因,导致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遇到较大困难,三年来全校护士执业考试的合格率也偏低,现将2009年-2011年西南地区中职护生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情况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1 三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情况分析,见表1
表1 2009年-2011年我校护考成绩汇总
年份 考生人数 合格人数 合格率
2009年 465 185 39.5 %
2010年 507 310 61%
2011年 823 421 50.9%
1.1 考试时间、考试科目的改革
1.1.1 2009年的考试时间为2006级学生毕业一年后的5月,考试科目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因学生已经毕业离校,学校没有对2006级学生组织统一培训,所以合格率较低。
1.1.2 2010年考试时间更改为 学生毕业当年5月,考试科目仍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学校为了应对护考,提高合格率。学校精心组织了考前统一培训及5次模拟考试。当年(2007级学生)合格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达到:61%。
1.1.3 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 学校为应对这一重大改革,学校对2008级学生组织了2个半月的封闭培训和模拟考试,由于考试难度的增加,当年(2008级学生)合格率下滑至50.9%。2 考试内容、题型的改革
考试涉及的知识模块主要包括:
2.1 护理工作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 解剖、生理、病理与病理生理、药理、心理、免疫、医学微生物和寄生虫、营养、预防医学等知识。
2.2 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是考试的主要部分。
2.3 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包括 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知识。
2.4 考试题型 采用A1、A2、A3/A4型试题,全部为选择题。比例分别为:专业实务 A1 34.6% ,A2 52.6% ,A3 10.5% ,A4 2.3%, 实践能力 A1 28.1%, A2 65.0%, A3 6.6% ,A4 6.6%,较2011年相比A3、A4型题(案例分析题)比例有所减少。3 护考合格率较低原因分析
3.1 学校大幅度扩招,生源质量下降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政策,我校2006年开始扩招,2006年入校新生人数较2005年相比增加较多,由于担心完不成招生任务,学校从上半年即开始招生工作,对报名入学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同时,因为国家对贫困生还有相应的资助政策,导致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学校,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学生为失学二、三年的往届生,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的起点高低有别,成绩参差不齐,生源质量明显下降。
3.2 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 、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较差 由于对入校新生不设门槛,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在初中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个别的同学无法读懂题目的意思;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并不当,对知识的理解采用死记硬背的笨办法,同样一个考点,只要变换问题的方式,就可能无法正确回答问题,在模拟考试中,如果出现同学们见过的、做过的原题,合格率就会很高,但没有做过或见过的考题,合格率就会非常低,成绩的两级分化,非常明显。
3.3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我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可达到95%左右,较好的就业率吸引了很多家长,我校近十年来,招生形势较好,新生报名每年几乎都是爆满的现象,但是相当一部份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明确的,对家长的选择采取盲从的态度。甚至有个别的学生对护理专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抱着勉强应付的消极态度。
3.4 课堂教学与护考联系不够紧密 我校在2010年以前,课堂教学只是依照课本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播,教师对护考大纲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和研究;考试的出题形式,也没有贴近护考题型,导致教学与护考的脱节。4 对 策
4.1 强调护考对护理教育的导向作用 2012年护考大纲较2011年比较,主要有以下改动,对护理专业的导向作用,显得尤为突出,随着护考难度的增加,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促进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和护考接轨,帮助同学们顺利通过护考,力争以低水平入口的基础,创造高水平的出口。
4.2 提前进行护考培训 我校把护考培训的时间提前到临床实习中期,于 11月左右开始考前培训,今年我校根据2012年护考大纲选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护考辅导用书、同步练习,同时开通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网上学习平台,为每个同学建立帐户,同学们每周返校一次,集中收看护考辅导教学视频,同时要求同学们在实习期间按时完成同步练习。到第二年的2月底,全部完成系统精讲课程。
4.3 将毕业考试与护考接轨 把毕业考试与护考接轨,是我校近两年来的为适应护考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的5次模拟考试的平均成绩即作为学生毕业考试成绩。模拟考试从试卷选择、题型、考场安排、答题方式、阅卷方式等均按照护考大纲要求做了精心安排,每次考试完毕,安排资深专业教师给同学们进行针对性答疑。大量做题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能达到熟悉考试模式及模拟实战的目的。
4.4 加强管理 中职学生文化底子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差、学习的自觉性差是一个普遍现象,为了帮助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学校从主管校长到教务科长到班主任均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统一思想,把要求落实到每个班主任身上,由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和课堂视频教学的监督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达到一对一的监督,也能及时帮助学校和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护考复习的各种情况。
4.5 改革教学模式 我校为应对护考把教学模式更改为:1.5年(课堂教学)+1年(临床实习)+0.5年(护考培训),0.5年的护考培训比原来的培训时间增加了一倍的时间,学生们在护考前半年开始护考培训,既促进了实习阶段知识的巩固,也为同学们的复习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4.6 强调课堂教学和护考的接轨 课堂教学是为日后护考奠定基础的,所以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护考合格率。我校尝试将护考大纲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要求临床专业课老师熟读护考大纲,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护考考点作为重点加以讲解,同时结合护考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倡多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从临床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首要目标。
4.7 改革考试形式 为了应对护考,我校于2010年开始将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的考核方式与护考接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阅卷方式均采用护考模式,试用一年来,感觉其发挥了较好的模拟实战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学习困难大,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帮助这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护考,整体提高护考合格率,顺利毕业、服务社会,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及努力方向,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力争以低水平入口的基础,创造高水平的出口,为中西部落后地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分层培训;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11-02
我院于2012年10月,新建的700多平米的消毒供应中心投入使用,科室成员由5个增加至14人,新成员的加入为消毒供应中心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也带来了困难;分层培训成为了我科的重点。
按照卫生部对消毒供应室三个规范的要求,运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技术,尝试对科室人员进行分层培训,经过一年来的追踪观察,结果:科室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各班次的职责、工作流程、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进行严密的工作,使供应室在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就我科如何进行人员分层培训总结如下:
1 分层方法
本院消毒供应室共有员工14人,护理人员9人( 主管护师4人, 护士5人),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6岁;消毒员5人,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岁。
1.1 培训层次设置:按护理人员在院工作时间的长短、职称和工作能力。将人员分为3个层级,中级职称、工作5年以上的为A级,初级职称工作1― 5年的为B级,1年以下的护士及消毒员为C级。
1.2 各层级培训的计划和目标
1.2.1 C级人员:
3个月内完成院内的岗前培训及考核;包括爱岗敬业、护士素质、慎独精神、各项制度、院感的相关知识、标准预防、手卫生、服务礼仪及消防安全等知识的培训。
完成科室各班次的轮转学习,要求熟知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及考核。
1.2.2 B级人员:要求熟知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的知识和技能;相关清洗、消毒、灭菌、监测等设备的操作规程;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对C级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鼓励参加护理专业的夜大学习、护理高等教育自学、网络大学学习,并在省级护理杂志上发表相关专业文章;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及考核。
1.2.3 A级人员:培训护理教学、管理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及技能,了解本专业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的动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业务;培训各工作环节的质量监测;参与科室管理,协助护士长共同制定质量评分标准;负责质量监督、质量追溯以及日常环节质量检查的落实;胜任本专业授课与带教工作;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对B、C级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2 培训的内容及方法
2.1 培训内容: 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行业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各项监测、院感的相关知识、标准预防、手卫生、服务礼仪及消防安全等知识的培训。
2.2 培训方法
2.2.1科内培训:定位培训,针对1年以下的护士,内容包括各项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流程、专科操作及专科理论,由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培训。集中培训:针对每月科室的培训计划进行分解成每周学习的内容,每周1次,培训对象为科室所有人员,内容包括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行业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服务礼仪、标准预防、消防安全、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进行培训。提问式培训,利用每日晨会,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讨论,统一规范后再次进行培训。
2.2.2继续教育(1)医院培训:每月2次,全科人员每人每年至少完成10次(2)参加会议:护士长、人员每年一次。
3 结果
4 讨论
4.1 通过对全科人员职业素质的培训,科室上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树立了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1]。全体工作人员贯彻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标准,以临床需要为导向,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宗旨”;实现了建立一个积极向上、规范、创新的中心供应室的工作目标。[2]
4.2 通过制定规范培训计划和内容,建立了适用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作业指导书;健全和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操作规程、质量监测、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标准。
4.3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培训,让人人参与培训,将培训和工作相结合,在工作中检查培训效果;通过规范化培训掌握了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了责任心,从思想上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危害性和管理、控制的必要性,提高了科室工作、服务质量,服务模式有了较大改变,一切以临床为中心,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下收下送,每月定期下发满意度调查表,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质量,临床满意度达到94%,建立了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
总之,分层培训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层次分明,质量有保证。为工作人员创造了更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产科病房 人性化护理
开展人性化护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创优质服务,是当前我国医院改革的主旋律[1]。我院产科病房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于2005年8月开始实行人性化护理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
树立理念是人性化服务实施的关键。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和人格,重视产妇的心理感受及心理需求[2]。通过护理人员热情、关心、体贴的言行与患者进行开放式沟通,使产妇在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从而主动接受护理人员带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从而达到最佳护理的目的。
2 创造人性化环境
我院将“人性化”理念放在首要位置。产科所有的诊室、病室都进行了全新装修,创造了安静、温馨、舒适及方便的住院环境,使产妇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心理;对新生儿施行抚触、游泳,产妇施行健康形体功能恢复等一系列孕婴新举措,全方位体现了人性化关怀,使孕产妇对医院产生安全感和满足感;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孕产妇及家属对健康知识和育儿知识的需求,促使其掌握更多的自护能力和健康知识、育婴技巧,帮助其尽快完成角色的转变,增加产妇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预防产后抑郁[3]。
3 规范护理服务程序
3.1产前开办孕妇学校 每月开办3~4期的孕妇知识讲座,对来我院进行产前保健的孕妇组织学习,课后参观病房产房,了解病房产房的布局设施以及服务项目,使她们在产前既接受了孕产期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又感受到了人性化的关怀,增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3.2做好入院介绍 告知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的姓名,介绍环境、住院须知等,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消除产妇对陌生环境的紧张、焦虑感,使产妇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3.3实行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模式 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即由1名经验丰富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富有爱心的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给予孕妇生理上的关怀、心理上的支持和分娩指导。助产士与孕妇良好的沟通,能使孕妇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缩短了产程,减少了产后出血量,降低了剖宫产率。全程陪产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满意度,体现了人文关怀,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保障母婴健康的有效措施。
3.4精神安慰 产妇的精神状态影响着宫缩和产程进展。特别是初产妇,由于产程较长,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急躁情绪。助产人员应安慰产妇并耐心讲解分娩是生理过程,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调动产妇的积极性,使其与助产人员密切合作,以便顺利分娩。
3.5开展无痛分娩 根据产妇的需求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术分娩,减轻产妇的疼痛。
3.6住院期间每周开办1次产妇及家属座谈会,广泛征集意见,及时改进,同时进行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知识及母婴安全宣教指导。
3.7做好产褥期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进行产褥期护理知识宣教,告知产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3.8做好出院宣教 为出院产妇讲解饮食、营养、卫生及新生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仔细说明产后复查、新生儿预防接种的地点和时间。另外,对出院的所有产妇进行电话回访,或者根据情况进行家庭访视,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4 讨论
4.1人性化护理对产妇、新生儿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甚至超过50%,除了产科医务人员大大放宽剖宫产指征外,产妇为了避免疼痛和保证母子安全而选择剖宫产术也是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代替传统的分娩护理模式,实行一对一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家属陪伴分娩可为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文环境,能够使产妇在情感上得到安慰和支持,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使她们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增强其分娩信心,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促进母婴健康。
4.2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使产妇的心理、生理、精神及社会状态得到满足,使产妇对护士产生了强烈的信赖感,从而建立了相互合作的护患关系,使助产士与产妇之间架起了一座利于交流的桥梁,逐渐代替了多年形成的功能制护理,更利于督促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和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4.3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真正满足了产妇的要求,密切了护患关系,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人性化护理让患者有宾至如归之感,同时护士责任感增强,赢得了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我院医护的整体形象、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得到了各级部门和患者及家属的好评,使患者满意率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史素玲,沈陵,张玲玲.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分娩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9):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