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房屋如何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农村的房屋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农民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房屋建设发展迅速,一幢幢新楼房拔地而起,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农村地区原有的落后面貌,但是不可避免的农村房屋建设还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与问题,如农村房屋建设无规划、无地质勘察、无建筑设计、无工程质量管理、无安全监督、无建材检测的问题,部分房屋选址不科学、房屋抗震能力差、安全性差等。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房屋建设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将极大地延缓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抵消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1 r村房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房屋建设缺少规划
现阶段的农村房屋建设较为分散,缺乏规划,农村的房屋都是按照个人意志进行建设的,无序化越来越严重。有的房屋建设是在原来的区域进行建设的,有的则是重新使用更低区域建造房屋的,还有的农村居民相信风水等说法,按照这种标准来选择房屋建设区域,这种随意性使得农村很难在整体村貌的发展上获得发展。房屋建设没有整体规划,造成到处都在乱建房,布局极不合理的局面。不仅造成农村房屋布局的混乱状态,而且对于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以及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都是一种阻碍。
1.2 房屋施工质量较差
在农村,房屋建设一般都是由包工头临时组织的建筑团队实施的。施工的队伍基本都是没有施工资质、临时拼凑的班子。农村施工人员的基本上是附近的村民,这些农民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没有上岗证书,相关的建筑经验也比较缺乏,基本不掌握施工工艺标准,不具备阅读施工图纸的能力,技术方面的规范操作就更是一窍不通,在施工中由于各种施工细节遗漏问题或者是其他质量安全隐患的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使得房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这种盖房靠经验、工人靠拼凑、安全靠运气,使得农村建房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1.3 建筑材料质量没有保证
农村地区在对新建和改建房屋购买材料时,一味注重控制资金成本,给不法商贩可乘之机,一些商家出售无证建材,容易购买到伪劣不合格的建设材料,使用建材构配件质量低劣,特别是建筑结构材料合格率低,将给使用这些建材产品的广大农民群众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例如砂浆、混凝土标号低;檩条、楼板钢筋配置不足;钢筋设置位置不正确等,留下重大质量安全隐患。
2 提高农村房屋建设质量的对策
2.1 提高农村居民房屋建设质量意识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房屋建设安全意识,树立房屋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的观念,促进广大农村地区自觉地规范化建房,保障自身的生命财产和合法权益。通过典型的农村房屋建设质量问题及事故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通过身边房屋建设质量问题的具体事例,让农民从根本上认识到房屋质量的重要性。引导建房农民先设计后施工;选择具备专业资质、技术完备、安全措施有保障的施工队伍;在购买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时,应严格审查其合格证及生产日期;不购买劣质产品,鼓励使用优质环保的建筑材料。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全市乡镇实际情况,委托有设计资质的单位,修订建制镇、集镇规划区内的居民和村庄建设范围内的农民自建住宅标准,通用设计图集或标准设计图集。由各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免费大量分发宣传,逐步引导农民自建住宅由传统结构形式向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结构形式转变。
2.2 加大农村市场建材的抽检
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它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要保证农村建材的质量,必须采取抽样检测、强制检测等手段。建材检测单位应配合好质量监督部门,从建材生产源头开始监管,配合好工商管理部门监控建材流通市场。出厂建筑材料必须提供有效的合格证书。施工现场材料应按国家相关规范抽样检测,不合格建材绝对不能允许流入农村建筑施工现场。
2.3 规范农村建设施工队伍
通过提高从业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房屋建设质量的水平来达到农村房屋建设的质量安全目的。建议地方政府组织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行业知识培训,严把建筑行业资质量关,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入农村建筑市场,有专业技能的施工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农村建房市场,完善建筑施工行为,把农村建筑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点。政府应对乡镇村镇建设管理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一定的规划、建筑专业知识,经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持证上岗;同时国家为农村培训基本施工技术人员(主要是第一线的,如泥工、木工、钢筋工、模板工等),对符合条件的分级别颁发从业资格证。
3 结语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新农村建设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的房屋建筑工程飞快发展,人们对住宅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并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广大村民的有效配合,从而真正提升农村房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覃奋.农村房屋建设中的“六无”问题及对策浅析[J].广西城镇建设,2012(08):103-106
[2] 陈万森.关于对临泉县农村房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20):9.
[3] 李相保.探讨如何抓好新农村房屋建设质量安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6):99-100.
关键词:新汴河治理 移民安置工程 科学规划设计
1、移民安置规划概述
移民安置规划是搞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基础,是一门政策性强、问题复杂、专业面广、政治经济意义重大的综合性科学。它不仅是技术工作,还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安置规划有不同的层次。按项目分,有城镇、农村、工业企业、公路港口、码头、输变电、通信、文物古迹、环境保护规划等;按设计阶段分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技施设计,还有更详细的实施计划。虽然各地区、各设计阶段的任务不尽相同,但都要回答下述问题;环境容量与农业人口的安置,城镇如何迁建,工业企业如何迁建、专业设施如何复建、移民进度及搬迁安排、移民总经费、分项经费以及分年度投资安排等。
2、新汴河治理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概述
(1)工程简介
新汴河是一条跨豫、皖、苏三省的大型人工河流,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经过近40年的长期运行,原规划的综合利用功能日渐萎缩,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等方面效益明显衰减。新汴河治理工程任务是对新汴河七岭子~徐岗切岭进口段进行疏浚,堤防加固,涵闸除险,翻水泵站重建工程。工程占地范围共涉及安徽省的桥区、灵璧县、泗县的18个乡镇42个行政村。
(2)翔实的实物指标调查是科学规划设计的基础
新汴河治理工程移民安置规划和基础设施项目设计。遵循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的“三原原则”。因此,实物指标调查是移民工作的基础,没有可靠的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就弄不清移民项目的“家底”,就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本工程实物指标调查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在《新汴河堤防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设计单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为期二十余天的工程拆迁范围内的实地调查,并完成各调查指标的统计汇总。
第二阶段:2009年,依据《安徽省新汴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工程红线,及时召开新汴河治理工程拆迁调查工作会议,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二县一区水利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人员协同乡(镇)、村工作人员,根据设计所确定的工程占地范围,逐乡、逐村、逐户、逐项进行丈量登记,建立移民户籍财产档案,并由户主(法人代表)签字认可。2009年实物指标调查,共投入人员近300人次,历时2个月。设计单位对各调查实物量进行统计汇总,编制移民规划报告。业主负责总体协调和成果审核。
第三阶段:根据审查意见的要求,二县一区水利局组织相关人员对调查成果进行复核。抽样率为30~40%,经抽样复核,二县一区的调查精度均能满足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即人口、房屋调查精度≤±10%,土地调查精度≤±10%,可作为本可研阶段的移民安置规划、投资概算的编制依据。调查成果经村、乡(镇)、县政府逐级审核确认,乡、县两级政府分别签署了调查成果确认函。
调查工作开始之前,我们按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1号)的规定,编写了《新汴河治理工程拆迁实物指标调查工作大纲》,对调查内容和标准进行了明确。对于每类实物指标,《工作大纲》还有更详细的分类,例如房屋按用途和完整状况分为主房和杂房,主房和杂房按结构分为框架房、砖混房、砖瓦房、半砖瓦房、草房、简易房。
新汴河治理工程共建立移民财产档案数千份,每份档案都包含有约50个指标,调查收集的数据达数万组,它是新汴河治理工程移民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石”。
(3)环境容量分析保证了移民安置区的合理确定
环境容量,指某一区域在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条件下、利用一定的投入,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该区域内在具有一定的生活质量情况下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选择和确定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是关键。如果不进行环境容量分析而随意确定安置区,在移民安置后,移民和安置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都将存在风险。
合理确定移民安置去向是新汴河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确定去向中,遵循先近后远,容量优先的原则。先考虑后靠,后考虑近迁,但都必须以有安置移民的容量为前提。本工程不占用耕地,无须生产安置。本工程建设对移民的主要影响是房屋拆迁引起的生活安置,生活安置人口数量较少,结合当地农村当前住宅实际情况,农村空心村的空闲宅基地较多,经与移民户协商后确定移民进行分散后靠安置,安置区为各村空心村的空闲宅基地。新汴河治理工程的搬迁安置移民均在本村或本组内安置,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不变,仍属原乡镇、行政村管辖。环境容量分析主要考虑本村内的闲置宅基地能否容纳工程搬迁安置人口,选择单因子分析法,因子确定为人均宅基地。通过环境容量的预测核算,新汴河治理工程移民的安置区,环境容量比较宽裕,农村居民的搬迁安置满足环境容量的要求。搬迁移民在本村内分散后靠安置,依托已有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系统。移民在这里,其生产生活水平可以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持续的发展。
(4)移民补偿以人为本
工程移民问题历来是困扰工程建设的难题。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河滩地为新汴河工程在1966年开挖时已征用土地,1970年工程竣工后当地农民仍在耕种,考虑历史遗留问题,对本工程河滩地按占用前三年平均亩产值的2倍补偿。堤防压地、建筑物工程用地及农村移民安置用地按占用前三年平均亩产值的16倍补偿,企事业单位用地为城市建设用地,补偿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3、几点思考
(1)给设计单位留足设计周期、强化移民先行理念。移民工作较为复杂,要想加强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有效控制工程风险,就必须有充分的设计周期,对移民安置方案进行认真认证,提出尊重移民意愿、符合当地实际的移民安置方案、同时要在工程开工前,完成施工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2)房屋补偿单价应统一标准 。目前只区分框架、砖混、砖瓦、半砖瓦、简易房五种结构还不够,每种结构中可再分一级、二级。对城镇工矿、单位、居民和农村房屋应当同质同价、同栋同价,补偿单价应能够建成新房,并略有富余。农村移民和居民通过移民搬迁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更能激发他们重建家园的热情,实现“逐步能致富”。如果对移民个人财产补偿偏低,移民在房屋搬迁中把个人积蓄都花光了,生产丧失了元气,最终是会影响移民搬迁安置和社会稳定的。
[关键词] 新农村 住宅 单体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13-01
引言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人们摒弃了传统的房屋设计方法,而是将套路化和手法成熟的城市集合住宅引入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房屋建造中,农村住宅设计采用联排式和独立的方式,平面格局为上卧室、下客厅。将这种城市住宅的设计模式应用到农村中过于固定。一些农村居民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制约,自说自建,反映了真实的需求。
1 新农村住宅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在新农村的住宅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众多因素,首先,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空间组合,应该和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结合,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地理气候,对于比较寒冷的地区,应该注重建筑的保暖性能,对于阳光非常充沛的地区,则应该考虑到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的阳光代替灯光提供光照,以节约能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公寓,改变了传统独立的农民住宅形式,使其和城市的住宅更相像。此外,在农村的住宅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受到经济的制约,在项目的建造过程中应该对项目的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关注,尽量就地取材,可以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够节约项目的建设资金。对于建筑物的建造工艺,应该和当地的建造习惯相符合。对于建筑物的形式,还应该和当地的环境相协调,建筑物的色彩和造型都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实际环境,建立与自然和谐新出的农村住宅。此外,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应该反映当地的特色,展现房屋的地域性[1]。
2 新农村住宅单体设计手法
2.1 对可变空间的设计
对于新农村的住宅,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当地农村家庭的居住形态和人口构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人口构成以及居住的形态也和以往不相同,因此在房屋设计中也不能沿用传统的设计手法。这对人口居住形态和构成这一变化,在单体设计中应该采用灵活分割的设计理念,就是将大开间进行分割设计。农村的居民在结婚、生子以及养老过程中,生活空间有所不同,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不相同,进行单体设计时应该有所考虑。另外,农村的红白事也属于宅内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其中。针对这些需求,在实际的单体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住宅单体的首层设置为可开敞的形式,在大型活动中就可以利用。此外,对于住宅整体,由于需要分割设计,因此需要应用到很多隔墙,除了隔墙之外,还应该应用可拆卸的多扇折门将居住空间和后院、内院以及前院等分离开,使墙体的可开启洞口面积大大增加。对于单体设计,还应该减少室内和室外的高度差。为了实现对住宅基地的最大化使用,还应该在院落从住栋入口向围墙排水口找坡[2]。在温度比较适宜的地区,房屋设计一般不会考虑住宅的冬季采暖问题,并且冬天也会通过敞开楼门进行通风和排湿,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的舒适度,但是其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低的方式,可以通过门洞口扩大的方式进行改善。
2.2 农村住宅单体的厅堂设计
农村住宅现阶段一般采用分代居住的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单体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单体的平面格局设置成多层和多厅堂的格局,进行分层设置。从实际调查来看,一般家庭,不同带的人居住在不同楼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就应该适当的增加楼层数。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家庭的起居重心一般在二牵因此应该将洋式的起居区设置在楼上,以便家庭中心人员居住。另外,目前一些农村地区会采用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的方式进行建设,针对这种情况的,应该对大空间灵活分割,对于空间的功能设计,应该根据家庭的结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在平面格局的设计上主要以多层多厅堂的理念进行设计,将楼上和楼下分开,同时应该将洁污彻底分离。一般将二楼的厅堂设计为家庭聊天和团聚的地方,因此应该设计看电视、喝茶的活动中心。对于第一城的入户厅堂,应该强调功能多样化和适用性。
2.3 针对农村生活的精细化设计
对于新农村的住宅单体设计,应该针对农村生活和生产等具体事务进行精细化设计,对于家庭重大事件,例如红白喜事等对住宅的需求,也应该根据其使用权限的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农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例如户内农事,根据其实际需求增加养鸡、养鸭专用空间。此外,还应该满足农村地区的蓄水、种植、晾晒和设备放置等多种功能。增加一些辅助空间才能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求,如图1所示,为空间布局图,对于主要使用空间和辅助空间的设置上,应该考虑到采光问题。对于一些宅基地比较狭窄的建筑物,第一层的厅堂往往被当做储物间、停车间和农事间,为了避免首层厅堂的浪费,应该设置专门的储藏间,对于有车辆的家庭,还应该设置专门的停车位置。在储物间应该设置专门独立的出入口,物品从专门的出入口出入,避免对室内的环境造成污染,以保证住宅区域的干净和整洁[3]。
3 结语
对于新农村住宅的单体设计,不应该完全照搬城市的房屋建设模式,而是应该结合农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以及个性化的需求进行设计,对于当地农村家庭的居住形态和人口构成采用灵活化的分割设计理念,农村住宅单体的厅堂设计应该采用多层多厅堂的格局,此外还应该针对农村的生活进行精细化设计。
参考文献
[1]罗小明.新农村建设问题与住宅设计方法探讨[J].城市建筑,2014,34(24):24-24.
[2]刘学钊.广义创作观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单体设计――以仙游县菜溪乡为例[J]. 福建建筑, 2012,12(5):45-47.
【关键词】雷电灾害;防雷设施;对策
近年来,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雷电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及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雷电灾害已成为我国三大危害程度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仅次于暴雨洪涝和气象地质灾害。防雷已经成为时下社会安全保障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当今社会安全防雷机构内外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防雷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对农村防雷工作现状的分析,完善雷电防御设备及措施,切实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气象工作者们继续解决的问题。无论对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利益考虑,还是对社会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的角度,农村防雷工作都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1.目前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防雷知识和技术,加之农村经济落后,防雷减灾防御系统不健全,导致农村雷电灾害安全事故频发,损失严重。
1.1我国农村人员缺乏防雷减灾科普知识
我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且迷信思想严重,认为雷电灾害是“天意”,影响了防雷工作的开展。此外,农村居民普遍缺乏防雷减灾知识,防雷意识薄弱,认为雷电灾害无法预防,不懂得在雷雨天气中如何保护自己,往往遇到雷雨天气时,选择在没有防雷措施的简易棚、凉亭下或容易遭雷击的树下避雨,导致雷击伤亡。
1.2农村人员缺乏防雷基础设施
(1)农村大部分的房屋未安装避雷网、避雷针和避雷引下线,且房屋建筑结构内的钢筋没有和屋顶连通,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没有安装接地网,一些即便安装了防雷引下线但其设置不合理。(2)大部分农村通信线路、供电线路、电视接收天线、太阳能热水器以及有线电视线路等未安装防雷设施,部分有线电视、供电及通信线路安装混乱,架空线路太长、没有安装防雷设施等。(3)由于缺乏防雷意识和防雷减灾知识,且考虑到建筑成本等因素,建筑选址时忽略了雷电风险,施工前没有对雷电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将建筑地址选择在了一些地下水及矿物质丰富的容易遭雷击的地方。(4)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如集镇、室外场地、寺院等,缺乏防雷设施。(5)农村居民的野外作业频繁,由于野外缺乏躲避直接雷击的场所,不得不选择在树下或凉亭等易遭雷击的地方避雨。
1.3防雷减灾工作不到位
防雷工作不到位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居民缺乏防雷知识和技术,政府对防雷减灾工作的人力及财力投入有限,防雷减灾防御系统不健全,防雷及建设主管部门对于农村防雷管理还不够深入,防雷规范及防雷技术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应用。
2.加强农村防雷工作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农村防雷知识的宣传力度
要切实做好农村防雷工作,首先应加强防雷知识的宣传力度。可以在各个乡镇及村居设置防雷宣传点,并实时更新防雷知识及讯息,树立村民的防雷意识,普及防雷减灾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应急避险及自护救能力。
2.2针对开展防雷技术培训
农村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及施工队伍大多不是专业的实际施工人员,缺乏防雷知识和技术。因此,防雷主管部门应根据农村实际制定一些通俗易懂且经济有效的防雷技术教材,并定期开展防雷技术培训,培养农村防雷技术骨干。
2.3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管理力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监督管理,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作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将其纳入到管理规范中,控制好农村房屋建筑的设计及施工质量,建立健全防雷设计及施工的审查、监督制度。此外,还应定期普查农村的防雷状况,并将检查结果公布,加强农村反隔离的监督力度。尤其要监督、指导农村企业、学校及公共建筑的防雷改造。政府在整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监督及调控作用。深入研究适合农村的防雷技术模型,向农户提供免费的防雷设计方案,并通过乡镇及村镇部门进行指导安装,并在旧房改造中乏力推广和应用。
2.4建立健全防雷基础设施
2.4.1合理选择建筑房屋的位置
农村房屋建筑应合理选择房屋建筑的位置,避开遭雷击率较大的地区,比如地形位置较高、接近河流、水塘等潮湿地区、地下金属矿藏丰富的地区等。此外,应注意避开高压输电线路及移动基站等,不要选择在高压输电线路或者大型铁塔的附近修建居民建筑。
2.4.2接地处理
农村民居建筑大多比较低矮,且屋顶没有设置防雷设施,当遇到雷雨天气时,房屋在遭受雷击后雷电流无法顺利地流入大地,从而导致事故发生。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整体结构中的金属构件连接起来,如各层圈粱、房梁、基础钢筋、楼板筋、结构柱以及金属构件等,并且将其与接地装置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雷电维护网,对整个建筑进行保护,将雷击电场隔离在维护网外。此外,农村的很多大型牲畜饲养棚及蔬菜大棚等都采用金属架结构或者金属板屋顶,容易遭受雷击,应做好接地工作。
2.4.3加强家用电器的防雷
在家庭防雷中,可以在零线与低压相线之间安装金属氧化物无间隙避雷器,可以有效地防止雷击。也可以在将低压线路导入室内之前安装无间隙避雷器,并在室内安装防雷插座,以组成三重防护。在雷雨天气时应拔下电源插头,并取出网络连接线、有线电视信号线及电话线。所有的金属外壳家用电器均应连接地线,并应不定期地检查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在选购家用电器时,应尽量选择防雷电器,也就是安装了避雷器的家用电器,如防雷电视机、防雷电话机等。
2.4.4加强室外设施的防雷
农村居民建筑的房顶大多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不锈钢水箱、卫星天线以及一些软装饰物等容易遭雷击的装置,在防雷工作中尤其要注意这些室外设施的防雷,应在其周边安装避雷针,或者根据相关规范设置等电位连接等,以免在雷雨天气发生雷击事故。尤其是一些装有室外天线的居民,应安装好避雷针。避雷针应高出电视机室外天线,并且超出的高度应高于天线的高度及避雷针的高度。此外,避雷针与室外天线、接地线与室外天线之间的距离应不低于5m,不允许将室外电视机天线安装在避雷针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防雷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社会工程,也是我国农村防雷安全急于解决的一个任务。由于农村特定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防雷工作显得复杂而艰辛。要切实地做好农村防雷工作,确保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及农村居民的积极配合。通过加强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人员的防雷意识和自护能力,建立健全相关防雷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防雷设施,最大限度的有效改善农村防雷现状。
【参考文献】
[1]李广文.农村雷电灾害防范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07).
[2]姬文佳.搞好气象局防雷工作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0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成本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住房要求也越来越高,村镇住宅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受到农户自身收入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住宅市场的成本低偏高,制约了村镇住宅建设的发展,无法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住房需求,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住宅质量问题。如何更好的进行农村住宅成本控制,保证农村住宅的生活质量,成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焦点问题之一。
1 农村住宅建设中成本控制现状及问题
浙江中部农村大部分居于丘陵、山区地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住宅建设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相适应,农村建设出现规划不合理,导致成本偏高,后期维护费用较低,甚至影响了节能环保,污染环境等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目前,在政府主导下,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的开展着,甚至已经进行第二批第三批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焕发出来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大部分农村住在是在政府推动或政府指令下进行推进,如农村建设宅基地建设主要是由不懂建设的村干部来组织进行的。农民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只能被动地按别人的意图、要求建设自己的住房,或住进政府统一建设的住房。这市场经济倡导的多样性、丰富性、选择性相距甚远。
2.农村民居住宅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设计。农村宅基地的安排是由政府部门下的村干部来安排,主观意识较强,而又缺乏科学意识和技术能力,造成布局零乱,侵占耕地,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自来水、卫生厕所入户率低,道路、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路面硬化、绿化、路灯照明不到位, 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管道乱铺等现象较为普遍。建设中不合格材料使用比较普遍,施工中现代化的施工机械和技术使用较少,住宅的功能和耐久性有限,过个一二十年,就得拆了重盖,造成经济上很大的浪费。
3.农民住宅施工目前基本上是分散进行建设。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建设,自己出资建设,自己采购材料,施工队伍自己组建,一般用工依靠亲朋之间互相帮工。一方面,农村住宅的建造者认为住房建设是自己个体的事,为盖房可以倾其所有,甚至借高利贷。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民住宅很少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民住宅建设支持不多。从而造成农村住宅建造成本偏高,材料、人力、物力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农民为盖房而承受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农村的很多家庭矛盾、经济 纠纷都和建房有关。
4.农村民居住宅建设集约化程度低。由于政策的限制农村民居建设基本上没有房地产企业参与。农民大多自己聘请施工队伍进行房屋建设,所请的施工队伍大多资质等级较低或没有资质等级,凭经验施工,施工过程中也没有监督,甚至没有书面施工合同,工程质量无法保证。工程成本没有统一的合理的控制,最后导致建造成本过高。
2 农村住宅建设成本控制措施
1.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出台农村民居住宅建设用地产权改革的相关政策,为农村民居建设用地流转提供条件,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条件地进入市场,使房地产企业可以介入农民建房。可以参照国有土地的管理办法允许农村民居建设用地通过市场提供给房地产企业使用。构建城乡一体的住宅建设用地市场,改变目前城乡住房建设用地二元分割的局面。使建设行业的专业队伍进入到农村住宅建设的行列中。
同时从政策层面上加快农村住宅产权登记工作,让住房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进一步完善农村民居的房屋产权确认工作。要及时给农民发放 房屋产权证书。有利于规范继承、出租及转让等行为。西方国家农民 的住房和城镇居民的住房一样有明确的产权。如果农民没有农房房产证,出租农房就缺少租赁合同中所规定的要件。农民对房屋的产权有了明确认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签订租赁合同出租房屋了。对农民房屋权利的保障,有利于激发农民购房置业的积极性。
2.吸引房地产企业进入农村民居建设市场
农村建设引进房地产企业,让拥有科学的理念和专业技术的单位来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根据每个村的地理区位、科学制定乡村建设规划,使其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也可以在旧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传承历史。同时应按相应的技术标准建设农村民居,提高建房质量;并且将分散建设转变为集中统一建设,节约了土地,保护了环境。或者由政府牵头、村民组织进行招投标,选择优质房地产企业进行农村居民建设开发。这种市场推动的办法、大生产集约建设的 方式有助于克服自然经济小生产的缺陷。房地产企业开发农村民居市场时选择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应按规则通过市场进行招投标, 根据合同约定规范建设程序,对施工工艺、建材加强监管,杜绝偷工 减料、以次充好问题产生。 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可以对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
3.建立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保证信息对称
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以避免信息的不对称,避免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一个合理的建设流程,以促进各方参与者积极进行信息交流,确定实现各目标的措施,及时收集、汇总各种费用数据、干扰因素,从而及时地做出调整措施,并做出对费用支出的预测。
为了能较好的形成上述市场,需要市场、政府、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建立一定的制度,确定一定的“游戏规则”。如对设计单位,要求加强对前期工作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山区农村建设,设计单位更应充分了解地形地质原有建筑的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避免造成设计上的浪费。同时要加强与施工单位的交流合作,要求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介入施工,同时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造价人员要全过程的参与,严格实行限额设计,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而对于施工单位应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管理, 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任用既懂经济又懂技术的工程师负责项目的成本控制。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从施工技术的经济性方面帮助设计单位确定合适的方案设计。同时通过对劳动、材料、设备的目前价格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合理的建设周期和采购方案。加强合同管理与信息管理,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同时监督投资开发单位履行合同的情况。
3 结语
本文就浙中农村住宅建设目前现状出发,提出解决成本控制的措施和建议,对于山区农村民居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一套以政府为主导,农村居民、房地产企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主体,通过市场连接在一起,运用市场手段发展农村民居建设,新的农村民居建设机制的运行,需要政府、农村居民、房地产企业、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等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思维认识、了解农村民居建设,用市场手段促进农村民居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用合理可控的成本完成农村住宅的建设,为农村建设的合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保证。
参考文献:
[1]胡金荣.借鉴国外经验推进我国农村民居建设机制创新的对策思考[J].价值工程,2011,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