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供水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
近年来,国家为了保证供水安全,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标准,要求供水企业实施水厂新建、改造、管网更新改造等建设任务,尤其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将全面提升供水设施、管网的升级改造力度,这将进一步加剧供水企业的经营压力:一方面供水价格受到政府指导价的限制不能自行调整,而供水成本不断增长,水价与成本严重倒挂,长期面临政策性亏损的局面无法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又将面临建设工程的巨额投入,导致供水企业建设、经营资金短缺。为使供水企业走上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道路,供水企业应该通过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为供水企业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全方位的发现企业存在的隐患,真实反映成本的构成、增减因素,有利于供水企业加强成本分析、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水价调整等工作,有利于供水企业长远目标、战略规划的定位以及具体实施。
一、供水企业成本精细化核算的有效实施
供水企业要改变原有粗放式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全面、细致的成本精细化核算体系。按照供水成本性态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细化设置成本核算项目、核算范围;利用财务软件辅助核算功能,分解、细化成本核算中心;按照企业多维度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成本核算对象。
1.建立供水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供水企业需要建立一整套与成本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供水成本核算的要求,统一成本核算的标准,明确成本核算的目的,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
2.多维度、多层次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根据供水企业内部管理要求,按照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成本核算对象。如按照供水企业原水、制水、输配各环节、以及供水业务流程,确定工序维度、制水车间班组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同时按照供水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进一步划分为成本费用代控部门、水厂、制水车间班组、加压站等成本管理层次,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3.按照供水成本习性,供水成本精细化核算
供水企业成本精细化核算,主要结合供水特性以及业务流程,按照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将成本认定的对象进行细分,按照多维度、多层次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要全面的反映供水企业实际成本、各环节成本,向管理层提供更为精准的、详细的成本数据和财务信息。
二、成本精细化核算的意义
1.成本精细化核算为企业提供真实、完整、详细的成本资料,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控制
通过改变原有全成本核算模式,实施成本精细化核算,完善成本数据搜集,有利于核算出完整、准确、详细、实际的成本;有利于掌握供水成本习性、变动规律、影响因素;有利于实施全方位的成本定额管理和动态管理;有利于控制供水过程中各环节的人工成本、物料成本、资产投资成本、资金成本;有利于提高供水企业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能力。
2.成本精细化核算是降低供水产销差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供水收入
按照原水、制水、输配三环节分别核算供水量,为降低供水产销差提供财务数据支持,可以掌握原水采购的损耗量、制水环节的自用水量、输配环节的漏损量,从而确定供水量产销差控制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增强取水计量的准确性、降低制水生产过程中的自用水损耗、控制输配管网漏损水耗,将供水产销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相应的增加供水收入。
3.成本精细化核算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利于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供水企业的特性是供水量、供水收入相对稳定,要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合理利润,在成本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必须结合全面预算管理,降低产销差率,提高供水量的有效性,保证预算收入的实现;通过预算成本的动态管理,按照预算指标控制日常成本项目的支出,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成本,保证供水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
4.成本精细化核算提供涉税成本资料,有利于降低纳税成本
按照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分别核算供水企业涉及税种项目的计税依据、税基情况,掌握企业税款成本与办税成本,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合法进行各种税收筹划,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成本精细化核算为成本监审工作提供成本核定依据,有利于推动水价改革
按照2010年国家发改革委颁布的《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成本公开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供水企业结合成本监审的重点内容,多维度核算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的成本项目,提供合理的成本构成,有利于推动水价改革,既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又能合理调整企业的供水价格,有利于推动水价改革的进程。
综上所述,供水企业不能一味的依靠涨价方式把高额成本向用水户转嫁,也不能长期依靠财政资金维持生产经营,必须转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现代企业成本预测、分析、控制、管理、考核等财务管控能力,摆脱对财政补贴的过度依赖性。通过成本精细化核算,是降低供水成本,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规划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财政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2013年8月16日
1 宁波港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1.1 上海自贸区成立
作为紧邻上海港的重要港口,宁波港与上海港的经济腹地交叉重叠,并且都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重要港口。上海自贸区面积达2,其所辐射的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自上海自贸区成立后,港口和航运金融创新和改革成为新亮点。上海自贸区试点内容涉及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产品创新以及一些离岸业务等,均需要突破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有媒体表示,虽然上海自贸区的实际影响还很难估计,但实地调研发现,上海自贸区无疑会吸引更多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这些综合利好因素对上海港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注入巨大动力。在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后,包括上海港在内的多个上海本地港口和航运股立即成为2013年8月最热门的板块。
1.2 《指导意见》出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交通运输部启动的《指导意见》同样为上海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据《指导意见》,中央政府重视发展长江经济带,有意打造中印缅通道以及从中国到巴基斯坦西部的通道,通过长江沿线各个点的建设,逐步起到以点带面的发展作用,具体实施步骤为:(1)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依托,做强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2)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3)促进“两头”(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开发开放。
此次推进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战略涉及的部委除牵头的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还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职能部门的参与对发展内地港口、无水港的水水联运、水陆联运、公铁联运、铁水联运以及地区内的出口放行、保税区建设等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上海港地处长江入海口,长江沿线经济发展能使上海港获得充足货源。《指导意见》以长江主干道为考虑主体,未将浙江省纳入其中,这意味着宁波港在与上海港的竞争中失去了一大政策优势。
2 当前环境下宁波港发展策略
目前,上海正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宁波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在当前环境下,宁波港应当在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的同时,继续推动区港联动建设,强化保税区与港口资源整合,推动港航产业和物流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服务全市、辐射全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南翼物流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为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夯实基础,从而在与上海港的合作和竞争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2.1 找准定位,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溢出机遇
上海自贸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力争经过2~3年的改革试点,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示范区。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举措对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宁波港与上海港同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均为我国重要港口,且两者在发展建设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上海自贸区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和创新等方面作用明显,并针对金融、航运、商贸、文化和社会等服务领域开展创新活动,这些均可为宁波港发展提供借鉴。宁波港应当充分借鉴上海自贸区在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开放政策和创新举措,着力发展航运金融、保险、交易、咨询、海事仲裁、港口物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为宁波港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2.2 加强与保税物流园区的合作,充分发挥区港
强化宁波港与宁波保税物流园区的合作,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区域化监管、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科学化监控,采用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快速通关,构建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平台,进一步开发集商品、商贸、资本、技术、人力资源、信息交流于一体的功能平台,营造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2.3 加强合作,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
积极适应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的发展趋势,加强与航运巨头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拓展矿石、原油、煤炭和液化品等基础货源,优化服务品牌。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借助无水港、铁水联运等物流资源,按照巩固省内、深耕江西、开发三北(西北、东北、长江以北)的要求,集中力量拓展箱源腹地,优化密集的支线运输网络,进一步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中心等建设,不断提高海铁联运信息化水平,继续做优内贸中转平台,增强无水港和喂给港功能,开发内河运输,提升内贸集装箱业务量。
2.4 加强码头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
继续推进码头设备设施监控和作业进度智能化,实现办公室、车队、桥吊、龙门吊、闸口等信息化全覆盖。通过码头信息化建设带动港口作业精细化,包括监控进出港车辆分布情况,适时调整机械设备和人力的分配,为船公司、货代、外堆场等客户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等。
上海共享单车调研报告
上周,一款披上黄金甲、装上充电宝的共享单车再度成为全民话题,半小时1.5元的骑行价格也刷新了共享单车的最高单价。吐槽如潮水般涌来。颜色不够用了的担心在此刻显得有些滑稽,但不断涌现的新车却一再挑战经济学的生产规模边界。距离7月的共享单车正赛已经到达冲刺阶段,这辆被誉为新经济代表的战车将何去何从?或许是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的答案。
扩张!扩张!共享单车演绎速度与激情
刚刚过去的一周,共享单车的玩家们用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做速度与激情。
如果你在上周四的早上路过北京和杭州的街头,或许已经被一款涂成土豪金颜色的共享单车晃晕了眼。虽然被网友吐槽颜色丑到爆,但这款名为酷骑单车的共享单车还是迅速成为全民话题。在南方的一些城市,车身涂成黑白线条的斑马车也在悄悄地等待时机爆发。兴奋的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一个问题,颜色不够用了的担心是否是多余的?既然市场能容得下土豪金战车的重金属摇滚,那么文艺小清新的糖果色单车,或是野性款的豹纹、虎纹,或许也能等到出头之日。更重要的是,将没个性的绿色版单车涂上金粉,装上充电宝,骑行单价就可以顺理成章从半小时3毛钱变成1.5元,这样的赚钱速度,能让投资人兴奋地睡不着觉。
但对于共享单车的高阶玩家们来说,颜色就像皮肤,确定了就不能改变,但提高颜值的做法却有很多,故事讲好了,还能将企业带入品质骑行的新阶段。前不久,ofo宣布,将官方名称改成ofo小黄车,一方面拉近品牌与用户的距离,小名变大名,另一方面也是重新强调品牌效应。6月9日,ofo小黄车全新公主车,首批投放1万辆,将率先在北京、上海地区投入使用。这款专为女性量身定做的新车,在产品和体验方面进行了复古风格的精细化设计,在实用性上充分考虑女性用户的需求。
除了增添产品线,ofo的步伐也已迈向海外。6月10日,世博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作为本届世博会中国馆唯一官方共享单车合作伙伴,1000辆ofo小黄车将全面撒向阿斯塔纳街头。这也是ofo小黄车自去年宣布出海计划以来,继美国硅谷、英国剑桥、新加坡之后进入的第四个海外国家。
摩拜单车的扩张也丝毫没有停歇,最新进驻的中国城市列表在不断刷新,已经超过90个城市了,光这几天就新开了好几座城市。刚刚还是盘锦,但这周末还要有新的。
多了?还是少了?标准答案变得越来越难给出
一个城市到底需要多少辆自行车?当共享单车出现以后,这道数学题的标准答案变得越来越难以给出。
5月23日,交通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30多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000万辆,注册用户超1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目前部分城市的部分区域出现了共享单车过剩现象。
今年3月,上海4500辆共享单车因乱停乱放并侵占公共资源,被政府扣押在停车场内的照片刷了屏。五颜六色的自行车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再没有暖春三月街头巷尾的畅快自在。车辆过度投放、局部公共空间饱和、自行车无序停放、故障率高、无法准确定位、押金管理不规范、未成年儿童骑车过程遭遇事故等问题,共享单车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根据腾讯创业的调研,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人口数共计7132万,现有的共享单车投放量达108万辆,若未来ofo和摩拜继续进行投放,可以达到181万辆,但远远消耗不了3000万的单车产能。即便是下沉到二三四线城市,一共需要约1745万辆车,距离ofo与摩拜今年3000万辆的订单总和仍有不小的差距。
共享单车过剩了吗?从数字看,是的。但在着急上班的周一清晨,每个人又都会遇到出门十分钟还找不到一辆好车的尴尬。所以,蔡团结指出,交通部不会对共享单车做出总量控制的要求,而将鼓励各城市根据现实条件,按照属地管理的方式,自行制定管理办法。
单车骑向何方?严管将加快市场洗牌速度
如何管理共享单车,考验的是一个城市的智慧。随着政策的密集,共享单车也将迎来严管阶段,市场的洗牌也将加快。
在刚刚结束的科博会上,北京市经信委宣布已与大兴区沟通跟进试点事宜,年内本市电子围栏的数量也将增至700个左右。后续有关部门还将在ofo小黄车已纳入的基础上,尽快推动摩拜、小蓝、酷骑等企业接入共享自行车政府监管与服务平台。6月7日,共享自行车政府监管与服务平台在通州区上线运营,北京市将率先利用北斗导航技术实现共享单车精细化管理。5月22日,交通运输部网站《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拟规定共享单车推广实名使用,加强信用管理,违规记入信用记录,并规范对用户在骑行、停放等方面的要求。5月15日,由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和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共同发起起草的共享自行车三个团体标准,进入上报审批阶段。
关键词:SWOT-PEST分析法;江汉运河;航运
中图分类号:F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8-0013-03
江汉运河也称“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三大工程之一。江汉运河全长67.23公里,兼具航运、灌溉、饮水等功能。运河始于荆州,流经荆门、天门,终于潜江,途径11个乡镇[1],形成一条新的长江中游和汉江中游间的高等级航道(见图1),使长江中游和汉江中游之间的航路距离缩短680公里;使往返荆州和武汉的航程缩短200多公里;与长江、汉江形成一条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高等级航道圈[2]。江汉平原腹地交通和区位优势也因这条“航运高速”而凸显。江汉运河正成为承载湖北省“长江-江汉运河-汉江”经济带发展、永续利用的黄金水道。
1 SWOT-PEST概述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组织内部分析的工具,其局限性体现在没有考虑到组织改变现状的主动性。SWOT-PEST分析法是对SWOT分析法的改进,不仅弥补了单纯使用SWOT分析法的局限,而且以其高度的统筹性和合理的聚类性等特点,使得在分析时更容易操作,结论也更加全面。其中,SWOT是一种典型的策略规划分析方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Challenge)四个方面确定自身核心竞争力,侧重于内部微观环境分析,PEST 主要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重点分析外部宏观环境。
2 江汉运河航运发展SWOT-PEST分析
2.1 优势
(1)政策优势。江汉运河沟通了长江与汉江。为畅通大通道、构建高等级航道体系,湖北省于2011年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将重点建设长江、汉江、江汉运河三条国家高等级航道,积极推进三峡库区航道网、江汉平原航道网建设,全面加快推进西部地区清江航道建设,形成以“长江-江汉运河-汉江”1000吨级高等级航道圈为主体的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结构合理的湖北航道体系。这一航道体系的形成将有效拉动江汉运河货运需求的增长。这一航道体系的形成以及自2014年9月全线通航以来实行的免费通行政策都将有效拉动江汉运河货运需求的增长。
(2)经济优势。依托江汉平原的资源优势,运河辐射区域内主要产业有水泥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磷化工和精细化工等。水泥产地与水泥灰岩资源地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水泥企业主要有年总产能超过2000万吨的葛洲坝水泥厂和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湖北京兰水泥有限公司等。盐化工产业资源产地及技术市场主要集中在潜江产业基地和沿江盐化工产业带,其中潜江经济开发区和江汉盐化工业园由初始的原料化工逐步发展到石油化工、盐化工、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已成为武汉城市圈5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和全省17家重点省级开发区之一。磷化工生产基地主要有湖北双环和宜化。湖北兴发公司位于宜昌市兴山县,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六偏磷酸钠生产企业。湖北宜化公司总部位于湖北宜昌,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制造商。精细化工主要是以沙隆达、楚源等公司为主导的农药、医药、染料及其中间体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3)社会优势。2014年江汉运河辐射区域常住人口发展呈现总量小幅增长的态势,人口出生率进一步回升、城镇化发展更注重质量、总抚养比上升、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辐射区域的居民人均收入呈现总体增长态势。增加居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运河区域人均收入的稳定增加将会拉动运河客货运需求的增长。
(4)技术优势。在《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中,江汉运河被列入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江汉运河航道标准为限制性Ⅲ级航道,全长67.23公里,航道水深3.2米、底宽60米,弯曲半径480米,含千吨级船闸(长江进口处的龙洲垸船闸、汉江出口处的高石碑船闸)2座,回旋水域(纪南、后港、邓州)3处,可常年通行千吨级船舶。目前,江汉运河全线航道畅通,通航设施完好率100%,船闸通航无安全重特大责任事故发生,全线无重大船舶污染责任事故发生,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2 劣势
(1)政策劣势。自2014年9月通航以来,“长江―江汉运河―汉江直达标准化船舶”的相关规范意见还未出台,在运河中航行的船舶大多非标准化。内河船型标准化有利于优化船舶结构、提高通航效率和促进节能减排等,而这些船舶的外型主尺度及燃油消耗、碳排放等一系列技术指标并未达到内河船型的标准化要求。非标准化船舶不利于提高运河运输船舶技术水平,限制了运河航运效能的发挥。
(2)经济劣势。截至目前,江汉运河航行船舶载货量处于1000吨以下的小船航次数较多,而千吨级及以上船舶航次数较少,影响了运河的航运效益。一方面是由于汉江航道条件限制,汉江沿线船舶载重吨较小;另一方面,江汉运河交叉建筑物净空高度为8.5米,部分大型超高船舶可能存在无法通航的情况。出于安全性考虑,船公司大多选择较小型船舶进行运输业务。大型船舶在燃油消耗和规模经济等方面效益高于小船,运河内小船航次较多将会限制运河航运效益进一步地提高。
(3)社会劣势。江汉运河作为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中的一部分,首要功能是饮水功能。而江汉运河辐射区域的主要产业是水泥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磷化工和精细化工等,相对于其他产业,化工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更大,无论是沿运河建厂还是水路运输化工产品,都必须保证在不影响水资源的情况下进行。
(4)技术劣势。江汉运河沿线目前并无港口,仅有三个供船舶调头或临时停靠的回旋水域,分别是纪南、后港和邓州。且汉江航道条件受月份水位条件影响严重,在枯水期,千吨级船舶只能减载通过部分航段。因此,大部分长江船舶在江汉运河―汉江一段并不适航。除此之外,由于汉江浅滩多,水位低,航道条件复杂,长江船舶不熟悉航道情况,容易发生危险。因此,目前运河吸引长江船舶通过的数量有限。
2.3 机遇
(1)政策机遇。根据2007年颁布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江汉运河是规划中“一横一网十线”布局方案中的“十线”之一,是国家内河航运高等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9月,国务院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又颁布了《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改善支流通航条件,积极推进航道整治和梯级渠化,提高支流航道等级,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加快江汉运河等高等级航道建设”。这些意见的相继显示了国家对江汉运河的日益重视,给江汉运河航运发展带来了机遇。
(2)经济机遇。江汉运河是湖北“两圈两带”发展战略的中脊线和连接轴,在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沿线的江汉平原腹地将迎来发展新机遇,荆州、荆门、潜江、天门可利用这条人工水道联手开发出新的经济带、经济圈。荆州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荆门属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汉江经济带,潜江、天门属武汉城市圈和汉江经济带,江汉运河的建成将四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使湖北“两圈两带”战略在此交汇融合,四市可以共建“江汉运河经济带”,打造“环长湖经济圈”,共同推进江汉平原的振兴崛起,加强资源整合,依托运河水道及沿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区域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打响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发挥江汉运河承东启西、通江达汉优势,抢抓城镇带建设机遇,对提高区域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优势。
(3)社会机遇。江汉运河沟通长江和汉江,形成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高等级航道圈。这将大大提高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改善沿岸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优化区域运输结构。不仅如此,江汉运河的开通将带动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建设,推动当地产业重构,提高三产的增加值,让文化、地理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促进各地跳进后工业时代,而且在不影响水资源的情况下,还可以吸引一些原料运量较大的企业在沿河设厂,这都将扩大就业渠道,将大大促进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的生活。
(4)技术机遇。根据《湖北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研究》,到2020年,汉江完成干流梯级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干流丹江口水库以下建成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六大水利梯级枢纽。把汉江建设成为国家高等级航道,汉口至丹江口达到Ⅲ级航道(1000)吨级标准,全线港口吞吐能力达到4935万吨、557万人次,泊位总数492个,全面提升水运主通道通过能力。在汉江梯级枢纽建设完成后,还可在此基础上对汉江梯级枢纽和江汉运河船闸进行统一联合调度,这将会使汉江―江汉运河―长江航运发展迎来新机遇。
2.4 挑战
(1)政策挑战。江汉运河辐射区域内目前通行铁路线主要有汉丹线、焦柳线、襄渝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高铁线、长荆铁路、蒙华铁路及处于建设期的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公路交通路网主要有二广高速G55、呼北高速G59、沪蓉高速G42、沪渝高速G50、福银高速G70、许广高速并行线G4W2。江汉运河辐射区域内交通运输路网发达,纵横交错,各个方向的货物运输都可以选择多种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和铁路、公路运输存在竞争,特别是短距离货物运输和溢价货物运输。
(2)经济挑战。荆州市、宜昌市水路货运企业大多是进行长江干线普货运输,个别企业在进行长江干线普货运输的同时开展班轮运输,内河运输基本不涉及。襄阳11家水路运输企业中有2家是老企业,目前状况是企业人员多,船舶吨位小,船龄偏大,综合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另一部分企业是随着市场发展,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的船舶大部分是光租船舶,企业管理粗放,管理压力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由于受到江汉襄阳至钟祥段航道情况的制约,襄阳市部分船东为谋生纷纷在汉江下游及外省从事水运服务,较大程度阻碍了襄阳水运经济的发展。
(3)社会挑战。江汉运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下游的补水工程,其首要任务是满足供水饮水要求,因此航运一定要在保证水资源的前提下进行。这给很多航运企业提出了环保要求,航运市场要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在不破坏水资源的情况下发展航运业。
(4)技术挑战。目前通过江汉运河的船舶吨位较小,部分船舶船龄偏大,且大多为散货船,航运企业人员虽多,却没有建立起与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培养、交流和管理机制,缺乏航运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航运企业人员培养力度不够,船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甚至有些是夫妻船,更未接受过专业的训练。这些都导致航运综合运输成本升高,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力也不够。
3 结语
运用SWOT-PEST分析法分析江汉运河的航运发展,可以了解到江汉运河航运发展的优势明显,发展机遇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不断改善。一方面,建议加强对江汉运河的综合开发,提升运河的安全监管与环境保护水平,在不影响水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江汉运河的航运功能,对运河回旋水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加以重视,提高运河对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建议加快实现汉江渠化,推进内河航运标准化,研究适航于江汉运河的两江直达标准化船舶,并尽可能实现运河和汉江梯级枢纽统一联合调度,充分发挥810公里千吨级高等级航道圈的潜力。同时,航运企业面对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应努力将竞争转换为合作,实现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合作策略,并加快人才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推进运河航运企业大型化,满足运河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殷缶,梅深.江汉运河正式通航[J].水道港口,2014,06:628.
[2]湖北省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处长、党委书记 邵爱军.谱写江汉运河航道安全发展新篇章[N].中国水运报,2016-06-20002.
[3]马超群,蒋元涛.集成SWOT-PEST矩阵的航运服务信息资源优化路径分析――以上海为例[J].企业导报,2011,13:108-109.
[4]汪涛,汪传雷,胡梦文.基于SWOT-PEST矩阵的安徽农产品物流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J].物流技术,2015,09:19-23.
[5]詹斌,肖庆.江汉运河航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运管理,2016,03:12-14+22.
[6]本刊编辑部.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水运,2014,10:5.
[7]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J].中国水运,2014,10:21-25.
[8]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J].中国经济周刊,2014,48:83.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改;管理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取消药品加成,推行分级诊疗,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及形成机制、增加政府补助、改革支付方式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的补偿机制,医改倒逼医院去从人、财、物全面提高管理的运行效率,理顺自身的管理流程,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笔者结合医改要求、医院管理制度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建设从财务管理角度进行简述。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2016]26号)中提到要落实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综合性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分配、运营管理自[1]。本轮医改强调公立医院要通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提升竞争实力。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近年来,公立医院相继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但多数还停留在财务预算制度、编制、审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其实是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目标协同”的平台,建立一个“行为追溯、各负其责”的机制,是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和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用会计语言对医院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和描述,以精准化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为基础对医院人、财、物各种资源进行配置。[2]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根据医院的十三五规划、战略目标制定预算目标,目标的制定可以让全员对医院的理念、价值观、文化等有一致认同,制定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其次遵循科学、高效、权责明确等原则,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组织体系中一般应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和责任单位。预算编制应归口并分级,预算调整要严格程序进行审批,并将预算执行结果纳入业绩考评体系,系统自动审核评分,为预算考核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按照全面预算从目标制定到监督考核每一环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管控程序,才能真正将预算落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内部控制尚未建立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必须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
目前,多数医院内控工作是由财务、监察审计部门牵头,这种理解是狭义的,事实上各业务环节都存在风险点,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需要举全院之力共同参与、制定、遵守规则。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是要构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框架体系,通过各职能部门梳理业务流程,关键业务环节,业务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点以及风险应对策略,根据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内部控制手册,完善并落实内控绩效考核制度,引入第三方内控审计报告制度,扩大社会审计力度,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三、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
在全民医保制度下,医保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医保强调医保基金平衡问题:扩大人群覆盖面,提高医保支付比例同时总额包干,造成接收医保病人越多损失越大,医院应由收入最大化转变为成本最小化,因此效率和成本将成为公立医院经营状况重要的衡量指标。
目前,很多医院成本核算已经开展。但多数还停留在两级核算和为内部奖金分配提供依据的初级阶段,没有专职的成本管理组织、没有形成系统、科学、专业且全面的成本管理制度。
细化成本一方面能使医院将无效的实践行为逐步减少,实现每一个人、每一件物、每一分钱、每一次行为全方面、全流程的管理和记录。另一方面以成本核算体系和数据作为支撑,参与定价和谈判,让价格和价值真正统一。全成本核算工作首先要高度统一认识,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引进成本核算软件,对各专业特点及医院运营成本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重新确定成本核算与分摊规则,特别是公共资源部分成本分摊(如门诊电梯的成本、公共卫生间的成本等等)使成本核算更加细化和公平。通过全成本核算的建立,梳理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保、物价、成本核算部门可以测算和分析价格体系改变带来的影响,逐步实现DRGs付费模式。
四、推进绩效分配改革
医改要求深化编制改革,职工收入不与医院的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更多的突出工作量、工作效率、成本控制、科研教学、公益性等指标,重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3]。
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为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多数使用的是统收减支的绩效核算方法,其考评内容和指标仍然以创收能力、收支结余率、工作量等经济指标为主导,无法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效率、医疗质量与安全、学科发展等方面的指标少之又少,管理导向更加倾向于经济利益驱动,有悖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宗旨。
绩效分配改革首先是要对全员岗位系数进行评定,分别从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设计新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引进绩效考评软件,通过动态性、过程性的考核,立体式评价员工创造的价值,利用公开透明的软件数据说话,让医护人员对新的评价指标更直观。深入了解基层医护人员需求,不断修改完善,从而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
五、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医改要求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公立医院需满足逐步降低普通门诊量,降低门诊及住院均次费用,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等一系列指标要求。目前,公立医院控费途径多样,但都有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产管理利用效率来减轻病人就医负担。
加大招标采购与竞价机制以降低药品耗材占比,如广东省有家医院成功的案例是利用竞价机制,中标供应商的份额增大,要求供应商为其建设药品供应链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实现了药品零加成,为医院药事节约成本。要加强药品和一次性医用材料的成本审核,进行科学定价,将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作为向医院供应药品的主渠道,杜绝商业贿赂行为。针对一院多址的情况,应统一调配和管理,统一品规、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实现集约化管理,提高医院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药品耗材的供给与管理的质量与能力。
引进物资系统管理软件,尤其当物品使用情况不完全可测或稳定时,我们要在提高材料的供应率和增加的库存成本之间做出折中,特别是对一项材料的平均使用量和需求,供应商提供货物所需时间,安全储备、综合使用变动、以及断供的损失等,通过物资系统管理软件,让每一件物资在流通过程中达到可控。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口径不一致,如病历、药品、人员、物资、检查项目、会计、成本、预算、绩效等,在名称和编码上各系统都不尽一致,无法完成信息共享,并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借鉴国外经验,由医院信息中心对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形成高效集成、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平台。
六、总结
目前国家还未出台科学的补偿机制、合理的人事薪酬制度、支付方式改革的滞后,以及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等多种因素,新一轮医改要求医院自身要抓好管理工作,再造组织构架、运行流程、运营机制,促进医院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医院由规模扩张性向内涵挖潜型转变,由数量增长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粗放型管理向现代集约型管理转变,实现精细化管理以备战史上最严格的医改战役[4]。在公益性框架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成本最优、价格公允的医疗服务,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2016]26号.
[2]韩斌斌.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73-74.
[3]钟琼娥.浅谈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的医院经济管理[J].科教导刊,2016(1):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