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道的礼仪文化知识

茶道的礼仪文化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道的礼仪文化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道的礼仪文化知识

茶道的礼仪文化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茶道;文化传承;高校教育

中国茶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茶文化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具有自己的茶道文化,而所有的茶道文化都是在中国茶道文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高校是茶道、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教师讲授、茶文化专家的讲座,来传达茶道知识、茶道传统与茶道技艺。因此茶道文化对现代人的意义并不在于学习茶道技巧,而在于继承、传播茶道文化,推动茶道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茶道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茶道起源于唐朝,《茶经》是第一部有关茶叶的文学著作。而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饮茶的国家,从唐朝以后茶作为一种饮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开来。《茶经》是唐朝陆羽所做的有关煮茶、饮茶的文学文献,它不仅仅是介绍煮茶、饮茶等茶叶知识的学术著作,还包含儒家天人合一、道家道法自然、佛家一切皆空的深厚茶道文化思想内涵。自唐朝以来,宫廷、民间、寺院、市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饮茶品茶活动,茶道茶文化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宋代以后逐渐出现点茶、斗茶等活动,茶道也由原来的高雅文化逐渐向市民文化转变。各个阶层的民众都能够用茶道文化招待朋友、拜访亲友,以完成日常的交往活动。明清以后的饮茶品茶活动更为简约,而茶叶的选择、生产也更加的精细化。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进行饮茶活动,茶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中国茶道并不拘泥于煮茶、饮茶形式的选择,而更加关注茶产业附加产品的生产、茶产业经济效益的增加。自唐代以后茶道开始向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各个地区的茶道交流活动往来不绝,其中茶道文化得到最好继承的国家为日本。茶道在原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四大皆空的思想上,又增加清寂的禅学思想。因此茶道思想融合宗教、哲学、艺术、伦理等多方面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自身独有的清、柔、圆、寂的文化氛围。如今的茶道一方面承担养生的作用,普通民众从茶道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作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茶道内涵能提升国民的思想素质,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2茶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茶道融合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宗教的文化思想,形成独特的清寂和美文化理念。我国地域辽阔、茶叶种类众多,因此在煮茶、品茶等形式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各个地区的居民都有一套自身独有的饮茶方式,也形成不同的茶道思想。当前茶文化领域尊崇的茶道思想为“廉、美、和、敬”,廉洁清廉、追求美向往美、心态平和安定、心存敬畏成为茶道所尊崇的主要思想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茶道正在逐渐往商业化、大众化等方向靠拢,休闲娱乐成为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道专注于煮茶、饮茶、茶产品方面的探索开发,提倡茶叶平心静气的养生作用。但相比于日本茶道而言,我国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茶道礼仪规范。由于我国的茶叶种类众多、茶道流派复杂,煮茶、饮茶等茶道方式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此同时政府也没有从制度层面对茶道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特色进行规范,所以我国的茶道发展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特征。目前我国专注于茶叶产业建设,包括茶叶生产、茶叶附加产品生产、茶文化景区建设等,通过建立茶叶品牌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通过开展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来吸引游客,增加本地的茶叶收入,提升地区的茶叶知名度。茶道的传承主要通过茶叶的经营销售来完成,现代居民通过煮茶、饮茶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各个高校还设立有茶文化、茶学专业,传授给同学们茶叶理论知识、茶道的理论知识,使同学们自觉培养自身的审美情操。茶道还能够与茶叶科研结合起来,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茶叶产品;有些学校还开设茶产品营销课程,教授给学生茶产品营销技巧。而社会中也出现茶艺师培训等课程,主要向现代居民传授茶道的礼仪文化,以及煮茶、倒茶、饮茶等方面的技巧。茶道文化传承方面的间断问题,应该在茶道制度、茶道传播形式、茶道传播程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茶道传播制度、方式、程序方面的规范,能够建立起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茶道文化主体。同时茶道的传播要贴近普通群众,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茶道文化的推广宣传,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还要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茶道文化课程的设置,争取每个学期都能开设一门茶道文化课程。茶道行动规范、礼仪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3茶道在高校教育管理思维中的运用

中国茶道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强烈的现代意义。茶道首先讲究现代居民对茶的理解,讲究茶文化的发掘与传播,以及茶道产品的开发创造,主要围绕茶叶的经济价值、精神价值、附加价值等方面展开;然后茶道讲究现代人对自身的理解,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等一系列的活动,人能够从自身灵魂中发掘到更多的东西,将身体与灵魂进行融合。茶道的内涵是以自然为基础,进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茶道中的“真、善、美”是相互联系的,茶道讲究真善美,提倡清寂廉静和美的文化品位。所以,茶不仅具有缓解口渴、陶冶身心的物质滋润作用,而且有着洗涤心灵、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茶道也成为居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的茶道活动,能够带给人心灵的陶冶、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茶道的清幽、廉静、和美是传统茶道追求的至高境界,也应该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幸福目标。茶道分为两个部分:茶和道。茶涵盖所有的茶叶种类,道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属于哲学的范畴,是由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金刚经》等一系列的宗教经典组成。茶与道的结合也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茶道文化涵盖我国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茶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特征、以及茶本身的清幽,揭示茶叶与环境存在的紧密联系,也能够从侧面提升人类的环保意识。茶叶具有“和善美丽”的特性、茶道主张“精行俭德”的品德与信仰,告诫世人应“德博而化”。这表明通过茶道文化和善品性的熏陶,能够逐渐提升世人的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茶道还具有天道人伦的道德思想,天道人伦的思想主张万事万物都要按照其自然规律进行运转,不能违背天道人伦进行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茶道以和、天人合一作为人道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下大同所依从的理论依据,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茶道专业讲师专注于对茶道的文化、精神、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讲解,以提升大众的艺术水准与文化修养。茶道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连接关系,茶道通过煮茶、倒茶、品茶的演示活动,进行茶文化的传播;还能够通过茶道书籍、茶道自然生态景区进行茶道文化的传播。自然科学、文化艺术、民俗民风共同构成完整的茶道文化体系,才能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才能使人们深入了解茶道文化的精髓。通过利用茶叶博物馆、老茶馆、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茶文化景区等现实资源,开展茶道文化传播活动。茶叶基地参观考察、茶文化景区游览、茶道社团活动的结合,能够促进茶道文化的深度传播,也能够使大众了解茶、感悟茶,品位茶道的独特美感与深厚的文化哲思。我国在古代已经有茶道教育方面的课程,茶道教育大多以家庭授教为主。传统上社会的茶道交流、煮茶、饮茶,也以男性为茶道交流的主要群体。现代社会也允许女性从事茶道学习、交流活动,大多数茶馆酒楼有着男性茶道传授师,也有女性茶道传授师,他们主要从事茶道表演、煮茶等一系列茶道活动。我国也逐渐增设茶艺师资格考试、茶道师技艺欣赏交流活动,用以培养大量符合国家要求的茶艺从业人员,提升全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茶道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在高校教育中主要起着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作用。虽然说各个高校也开设茶道课程进行茶道的交流,但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与陌生人、合作伙伴的交流能力,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履行各自的职责。茶道具有严格的动作规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经过茶道的学习以后,能够增强学生与他人的心神交流,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茶道中的动作规范也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茶道的教授活动能够促进茶道文化的传播交流,能够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品位与道德素养。对那些非茶叶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茶叶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传授茶道煮茶、倒茶、品茶等方面的技能与规范。通过茶道知识的通俗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茶叶方面的知识技能,理解茶道传播的人文思想。对那些茶叶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专业的茶叶、茶具、煮茶标准动作、品茶心态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茶道文化的深邃内涵。

4结语

茶道不仅仅包含茶叶、茶文化的内容,更涵盖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与艺术思想。因此茶道包含茶文化的所有内容,同时也包含哲学、美学、自然科学、艺术学等方面的内容,已经成为社会居民的精神寄托与文化归属。所以高校的茶道教育管理,最重要的是传播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高校可以通过茶道专业教学、茶叶产地参观游览、茶道实践等方式,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茶道文化体系,推动茶道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作者:刘大勇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庄爱兰.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理念与制度关系探讨[J].才智,2015(36):124-125

[2]岳淼.高校的教学管理现存问题与应对措施[J].科技展望,2016(3)

茶道的礼仪文化知识范文第2篇

拂拭尘埃尽,悠然心地明。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茶道花自开。

公元2015年,岁在乙未,节序清秋,中华煎茶道南山流众弟子齐聚于东岳泰山,仅以炉香,茶汤,素琴,山花,行秋季祭祀茶礼于降魔藏禅师座下!

首祭:向黄天厚土奉香、献花 次祭:向东岳泰山之神祭祀茶汤

终祭:向降魔藏禅师敬奉茶汤 再祭:向茶圣陆羽敬奉茶汤

末祭:向中华历代茶人之魂魄祭奠茶汤

礼毕

中华煎茶道,最初由唐代降魔藏禅师提倡,距今已过了1200年。降魔藏禅师在泰山大兴禅宗,教授僧众坐禅、煎茶之道,从此茶禅之风大兴,从泰山之巅一直传播到长安,继而风靡大江南北,并远渡朝鲜,东传日本,以彰显我中华传统文化之道统与教化。此后楚人陆羽著《茶经》,弘扬煎茶道,被后人尊奉为茶圣。

宋代以降,煎茶道消亡,抹茶道东传日本,被奉为日本文化之核心。在大陆反而沉溺消亡,令人叹惋不已。今恭逢盛世,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自唐宋以来煎茶道正统,我们南山流弟子齐聚于泰山之下,相会在降魔藏禅师当年坐禅煎茶之地,行中华煎茶道之雅集,使失传千年的中华煎茶道重现于当今天下,意义尤其深远。

在这样一个庄严的时刻,在这样一个神圣之道场,祈愿各位茶人悉能静心安坐,细细品味一碗茶汤的真实滋味,感受唐宋时期中华文明的荣耀与尊严,在水声茶香中领悟禅悦之味,使我等生命得以庄严圆满。

感恩大家,

让我们再次向降魔藏禅师行感恩之礼!

神农氏,始采茶。

及春秋,历百家。

迄两汉,重芽。

煎鼎鬲,酌瓯花。

有魏晋,有齐梁 。

赐茗,荐殿堂。

号水厄,奴酪羊。

煮百沸,及隋唐。

降魔藏,归泰山。

教禅坐,主灵岩。

不夕食,不夜眠。

煎茶饮,疗饥寒。

大鉴主,百丈山。

制清规,礼仪严。

首敬佛,次助禅。

日不做,不饮餐。

陆氏子,本弃婴。

卜周易,为姓名。

居天门,移吴兴。

访茶山,著茶经。

陆氏经,共十篇。

分源流,记俗谚。

备器具,论烹煎。

重精俭,解忧烦。

制鼎釜,串饼团。

廿四器,七千言。

尊茶圣,号茶仙。

煎茶道,始流传。

唐五代,战乱频。

煎点事,渐纷纷。

分茶巧,斗茶新。

幻诗句,伪花身。

僧文了,号乳妖。

结汤社,和凝朝。

生成盏,有福全。

幻诗句,傲茶仙。

南北宋,雅意存。

重煎水,唐人。

坡,尊旧法。

杨挺秀,喜僧家。

著茶录,蔡端明。

写茶论,宋徽宗。

侧建盏,试汤花。

击筅,细分茶。

南宋灭,茶道亡。

废团饼,朱元璋。

癯仙子,好雅章。

重烹试,乐未央。

自嘉靖,及万历。

废瓯盏,紫砂贵。

瀹散芽,完神气。

泡茶兴,烹茶废。

康乾间,茶事兴。

论工夫,重火功。

泡小壶,饮小盅。

迨甲午,炮火隆。

茶之事,历千秋。

煎点泡,事悠悠。

传东瀛,播琉球。

说荣西,利休。

抹茶先,煎茶后。

迨明治,传美欧。

茶之道,唐宋存。

事虽小,义理深。

能格物,能修身。

致良知,养性心。

可插花,可炉熏。

可挂画,可抚琴。

南山流,开宗义。

重煎点,倡礼仪。

祭降魔,奉茶圣。

设五山,传习正。

首正坐,存浩气。

次煎点,正心意。

备瓯盏,洁缶罂。

活火,汲泉清。

折茶巾,拭茶器。

听松风,辩初沸。

调姜盐,法天地。

奉茶汤,明茶礼。

今盛世,百废兴。

宣茶道,讲文明。

追古法,树新风。

重文艺,劝百工。

学茶道,自孩童。

知先后,明始终。

识茶器,讽茶经。

幼能学,长能行。

我中华,文明邦。

文明灭,种亦亡。

茶虽小,义却方。

继道统,续炎黄。

人说茶,论年份。

我说茶,重人伦。

茶之道,传至今。

勤修习,致尧君。

“第二届 中华煎茶道大会”煎茶道学人修习心得回访

学煎茶之人,各行各业皆有,茶是来自中国的饮料,发于神农解毒,后于宫廷、文人、士大夫中流传,

利于苍生,口感佳,雅士长饮不弛,是尚道者载道修行之方便饮。

每当静坐下来,慢慢地煎一釜水,听水声汩汩,看茶叶在水中醒来、舒展、浮沉、重生……再捧起那一盏茶,沉沉的暖暖的,煎茶的过程,也是心灵醒来、舒展、重生的过程,每一次煎茶都让自己更贴近传统,更贴近内心。

因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在黄山屯蒙学舍学习,知道了马老师的煎茶道,一开始是上的茶禅共修班,通过几天的修习,正坐,折叠茶巾,能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沉淀下来,对马老师的这套煎茶道也更感兴趣,尤其是在知道我们泰山就是中华煎茶道的祖庭,很自豪,也更加想修习好煎茶道,能把煎茶道弘扬得更广。

我的性子是比较急躁的,通过修习茶道,练习正坐,在生活中,我现在可以做到让自己说话的速度更慢一些,对人对事更耐心更包容 。

十年前,我取得了国家二级茶艺师和二级评茶师的资格证书,也开过一年多茶馆,后来因为工作原因转让了,但是,在那时,我就发觉茶艺表演已经不能满足我内心的需要了,在我看来,茶艺表演更多的是向外的,而茶道,让我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是向内的。

以往自己也喝茶,但是对茶,总有些漫不经心,就是一种中国的传统饮品嘛。学习煎茶道后,每当静坐下来,慢慢地煎一釜水,听水声汩汩,看茶叶在水中醒来、舒展、浮沉、重生……再捧起那一盏茶,沉沉的暖暖的,煎茶的过程,也是心灵醒来、舒展、重生的过程,每一次煎茶都让自己更贴近传统,更贴近内心。

煎茶道的修习,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更耐心更从容,茶道的修习,茶人的修习,是一生的功课。

在马老师的课上,看到了很多的茶道器具,它们或精美或古朴,或大气或精致,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审美境界,现在普通的茶具店铺里,已经很难找到合眼缘的器物了。期待马老师可以为我们学人设计合适的器具。也想多走走多看看,多发现一些美的传统的茶道器具。

在中级班我们修习了唐代煎茶法,对马老师提到的宋代点茶法很感兴趣,也希望能继续跟着马老师修习点茶道。

修习茶道这么久,今日若有老友来访,当为她煮一釜泰山水,泡一盏泰山茶,秋日天凉,再加一点儿盐,再加几片姜,茶汤柔滑,暖手暖心,共看窗外枫叶正红!

煎茶道既是茶的烹饮方式,也是茶道的修习过程,在煎茶道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件事情用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就能感受到它与自然之道一如的本质。

通过学佛的师兄推荐,我认识了泰安一支莲的周知一与孙慧群两位老师后,对他们办的课程比较认可,经过听马老师的一个公开课以后确认要学习中华煎茶道。平时见茶艺很多,没啥兴趣。早些年见识过家师演示禅茶,很殊胜,被摄受,所以普通茶艺或假茶道,吸引不了我。但马老师教授的东西不一样,感受得到马老师有修为,教授的东西是一生之精华,很少见,所以来学了。

通过对煎茶道一丝不苟的千百次训练,在心灵成长方面,收获了真正的自然与洒脱。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准备了全套煎茶道器具,时不时自己煎茶喝茶,玩得特别熟的,会邀请他们一起喝。

在煎茶道中,喝茶还是喝茶,生活还是生活。

煎茶道既是茶的烹饮方式,也是茶道的修习过程,在煎茶道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件事情用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就能感受到它与自然之道一如的本质。

初步了解煎茶道后, 我最想要的是与唐宋时期一样器型与材质的煎茶器具,在普通的地方买不到这些东西,偶有一些零星的,可以拼配。

在学习了煎茶之后,我也对宋代的点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煎茶道特别重视茶道礼仪的训练,所以修习了煎茶后,在泡茶时更自信从容了。

如果有一天老友来访,恰是同频的老友,自然是一起正坐,相对无言,一起享受当下煎的一碗茶汤。

茶不仅仅只是一个饮品而已,它更是一种修行的法门,通过煎茶的学习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更为简单纯净,让我们获得一颗纯净的心去看待世界,去感受大自然给予的美好!心中烦恼越来越少,喜悦越来越多!

在了解中华煎茶道前先是认识了马老师,跟马老师的结缘是两年前我在昆明学习香道,一位老师告诉我晚上有一位终南山过来的茶道老师做分享,因为特殊原因没有与马老师见面。可是这依旧没有剪断茶缘,昆明的老师把马老师的微信推送给我,开始微信了解了马老师的课程。通过学习煎茶道,对我的心灵有了更深层次的洗礼。马老师说:“修习茶道从正坐开始,从叠茶巾,从抹拭茶碗开始。”我很受启发,心灵的沉淀需要通过行为的标准化来提高到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时刻活在当下,时刻警醒觉察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而且当心灵安静下来,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也更加明晰和包容了!

现在,我养成了东西归纳清晰整齐的习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每个物件都如茶具般细心对待。洗碗的时候似乎也不像从前那样,而是用心仔细地洗和擦拭。另外,我也会给予自己独处的时间,为自己煎茶。

通过煎茶道的学习,对茶的态度最大的变化是:茶不仅仅只是一个饮品而已,它更是一种修行的法门,通过煎茶的学习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更为简单纯净,让我们获得一颗纯净的心去看待世界,去感受大自然给予的美好!心中烦恼越来越少,喜悦越来越多!

茶本身是一种修习的法门,并且是与生活完全融合的,不论是用盖碗还是紫砂壶泡茶,更为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改变而是内在的质变,内在的清静与安详。煎茶道让我慢下来的不仅仅是每一个动作,而是遇事不急躁,不慌张。处事不计较,不生气。给予身边的一切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初步了解煎茶道后,最想要的是最能贴近自然和原始滋味的茶器具。在普通的茶器店铺、茶馆或茶城中目前尚未有配备的茶器具,但是相信还是可以找到相对匹配的茶器具。但是更加希望在未来能够制作一系列适合煎茶道的器具就太好不过了!

对煎茶道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我对宋代的点茶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马老师的带领下让我对茶文化历史的渊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我明白日本茶道与中华茶道的渊源,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复兴中国茶文化的信心!

如果今天老友来访,我最想为他烹制一碗用心的茶汤,里面注入的是我对茶的珍惜与爱,还有对大自然的敬爱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心。

茶道的礼仪文化知识范文第3篇

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茶不仅从物质角度还是精神角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或缺的。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苏步青在上海第二届茶文化研讨会上提出:弘扬茶文化得从娃娃抓起!可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茶文化,其传承与弘扬已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设了茶文化的相关课程。而高等教育既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的职责,也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笔者从事旅游管理的教学,由于工作需要,在2014年专门系统学习了茶文化,并接受了茶艺培训,深感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无论从其课程所涵盖的内容看还是从其教学方式来看,笔者都认为在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既可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响应当今高等教育的主题――素质教育。但是,据了解,现在开设茶文化课程的高校并不多,一些高等院校主要是针对茶叶茶学专业、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几个为数很少的专业开设这门课程,也有少部分有茶文化师资的农业大学把茶文化课开设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目前这种茶文化课程的开设现状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作用及其微小,笔者认为在高校普遍开设茶文化课程很有必要。

一、茶文化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历史记载至今,茶文化在中国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一套很系统的文化知识体系。茶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有关茶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内涵十分丰富广泛,包含了有关茶的历史起源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礼仪、专著、诗歌、绘画等,还有人们在茶事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人格、品质等。按照文化层次的划分,中华茶文化包含了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次。物质文化是指人们在茶事生产中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如茶树的种植栽培,茶叶的制造、加工、保存,茶具的生产使用等可以直观感受的茶文化内容;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茶事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历史上的茶税、贡茶等茶政内容;行为文化主要指人们在茶事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茶事活动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处世哲学等主观因素,如在茶艺操作过程中生发的审美联想,反映茶叶生产、饮茶情趣的茶诗、茶音乐、茶戏曲等文艺作品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理论高度即我们常说的茶道、茶德、茶人精神,这是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茶道、茶德,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与教化的手段。古有“茶中有道,以茶行道”,体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旋律。高校应该通过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设置丰富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从课程设置方面来说,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应该只是开设跟专业相关的课程,也应该考虑培养学生的多样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就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今年2月在此基础上再次发文,再次强调了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笔者也在去年开设了《茶文化》课程,在钻研和教学的过程中,更是感受到了茶文化内容之丰富以及茶道的修养教化功能,深感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茶文化课的开设,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贯彻十教育精神

进入21世纪,随着多元文化的入侵,青年一代对日韩文化、欧美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似乎没那么热衷。因此在教育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十分必要。2014年3月,教育部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今年2月在此基础上再次发文,对高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出更多要求,如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举行各种系列活动等。而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的思想精华,对茶文化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高校普遍开设茶文化课程,既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贯彻了十的教育精神。

(二)茶文化课的开设,可以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的目的一直都较为功利化,过分地注重培养学生未来生活所需的技能和谋生手段。其实,大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人,而是培养“全人”,这种”全人”应该具有广泛的知识、基本的科学态度、独立的个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育目的要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手段等各方面来实现。

在课程设置上,要力求广博,学科体系上强调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而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影响力。通过对茶的起源历史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茶文化中的茶艺侧重于泡茶和饮茶的技艺。这部分内容包含了各种茶类的冲泡程序、技巧、礼仪(尤其是寓意礼凤凰三点头、回旋礼等)、茶具的选择、品茶的方法等,这些技艺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茶文化的主观能动性;茶艺的学习还涉及到较多的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长期在习茶氛围的熏陶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品味,也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心态,协调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增强悟性。对于不同的院校和专业,也可以根据专业需要或学生需要,把茶文化内容融入到其他的课程中,比如历史学、文学、艺术等,为茶文化的传承创造机会和条件。

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由于学生对茶文化知识了解甚少,可以用启发探索式结合传统的讲授,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并探索。而由于茶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现相关知识,并对茶叶、茶具、茶艺等知识可以通过实物、实操,让学生有直观的认知与掌握。相比其他理论课程的枯燥,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是很灵活的,内容也有很强的趣味性,所以也可以起到调剂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高校也可以成立茶文化社团或协会,由专业教师指导,精心组织一些跟茶文化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比如茶艺表演、品茶会、茶文化讲座、茶道讨论会、茶与人生,甚至可以组织茶文化旅游等,使茶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大学校园中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价值,真正地使茶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广泛地传承下去。

茶道的礼仪文化知识范文第4篇

述职报告是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从一份述职报告中可以看出你一年的工作状况是否合理有序的进行。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茶艺师年度个人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茶艺师总结报告1前些时日,思想老化,闲于品茶,不禁对茶产生了许些好感。于是竞开始研究起中国茶艺之道来。了解到一些关于茶艺的作品以及几千年的中国茶文化,鉴于其学问的雅致,加之兴趣所至,故亦思得若干茶艺,撰写成文,以供赏阅。

有位作家说,人类历史中的杰出发明中,其能直接有利地帮助我们享受空闲、友谊、社交与谈天的,莫过于饮酒、吸烟,饮茶的发明。

烟酒之道我知之甚少,但于茶艺术却颇感兴趣,且略通一、二。茶录有云,“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可见自古以来饮茶发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且有相当浓厚的学问。而诸种茶文化之中,上茶有礼,品茶有道,泡茶有法为其精髓。

古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而以茶待客须讲茶礼。有俗成之礼曰:酒满为敬,茶满为欺。一般来说,予客上茶不当上满,满则不敬。倘若用大茶杯给客人泡饮,还应注意不时给客人加开水以保持茶温,以让茶之香气萦绕不绝。可见茶当品、当慢,贵在雅趣,而酒当饮、当快,贵在豪情。所以,以茶代客是万万不宜催促的。

对于品茶,一般说来宜慢品而不宜豪饮,小茶杯三口一杯,谓之品也。此外喝茶亦需讲究气氛,古人云:“饮茶以客少为贵,客多则喧,喧则雅趣乏也”。严格来说,茶有三泡,第一泡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如妙龄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则如婚后了。一般来说,幼女茶苦涩,提神醒脑;少女茶甘雅,鉴赏家认为此泡的茶最妙;而茶素淡,不可复饮。但实际上,享受“”茶的人仍很多。

关于泡茶之法,见经卷者诸多,且因茶的制作工序不同而异。在此不一一比较论之,但有一点重点共识:泡茶宜用陶瓷器皿而不宜用铜、铁、玻璃等器皿。而且茶具的茶垢不宜清洗尽去,因为茶可养生,而垢可养壶也。

茶艺师总结报告2通过为期一周的茶艺实训,我学到了好多平日里学不到的东西,从对茶文化一无所知的状态里走了出来,不仅了解了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甚至发展至海外,而且茶的种类有六种之多,每一种茶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功能,茶的制作方法及其泡制更是有深刻的考究,饮茶的意境也有讲究,饮茶还有营养保健,修身养性,增进友谊,学习礼仪知识的作用,这些对我走向工作岗位,对人对事的态度有重要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也有饮茶的习惯,但是也仅限在家里,从地里回来饭前往往会泡一壶茶,但是即不讲究茶的种类和质量,也不讲究茶的泡制和品茶方法,只是平常意义上的喝一杯有味道的茶,解解渴而已,所以在我的脑海里对茶并没有深刻的了解也从没有研究,就把它定义为家用茶水,后来见到的饮料如绿茶,冰红茶也并不知道它们同属一类,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直到学了茶艺之后才开始了解并认识茶文化,体会茶的意境和精神。

茶的历史悠久,制作方法多样,泡制也十分考究,对我们做人处事有一定的借鉴。茶的制作方法有蒸青,炒青,烘青等每一种里面又有使用工具和手法的区别,制作出的茶的色泽,形态等也不相同,而且泡制时应用不同的方法限制时间和次数等可以把各种茶的味道达到最佳。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特点的作用,所以在做的时候也要用适宜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从事公共关系,就必须要学会应对不同性格不同职业和不同爱好的人,要想取得好的业绩就需要灵活的应对这些人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从而把工作做好。同样的处在相同领域的人其处事方法和做事原则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所以选择的应对方式和原则也要因人而异,学会和他们相处好的同时也能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让他们为己所用,这也是一种智慧。

喝茶还要讲究周围的环境同时体会茶所代表的文化和意义。饮茶之风是由文人雅士发展到宫廷之中再由宫廷流传到民间的,其间茶的种类也有了明确的分类,茶艺也日趋成熟,茶礼也形成了统一的风格。文人在饮茶时往往会选择一处具有诗情画意的地方,精心泡制茶种,以静气凝神,同时领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领悟人生法则,有人还会突发奇想吟诗作画,在古代就有以茶会友的说法,请客人饮茶也就表示对他人的敬重成为一种礼数,同时有清政廉洁,远离污秽,消除杂念,修身养性的文化内涵,茶也就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象征,这就是所谓茶的“廉”,“美”,“和”,“敬”,尽显茶的本色。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需要静心静气,以平和的方式待人处事,静乃和之根本,我们工作本来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往往会被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困扰,导致心情烦闷,甚至改变自己的心性,让自己过的不愉快,所以以静待人的同时也要以静待己,这样生活才会丰富而精彩。

谢谢老师给了我这次实训的机会,也感谢老师这一周来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此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处事之道,为有效的工作打下基础。

茶艺师总结报告3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师总结报告4到公司工作了一年了,对公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为会所的茶艺师对茶文化的认识层面比较浅,并且我在茶文化这一方面比较占优势,所以我就以茶文化>培训和销售为主来开展我的工作,将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为公司创造出利益。计划如下:

1、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保持联系,并根据情况请客户来会所喝茶,维护客户关系。

2、通过各媒体了解客户信息,并能根据客户所需提供相应的帮助。

3、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多于同事,领导们及时沟通交流。

4、每周增加1~2个新客户,每月要增加5~8个潜在客户。

5、每天留出一个小时来学习销售知识,并且利用到工作中。

6、每天下班后,对当天工作做一个工作总结,检查工作中失误与漏洞,以及怎样才能将工作做的更好。

7、在三个月内让会所的茶艺部在技术与茶文化知识上有一个提升,能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培训计划如下:

A、每周二利用一个小时来交流学习泡茶技术。

B、每周三周四利用一个小时来交流学习茶文化知识。

C、每次培训之后向茶艺师提出问题,并于第二天解答。

8、积极配合领导与同事的工作,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并且做到最好!

茶艺师总结报告5时光飞逝,转眼间又到了总结的时候,这既是对之前的回顾反思,又是对新的一年的规划。

茶艺师首先是一个服务人员,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服务的外在体现。好的服务质量需要我们首先要喜欢这个工作,真心实意地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快乐,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形象气质俱佳、仪容仪表整洁大方;主动热情地接待客人,并根绝顾客状况和季节不同推荐相应的茶饮。虽然临近春节之际,心情会因大家的回家过年而出现稍微的波动,但就像边防战士一样,即使八年没有回家和父母过团圆年,也要兢兢业业为国家的边防工作做出努力,因为这是一种对顾客、对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茶道的礼仪文化知识范文第5篇

1.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1.1 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

茶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才能更好地开展茶艺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有效的知识。由于不同高校的实施条件不同,因此,对于茶艺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力也参差不齐,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茶艺教学基地。茶艺教学基地基本可以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是用来进行茶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外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场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操作环境中,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内和校外基地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训练,以提升整体的茶艺课程教学效果。

1.2 良好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践行者,具有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整个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讲解和示范作用,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和思想内涵,对茶艺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要对茶艺课程内容有较强的体验,才能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由此,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茶节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1.3 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态度

茶艺课程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茶艺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熟练地掌握茶艺本领和茶文化素养,因此,开展茶艺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态度。茶艺课程对学生的礼仪和茶文化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基础的礼仪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学习茶艺课程。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茶艺课程讲究学做一体,即学习和实践的互动教学,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操作,以提升专业技能,因此,专业的知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2.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而开设的实用型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茶艺操作技能。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茶艺馆环境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学习茶艺操作技能,以提高茶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茶艺师或者是顾客,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进行茶艺训练,亲身体验茶叶识别、泡茶、茶礼等各个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最终提升学生个人的茶艺技能水平。

2.2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茶艺实践项目,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对茶艺室的布局、菜叶采购、泡茶、茶礼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全程实践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指导,通过实践操作再讲解其中的内容和问题,通过这种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了解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解决,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操作性,与茶艺工作的实际需求更贴近。

2.3 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是指将茶艺的整个活动过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其中包括茶叶识别、冲泡、茶礼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是整个茶艺过程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模块共同组成了茶艺活动整体。模块教学法是根据每个模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茶艺专业训练,使学生对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通过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熟练和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掌握茶艺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不熟悉的内容和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可以求助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对专业技能有一定了解和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2.4 实地考察教学法

茶艺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地考察教学法既符合茶艺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茶艺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馆、茶艺室等环境中进行参观学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践操作,例如对茶室环境对茶艺的步骤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以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例如确定考察地点、对象、时间、目的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及时做好联络工作,并在实地考察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升茶艺课程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以确保茶艺课程教学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率。

3.关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3.1 综合性教学模式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综合技能的人才,学生不仅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同时也要对专业特点有所了解,尤其是对茶艺课程在公共管理专业中所占的比重要有所认识。茶艺课程作为公共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不是某一个动作或礼仪的反复训练。茶艺课程是一个综合的连贯性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茶艺课程实践知识的思考,并通过综合性的强化训练,提高茶艺技能。在茶艺课程实践课程中,学生要通过对茶叶识别、冲泡、服务、礼仪等每个环节的学习训练,并将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整体,使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更具有综合性和连贯性。

3.2 多样化的作业布置

茶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广泛,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对于学生来说,茶艺课程不仅仅是关于茶艺的课程,更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知识交叉性,由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课程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茶叶和茶器具种类也较多,泡茶方式也较多样化,因此,学生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有较丰富的学习和练习机会,在实践练习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体验感,能够从中获得更丰富的感悟,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釆取多样化的方式,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形式也可以灵活-些,这样不仅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使他们得到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使他们能够对茶艺课程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运用,以提高个人的茶艺综合能力。

3.3 灵活的考核方式

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相比其它课程,茶艺课程的灵活性更强,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实践操作技能是茶艺课程的重中之重,是未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只有真正熟练地掌握茶艺技能,才能胜任茶艺工作,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修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茶艺课程考核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进行考核,更要将考核重点放在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上,通过对实践技能的过程考核,增加其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使学生对专业技能更加重视,以促进学生加强茶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