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决策程序 技术方法
企业管理中的决策问题,是现代决策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决策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内在规律、程序和方法。随着决策由个人的经验决策向由智囊机构、计算机辅助系统与决策参谋集团所组成的系统决策的发展,管理者应掌握现代的科学决策方法,以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企业管理的决策程序
企业管理的决策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九个步骤(图1)。1.提出问题。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来自上级、下级和管理者本身三个方面。提出问题(称为起始步骤),就是对某种需求与实际现象之间偏差的发现和点明,并进行系列分析。
2.确定目标。确定目标要注意四个问题:(1)符合差距原则、紧迫原则和可能原则。(2)目标内容要形成明确的指标体系,在时间、地点、数量、质量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 (3)分析限制条件,例如:人力、经费、环保、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和可能提供的最高限度。(4)注重运用调研手段掌握相关信息,预测分析事物发展趋势,注意可能出现的失误,及时加以调整和修正。
3.拟定方案。必须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思路来拟订方案,为解决问题寻找各种可能途径。由于现代企业管理的信息量增大与领导者个人的知识容量之间的差距,智囊团的集体智慧在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见重要。作为决策的备选方案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有三个以上各不相同的备选方案。(2)各个备选方案都应对其长、短处有明确的描述。(3)各个方案都是独立可行的,不能相互作为前提。(4)方案应尽可能地追求完美,即尽可能地符合决策目标的要求。(5)方案应包括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即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
4.评价方案。可行性分析是建筑在系统分析、运筹学、预测技术等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的研究方法。衡量方案优化程度(“可行”、“满意”和“最优”三等)的标准有:(1)合乎国情和企业实情。(2)社会、经济、科学等综合效益最优。(3)具备可操作和控制的简便易行方法。(4)在限制因素的允许范围内。(5)符合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规律和总体目标。根据评价分析的结果,列明备选方案的利弊,并以取“利之大、弊之小”的原则,将备选方案由差到优进行顺序排列,以备决策。
5.方案选优。方案选优是决策程序的关键。在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比较相近时,领导者要十分慎重、深思熟虑,防止人云亦云、误入歧途。进行方案选优有三个主要依据:(1)经验,领导者过去做过的事或犯过的错误,经过总结经验和提高到理论认识后,常常也成为影响决策的经验。(2)试验,在决策前进行小范围试验的环境条件应该尽可能地与企业推广的条件接近,使局部的试验结果有比较实用的指导全局决策的意义。(3)现代管理技术,即对运筹学中决策树、排队论等的掌握程度和熟练运用的能力。
6.选择试点。在选择进行局部试点的单位时应该注意三方面:(1)代表性。即从人、才、物等资源以及其他主客观条件方面尽可能是本企业的缩影。(2)范围适当。范围太小了,情况的复杂性不够,反馈信息量不够;太大了,需投入的力量过大,信息综合反馈时间较长。(3)试点单位的职工有接受试点任务的积极性。领导者应该亲临试点单位,注意收集、分析第一手资料,及时反馈以指导全局。
7.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的关键是将方案具体化。可以通过目标管理的方法,将决策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职工,明确岗位职责和完成目标的时间进度、数量和标准。还可以根据先行局部试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修正和补充。
8.进行追踪。追踪过程,掌握信息,进行不同的分类处理:(1)影响决策实施进度的关键问题――立即处理;可以由个人决断,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先征求智囊团等意见后再作决策。(2)对决策实施进程影响不大的问题――滞后处理;即放到下一个管理周期的计划阶段,作为问题提出,再考虑处理。(3)对总体决策价值有影响的问题――放慢实施现有决策的步骤,集中智囊人物加以研究,修正原定决策目标或中止决策实施过程,以免造成过大的损失。
9.结果分析。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尽可能将全过程的信息加以综合,得出尽可能多的有利于改进工作的参考信息。得到分析结果后,应立即通过反馈系统,影响到决策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作为新的决策的依据。
总之,在决策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一些中间结果,发现一些问题,这些也都是必须重视的信息来源。从控制角度看,在方案选定之前的各环节中产生的信息,可以起到前馈控制的作用。
二、企业管理的决策方法
1.“硬”技术,即计量决策方法。常用的硬技术有决策树法、效益分析法、排队分析、模拟技术等,它是以数理统计、数学模型和量化指标为基础,使决策具有科学、精确的特点。然而,由于企业管理面临的大量社会现象受到复杂因素的干扰,理想化的数学模型和确定因素往往脱离实际。
2.“软”技术,即主观决策方法。“软”技术是直接利用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而作出的主观判断。常采用专家集体创造的形式,除了前述的智囊团外,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组织方法。
“软”技术可以弥补“硬”技术的不足,在高层次的决策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软”技术的关键是人。所以在选择专家进行征询时,应当特别慎重。不仅要选本企业、本专业有一定造诣和学识经验的内行专家,也要注意选择一些外单位、其他专业或同一专业不同学派的专家作为对象,还要注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家的搭配。
企业管理的决策程序及其步骤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应用中要灵活掌握;企业管理中的决策方法也并不是独立的,应当注意“软”、“硬”结合,各尽所长,针对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综合使用各种合适方法,为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方法;管理
>> 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方法 论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 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分析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方法浅析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浅析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 浅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浅析 浅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浅析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要点 浅析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方法 企业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管理的方法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管理的方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 : 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单的探讨了财务管理及其方法,为该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方法;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财务管理是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形成、使用和分配,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实和分析,提高资金运用效果,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
一、财务管理的地位
在发展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
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管理中心,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从财务管理地位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
二、财务管理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财务管理的基础,是指企业财务管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要搞好财务管理离不开这些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正常地运行,其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1 财务管理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合理设置财务机构,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除小型企业外,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二为一的一元化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设置财务与会计机构已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我国企业的二元化财会组织机构应由以下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统管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财务副总经理。第二层次是会计处和财务处。前者主要负责对资金运动信息的采集、变换、输出和反馈;后者主要负责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以及筹划、决策、输出财务任务和目标。第三层次是财务与会计的各职能科室。第四层次是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他们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分工,开展具体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单独设置财务机构要注意合理把握企业财权的集中与分散的尺度。企业财权的集中与分散的尺度,关系到企业能否灵活有效地实施各项财务管理。首先,必须保证财务副总经理全面负责、统一协调的理财职能,避免全部财权下放二级管理层而带来的互相配合的问题。其次,又要避免由于财权集中而形成的僵化管理。财务机构的设置,必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权限划分。
2 财务管理要求有称职的财务人员。何谓称职的财务人员?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称职的财务人员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二是要有强烈的管理意识; 三是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通过以下案例对财务人员进行简单的测试,看看大家是否专业?
案例:例1.上海某广告公司在此次“营改增”试点中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2012年1月10日,其与客户签订了一份广告合同,合同含税总价为1060万元,该广告公司又与某电视台签订广告合同,合同金额为636万元。该广告于2月10日,广告公司收到该电视台开具的广告营业税发票,金额为636万。 广告公司支付了该电视台全额费用,但只收到客户80%的合同款,该上海广告公司应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3 财务管理必须有内在动力。人类的理都是有一定目的并受一定动机驱使的。对于财务管理而言。这一动机便构成其内在动力。过去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上不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财务管理的内在动力,财务管理的好坏与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没有直接的联系,极大地挫伤了企业和职工的财务管理积极性。财务管理的内在动力来自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中物质动力是根本,精神动力是必要的补充。有时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并重。
4 财务管理必须适应理财环境的变化。理财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系统,它纵横交错,相互制约,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实际上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财务管理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合理地利用环境,才能实现预期目标,才有生命力。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财环境具有构成复杂、变化快速等特点,财务人员更应该重视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财务策略与措施,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
理财环境按其范围分为宏观理财环境和微观理财环境。宏观理财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广泛的、间接的,它不仅在时空条件和规模上,而且在观念上影响和制约企业理财行为的规划和选择。微观理财环境通常与特定的内部条件有关,如企业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生产经营状况、内部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微观理财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具体的、直接的,它不仅影响企业理财行为的选择,而且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财务管理的方法
企业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要服从和服务于经营需要,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利益。就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那么,企业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要建立一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队伍
这支队伍既要有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又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还要有管理现代企业的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财务管理思路,激励财务人员参与全过程的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经济监督,开展全过程的经济服务,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全全过程。
2.以预算为为主体牵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将变得复杂化,管理功能多样,只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实施有效控制,其主要工作是:第一,编制企业经营预算;第二,进行有条不紊的预算管理,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评价和考核;第三,搞好月度、季度的结算和年度决算。通过预算控制,避免浪费和损失,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3.进行资本金的管理,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
现代企业的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资本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使企业各项资本性支出都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特别要保证和发挥投资项目的最佳效益,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在考核企业资本金保值增值的内容上,一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资本金是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条件。
4.进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血液”。资金运动不畅或短缺,社会活动就会受到阻碍。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加速资金运转,提高资金的增值能力,利用效果,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要求。
为此,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积极作用,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5.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搜索、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的管理系统。现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不仅在于眼前利益,而且着眼于企业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财务管理要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以正确反映企业理财情况和经营成果。
6.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对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纠偏活动,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费用计划实现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的必要条件;是促进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
7.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必须是分设的。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等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靠具有良好素质的财务队伍;二靠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三靠运用先进可行的管理方法。但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和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巍.中国并购报告2006.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06.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特点;管理水平;有效方法
1.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也使得各个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剧,并且在市场中各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各类的问题。电力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其管理水平进行有效地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管理方面电力企业要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自身特点进行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更好的计划和控制。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供、销各个环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就要进行更加合理的管理,从而使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电能的需求。
2.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特点
对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是做好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垄断性经营
在电力行业的发展中,其独特的垄断模式一直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作为垄断企业,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电力网络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2一元化领导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生产、销售和分配环节都是要进行严格控制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3行政管理
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样就使得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以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存在的,电力企业在组织机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一直是和行政部门相互对应的。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沿用计划经济的模式进行发展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在逐渐实现体制改革,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在进行创新。
3.当下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电力企业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发展,总结实践经验,并学习与借鉴先进企业的发展经验,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效益与成果,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电力工程事业的进步。但是,从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其企业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电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例如,电力企业整体的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发展所需不相符,深度与广度仍需加强,也就是说,电力企业的整体战略体制管理无法与企业的组织关系以及市场经济间的管理体制进行良好的衔接。造成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思想观念上对于市场经济的适应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而难以一次就成功;另外,当下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电力企业都经历着企业的改革转型期,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从而使其对于管理进行创新的工作进行的不到位;再者,由于无法明确的弄清新旧体制的交替,也使得对电力企业进行管理的工作出现混乱的现象。其次,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虽然在电力企业中一直进行着信息化的管理,但是却无法做到信息的规划与资源方面系统、有条理的安排,这主要是与不同时期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而将信息化系统建设进行无规划的引进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信息化系统整体性不高,就会导致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不紧密,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进而造成企业业务之间缺乏较高的协调性,企业决策的性能也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此外,在技术方面也没有做到规范化的建设,造成电力企业内部系统无法做到集成,并对信息化的应用造成极大的制约。
4.电力企业管理提升的有效方法
4.1打破垄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根据市场的需求,已经指定了新的经济模式,在计划体制和经济体制同时实行的今天,根绝实际的发展需要,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应该跟得上发展的步伐,首先,是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因此,在现代社会下,电力企业的管理必须打破垄断,引进新的发展模式,对落后的管理模式应该及时地学会摒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政府不应该只是惟一的领导者,对于整体的电力结构,应该具体地进行分析,如果根据实际的发展,确实应该进行重组,就应该绝不含糊。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这点对于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面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电力企业的管理要想打破垄断,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应该制定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制度,如果不能对政府和企业应该履行相关的义务进行分开讨论,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一定会面临很多的难题,对于政府和企业所掌握的市场份额,也应该及时的规划清楚,以免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两方相互推卸责任,从而给电力企业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结合电力实际自身的发展状况,研究出对电力企业发展的优良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大的电力企业,关系到我国各行各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这一现状,应该进行具体分析,这是做好电力企业管理必备的环节。
4.2打破营销理念
电力企业要想提升管理水平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新的形势下,对于传统的营销理念,应该认真分析,传统的营销理念因为在实际的发展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为了跟得上现展的需要,要及时地进行创新和变革。①对于电力企业自身的不足应该加以分析和评估;②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营销策略;③将新型的营销模式应用到实际的发展中去。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电力企业能够在市场营销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快速发展所采取的策略。
4.3注重战略管理模式创新
为了加强电力企业的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并优化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应该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并力求有所突破,从而使得战略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在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对公司股权多元化进行推进,建立健全现代的企业制度,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集团化运作与集约化的发展。另外,还可以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进行加大,并深化企业改革,同时对自主创新的能力进行增强,建设创新型与节约型的企业,促进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4全方位提供的优质服务
现代社会的竞争并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服务的竞争。如果在电力行业,在做好每项工作之前,都能够从人民群众的自身实际出发,切实地从他们的角度去工作,在市场的经营管理中,努力使自己的服务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这样,电力企业的发展运营也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的相关人员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在平时不断地学习服务知识,努力地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电力企业的发展才能步入新的台阶。
5.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其管理工作进行加强,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就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认真地分析其管理的现状以及其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管理水平进行提高,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证电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静.县级电力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3,27(02).
[2]吴江.管理创新无止境―――加快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步伐[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23).
[3]王昊.浅谈我国电力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创新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5).
[关键词]信息时代 企业管理 方法 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而且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企业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作为推动企业体制创新,以及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有关数据显示,虽然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已经在我国各类企业中实践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至今在很多企业中仍属于新鲜事物。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确实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加快了代化进程的步伐,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化管理同样也对当代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决策做出及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相关信息的获取方式。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信息的获得方式,也要求我们应该对企业管理方法进行重新思考。
1.对企业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的影响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纵向的、等级分明的组成方式,信息的传递需要逐级进行,上传下达的信息获取方式必然引起信息的流失或误传。由于企业组织结构引起的信息传递局限性,高层决策者很难与基层执行者进行直接的沟通,以至于因决策不合实际情况,基层难以执行的象屡见不鲜。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等级分明的组织机构逐渐解体,取而代之的是高层与基层之间的直接沟通交流即平行自由的组织构成方式。
传统的财务管理属于“泰罗制”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刚性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多忙于各种财务问题的处理。而随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财务管理工作虽然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财务管理工作较之于以前却变得越来越轻松。财务管理人员逐渐从繁琐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参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同时领导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获得更加简便、准确,从而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了企业的顺利发展。
2.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对人的依赖性很强,而且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有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管理决策的正确做出。而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使生产管理模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主要表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生产管理控制的科技化、生产方式的智能化,以及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传统的商品和服务销售方式主要是商家与客户之间的面对面交谈或实际商品当面展示与购买,中间环节会浪费很大一笔费用。而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代的销售方式将改变传统的习惯。信息网络技术的使用使得商家与客户的联系更加密切而且简便,成本降低使销售价格下降,商家与客户皆大欢喜。
二、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方法
1.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加强数据库建设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信息网络技术逐渐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焦点并在企业各项管理中有所应用,但却仅仅是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而已,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因此,企业管理要想真正上一个台阶,走信息化管理之路,就必须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各项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进而形成一个稳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的管理。
在当今信息时代,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整合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建立一个专属于本企业的信息数据库。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不能将其当作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摆设,要注意发挥该数据库的作用才能享受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益处。
2.企业的柔性管理方法
企业的柔性管理是指能够有效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能力。柔性管理方法旨在使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包括生产经营、资金运用、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以跟随社会发展的进度,它更多地关注的是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以及企业的人文因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管理重心由物到人转移,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转入到柔性化管理模式之下,企业的柔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企业要在信息化时代有立足之地,就必须使用代信息技术,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同时对员工给予更多的激励和引导,才能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发展价值,这正是企业柔性管理方法的重要体。
三、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出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葛荣.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11(05)
[2]葛龙 孙昭 李会民. 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方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6)
[3]付毅然.内部控制是代企业管理的关键[J].时代经贸,2010(08)
【关键词】 管理思想 运用条件 管理核心
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入影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市场波动更加激烈,竞争程度更加残酷。面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及风险性加大,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逐步上升,节能减排及环保压力日益增大,产业转型及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加快,企业的盈利空间急剧缩减。为此,企业经营者倍感焦虑和困扰,迫切地需要借助先进的管理方法使企业走出困境。虽然,近年来有关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从资本经营模式到商业模式,从差异化战略到蓝海战略,从精益生产到业务流程再造,从标杆学习到基业长青等,但企业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良方。管理理论和方法说得有条有理,但就是不能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管理理论和企业实践脱节。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彻底摆脱困境,持续发展。
一、管理思想:企业组织运行的灵魂
管理是关于如何为实现共同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管人理事的活动。本质上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智慧,一种对管理者的思维起指导作用的方法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实质上是包含了一系列分析、判断、权衡和选择的思维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管理的思路。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看起来是一项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一种软件系统,一个管理工具,其实质是一种基于破除部门区隔、实现企业内部资源效率最大化的系统整合思想,而且借此引伸出在更大范围内整合企业供应链、价值链以及客户关系,乃至于多方位的协同商务,其深层内涵则提升到企业与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以及社会全方位的“竞合”思想。可以说,ERP是承载了先进管理思想的媒介,是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软件封装,是企业业务流程和全方位竞合思想的高度集成。
如果仅仅从“工具”的层面而非思想的层面去看待管理,那么这种理解一定是肤浅的,而且很快就会陷入茫然无措的窘境,因为,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拿来就能直接套用的“管理工具”。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就曾说过,管理不是技术,不是工具,管理是哲学。企业领导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思想路线,即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果一个企业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那么这个组织就没有灵魂,管理方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管理思想决定着管理行为和方法,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的效果。因此,经营管理者应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和知识,并结合企业实际,提炼并内化为自己的管理思想。
从某个角度上讲,管理理论主要是研究企业在面临稀缺性制约时,如何提高效率以及获取利润最大化。因而企业在面临一系列限制条件(资源的有限性、技术的有限性、环境的有限性等)时如何提高效率从而能在竞争中获胜,成为管理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学者对每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强调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如资源理论侧重强调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一个企业能做到多大,主要受资源能力的影响,因此企业首先要围绕着自身的资源能力来确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研究治理结构强调制度设计和治理结构安排会对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的股权结构安排不合理,高层激励机制不完善,就注定产生不了一个好企业;波特的竞争理论则强调行业选择对企业经营至关重要,企业应判断一个行业的竞争力,应洞察和把握一个行业的机会,应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角度来改进竞争能力等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在某一个领域都研究的很透彻,但是,经营者却认为很少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企业解决自身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并提供一个系统而正确的思路。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企业都存在自己特有的问题,并不是每一种理论和方法都适用,这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善于分析问题,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条件,从不同的成败得失中找出规律,悟出真谛。
二、适用条件:企业管理方法正确应用的前提
现实中,我国企业在管理方法应用上,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忽略条件。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移植照搬一些国外大企业的成功经验,最终导致失败,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比较条件,特别是变化着的条件。这个问题国外的做法值得借鉴,最典型的例子是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它作为一种提高企业效益与竞争力的管理模式,在摩托罗拉、通用、戴尔、惠普等众多国外知名企业的应用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被媒体声势浩大地炒作过,被大量研究报告、论文引用过,但是它的应用前提却很少被关注,其主要的前提条件至少有三个:第一,国外大企业已经长时间、成功地推行了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很扎实的管理基础,质量水平已经达到或超出了三西格玛水平,具备了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条件。第二,国外大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雄厚的财力,要想达到六西格玛质量水平,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高精度、集成化、自动控制的设备以及优良的环境,同时要求增大投入,不仅是物质技术装备等硬件的投入,还包括员工培训,外部专家的咨询等软件投入。第三,国外大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及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员工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认同和基于这种认同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包括观念、制度、管理及行为方式。
而就我国企业的基本情况看,根据近几年国家权威部门统计,企业的总体质量水平停留在85%左右的合格率上,离三西格玛质量水平的99.73%的合格率尚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六西格玛的差距就更大了。综观世界质量管理,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抽样检查阶段、基于数据的过程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六西格玛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延续和完善,所以被称为全面质量管理的衍生品。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第一阶段,并没有形成数据积累和分析的习惯,但国内许多企业却十分着急地搞全面质量管理,想直接从第一阶段跨入第三阶段,致使全面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质量问题。
用数据控制过程是六西格玛管理的特征之一,而我国向来缺乏用数字管理的能力,这是一种文化上的欠缺。具体到一个企业,模糊的、经验式的管理方式是企业管理惯用的方法。而建立在数据搜集与分析之上的六西格玛管理如果缺乏基本的信息环境,收集来的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保证,其最终的分析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管理活动本身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在客观上,存在相对的适应条件。所以能否正确把握管理方法应用的前提是智者企业管理者和教条企业管理者的分水岭。
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必须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联系,不能忽视历史条件,片面地看。要深入研究成功企业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针对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了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当时解决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经验教训,而我们的企业又究竟走到了哪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和方案。
三、管理核心:把制度、规范和机制执行到位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对管理曾有过精辟的叙述,他说:“我对管理的理解就像一个房屋的结构一样,房子的屋顶部分是价值链的直接相关部分——怎么去生产,怎么去销售,怎么去研发等等,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运行层面,包括研发策略、销售策略、降低成本策略等诸多方面,这个层面在不同行业是完全不同的,如麦当劳与PC在相关方面肯定不一样;第二部分是围墙,这主要是管理的流程部分,如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等,在这一部分由于有科学规律可寻,好的企业之间虽略有差距却大致相同;第三部分是地基,也就是企业机制和企业文化层面,包括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诚信形象的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等。”由于中国处于转型期,既欠缺科学管理的历史铺垫,又缺乏成熟和完善的机制支撑企业发展,因此,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做长久,必须越过运行层面去关注更深层的管理问题。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进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一般要经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这样三个阶段,能人管理的特征是企业的整个运作都依靠某个能人拉动,靠其个人的能力和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是规范化、制度化、机制化的管理。其主要表现为:从组织、领导、控制到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奖惩办法、运行程序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机制。这个阶段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它为企业持续地发展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管理平台,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
一般企业的管理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的管理三角形。高层管战略、中层管运作、基层管操作,且这三层都是通过制度、规范和机制来传递管理的。企业的中高层常常担忧这样的问题:企业运作的效率如何,存在哪些现实和潜在的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担忧都是源于制度、规范、机制的执行不到位,确切地说,也就是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理念、战略目标和管理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难以兼容。而管理者所担忧的这些问题本质上就是结果与目标的差异。虽然经营企业往往不能决定结果,但是可以通过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产出好的结果。因此,企业要设定目标,制定制度和规范,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来控制过程,还要有程序规定,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尽可能把工作要求分解为一个个相应的标准,认真加以执行。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达到标准,要有程序的规定、时限的要求、业绩的评估、制度的约束等等。而这一切都需要耐心、恒心和毅力,这不仅要体现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体现在制度和规范的执行上。
考察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既要看其发展的现实性又要看其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检验其优劣的主要标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规范、机制是否执行到位。好的制度、机制为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它既能激励员工,推动他们的工作,同时也提供了衡量业绩的评价指标。人是具有惰性的,员工往往习惯原有的做法,对改进的工作规范消极抵触,习惯于方便行事,当多数员工处于这种环境中就会形成群体惰性,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不断要求员工努力去做得更好,才能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管理行为学有个强化定律:你奖励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惩罚什么就可以避免什么。所以制度和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执行,每隔一个时间段(半年或一年),就要评估一次,根据评估进行奖惩,只要持之以衡地坚持实施,落实相应的制度、规范以及机制,就会发现管理的力量会超越人的惰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和规范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与人的隋性较量的过程,管理上要求做到而没有做到,就要再要求,想办法使它不重回老路,这既是与管理对象的较量,也是同自己的较量,只有持之以恒方可见成效。
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之所以要强调理清管理思想的本质,这是因为管理日益成为一种复杂环境下最不确定性,最有挑战性的一项活动,这种不确定性除了宏观经济环境外,还包括瞬息万变的市场、层出不穷的需求、复杂善变的心理、技术不断的创新以及突发事件等等,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应对和思考,从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研究规律,找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管理还包括对未来趋势的预见和规划能力,即高瞻远瞩,解决企业长远性的问题。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既要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又要知晓中国改革发展的方向。要树立远大的愿景目标,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秉承企业的价值观念,恪守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把企业制度、规范、机制真正落实到位。只要我们着眼于企业的根本问题,想清楚企业所处的位置,所要达到的目标,多加思考应该如何去做,怎么去做,脚踏实地朝着目标方法努力,才能走出困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继伟:论管理学界的价值迷失[J].管理学报,2010(10).
[2] 陈春花:当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0(9).
[3] 高良谋、高静美:管理学的价值性困境:回顾、争鸣与评论[J].管理世界,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