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供应室内每项工作均关系到医疗、教学、科研的质量,但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中长期与粉尘、化学消毒剂等危险因素相伴,因此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应用于供应室管理中,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供应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50例护理人员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5例,女45例,年龄18~32岁,工作年限在3~11年,按照是否介入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将50例供应室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5例,女45例,平均年龄(23.9±2.6)岁,工作年限(8.2±1.7)年,受教育程度中中专17例,大专28例,本科6例,职称中护士28例,护师19例,主管护师4例,对照组50例,男5例,女45例,平均年龄(24.2±2.4)岁,工作年限(7.9±1.8)年,受教育程度中中专15例,大专20例,本科15例,职称中护士30例,护师15例,主管护师5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在带教模式基础上介入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具体培训方法包括:培训时间,此次培训时间初步确定为8个月,培训2~3次/w,培训时间2h/次,对于培训考核效果不佳护理人员可延长培训时间和频率;培训内容,培训可采用理论教育、实践技能操作、现场演示等方式,理论教育使用我院自制的培训教材,培训教材根据供应室工作特点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1],同时按照工作特点制定各项紧急预案,防范各种可能的危险事件,理论教育选取年资较长的护理人员轮流授课,实践技能操作和现场演示则由各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到更高等级医院进行学习,实践操作采用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超声清洗、干燥柜、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等环节均可采用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专人进行现场考核,当场指出实践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并进行指导操作,培训过程中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及频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职业防护行为及清洗灭菌合格率。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及职业防护行为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调查内容包括化学损伤、生物损伤、心理损伤及物理损伤等内容,每项调查内容设定4~9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超过90%即为熟悉,问题回答率在50~89%即为掌握,低于50%即为了解[2],职业防护行为调查内容包括工作过程中是否戴口罩及手套、脱去手套后是否洗手、浸泡消毒时是否加盖子、搬运物品是否屈膝屈髋、锐器是否有专门的存放盒、锐器伤手后是否挤血及流水冲洗、艾滋病职业暴露时是否登记报告等,比较两组采取上述措施的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观察组生物损伤、化学损伤等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护理专业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非英语专业,基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所要研究的护理专业课程较为繁重,因此,很多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在护理专业中对于英语的认知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很多学者都大胆的进行了学习策略的研究,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也在不断地完善。其实作为基础的语言学科,英语在护理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医学没有国界,很多前沿的医学知识都是由国外引入的,都是英文原著,而且许多医学护理方面的专业术语都是和英语密切联系的。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从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这能够实现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

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基于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就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院校对于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重视力度不够。在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从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等方面可以看出,学校在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课程设置欠缺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英语教学中没有与护理专业进行很好的融合。许多英语教师就是僵化式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普遍认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较差。

(二)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缺少足够的认知,而且护理专业的学生基于对英语认识的片面性,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有效帮助,只是把英语课程作为考核项目,盲目的进行应试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没有进行专业的测试,有些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当薄弱,无法跟上教学要求,而教师没有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打压,这些都不利于护理专业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

(三)忽视了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由于受到学生重视程度、教师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护理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成绩。例如,很多教师不注重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推广,导致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应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宣传、应用和实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对学习方法的应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得学生终身受益。例如,通过对学生英语归纳比较方法的引导,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鉴别能力,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词汇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二)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护理专业英语属于专业英语的范畴,要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将其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而学习兴趣则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要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后工作与交流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其次,要不断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的意识,如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中都可以引导学生多说英语、多用英语,这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加快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随着英语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传统的英语授课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各种需求,因此加快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突出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应用性目标,对原有的教学范围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能为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主,例如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护理交班、协助患者进行体检、健康评估等工作方面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增强应用课堂上的互动性,加强与护理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科学分工,将英语课堂上的更多时间留给学生,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再次,教师要提高备课的效果,做到精选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尤其是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听、说、读、译等多方面实际应用能力。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摘要]医德情感教育在医德的“知、情、意、行”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中,以护理专业为中介,使学生的职业情感与专业理论、技术平行发展,使其形成对护理学科、职业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品质。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行,丰富的职业情感,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从而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语言、行为、情绪、态度和理想追求。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情感问题现状,提出了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护理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职业情感,恰当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促进职业情感领域的积极转化,有利于学生良好护理品质的形成和护理境界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本文对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现状问题分析

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情感的属性和本质都能在态度中表现出来。高职生的情感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情感态度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学习态度欠缺端正

由于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高职生在入校时,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较差,学习欠缺自觉性,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兴趣不大。在课堂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不会做笔记,听课时各种小动作较多,违纪后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在学习的课目上,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态度有很大差别,注重专业课和基础课,忽视文化课。

1.2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欠缺勤劳节约的美德,盲目攀比。

1.3职业认识不够,职业意识不强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力度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在我校做过的调查中,学生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参考的是父母的意见,其次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在护理实习操作时,表现出对操作规定不熟悉和操作不规范。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转变学生的态度。

2.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入学时增强护理专业认识教育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调整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生入学后,应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老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成功有效的情感教学使护生的学习活动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这就意味着护生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化,它必然对护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1]。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逐步完善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具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护士。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知识。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只有具备了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从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3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3]。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相容的情绪状态,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在教学课程外,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美育中的情感教育,使人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4]。注重教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实现角色认同,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引导学生摆正角色位置,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同时教学中注意高层次需要的培养,把自我需要与护理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与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和情感品质。

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极大地提高高职护理专业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2]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杂志,1996,13(3):38.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一、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误区

1.医学模式。认为护理工作隶属医疗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附属和补充,因此护理人才的培养按医学教育的模式就行了。长期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基本都是沿用生物医学教育的模式即三段式: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生产实习。对护生的考核,注重医学基础知识,淡化护理自身的能力结构,特别是护理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护理专业毕业生明显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护理专业的服务质量停留在护理生物人的层面上,影响护理服务质量。

受这种认识误区的影响,每年的全国性护士执业考试、晋升考试、就业聘用考试等,都使用偏重于生物医学的试题考护生。在这支具有导向性作用的指挥棒指引下,全国很多院校的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名存实亡,改来改去还是回到生物医学教育的老路上,仍强调生物医学知识的重要性,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大的改革和调整。

2.教师模式。认为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是靠教师来实施的,所以课改的立足点不是考虑对护生的学习是否有利,对学生教学质量提高是否有利,对突出护生能力培养是否有利,而是要以方便护理教师教学工作,完全服从教师的需要或利益,无形中就建立了“教师模式”,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性错误。

在这种认识误区的影响下,课程设置、教学时数、课程衔接、实验实习等等,稍作调整都会在教师中遇到不少阻力,甚至是一片反对意见,特别是在教师中实施工作量考核以后,教师往往只考虑自己以所从事的教学科目的课时数,而不去考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按照课改要求在教师中讨论来、讨论去,新的计划往往难以出台或难以实施。

3.学院模式。认为学校是培养护生的主战场,所以护理课程改革应便于学校的安排和管理。这也常常是学校管理者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就形成课改的“学院模式”。在这种认识误区的影响下,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课程改革计划都是要服从学校惯性运行规律。特别是国家六部委确定护理人才是四大紧缺人才以后,各校护理专业招生数增加,而护理专业的教师人手相对减少,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医院的压力加大,很多院校都按大班上课,大组见习、实习,用录像、多媒体课件替代课间见习等,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改革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4.医院模式。认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到各级医院工作,因此,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主要围绕医院医疗展开就行了,这就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医院模式”。在这种认识误区的影响下,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改来改去都是围绕医院护理改革为主,而忽略了护理专业的其他服务方向,因面造成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只愿意到大医院就业,或者准备到国外从事护理劳务输出,而不愿去基层医疗单位,更不愿意下社区从事社区护理。

5.单性模式。认为护理工作是服务于生病、受伤等患者,需要细心、耐心、爱心,只有女同志才能干好这项职业,况且护理职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就是女性,受这种认识误区的影响,久而久之全国的各级各类卫生职业院校便形成护理教育只招女生、不招男生的“单性模式”。

6.单一模式。认为护理工作从创始以来一直都是在西方医学的影响和带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护理教育就是西医护理的教育。在这种认识误区的影响下,很多院校在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中,忽视中医基础和传统中医疗法的安排,缩减或完全削除中医部分,留下来的完全是西医护理部分,逐步变成了“单一模式”。

二、对策

1.整合课程模块,增加人文教育。护理作为一项职业,无论是起源和发展与医学的发展都不是同步的。护理专业所要服务的对象不可能仅仅是单纯的生物人,而一个生活在世界上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共同影响的人,作为护士所具备的能力不仅是医学知识及其服务能力,而应有更加广博的人文知识、沟通技巧、各种场合的应变能力等等。所以,在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时,必须打破多年束缚护理专业课程的医学模式枷锁,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大量增加人文学科的内容,增加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营造有利于护生适应岗位、适应社会、适应专业的育人环境。

2.转变教师理念,强化能力主线。教师从事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加工者和制作者,也是贯彻课改精神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再好的课改计划、再好的教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去创造性地劳动、传授,也等于是一纸空文,所以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强大动力。在护理专业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做到:

(1)转变理念,顾全大局,明确目标,找准位置。我们必须要转变以往中等医学教育的理念,转变陈旧的生物医学模式理念,转变等、靠、要的理念,明确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找准自己从事教学的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位置,抛弃任何个人得失,一切为护生培养的全过程着想,运用自身的智慧、能力,积极投身课改。

(2)坚持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学历证书为基础、职业技能或执业资格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教学方法。首先,国家对护士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方可从事护理服务工作。再者,许多省、市级公立医疗组织机构提高了就业者入门门坎,一是对学历层次要求高,二是要有外语和计算机考级证书,而私立医院则对就业者的要求就更加直观具体,希望护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很快进入角色,独立完成岗位工作。此外,毕业生的就业率的高低,给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构成了较大的压力。所以,学校课程改革必须针对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标准,适应国内就业制度的变化和就业的形势,扩大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3.服从护教规律,搞好实训实习。为此,必须做到:(1)在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教学中,要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要建设与招生之规模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确保护生的实验和实训质量。(2)各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学校等,在整体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不能受学校惯性运行的规律所束缚,一切要根据护理专业学生教学规律和一切有利于护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培养来安排教学,来进行课程改革,要把学校和医院的资源充分调动和利用起来,一切为提高护生的教学质量服务。(3)各教学实习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要具备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意识,把培养学生的各种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样要求,同样考核。

4.适应我国国情,开辟社区渠道。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社区护理工作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传染病的监控、卫生宣教等工作。社区护理者广泛地工作在社区诊所、家庭、机关、学校、厂矿等场所,从事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慢性病人增加,也大大增加了老年护理和慢性病护理的需求。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社区护理将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约占护理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对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

由此可见,我国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面向医院医疗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开辟社区护理的渠道。在专业教学中,设置不同的专业模块,如社区护理模块、老年护理模块、精神护理模块等,适应不同就业岗位需求。同时,必须重视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社区化,营造良好的用人导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要关心支持护生下社区,从她们的晋升职称、工资报酬、子女读书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增加男护培养,优化护理队伍。增加男护士的岗位,增加男护士的人数,优化护士队伍,这是由护理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特别是一些特殊岗位,如:急诊科、手术室、泌尿外科、精神病院等,需要男性护理的体力、精力、处事方式等先天性优势。因此,护理教育要大力宣传或采取特殊措施招收大量男性护士,给予男性护士足够的关怀和鼓励,并让社会、群众接受他们,另外,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导向对男性护士再予以倾斜,这对我国护理教育、护理事业发展都是大有好处的。

6.重视中医护理,弘扬祖国医学。祖国医学历史悠久,中医护理源远流长,我们在推进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要把中医护理放在重要位置上,让护生们以整体观辨证施护,在学会西医护理各种操作技能外,学会中医护理中的常用技术,使他们具备中医、西医双重技术,满足不同层面上的群众对医疗、护理的需求。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教学方法;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护理学导论》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入门课程、必修专业基础课,对护理专业学习、护理职业理解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 。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全部都是初中起点、对学习缺乏耐心,分析问题能力较差,需依据其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及在内心对护理专业认识的升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课程内容的选取

通过分析护士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我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对于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护理理论、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要重点学习,医疗卫生体系一章内容在护理技术中讲述更细致,这部分内容做简单了解。健康教育的理论内容在《健康教育学》中学习,本课程只做实践演绎,护士素质与礼仪规范的内容与护理礼仪重复,留到护理礼仪中专门学习。

2 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等。 本课程的难点: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将不同的护理理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联系临床实际,变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理解。教学上应用多种教学法、深入讲解,并利用多渠道多层面的社会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讲授,以教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医学知识和实际经验,教学反馈不佳。为此,笔者充分运用校院合作平台,对临床护理专家、省内外护理老师展开调研,依据现代护理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南丁格尔的护理理论,课程教学侧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对护理专业的感悟,笔者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对护理专业有一正确认识,从而建立明确的内在的护理专业信念,自觉学好护理专业。

3. 1 PPT教学法

本课程教师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PPT讲授理论内容。多媒体课件制作细致、声像齐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多媒体教学对于扩大课堂信息量、帮助师生互动具有明显的效果。

3. 2 小组讨论法

适用于护理相关理论的教学。课前老师将教学内容编成学习提纲发给学生,学生分组自学、查询资料,针对提纲准备讨论内容,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表达本组对提纲中的某问题的认识,本组成员可以作补充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最后老师总结,对认识问题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正确的给予纠正。

3. 3 临床见习法

早期接触临床对于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调查护理程序在临床工作的应用,体验医院的工作环境、指导学生以案例为基础,模拟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即收集资料,制订护理计划,然后每人写一份见习报告,作为对学生部分测评依据。于见习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见习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见习内容及方式、见习收获与效果。

3. 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引入特定时间的场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护理理论、批判性思维、护士与法的学习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课后调研显示,92%的学生反馈能加深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对激发学习兴趣有帮助,心得体会还显示希望在其他课程多开设类似活动。案例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从病人立场上体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点,也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符合护理发展要求。

4体会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及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五年制《护理学导论》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我们每一个护理教师都应该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而努力。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护理教育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井冈山医专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

护理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