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范文第1篇

第一,注意到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变化和深入发展,如此严峻而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必将严重拖累已经极大地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的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是,这一进程还在继续,其影响范围还在扩展。鉴于外需市场趋冷、内需仍旧不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也非短期可以奏效,中国经济很可能由此而进入一个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期。换言之,中国经济不会独善其身,未来的经济运行充满变数。

第二,从迄今为止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运行轨迹看,2008年末和2009年初无疑是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最为困难的区间。将其作为参照系并仔细审视处于震荡中的全球经济态势,可以确认,尽管欧美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持续震荡的局面,但从根本上说来,它绝非无药可医、无路可走。尽管外部的不确定性会给中国经济造成持续拖累,但从总体上看来,这种不利影响的程度不会高于2008年末和2009年初。

第三,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主要源于大量非常规刺激措施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有所不同,当前中国的物价上涨势头,既有通货膨胀因素的拉动,也有成本上升因素的推动。这两种因素分别形成的对于物价上涨的拉力和推力,不仅在短期内难以缓解,而且从长期看,它们都可能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高位运行。更严峻的问题在于,在当前的中国,物价上涨一旦与以收入分配矛盾为代表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交织,用总理(2011)的话讲,将足可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心的向背。故而,从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大计出发,相对而言,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两者之间,物价上涨仍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第四,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几番反危机操作之后,其“粗放型”扩张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显。在当前的中国,较之于危机前,调结构的任务显得更为紧迫。鉴于导致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中国被拖入国际金融危机之中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结构不平衡的“软肋”,而无论就全球经济而言,还是就中国经济来说,结构问题的解决都绝非短期内所能奏效的事情。故而,身处长期低迷的外部环境以及传统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的内部压力,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两大目标之间,我们将面临两难选择。

由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的背景下,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便在名义上仍旧维持“积极加稳健”相搭配的格局,并且,操用的是“继续实施”的字面表述,相对于以往,特别是2011年,其实际内容也应当且必须做出相当的调整。这种调整,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预调和微调,其扩张性操作可以相对从容。我们尚不需要推出类似2008年末和2009年那样的超剂量、大规模的扩张性措施,不应也不宜于反应过度。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稳步进行,经济增长速度也正朝着预期方向行进。但由于国际经济形势起伏不定,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受其影响也出现相应变化。

一、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目前,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复苏态势,总体上看,2013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2013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必然要求对相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经济格局的变化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加我国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包括20国集团在内的多种对话机制的形成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事务提供了更多的国际舞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还将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从区域宏观经济来看,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洲金融体系崩溃和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很小。欧债危机使整个欧洲将陷入停滞,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将明显下降,并严重危害世界经济的复苏。虽然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虽然立场存在明显差异,但最终均达成有效的短期救助方案;而从中长期看,随着欧元区在财政、金融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制度调整,债务危机将会逐步得以解决。美国经济不景气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另外,今年以来由于经受自然灾害的日本经济处于恢复期,需要大量进口,使我国对日本的出口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形势好转,进口将有所下降。

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的经济增长处于短期回调状态,支撑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各类要素组合仍比较好,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工业化、城市化都在快速增长;投资需求虽然有所降低,但仍然比较旺盛。与此同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将上升,地价将上升,资源环境使用成本也将上升,而且人口老龄化将更加明显,这些因素将导致我们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我国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且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农业投资机会多,供给仍然不足,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笔者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形势。

首先是经济增长形势,我国经济仍处于增长“长周期”。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企业自主投资较强,制造业增长较快也将推动经济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企业设备升级等投资需求势头不减,国内较高的储蓄率对拉动内需仍有很大空间,我国经济将长期处在一个增长通道中。但是,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2013年世界经济极具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金融动荡已致外需明显下降,国内高通胀下的投资拉动模式难以为继,加之土地可开发数量减少,土地财政拉动经济的空间缩小,也使内需增长有限,经济增速呈现逐渐回落趋势。

其次,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严重。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虽然国家已经启动刺激内需计划,但截至目前为止效果并不明显。过度依赖投资,不仅影响消费,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和闲置,加大金融风险的隐患;依赖出口,国际贸易长期失衡,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也导致贸易磨擦加剧。

再次,曾经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传统要素,其供求关系已发生较大变化,价格持续上升,原有竞争优势逐渐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使得过去那种依赖出口快速增长的外需拉动模式不可持续,凭借要素投入的快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凭借低水平竞争和产能过度扩张的粗放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另外,通胀方面,首先,通货膨胀压力减缓。经济回落降低通胀压力、输入性通胀逆转以及国内食品价格进入回落周期促使我国通胀回落。PPI也快速回落。但是,在全球货币宽松的情况下,通胀预期短期难以轻易改变;当前经济内在扩张压力依然存在;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舆论炒作等都可能成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因素。

三、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预测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是,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以下重点对几个方面进行预测。

首先,“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不断加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工业化率将由现在的50%上升到65%左右,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5.7%上升到60%左右。工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其次,预计投资增速将继续下滑。与2013年一样,随后的拖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因素为房地产投资及其相关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在地产相关产业链,政策相对紧缩的大环境,以及财政收入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将继续下滑。预计今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在房地产、基建、制造业的投资组合中,制造业相对增速最高。

再次,预计今后宏观调控政策从整体政策框架和总基调上,不会有太大改变,可能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处理物价稳定和消费需求的关系努力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方向,促进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可能会更加关注正确处理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关系, 有效防止经济风险。此外,继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使其有所成效。

综上所述,当前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在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之下,世界经济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当前依然比较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只要我们采取正确宏观调控手段,运用合适的金融调控政策,就能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大丰市供电公司党群工作部)

参考文献

[1]高艳秋.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调控分析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物流金融,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发展概况

当前,从全面来看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业务效益还很不错。从坏账率方面看,日前商业银行在提供物流金融服务时的平均坏账率非常接近于零,与现今我国银行整体不良信贷水平相比是非常低的。这是因为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促使银行的交易结算手段更加完善,银行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也更加谨慎;银行在发展该业务的同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借款公司都有接触,可以向它们的上下游公司寻求合作机会,将其培育为银行潜在客户。在新的物流金融工具被创造运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通过使用不同的金融服务方式,进而完成了增加大众存款和提高效益的目标;银行通过让第三方物流公司参与进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资金风险。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物流金融服务主要有资产、资本模式等等,质押一直是各个银行提供物流金融业务的共有方式,随着物流金融在国内的发展,各大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也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业务方式,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曾经推出“物流结算通”卡,将建行固网金融、电子银行、结算通网络与物流金融组合在一起,更好地为物流结算服务;从业务层次方面,各银行多是传统的贸易融资和代收垫付、质押监管业务,我国还尚未实现资产流通和资本流通结合的物流金融高级模式;从业务特色方面,各银行也在创新产品,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方式,主打产品和重点战略区域各有不同,有的银行定位在发达的物流金融中心,如天津滨海新区;有的银行却致力于中西部。从业务管理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尚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业务操作过程中还未形成统一、标准的业务流程,还需要改进与完善。

二、我国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

市场风险。物流金融中的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在经济社会中,因为未来质押物价格的变化或汇率的浮动,导致商业银行遭遇亏损的现象。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可能会因为国家政策和金融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例如有关的政策是否适用、全球经济政治环境稳定程度等等。政策风险是无法使用分散投资的方式进行消除的,它是不能被分散的风险。

操作风险。这里所说的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内部产生的失误而导致的银行金融业务受到亏损的风险。它包括内部制度不健全和工作人员能力不足两个方面。

信用风险。所谓信用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因为借款公司诚信度不高或信用等级下降,不能按时收到贷款及利息而产生损失的风险。

法律风险。质押物的所有权风险在物流金融业务里,商业银行对于质押物选择是具有相关标准的,通常来说不会将一些未能达到标准的物品归入物流金融业务可选择的范围。如果参与进来的质押物的所有权并不归属于借款公司自身,可是借款公司却仍然把其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进行物流金融业务的时候,第三方物流公司也不拥有这个质押物的所有权,这就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法律制度风险。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营的物流金融业务还属于探索阶段,尽管我国出台了《物权法》、《担保法》等有关规定,但是针对物流金融的具体法规还很缺乏。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操作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流程。在进行物流金融业务的时候,参与者出现法律程序不规范、合同条约不合理、质押物仓单标识不清晰等情况在签署合同时都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因此,在实际进行业务时,犯罪分子也许会钻法律漏洞来获取不义之财,进而为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公司或者借款公司带来风险,阻碍物流金融的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解决对策

1.建立市场反馈和商品信息收集体系

商业银行建立市场反馈及商品信息收集体系,可以快速地了解商品的价值变化。为了掌握实时的市场动态,商业银行还应该跟踪和监控质押物的销售趋势和价格走势,以求达到市场信息透明的程度,抓住能够防范风险发生或者降低风险损失的最佳时机。如果质押物涉及到进出口商品,商业银行还需要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监管,这时候要重点防范汇率波动的风险。

2.建立金融危机应急机制

虽然说金融危机很少发生,但是它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发生一次就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尤其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对于住房质押贷款这类贷款方式需要银行谨慎再谨慎。每一个新的业务类型出现的时候,商业银行都应该针对具体的创新业务制定相应的金融危机应急方案,才能有效抑制金融风险的扩散。

3.紧密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

国际经济形势总是变幻莫测的,要想能够自如应对随时发生变化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商业银行应当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严格有效的经济形势预测体系。当国内外经济形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时,银行可以适当降低借款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的融资门槛,放款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当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稳定时,银行可以严格把控借款流程,选择信誉良好的公司放贷,以保护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丁永琦.物流金融业务新模式的利弊[J].物流技术,2013(09):54-56.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形势;困难;扩大出口;措施

尽管最近世界经济有所复苏,但起起伏伏,复苏乏力。受国际市场局势疲软的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也开始呈下滑趋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整体上内外需都处于严重不足的局面,对外贸易增速缓慢。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形势不容乐观。西方发达国家在增加进口、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上也频频对中国施压。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外贸出口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多,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扩大企业出口,从而存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一、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1、国际经济形势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美国经济增长没有明显起色,个人消费增速仍低于危机前水平。欧元区核心国家经济走弱,重债国持续衰退,失业率屡创历史新高,严重制约消费能力和信心。欧盟经济复苏到现在还没有很明显回暖的迹象,欧盟作为我们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对我们国家的整个出口影响是比较大的。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效应减退,中日之间领土之争,阻碍经济交流,出口形势恶化。新兴经济体难与发达国家"脱钩",增长普遍放慢。

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加剧。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由于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使得我国成了国际上贸易摩擦的重灾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40%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中国。随着中国出口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国外对中国新兴产业出口的限制明显增多。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55起,增长38%,涉案金额243亿美元,增长近8倍。太阳能光伏电池在多个海外市场遭遇贸易摩擦,出口严重受阻。

2、国内经济形势

随着一系列扩内需、稳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并发挥成效,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党的十将进一步激发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继续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制约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国内各种综合成本上涨的压力也将持续,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的转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由于内外部等一些原因,在目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矛盾更加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外市场需求萎缩,贸易出口降低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全球经济下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经济长期低迷,市场需求锐减,导致我国一些外贸出口企业找不到市场销路。另外,我国为了缩小贸易顺差,保持贸易平衡,从07年开始采取了一些缩减顺差的政策,从而对外贸企业产品出口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资金短缺,制约出口量的扩大

特别是流动资金短缺, 企业贷款难, 直接制约出口量的扩大。尤其是一些中小外贸出口企业的资金困难更突出, 它们的贷款担保也成问题, 主管部门不愿介入,即使是信用证贷款也要找担保单位, 信誉好也不行。由于中小企业受存量资产制约, 资产抵押相当有限。企业好不容易接到较大的订单, 由于资金制约,而丧失了许多商机。同时汇率波动比较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很多外贸出口企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把长期订单改成短期订单,把大订单改成小订单,造成订货量的减少,从而制约了出口量的扩大。

3、品牌竞争力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我们的外贸出口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主要以贴牌加工为主,出口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利润相对比较微博。行业内部产品之间可替代性强,缺乏产品定价自,很难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产品。一旦遇到经济不景气,企业就面临生存危机。

4、相关部门配套服务政策滞后

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比较低,一些小微企业很难获得出口信用保险,大型设备项目出口融资保险得不到保障。海关、保险、外汇管理部门等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但没有方便贸易出口,反而成为出口的障碍,如名目繁多的检验收费造成外贸出口企业负担。

5、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欧美部分国家对我国一些外贸出口企业的产品采取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策略,使该类产品的出口国外市场范围缩小,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亟需进行调整。

三、扩大外贸企业出口的对策

外贸出口企业仍然是我们经济增长的" 主力军" , 对带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外需萎缩的严峻形势下,针对当前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1、实施出口产品地区多样化,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同时扩大国内市场

以欧美市场作为出口对象的外贸出口企业,在经济危机过后,市场萎缩日趋严重,因此,应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市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通过向中东、俄罗斯和拉美国家地区的出口增长,来缓解对欧美国家出口的萎缩,分散出口风险。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扩大国内市场,刺激国内消费,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应有针对性开拓国内市场。

2、继续落实和完善稳定出口政策

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退税。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特别要注意发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保险,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险业务试点,落实好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改善海关、质检、外汇管理服务,促进贸易便利化。严格执行检验收费减免政策,取消不合理、不合法收费项目。改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汇率避险产品。

3、加强资金扶持

由政府召集, 举行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合作会, 统一认识, 营造银贸合作的良好氛围。对求贷企业实施信誉评级, 优先帮助。 适当扩大外贸出口基金的使用范围, 对中方控股的三资企业,给予外资出口基金扶助。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4、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鼓励外贸企业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自主品牌,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建设外贸生产基地,搭建贸易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

5、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降低贸易摩擦的风险和影响

建立信息系统和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通过预警机制于无形中化解贸易摩擦。充分利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要敢于应对"双反"调查,维护我们的经济利益。加强企业出口自律工作,转变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品杰.中国当前出口形势分析及相关对策[J].经济师,2008,(12).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范文第5篇

中国经济不会“过热”更不会“滞胀”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11.9%,引发经济过热担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首季度的高增长率既是政策刺激的结果,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随着去年二、三、四季度基数的不断走高,以及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和累积,全年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也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回落趋势,但回落幅度不会太剧烈。他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应该在9%以上,其中二季度10.5%,三季度10%,四季度9%以下。

“中国经济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不是经济过热,而是在一系列不利因素、不确定风险下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

美欧经济形势不见大的好转,国内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下滑,股市、楼市表现低迷,CPI涨幅攀升……5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外界又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滞胀”的担忧。

工业是反映经济增速的代表性指标。年初以来,中国工业增速从20.7%开始逐步回落,5月份回落至16.5%。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继5月份回落1.8%后再度回落1.8个百分点。在公众担心的物价方面,5月份中国CPI涨幅突破3%的警戒线,达到3.1%。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担忧:如果欧洲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取消、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多重因素叠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将会明显增大。

“增速的适度回落与物价的温和上涨,不能代表我们的经济出现了滞胀,而是说明经济的运行渐趋平稳,回归正常区间。”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解释说。

从4月、5月的数据看,虽然工业增加值增速略有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投资和消费也处在历史同期的较好水平上;出口增速反弹甚至好于市场预期;其他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也延续着回升向好的势头。

庄健表示,受货币信贷投放较上年回落、重要商品库存充裕等因素影响,实现全年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是有基础的。无论是从实体经济还是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状态来讲,当前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并不存在发生“滞胀”的可能性。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由政策支持的高速回升,转向市场驱动的、相对平稳但更加可持续增长的转变过程中。”张立群说。

当前经济工作仍需高度重视“稳增长”

在近日于长沙召开的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我们不仅要大力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这些都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王建认为,总理的讲话凸显了中央对“稳增长”的高度重视,透露了下阶段宏观调控政策倾向宽松的信号。在稳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中,中央仍然将“稳增长”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一切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

“中国下一阶段不存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问题,宏观调控的大方向仍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庄健表示。

去年以来,中国一直强调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前~段时间,无论是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密集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等的调控举措,都似乎发出了“宏观政策从紧”的信号。

“但现在,从已公布的统计数据以及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因素来看,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仍是‘松’的基调。”王建说,中国正面临严峻形势――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危险在加大,乐观的声音越来越少,刚刚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和道琼斯指数都很不乐观,美国华尔街分析师认为,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依然脆弱,甚至面临“向下”的转折点。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5月份美国工厂订单环比下降1.4%,为14个月以来的最大降幅。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报告,6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了12.5万人,表明美国就业市场状况持续疲软。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上涨趋势,从5月份的62.7降至6月份的52.9,超出市场预期。

在长沙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是好的,但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必须坚持处理好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稳定政策,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重点防范各种现实和潜在风险

在6月底于北京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宏观调控既有利于克服短期困难,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又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缓解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调结构’无疑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之一。接下来宏观调控的重点将是着力解决中长期发展的问题,在收入分配改革、节能减排、体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张立群指出,这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经济增长保持在8%左右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速度。下一步国家应抓住有利时机,腾出更多精力、资源加快结构调整,坚持有保有压,积极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行业。

今年以来,中国对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比如信贷投放量正逐步回归正常,同时对一些存在泡沫的领域比如房地产市场果断出手。庄健指出,政府进行调控,目标还是在不影响就业、经济内生活力的条件下,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调结构应该成为长久之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及许多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要求中国通过结构根本性调整,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复苏和增长。

他指出,国家统计部门及经济政策研究机构应该收集并定期公布结构调整的数值及数据,建立结构调整的定量评

价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数值及数据;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调整的数值及数据;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数值与数据;社会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数值与数据;社会阶层结构调整的数值与数据。

分析人士指出,在实体经济内生动力及“元气”还未充分恢复的情况下,虚拟经济的泡沫放大及商业银行规模快速放大,加剧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而这会进一步刺激并诱发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实和潜在风险。

文宗瑜表示,当前政府宏观调控要高度警惕并防范金融企业滞后的运营困难及其金融风险、防范先泡沫后滞胀的经济运行风险和房价超长期持续上涨而导致的房市“崩盘”风险。潜伏的风险决定了宏观调控既要在“稳增长”上着力,也要在“防风险”上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

下阶段是否会再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为期两年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再过几个月就要到期,届时中国是否会再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对此,王建分析指出。中央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刺激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有很多危险性。

他表示,宏观调控未来方向肯定要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过于着眼于短期目标肯定是不行的。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一些领域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现象已相当突出。在这个背景下继续加大投资,虽然可以在―段时间内依靠新一轮投资扩张拉动增长,但到了产能释放期,原来的矛盾不仅不会缓和,反而更加激化。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倾向于认为中国不会再出台新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他表示,此前的刺激政策在对经济产生巨大拉动效果同时也带有很多负面作用: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快速增长,一些已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突出。

经济学家们认为,今后,中国应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城镇化进程等为持久扩大消费提供根本支撑,为经济稳定发展创造内生动力。

在长沙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坚持搞好总量调控的同时,着力完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也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人们注意到,一些酝酿多年的重大改革在今年开始破题。根据国务院同意的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今年要加快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条件;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措施;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中国国务院今年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配套措施正抓紧制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所长聂高民指出,这实际上是对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接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