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后常规护理措施

产后常规护理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后常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后常规护理措施

产后常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临床干预;孕产妇分娩;影响;围产期

46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70-02

为保证孕产妇分娩过程的安全以及分娩结局的良好,本院于2012年期间建立了一套综合临床干预措施应用于孕产妇的围产期护理当中。鉴于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使用的良好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于本院住院待产的孕产妇94例,年龄在22-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4.16)岁;孕周在37-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2.25)周;所选94例孕产妇均为初产妇、足月妊娠、单胎、无妊娠高危因素。将94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围产期行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围产期行综合临床护理干预,两组在年龄、孕周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在围产期行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行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1.2.1产前综合干预产前综合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行为认知干预以及产科知识灌输等。首先,孕产妇在住院后,接诊的护理人员亲切、主动地向其进行自我介绍,并给予产妇住院各事项的介绍,再根据孕产妇及其家属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帮助,给孕产妇及家属们留下良好的印象。孕产妇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根据其年龄、家庭生活、文化程度、情感等方面资料的分析,给予针对、有效的心理干预,积极疏导,使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待生产;其次,针对孕产妇及其家属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等生产方式的误解与偏见,护理人员应于早期积极交流、沟通与解释,引导其能够正确看待各种分娩方法,并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再次,给孕产妇及家属详细介绍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等分娩过程的知识、注意事项以及配合措施,并详细告知各种分娩方式的利弊,使孕产妇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1.2.2产时综合干预产时综合干预主要是指从出现规律性宫缩,到第三产程结束这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在孕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后,护理人员陪伴在侧,详细告知产妇分娩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情况,并指导产妇掌握呼吸技巧和躯体放松技巧。此外,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紧密地配合医生,实时、动态地监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并观察胎儿的娩出情况。如有必要,还需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异常处理工作,并加强护理,并防止胎儿窒息、窘迫等异常发生

1.2.3产后综合干预产后综合干预措施主要指从产妇第三产程结束后,直至分娩一周之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及时地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母乳喂养技巧,并加强对孕产妇催奶和母乳喂养的护理,尽量保证乳汁分泌正常,能够喂养婴儿;其次,严密地观察产妇在生产后,出现的产后出血、排尿排便困难、精神压力大等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属的交流与指导,促进产妇身体恢复;再次,产妇在生产后住院这段期间,尽量推荐其食用促进身体恢复、保证奶水充足的营养餐品,并指导其进行相应的活动,给予适当的按摩,针对剖宫产产妇,还需严格注意切口的恢复情况,保证无感染无并发症。

1.3评价指标对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发生率、第二产程时长、新生儿Apgar,s评分,产后出血量、产后排泄困难、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分析发现,在围产期行综合临床干预措施的实验组,剖宫产发生率、第二产程时长、新生儿Apgar,s评分,产后出血量、产后排泄困难、产后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围产期行常规临床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从我国近年来的生育情况来看,很多年轻夫妻在响应国家“少生优生”的号召下,大多只生育一个小孩,这也导致了大多数的孕产妇属于初次生产,对生产非常陌生,从而也使得其在围产期生理与心理的变化非常明显。而在围产期间,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对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则很容易对分娩过程及结局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做好围产期的临床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本研究就将近年来在本院住院待产的94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在围产期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和综合临床干预措施。通过分析发现,实行综合临床干预措施的实验组各分娩指标明显要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由此可见,于围产期行综合临床干预措施,对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长、提高新生儿Apgar,s评分,促进预后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产后常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 分析产妇无痛分娩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措施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产妇1 0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需求,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产妇500例,采用常规无痛分娩措施;观察组产妇500例,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总产程时间、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在总产程时间、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 <0.05;同时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各项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 临床针对无痛分娩产妇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产妇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总产程时间,并相应的有效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对于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做好产妇产后预后工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无痛分娩 整体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满意度 产后并发症在当前医院临床产妇分娩过程中,由于剖宫产等分娩方式,加重了产妇产后不良症状发生概率,对于产妇产后恢复造成了较大影响[1-2]。在这一情况下,采用无痛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产妇分娩疼痛感,最大程度上避免产妇接受剖宫产,对于确保产妇新生儿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3-4]。而在产妇接受无痛分娩过程中,相应的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最大程度上改善产妇存在不良情绪变化,对于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深入分析了产妇采用无痛分娩的同时,接受整体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产妇10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产妇年龄27~36岁,平均年龄(32.31±4.21)岁,平均产程(37.36±1.24)周。排除其他因素对于产妇护理效果的影响,依据产妇入院先后顺序,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产妇500例,平均年龄(31.41±4.53)岁,平均产程(37.03±1.42)周;观察组产妇500例,平均年龄(30.44±5.01)岁,平均产程(38.21±0.49)周。两组产妇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含义(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同时所有产妇及产妇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本研究中。1.2 方法两组产妇均在接受无痛分娩前,接受常规产前检查,主要包括血液系统检查等。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产妇分组不同,相应的给予两组产妇不同护理措施,报道如下。1.2.1 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产妇入院当日,引导产妇了解熟悉医院环境,降低其由于陌生环境出现紧张等情绪。在这一基础上,护理人员在产妇无痛分娩全程,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指导产妇学习使用拉玛泽镇痛呼吸法,并在产中密切观察产妇各项生命指征,以避免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产后遵循医嘱给予产妇相应的用药、饮食护理,依据产妇产后并发症采取相应措施。1.2.2 整体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并发症护理,具体如下。1.2.2.1心理护理产妇选择接受无痛分娩方式后,通常会由于缺乏相应医学知识,造成出现程度不一不良心理情绪波动,甚至会对产妇生理造成一定影响。在这一情况下,护理人员在产妇产前相应的开展心理评估,准确掌握产妇心理情绪变化,并相应的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工作。当产妇出现程度不一焦虑、紧张情绪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产妇无痛分娩方式具体流程以及优势,以本院成功无痛分娩产妇为例开展心理疏导,提升产妇分娩信心。护理人员同时需要以耐心、细致、积极的态度,回答产妇存在疑问,降低产妇不良情绪的出现与发展。护理人员同时需要与产妇家属开展沟通交流。1.2.2.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对无痛分娩产妇具有重要意义,是满足产妇对无痛分娩相关知识了解,提高产妇分娩信心的关键。护理人员开展无痛分娩产妇健康教育主要在于开展拉玛泽呼吸法指导、产前体操练习以及产中指导产妇正确腹压。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在产妇产前开展相应的无痛分娩健康教育,告知其采用无痛分娩注意事项以及产后常见并发症。1.2.2. 3 饮食指导无痛分娩产妇在实际分娩中需要耗费大量体力,而在产后需要相应提高日常饮食关注程度,以促进产妇产后恢复。1.2.2. 4 并发症护理措施产妇接受无痛分娩后,通常有一定概率出现各类并发症,其中以产后出血、尿潴留等症状较为常见。1.3 观察指标收集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时间,对比两组产妇采用不同护理措施下产程时间变化。同时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产后出血以及尿潴留症状。最后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方式等,总分值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越高。其中80~100分为良好,60~7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患者护理满意度=(良好+一般)/病例数×100%。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χ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分析两组产妇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产妇产程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变化对比(min,±s)2.2 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产妇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后,均有一定并发症发生。其中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56例,产后尿潴留6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40%;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16例,产后尿潴留10例,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20%。两组产妇并发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χ2=13.5144,P=0.001),且两组产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照组产妇良好163例,一般233例,差104例,护理满意度为79.2%;观察组产妇良好359例,一般127例,差14,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7.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较大差异(χ2=15.5655,P=0.001),同时,两组产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在当前医院妇产科产妇分娩方式选择上,无痛分娩方式逐渐成除剖宫产为新的分娩选择[5-6]。该类分娩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产妇受分娩影响出现剧烈疼痛的同时,降低了产妇选择剖宫产引起各类并发症的概率。而在实际无痛分娩过程中,需要相应选择正确科学的护理方式,最大程度上确保产妇分娩全过程安全,对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促进产妇恢复具有显著效果[7-8]。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指产妇在无痛分娩全过程,依据产妇实际身体情况以及胎儿检查情况,相应的调整产妇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性健康教育、用药指导以及产后饮食以及基础护理指导,对于确保产妇无痛分娩安全,提高产妇产后恢复效果明显[9-10]。但是该类护理措施效果有限,其对产妇心理情绪变化以及相应健康教育不到位,易造成产妇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波动,影响产妇无痛分娩结局[11-12]。整体护理措施主要是指在产妇分娩全过程中,依据产妇护理需求以及无痛分娩相应措施,针对性开展高效率、高质量优质护理,对提升产妇分娩安全性具有良好效果[13-14]。在产妇实际无痛分娩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措施避免了产妇出现严重产后并发症的概率,降低产后出血以及尿潴留发生的可能,确保产妇心理情绪稳定,有效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同时在实际开展无痛分娩过程中,产妇接受整体护理措施,在能够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的基础上,可在分娩过程中,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接受相关非药物无痛分娩方法,降低产妇痛感。在这一基础上,护理人员全程陪护产妇,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从而有效提高了产妇分娩过程中分娩信心。同时与产妇家属沟通交流,充分避免了产妇产后因多家庭因素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症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确保产妇恢复状况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有力保障。并在通过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产妇各个产程时间,降低由于产程过长造成产妇出现体力不支,宫缩无力等情况,造成难产、出血量大等情况,对于确保产妇胎儿生命安全,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效果显著。在本研究中,临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的观察组产妇,在产妇护理满意度,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产程时间变化上,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综上所述,临床针对无痛分娩产妇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产妇心理情绪,缩短产程时间,在这一基础上,可有效提高产妇无痛分娩后预后效果,最大程度上提升无痛分娩效果,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李慧.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在无痛分娩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2494-2496.[2]李倩,张永洁.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在无痛分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7):163-164.[3]王美红.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9):97.[4]赵素红.无痛分娩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4):191-192.[5]李晔.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7):174-175.[6]许静芳.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助产与整体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67-68.[7]刘蓉晖.无痛分娩护理中责任护士与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9,9(8):195-197.[8]蔡丽金.整体护理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分娩结局及产后情绪、睡眠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8):916-918.[9]李艳娥.临床护理干预对无痛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影响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a01):224-224.[10]马雪玲,崔娜.无痛分娩及其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29):249-249.[11]黄巧如.心理护理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4):112-114.[12]刘焕年,雷瑞兰,韩玲,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无痛分娩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J].青海医药杂志,2017(1):34-35.[13]李宏岚.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无痛分娩中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245-246.[14]周燕英.加强护理在无痛分娩产妇产程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3):146-147.

产后常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临床实践治疗发现加强综合护理干预以治疗产后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研究选择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产后出血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产妇产后出血应用综合护理措施治疗的效果,丰富临床治疗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通过临床症状与常规检查确诊的100例产后出血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7.23±3.37)岁,孕周35~41w,平均孕周为(38.3±1.6)w;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7.65±3.83)岁,孕周35~41w,平均孕周为(38.2±1.5)w。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分娩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产前护理干预:首先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避免由于心里紧张而带来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降低宫缩乏力的发生情况,进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分别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如羊水过多、妊娠合并症、多胎妊娠等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②产时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应对三个产程都采取密切的护理措施。在第一产程中,时刻观察胎心以及宫缩情况,避免因为产程的延长而引起患者疲劳。在第二产程中,对于高危因素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护,做好导尿准备,帮助患者提升信心并且正确使用体力。在第三产程中,医护人员应协助分娩,对于高危因素的产妇给予预防性药物,避免产后出血现象的发生,并且观察胎盘的详细情况。③产后护理措施:产后2h是产妇出血的高发时段,医护人员时刻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

1.3疗效观察 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2h的出血量、24h的出血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出血量的计算方法也不相同,阴道分娩的产妇采用称重法和容积法,而剖宫产的产妇根据纱布称重、吸引瓶或手术单的血迹面积来计算。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h及24h的出血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现象,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00%,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现象,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8.00%,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P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产后出血的定义为在胎儿分娩出以后的2h内产妇阴道流血超过400ml或者在胎儿分娩出以后的24h内产妇阴道流血超过500ml,这也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宫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残留等也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4]。临床研究发现产妇产后出血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疗效[5,6]。由于产后出血多发于胎儿分娩出至胎盘分娩出以及胎盘分娩出至产后的2h这两个时段,所以简单的护理干预往往无法有效的预防产妇产后出血[7]。而综合性护理措施主要通过产前护理干预、产时护理干预及产后护理干预三个方面对产妇提供服务。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h及术后24h的出血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产妇产后出血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血情况的发生率,并且减少了术后出血量。

参考文献:

[1]张净,方伟,王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4):95-98.

[2]吕鲜梅.综合性护理对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疗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2):80-82.

[3]杨文笔.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05):1064-1065.

[4]张萍.预防性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6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1):14-15.

[5]郑疆,陆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01):48-50.

产后常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106

产后出血是产科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是指在产妇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 一般在产后2 h内发生[1, 2]。产后出血较为严重,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 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近年来, 本院在产科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 为母婴健康提供保障, 本院为研究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 现对200例孕产妇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案进行研究, 并作出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200例有阴道分娩愿望的孕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所选孕产妇均有阴道分娩愿望和良好的阴道分娩指征。对照组年龄19~38岁, 平均年龄(34.8±5.6)岁;初产妇42例, 经产妇58例。观察组年龄20~37岁, 平均年龄(34.2±5.3)岁;初产妇38例, 经产妇62例。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 包括产房中的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和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合理排班, 加强夜间值班, 以避免孕产妇在夜间分娩而人手不足的情况。应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和年资优化分配, 小组应以新老搭配为原则, 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②应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护理技能培训, 定期开展能够降低产后出血风险的产房护理工作培训, 同时培养护理人员紧急接产和产后出血急救能力。③强化风险识别, 明确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做好应急措施。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多产、瘢痕子宫、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羊水过多等, 护理人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预防。在产后利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三角肌注射, 以预防产后出血。④在产前给予孕产妇必要的心理干?A, 应与孕产妇的家属尤其是丈夫进行有效沟通, 让其给予孕产妇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协助护理人员对孕产妇进行安抚工作, 特别需要注意不能对孕产妇的病情随便议论, 以免造成其心理上的压力。⑤产房中需要备齐急救物品和仪器设备, 按5S管理, 摆放整齐、做好严格消毒和管理工作, 并且应有专门人员负责, 定期检查和维护, 发现仪器故障后要及时送到设备科进行维修, 对药品加强检查, 发现不合格或过期的药品要及时退换, 以免发生医疗事故[3]。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产后出血38例(38.00%), 发生不良事件10例(10.00%), 观察组产后出血15例(15.00%), 发生不良事件3例(3.00%), 观察组产后出血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科中具有很高的风险, 如果护理人员不注意会造成产后出血以及不良事件, 给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降低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在产科中很容易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而引起护理纠纷。护理风险管理是对孕产妇身体情况进行评估, 寻找出其可能存在的风险, 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方案, 以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4, 5]。在产科中, 因为护理对象较为特殊, 不仅需要很高的技术性, 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以满足孕产妇的高期望值。

产后常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38-02

产后抑郁症是属于情感精神障碍性的一种疾病,一般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此类疾病的发生率极高,患者通常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心情烦躁、失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产后自理及照顾胎儿能力,甚至严重者有轻生或伤害胎儿的倾向。根据其后果严重的表现,得到了临床治疗人员的重视。因此,在患者产后的护理上不仅在健康方面给予常规护理,也要注重患者心理变化,从而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本文研究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受治疗的产后抑郁症患者68例,分析该症状发生原因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其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8.5岁,将所有患者分组治疗,即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胎龄及分娩方式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护理期为1个月

1.2.1饮食护理

患者在产褥期均有多汗表现,导致体内水分缺失,可以食用以汤为主的食物,其要求具有清淡、热量高、蛋白质高等特点,如鸡汤、骨头汤、鱼汤等,禁止食用太过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物,此类食物脂肪含量高,食用后导致奶水脂肪含量升高,婴儿因此而拉肚子。食用丰富、多样化的食物,尽量荤素搭配,其食物细嫩、易消化等性质,还可适当的食用水果,使其吸收全面的营养。严禁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辛辣食物产生内热容易上火。

1.2.2健康教育护理

加强患者围产期的保健,做好产前健康知识,产后恢复,育婴知识的教育,使患者得到能充分的认识,减少心理负担。患者家属与患者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及治愈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对于患者家属可进行健康指导与教育,多利用家属的支持和关心,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使其成功接受成为妈妈的角色,从而使身心得到康复。

1.2.3放松疗法护理

很多的产妇产后进入“坐月子”到传统风俗习惯中,患者一般只躺在床上,很少与外界接触,活动圈子范围小,加上婴儿的吵闹和身体不适容易导致焦躁,易生气的情绪,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缓解患者的情绪,有效的减轻患者烦躁,从而放松心情。了解患者的爱好,采用轻音乐、古典音乐、中国民乐等,同时建议患者多看书,看电视,适当的散步,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防止抑郁症的发生。

1.2.4心理护理

①重视与产妇的情感释放与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产妇情绪的释放,以关心和交流的方式帮助患者解决力所能及的事;②在交流谈话中,通过的表情,动作、暗示等肢体语言树立亲切的形象,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予的关心及温暖;③通过与产妇聊天,观察产妇出现不合理的情绪变化,肢体动作等,及时的给予改正指导,并帮助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产后抑郁的发生;④给患者制造一个舒适、安静、卫生的住院环境,建议患者家属适当的探视,不得过于频繁,让患者得到充足的睡眠,利于身心恢复;⑤定期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肢体动作等,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1];⑥指导产妇给予婴儿喂养,让产妇接受已是母亲的角色,并对产妇给予正确喂养婴儿及照顾婴儿的技巧辅导,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1.3观察指标

1.3.1诱因分析

通过对我院68例产妇的病例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探讨,从而得出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

1.3.2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患者抑郁程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无抑郁、轻度抑郁及中重度抑郁,其中EPDSP评分无抑郁≥5分;轻度抑郁(6~9)分;中重度抑郁>10分。

1.3.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判断抑郁程度:正常:总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打包处理完成,资料数据采用均数加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2]。

2 结果

2.1诱因分析结果

进行对产妇病例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后发现,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是产妇生产后,出现烦躁、焦虑,和不懂婴儿的照顾状况的而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EPDS、HAMD评分

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治疗前的EPDS和HAMD的评分比较,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治疗后EPDS和HAMD的评分比较,干预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EPDS、HAMD评分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措施

近年来,产后抑郁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我院68例产后抑郁患者的护理治疗研究中得出了发生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

3.1导致发生产后抑郁因素

3.1.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含了家庭因素、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这些因素从根本上起到对产妇产后抑郁缓解或加重的影响。

3.1.2生理因素

产妇产后的身体状况差,在生活自理及照顾婴儿方面都受到阻碍。且产后激素分泌紊乱是致使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妇在妊娠后体内黄体酮和雌激素不断升高,皮质醇及儿茶芬胺也在增加,这些因素导致了产妇心理应激增强,而生产后这些激素又不断减少,导致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低下,导致了产妇内分泌失调引起情绪变化。

3.1.3心理因素

前面两种因素均是产生产妇心理变化的因素,社会给予的压力大,导致生活和工作负担增长,很多孕妇一时之间无法接受成为母亲的角色,逃脱作为母亲的责任,生活秩序被打乱,和来自其它方面的压力导致产妇心理负担加重出现紧张、焦虑、失落等情绪,长时间消极情绪大多转为抑郁消沉,从而导致产后抑郁[3]。尤其是性格内向的产妇,其更容易产生抑郁症状。

3.2临床护理措施

积极采取心理治疗措施对防止产妇抑郁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治疗根据新学医模式而产生,其治疗原则为增强沟通、开解、启迪针对性强等。这些原则能有效的舒缓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压力、紧张、抑郁等不良心态。科学的心理护理能促进患者身心恢复,既能让患者接受新角色及住院环境,也使患者心情好转,帮助其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愿意与医生交流[4]。

4 讨论

本文对通过对我院68例患者进行了分组护理治疗结果发现,经护理治疗后EPDS和HAMD的评分比较,干预组评分较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分析了导致产后抑郁的因素,针对各种因素给予相关护理及心理干预护理治疗后,产妇的抑郁症得到改善与减少,有利于产妇产后康复,因此证明心理干预护理在临床护理治疗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丽华,产后忧郁症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70-271.

[2] 郭秀静,王玉琼,陈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在成都地区产妇中应用的效能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