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史学科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53-0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感人的情节、鲜活的情景中体验作品蕴涵的生命之曲,体会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从感人的情节、鲜活的情景中体验作品蕴涵的生命之曲,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理念】
本节课采用的是江苏省如皋市典型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活动+检测”的教学板块,把要学习的内容分层设计成一个个活动,每一个活动中有三个相似的环节:自主―合作―展示,即个体独立自主学习,组内合作互助,组际补充完善。本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三个活动+一个练写”的教学板块,其中“练写颁奖词”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检测反馈”的变式。
罗・勃朗宁说,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语文课更要注重引领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课上,“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亲历学习的时空,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精神世界,满足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为学生的认识、感悟、表达、改变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进而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回归勇敢奉献、团结拼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天鹅的故事。(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老师已经不知读了多少遍,每读一遍都被深深地震撼着、感动着。
师: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师:看来,这一行行文字都在诉说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天鹅破冰的那一幕吧!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渲染、教师的叙述让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画面,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课文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又把学生再次带入故事的情境中,为本次课中品读课文作铺垫。
二、品读感悟
(一)活动一:品味老天鹅破冰的勇敢(第5 自然段)
1.活动过程:
(1)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这只老天鹅为什么能发出这样“沉重的一击”?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老天鹅?(圈画出相关词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以上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汇报展示。
2.交流预设:
(1)“个儿特别大”:自身重,力量大,冲击力也大。
(2)“腾空而起”:迅速。(读好这个词,读出腾空的感觉,读出速度和力度)
(3)“像石头似的”:用力之大、速度之快、意志坚定、奋不顾身(读好这段话,读出它的无所畏惧)
(4)“胸脯和翅膀”:即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5)“重重地”:老天鹅几乎用上了所有的力量,它把生死置之度外。(把这个词语读好,读出“重重地”的分量)
(6)“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从冰面的颤动中你读懂了――
(指名读,读出内心的感受。师补充介绍:贝加尔湖地区气温非常低,寒冷季节那冰面足有一米多厚,现在是初春,但冰面还是很厚)
(7)省略号:扑打了……一次又一次……意志坚定……
3.总结:
师:同学们,此时的老天鹅仅仅是在同冰面作斗争吗?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在斯杰潘老人的眼里,这只老天鹅也已不仅仅是只天鹅了,而是――破冰勇士,让我们一起郑重地写写这四个字吧。(师板书,生书空)同学们,从这位“破冰勇士”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板书:勇敢顽强或奋不顾身)
【设计意图】教学直奔重点段,以“情”为切入点,披文入情,抓重点词语体会并活化老天鹅的形象,深切感受文章的“情”,领悟其中的“理”,感悟其舍生忘死、勇敢顽强的精神;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强化这一细腻的情感体验,注重个体体验的差异性和多样化,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读”真正发自内心,升华学生对生命的渴望、敬重和珍爱。
(二)活动二:体会众天鹅合作的欢快(第6自然段)
1.活动过程:
(1)大声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众天鹅破冰的句子,思考:
①你从哪儿读出了它们的齐心、欢快?
②天鹅群破冰的场面让你想起了哪个词或短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2.交流预设:
(1)哪一组来汇报你们从哪里读出了它们的齐心?(师出示相关语段,一小组抓住关键词语汇报,其余小组补充)
(2)让我们来看看这震撼人心的画面吧,此时此刻,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传来了怎样的声音呢?看到这样的破冰场面,你想起了哪个词语或短句?(师相机板书:齐心协力或团结协作)我们一起来读出他们的齐心协力。
(3)师对照板书小结:不仅是老天鹅,整群天鹅都是“破冰勇士”。让我们将对天鹅深深的敬意融入到读书声中吧。(出示相关段落,描写老天鹅的语句请一个男生读,描写众天鹅的全班齐读)
(4)它们的欢快呢?哪组来说说?(出示相关段落,重点指导号子声)多么悲壮而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一起来感受它们的欢快!这激动人心的声音汇成了一首美妙的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设计意图】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通过反复品读,凭借语言文字想象鹅群破冰时的壮观场面,透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同时抓住天鹅的叫声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天鹅群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感悟天鹅群胜利的喜悦
过渡:在这群天鹅的齐心协力下,死神也望而却步了,引读――
师:我们虽不是通晓鸟语的公冶长,但一定能听懂这叫声的意思,谁来翻译一下?它们在说什么?
师总结:让我们昂起头,挺起胸,一起分享天鹅们的胜利吧!
【设计意图】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体验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抓住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联系上下文,想象课文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引燃学生的阅读情感。
四、体悟老人的深情
师:同学们,天鹅的叫声响彻贝加尔湖畔,这是一群可爱的生灵,这是一群顽强的勇士,难怪斯杰潘老人会如此深情地说――(引读老人的话)
师:近在咫尺,却悄悄地离开了;喜欢打猎,却再也没有动过猎枪。同学们,你能当一回斯杰潘老人的代言人,道出他当时的心声吗?
师:因为感动,因为敬畏,斯杰潘挂起了猎枪,一挂就是30年。
五、检测反馈
师:同学们,开学初,我们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栏目,还记得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吗?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为:(出示)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师:如果请你为文中的人物(动物)写一写颁奖词,你会写给谁?请在本子上写下你给他(它)的颁奖词。(生交流)
师: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大自然中,发生在动物身上的类似故事数不胜数(播放动物图片)课后请同学们去阅读与动物有关的感人故事,体验感动,珍藏感动。
【设计意图】“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语文的学习终究要落脚在“文”字上。教学紧扣“生命”,着重通过拓展延伸语文文本的方式,力求让学生能对“生命”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把握。无论是“颁奖词”的撰写,还是拓展阅读链接,都着力于“生命的意义”,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从文本中得到关注生命、珍爱生命的启示,更激荡起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团结、合作、奉献等,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生命”的种子。
【教师点评】(如皋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陈兰)
《天鹅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天鹅破冰的壮观、感人的场面,它所蕴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对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精神的赞颂,是对生命的敬畏,总的来说,就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启迪。为了达成本课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张老师是这样做的:
一是运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本课设计了三个“学”的活动和一个“写”的练笔,以“生”为本,让“教”于“学”。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展示三个环节依次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加上老师精当、激情的引导,达到文本、教师、学生“三情”共振。
二是读悟结合。品读“老天鹅破冰细节”,学生扣读导悟,以读见悟,透过关键词句“腾空而起”“冲力”“石头似的”“重重”“颤动”“第二次”等,读出文字背后丰富的内涵,心灵受到震撼,升腾起老天鹅“勇敢奉献”的形象。
三是画面再现。品读“鹅群破冰场景”时,张老师用移情体验、展开想象的方法还原当时的情形,把文本读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使鹅群团结拼搏的精神更立体直观,并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
[关键词]项目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
[作者简介]潘亚儿(1977-),女,浙江鄞州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75-02
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引导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颁布后,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积极寻求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项目课程教学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要求课程教学必须突出能力目标,教学内容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教学实施与评价以学生为主体。由此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内容已不适用,构建与项目课程教学内涵相一致的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内容已成为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项目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区别
从教学内容来看,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项目课程教学则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过程,以“工作知识”为内容,强调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
从培养目标来看,传统教学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项目课程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高度统一,强调课程目标与教学情境的协调与呼应。
从教学主体来看,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项目课程教学则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生生关系,凸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从教学场所来看,传统教学以传统教室为主要场所;项目课程教学则强调传统教室、专业教室、生产车间三者相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要求专业教室具有一定的职场氛围。
从课程评价来看,传统教学以学生、教师、管理者评价为主;项目课程教学还强调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的参与。
二、项目课程教学对教师执教能力的新要求
1.要求教师具备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力。项目课程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要求教师能认真研究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精心设计具有真实性与可操作性的教学项目,并且能融理论、实践于一体,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体;教学目标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用要突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可迁移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设计以教学项目为模块,根据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内容应各占一定的比例,强调过程考核。
2.要求教师具备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在项目课程课堂教学中,一般以若干个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项目,教学活动步骤设计严谨、有序,要求教师既要使学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融入教学,又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还要兼顾人身安全。
3.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引导能力。项目课程运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每一个工作项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引导能力,让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
4.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项目课程教学中的“工作项目”来源于职业岗位典型的实际工作任务,因此,教师只有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和生产流程,才能精心选取典型工作项目,才能对每个工作项目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了如指掌。教师也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示范准确、指导到位。
三、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主要结合教高[2006]16号文件及高职教育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参考2010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内涵,并通过广泛阅读、研究项目课程的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同时对国内外教学特征、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进行了充分研究。在对部分学生、教师、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以学生评估用表和专家、同行评估用表为例,确立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具体的评估内容。
1.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内容设计(学生用表)。一级指标“教学内容”下设“项目选取”“内容组织”两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分别为:老师所选取的教学项目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老师以实际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依据。
一级指标“教学方法”下设“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三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分别为:老师能根据课程内容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老师能引导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每个教学项 目,逐项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取新知识;老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对我们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
一级指标“教学效果”下设“课堂氛围”“学生态度”“学生收获”三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分别为:老师能营造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融洽,注重课堂讨论,能与我们一道分享经验和感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兴趣浓厚,能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老师注重挖掘我们的智力潜能,通过项目教学,我们具备了独立完成相似工作任务的能力。
一级指标“教学素质”下设“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个性特征”五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分别为:老师教学语言通俗,表达清晰,感染力强;老师实践经验丰富,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指导;老师能引导我们一起进行探索与创新,注重对我们进行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老师能根据每个小组能力状况,较好地组织、引导我们完成每个工作项目,教学秩序稳定;老师教学热情旺盛,授课风格独特,人格魅力较强,深受我们的喜爱。
2.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内容设计(专家、同行用表)。一级指标“教学设计”下设“项目选取”“内容组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考核方式”五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分别为:教学项目选取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能够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以实际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并进行了较好地整合、序化;每个教学项目紧扣单元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并且与课程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教学步骤设计清晰、合理,教学时间安排与控制合理;有详细、可行的课程考核方案,注重按工作项目进行过程考核,同时也包含职业素养考核内容。
一级指标“教学方法”下设“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三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分别为:能根据课程内容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每个工作项目,案例、技能训练等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级指标“教学效果”下设“课堂气氛”“学生态度”两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分别为:能营造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融洽,注重课堂讨论和竞争,能与学生一道分享经验和感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一级指标“教学素质”下设“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三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分别为:教学语言通俗,表达清晰,感染力强;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创新,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渗透与培养;能根据每个小组能力状况,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每个教学项目,课堂驾驭能力强,教学秩序稳定。
一级指标“社会评价”下设“课程合作”“社会服务”两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内容分别为:能与企业保持紧密合作,有计划地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与合作;能够经常性地为企业提品研发、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企业管理等智力服务。
综上所述,学生评估用表指标内容侧重于课堂的方法性、教师的楷模性,专家或同行评估用表侧重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践性,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合理性、严谨性,教师、课程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性等。两份评估用表均增加了“教学素质”一级指标,突出了对教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的评价。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这一项,在专家或同行评估用表中第一个一级指标设定为“教学设计”,涵盖“项目选取、内容组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考核方式”五个二级指标,这样更加突出项目课程教学的特点。专家或同行评估用表增加了“社会评价”一级指标内容,下设“课程合作”“社会服务”两个二级指标,笔者认为这更能体现项目课程要求教学项目来源于实际职业岗位、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的特点。两个评估表均舍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学态度”这一项,笔者认为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应纳入到教师日常教学管理环节中予以考核。
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有效评估的保障措施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一项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配套的保障措施,否则即便评估指标设置科学、合理,但如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组织不当、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教学质量评估的失败。
1.充分做好学生评教前的宣传辅导工作。学校相关人员应通过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当前高职教育理念、介绍学校最新教学改革情况、介绍评教的意义,让学生充分了解项目课程教学的内涵特征与教学优势,了解就业前自身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等,以便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正确的评判。
2.合理做好评教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应合理安排评教的时间和形式,学生评教最好在课程结束后通过教务网络评教系统进行,并保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以便于进行理性思考,而不是敷衍了事。同行、专家评教应注重公平、公正。
3.正确做好评教后的信息处理与反馈工作。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最重要目的是以评促改,因此,评估结束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对评估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并针对每位教师评估后的详细情况进行正确分析。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反馈给教师并提出改进的意见,以便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予以完善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4).
[5]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6]钱艳洁.中美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5).
关键词: 教学评估 教学档案 有效管理
一、独立学院系级教学档案有效管理的意义
1994年,我国启动了普通高校教学工作评估试点工作,2003年正式确立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用来衡量一所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全面考察高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积极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经验、教学活动的记录,是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系级教学档案是教师、学生从事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系级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这些系级评估材料是各系办学历史、办学经验、办学亮点和特色积淀的反映,是各系教育实践从感性向理性的飞跃,也是评估专家在走访过程中对各系形成理性认识的载体。通过查阅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发挥档案的查考和凭证作用,也是系级各项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见,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加强和改善系级教学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管理,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科艺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科艺学院搬至西城办学已达7年,学院各方面的工作都在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教学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学院层面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各系也均配备了兼职档案管理员。笔者作为外国语系的兼职教学档案管理员,从具体的工作实践来看,发现当前的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整体不高。
由于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原因,科艺学院所有系的教学档案管理员均由教学秘书兼任,而这些教学档案管理员均不是档案管理专业科班出身,对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能力有限,亦没有系统地接受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可见目前的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理论素养匮乏,实践经验欠缺。
2.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管理体制等诸多原因,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很多教职工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教学档案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些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比如点名册、试卷、学生论文等,不够重视,没有从源头做好科学的分类和及时的整理,致使很多教学档案残缺不全。
3.系级教学档案收集不系统、不完整。
系里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其发生、运作、结束等一系列过程,反映在文件材料上必然有策划、计划、执行过程的来往文件、会议记录、总结、表彰、处分、照片等,若依据这些材料就有可能再现该活动的全过程。遗憾的是,有些档案收集常常是有计划,无总结;有上学期的材料,无下学期的对应资料;有决议无会议记录等,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档案日后的利用价值。另外,鉴于科艺学院师资构成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老师来自于下沙本部,还有一些外聘和外教,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学院目前对这部分教师的约束条件较少,致使管理难度加大,教学档案收集不完整的现象普遍存在。
4.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虽然办公自动化设备普遍运用在科艺学院的日常办公中,但是系级教学档案工作仍然局限于手工管理和被动服务模式,加上教学秘书本身的工作就比较繁杂,对于教学资料的归档只能是疲于应付,工作效率显然难以提高。
5.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不规范。
尽管学院颁布了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系级教学档案的管理较为混乱,基本没有专门的教学档案室,零乱堆放,没有头绪,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立卷,日后查找难度较大。
三、科艺学院系级教学档案有效管理的举措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加强对学院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宣传教学档案归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教职工认识到教学档案是具有潜在和现实作用的宝贵财富,主动配合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教学档案材料的归档工作,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高效高质完成,尤其对于非定岗科艺学院的教职工和一些外聘教师,更应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2.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组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档案管理专业技能与方法,提高他们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和保全过程的创新能力。
3.建立健全系级教学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切实贯彻执行学院档案管理制度,并可以根据各系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教学档案编目分类要点、档案保管借阅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教学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4.推进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利用率。
尝试引进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软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用电子化管理取代传统的纸质管理,从而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
5.加强系级教学档案材料的规范管理。
(1)配备系级专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
建立系级专门的教学档案室,配备一名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对系级教学档案实行集中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保质保量地整理好档案资料,进而发挥档案室的最高效率,更好地迎接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2)建立教研室档案室
可以建立教研室档案室,教研室是系部的组成单位,由每个教研室负责本教研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审查和移交等工作,这样有助于教学资料的合理分类和完整保存。
(3)规范教学档案管理的归档格式
对各种原始材料在提交和收集时,应制定相关的规范化格式,并要求所有教师按时、按量、保质,规范地上交各种材料由档案管理人员整理归档。同时,相关管理人员也应及时对有关材料进行关键内容的提取和总结。
(4)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
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将教学档案材料工作同教师的考核、职称评聘、奖励等挂钩,增强教师的归档责任感和积极性。
总之,做好系级教学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使系级教学档案在教学改革、科研、评估工作、教师职称评定及学生评奖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教学档案收集工作难的被动局面,从而形成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良性循环,使系级教学档案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分彰显各系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李美中.高校教学评估与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1).
[2]温艳萍.档案管理规范化与高校评估之我见[J].档案学研究,2007(5).
[3]彭韶霜,彭芬辉.本科教学评估背景下的教学档案建设[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8).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图书馆建设;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1-0087-03
[作者简介]李翠兰(1974―),女,山东邹城人,本科,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馆员。
1999年,教育部组织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划”,各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各自从本省省情出发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础较好的高校建立特色鲜明的人文社科基地,形社会科学研究的第二梯队。然而,学界目前对基地图书资料室建设与评估研究的文章十分缺乏,故本文结合贵州省人文社会科学基地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图书资料室建设状况提出设想,期望得到同人的指导与批评。
一、基地图书资料室的性质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图书馆属于学术图书馆,但是它与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要从图书馆的本质特征来考察基地图书资料室的内在属性。《辞源》对图书馆的定义为“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定义是“收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读参考的机构”。这两种定义概括了图书馆的本质特征,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是都包含了三方面的要素:第一,图书馆必须是文献资料中心;第二,这些文献资料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收集、整理、保存等得以实现的;第三,图书馆设立的目的在于为读者受众阅读服务,使其受到教育。基地图书馆既然是图书馆的一类,就要满足于上述三大要素。基地图书馆必须是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中心,这些资料存在的形式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图书、期刊、复印的文字材料等,也包括光盘、音像、录音等信息时代的文献资料。
其次,要区别基地图书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的不同。基地都是各省教育厅依托高校建立起来的,基地图书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并存于同一所高校,但是两者之间又有很多不同。有人认为,大学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是围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四大职能来开展[1],这无疑是正确的。基地图书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是什么关系呢?可以从教育部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相关文件中找到答案。《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提出,“重点研究基地应建立独立于高校图书馆的专门图书资料室”。这就要求基地的图书馆在行政上是独立的,不隶属于学校图书馆。基地图书馆的建设是在基地主任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发展和改善属于基地的图书资料建设。但是,高校图书馆与基地的图书馆并不是毫无联系,该文件又要求“高校图书馆应优先满足重点研究基地图书资料特别是外文图书资料的订购需要,并提供有关资料编目、信息查询服务”,这就要求基地所在的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基地的图书资料建设,在购买图书的资金安排上向基地图书资料倾斜,同时强调外文资料的采购。
二、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图书资料建设
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是2011年1月经贵州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心在设立之初就确立了以研究贵州教育发展为主的学术研究取向,根据贵州的省情重点聚焦贵州教育史、贵州基础教育和贵州民族教育三个方向。因此,中心紧扣基地研究取向,扎实做好相关图书资料室的建设工作。
首先,基地重视馆舍与图书文献资料建设。图书馆是实在的物质存在,是科研人员阅读学科文献资料的空间,也是存储文献资料的物理空间。根据贵州省教育厅2006年颁发的《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基地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目前建设图书资料室用房160平方米,这个指标大于教育厅要求的“不少于150平方米”的要求,达到了评估指标要求。基地是在原来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基础上升格而成的,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原来属于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关于贵州教育史方面的文献资料全部划归基地管理,这些书籍主要包括贵州教育方志、地州教育史、学科教育等方面,数量较为可观。基地还选订了《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基本能够满足科研人员的科研需要。
其次,基地图书资料室配备具有图书馆员或相应职称的专职资料人员。专职资料员在学历与职称方面要求必须达到教育厅的基本要求:学历是本科,职称为中级职称。学科背景为图情系列的工作人员。基地图书馆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对基地成立以来的图书按照中国图书分类进行编目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基地的电子检索系统,图书室的所有图书都能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查询获取。
再次,基地图书资料室高度重视信息社会的时代变化,积极开发科研信息资源的利用手段。基地为科研人员建立了微信群与QQ群。这样极大地方便了科研人员的信息查询,QQ的大型文件传输功能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图书资料室打算逐步把基地图书馆原有的图书资料转换为电子版,基本的设想是:先对基地的图书登记造册,摸清家底,争取基地专职科研人员和兼职研究人员的意见,分批次分阶段做好纸质版本转换的工作;在购买新的图书资料时候,努力争取购买电子版本,放到图书资料室供科研人员使用。
著名图书馆学专家黄宗忠在论及图书馆的功能时,指出图书馆除了基本功能、专属功能、主导功能、现代图书馆功能、公益功能外,还应该具有“未来功能”。[2]未来功能是“指潜在功能,目前还没有充分显露,但是很有发展潜力”。当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崭新的科技手段层出不穷,比如“云技术”“APP技术”等,极大地改变了文献的储存与检索、阅读方式。在这方面,基地的文献资料建设还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下一步应该认真应对,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有创新的意识。
三、基地图书资料室建设与评估
图书资料室建设是基地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省部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基地的建设都有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与考核性标准,目的在于促进基地良性发展,为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提供科研保障,也贯彻了“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但是,从目前出台的相关考核评估文件来看,考核的标准不足以达到相应目的,根本原因在于操作标准过于宽泛,对于促进基地图书馆建设无益。这一点可以根据贵州省2013年基地建设考核表来说明。
贵州省教育厅在2013年对省内的人文社科基地进行建设周期的考核,下达了各相关基地的评分表,列出了对基地建设各方面的评价赋分。一级指标有结构人员、研究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支持措施、管理工作。赋分为百分制。图书馆建设的评估位于“支持措施”部分,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藏书50万册以上,赋分1分。二是资料室,中文藏书3000册以上,外文藏书500册以上,中文报刊20种以上,外文报刊10种以上,赋分1分。”这个考核评价的标准失之偏颇,无法促进基地的图书馆建设。原因如下:
第一,这个评分标准没有摆正基地所在高校的图书馆与基地图书馆的关系。《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规定,“研究基地应拥有独立于学校图书馆的专门图书资料室”,评分标准要求学校图书馆的藏书30万册,该要求对于设有基地的大学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一般来讲,各省教育厅在选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础较好的高校作为研究基地来培养时,该校的图书馆基础应该是十分雄厚的,特别是与基地研究方向相关的图书资料。如果在考核评估时还要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那么每个基地都会得到满分,区别意义不大,不能起到评估督促的作用,使之流于形式。另外,管理办法规定,基地图书馆是独立的,这里又要求学校图书馆给予基地图书馆建设支持,这是政策矛盾之处,相互抵牾的政策只会造成基地图书馆建设工作的被动。
第二,对基地图书馆建设的考核重视显性的数量化指标,忽略了基地图书馆建设的内在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图书馆馆舍的面积可以通过扩充办公空间来实现,图书册数也可以通过购买或者从高校图书馆转入登记造册来完成。但是图书的更新率、图书资料与基地科研工作的匹配性与相关度等真正能够体现“唯一”“一流”的科研资料却无法得到保证,这确实是只重形式而忽略实质的考核评估办法。
第三,评估只重视图书物的考核,忽视了对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考核。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要求是多层次的。第一层次是学历和专业的相关性。基地是学术性极强的科研机构,图书资料室是基地科研人员科研的帮手与信息中心,基地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必须与之相匹配,具体到实际就是要求学历与专业相关性达标。第二层次,要求管理人员业务熟练,对基地的图书资料如数家珍,可以对基地的图书资料和科研成果进行初步的加工,形成基地的数据库。第三层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图书资料的利用率、科研人员对基地图书馆的满意度以及校领导、中心领导对基地支持的具体做法也是图书资料室建设的考核对象,这些应该加以重视的要素却没有在评价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建设好基地的图书资料室,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图书、期刊的数量,图书资料与基地科研的相关度,图书资料的年更新率,图书购买的经费预算,外文材料的充实度;馆舍的面积;设备的电子化,图书资料查询的顺畅度;工作人员的学历,工作人员的专业与图书资料工作的相关性,工作人员的科研水平、熟练程度、服务态度;科研人员借阅图书资料的记录,对图书资料的满意度,对图书资料购买的建议;学校领导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
基地评估促进建设的指标体系应当包括以上内容。如此才可以建立较为全面的基地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仔细观察考核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使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与壮大,从而为基地的科研工作提供物资平台与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03-04
一、课程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繁忙以及各种重型车辆的出现,路桥负荷日趋加重。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一方面是国家加大各类路桥工程的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对旧桥、危桥的加固维修以及加强现有路桥的养护。在路桥工程建设方面,安全问题又重于泰山。路桥工程的安全事故对国民经济造成损失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路桥工程施工安全、促进路桥工程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旧桥、危桥的加固与维修方面,由于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一般情况下,桥梁的加固费用约为新建桥梁费用的10%~20%;双曲拱桥的加固改造费用约为新建桥梁费用的20%~40%。旧桥的加固与改造方面已经是当前有些交通发达的国家桥梁建设的重点。因此,加速我国旧桥加固或改造技术的教学和研究,不仅能更好地、及时地为现代交通运输服务,而且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迎合以上路桥建设的需要,我校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安全专业创新性地开设了《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课程。《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是一门整合了材料检测、桥梁检测和旧桥加固的新兴专业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桥梁)、力学、数理统计及信号处理等多技术领域的交叉学科。这就决定了《路桥安全评定与加固》这门课程是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是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工程力学、材料检测等的后续课程,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通常在高年级的大专生中开设。我校大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系统的专业课学习和半年的实习工作后,对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官认识,选择此时为他们开设这门课程,针对性更强。然而,路桥安全评定与加固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可供参考的教材不多,并且在教学内容上有些知识点没有定论,而是属于探索性的讲授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拟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与理论,定论与探索中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启发学生在该领域中积极开展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二、教学目标
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是一门专业课程,有别于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而言,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悉操作规程,掌握路桥结构的检测方法和加固方法,并能过对路桥结构的施工情况给出评价,把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到路桥安全评定与加固中来。“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课堂讲解、室内实验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学充分引导学生在桥梁检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
桥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其组成构件较多,这便决定了桥梁安全评定对象较为广泛。针对不同的构件检测的指标不同,需要检测的指标种类多,这决定了采用的检测仪器类型比较多。根据桥梁检测的这两个特点,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有选择性的对授课内容进行安排。一般来说,桥梁的检测方法可分为外观调查、无损检测、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四大类。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检测方法和构件的划分,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安排。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建材2学时、路桥1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 概述。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
第二部分 材料检测。①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及等级评定,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砌体材料检测技术,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钢筋检测技术、钢筋基本技术性能、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
第三部分 上部构造检测。①预应力构件试验检测及张拉力控制,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测、张拉设备校验、张拉台座检验,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静载锚固试验、钢筋松弛试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④张拉设备校验、硬度检测,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
第四部分 基础及下部构造检测。①泥浆性能指标检测、水泥浆的膨胀率实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建材实践;②地基承载力检测理论知识:1,荷载板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地基承载力检测实践知识:1,荷载板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④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泥浆、成孔、清孔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⑤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理论、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桩基承载力检测技术,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⑥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实践操作、反射波法测桩基完整性,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⑦超声脉冲法测桩基完整性,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
第五部分 总体、路桥面系和附属工程检测。①桥梁支座和伸缩缝装置试验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支座检测,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
第六部分 成桥检测。①旧桥加固,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桥梁静载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桥梁动载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④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检验混凝土强度理论,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⑤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践操作,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结构实验室实践。
第七部分 复习及考核。4学时,形式: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在授课的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多媒体、实验室现场教学等方法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学习、实践和指导。一是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倡导,师生互动教学作为一体化的学习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二是课堂教学充分采用多媒体手段,并且辅助大量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向学生呈现直观和动态的教学内容。三是充分利用实验环节作为课堂授课的补充和延展,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四是学生分组实践。实验室拥有的桥梁检测仪器数量有限,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仪器,在实验课环节采取分组预约制。分组预约制的具体办法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实验课程同时开放,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一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预约某一个实验,预约完成后学生即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五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同一个知识点的授课内容各有侧重。
2.教学方法。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当侧重启发式互动教学、案例情景分析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彻底改变过去课堂死肯书本的传统方式,部分课程直接选择在实验室上课,或全部选择在实验室上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实践操作容量,提高学生掌握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检测试验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
五、考核方式
学生成绩的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过程管理与考核、实验实践技能考核、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考核,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参与、知识点掌握和技能考核。实验实践技能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检验,主要考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知识能力考核。
参考文献:
[1]于忠涛.桥隧检测与评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