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前经济政策

当前经济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经济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前经济政策

当前经济政策范文第1篇

来自国际三方面的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三大挑战:第一,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国际市场供求格局的新变化。在金融危机之前,原有的世界供求格局中,美欧发达国家生产并出口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大量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则大量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高科技产品。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打破了以往的供求格局,在去杠杆化作用下,美欧国家纷纷改变高负债的消费方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由此不断压缩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需求。同时,为了改变长期贸易赤字,这些国家还加大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力度。这种变化从两方面给我国带来了压力,一方面我国业已形成的以外需为目标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短期甚至长期内要稳定增加出口越来越困难,因为我国生产了太多世界发达国家目前要减少甚至停止购买的产品;另一方面,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鼓励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也遇到来自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挑战。同时,在危机中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越南、印尼、洪都拉斯等发展中国家利用比我国更低的成本优势,开始向美欧等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大有替代中国之势。因此,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遇到“高端”排挤和“低端”挤出的挑战。

第二,世界经济回暖后,由于大宗商品特别是资源性产品涨价,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成本有进一步提高的风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大经济体纷纷采取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这些流动性正沿着产业链不断向实体经济传递,最终必将引起石油、铁矿石、铜、铝、大豆、植物油等大宗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中国是资源短缺型国家,在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实质性转变之前,经济增长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性产品。很显然,国际大宗资源性产品涨价,会明显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投入成本,给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经济政策转型面临考验。在金融危机爆发时,美欧经济下滑,他们需要中国的合作与帮助,对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相对宽容;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与复苏,美欧发达国家国内需求上升,经常账户得到改善,势必会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贸易保护,由此将提高我国的出口阻力。就目前而言,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条款和技术壁垒,还有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面对不断加强的贸易保护,我们希望延续危机前以及危机中所实行的政策安排,恐怕越来越难。比如,针对美元贬值,我国面临两难选择,如果选择紧随美元贬值,不但会使我国既有的外汇储备相应贬值和蒸发,而且还将遭到世界许多经济体的强烈反应,他们会采取更加强烈的措施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如果较大幅度实行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期内将受到很大打击,直接影响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就业。

经济政策转型要处理好国内的四大关系

当前经济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形势;财政政策;改善民生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01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欧美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持续动荡,对于处在复苏中的全球经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受此影响,我国经济不会独善其身,未来的经济运行充满变数。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需市场惨淡、内需依旧不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短期内未可奏效,必将拖累已经极大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换而言之,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实质性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未来运行充满变数。

其次,由于通货膨胀的拉动和成本上升因素的推动,我国物价上涨势头明显,不仅在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从长期来看,他们可能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从而与以收入矛盾为代表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交织,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存在。换而言之,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物价上涨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最后,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拉动经济操作后,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显。鉴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轰炸,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时中国被拖入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解决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绝非短期内所能奏效的事情。因此,在我国面临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国内传统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的压力下,在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大目标之间,我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

在全面评估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以及内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中央做出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议。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实质性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即便仍旧维持着名义上的“积极加稳健”的经济格局,如今,其实质性内容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当前预调和微调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其对经济扩张性的操作可相对从缓。我们尚不需要如2008年和2009年那样大规模扩张性的操作,如今经济形势不宜于反应过度。

其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复杂性的变化,但是不足以改变2011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换而言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上涨之间,稳定物价水平应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最后,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轰炸下,即便我国经济下滑势头有所显现,宏观经济政策着重在刺激的力度,其扩张性操作也必须着眼于精细化,即在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寻求平衡。也就是说,不能以牺牲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为代价稳定经济的发展势头。

三、结构性减税与改善民生

迄今为止,结构性减税是来自官方的正式提法。自2008年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使得结构性减税由积极财政政策的配角转为主角,在反危机的实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显而易见,在变身主角的今天,结构性减税有别于全面性减税。其特点在于:一方面要通过减税,减轻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减税与增税并行,优化整个税收收入结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在实施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十七章第三节中,写入“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健全税制体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这样一段话。

在中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下,流转税或间接税的税制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其中增值税所占比重最大,是全部税收收入的37.75%。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需要,增值税无疑应当作为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并逐步向全国推广的过程中,不仅是增值税,其他税种都会迎来一场降低税负水平并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的改革。

鉴于当前积极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定物价水平仍是我们的的重中之重。并鉴于稳定经济的增长和调节经济结构两大目标,增加财政支出的重心地带,也应当锁定改善民生,切实办好有关民生的大事。

具体而言,有关增加财政支出的安排,除了继续着眼于优化投资结构外,要把通过一系列改善民生为主要线索的支出项目及其规模的增加,来拉动消费需求,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项目有:支持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劳动报酬;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积极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等等。

可以预期,以增值税为重心的结构性减税及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增加支出的操作,将有可能在2012年走出一条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相契合、同整个宏观经济布局相协调的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扬.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

[2]金人庆.当代中国税收要论[M].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3.

当前经济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宏观政策 中国经济 结构调整 作用分析

无论从经济增长速度角度看,还是从预期调控指标角度看,国家宏观调控均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发展阶段性特征。同时,国家必须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周期性特点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基于不同地区在经济周期、约束条件、发展重点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以至于统一的宏观政策(政策目标统一、调控周期统一、实施方式统一)难以满足各个地区宏观调控的需求。

一、当前宏观政策对我国经济结构影响现状

1.我国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综合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既有助于稳增长,又尽可能避免刺激经济的最好政策,就是实施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能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推进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也将有很好作用。”高培勇表示,明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不管出于宏观调控的目的,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考虑,都必须瞄准“内需”这个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2.中国经济发展要有新的突破,立足内需

在当前,这也是一个能够达成共识的政策操作。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定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围绕结构性减税,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从目前试点经验看,“营改增”已经具备继续推而广之的基础,相信这一试点在明年还会在区域和行业间扩大。从这一角度,中国已经踏上了大规模推行结构性减税的道路。

3.从财政政策看,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时期

我国正在严格控制赤字规模和债务余额规模,特别要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管,反对铺张浪费,避免出现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同时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多发挥财政政策在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快结构性减税的步伐,减轻企业的负担;加大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二、当前宏观政策变动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作用的内驱性

1.实现宏观调控机制

实现宏观调控机制民主化、法制化及程序化是地方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以此有助于保障地方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调控目标和政策重点的选择与地方政府利益和发展要求不相符,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且不同地区对宏观调控目标及其政策的要求也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性。

2.为了推进我国平稳发展

政府部门相继提出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同时,为确保这些区域发展战略更好的落实到位,政府部门将区域性增长点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充分展现出区域发展极的战略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发展极布局只有建立在区域核心竞争优势之上才能够实现宏观调控的高效性。受经济差异性的影响,使得大国经济呈现梯度效应,这种梯度效应促进欠发达地区率先形成带动经济增长发展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快速稳定发展,不断赶超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3.为保证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统一性

各地区必须落实到宏观调控工作。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下行,再加上通货膨胀日益显著,以至于我国宏观经济失衡趋势较严重。此背景下,若我国政府一味强调需求管理,忽视了供给管理,将导致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难以充分发挥,并且也不利于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久而久之,造成宏观经济目标在保增长和反通胀之间难以实现均衡。为规避这一现状,需要政府部门在做好需求调整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供给管理力度。北大经院院长刘伟提出,运用多种政策手段,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转变宏观调控方式,推进我国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重视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供给效应,如信贷政策、汇率政策及利率政策对企业成本和效率的供给效应产生重要影响;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企业和劳动者的供给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三、当前宏观政策变动对我国经济结构作用的结果

1.从供给管理来看

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其中供给管理政策包括人力资本政策、区域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收入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企业激励和劳动者薪酬政策及经济增长政策等。基于供给管理直接关系着生产者和劳动者的效率,而政府部门直接面向生产者和劳动者,因此政府部门在调控供给管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需求管理方面,地方政府部门难以发挥作用,其原因在于,受某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投资需求方面处于对立状态,当区域经济处于繁荣期时,地方政府不断扩大投资规模,为了协调各区域经济保证投资平衡,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投资扩张;当区域经济处于萧条期时,地方政策不断缩小投资规模,甚至不作出任何投资行为,为了协调各区域经济保证投资平衡,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地方政府投资。

2.从投资需求体制角度看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隶属于行政上下级关系。在这层关系的基础之上,中央政府可采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性要求地方政府扩大投资规模或控制地方政府投资扩张。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与经济投资商存在市场性联系,并且地方政府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通常不考虑自身所拥有的财力,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可采用“招商引资”的手段吸取更多的资金,以保证投资项目资金的正常流动性,给予投资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中央政府可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性要求地方政府扩大投资规模,而地方政府却不能够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性要求投资者进行投资,仅能够采取市场谈判的形式说服投资者进行投资。当陷入投资热潮时,中央政府为保证各区域投资增长平衡,可采用行政手段强制性要求地方政府控制投资扩张,而地方政府不能够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性要求投资者退出,否则地方政府将承担高昂的投资费用。由此可见,在投资需求调节上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呈现周期和反周期差异,以此造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立矛盾日益显著。

3.从消费者需求调节上看

内部需求包括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所以为弥补地方政府内部需求不足需着眼于上述两大方面,当前我国多个地方政府调节内部需求时偏向于刺激市场需求,不注重消费需求,究其原因在于通过刺激消费者需求虽能够弥补地方政府内部需求不足的缺陷,但会造成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扩大消费者需求关键在于增加消费者收入,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不一定在当地消费,即使在当地消费也不一定购买内地企业产品,以此不仅不能够实现弥补内部需求不足的预期目标,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实现宏观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统一性,有助于保证保增长与反通胀的均衡。

四、结论

对于供给管理来说,其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为基本目标,地方政府通过落实供给管理能够刺激经济发展,降低企业成本通货膨胀,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遏制需求过快扩张,从而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稳定提升。另外,地方政府在调节投资需求的同时,必须重视起调整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和质量问题,保证供给管理能够在宏观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地方政府在调节消费需求的同事,必须重视起保障消费安全,维护消费秩序,规避当地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张炎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再研究—基于阈值协整的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01)

[2]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07)

[3]车春鹂,高汝熹,李铁霖.低消费率对中国经济危害的实证分析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8(11)

[4]黄志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界.2008(06)

当前经济政策范文第4篇

(一)总体情况

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持续复苏。2009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计算,这两个季度全球经济增长率平均在4%左右,超过市场普遍预期。据经合组织的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报告,经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复苏信号在今年5月已经十分明显,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先行指数都指向经济发展周期达到顶峰或接近峰值。近期,众多国际组织纷纷调高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IMF在7月7日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4.6%,比其4月份预测高了0.4个百分点。世界银行在6月9日更新版《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10年和2011年世界经济增幅均将达到3-3%,高于该行在1月份预测的2.7%和3.2%。

综合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不变,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在3―4%之间,达到危机前的水平。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编制的全球经济运行指数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9期显示,全球经济在今年第三季度可望继续增长,环比增长率达到3.2%左右,同比增长3.5%,仅略低于危机前增速;从绝对规模看,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将超过危机前(2008年第二季度)的最高水平。

从目前情况来看,因希腊引爆的欧洲债务危机不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明显冲击,全球经济发生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在于违约风险只发生在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几个较小的国家,三国GDP之和不到全球的8%,危机最严重的希腊GDP仅约占全球的O.6%。今年上半年希腊财政赤字从去年的178亿欧元降到96亿欧元,同比下降46%,债务危机已经有所缓解。西班牙今年7月初发行了总额为60亿欧元的债券,获投资者2.4倍超额认购。希腊也成功拍出一笔短期国债,投资者认购踊跃,竞拍资金为实际发售总额的3.64倍。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成功发售国债并获超额认购,表明投资者对这些国家出现债务违约风险的担忧已有所缓解。

(二)全球经济复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全球经济复苏的稳定性不强。各国刺激经济增长的大规模财政政策已造成巨额的财政赤字。美欧赤字占GDP比重已高达10%,远远超过3%的国际警戒线。长期依靠财政刺激维持经济增长难以持续。欧元区在未来三年中赤字总体削减规模将在3000亿欧元左右,英德减赤幅度可能高达40%,欧元区财政刺激政策退出将动摇其脆弱的复苏基础。最近,美国将今年经济预期增长率下调至3-3.5%,比4月份低0.2个百分点。IMF也预测明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4.3%,比今年慢0.3个百分点。

第二,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导致全球消费市场萎缩。美国、欧盟失业率已经连续数月维持在9―10%的高位,是危机前的一倍多;美国家庭储蓄率已升至6%,比危机前提高了5倍。今后一至二年,预计发达国家消费率将从危机前的70%降至60%左右。这就意味着,中国外需增长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靠内需拉动是必然趋势。

第三,发达国家债务问题是全球经济下滑的最大威胁。主要发达国家的公共债务已经远远超过60%的风险临界点。欧盟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从65%提高到了85%。美国国会近期的长期展望报告,预估2010年美国公共债务率为62%,已是二战以来最高水平。日本政府公共债务达到GDP的1.6倍以上。英国国家统计局今年7月13日公布的国债状况显示,英国国债的实际数字比此前承认的高出3倍,达到4万亿英镑,高达GDP的2.8倍。

第四,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较大。印度近期将4月份通胀率从原来的9.59%修正至11.23%,这意味着印度在整个二季度的通胀率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巴西6月份的通胀率逼近6.5%,连续六个月高于4.5%的官方目标上限。越南的通胀率在七个月内翻了一番,达到8.5%。阿根廷最近12个月的通胀率达到9.11%。据IMF最新预测,新兴和发展中国家2010年通货膨胀率可能上升到6.25%。

二、关于国内经济形势

(一)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7.3万亿,增长11.1%,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显示出了良好的回升势头。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总体上将会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控重点将逐步转向“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最近,IMF将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调至10.5%,比4月份高0.5个百分点。世界银行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9.5%,2011年将达8.5%。中国社科院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达10.5%。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已经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步入了经济周期的稳步复苏轨道,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在9―11%之间。

(二)中国经济复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随着4万亿投资计划逐渐淡出,货币投放量下降,经济增长趋缓。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4.6万亿,减少2.7万亿。M2增长18.5%,M1增长24.6%,分别下降10和0.2个百分点。二季度,经济增长10.3%,比一季度慢1.6个百分点。专家普遍预测,下半年增速将放缓至9―10%,全年将回落至10%左右。

第二,居民消费启动依然缓慢。今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不到9%,比经济增速低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比固定资产投资慢6.8个百分点。三驾马车中,消费对GDP增长贡献35%,投资贡献59%,“投资重、消费轻”格局照旧。

第三,贸易条件自去年以来一直恶化,出口持续增长面l临较大压力。今年上半年,出口价格指数下降超过10个点,贸易条件比两年前的水平都要低。这种靠低价倾销的做法,导致中国在全球面临的贸易摩擦逆势上升。据世界银行报告,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发起的贸易救济下降20%,但针对中国的调查却上升了50%,占全球贸易调查的80%。

第四,通胀预期压力依然存在。今年上半年,CPI上涨2.6%,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农村上涨2.8%,比城市多0.3个百分点,食品上涨5.5%,比其他大类商品多2-3个百分点。下半年,同比往年10倍的农业灾害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和食品价格上涨压力。此外,资源税改革等政策也有可能推动CPI走高。

第五,宏观调控政策陷入“两难”困境。今年上半年,宏观调控曾出现审慎紧缩的苗头,如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紧缩房贷等。但在经济增速放缓、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进退”的

天平近期开始显露扭转的迹象。中央高层密集调研,西部大开发高调提速,房贷政策松动,又引发了“紧缩政策中止”和“二次刺激方案将出”的猜想。

三、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由过分依赖出口转向

扩大内需。发展消费型大国。

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29%,居民消费率仅35%,降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国家相差10―20个百分点。据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是投资的5倍。目前,我国已出现产能过剩,投资效率明显下降,还不如十年前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起不来,扩大内需就是“纸上谈兵”。今年上半年,在11,1%的GDP增长中,投资贡献6,5个百分点,消费贡献不到4个百分点,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不足。我国应在未来三到五年将居民消费率提高5,10个百分点,达到40-50%。

(二)密切跟踪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动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球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未来十年内,美国将投资1500亿美元加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商业化,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商业规模,发展下一代生物燃料,并开始向新的数字电网转换。英国计划到2020年投人1000亿美元,建设7000座风力发电设备。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比重高达80%以上,传统产业几乎是100%过剩。因此,我国如能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低碳经济等新兴产业,就能一步迈上世界产业发展的最高端,抢占发展先机,成为引领世界产业发展潮流的先行区。

(三)大力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

在金融危机中,我国民营企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9期业多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了抗逆性强的特点和应对不利环境的灵活机制。从国家宏观政策走势看,4万亿投资计划已基本落实完毕,预计未来两年政府投资比重将从45%降至不足30%。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光靠4万亿投资是绝对不够的,民间投资能否接力是要害。但相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准入门槛依然受限。据统计,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投资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间投资的仅41种。电力、电信、邮政、金融、烟草、石油、航空、铁路等行业,民间投资占比都在10%以下。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每年增长20%以上,去年底已超过60万亿,其中,26万亿个人储蓄和34万亿企业和社会资本。及时、有效地将这些民间资本转化为民间投资是保持我国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

研究表明,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率中,城镇化仅贡献3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46,6%,仍落后于世界50%和工业化中后期60%的平均水平。未来五到十年,我国城镇化率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提高空间。考虑到乘数效应,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约能增加1.2万亿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达4个百分点。城镇化至少可以支持未来十至二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全国过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只有北京、上海,未来十五年有60个150-500万人口的城市有望超过千万,天津、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等短期内就能实现。我国应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一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的大城镇体系,走“卫星城+都市区”的发展模式,培育30-40个千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若到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至70-80%。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提前五到十年完成城镇化进程。

当前经济政策范文第5篇

一、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境

1.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忽视全面素质教育

在现在,学生的分数对于学生和老师都非常重要。高中政治教学只把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依据。在教学中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只是填鸭式教育,不注重课堂的气氛,只是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是政治知识的灌输,没有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品质进行培养。

2.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

高中政治老师传授的只是政治知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与政治相关的校园活动偏少。俗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掌握一样东西,除了要求水滴石穿的耐心,还需要积少成多的积累。高中政治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教学,缺少发起与语文相关的校园活动。授课老师离开教室,学生上完课,就将高中政治的学习抛诸脑后,这样的停留于教室的教育是难以深入发展的。

3.与生活实际没有紧密结合

对政治学习没有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只是单纯的学习政治,死记硬背,没有同生活结合,没有把知识融合在日常生活中,这样就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就不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传统的政治课堂是:死气沉沉、单调乏味。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也不能激发起他们学习兴趣。

二、高中政治教学解决对策

1.以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为目标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知识和理念对人的大脑不断的冲击,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有的专家曾经指出,人才在二十一世纪相当重要,要非常珍惜人才资源。作为人才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过硬,而且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素质修养,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光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需要学习思想政治。所以正式的课程也要以培养知识型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去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

2.让学生主动学习更利于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并对课堂做出一定的调整。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模式和手段做出及时的调整。因为课改后提出的新要求是,要让学生在开放化、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环境中学习,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课堂当中来。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回归实际,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把学到的融入实际之中,这样才能够使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

3.理论与实际结合,领悟知识的真谛

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这也说明了,光从书本上得来知识是不行的。并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去领悟知识的真谛。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也会润物细无声对学生发挥积极的影响。

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我国尤其重视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无论是大城市还是穷乡僻壤,国家依旧在积极地为这些地区进行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无论是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条件都在得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强化。因此,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教学手段也越发的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更加的丰富。

5.合理利用政治课程中的事实,塑造学生的人生观

这个时代,我们不需要只会学习的人,我们要求学生对于外事万物都要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讲课的时候及时的提出相应的时事政治,抓住教育的时机,这也会对教学成果有着事倍功半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这得来不易的教学时机。

6.搭建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