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突发事件的含义

突发事件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突发事件的含义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 外事工作 应急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外事交流活动数量逐年增加,外事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内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外事工作水平不仅仅是院校科研、教学、管理等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外事工作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因此,提高高校外事工作水平便显得尤为迫切。

众所周知,外事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业,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概率非常之高 。对于外事部门来说,必须要具备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机制作为保障。高校外事部门并不具备外交部门处理突发性应急事件过程中的各项保障条件,但是高校外事工作同样要面对各种突发性事件。因此笔者认为,今后一个阶段构建和完善外事工作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高校外事工作的重点。

一、 高校外事工作中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当前国内高校外事工作中突发性事件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并列举如下。

1、国际交流活动中的突发性事件。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等国际交流活动是现阶段高校外事工作中突发事件的高发区域。由于会议规模较大,参会人员较多,经常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和情况,如参会人员各种证件遗失、突发性疾病、会议交通及后勤保障问题等等。2007年某高校举办了一次大规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议,与会专家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会议临近结束时,某国高校4名专家在外出参观途中将护照遗失,导致不能按期归国,影响到了会议的日程安排。2009年某高校举办的一次国际学术年会中,来自某国的几名专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性急病,不得不中途退会。

笔者认为,这类突发事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也很难采取有效的事前防范措施,只能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尽量保证外事活动能够完成计划中的各项议程。这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都是被动式的,同时也是对高校外事部门处理突发性事件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2、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目前,国内高校在校留学生数量十分庞大,留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文化、生活习惯、信仰等的巨大差距。留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较长,而留学生的管理模式也不同于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因此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类突发性事件。2010年,北方某高校十余名非洲留学生在外出期间与社会闲散人员发生冲突,并演变成群体殴打事件,冲突中非洲留学生将一名闲散人员打伤,非洲学生也有一人身负重伤。该事件引起该国驻当地领事馆的高度关注,当地公安部门也介入调查,并作出了最终的处罚决定。此外,留学生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与教师、管理人员等发生冲突的突发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这类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事发突然,后果比较严重,并且往往会牵扯到经济赔偿和纠纷,有些还会演化为外交事件。高校外事部门在处理这类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熟练的外事工作技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

3、外派人员交流活动中的突发事件。现阶段国内高校外派人员进行国际交流活动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大量的国内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国外高校授课或接受培训,这些外派人员在国外期间也容易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例如由于语言障碍或习惯问题,易于当地高校产生意见分歧或冲突,由于生活环境改变导致突发性疾病等等。

虽然这类突发事件可以求助于当地使领馆,但是大量的协调沟通工作还是需要高校的外事部门承担,而这对于外事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个难题。

二、 高校外事工作应急机制的含义和特点

1、高校外事工作应急机制的含义。笔者认为,所谓高校外事工作应急机制,是指高校外事部门根据本校外事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外事工作的主要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的用于防范和解决外事活动中各类突发性事件和问题的制度化工作方式。这种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体制机制是提高高校外事活动应急处理能力的根本保证。

2、高校外事工作应急机制的主要特点。一是高效性。外事活动突发事件处理要以高效率为前提,面对突发事件,只有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有针对性的措施,才可能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通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外事部门将改变以往事件发生后责任主体不明确、措施制定和实施时效性差等问题,做到权责统一,分工明确。二是有序化。以往高校外事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采取层层报告的方式进行,最终由校领导拍板制定应对方案,这种方式不但降低了处理效率,而且主观性和随意性非常强,容易因个人原因导致事件处理不当。通过建立应急机制,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得到明确,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之时,都会根据岗位职责实施相应的行动,以保障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三、如何构建高校外事工作应急机制

笔者认为,构建高校外事工作应急机制,主要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动员校内资源。处理外事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不仅仅是外事部门的职责,也需要校内各单位给予配合,因此高校在制定外事工作应急机制的过程中,应当将各行政部门、院系等等作为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职责。二是建立外部沟通协商机制。对于高校外事部门来说,要建立和完善外部沟通协调机制,熟练掌握各项政策法规,与有关涉外部门建立工作联系,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联系主管部门,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三是充分借鉴外交机构的经验和做法。外交机构是外事活动的主管部门,自身具备一套完整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于高校外事部门来说,必须要借鉴外交机构的先进经验,提高本校外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水平。

(作者:辽宁大学国际交流处副主任科员,研究生学历)

参考文献: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SARS事件作为典型的突发事件以及铁路交通工具在其传播链中起到的作用已被引起高度重视。铁路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具有客流量大,客流成分复杂、人员密集,物流、人流的位移速度快、跳跃式、远距离、活性大等特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铁路也是最容易受到直接波及、间接影响或无形侵害的场所。卫生部在《关于非典预防控制有关技术方案的通知》中强调了“预防非典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指导原则”,进一步催生了铁路系统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1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含义

1.1铁路突发事件是指国内突然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并有可能借铁路传播的事件;铁路车站、列车发生3人以上集体性或者有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3人以上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

1.2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是指铁路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各种制度保障以及运行程序的总称。具体应包括组织保障、预警、预防和应急准备、信息报告、应急处理和监督管理机制。根据突发事件牵涉面广,不明因素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建立健全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减低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和危害。

1.3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管理,快速反应;条块结合,路地联控;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基本原则。铁路是全国大联动的运输行业,呈走廊式分布,系统内部工种设置复杂,管理以铁道部、铁路局、分局、站段纵向管理为主,因此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铁路逐级负责,实现内外全面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2建立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几点看法

2.1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正是由于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危机性以及政府履行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要求,必须建立一个在宏观层面上指挥、决策、调度、协调权威性高的组织主体。铁道部、路局、分局要在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成立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铁路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根据突发事件波及范围、性质和管辖区域等不同情况,在服从国家统一指挥的前提下分工负责;其次成立专家组,负责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突发事件的预测、评估、指导和检查;在铁路疾控机构成立现场调查处理小组。

版权所有

2.2制定有效权威的应急处理预案根据2003年SARS防治工作中牵涉到多部门、多专业、多岗位、多环节的相互支援和衔接才能达到全面控制的经验。因此,铁道部、路局、分局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认真制定和完善有效的应急处理预案,达到5W的管理要素(Who、When、Why、Where、What)的要求,实现组织上下结合,程序流程贯通,分工责任明确,执行简便可控。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环环相扣,保证各项应急措施落到实处。通过执行预案来规范行为,培训队伍,并通过建立防范和处理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其权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第3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是:毫无征兆发生、也许会使社会健康遭到危害性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也可以是群体性的原因不详的疾病、职业以及食物导致公众健康受到影响[1]。想要合理的预防和控制这些情况发生,疾控中心必须要列出一些应急手段,这些手段需具备有效性、安全性、规范性以及指导性[2]。想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保护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需制定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规章制度来处理突发事件,可及早控制突发事件的深入发展,防止产生大型危害事件。

1.疾控中心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预防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具有突发性,还具备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通常在时间、强度和范围中体现出来,这些因素在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为不可预测,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群众的危害性较大,因此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疾控中心便充分发挥出预防性作用,尽可能缩小突发事件影响的范围[3]。在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控中心主要是对各种有机会发生的事件起到监控作用,并ο喙厥据进行处理,密切关注事件的最新动态,实施有效的预防,最后得出预警提示。

1.2 宣传性

宣传作用是指宣传性教育,一般表现在对人们群众进行一系列健康性教育,这种宣传模式是需要长时间持续的,而不是短暂性和暂时性的,同时这种宣传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利用现代化媒介和宣传方式,将相应的健康知识扩散出去,增加人们群众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疾病带来的危害,以便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一切突发事件发生前,对相关措施充分熟练和掌握,提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1.3 合作性

疾控中心不仅具备预防性和宣传性,还具有合作性。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疾控中心便可发挥其合作性,增加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一般表现在疾病和预防控制中心的合作关系,为每个控制中心提供有效技术。而合作性的作用在于:降低人们群众的身体损伤、财产遗失以及社会影响率,使社会快速进入正常轨道,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后起到保证国家利益的作用。站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角度而言,处理完毕后,应给予整个事件归纳总结,具体分析引发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记录这些总结结果,为未来解决突发事件作铺垫。

2.疾控中心的实践体会

疾控中心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及早运用应对措施立刻处理,分析事件的特性、严重程度和位置等情况,将其进行等级划分,通常被分为一般性、大型、重大和特大突发事件[4]。当突发事件出现时,疾控中心需第一时间进行汇报工作,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件的详细情况,同时做出相应的处理策略,根据时间等级的不同承担不同的责任。在整个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实施等级负责管理的好处在于:提升对事件的敏感、智慧程度,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分配,获得社会的有效支持。收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图像、文字和宣传资料等,快速送达事件发生场地,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实施调查,尽可能安抚人们的恐慌、急躁等负面情绪。

3.讨论

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要掌控所在地区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预防环节、预警环节、处置环节和协调环节[5]。充分掌握该地区以及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及早给予有效的反应,并给有关管理部门做出提示。因疾控中心会被该地区的人力和财力等因此所影响,导致疾控中心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作用不能正常发挥。此时,可分配一些有利条件来凸显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出来的优势,给予实施有效的策略,为以后疾控中心的正常使用做铺垫。

参考文献

[1]代吉亚,宋铁,柳青等.广东省市、县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8,34(6):12-16.

[2]茹士学,刘晶磊.基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J].中国健康教育,2015,12(7):713-715.

[3]赵勇.关于县(区)级疾控中心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的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2):1626-1627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突发事件 心理应急 应急预案 预警与援助系统

突发事件(emergency)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有两层含义:一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二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学校的突发事件包括校园内犯罪分子持械行凶事件、学校火灾事故、食物中毒事故、自杀事故、流行疾病等。无论突发事件属于哪类,都会造成当事人和周围人群心理应急危机。这些心理应急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痛苦性以及无的特点。因此,进行突发事件心理应急预警与援助系统的探索,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大学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与援助系统的建立

1.1 突发事件发生前

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不可预测,但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预防的,正如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那样,全体师生员工应“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因此,对于突发事件的积极态度需首先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纳为日常必要工作之中。

突发事件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涉及很多方面。首先,要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突发事件意识教育”,让学生知道哪些属于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特点、个体在突发事件后常出现的危机反应、危机应急反应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求助途径的获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等等知识,帮助学生们树立敢于面对突发事件的勇气,能够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其次,加强学生心理委员队伍建设。陈香、李建勇的研究表明,很多高校通过建立心理委员制度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铺设到同学身边。心理委员来自学生,是最接近广大学生群体的人。通过对心理委员的培训,让他们去发现危机事件的苗头,建立和落实心理委员反馈报告、开展心理班会、进行“心理健康在身边”等常规工作建设。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建立学生详细的个人电子档案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列举突发事件,让学生对一些突发事件如何应急进行讨论,安排心理委员关注网络评论的动态及浏览量,通过网络进行积极舆论引导。

1.2 突发事件发生中

(1)建立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是学校整个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中心,负责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以及与应急部门和社区相关部门的联络,统筹安排各项应急行动,保证应急工作快速、有序、有效地进行。该领导小组最好由校学生工作处的领导者为首,以辅导员为主要组成力量,建立快速反应小组。在突发危机状况下做到快速反应、快速行动,使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及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灵的困境。

(2)建立专业心理专家队伍。专业心理专家需要根据有关信息,估计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心理影响程度及波及范围,制定出干预策略和计划,落实心理干预策略,发动必要的心理预警资源,通力协作,对抗危机造成的破坏性心理影响。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学生中容易出现广泛性社会性焦虑和恐慌、流言和谣言传播,甚至骚乱和暴乱。因此仅靠学校心理专家的力量是有限的,请求校外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进行援助是很明智的选择。

(3)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应对突发事件需要集中个体和系统的全部能量和注意力才可以顺利度过,因此在危机事件发生之时,需要做好资源动员、补充及储备计划。这其中涉及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校内外医疗服务机构、校保卫处甚至公安部门。个人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供给我们相关的个人信息, 也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解决之道。而突发事件除了带给人们心理的伤害,可能还会带来生理的变化,甚至是生命的危害,因此医疗服务机构事突发事件应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某些突发事件涉及到违法违纪的现象,只依靠学校的力量无法解除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借助保卫处以及公安机关的的力量也是很必须的。

1.3 突发事件发生后

随着突发事件的完全解决,当事人及受影响人群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保护,心理危机解除,应对危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增强,危机事件的影响逐渐消退。个体心理生理逐步恢复到突发事件发生前的状态,并重新进入预警状态。在此之时,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的结束,还学要完成几项必须完成的任务:(1)及时总结此次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为今后预防和及时处理类似事件补充培训资料和参考。(2)定期给予突发事件当事人心理支持,定期进行反馈和跟访,直到当事人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成长。

2 大学突发事件预警与援助系统的运行规划

建立了如上的预警与援助系统,如何将这些落到实处,如何将整个系统运作起来成为构筑“平安校园”、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才能使这个系统真正发挥其预警与援助的作用。有研究已表明实施“行政问责制度”是保障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与援助正常运行的有效方法。首先,由校领导、学生处、辅导员组成的应急小组(行政人员)是整个应急的核心部分,他们的落实到位将直接决定系统的运行。因此,实行以行政主管领导责任归属和事故“问责制”,从体制上确保了主要负责人的到位和行政资源的保障。其次,学校心理应急中心则是处理突发事件带给学生心理创伤或应急障碍的执行机构,他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更多时候是性命攸关的个体或群体,因此,提高心理专家的专业水准、敬业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个人始终是社会的人,个人的一些思想动态,心理想法都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其社会支持系统主要体现在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环境之中,因此,打造“家校合作模式”是实现突发事件预警的有效途径之一。所谓的“家校合作模式”,可以是通过“家校学生信息反馈卡片”双向交流学生基本心理动向,也可以是通过信息绿色通道,如“关爱生命热线电话”来发现问题并及时实施联手行动。也许还有很多其他的措施有助于我们的预警与援助系统运转起来,这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总体而言,大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与方法的探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 找到符合本学校行之有效的制度,做好高校的健康安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叶华松.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41-143.

[2] 陈香,李建永.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行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5(7):49-50.

[3] 龚维斌.危机事件中的社会心理管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1):58-60.

突发事件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突发事件 应对方法

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完善,彻底打破了信息传输的地域限制及时间限制,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轻轻扣动鼠标就能在2秒钟之内完成信息的分享或转载,对时事的评论和回复也简单快捷。由于高校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多的群体之一,因此,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形成,信息就会以幂次方的速度爆炸式传播。在此过程中,网络是把双刃剑:既保证了信息的公开透明,便于舆论监督,又容易造成信息传输的偏离或失真。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迅速作出回应,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疏散群情激愤的网络围观者。而"人人网"作为高校学生普遍使用的SNS网站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高校利用"人人网"疏散突发事件舆情的必要性

之所以说"人人网"有利于高校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是由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和"人人网"的性能决定的。

1、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高校突发事件,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社会或高校自身的原因,在高校内部及周边地区突然发生的,以高校师生员工为主体(有时是在高校校园内的其他社会人员),对高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产生较大影响和冲击,造成或可能造成高校师生员工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并危及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秩序的紧急事件。高校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有序的教学秩序,而且关系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和谐安宁。由定义可知,高校突发事件的涉事方包括学校、学生、学生家庭(或第四方)在内,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家庭,其影响都非同小可。

2、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具有不可控性。首先,我国对互联网的规范管理远远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充斥的信息可谓良莠不齐,如果任由其传播,不仅不利于事件的顺利解决,反而有可能导致事态更加严重。所以,及时对不良舆情进行分析、引导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良性发展和尽快解决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会在短时间内形成传播中心,并向四面八方辐射。经过多次传播后,难免会导致信息失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只有现身说法,澄清事实才能稀释高涨的积聚的网络舆情。最后,从近几年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来看,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退都与媒体息息相关。突发事件最1先会经由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纰漏,之后就会出现二者交替报导、持续关注的情形。大众不仅可以在线下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还可以借由网络畅通无阻地抒发内心的想法。与此同时网络监管的缺失让大多数人在对事件进行评价和回复时没有畏惧感。而且线上的交流很可能演变为线下的实践,后果不容乐观。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必须快速、有效。

3、"人人网"疏散网络舆情的优势。作为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社交网站,"人人网"无疑为引导和疏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形式。首先,"人人网"自身的强大功能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从"人人网"面对的人群看,"人人网"秉持"因为真实,所以精彩"的口号,要求所有用户均实名注册,针对的用户群则主要是高校学生,但是注册程序非常简便,只要一个邮箱或手机号就可完成。在这里,每一位"人人网"用户都活跃在自己熟识的同学朋友圈里,彼此之间联系亲密、互相信任。可见以"人人网"为载体进行舆情引导就是在有群众基础的地方进行引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人人网"界面设置具有开放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状态、日志、视频等形式予以。所有这些更新只要允许都会在好友的列表中显示,并且对方可以随时进行回复、评论。这样就实现了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后,"人人网"所呈现的内容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服饰、娱乐、求职、游戏以及学习等等。这就使得大学生对"人人网"具有了黏性需求。那么,在这样一个开放性强、互动交流便捷、用户量大且黏性十足的平台消息,必然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只要方法合理得当就能对网络舆情起到疏散、稀释的良好效果。

二、以"人人网"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方法

新媒体为大众提供了最快捷的麦克风,舆情的解析和传播之间只有很短的过渡时间。所以,时效性决定有效性,传播力决定影响力,透明度决定美誉度,话语权决定主导权。2010年10月16日完发生的"李刚门"事件,之所以愈演愈烈,与校方对学生下达封口令,迟迟不对事件予以回应等息息相关。利用"人人网"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必须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在尊重用户的交流习惯的基础上实现充分有效传播、真实有序处理、方式方法得当。

1、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并在"人人网"实时。社会化媒体时代,危机传播具有即时性特点。危机一旦初露端倪,信息便以"秒速度"在互联网的各节点间交互流通。所以,面对高校突发事件,必须在"黄金24小时"内作出合理回应。一方面,要立即成立事件调查办公室,查明起因、发展及后果。在事件未查明之时应该校方对事件的基本态度以及决心。另一方面,要直面媒体和公众,更要及时致歉,促使舆论朝着有利于高校声誉、事件明晰以及事态平息的方向发展。

2、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人网"的传播力。危机发生时,应立即成立危机处理小组,以最快速度进行内部人力、财力、物力与外部政府、媒体、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整合,协力商讨危机级别并及时执行一致性应对措施。必要时,应举行公开的新闻会,同时将会的全部或者主要内容在"人人网"上进行。在此过程中,的内容必然引来围观甚至质疑。不管公众的态度如何,负责消息的工作人员都要沉着冷静,耐心倾听,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解释、回复和评论。因为网络交流不同于面对面的聊天,我们无法通过语气和表情来全方位的表达内心的观点,对方看到的只是一排排生硬的文字。所以,只有恰当的措辞和诚恳的回应才能使"人人网"强大的传播力发挥正面功效。

3、对事件的回应和信息的要真实有序。首先,高校应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处理所反映的各种问题,即时通过"人人网"调查进展与结果。其次,保持和媒体及公众的互动,主动接受反馈信息,及时完善危机处理方案,并实时。不能进行急于撇清关系力争清白的"事实对话",而要重视与公众情感沟通的"价值对话",表达要准确简洁,不随意发表个人观点。最后,应在"人人网"上及时事件的处理进程,最重要的是要就高校未来的工作改进提出明确的方案。

此外,以"人人网"为平台要注意相关的角色定位。一是要注意网民的角色定位。网民是突发事件的评论员,担任的是舆论监督的责任,他们有权利要求政府或高校就突发事件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和处理行为。二是要明确这是个熟人社区,熟人之间说话有既定的习惯和方法,说话方式得契合用户的心理预期。而者作为舆情的引导者,要恰当地处理好这两个身份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大众麦克风时代,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绝非单纯的灭火抢险,他需要高校以更加先进的理念来面对事件的发生,并且以更加先进的平台来引导突发事件舆情发展的动向,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3,[M].人民日报出版社

[2]人人网首页.http:///SysHome.do.

[3]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4]边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美]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M].孙柏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